手机阅读

讨厌亲戚的心得体会总结 亲戚的感想(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09:58:38 页码:13
讨厌亲戚的心得体会总结 亲戚的感想(六篇)
2022-12-23 09:58:38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讨厌亲戚的心得体会总结一

2、好恨自己以前没有努力哦,现在的日子太难受了。

3、看看现在的自己,不愿意社交,曾经那个阳光开朗爱笑的自己怎么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真的好恨我自己。

4、看着你那油乎乎的脏脸,我巴掌都下不了手,我怕我买洗手液买穷自己。

5、我每天都会想你一次,然后每次都会给自己一巴掌,所以我脸胖了。

6、我讨厌现在的生活、我却看了好久好久,感觉憧憬的未来离自己很远莫名的被戳中了。

7、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被讨厌定律,还有到最后会跟当初最讨厌自己的人玩的最好定律。

8、一个星期了,有点恨现在的'自己,是自己贪心,想得到她的更多,才会造成现在这局面吧,进无步,退无路的。

9、当别人讨厌你时不要气馁,因为连你自己都讨厌自己。

10、有时候觉得自己变丑了,拿出身份证一看,多虑了。

11、每个人都会有讨厌自己的时候。没有自信、厌恶自己,无法原谅自己。

12、再烦,也别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别忘坚持;再累,也要爱自己。

13、跟优秀的人儿呆一块才会更美好吧。反正我是越来越讨厌自己了,变成了自己都讨厌的模样。要加油。

14、太累了,我有无数次对自己说放弃吧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可是你怎么才能对自己狠心点我变得连自己都讨厌自己。

15、我恨世俗,也讨厌现在的自己,束手无策也无可奈何,还有个世俗的伴侣生活就是你不喜欢来什么它就来什么。

16、多数的错与失,是因为不努力,不坚持,不挽留。然后催眠自己说一切都是命运。

17、人生如果可以重来,我会选择现在的生活,不过年少时会让自己学多点技能。书到用时方恨少,技多不压身。

18、一个男人,要有责任感,要担当起自己的职责,自私自利的不是好男人,推脱逃避的不是男人!

19、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不用羡慕别人,也不必讨厌自己,这世间恩多怨多外人怎么能说得清呢。

20、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样了!其实生活也就是这样!变成我们讨厌的人,我讨厌现在的自己,我打算逼自己一下!

21、讨厌自己怎么装都是一脸善意后来才知道不是我不想是老天不愿意。

22、这些年了,我还是一点长进也没有,自己都讨厌自己。

23、人生的旅途中,会有一段路需要自己走,一些事需要自己扛。扛得下你就赢。

24、让自己感动自己一回,让自己欣赏自己一次,让自己佩服自己一把!

25、一直还沉浸在沮丧中,犯了错,就必须得买单!以后要好好的,不能犯傻,傻的自己都讨厌自己!

26、好迷茫啊真希望可以让时间永远静止时间的客观性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好讨厌自己啊怎么会这么难过。

27、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努力,最终都会绕个大圈回报给你自己。

28、盯着别人的高度,我们不但是失去了自己的高度,同时失去的,那也是我们心灵所站立的地方。

29、我现在自己都觉得自己是矫情,明明没什么事啊、老是这样,我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了,自己都讨厌自己。

30、如果再一次的失去不知道会怎么样,对于现在的状态自己都很讨厌自己,为什么可以在这个人身上输了我的全部。

31、啊西巴睡太早就是这个点醒躺在床上发呆想事连我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了感觉屎倒淋头了三月这个狗b!

32、你有没有很讨厌自己的时候,尤其是在情绪没办法自控时。

33、我一点都不想工作,我讨厌现在的工作,我想辞职,我想躲起来,我好恨我自己,我讨厌现在的一切。

34、我讨厌现在的自己,变得懦弱这么没用,我想做自己,可为什么总有那么一丝顾忌呢?

35、有的时候真的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生几年,现在的自己真是一无所有,一无所用,什么忙都帮不上。

36、我也曾善良过、请记得,如果有一天我变的没心没肺、我讨厌现在的自己迷茫的不知所措堕落的一败涂地。

37、当自己都讨厌自己的时候你就能体会成长的滋味了。

38、说实话其实挺讨厌自己的。整天干着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还得面带微笑的去面对每一个人,其实真的挺恶心的。

39、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其余的事情则靠缘分。

40、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

41、厌恶现在的自己,甚至于恨不能毁掉。被疼痛,肿胀,以及一切难以言喻的感受折磨着,每一天,都是煎熬。

42、向往爱而不痛的生活,讨厌现在的自己,一段小插曲就把自己折腾的人魔鬼样,讨厌自己,好恨好恨自己。

43、讨厌自己没用尽全力,一直都是走走停停,好不爽。加油,不要再神游了,时间不多了。

44、简短冰冷的几个字,可以让一个人痛哭流涕!我好恨现在的自己!

45、那只是逃避威胁的情绪,是表层的保护,别因为这个讨厌自己。

描写讨厌亲戚的心得体会总结二

1.我们的不幸是自己的错,自己的选择。原因论让我们找各种理由逃避问题,假装成是不可控制的外部原因导致的悲剧,让自己变得独特显示地位吸引注意。应对:目的论思考问题。

行为目标是自立(我有能力)和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2.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现在抑郁症上升趋势可以支撑,个人主义的强化削弱人际关系数量和质量减少幸福感。

自卑情结是借口(因为什么客观事实所以我不能做到什么)。

权力之争是想证明自己的力量。要勇于承认错误,没有必要在人际关系中向别人证明自己认为的正确。

人是活在意义中的生物,确立目的后会企图寻找各种借口逃避人生课题,编制人生谎言。

3.人生三大课题:交友,工作,爱。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分离自己与别人的课题,不要干涉别人,也不让别人来干涉自己,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自己可以掌控人际关系的王牌。

4.分离是起点,共同体感觉是终点(把别人看做自己的伙伴并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不是世界中心,只是我认为的中心。付出才能找到位置,因为归属感是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可联系心理学中强人际关系网络需要牺牲部分个人自由等事实)。

共同体范围无限大,所以要跳出“杯中风暴”,寻找更大的空间,所以遇到困难要考虑倾听更大共同体声音(如从家庭到社会到国家)。

不要恐惧关系破裂,这是为他人而活的不自由生活方式。

反对纵向关系,提倡横向关系(虽不同但平等),表扬是操纵别人,要鼓励,帮助他人用己的力量解决(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有对共同体的价值就可以获得勇气;存在本身就有价值;由你开始去合作。幸福感就是贡献感。

5.活在当下,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刹那,旅行从踏出门就开始了。

把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不活在此时此刻是人生最大的谎言。

共同体感觉是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从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人生意义自己决定,引导之星是他者贡献。

描写讨厌亲戚的心得体会总结三

很少有这么一本书,看的时候想极力否认“怎么可能开什么玩笑,我不信”,但鼓起勇气看完后,又会觉得他好像是对的。他把行为撕碎,露出人内在的心理需要,赤裸裸血淋淋,你才发现自己也被骗了。而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带你一步步认识自己,获得被讨厌的勇气!

阿德勒有3个重要的心理学观点,贯穿了全书

<>

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比如:你在咖啡厅看书,服务员把咖啡洒在你新买的衣服上,你忍不住发火吼起来了。按常理说,是因为服务员的行为引起了你的愤怒情绪,没毛病吧【原因论】。但阿德勒认为你是为了大发雷霆这个目的而制造了愤怒情绪【目的论】。

思路是这样的:你想通过大发雷霆来震慑服务员,进而让对方认真听你的话,为了这个目的,你捏造了愤怒的情绪。即便你不大声斥责,服务员可能也会道歉给你擦擦,你也预料到接下来的行为,但为了快点同时引起对方的重视,你选择了愤怒这种方式。“怎么可能,那会哪有时间,怎么可能思考选择”。确实,情绪肯定不是思考得来的,但它是一种可放可收的手段,如果这时候你喜欢的人/领导突然出现了,你还会愤怒的大吼大叫吗?不一定了吧!也就是说那一刻的愤怒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原因其实是目的,是为了逃避或呈现更深层需求而伪装出来的挡箭牌。正视痛苦和恐惧,心理学上有一种疗法叫“延迟暴露”,反复回忆过去的经历,时间长了会减少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是改变赋予它们的意义。然而人们常常下决定“不改变”,这样就可以为自己的现状找理由。很多人想做的事一直没做,实际上是想保留一种“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即不愿出去被人评价,更不愿去面对失败的现实,只想活在“只要有时间我也可以、只要环境具备我也能”之类的可能性中,或许再过5年或者10年,又会开始使用“已经不再年轻”或者“也已经有了家庭”之类的借口。

想一想,多少人都是这样的!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现状带来的“不满”,大多数人选择了后者。

<>

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任何烦恼都会有他人的因素,而且在人际关系中不可能不受伤。

首先,聊聊自卑感,也就是对自己的价值判断。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我们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对周围人抱有竞争意识,凡竞争必有输赢,那就势必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下去就容易产生自卑情结/优越情节。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或无法祝贺亲朋好友取得的成就(有也无可厚非)。这是因为站在了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做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真心祝福。把自己从竞争比较的怪圈中解放出来,正视自己的价值和成长。

然后,人生三大课题:交友、工作和爱!

最后,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

怎么分辨?只需考虑“某种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不要害怕被讨厌,有人不喜欢你,并不是你的课题。同时,也不要过多干涉别人的课题,比如父母为孩子做决定。

<>

(1)自我意识过剩,反而会束缚自己。

一味在意“别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生活方式。担心自己出糗,担心说错话,担心别人怎么看我,都属于自我意识过剩。怎么调整呢?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心,有3个方面: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诚实的接受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美。这个容易和自我肯定混淆,简单来说,自我肯定是对60分的自己说“这次运气不好,我一定能拿100”,自我接纳是“诚实接收60分的自己,并思考如何接近100”,不必悲观,关注可以改变的就行。他者信赖:在相信他人时不附加任何条件(无条件相信)。这点很难,需要熟练掌握课题分离。他者贡献:为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手段,即“我对他人有用”。

(2)甘于平凡的勇气

人具有“优越性追求”的普遍欲望,希望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就像登山,总想着到达山顶,但没能到达山顶呢?该怎么办?这是对人生一种“线”的理解,阿德勒建议我们把人生理解为“点的连续”,也就是说,人生是在每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所有的人生不是终结“在路上”,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人生很简单,要认真但不深刻!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是不喜欢自己。阿德勒给了我们“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的建议,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

阅读这本书,就是不断推翻认知并重新思考的过程,书中有很多新颖的观点,能真正理解并受用还需要多年的实践!

描写讨厌亲戚的心得体会总结四

在人际关系中,因为迫切地想要被认可以及不被讨厌,我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然而这样的我显得非常不自然以及不自在,因为我没有自由地表现真实的我自己。

我太害怕真实的我让人讨厌了,所以竭力让自己保持我认为的温和有礼的状态,可是这种自我控制并不能达到讨人喜欢的目的,同时还会让我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只有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拥有做自己的自由。

不再寻求认可就是自由。不再惧怕被人讨厌也是必须做到的勇敢。

至于如何做到不再寻求认可,答案是——不再过度关注自己。

讨好型人格其实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个表述非常严厉,但事实确实如此。太关注自己,太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所有的你自己的目光都聚焦给了你自己,这难道不算以自我为中心吗?

你应该明白,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你只是世界地图中的一个点,你可以把你的躯体当作一个看世界的视角,是这样的视角让你产生了你是世界中心的错觉,你要意识到自己的本质还是沧海一粟一样的渺小。

没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你,所以不用再有压力,所以,请毫无负担地去勇敢做自己!

而要做到不惧怕被人讨厌,需要了解课题分离。做出怎样的行为是自己的课题,别人会因此有怎样的反应是别人的课题。我们不能干涉别人的课题,你试图用某一种行为来讨得别人的喜爱,这钟行为本质上就是在干涉别人的情绪,是干涉别人课题的表现,是一种隐藏性的对别人的掌控欲。

害怕被背叛所以不敢付出真心的行为也是因为没能做到课题分离。你把别人当伙伴,这是你的课题,别人是否会背叛你,这是别人的课题。所以这个行为本质上不是因为害怕所以逃避自己的课题,而是试图掌控别人的课题,却又没有勇气接受事态脱离掌控的结果。

学会课题分离,人际关系里会少很多矛盾,对个体而言,烦恼也会减少很多。

描写讨厌亲戚的心得体会总结五

1:对于原因论,更能贴合的是阿德勒的目的论。

原因只是事情的起发点,而不是确认结果的结论,中间还有一个过程,其过程都在于你想变成什么样的结果。(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能做到自己赋予结果的勇气)

对于目的论,我也有疑惑。

例如:我不喜欢这个人,因为她经常随意拿别人东西,这是原因论的角度,按目的论来说,是我一开始对她这个人已经下定啦不喜欢,所以我才会找到这个事来讨厌她?我觉得也不合理!按这样推断,那我为什么不喜欢她呢?

2:人往往很多时候容易被太多的虚幻主义的思想理论而填满认知(这个结论我不知道我看的那一节得结论啦,我写本上啦,但是内容想不起来了)

3: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只不过是对症治疗而已……

4:在选择生活的时候,我们常常一边想要改变又没有改变的勇气……

5:自卑时主观性自己给自己下的结论,自卑有一定程度得促使激励自己

过度得自卑是自卑情节,过度得自我意识,反而回束缚自己!

6相信分为信用(为抵押的相信)和信赖(对人得信赖)

7:自我肯定不是自我接纳,好与不好我都接受,而不是到达什么地步!他者信赖,对别人的信赖也是自我接纳,他者贡献,都是相互存在主义的

8:人生是点组成的,而不是一条线。

人生的每一个刹那间得此时此刻,不是过去不是未来…

人生不存在普遍性的意义,人生意义在于你的赋予!

描写讨厌亲戚的心得体会总结六

这篇读书笔记是一名大一新生写的。年近半百,读来也觉得颇受教益。自由是件奢侈品,做自己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荣耀,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路上,勇气是承受命运的必备铠甲。但愿,我们都能听从内心的召唤,做一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木羽/荐

如果说自卑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必然结果,那么勇气就是人们在追寻有意义的人生中的必然能力。它就藏在每个生命体的某个角落,期待着特别的机遇。正如这本书《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承担这种自由和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这本书绝对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稍带苦涩,但又可治病的良药。

成长意味着独立,青年在面对独立的人生之时,以往的各种存在焦虑会涌现而出。本书是人生路上思想的灯塔,它坚定而让人愉悦的言语,是青年未知世界的一点火种,照亮并引导我们属于自己的未来。哲人指引青年成长,《被讨厌的勇气》指引我们成长。

书中设计的案例朴实平直,没有以“躁郁症”或“多重身份”等险奇案例吸引眼球,更多的是:“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如何面对自己的缺陷?”“如何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这些都是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生活议题。很多时候,在阅读中甚至会强烈地感觉到,我就是那个不断发问的年轻人。

岸见一郎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哲学思想。阿德勒曾经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但是后来因为观点不同而分道扬镳。弗洛伊德把现状归因于过去的经历,而阿德勒则认为你的现状,不管成功还是痛苦,都取决于你自己。

书中的青年自幼就缺乏自信,他对自己的出身、学历甚至容貌都抱有强烈的自卑感。也许是因为这样,他往往过于在意他人的目光;而且,他无法衷心地去祝福别人的幸福,从而常常陷入自我嫌恶的痛苦境地。

我们需要终结用“牺牲自己,讨好他人”获得价值感的病态模式,而从自身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感,阻断“自卑情结”,体会到“共同体感觉”,从良好的关系中发现自己的存在。

“如何看待”这一主观就是全部,并且我们无法摆脱自己的主观。问题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怎样。

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阿德勒说:“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当然,这在于主观选择。

我过去总是因为害怕被别人讨厌而做出自己不愿去做的事,常常为此耽误自己的计划。我讨厌别人打乱我原有的计划,但却由于害怕被别人讨厌而做出妥协。

我总是害怕被别人讨厌,于是活成了别人的期待,但却委屈了自己。

其实,比起别人如何评价我们,我们更应该关心自己过得如何。

如果过度拘泥于胜负就无法作出正确的选择。“眼镜模糊了,只能看到眼前的胜负就会走错道路,我们只有摘掉竞争或胜负之争的眼镜才能够改变完善自己。”

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被人讨厌,它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只有你拥有了这种被讨厌的勇气,才可以换得自由。”

阿德勒说:“一切痛苦都是因为你想干涉别人的课题。”

别人喜不喜欢你,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更不能干涉别人去喜欢谁。每个人生活都很累了,为什么还要去花精力和时间去干涉别人?我们能做的,只有尊重自己内心。

不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只有你是你自己的时候,才能吸引真正喜欢你的人。

哲人说,“人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读书的时候如果离得太近就会什么都看不见。同样,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贴在一起,那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

当我被别人讨厌的时候或者感觉可能被人讨厌的'时候会感到很痛苦,会非常自责并耿耿于怀地冥思苦想:为什么会招人讨厌、自己的言行哪里不对、以后该如何改进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甚至未来几天,多年之后都纠结于自己的言行。

其实在生活中,面对被讨厌,没必要太过悲观,毕竟人际相处大概就是喜欢,讨厌,和无感的三种态度。被讨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如果了解了世界之大,就会明白自己在学校中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世界那么大,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把格局放大,其实许多事情没有必要纠结。

“如果是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缔结,由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书中这句话十分触动我。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正因为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体,所以才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却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没有目标也无妨,认真过好“此时此刻”。常年近视的人初次戴上眼镜时受到冲击,原本模糊的世界轮廓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就连颜色也鲜艳了许多。而且,不是视野的一部分变得清晰,而是能够看到的一切世界都变得清晰起来。我想如果能够有同样的体验,那一定会无比幸福。

没有必要勉强去认可。只是不要用线的形式去看其到达了哪里,而是应该去关注其如何度过这一刹那。

期许我这一年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继续大胆地许下“做自己”的愿望,并勇敢实现它!”

不要活成别人的期待,我们应生出被讨厌的勇气,去认可自己,活成自己的样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