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时代中国通报心得体会报告(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14:25:22 页码:13
最新时代中国通报心得体会报告(5篇)
2022-12-23 14:25:22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时代中国通报心得体会报告一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当代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而爱国,更是一个神圣的字眼。革命导师列宁曾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浓厚的感情。”的确,这种爱国情怀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在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所崇尚的,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对于日益繁荣富强的祖国来说,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她经历过西方列强的鸦片硝烟,她遭受过封建军阀的连年混战,她曾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赌场,她曾是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的赛场。祖国母亲曾被欺凌得遍体鳞伤,千疮百孔。每一寸土地都留下深深的血痕,每一张容颜都布满惊恐的阴霾。一声声的呐喊,一股股的豪情,一片片赤胆忠心,一首首慷慨悲歌,从“愈忧民上下求索”的屈原,到“外敌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正气浩然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孙中山;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到“惟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毛泽东,多少代人的痛苦与辛酸,多少代人的拼搏与希望。一代代英雄用自己的鲜血捍卫着祖国母亲,用骨气砺炼着民族精神,用爱国热情和坚强意志腾起了中国巨龙!

再过三天就竖庆节了,我们将迎来祖国母亲的61华诞。透过泪水思英烈,历尽劫难话沧桑。先烈们“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呐喊,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荡。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豪杰,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和平与解放勇敢的战斗在林弹雨之间。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感慨万千;思漫漫救国路,我们心情沉重。然而单纯的悲痛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又是毫无益处的,我们所需的是悲痛中的奋发,是沉思后的崛起。

作为青年学生,现在并不需要我们立刻奔赴祖国边疆,战身沙场;也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舍身取义。许多同学也许都这样认为:如今我们生长在和平的年代,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那我们还需要讲爱国主义吗?什么是爱国?美国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说过一句话:“不懂得热爱国旗的学生,无论他多么出色,都不是好学生。”在美国,热爱国旗是一件极其平常而又非常光荣的事;在波兰,每一所学校都专门设有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并使之融入政治、历史等科目中;在泰国,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政府极其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传统和爱国教育;最具特色的是韩国,它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韩国人历来以使用本国产品而引为骄傲。可见,爱国主义精神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因此,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情感,却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举动。爱国,其实我们能做到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用心去体会,也从来没有体会到原来日常一些普通平凡的小事也可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我们似乎都忽略了这些事情的内在涵义。 爱国并不是一种唱高调的行为,相反,它是通过一件件普通而平凡的小事体现并凝聚起来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记得日本广岛亚运会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然没有一张纸,全世界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怕的日本民族!”就因为没有一张纸,竟可以使全世界为之惊讶。而相比于我们即便是在国旗升起的时候,依旧在交头接耳、说笑嬉戏、左顾右盼,却没有肃立对国旗行注目礼。作为一个中国人难道我们不该觉得惭愧吗?难道不应该反省吗?

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热爱自己的学校。一个连自己的学校都不爱的学生,又怎么可能爱自己的国家呢?爱国和爱校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临沂25中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25中的老师为培养我们成才而兢兢业业,这里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作为25中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的学校。亲爱的同学们,为了25中的荣誉、为了我们肩上的重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25中学子吧!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中学生来讲,培养完美的人格,升华高尚的人品,培育崇高的爱国情怀,需要“生活从叠被做起,品德从孝心做起,文明从说话做起,学习从习惯做起,爱国从身边小事做起”。

同学们,当再看见校园的纸屑时,请不要视而不见;当在校学习时,请不要对纪律规范熟视无睹;当再看电视时,请不要对新闻联播心生厌恶;当再遇到地上的硬币时,请不要对它不理不睬。祖国的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需要我们节约,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植物都值得我们珍惜。只要我们时刻心存爱国信念,这些微小的举动就一定不再普通了。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祖国正兴旺。在这21世纪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将爱国落实到实处,刻苦的学习,加倍的努力,为祖国添加新的骄傲,为祖国谱写新的篇章!

谢谢大家!

最新时代中国通报心得体会报告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理论,基于要把这一新思想的内在逻辑讲清楚、讲明白的考虑,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跟各位交流。一是把握新时代的基本含义。要想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要把握新时代的基本含义。二是明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我们在新时代要担负的历史使命。三是明确中国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四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改革发展在八大领域的具体部署。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八大领域有了新的要求、新的论述。五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问题高度重视,我们要深入领会把握相关的新理念、新要求。

以上五个方面逻辑关系明确,层层递进,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和各位做一个交流。

<>

要想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要把握新时代的基本含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现在我们强调新时代,一般是强调新的变化和成就,但实际上新时代也意味着新的挑战、问题和趋势,所以要把问题意识放在第一位。

(一)新的时代课题

新时代的第一个内涵是新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讲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集中回答一个时代课题,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去坚持和发展的问题。新时代有新的发展趋势、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所以改革必须有新内容,发展必须有新目标。“新”在哪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稍作分析。

比如说,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反复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过去我们的生产力很落后,物质文化需要构成了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今天人们的温饱需要已经得到解决,新的需要不断产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原有需要的不断升级,加上新的需要领域的不断拓展,综合在一起就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满足这一“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仍是不平衡、不充分的。所谓不充分,就是需进一步发展;所谓不平衡,是指阶层、区域、城乡之间,人们各方面需要的满足还不是很平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给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或者说,在今天,党和政府的工作必须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

再比如,生产力由过去粗放的要素驱动,走向了今天的创新驱动。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叫“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今天旧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没有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受制于西方,我们怎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现在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很大一方面来自高科技领域。在现代化早期,我们可以模仿,或者叫“山寨”,但到了今天,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一味模仿是不行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靠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尽管难度很大,但势在必行。

就分配关系来说,新时代也带来了新挑战、新要求。过去我们常说把蛋糕做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渐实现共同富裕。今天蛋糕仍然需要做大,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要走向共同富裕,更要注重把蛋糕分好。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今天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亟待解决,拖不得了。全面小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就是尽可能推动落实社会公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如何体现?要靠共享发展。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分配问题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积重难返,不好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当年开启改革固然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天深化改革同样难度很大。

生态环境在新时代也面临着新挑战、新要求。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比如出现了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如今社会大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扬弃工业文明,走向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成为一种新趋势、新要求。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摘要】坚持互联网思维,围绕主心骨、同心圆、向心力三个关键词,论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主心骨是关键,同心圆是基础,向心力是条件。党的领导就是主心骨,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中华民族大团结就是同心圆,从党内到党外,从国内到国外,点赞中国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释放国际向心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政治核心作用到大国领袖世界担当,无不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具有的强大人格力量和强大真理力量。本文试用主心骨、同心圆、向心力三个关键词,谈一下个人学习体会。

主心骨,作为中国民间俗语,多次被习近平同志提及。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首次使用这一用语,是在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2012年11月17日,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又一次强调一个“始终走在”、两个“始终成为”。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出现“主心骨”,并重申一个“始终走在”、两个“始终成为”。由此可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所谓主心骨,既是指中国共产党,也是指党的领导。作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生命力的最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维护主心骨,壮大主心骨,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首先,必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任何联合的活动,都需要组织。而没有权威就无法组织起来。恩格斯曾经说过:“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邓小平也指出,“不能否定权威”“没有权威不行啊”“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党中央包括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为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必须拥有权威。这是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更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然而,党中央要真正拥有权威,还必须有一个核心。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全党的核心,是我们党的郑重选择,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充分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和人民的共同心声。我们必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四个意识”落实到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上,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的领导弱化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领导一切工作”的思想。他形象地说,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由此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决不回避退让的,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那么,如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就把党的领导原则、职能和作用予以明确,为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基本遵循。

再次,必须提高党的领导力和执政本领。“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的领导力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四力”。“四力”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四力”当中,政治领导力最重要,具有“引擎”作用,抓好政治领导力,能够达到纲举目张、以简驭繁的效果。同时,十九大报告还提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要求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实现长期执政,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同心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中的热词,最早出现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我们提出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就是着眼于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在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同心圆问题,而且首次对此做了解释。他指出:“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如何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呢?归纳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条基线”。

首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球许多媒体的“大数据分析”显示,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人民”超过200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96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其次,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我国有7亿多网民,必须把群众路线的触角延伸到互联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互联网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阵地。只有“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才能汇聚正能量,凝聚大力量,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为此,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学会走“网络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释疑解惑,并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再次,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善于联谊交友。联谊交友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党政领导干部、统战干部要掌握这个方式。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所谓“大”,就是团结的面宜宽不宜窄,团结的人宜多不宜少,团结的程度宜深不宜浅。统一战线既要巩固基本力量,又要团结新生力量,把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纳入工作视野,加强联系沟通,引导他们发挥正能量。面对互联网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由此不难看出,“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已被纳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团结人群。这是因为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这会大大有助于网络社会的进步和团结。而对于如何与他们联谊交友,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要改进工作方法”,更直接给出解决办法,那就是要善于借助新媒体,“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

“向心力”是物理学名词。习近平总书记把它引入我国社会学领域,与“凝聚力”并列使用。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了“党的凝聚力、群众的向心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把“向心力”引入国内社会政治领域,而且用于外交领域和国际场合。2015年7月9日,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发表的主旨讲话中提出“增强金砖国家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其鲜明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担当,深入开展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就必须在继续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释放国际向心力。

首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并被写进联合国的相关决议。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首次生动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即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从而开辟了新时代中国政党外交新境界,彰显了大国与大党领袖的大担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再次强调:“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其次,寻求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坚持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际社会可以信赖的伙伴和朋友,始终强调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加强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扩大同世界各国利益交汇点,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再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向心,不仅取决于国家硬实力,而且取决于国家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二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三要积极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多样多变,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复杂,尤其是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特别是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能够顶得住、打得赢,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

最新时代中国通报心得体会报告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xx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是每个中华儿女应铭记于心的日子。回顾过去的7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历经艰苦坎坷,不懈奋斗,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的飞跃。今天的中国在外交、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日益彰显。

和平外交,共同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提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之后,在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下,中美正式建交。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的动荡和考验,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主张协调对话,维护世界的和平。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党的xx大。此时,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

在20xx年上半年,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多个成就。例如,3月,在中国企业的助力下,摩纳哥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5g全覆盖的国家;5月,在北京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各国在会上进行文明交流借鉴等。

中国外交遵循对外开放、独立自主原则,与各国友好相处,也我国发展创造了了良好的条件。

精准扶贫,造福人民。

新中国成立前,国家实力较弱,人民生活困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党xx大以来,党中央明确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全面打响脱贫战。六年多的时间,经过武汉鼎、刘翠兰等无数优秀扶贫干部的不懈奋斗,中国脱贫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xx-20xx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每年减贫人数都保持在1200万以上。

扶贫之路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在扶贫路上,扶贫干部本着服务社会,奉献自己的准则,积极投入扶贫事业中,他们将扶贫放在了第一位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他们有着滴水穿石、艰苦奋斗的精神,无数贫困人民才得以脱贫,中国扶贫成效明显。。近日,中国向世界宣布将于明年实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十年实现减贫领悟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快速增长。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的改变尤为明显。微信、qq等交流方式的普及,让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即使两人身处异地,一个视频通话也能让两人感觉就在一起。国内移动支付更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出门购物可以不用带现金,直接用移动支付即可,降低了丢钱的可能。同时,移动支付还在海外发展。1g-5g不仅带来了网速的改变,同时让万物互联更近一步。

人们的生活条件愈来愈好。从前,人们住着草房、瓦房,走着土路或者水泥路,空气质量不太好。如今,人们大多住上了平房,楼房。我所生活的小镇,重修了道路,路两边也安装了路灯,人们在夜间出行方便了许多。下水道的安装,让道路在下过雨后很少有积水的可能。同时,从去年开始,我生活的小镇与县城之间通了公交,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出行便利。

相关数据记录,从1952年到20xx年中国gdp总值增长迅速,人均gdp已达6.46万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未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人民需要继续努力。

科技之光,普照大地。

中国的科技之路从未停止,中国的每一位科研人员都积极投入研究创新中。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例如“两弹一星”的辉煌伟业;屠呦呦提取了青蒿素,为抗击疟疾做出了贡献;世界上最长的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推动了香港、澳门和珠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墨子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首次实现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通信;“中国天眼”的成功建设等。

现在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相信,在未来,中国会创造更多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

如今,中国已步入新时代。中共xx大会议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为“两个一百年”奋斗。一是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最终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将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参与者与建设者,我们都是追梦人,有责任与担当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未来的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奋斗,共同去实现属于我们的中国梦!

最新时代中国通报心得体会报告四

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近期不仅重复多次收看十九大会议报告,更是认真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学习受益匪浅。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门见山的指出大会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我认为,大会以此为主题,是再次要求全党要牢记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簇谋复兴;再次告诫全党要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我想,这是党对每一个党员的提醒和希冀,中国共产党有8900万党员,我们怀着共同的梦想、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加入了党,在面对国旗宣誓的刹那,就决定了我们要跟党走,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履行党员的义务。但在现实中,我们仍然有少数党员在前进的路上偏离党的路线,与党的根本宗旨渐行渐远。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之际,全党更应该紧密团结、牢记根本,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争做各行各业的排头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因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对服务宗旨的重申,是对党员要时刻履行义务的提醒,我们每个党员都应当牢记于心,外化于行。

<>

1、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拥护党的领导、坚信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党性。新时期下,面对复杂的外界形式,不乏有反对、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的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甄别和维护党的领导的意识,要有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每个党员都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决策,反对一切动摇党的领导的言行。具体到工作中,作为基层法院的领导人,今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和干警,绝对拥护党的领导,反对盲目西化和三权分立的思想意识,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履行审判职能、服务社会大局发展。

2、更加自觉的维护人民利益

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我们党之所以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价值主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作为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人民利益要靠法律保障,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高发的时期,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我们更应当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尤其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引导和支持群众依法维权,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

3、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

创新是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也是推动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面对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行动上主动探索,实践中积极创新,以理念创新带动思路创新,以机制创新推进工作规范,以方法创新提高工作水平,从而使党的建设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新局面。具体到工作当中,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下,作为基层法院的领导人,我会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更加有力的推进司法改革,创新司法运行机制,力求法治创新与时代脉搏相辅相成。

4、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主权是国家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与灵魂;安全是国泰民安的重要前提;发展利益关乎国民生计。在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义务主体,“皮之不在、毛将焉附”的道理告诫我们要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法院承担着依法审判、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我们更应当自觉履行职责,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为维护发展利益保驾护航。

5、更加自觉的防范各种风险

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经济发展必须在社会稳定的大局下才能做到又快又好。社会稳定了,才能促进发展,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老百姓得到实惠后,稳定才能进一步加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保障稳定大局的氛围下,我们必须要有防患未然的意识,具有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法院是社会综合治理的成员单位,我们更应当具有忧患意识,更应该从源头防范违法犯罪。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法治教育、安全风险评估、信访安保工作力度,坚决把风险扼杀在源头,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最新时代中国通报心得体会报告五

《乡土中国》我没有读之前心里就想乡土中国是一种以怎么样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我读完了《乡土中国》之后给我的答案是脑袋里出现一幅画面里面有的父亲和母亲辛勤劳动的背影和我家乡父老乡亲他们在田地里播种辛勤劳动的画面呈现在我的眼前,泪水悄悄的滑落下来打湿了我的衣服我开始想家人以及家乡的人民和山山水水了,《乡土中国》读后感。虽然农村没有像城市那么的繁华但有宁静清新的空气有朴素人民,灿烂的微笑待人友善,他们懂得珍惜生活和努力创造财富。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给我们打开了认识中国农村的一扇大门。有人也许以为这本书写的早了,对于现在的情况很不实用,我觉得倒不是。这本书的理论价值到现在还闪烁着光辉。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读过哪本社会学的著作在理论和语言上胜过这本薄薄的小书。

有人认为费孝通在这本书最主要是提出了,"礼治秩序"及其"差序格局"这两个概念。我倒是觉得他的成果是把乡土中国的根子挖出来了,指出来为什么我们最近百年的变迁会如此之艰难。

何为乡土中国?它的特性是什么?先生在第一篇已经很好指出来了。比如他就说中国乡下人多,"土"就是他们的特性,当然土气不是贬义词,靠土地谋生的乡土社会很大程度是很稳定的,即使战乱迁移的也不是社会的主流。他也顺便比较和美国的不同,指出我们是聚村而居,并且保持自己的生活隔离,结果就形成了地方性,保持孤立的社会圈子。同时村落里面大家都是特别熟习,就成了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法律其实处于次要的可有可无的地位,大家都能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大家重视是信用而不是法律。当然在我们现在这个处处都成了陌生人的社会,土气就成了骂人的话,那些礼俗也逐渐被法律所代替。

他在谈论文字下乡的问题里面,他认为,在乡村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不需要文字的,经验的传播往往是手把手的教,在一个地区住的几百年,世世代代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都是一样的,解决的办法都是一样,不需要什么理论,什么创新,读后感《《乡土中国》读后感》。当然先生在这两篇文章里面分析很多,也很深刻。

"差序格局"是费先生的独创,在书中,他打了个比方,将西洋的"团体格局"和中国的"差序格局"区分开来: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而中国的社会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通过这个比喻,费先生把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首先是执行私人道德。"私"的毛病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实在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弊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物上霜"就可以显现这点。而在西洋的团体格局中,道德的观念是建立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的,团体是超于个人的存在。其次是判断标准的随机性。中国社会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着势力的大小而变化,对于不同的环境和人事,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对待方法,我们往往讲的是攀关系,讲交情。而西洋社会将的是权,社会对每个人是公道的人对人遵守的是一样的规则,就是要互相尊重权利,而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再次就是模糊的社会组织的界限。比如在书中提到的关于"家庭"的概念,在中国,"家庭"这词是含糊得很,可以是自己和太太,可以是加上孩子,还可以是加上其他的伯叔侄子之类的。而在西洋社会,"家庭"就是指他以及妻子,未成年的孩子,明确得很。最后就是社会结构的层次化。中国的传统社会向来就是阶级社会,上下级关系的明确规定,使得社会层次分明,乡土中国的社会网络是由等级差别的。而在团体格局中,人是平等的,是被一视同仁的。

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在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礼治秩序的全面打破,血缘和地缘的分离,剧烈的社会变迁,使得人们不再圈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而是更加迅速地流动,这就导致了更多的乡土本色被花花世界所淹没。

当然,中国的本质还是乡土的,即使她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中国人骨子里的私德是不会一下子消失的,却反而有一种加重的趋势,社会上盛行的"各走各路"的风气使得这个社会更加地冷漠。中国的五千年文化是孕育于农业文明中的,中国人身上的"泥土味"是不会失去它的香气的,所以老有一些"城市人"在那里鄙视"乡下人",那就有点可笑了。

以上是本人看完《乡土中国》后的一些想法,其实看完《乡土中国》之后有许多的感想,但又不足以成文,所以只将能成文者呈现出来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