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献综述检索心得体会和方法 浅谈你对文献信息检索的心得体会(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13:34:55 页码:12
文献综述检索心得体会和方法 浅谈你对文献信息检索的心得体会(五篇)
2022-12-23 13:34:55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文献综述检索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动设计研究

姓名 学号

文献综述

1、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

(1)建构主义内涵的研究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中提出人类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从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出发提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皮亚杰关于认识的建构思想对建构主义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建构主义是一种思潮,是众多理论观点的统称。斯拉文提出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的叫法不一,但更多的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3]格拉塞斯菲尔德认为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认识论和教育中的一个广泛而庞杂的领域,哲学家、课程设计者、心理学家、教育家等整广泛使用这一概念,他们大多数人强调“学习者通过个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意义和学习所做的贡献”。[4] 建构主义是关于学习的理论。张建伟,陈琦认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5]在皮亚杰和布鲁纳早期教育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内化为认知结构。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将维果斯基的理论介绍到美国,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6]何克抗认为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7]建构主义的内容是丰富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8]刘儒德总结了建构主义主要特征,提出建构主义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的建构就是人在一定的情境下面临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时会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头脑中事先准备好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先前经验,来解释这些新信息、解答这些新问题,赋予它们意义。[9](2)建构主义历史发展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philips认为建构主义学家可以归为两大阵营,一是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者。二是社会学上的建构主义者。在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中,philips

[10]又区分了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分别是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是基于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关于人的认识的成为建构主义理论的萌芽,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指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即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11]在阐释认知发展的过程时,皮亚杰提出了若干相关的概念,包括图式、适应、组织、同化和顺应。

维果斯基是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同一时期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受到皮亚杰的影响也认为儿童发展是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但是他不同意皮亚杰将儿童的发展阶段按单纯的年龄划分。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是以发现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991年在美国乔治亚大学教育学院组织了“教育中的新认识论”系列研讨会,邀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包括格拉赛斯费而德和斯戴福等人,经过激烈的讨论出现了6种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心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及控制论系统。[12](3)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研究

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的理论观点存在在很多的差异,但是它们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anita woolfolk认为建构主义者观点的共同的要素是强调: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社会协商和分担责任是学习的一部分;内容的多元表征;理解知识是被建构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13]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理论发展至今,它主要包含三大理念: 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 它不是最终的答案, 更不是终极真理, 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被新知识和新理论所超越、所取代。激进建构主义一派对知识的观点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走得更远,他们认为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刘儒德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概括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中面临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假设和解释而已。[14]李琦、陈广宇、李政等提出从不同方面理解建构主义知识观,他们认为从主体方面理解,知识是客观的;从本质方面理解,知识是社会的;从获取方面理解,知识要情境化;从表达方面理解,知识有默会性;从学习方面理解,知识是复杂的。[15]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它具有多向社会性和他人交互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元化的,学生对对象意义的建构也是多维度的。[16]高文根据相关的研究概括了建构主义学习的6条核心特征: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17]张旭,赵静波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有以下特征: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学习意义的活动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的;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的过程。[18] 在建构主义课堂中,重点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课堂不再是教师向被动的学生灌输知识的地方, 学生不再是空的容器等着被注满。师生角色被重新认识,师生关系也随之改变。潘玉进指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应该体现在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要进行师生角色的调整,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经验的差异进而搭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19]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是促进者,他们指导、调停、鼓动和帮助学生发展与评估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教师最大的任务就是提好问题。[20]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21]

(4)建构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主义比较关注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何克抗指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

[22]括四大要素:情境、协商、会话与意义建构。袁维新等认为教师在发展课程时,应给与学生对环境资料进行同化的机会,并借由发展概念以解释或组织资料而进行顺应, 甚至运用新概念以解释不同的现象, 最后将新概念与旧知识组织起来, 以达到平衡的历程。[23]杨开城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七条原则:提供知识的多外部表征原则;提供丰富认知工具的原则;情境的真实性原则;学习者控制与教师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扶助差生的原则;知识获取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24]高伟认为建构主义批判传统教育去情境化的做法,强调情境教学,首先将学习放置于复杂真实的情境中,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其次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真实情境中,能够使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25]

有学者提出,建构主义使得教学设计有了很大的转变,李艺总结了以下几点变化:从微观的教学设计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设计的内涵由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转向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设计理论把研究重点由注重将知识分学科教授,把知识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单元,变为注重学科整合的整体性知识的获得,重视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综合性;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重视主动参与式的学习;教师或教学系统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强调“学习伙伴” 的重要性,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尊重学习者在学习成果上的个别差异,由学习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过程导向的教学目标;注重高层次的学习结果的培养。[26]谭敬德提出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既表现在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又表现在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各环节的影响,即有助于教学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注重学习主体个性特征,分析差异;加强学习情境设计,重视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设计;为评价方式多样化提供理论支持。[27]于晓波总结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包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28]

基于建构主义的早期教育实践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基于建构主义的早期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对早期教育的影响。

当代建构主义受影响比较大的早期教育方案或课程包括:幼儿认知导向课程(high/scope课程或高瞻课程)、凯米和德弗里斯早期教育方案、福门的建构游戏课程、全美幼教协会的发展适应性教育实践及瑞吉欧早期教育实践。

目前幼儿园的生成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项目活动课程都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设计,这些课程体现了尊重儿童,提倡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创造性,[29]对解决幼儿园的课程问题有了很好的借鉴。建构主义也对学前教育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使得学前教育评价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和内容的多维性;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方法要以质性为主,定量和[30]定性相结合。建构主义使得学前教育评价从关注与教学本身转移到关注关注儿童的发展。建构主义的儿童学习观点对于我国学前课堂教学的现代认知、变革和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思想引领。[31]

综合以上关于建构主义的研究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是深而广的,看出建构主义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们研究的的内容的丰富性及建构主义对人的学习影响的深刻性。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关于知识与学习的观点有了深刻的转变。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影响是改变了传统的以行为主义为指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课堂逐渐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学前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这也是已有研究中涉及的比较少的地方。所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开展幼儿园教育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价值。

2、关于数学教育的研究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的产生源于人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早在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伴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逐渐形成了对数学最初的认识,由人类早期的“结绳记事”,“刻痕记事”可以看出数学在最原始的应用。数学教育产生是由来已久的,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及西方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集合、天文、音乐)都包含了一些数学内容。

(1)数学的特点及价值研究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变化规律进行抽象, 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逻辑推理的科学,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形及它们之间关系。[32]数学是人们于现实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产生于具体的事物,同时随着不断的发展又逐渐脱离具体的事物,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区别于具体事物的、抽象的。数学的抽象是对物体现象生活的一个方面的抽象化,即只保留量的关系而舍弃一切质的特点,只保留一定的形式、结构而舍弃内容,得到的是纯粹状态下的以抽象的形式出现的量与量的关系,它是一种思想材料的符号化、形式化的抽象。[33]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数学的定义、公理的推断都离不开严谨的逻辑分析和演绎归纳。在数学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猜测、验证、推理、证明。每一个数学公式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思维的参与,离不开严密的推理。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数学的应用的扩大化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学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数学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互联网,让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在科学研究的应用也是广泛的,一切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学方法和思想的运用。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数学对产生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中,能够帮助人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同时数学对人的发展及成长发挥着教育作用,对于人类的认知和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人虽然天资不同,但是人类的后天发展的能量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教育能够使得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使得它与人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所以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锻炼人的思维。[34]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此可见数学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密不可分的。同时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的好奇心、探究精神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2)现代数学教育理念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和解决所认知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主要思想,1980年4月,在全美数学教师联合大会上发表的一个指导性文件中指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80年代中学数学的核心”。1988年国家数学教育大会将“问题解决、模型化和应用”作为大会研究课题之一。

数学应该成为公民具备的文化素养,学校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学习数学的机会。1991年初,美国总统签署了一份称为《美国2000年教育规划》的报告,提出让所有人都能学习有效的数学。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体现了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数学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提出要试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开展对儿童数学素养的培养,并把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放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数学学习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精选数学学习的内容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学习需要的数学。

从目前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数学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数学教育有对我们人类有着特殊的价值,并且数学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强调问题解决、大众化、服务性、应用性更加关注数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们对于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得数学教育也尽力朝着实用性、普遍性、服务性发展。(3)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价值研究。幼儿园数学教育对于幼儿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数学教育活动不仅提高幼儿的能力,发展儿童数学思维,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林嘉绥从数学教育对幼儿认识世界的价值以及对为以后的学业准备两个方面谈到他对早期数学教育价值的理解,他认为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同时她也提出这也

[35]能为儿童日后小学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胡勇军提出早期数学教育对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有其特殊的价值,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增强幼儿对数[36]学的兴趣。黄谨认为数学启蒙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需要,我们要充分重视数学启蒙对幼儿的作用。[37]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王小辉从早期数学教育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的角度研究了其价值及意义,数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思维品质。[38]幼儿处于逻辑思维萌发及其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是并不是说幼儿不能学习数学。数学教育对幼儿的意义在于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对于幼儿来说早期的数学学习能够给他们一些早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训练,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39]greg ,chantelle t等人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与表现很有利地预测儿童今后学业能够达到的成就。[40] 关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特征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其具有操作性、探究性及生活性。吴慧鸣提出在数学活动中,孩子亲身操作,亲身体验对发展孩子数学概念,空间思维等的意义,操作材料对是幼儿自身学习的重要方法, 是幼儿主动获取物体间数量关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发展感知与思维的重要方式。[41]操作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性学习的物质基础,是帮助幼儿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的数学操作活动包含了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成分,操作活动对数学活动还具备探究性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学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幼儿实施操作动作,使外部动作内化的媒介。[42]幼儿认知发展的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43] 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张宪冰认为探究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的方式,儿童对身边的事情天生就有种广泛的好奇和兴趣,儿童的好奇心促

[44]使他们在对周围的探索中乐此不疲。让儿童在探究性的获得中学习数学对于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黄胜梅也提出类似的观点,探究学习方式从儿童的天性出发,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探究精神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多的价值。[45]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性是指在生活中对幼儿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数学教育,周粮平认为数学教育如果脱离幼儿的现实生活,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感到数学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这样会导致幼儿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他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途径及内容三个方面来论述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观点。[46]仇美霞认为现实生活是数学概念的源泉,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并以一定的形体存在于空间,强调将幼儿的数学教育纳入到生活之中,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愉快学习,才能让幼儿产生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密切关联,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47]的问题。韦永慧探讨运用生活化情境开展数学活动刺激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的作用,她认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幼儿学习数学的情绪是积极的、主动的,能促进他们形成自我的知识结构。

[48]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实施的研究。学者们比较关注具体的数学活动实施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引用到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张勇强等提出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数学教育有机地结合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cai),用游戏课件开展数学教育活动。[49]周欣提出开展个性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开展个性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需要有正确的评价理念,在教育活动设计的时候能够针对不同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活动内容和材料方面给儿童提供选择;根据儿童学习风格提供相应的活动方式。[50]王小辉提出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有效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新知的兴趣;搭建探究平台,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总结,交流帮助幼儿归纳合理结论;将新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促进知识迁移。[51]孙锦瑞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该以数学文化为理念在文化情境中强调数学对幼儿的启蒙。[52]carolyn tucker等人提出运用儿童文学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53]

通过以上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研究的文献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对针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倾向于理论层面的内容比较多,对于指导教育教学一线的具体的建议比较缺乏。本研究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的策略的提出,以使得研究结果能够对改进他们的工作有启发和借鉴。

3、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1)有关教育活动设计内涵的研究

荷兰知名的教学设计专家迪克斯特拉教授认为:“教学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学习是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当一个人想接受教学活动当组织描述和认可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学时,就必须对教学进行设计”。[54]史密斯,雷根提出教学设计是指把学习和教学原理转化成对于教育材料的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规划这一系统的、反思性的过程。[55]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书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育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56]我国学者乌美娜在《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57] 通过对先前学者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可以推出教育活动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相关学习理论、幼儿发展理论及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育活动的各项要素进行合理化地安排的过程。它是教师将抽象的教育理念具体化的过程,是对学习者如何开展有效教育影响的系统化设计过程。

黄瑾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和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它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58]庄虹,陈瑶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的时空内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59]方案。也有学者提出教育活动设计是学前专业核心的课程之一,融合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注重实际训练的应用型课程。[60](2)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研究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从查阅到的文献查阅中可以看出学者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如何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应该遵循的活动设计的原则。朱家雄教授提出在进行幼儿园活动设计时需要遵循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开放性原则。[61]郭宗莉,钟小锋认为教育活动设计应该以满足儿童需要为基本前提,最终实现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统一,他们提出要保持教育活动设计的整体有效性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活动设计过程的开放性;活动设计与获得实施的交融性;活动设计过程的师生呼应性。[62]但菲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包括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和整[63]体性原则。赵焕明提出综合性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应该包括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教学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教学活动应将学习和发展连结一体。[64]姚伟教授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65】原则包括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因材施教性原则。周云指出早期的科学经验对儿童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应该体现目标性、方法的灵活性、活动性、教师的指导性。[66]秦红指出在进行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时,需要坚持回归生活原则;关注发展原则;实践创新原则。[67]于冬青指出关键经验是儿童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进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时,要重视儿童获得必须的关键经验,并且以关键经验作为制定活动方案的标准及活动评价依据。[68](3)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及基础。朱家雄教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一书中,从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69]活动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黄瑾从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和内容、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环境与资源、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育活动评价几个角度进一步阐述各个内容领域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有效策略。[70] 关于教育活动目标方面,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已经明确的指示,教育活动的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中要求的每个具体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有学者指出活动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随着儿童的经验和兴趣随时生成新的活动目标,能够让儿童主动地探索,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要关注活动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统一。[71] 宋济明指出在选择合适的具体活动目标之前需要了解每个教学领域的总目标,然后了解每个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最后根据具体目标所包括的内容选择适当的目标。[72] 有关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袁爱玲,何秀英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有导入的一般策略、掀起高潮的一般策略、结束的一般策略、把握活动节奏的一般策略几方面。教育活动的方法策略有依据活动目标和内容的性质、特征选用方法;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差异选用方法;选用的方法

[73]应体现先进性;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创造更新。在具体设计教育活动步骤时,应该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并且要考虑到活动的新颖性。王瑞玲指出在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中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是既要有活动的目标达成,同时也要关注活动的过程;第二既要关注物质环境,也要关注心理环境;第三既要关注教师的预设,更要关注儿童的自发生成;既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74] 作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活动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还能够通过对教育互动的不断反思与重建,促进幼儿、教师及所有课程参与者的成长。虞永平等指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若干评价原则,首先是教育活动要以幼儿为中心,其次教育活动要体现交互主体性,第三是教学计划实施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第四是资源和环境的有效利用。[75]王秀莲提出,幼儿教育活动评价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首先的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其次是需要研究教育行为的规律性,再次是教育形式的合理性,最后是教育效果的适宜性。[76]李艳指出教育活动评价要遵循发展的、适宜的及分类的原则,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即活动目标的综合性、层次性和差异性;活动的内容要生活化、趣味性和实效性;活动方式要多样化,有层次和连贯性;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师幼之间的互动;活动的效果要关注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全面的发展。[77]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数学教育、教育活动设计等相关文献收集与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探讨有其独特性与优势。随着人们对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视,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们需要提升开展高效的数学活动的能力。本研究以教育活动设计为出发点,以建构主义理论观点为指导,在教育实践层面对幼儿园数学活动进行改进,使幼儿园数学教育能够做到以幼儿为中心,注重儿童经验的获得及认知的建构,培养儿童数学兴趣及积极的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2]刘迎杰。主题课程的建构——后现代主义与建构主义对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启示[j]。淄博师专学报,2007(1):32-36.[3]anita woolfolk著。陈红兵等译。教育心理学[m]。徐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81.[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5][6]张建伟,陈琦。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82.[7][8]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9]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9.[10]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4.[11]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6-21.[12]桑新民。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4):51-55.[13]anita woolfolk著。陈红兵等译。教育心理学[m]。徐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81.[14]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10.[15]李琦,陈广宇,李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知识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9):13-15.[16]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7.[17]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9(1):35-39.[18]张旭,赵静波。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教学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47-148.[19]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科学版),2000(4):9-93.[20]张奠宙。期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大国”风范[j]。教育科学研究,2005(2):16-18.[21]赵延清,贾云宏。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3-65.[2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23]袁维新,吴庆麟。关于学习环模式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30(3):632-635.[24]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0(4):14-18.[25]高伟。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8-80.[26]李艺。建构主义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建构主义知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02(6)。10-15.[27]谭敬德。格拉赛斯菲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理论认识论特征及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11(7):25-28.[28]于晓波。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的开发[d]:[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2000.[29]杨晓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幼儿园课程设计[j]。山东教育科研,2002(2):25-27.[30]李贵希,刘花雨。建构主义知识观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57-59.[31]马云。建构主义与我国学前教育课堂教学的现代革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49-51.[32]史宁中。关于数学的反思[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31-39.[33]周春荔。数学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34][37][60]黄瑾。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3,35-37,61.[35]林嘉绥,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10.

2022文献综述检索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协议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为了充分利用各单位丰富的文献资源,提高图书馆文献服务保障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本着自愿合作、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同意协作开展两馆之间的文献传递服务业务。

1.服务范围:甲方作为馆际互借服务的医学中心馆为乙方服务,本协议服务范围仅限于非返还式文献传递服务,主要指文献复印、传真、邮寄、电子邮件传递、扫描传送(ftp)等方式。文献提供内容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文章、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告等文献复制件。

2.服务方式:本协议不直接面对个人读者,只限于馆与馆之间的服务。乙方向甲方通过信函、传真、e-mail或馆际互借系统提出申请,甲方负责接受申请、查询文献、计算相关费用并负责将查到的文献通过各种形式送达乙方。传送方式由乙方选择传真、邮寄、特快传递、电子邮件传递、扫描传送(ftp)等方式,传送费用由甲方依据乙方要求的方式向乙方收取。?3.服务时限:接到申请后甲方馆在一天之内(如遇周末顺延)反馈确认信息,并对申请情况给予答复,如文献是甲方馆内所有三天之内送出文献,如果甲方需向其他馆进行馆际互借所需时间视其他馆对甲方的回复而定。

4.操作模式:此项服务操作模式根据甲方管理方式和设备的实际情况,以及依据乙方的要求运作,可提供以下几种模式:

(1)纯手工操作:复印——邮寄

(2)半手工操作:复印——传真

(4)使用_________的传递系统。

5.文献传递_____标准:制定文献传递_____标准如下:

(1)_________文献传递_____=复制费+(加急费):复制费:¥_________/页(指复印+扫描+普通传递);?加急费:_________元/篇。

(2)_________代查外馆文献:医学中心文献传递_____=实际付出的费用+代查外馆资源手续费:代查外馆资源手续费:_________网内服务馆收藏的文献:_________元;国内图书馆收藏的文献:_________元;国外图书馆收藏的文献:_________元;费用结算时间:一年两次,每年6月和12月为服务费用结算时间。

6.乙方享受的优惠方案详见《_________》,甲方负责对优惠方案进行解释、说明。

7.本协议执行过程中,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后,另行修改或解释。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馆长(签字):_________馆长(签字):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电话:_____

传真:_________传真:_____

邮编:_________邮编: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2022文献综述检索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陈清辉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的、最长效的平台。因此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个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进行理论铺垫。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绩效;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当然也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企业不断发展和革新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在不断的发挥它那独特的影响力。同时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企业文化理论也呈出不穷的涌现出来。作为企业文化的精华集成,企业文化理论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管理丛林理论等的不足,强调了“软”、“硬”结合的最佳管理方式,把管理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学者们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成果显著。

<>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和加里·哈默(gary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能力》中提出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新成果,学者们在这方面做的研究不少。

在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方面,汪凤桂(2009)[1]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致性机理分析表明,企业文化通过内部化为员工的行为理念,进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行为能力,进而对竞争力的形成产生作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同时也指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是企业差异化战略实施的结果,其目的都在于提升企业的个性化特征,但这二者的作用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前者重点是培养良好的员工行为习惯,降低员工之间交往成本;后者的作用则是使其顾客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识别本企业,进而获取更多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王德胜、辛杰(2009)[2]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性,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契合度。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文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带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增加。陈光(2010)陈光.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的实证研究证明我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八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3.5年,造成我们企业寿命如此之短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原因主要有研发能力底下,管理能力不高,产品质量问题多,战略定位不明确等。要想培育和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提高管理者的战略意识,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组建优秀的职工团队和合理的管理结构,集中资源专注一个领域的生产经营,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等。

<>

学者们对企业文化与绩效研究多是实证研究,内容包括了企业(组织)绩效、创新绩效等几个个方面。

朱瑜等人(2007)[22]以19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文化、智力资本及组织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官僚型文化对结构资本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创新型文化和支持型文化对人力资本具有正面影响,而关系资本仅受到支持型文化影响;人力资本能够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及成功新产品/服务绩效,结构资本有助于市场绩效提高,关系资本对市场绩效、人力资源效能及成功新产品/服务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企业文化、智力资本和组织绩效的关系链中,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niki hynes(2009)[3]用新的复杂关系建模方法研究企业文化、战略定位与企业绩效,这种复杂的生化模型作为管理结构建模的替代方法,可将其纳入到组织内部结构改变中,回顾两个完善的管理概念(战略定位和企业文化),并讨论两者在结构上的异同点,发现企业文化对战略方向/经营绩效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组织企业文化在市场导向/企业绩效间关系的中介变量,然后对传统简单模型的代表性和他们对处理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变化的限制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个基于酵素作用机理更复杂的模型。刘志雄、张其仔(2009)[11]从公司层面、员工层面、社会层面界定文化强度,采用财务指标企业总资产盈利率来衡量企业绩效,并加入企业规模、企业成长年限、企业资产负债率和成长性等控制变量,收集了321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料,对企业文化对公司绩效影响进行分析、检验和解释,发现企业文化对

公司盈利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影响,即与文化弱势企业相比,文化强势企业通常拥有较高资产回报率;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与成长性指标与公司盈利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朱兵等人(2010)[5]选择江苏、安徽、浙江三省182家高新科技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企业文化、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官僚型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直接显著影响,也不通过利用式学习间接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支持型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直接显著影响,而且还通过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分别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创新型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直接显著影响,同时还通过探索式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间接影响;组织学习包含的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均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直接影响。

<>

在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研究上,梅强,孙旭雅(2010)

[7]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前人对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影响的理论研究指导下,从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路径,提出了凭借企业文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相应对策,即:(1)从观念上提高员工企业文化意识,树立正确人才观;(2)从制度上完善中小企业管理体系,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3)从实践中培养中小企业特色文化。

闫庆收,孙福田(2010)[8]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引导和企业安全生产运营的作用、对员工日常行为的约束和引导及对职工凝聚激励的作用,以及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员招聘、人才培养与开发、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留人方面的作用,强调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要靠企业文化来指导,而人力资源管理反过来又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

<>

目前对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促进作用,以及它们之间机理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在这方面的定量和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未来要加强对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

相关文献就发展性文化和人力资源系统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讨论较多,而发展性文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应该远比前人所研究的

复杂。目前研究中还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第一,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一致性的概念没有充分地阐述,对其内涵存在不同的理解;第二,当前的研究在理论模型分析和方法的应用上没有统一;第三,发展性文化可能与人力资源的其他实务存在交互作用进而产生不同的组织绩效。对以上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发展性文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

目前关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定量的、实证的研究主要是以国外企业为样本,以国外环境为背景环境的研究,以我国企业为样本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非常少见。因此,发展在中国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未来研究的一大方向。

<>

<>

以往研究基本把企业文化看成一个稳定因素,很少注意企业文化的变化过程。从发展的角度看,可将企业文化看作动态的因素,研究变化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影响。

<>

国外在企业文化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比国内研究成熟,但由于文化的特殊性,其成果难以移植,适用于中国环境的研究还很缺乏。未来的研究要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应以中国环境为背景,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

当今世界,开放与竞争,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说,前20年企业间更多的是某种单一的、表层的优势之间的对比与打拼,那么,今天,是否能够通过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是企业的灵魂,是区别于竞争对手最根本的标志。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保证企业绩效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企业绩效从表象讲来源于卓越的管理,而从根本上说则来源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越好,管理的成本就会越低,管理的效率就会越高,企业绩效也会因此而增长。

企业文化是亚社会文化。企业的员工走进企业时,他不是一个抽象的自然人,而是一个社会人,是有一定意褒、信仰、价值观念的人,这正是人力资源区别于物力、财力及自然资源的显著特征。 也就说,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对的是社会化了的人。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把企业文化的这两个方面,双向生成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好的企业文化,从而有利于人力资源有效管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分析时代需要,考虑文化背景,丰富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法,扩展研究视角,有利于推进对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从而积极推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革新企业观念,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汪凤桂.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致性机理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0):157-159.

[2] 王德胜,辛杰.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26-128.

[3] niki hynes.corporate culture,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busine performance: new approaches to modeling complex relationships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09,(76):644-651.

[4] 彭红霞,达庆利.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系统、企业文化与创新绩

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292(4):100-105.

[5] 朱兵,王文平,王为东,张廷龙.企业文化、组织学习对创新绩

效的影响[j].软科学,2010,24(1):65-69.

[6] 田建文,田永新.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协同研究[j].商场

现代化,2007,(10):260-261.

[7] 梅强,孙旭雅.企业文化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路径

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5):125-128.

[8] 闫庆收,孙福田.浅谈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5):130-131.

[9] e w macintosh, alison dohtyer.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intention to

leave [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0,(13):106-117.

[10]胡玉成.培育文化软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胡玉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60

[11] 刘志雄,张其仔.企业文化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09,(2):108-112.

[12] 孙剑,薛惠锋,寇晓东.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10):182-183.

[13] 陈明,周健明.企业文化、知识整合机制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4):580-587

[14] sjoerd beugelsdijk,carla koen,niels noorderhaven.a dyadic approach to the impact of differences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relationship performance [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9,(38):312-323.

[15] e w macintosh, alison dohtyer.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intention to leave [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0,(13):106-117.

[16] 田建文,田永新.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协同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260-261.

[17] 彭红霞,达庆利.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系统、企业文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292(4):100-105.

[18] 徐向农.企业文化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7):118-120.

[19]张旭.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再造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4):77

[20]周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科技资讯,2010,

(1):156

[21]李桃,王志刚.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9]

[22]朱瑜,王雁飞,蓝海林.企业文化、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5):952-958.

导刊,2009,(11):32-33

2022文献综述检索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确保参考文献信息的完整,要包括作者姓名、期刊名以及分页等。与文献的原始发行版本进行比对,以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数据库中原版信息条目有误且被引用之后,这些错误信息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

常见的引文格式有apa、cell、chicago、harvard、mla、nature以及science。下面我们就同一篇文章,列举出这七种引文格式。为了阅读便利,我选了一个较短的文章标题。

论文题目: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pa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ell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and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hicago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november): 33–43. doi:10.1016/.2013.05.011.

harvard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doi:10.1016/.2013.05.011

mla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2013): 33–43.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web.

nature格式

, r., zawisza, b. & malicka, e.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science格式

1、 r. sitko, b. zawisza, e.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2022文献综述检索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文献检索综合实习报告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检索范围

1、 时间:1989-2011 2. 语种:中文、英文

3、 文献类型:期刊、学文论文、标准、会议论文

4、 检索关键词:公共资源的私有化(the privatization of the public resource)

检索工具

1、维普数据库 2.清华数据库 3.万方数据库 er

一、清华数据库

1、地名资源商业化开发的法律秩序研究 郭富青; 孙昊亮 【期刊】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03-10

2、几类特性物品的拍卖机制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 殷红 【博士】武汉大学 2005-04-30

3、公务用车“匿名化”问题研究 何芳 【硕士】湖南师范大学 2010-12-01

二、维普数据库 无相关文献

三、万方数据库 1学术论文

浅析当前公共资源“私有化”的法律缺失 中国科技博览 2010, (8) 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私有化使用分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09 公共资源的经济属性及其管理方法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09 2会议 基于多元化公共空间的共享社区建设思考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及《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编委会2009年会 2009年12月4日 3标准 无先关文献

四、读秀学术搜索

科恰班巴的水战:反对公共资源的私有化 《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 全球人类住区报告2001》

五、springer(the privatization of the public resource)

1、eugenics, the genome, and human rights daniel j. kevles medicine studies, 2009, volume 1, number 2,

2、the strategic value of growth and innovation 。.。develop a profound knowledg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ricacies of service innovations to render a.。. 2009, open innovation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3、the rhetoric of educational reform benjamin levin and jonathan young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2000, volume 2, number 2

六、 ebsco

1、the perfect storm and the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ehrenberg, ronald g.。 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 v38 n1 p46-53 jan-feb 2006. (ej745662)

2、the corporation of learning: nonprofit higher education takes lessons from business. research &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cshe.5.03 kirp, david l.。 center for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03 22 pp. (ed503632)

3、privatization and public employees: the impact of city and county contracting out on government workers. research report 88-07 dudek & company.。 1988 60

七、 ei

1、grassroots privatization - the management challenge. slavich, denis m. (bechtel group inc, bechtel group inc) sourc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 28, n 3, p 55-61, spring 1987

2、transition from common to private coasts: consequences of privatization of the coastal commons cabral, reniel b. (marin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foundation, inc., marine scienc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diliman, quezon city 1101, philippines); aliño, porfirio m. source: 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 v 54, n 1, p 66-74, january 2011

3、the debate on privatization of water utilities: a commentary rodriguez, raul (north 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203 south st. marys, san antonio, tx, united states) sou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v 20, n 1, p 107-112, march 2004

心得体会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上了一个学期的“文献检索”的课程了,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对今后生活很有用处的知识。我前后一共学到了cnki、维普数据、万方、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专利信息网、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springer、oclc、ebsco、ei、sci这十一个数据库的应用,学会使用这些数据库对我以后在查找文献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身边有着成千万上亿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速的。我们如何能准确而快速地找到我们想要查找的信息呢?通过所学习的数据库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数据库虽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想要熟练地使用它还是要进行认真学习的,因为我们在查找有用信息的同时还要摒弃那些无用的信息。在学习之前,我也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搜索过一些东西,认为搜索文献很简单,但是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知道我先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利用数据库检索文献是要了解很多事情的。例如:要知道各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那些特点,要抓准关键词,等等。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准关键词,因为输入不同的关键词检索出来的文献会相差很大,关键词选正确会大大提高检索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就一定要选好关键词,所以选好关键词是使用数据库首先应该学会的。

我通过学习和上网了解到,在中文检索中维普中文范围要小一些,主要就是期刊;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此数据库的论文质量都比较高,检索结果也十分详细,包括:论文题目、作者、专业、导师、单位、分类号、关键词、文摘等等;超星电子图书是非常有用的,很多很经典的图书,都可在超星图书馆上找到;中国专利信息网则是查找各项专利的有关内容的非常有用的数据库;在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中,使用者可以查看到所检索内容的全文,以便使用;ebsco是美国的一家私人公司,是全球最早推出全文在线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公司之一,可以提供100 多种全文数据库和二次文献数据库:academic source premier(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business source premier(商业资源集成全文数据库),academic source premier(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是世界最大的综合学术性跨领域数据库,提供近 4,700 种高学术水平出版物全文,其中包括 3,600 多种专家评审刊物。 收录范围横跨近乎每个学术研究范畴,提供的信息可回溯至 1975 年。此数据库通过 ebscohost每日更新;sci则是国际知名并且权威的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中,我们可以查到各个领域的论文,研究成果,方便我们了解科技的最新发展,sci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数据库,它收录了世界上基础学科里最好的文章。springer 出版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德国出版公司,其网上出版系统springer link,该数据库收录期刊、丛书、图书、参考工具书等文献类型。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和天文学、化学、医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地理、及经济、法律等学科,其中许多为核心期刊。

总之,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文献检索这个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如何选好关键词这个重点、难点有了一定的掌握。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更多的信息,尽可能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所以掌握数据库的应用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会很有好处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