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观察能力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 观察和观察力的培养自学心得(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4 06:43:05 页码:14
观察能力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 观察和观察力的培养自学心得(2篇)
2022-12-24 06:43:05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观察能力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观察对象:袁xx

观察者:陈xx

观察资料

今日天气不错,我们带着孩子们来到了中庭玩儿,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一眼望过去,都是欢乐的身影,唯有一个身影很异常,走近一看,原先是袁xx小朋友正在小桥上坐着往前慢慢挪。于是,我走向前问道:“你怎样坐在上头挪。呀?”她看着我有点不好意思,还是继续坐着往前挪。旁边的薛雨然小朋友说,“教师,她害怕。”

其实,那个小桥很矮,差不多也就仅有20cm的高度,作为大班的小朋友来说,还是很简单的,也不至于那么害怕的。可是,袁xx小朋友平时就是缺乏锻炼,这么点的高度,在她看来,还是有点难度。我跟她说,“你试着站起来看看,其实,没有什么好害怕的。站起来吧,没关系,教师在旁边呢,要是你倒下来,我会接住你的!”她犹犹豫豫地站了起来,细心翼翼地过了小桥。到了终点的时候,她开心地笑了,她跟旁边的小朋友说,“瞧!我也过来了呢!”

袁xx小朋友在我们班的小朋友当中,算是比较胆小的一个了,并且身体也不是很好,经常容易生病,主要原因是她平时缺乏锻炼。

针对以上情景,我做出如下策略

1.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对她多表扬,多鼓励,让她有运动的信心,增加她的勇气。

2.告诉她多锻炼身体的好处,鼓励她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跟家长沟通,让她在家里也要多多运动。

最新观察能力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观察对象:黄伟妍等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观察资料:

晨间活动的时候,两组小朋友们在兴致勃勃的拍皮球,还有两组小朋友在走独木桥,玩得可开心了。突然,看见几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教师,他们不听我的话,我叫他们不要踩小草,可他们偏要踩,并且那里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来了,教师,你再不去制止的话,那里的小草可要遭殃了。”原先,是黄伟妍和几个女小朋友。我就沿着她说的方向看过去,原先,他们在踢秋呢,我就走过去,准备和他们去说说,可他们却无奈地说:“教师,如果我们不在草坪上守门,摔交的话就要摔疼的。”“那你们能想个两全起美的办法吗?”我说道。“啊,教师,你能不能借个垫子给我们啊?那样的话,我们就能够不用怕摔交了”“能够啊,我们一齐去拿吧!”

状况分析:

平时透过上课和活动,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幼儿都能够很好的记住教师的教导,在实践时,虽然有的幼儿不能很好的遵守,但他们也有这个意识就很好了。

启示:

平时继续加强教育幼儿的品德意识,让幼儿不仅仅能在幼儿园做到,平时在家时更要有意识得保护花草树木。

观察记录四:想要的是让还是争

案例片断一:

吃点心的时候,教师端出了一盘草莓。教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教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的草莓给了说要红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们吃草莓的时候,教师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先想着自我。”教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几颗草莓说:“还有几颗,谁还要?”这次,仅有五个小朋友说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说要,结果,教师把余下的几颗给了说不要的孩子。但其中一个孩子说:“教师,我真的不要了。”教师很惊讶,一看,原先的那颗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计他是真的不要了!其余四个说不要的小朋友则美滋滋地吃着教师给他们的最终几颗草莓。

案例片断二:

张佳怡的爸爸从厦门回来,给班上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礼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争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给每一个孩子又不够了。于是,教师把玩具拿在手里说:“你们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参加一次比赛。每个孩子都来整理自我的床铺和衣装,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给谁。”于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教师还告诉孩子们,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务必做得最好。

反思:

两个例子,证明了一个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重视激励人的创造力,鼓励孩子争取第一,使孩子成长为一个用心进取的人,而不是无谓地抑制孩子的欲望,更不能鼓励说谎。正当、公平地去争取自我想要得到的,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把潜在的本能激发出来。

诚然,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推崇谦让、利他、克己等品行修养。我们不否认中国传统美德对人成才立世的好处和作用,可是也应看到这种传统美德在培养孩子勃发的创造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竞争的时代,要孩子因仁取让,孩子也许养成了谦让的品质,却可能变得无所作为。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质满足,如果正常的获取满足的方式被谦让代替,他就有可能变换方式去获取,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师问“谁还要”,说不要的五个孩子中有一个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个也许是用了“智取”的方式获取了想要的东西。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强化孩子做无谓的谦让,这四个孩子很有可能在这样的强化中学会了欺骗,学会了说谎,其他的孩子下一次也可能会用上“

智取”的方式。教师明知孩子们都想吃草莓,为什么必须要孩子们说假话呢?即使有人真心谦让,从受益者方面看,是因他人谦让而轻易获得的,自我没有付出努力,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也没有什么用心好处。教师真正就应做的是尊重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对孩子的教育应树立这样一种指导思想:正当竞争,发挥潜力的竞争,就是一种美德。品德培养不应独立于创造力培养之外。公平竞争、按劳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种优秀素质,是一种智慧和潜力。我们就应让孩子在这样的努力进取中,德、能同步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