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春节贫困群众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0:05:33 页码:9
2023年春节贫困群众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10篇)
2023-11-20 10:05:33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个经历或事件的感悟和思考而形成的一种文字表达。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思考和观察,通过细节和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我们从各个领域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春节贫困群众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

在当今社会中,贫困问题一直是一个需要重视的话题。而捐款贫困群众,无疑是一种能够直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的方式。作为一名参与了捐款活动的人,我感到非常有必要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明确自己的捐助意图。

在我们参与捐款活动之前,最需要明确的是自己的捐助意图。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的,才能大大提高捐款的效果。比如,如果我们希望捐款能直接帮助到那些处于贫困中的人群,那么我们最好选择那些专门为贫困群众提供帮助的慈善机构。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明确自己的捐款目的无疑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第二段:选择合适的捐款渠道。

在捐款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捐款渠道。这不仅会极大的提高捐款的效率,更是能保证我们的捐款能够达到想要的目的。现在有很多捐款渠道,我们可以选择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捐款,或者是直接走慈善公益机构通道。

第三段:废寝忘食地跟踪整个捐款流程。

跟踪整个捐款流程,是我这次参与捐款活动的一个重要体验。我们需要了解进入慈善机构的每一分钱,以及这些钱如何帮助那些贫困人群。我发现,通过了解捐款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到我们的捐款投入的价值。并且,好的公益捐款项目,不仅会让我们看到每一分钱的价值,更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第四段:提高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捐款活动,我发现,这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有很多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那些处于贫困中的人群,更可以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公民意识。大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始关注贫困问题,以及更多的社会问题。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为建设一个更为美好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积极践行公益行动。

参加这样的捐款活动,更好的效果并不仅仅是一次捐款,更多的,是能够让我们形成一种公益的习惯。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着去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群。或许,我们的帮助并不大,但是这样的一种小行动,说不定就能够让我们成为那些被帮助人群的关键人物。

总之,通过参与捐款活动,我找到了很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东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到这样的活动之中,为促进我们整个社会的公共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春节贫困群众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二

自食其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它指的是贫穷的人们在保持尊严并且避免过度依赖他人的同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对于贫困群众来说,自食其力是他们走出贫困的唯一途径。本文将从我的亲身经历出发,来探讨贫困群众如何自食其力,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支持他们。

自食其力意味着贫困人口不再仅仅依靠慈善捐款、政府援助或者其他社会资助。这不仅让他们拥有了自立自强的价值观,而且也使他们获得了创业的机会。通过自食其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再依赖于他人的帮助。此外,自食其力还可以保护他们的尊严和权利,让他们不再受制于他人的掌控。

第三段:如何去实现自食其力。

首先,贫困人口应该学会寻找技能培训的机会,比如学习简单的手工、绘画等技能,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并从中获得一些收入。其次,他们也可以选择自己创业,比如开一个小饭馆或个小店铺,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虽然不高,但也是可行的。最后,贫困人口也可以选择从事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比如灵活就业、农业劳动等。

第四段:自食其力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

自食其力是生计问题的其中一种解决方法,但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过高,例如药品和能源,贫困人口可能无法承担这些费用,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解决。此外,那些身体残疾或精神困难的人士,他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心理和医疗支持,以此来实现自食其力。

为支持贫困人口实现自食其力,社会可以贡献力量。首先,政府应该努力解决生活必需品价格过高的问题,并且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支持计划。同时,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也可以帮助贫困人口进行资金融资和技术支持,以帮助他们自食其力。此外,我们也可以从我们自身做起,支持消费环节,比如选择购买扶贫商品。

结论。

自食其力是所有贫困人口的梦想,通过这种方式,贫穷之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依赖他人的帮助。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支持他们实现自食其力的目标,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创造新的生活。我们有责任为之打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世界,来支持所有贫困人口实现自食其力。

春节贫困群众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三

第一段:引言(100字)。

走访贫困群众是对社会底层人群的一次深入了解与学习,这是我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积极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走访了一些贫困地区的群众。这些走访深深触动了我,让我看到了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这次走访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贫穷带来的日常困境(250字)。

在贫困地区的走访中,我看到了许多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困境。生活环境恶劣、住房简陋、生活设施匮乏,这些都是他们常年面临的现实。他们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很多孩子因为贫困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他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另外,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很难得到医疗保障,生病时只能选择忍受病痛。这些困境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与关怀。

第三段:贫困群众的坚韧与自强(300字)。

尽管贫困群众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但我惊讶地发现他们是如此的坚韧与自强。在我走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勤劳、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不畏艰难,克服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困境。很多人通过田地劳作、务农来维持生计,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乐观向上,积极向前。尽管生活困难重重,他们依然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的勇气和坚韧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段: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300字)。

走访贫困群众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许多志愿组织和慈善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活动,他们提供食物、教育机会以及各种生活所需品的捐赠。这些组织和机构的到来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希望和改变。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捐助行为,在不同的方式下,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帮助和支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让贫困群众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也让我看到了无私的善举和社会的进步。

第五段:个人反思与行动呼吁(250字)。

通过这次走访贫困群众的经历,我受益匪浅。我意识到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重要性。贫困问题不仅是家庭困境,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作为年轻一代,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责任感和同理心。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幸运与其他人的不幸时,我们才会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我还希望我们能够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助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摆脱贫困。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公平和和谐。

总结(100字)。

走访贫困群众,让我深刻认识到贫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看到了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这次走访让我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关注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相信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贫困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让更多的人享有平等和尊严的生活。

春节贫困群众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四

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仍有许多贫困群众面临生活困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也尚待关注。通过走访贫困群众,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贫困不仅是物质贫乏,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贫困。贫困群众常常处于经济压力、外界歧视和自卑心理的夹缝中,缺乏自信和斗志。在我的走访中,我与一位中年妇女交谈,她告诉我她曾经放弃了孩子的教育,并在人前深感自卑。这种心理负担加重了她的贫困状况。因此,我们应重视贫困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走出心灵的贫困。

其次,我意识到扶贫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上的支持,更应注重提高贫困群众的能力和技能。贫困群众缺乏职业技能和知识,往往面临就业难题。我与一位年轻人交谈的过程中,他向我抱怨他之前尝试过多种岗位,却无法持久地留下来。我建议他报名参加一些培训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为就业找到更好的机会。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我们应该通过培训和教育来帮助贫困群众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从而摆脱贫困。

第三,我觉悟到扶贫工作需要更多的持久性和综合性的措施。通过走访,我发现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合理是导致贫困群众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贫困群众长期依靠低保和慈善救助,这种方式很难真正解决问题。我与一位老年人谈话时,他告诉我他年近七旬,却依然贫困潦倒,生活无着。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建立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让贫困群众能够在生活上得到充分的保障,真正实现脱贫。

第四,我感到了贫困群众的顽强与自强。在我的走访中,我遇到了许多贫困家庭,他们生活困难,但却勇敢地面对挑战。我与一位失业的父亲聊天时,他告诉我他日夜操劳,寻找机会工作,以确保孩子的生活。这种顽强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态度使我深受鼓舞。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种精神,给予贫困群众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贫困群众的需求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走访中,我感受到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更好的生活。我与一位年轻女性交谈时,她告诉我她渴望上大学,但因家庭的贫困无法实现。这让我意识到我们要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开拓他们的眼界和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改变生活的轨迹。

通过这次走访贫困群众的经历,我对贫困和脱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贫困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问题,更关乎心灵的贫困和社会的公平。我们要重视贫困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综合性的帮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贫困的终结,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

春节贫困群众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五

在现代社会中,贫困的人们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而我们也会在一些场合听到一些组织或个人为贫困人群捐赠款项的消息,并且在一些时候也会想着自己做点贡献。但真正捐赠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心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为什么要捐赠?

捐款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行为,它可以帮助到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不仅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也可以在精神上给他们带来温暖。捐款是一种关心和爱心的表现,它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表现,它能帮我们了解社会发生的一些问题,更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第三段:捐款带来的心境。

正如引言所说,捐赠款项之后,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愉悦和心安,这种感觉是一种满足和欣慰。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捐赠的款项可以改善他人的生活,当我们看到贫困人群收到我们的帮助时,我们会感到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让人充满了鼓舞。

第四段:不只是捐款。

捐款虽然是一种重要的帮助方式,但我们也许还能以其他方式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例如:志愿活动和义卖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需要帮助的人,还可以在互动中感受到关爱等正能量。所以,捐款只是帮助别人的方式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自己“大爱无声”的理念。

第五段:结尾。

在当代社会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财款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当我们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笑容,听到他们对我们的感谢时,我们会感觉自己真正的成功。帮助别人,真正意义上的“大爱无声”,能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更多的爱与感动。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关心他们,关心社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才是一种真正的贡献,而不只是字面上的捐赠款项。

春节贫困群众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六

贫困是社会发展的阻碍之一,而自力更生是脱贫的首要途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践行贫困群众自食其力的理念,尝试从自身入手,通过不断努力去改变生活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关于“贫困群众自食其力”的五段式文章。

第一段:贫困的代价。

贫困是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贫困的代价非常昂贵。它带来严重的心理和身体疾病,并使我们失去投资和商机的机会。贫困也可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犯罪、增加不良行为的风险以及让人感到无助与无望。尤其是在疫情的影响下,贫困户家庭的负担变得更大,生存更加困难。

第二段:自力更生是脱贫致富的必经之路。

反思自己曾经的生活状况,发现贫困状态与自信心的匮乏有很大关系,然而自力更生可以帮助我们找回自信,创造更好的未来。自力更生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改善伙食,改进健康状况,更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获得社会知识和技能。同时,自力更生也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这将提高我们的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负责任的精神。

第三段:培养正确的态度。

要成功地自食其力,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需要牢记:失败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缺乏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具备正确的心态,耐心,毅力和信心。我们需要学会有条不紊地做事,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寻求帮助。我们要记住,在自食其力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得到回报。

第四段:多元化扩大收入。

除了努力工作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其他方式来扩大收入来源。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能,拓展自己的业务,从而扩大收入来源。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寻求其他收入来源,例如外出兼职或通过网络平台等方式获取额外收入。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增加收入,而不是轻率地追求一时的利益方式。

第五段:建立友好的社会关系。

在贫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我们需要建立与家庭、社区、政府相关部门的良好关系,以为我们的自食其力计划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助于我们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困难时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总之,贫困并不是分隔人群和彼此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借口。自力更生可以使我们摆脱贫困状态,如果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树立积极的态度,掌握正确的技能,积极寻求帮助和维持良好的社交关系,我们就能够摆脱贫困,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春节贫困群众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七

第一段:了解贫困群众的定义和背景(200字)。

贫困群众是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群,他们因为缺乏基本生活保障而面临经济、社会和心理上的困境。贫困群众的身份来源于各种原因,如失业、缺乏教育、疾病、家庭成员的意外事故等。贫困不只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他们心灵深处的痛。然而,正是这些经历和心得,让他们更加坚韧和成长,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贫困群众经历了种种困境,但正是这些艰难的经历塑造了他们的性格和心态。在生活的逆境中,贫困群众学会了乐观和坚持。他们从小事中找到快乐,从每一个改变中发现希望。贫困群众还学会了理解和宽容。他们深知生活的残酷和困难,同样也更加容忍和包容他人的不足。贫困群众明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度过困境,他们勇于与他人分享资源和经验,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正是这种与富裕人群的关系,温暖了冰冷的社会。

贫困群众因为遭受贫困的磨难,更加珍惜和努力追求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他们深知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改变命运。贫困群众的这种心态和追求,对个人成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贫困群众的经验也锻炼了他们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困境作斗争,他们超越了自我,成为了更好和更强大的人。

贫困群众的心得体会不仅影响个人发展,也对整个社会起到启示作用。他们的经验向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教训:团结合作和资源共享是摆脱贫困的关键。贫困群众的故事激励我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倡导公平正义。只有所有人团结一心,为贫困人群提供机会和支持,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第五段:对贫困群众的关怀与帮助(200字)。

虽然贫困群众在生活中经历了很多困境,但他们不需要我们的同情,而是真心的关怀和帮助。我们应该建立更加包容和公正的社会环境,给予贫困群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政府和各界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惠民政策,以确保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同时,社会各界也应通过捐助、志愿者服务和教育扶贫等方式,给予贫困群众温暖和鼓励。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

春节贫困群众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八

近年来,我国在减贫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群众的真实情况,我主动参与了一次走访贫困群众的活动。通过此次经历,我对贫困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走访准备。

走访之前,我对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做了一些调研和了解,为此,我翻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报道。同时,我也参加了相关培训,学习如何与贫困群众进行有效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我还准备了一些物资和礼物,用以表达我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第三段:走访经历。

走访的第一站,我来到了一个小山村。这里山高路险,交通十分不便,导致了村民们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受到限制。与村民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是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旅游业。他们希望通过改善道路状况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在走访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孩子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我承诺将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走访贫困群众,我深刻认识到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这些贫困群众。首先,我感到很幸运和自豪能有这次机会,因为这次经历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贫困群众所面临的困难与苦难。其次,我明白到解决贫困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展。最后,我认识到人们在经历困境时,最需要的是温暖和关怀,我们应该把爱心和关注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第五段:走访后的行动。

走访结束后,我不仅向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汇报了贫困群众的需求,还积极参与了一些扶贫项目,为贫困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成立了一个志愿团队,组织了一次爱心义卖活动,将所筹集的善款用于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我也加入了一家企业的公益项目,为孩子们提供教育援助。此外,我还通过写作和分享我的走访经历,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贫困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贫困群众的关心。

总结:

走访贫困群众的心得体会使我对贫困问题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贫困问题是复杂的,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贫困问题是可以得到缓解和改善的。我将继续投身于扶贫事业,为贫困群众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能够为他们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贫困问题,共同参与到减贫工作中来,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春节贫困群众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九

第一段:贫困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

贫困是一种经济困境,但对于贫困群众来说,贫困并不意味着屈服和绝望。相反,对于他们来说,贫困是一个起点,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许多贫困群众通过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逐渐走出贫困,实现自我价值。他们深知贫穷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克服贫穷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只有把贫困作为一个起点,才能够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二段:贫困让人变得更加勤劳和坚韧。

贫困生活教会了贫困群众如何勤劳和坚韧。在面对贫困带来的生活困境时,他们不是选择堕落和自暴自弃,而是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财富。他们努力工作,懂得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用最少的钱过上最好的日子。他们不畏艰辛,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品质,才能够逐渐走出贫困,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段:贫困让人更加团结和互助。

在贫困中,人们深刻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贫困群众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度过困难。他们建立起互助组织,共同开展各种合作项目,共同发展致富产业。他们深知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更好地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贫困让人们学会了倾听、包容和信任,这些美好的品质进一步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第四段:贫困让人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

贫困群众深知贫穷的苦,因此懂得感恩和珍惜。他们懂得感恩社会的帮助和支持,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他们感恩生活对他们的考验,感恩命运给予他们的机会。他们用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坚定地前行。正是因为他们懂得感恩和珍惜,才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第五段:贫困让人更加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贫困并没有剥夺贫困群众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相反,他们更加倍加珍惜和重视。贫困群众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不公和资源的不平等,因此他们常常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改变他人的命运。贫困让人们更加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种品质也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总结:

贫困并非是贫困群众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贫困群众通过勤劳和坚韧,能够逐渐走出困境,实现自我价值。他们懂得与人团结和互助,在困难中共同奋斗。贫困使人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用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贫困让人更加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帮助他人。贫困之路艰辛,但贫困群众正是通过这条路,逐渐成长为更加坚强、更加优秀的人。

春节贫困群众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同志1988年至1990年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发表的部分讲话和文章。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摆脱贫困密切联系群众。

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文中指出,“要抓住群众生产、生活中。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越要力争办好。不能避重就轻,扔了‘西瓜’去捡‘芝麻’,或者见了难点就绕道走。”安康所处的秦巴山区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十一五”末,全市有贫困人口101万,残疾人24万、城乡低保对象34万、农村五保户4万,我们始终把这部分群众的民生工作当作政治责任来抓。通过逐户摸底调查,我们发现,在贫困群众致贫的5大类原因中,有60.2%的贫困是自然灾害和生产条件落后所致。为此,我们把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作为现阶段安康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同志《一种崭新资源的开发——谈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疏导》一文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较好选择是:从空间说,提倡就地消化”。据此,我们倡导推进就地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4年来,累计搬迁安置9.7万户37万人,集中安置率达86%以上,相当于转移了一个中等县的人口。为了保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推行“园区景区带动群众兴业、资金互助鼓励家庭创业、以资代劳促进就近就业”的模式,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12万转移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十二五”以来贫困人口减少了3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年高于全国、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xx年开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有幸拜读了《摆脱贫困》这本书。此书,收录了同志在主政宁德期间的讲话和文章,全书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为出发点,立足闽东实际,通过提倡弱鸟先飞、密切联系群众、发扬滴水穿石精神,高瞻远瞩、意切言尽、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等一系列极具战略眼光的理论观点,思想深刻、真知灼见、催人奋进,特别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观点对指导我们做好当前政法综治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所向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正如书中所提到:1920xx年中国的希望视乎在国民党一边,为什么20xx年后形势颠倒了?因为国民党的陈旧腐败失掉了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一个执政党,若不能“察民之疾苦”,置百姓利益于不顾,是终究要被人民抛弃,被历史淘汰的。而要做到民心所向则就要做到“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要能真正做到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则需要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苦练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基本功。

然而,如何苦练密切联系群众基本功,如何正确走好群众路线,靠喊几句。

口号。

靠给群众画圆饼,口惠而实不至这是行不通的!要真正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门基本功,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那就是将密切联系群众这句口号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即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从严治党,为民办实事。同志针对闽东实际提出了极具特色的“四下基层”制度,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既为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也为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宝贵思路。

当前,如何立足政法部门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社会安定、稳定工作,是我们每一个政法、综治工作人员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正如书中所述,“安定方能兴邦益众,动乱则将祸国殃民。”“要强调社会稳定,最重要的保证是什么?是群众”,正所谓“民心安则天下治”。作为政法工作人员,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受书启发,我想,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要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求我们政法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只有树立起了正确的群众观,我们才会正确处理好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才会时刻不忘我们人民公仆的身份、时刻提醒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心中装着群众,事事为群众着想。要充分认识到这点,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亲力亲为、感同身受的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二是从严治警。基层政法部门处于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和最前沿,政法干警能力素质和作风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群众工作的成效,关系政法机关和政法干部的形象,关系党委和政府的形象。当前,社会上充斥着一股歪风邪气,不少党员干部经受不住权利、金钱与美色的诱惑,在利益面前丧失党性、迷失方向,甚至违法乱纪,教训十分惨痛。今年中央政法委分两批次共通报了22起政法干警违纪违法案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如何让我们的政法干警队伍经受住各种利益考验,是我们每一位政法工作人员所要思考的大问题。我们将以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要求全体政法干警带头遵纪守法,严格执法办案,自觉接受监督,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同时,作为一名政法机关领导,我将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正人先正己,从我做起,当好表率”。在围绕当前开展反“四风”问题上,进一步要求每一名政法干部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违反党章规定、违背党的宗旨、乃至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予以严肃处理,坚决剔除害群之马。通过肃正风气、恢复和发扬政法干警的优良作风来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三是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办实事要求我们不能只说的好听,更要做的好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为人民群众做多少工作,办多少事情,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尽管由于条件限制,在面对群众诸多困难时,我们只能量力而为,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了,群众是会理解的。政法部门干部同志要牢记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使命,宏扬社会风气,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根据群众的反应和要求,不仅要多办事,还要办实事,多下基层为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多到农村去宣传一些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农民群众解读党的政策、路线。将“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作为我们委机关为民办实事的。

座右铭。

“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在国家安定的时候,不可忘记危险的存在。政法机关要切实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的职责,就要努力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苦练密切联系群众基本功,真正做到“把心贴近人民”。只有如此,方能使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这也是《摆脱贫困》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

贫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了它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进的过程。根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为此,贫困地区干部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那么,贫困地区的干部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须从贫困地区的发展变化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这样一个大问题中去寻找答案。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群众需要领导。没有领导,群众的积极性既不能提高,也不能持久。要领导就要有威信,没有威信就不能真正地领导。领导的威信从哪里来?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只有全心全意、尽心竭力、坚持不懈为人民办事,才能逐步地树立起来。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因此,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所以,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就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我们的干部都应当苦练这一基本功。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究竟从哪里入手去解决问题,依靠什么去战胜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懂得或不坚持这样做,没有这样一套基本功,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

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在他所著的《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曾提出这样的问题:“1920xx年中国的希望似乎在国民党一边,为什么20xx年后形势颠倒了呢?”他的回答是:“国民党的领导变得陈腐了”,“因而失掉民心”;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则“都是极热诚忠于他们的事业,并充当开路先锋,为一个伟大民族的奋起秣马厉兵”。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学者,难得他看到了民心所向问题,这也确实道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存在的血肉联系。黄炎培先生曾对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都没有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聚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黄炎培希望“中共诸君”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脱离群众的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走群众路线。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同志高度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庄严而伟大的号召,并把它作为我党的唯一宗旨写进党章之中。可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使命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并坚持的优良传统作风。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为什么要提倡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

提倡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党同群众的关系,干部同群众的关系总的说是比较好的。但是这些年在一些干部中也滋长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有的甚至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意见很大。周恩来同志早在50年前就告诫过全党:不怕战争失利,最怕战争失了人心!失掉民众,这是万劫不复的。如果我们不注意密切联系群众,那么,在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建立起来的血肉相联的关系就会失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已是在和平时期执政了40年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之战争年代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党、对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大大地增强了。

现在我们非常强调社会稳定。最重要的保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群众。“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古人议政的这句话,今天依然值得借鉴。只要我们把民众的疾苦了解到、处理好,“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还愁什么社会不稳?!明顾炎武有诗云“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意谓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中,卧薪尝胆,博得了人民的信任,百姓肯为之捐躯。封建君主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悖,然而当他来到人民中间,肯于多少代表一点人民的意愿,肯于多少与人民同一点甘苦,人民便可为其“致死”。我们党的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只要我们密切联系人民,真正与民同苦、与民同忧,我们必定会重铸我们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必定会赢得全体人民的同心同德。

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这不能仅是一句口号,而应当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我们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密切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从严治党,为人民办实事。

走群众路线,首先要有一个群众观点。“诚于中者,形于外”,有了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其次,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宁德地区今年要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二是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三是领导干部同基层单位挂钩联系。我相信,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推动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也可以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转变领导作风,增进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通过肃正风气、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对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官吏是既廉又勤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要求自己做到“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司马光“欲以身殉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于物淡然无所好”,“恶衣菲食以终其身”。封建官吏尚能如此,我们无产阶级的干部何言不能!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廉政与勤政的楷模。我们各级干部一定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努力做到“廉不言贫,勤不道苦”。这样,我们就能永远植根于群众之中。

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我们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家底薄弱,群众有许多困难要解决,只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为群众办实事。有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愿。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实实在在地每年为群众办几件实事,群众是会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会自觉自愿地和我们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的。有的同志说,办实事需要钱,这话不错,但并不全面。为群众办实事是多方面的。下基层为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办实事;到农村去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搞好形势教育,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疑虑,是办实事;帮助基层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办实事;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以指导面上的工作,同样是办实事。在办实事问题上,我们要注意拓宽视野,打开思路。一是要对“办实事”有辩证的理解,不能把办实事与给钱给物等同起来;所以,我们既要为物质文明建设办实事,又要为精神文明建设办实事。二是要讲重点,要抓住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越要力争办好。不能避重就轻,扔了“西瓜”去拣“芝麻”,或者见了难点就绕道走。三是要提高办实事的水平,讲究办实事的科学性,提倡办实事要有一点科学思考和科学论证。一件事办得是否有意义,有价值,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例如,修了一道堤,人行车通问题解决了,但水的回流没有了,生态平衡破坏了;大量使用地热水,疗疾洗浴问题解决了,群众很高兴,但地面建筑下沉了,带来了更为棘手的后果;这类傻事千万干不得!“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应成为我们为民办实事的座右铭。四是要有大局观念,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按政策办事。局部可行,但全局不行的事,坚决不办。不能有短期行为,更不能为了追求个人政绩而不顾政策规定去蛮干。我们要把办实事的过程,作为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的过程,使广大群众从中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真心实意地拥护党、热爱社会主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