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社区核酸采集心得体会(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1:21:37 页码:9
社区核酸采集心得体会(精选9篇)
2023-11-21 01:21:37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能力。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突出重点,将自己学到的东西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出来。写心得体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通过总结和梳理思路,能够获得更大的收获。

社区核酸采集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近年来,新冠疫情成为全球的焦点,核酸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作为从事核酸采集工作的一员,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采集核酸的重要性。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验,现将其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第二段:仔细准备工作(250字)。

准备工作是核酸采集不可或缺的一环。首先,要对采集所需器械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其次,要提前准备好所需要的消毒物品,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另外,核酸采集需要与被采集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明白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缓解其紧张情绪。仔细准备工作能有效地提高采集的成功率。

第三段:细致操作手法(300字)。

采集核酸需要细致的操作手法。在取样时,应使用无菌棉签,确定采集部位为口腔、鼻咽或其他采样部位。对于口腔采集,应将棉签慢慢轻轻向上旋转,使其与口腔黏膜充分接触,确保样本充足。鼻咽采样时,应将棉签缓慢地插入至咽后壁,用力摩擦来采集标本。操作过程中,手法要轻柔,力度要适中,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细致的操作手法能最大程度地确保采集到可靠的样本。

第四段:注重团队合作(300字)。

在采集核酸的过程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团队成员之间要密切协作,明确分工,相互配合。配合分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操作的概率。此外,还要相互间进行信息的共享和及时交流,譬如发现异常情况或者其他困难时,能第一时间互相通知和协助。团队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果,而且能够减轻个人的负担和压力。

第五段:深入学习与成长(200字)。

采集核酸是一项精细而专业的工作,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则需要不断地深入学习和成长。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了解前沿的技术和方法。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掌握与核酸采集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实践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通过学习与成长,能够让自己不断提升,为核酸采集贡献更大的力量。

结论(100字)。

在采集核酸的过程中,仔细准备工作、细致操作手法、注重团队合作和深入学习与成长都是关键因素。通过合理的安排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我相信核酸采集工作能更好地服务于疫情防控,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社区核酸采集心得体会篇二

1月16日早七点整,伊拉哈镇村民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正式启动,15个采集点同时开展采样工作,现场利用有限条件设置了进、出双通道,村民在现场工作人员带领下,按照采样工作程序配合采样工作,避免了人员聚集,各个采集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每个采集点工作完成后,又对行动不便人员进行入户采样。

到1月16日15时,伊拉哈镇居民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顺利结束。卫生院收集整理所有采集点的医疗废物,按规定进行处理。采集点所属单位对场所进行全面的消杀。

卫生院对全镇7409份采集样本、采集信息卡存根及采集登记表进行核对后,按规定流程送到九三农垦医院检验室,在当日18时,完成全部样本送检工作。

本次伊拉哈镇居民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共计消耗防护服178套、防护面屏220个、手消毒液20瓶、一次性乳胶手套450付,医用外科口罩600个、医用防护口罩(n95)360个,一次性靴套256个。

1月17日下午,卫生院接到九三农垦医院检验室通知,伊拉哈镇居民全员核酸检测样本7409份,结果全部为阴性。至此,伊拉哈镇居民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圆满完成。

社区核酸采集心得体会篇三

3月19日19时30分,在粤北人民医院检验科里,该科主任赵平森走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扒了两口不怎么热乎的饭菜。“任务来了,尽管连续多天都没怎么睡好,但使命感让我一直保持亢奋的状态。”

3月15日,韶关新增1例确诊病例(轻型)。当晚,韶关市辖三区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共计设置核酸采样点百余个。16日凌晨1时,部分市民的样本由专车送到粤北人民医院检验科楼下,这群“幕后英雄”的高强度工作拉开了序幕。

截至3月18日,韶关共采样391754人次,结果全部为阴性。其中,粤北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10万多人份。

3月19日,韶关市辖三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该院实验室承担30万人份的检测任务。此刻,77人的检测团队正“火力全开”。

凌晨1时,12人在岗面对暴增的检测量。

基于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一个小时能做10个批次的检测,一个批次有96个检测孔。但在操作上,工作人员只点阵90个,因为要留出质控品的位置。

如果按照10混1采样管计算,10个批次里有9000人份的检测量。“极限状态下,24小时不停歇,理论上能达到21万人次的检测量。”赵平森说。

“但我们人手没那么多。”赵平森说,按之前做的预案来看,要达到理论检测量,并持续多天的检测,需要110—120人,17日的时候总共只有24人。

但在15日,这个数字还是12。

此前,检验科的日常检测量是2000人份左右。16日凌晨1时,在岗的12名核酸检测人员面对暴增的检验量,迎难而上。

16日18时许,第一批增援到了。来自各县市区医院检验科的检测人员于15日晚接到通知,部分人员连夜赶往粤北人民医院。16日,检测班组达到23人。后来第二批增援也到来,共有外援检测人员25名。

19日,韶关市辖三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实验室承担30万人份的任务。该院立即动用专业技术人员储备紧急支援检测工作,检验科积极调拨科室核酸检测储备力量,使本科室检测人员增至52人,加上县市区外援25人,检测队伍达到77人。

目前,77人的检测团队正火力全开。

“我像厨师长一样,指挥这个切菜、那个颠勺,一切都要运转起来。”赵平森称,通过优化人员排班和配备,让大家各司其职,保持高效工作,这对管理能力无疑是一个挑战。

交叉排班同样关键。赵平森介绍,如果之前一班人先出来了,第二班再进去就非常窝工。“就跟打球似的,没有热场。所以需要交叉。第二批的人要提前进去,把所有工作全都掌握好,理顺之后,第一批的才能出来。”

“我水都不敢喝,就怕中途要上厕所”

“我负责点样工作,用排枪一排一排加。”始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张先生说,加完后用盖子盖上是最累的步骤,“你把盖子按紧要有一定力度,一天下来,我大拇指都肿了。”

在休息室里,记者见到了多位像张先生一样前来支援的医护。“进实验室前,我水都不敢喝,就怕中途要上厕所。”有医护说道。

“大家的工作量大概是一天14个小时左右。”赵平森透露,早上八点进来,晚上10点出去是常态。几乎所有环节是要在防护下操作,防护等级为三级防护。“他们唯一出实验室的机会是吃饭,全程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只能出一次。”

“长时间防护服穿着不透气,加上高强度工作,蛮辛苦。”实验室检测组长肖凤金说,这也是急公众之所急,大家都是全力参与其中,劲往一处使。“一定会尽快渡过难关的。”

几天来,赵平森只回过一次家。“我早上回去刷了个牙,就又过来了,几天都睡在科室了。”记者看到,他办公室门后摆放着崭新的折叠床,床的一边还贴了个便签,上面写着“头”。

解密检测难点,核酸提取最为关键。

赵平森介绍,核酸检测一共有十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是核酸制备,即核酸提取,就是如何把采到的样本变成可以检测的核酸。送来的管子里面采样到的拭子。管子里面还有液体,液体中就含有我们的鼻咽或口咽的上皮细胞。“我们要做的是把细胞裂解之后,把核酸提取出来。”

“首先,要‘打碎’这个细胞,核酸就释放到采样管子里了。”赵平森介绍,接下来,我们要把他收集到其他管子里,把核酸提出来。“这就是最关键的环节,需要全程在高度的防护下操作,防护等级是三级以上。”

一天下来,n95口罩上的铁丝会压在工作人员的鼻子上,留下一道很深的印。“还好我们实验室的.条件是高标准,能够达到恒温、恒湿,让里面的人能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下工作。”赵平森说。

接下来,就是病毒核酸的扩增,也就是dna扩增。“我们提取了核酸之后,它是数量比较少的片段。我们要把核酸通过一种扩增酶在荧光定量pcr仪,也就是所谓的基因扩增仪上扩增,把它以指数级进行扩增,即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赵平森介绍,这种扩增会在短时间内达到几千万甚至几十亿倍的级别,以便于采集到新冠病毒存在的“信号”,这种“信号”在扩增仪上用ct值体现。

“由于扩增的技术非常敏感,它容易造成假阳性。”赵平森称,做一万个有一个假阳性是正常的范畴。“这是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导致的,个人操作的失误等原因都会导致污染,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好质量控制是极为重要的,但对于技术不熟练的团队是一个难点。”

赵平森说,实验室有任何异常结果都要跟我实时汇报,我会要求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复核、比对和二次确认。

动态的数据汇报也是一个难题。从接收到标本,到检测出炉是有时差的。从接收到标本到数据出来至少要三个半小时。“当你需要汇报数据时,它可能有的在扩增仪上,有的在提取仪上,总之它在路上。”

万全的准备,打下这场硬仗。

“省级实验室的启用是质的突破。”赵平森说。

2021年12月31日,韶关首家省级新冠公共检测实验室启用。实验室位于门诊大楼3楼检验科,总面积220平方米,配备了一流的仪器设备,包括全自动样本分杯处理系统1套、384通道全自动核酸提取仪2台、96通道全自动核酸提取仪11台、基因扩增仪20台、核酸快检设备11台。

同时,实验室也配备了新冠病毒测序系统,包括sanger测序仪(第一代测序仪)、illumina高通量ngs测序仪(第二代测序仪)和纳米孔高通量测序仪(第三代测序仪)。

此外,实验室还组建了粤北地区技术力量最雄厚的检测队伍,其中副高职称以上人员7人、博士1人、硕士17人、本科22人。无论是实验室的规模大小、仪器设备,还是检测能力都居于粤北地区首位。

此前,粤北人民医院还为全市培训新冠核酸检测技术人员接近500人,对全市新冠检测提供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保障。这次来支援的检测人员,九成是当初在粤北人民医院检验科培训的人员。“他们这次来支援,也有种回家的感觉。”赵平森说。

“院领导高度重视,仪器设备全到位,人员培训全到位,演练全到位这些是最主要的。”赵平森说,没有这些的话,大规模核酸检测这根硬骨头是啃不下来的。

社区核酸采集心得体会篇四

核酸采集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更好地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我参与了核酸采集培训并亲自参与了数次核酸采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核酸采集的重要性和需求。下面将结合自身体验,就核酸采集的操作要领、流程规范以及意义重大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核酸采集的操作要领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采集的样本质量和准确性。仔细准备采集工具、核酸采集盒、采样管等现场必需物品,遵循操作指导,熟练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和技巧。例如,将拭子送入鼻腔深处,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位置和角度,避免伤害患者同时确保采样质量。此外,采集样本后要注意正确存放,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只有通过正确的操作要领,才能确保样本的质量,提高核酸检测的准确率。

其次,核酸采集的流程规范不可忽视。在核酸采集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确保采样的标准化和流程的规范化。比如,事前要准备好个人防护装备,将好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及时穿戴好。在接待被测者时,要始终保持礼貌,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操作流程,确保被测者的知情同意。在采集过程中,要保持专注、细致,严格遵守操作顺序,避免跳跃和遗漏。核酸采集结束后,要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重新装好工具,防止交叉污染。流程规范是核酸采集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合理的流程规范才能确保我国疫情防控的顺利进行。

再次,核酸采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核酸采集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对病毒感染进行早期筛查和追踪,缩小感染范围,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通过核酸采集,我们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感染者,控制疫情蔓延的速度,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核酸采集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样本,为疫情的溯源和病毒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只有通过采集核酸,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病毒的变异和传播规律,为我们制定更科学的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最后,通过参与核酸采集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核酸采集工作的重大意义。正是因为全国各地千千万万医护人员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核酸采集,有效地进行疫情防控。我们的付出和辛勤工作不仅仅对于阻断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更为我们的家人和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安全的环境。作为一名核酸采集工作者,我将始终坚守岗位,不辞辛劳,全力以赴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量。

总之,核酸采集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重视操作要领、流程规范和工作意义的重要性,才能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通过这次核酸采集工作,我对核酸采集的操作要领更加熟练,流程规范更加标准化,工作意义更加明确。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保护好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家园。

社区核酸采集心得体会篇五

新冠疫情在这个春天突然在青岛这座小城肆虐起来,为了尽可能控制疫情扩散,尽早发现感染者,及时控制隔离和进行救治,进行核酸检测是不可或缺的预防措施。作为医学生,我们也通过观看视频和其他资料,学习了穿脱防护服和咽拭子采样的操作技术,以确保在需要时,我们也能像所有医务人员前辈一样,加入到携手抗疫的战斗队伍中去。

防护服、口罩等防护装备是保护医务人员自身,防止职业暴露的最根本保障,熟练穿脱防护服,是我们走上战场前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只有保护好我们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人,我期待有一天能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更期待疫情早日过去!静待春来!

我在20xx年3月到4月期间多次参加校内核酸检测。该项活动主要是提醒大家积极配合学校的防疫政策,提醒大家在排队时保持一米的安全间隔距离,协助核酸检测工作的高效展开。

我在本项活动中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之前给试管贴条形码,分发试管,以及准备咽拭子等。在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同心协作下,每一次核酸检测任务都圆满完成。

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礼貌的过程。“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这是我在真正做完志愿服务之后才有的理解和体会。我觉得在志愿活动中去帮助他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让我感到很满足,让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想说,风雪即将结束,病魔终将溃散,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我们定能战胜疫情!

社区核酸采集心得体会篇六

采集核酸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确认病毒感染者,并在疫情防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和改进,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分享我个人的经验。

第二段:关于采集器械的选择和消毒。

在采集核酸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采集器械尤为重要。我个人推荐使用一次性采集器械,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另外,对于采集器械的消毒也是极其关键的,我们要确保器械的表面处于无菌状态,可以使用75%酒精进行消毒,或是将其浸泡在含氯消毒剂中。

第三段:注意采集技巧和操作规范。

在采集核酸的过程中,技巧和规范的操作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要注意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其次,操作时要细心、耐心,遵循一定的步骤。比如,在采集前要将相关信息填写完整,同时做好现场标本的保存和记录。

第四段:与被采集者的沟通和心理支持。

采集核酸对于被采集者来说,往往是一种不愿意的经历,尤其是那些具有恐惧心理的人。作为采集者,我们要善于与被采集者沟通,尽可能减少其紧张和恐惧感。可以通过提前告知采集的步骤和时间,耐心解答被采集者的疑虑,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第五段:注意安全和保密工作。

在采集核酸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首先,要确保自己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到可能的病毒。其次,采集后要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将病毒带回家中。此外,我们也要严格遵守保密工作,确保被采集者的信息不外泄。

结尾段:总结和展望。

通过采集核酸的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其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我们在操作中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量,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社区核酸采集心得体会篇七

20xx年8月份,根据我市疫情防控要求,需对全市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全民核酸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报名了社区志愿者,为家乡抗疫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0xx年8月12日星期四晚上七点,社区志愿者在社区集合,进行了半个小时的志愿者培训。八点正式开始全员核酸检测。

在志愿服务中,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登记和引领。我们需要对前来进行核酸检测的社区居民进行登记,每十个人为一组,登记完成后由志愿者按照填表顺序将社区居民带往医务工作人员处,进行核酸采集工作。核酸采集完需要去旁边的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处领取小区出入卡。

经过五个小时的艰苦工作,核酸采集工作进入尾声。通过此次志愿活动,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祖国抗击疫情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义不容辞!

社区核酸采集心得体会篇八

而作为医学生的我们更要思考我们能为防疫工作做些什么,于是在学院的号召和组织下我们集中学习并完成考核了核酸采集流程。

一层层的口罩手套和防护服面罩按规流程穿在身上,憋闷的环境让我感受到了核酸采集工作人员的不易与伟大,仅是一会就有微微的出汗更别说采集人员一穿就是一整天的艰辛。

而严格的采集流程一步又一步洗手消毒的过程也让我感觉到了医护人员自身防护的严格。

很开心在认真学习练习后我能顺利完成考核,也希望在需要我的时候我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也借此向全体奋战在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社区核酸采集心得体会篇九

3月19日下午15点47分,听到微信滴滴的声音,是护士长发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我院采样人员立即到夏镇政府报道,当时任务十分紧急,没来得及和正在午休的老爸和小侄道别。穿上外套,告诉正在客厅玩橡皮泥五岁的侄女:“姑姑有任务,有事叫爷爷。”便匆忙离开了家。当时不知道什么情况,发生了什么,医院紧急通知就像冲锋号,让我们这些带着使命、责任的工作者来不及多想,来不及害怕。

我和我的一名同事被分到夏镇街道纸坊西寨村检测点。带上我们的防护用品,去西寨的路上,我的同事在微信里再次细致的交班,以防科内工作有漏洞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来到村口,疫情防控工作也是相当到位,村口值班人员对我们进行了体温检测及健康码、行程码检查。来到采样点我们迅速行动,一切准备就绪,穿上防护用品,在村委工作人员协助下我们为村民进行有序的核酸采样。由于通知紧急,气温骤降,天气非常寒冷,我们很幸运,村委工作人员把我和同事从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转移到了带有空调的房间。有些同事采样点条件非常艰苦,在马路上寒风瑟瑟,坚持到半夜。

采样期间我们也看到了政府人员的辛苦,他们一遍又一遍耐心的用广播督促村民进行核酸采样,而且还进行了挨家挨户敲门行动。县里领导们九点十点十一点还在各核酸采样点进行检查,指导,督导工作。

我们的采集任务一直到深夜11点半多才收尾,我们没有一人喊累,没有一人喊停,没有一人退缩。我们深夜下班了,那时村里工作人员还在办公室认真细致的工作。他们熬红的双眼透露着坚定,灯光下那几根白发格外明显。这些群众身边最熟悉的你我他,在危难之际化身为一个个保卫群众的守护神,成为群众身边最坚强的后盾,最踏实的依靠。我们为身后所有的“家人”把好关,站好岗。

3月20号早七点核酸采样继续进行,结束一天的工作后,脱下防护服,看着脸上的压痕,我和同事露出满意自豪的笑容。我们虽然很累,但我们没有怨言,因为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最后,希望所有抗疫一线人员都平平安安回家,国家及世界早日摆脱病毒的魔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