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3:55:59 页码:7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优质12篇)
2023-11-21 13:55:59    小编:ZTFB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写心得体会时,要有激发读者兴趣和引起共鸣的技巧,让读者产生共情的效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成功的心得体会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灵感。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篇一

习俗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家庭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习俗是一种传统,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文精神。通过参与和体验习俗,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对习俗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习俗的重要性。习俗是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的精神纽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俗作为传统的延续,能够使人们保持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同和尊重。比如,在中国,农历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过贴春联、贴神符、拜神等活动来祈祷平安、祈求丰收。这些习俗,不仅仅是一种过年的方式,更是对家庭、对社会意义的肯定与尊重。习俗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体现在家庭和社会层面,它们构成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统的精神支撑。

其次,习俗的多样性。随着人们的流动与交流,习俗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习俗,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曾有幸参与过一次少数民族的传统婚礼仪式,那是一场热闹而神秘的婚礼。新郎新娘在古老的仪式下交换誓言,亲友们载歌载舞,好不喜庆。这种传统婚礼让我感受到了不同地区习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我深刻理解到习俗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民族文化的独特表达。

再次,习俗的意义。习俗作为传统的延续,是几代人共同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人们通过习俗,可以了解到自己祖先的智慧和生活哲学。比如,在中国的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习俗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崇敬。习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仪式,将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人际交往的深刻含义传达出来。通过习俗的体验,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并且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最后,习俗的传承与创新。习俗作为传统的延续,需要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创新来保持其生命力和活力。习俗的传承是一种将文化资源发扬光大的过程。比如,在中国乡村,很多习俗已经历经千年的沉淀,通过每一代人的传承与创新,将习俗发扬光大,使之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精神。习俗的传承和创新不仅要保持其传统特点,更要与时俱进,增加新的元素,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习俗作为一种传统的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参与和体验习俗,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博大精深。习俗的多样性、意义以及传承与创新,给予了我对习俗的新认识和更深层次的体悟。作为传承者和参与者,我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习俗,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习俗的体验,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与真谛。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篇二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历史或传说,这些传说有的是真实的,也有的是虚假的。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春节的时候,我们可以逛庙会、赏花灯,每家每户都必须要贴春联,小孩、大人穿着新衣服,在一起放鞭炮,可热闹了。

春节这些特点是从一个传说中演绎而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在某一座山上住着一只怪兽,山下有一个村庄,村里的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兽下山来觅食,它找了很久,最终喜欢上了吃小孩。然而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初一,人们便把这只怪兽叫做年。连续几年,都在这同一天,许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们开始害怕起来。到了晚上,大家做了一个同样的、奇怪的梦:一位老者说:“年怕红色、怕鞭炮声,大家只要有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来了,来到山脚还是没有进村庄,因为它看到村庄里到处都是红彤彤一片,心里害怕起来,还看见几个小孩在放鞭炮,它吓得慌,逃走了,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村民们知道了这个喜讯,开心得不得了,于是就把赶走年的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他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我要了解咱家乡的习俗。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篇三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很幸运能够生长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家乡。在长期的生活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家乡的许多习俗对我成长路上的影响和启迪。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为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家乡习俗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乡村耕作与农事节令的交响曲。

对于一个乡村家庭而言,耕作、务农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每年的春耕、夏耘、秋收、冬备,开春扫墓、夏天祭祖,中秋节赏月、端午节吃粽子……这些都是伴随着农时循环而来的重要习俗。这些节令的流传,不仅体现了家乡深厚的农耕文化,更是民间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段:宗族文化与家庭结构的延续。

在家乡,家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华家族文化的传承。千百年来,我们民族一直强调家族的重要性,而家族文化正是保持家族传统、历史以及经验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对于家族族谱,这些记录了家族历史和文化的基本档案,是家族血脉和家族文化的传承之本。每到岁末年初,家族可能会举办一些家宴或者祭祖活动,家族成员齐聚一堂,传承文化、祈求祖先保佑。

第三段:传统节日与民俗传说连接过去和现在。

在传统节日和民俗传说中,可以体现出家乡深厚的历史底蕴。对于我的家乡来说,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穿上新春衣裳,摆上年桌,燃放鞭炮,品尝新春美食。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精神寄托,更是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相融的重要方式,也是当代人应该向先辈学习的生活精神。

第四段: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家乡习俗的传承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于传统习俗的维护,同时也应该保护好与之相连的建筑、食物、服饰、歌曲、舞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我们需要进行保护工作,以防文化遗产在时间或者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流失,也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体系化研究和传承,把家乡习俗的精神延续下去。

第五段:家乡习俗的启示和意义。

家乡的习俗是我们灵魂的背景和依托,它们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意义。当我看到这些有着浓厚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节日和习俗,我往往会联想到身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深入学习研究,并努力向有价值的方向发展,以更为精深的方式推广和发扬中华文化。

总之,在家乡习俗的传承和学习中,我们可以收获许多珍贵的回忆和人生经验,同时也有机会参与到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当中。其实,家乡的习俗意义远远不止于此,你也可以据此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篇四

我的家乡有很多节日习俗,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庆祝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如春节舞狮、舞龙、放鞭炮,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清明节祭祖、踏青……这些跟其他地方并无多大差别,而有几个我要跟大家讲讲。

或许大家并没有猜到了我的家乡,没关系。我觉得习俗必须是要与其他节日不同的性质,节日是大家都过的,而习俗代表的是一个群体的习惯、风俗,是具有特殊性的。

社日是我的家乡特殊节日之一它包括了春社和秋社,人们常常凑钱在社庙里举行祭神仪式,杀猪煮肉,就地分食,而吃不完的肉就带回家供神。

牛王诞是个蛮有趣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传说是牛王的诞辰,所以称为牛王诞。而这一天村民们不能驱使牛去干活,让牛好好休息。还要在牛栏门口供奉牛,大人们则嘱咐小孩们爱护耕牛。牛是一个多么神圣而威严的动物啊!

而“三月三”是属于壮族人民的节日,但不身为壮族的大部分人在我们这个地区也和他们一样过这个习俗。

说起我们“三月三”习俗的来历,虽然我不是很了解,但我知道两件事——一,“三月三”是指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二,传说它与王母娘娘举行蟠桃会的日子相同,且又同盘古的诞辰时间一样。虽然本质上他们没有什么关联,但如此有意义的一天,活动当然多种多样了。俗话说得好:最香不比五色饭,最美不过三月三!这五色饭即为五色糯米饭,里面有紫、黄、黑、白、红五种颜色的米饭,把他们蒸好舀出来时会散发古朴而醇香的气味,五谷杂粮一般的味道,极吊人胃口。

三月三的双人对歌也是极常见的,我们家乡人有唱山歌的传统,经过我的调查与生活经验,我发现除了日常生活中、娱乐、劳作等自歌或对歌,还形成了歌圩(就是对歌的专门时间,村民常常会聚在一起对歌庆祝),他们唱的歌都是一些古朴的民谣,很具有年代感。

每到三月三,无论宅在家里还是出街游玩,都会时不时听见敲锣打鼓的声音,气势磅礴、震耳欲聋。他们的鼓声和铜锣搅拌在一起有条不紊,还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前排的人们舞着狮头,后面的人负责敲锣打鼓,好不热闹。家乡的三月三热闹得像过某一盛大而隆重的节日一样,它不像春节那样更加热闹非凡、鞭炮齐鸣,反而只是小小地庆祝这个节日,常常过了三月三跟没过并无多大差别。

让游子们都想回去,脱下繁忙的包袱,与他们最亲爱的家人们一起庆祝,一起欢笑。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篇五

家乡习俗是人们在生活中遵循的一种习惯,体现着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渊源。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孩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乡的习俗给我带来的思考和启示。本文将介绍我所在的家乡广东宝安区的一些习俗,并对其中的深意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第二段:初七沐浴神仙、祖宗节。

每到初七日,家乡的老人便会沐浴龙王和各路神仙以求自身平安、家宅祥和;而每年的祖宗节,家族内的后代会一起前往祖先故里,祭扫墓地,拜祭先祖,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这些习俗激发了我内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家族渊源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已经开始逐渐远离传统文化,更容易忘记自己的渊源。而家乡的这些习俗则是一个良好的文化传承和认识自己的方式。

第三段:年夜饭、对联和年画。

过年时,家乡的传统年夜饭和对联、年画等活动也难以忘怀。年夜饭不只是一种经济形式的表达,更是体现家庭关系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对联和年画则反映了人们对时代和社会的理解。举个例子,主人家的对联和年画都要涂红彩,表示着“红红火火、日子过得红火顺畅”。这也提醒了我应该珍惜生命、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四段:清明祭祖。

每到清明时节,人们都会带上菜肴、鲜花等祭品,前往祖先墓地祭祀,并整理墓地。在祭拜仪式上,人们会向祖先祈求平安和健康,同时感念祖先的恩情。这些仪式不仅是家庭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的表现。通过祭祀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对家族、对社会、对国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文化中的精华,也是我们人民的精神家园。但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使得许多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要有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倡导、传播和发扬自己的乡土文化。只有在这样的传统习俗中,我们才能够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意义。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篇六

习俗是人们世代相传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家中,习俗更是千姿百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参与传统习俗,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深刻体会到习俗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影响。以下是我在参与习俗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习俗让我理解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历史与文化的结晶。在习俗中,我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例如,在春节期间,家人相聚,共同参与除夕晚会、贴对联、包饺子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增进了亲情和家庭的凝聚力。习俗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对民族认同感、文化尊严和价值观念传承的重要方式。

其次,习俗让我体会到了归属感和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在参与习俗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联系的力量。例如,在传统节日中,人们会互相祝福并互赠礼物,这不仅仅是表达了对亲友的祝福,更是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流动和互助精神。习俗鼓励人们共同参与社会活动,增强了集体意识和社会凝聚力,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再次,习俗给了我思考生活意义和价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疲于奔命,追逐物质的欲望而忽略了心灵的满足。通过参与习俗,我深刻领悟到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习俗给予我们一种精神归属感,让我们感到自己不孤单,让我们停下忙碌的脚步,与亲朋好友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习俗还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追求,如春节祈福、元旦祈福等,体现了人们对心灵、家庭和社会稳定的追求和祝愿。

最后,习俗也让我关注到乡风文明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乡风文明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也是社会道德的表现。通过参与习俗,我深刻理解到习俗与乡风文明和社会公德的关系。如在传统节日中,人们要注意言行举止的规范,注重礼节和仪式,以示对祖先和传统文化的尊重。此外,习俗还弘扬着重要的社会公德,如守时、互助、谦恭等,培养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总而言之,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习俗,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强了归属感和集体意识,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并关注到了乡风文明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习俗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参与习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有更加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体验。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篇七

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一员,我对于传统习俗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宝库,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多年来,我积极参与了许多习俗活动,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传统习俗的心得体会。

首先,传统习俗是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传承。无论是春节的年夜饭还是清明节的扫墓,这些习俗都扎根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通过参与和学习传统习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故事。尽管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但对于这些习俗的传承和发扬十分重要。它们不仅仅是节日的庆贺,更是我们民族身份的象征。

其次,传统习俗培养了我们的家庭价值观念。在传统习俗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的核心。比如,农历新年期间,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丰盛的年夜饭,这是一个拉近家族关系的重要时刻。除此之外,许多其他习俗也以家庭为基础,比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和中秋节的赏月。通过这些习俗,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家人建立起亲密的联系,并传承家族的团结精神和价值观。

此外,传统习俗在培养个人品质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习俗强调了诚实、勤劳和团队合作等美德。举例来说,元宵节的灯谜游戏旨在锻炼大家的智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参与其中的人需要通过合作和脑力的较量来解开灯谜。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够学会倾听和合作。

最后,传统习俗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习俗是一种社交和交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尊重,从而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比如,过年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并赠送红包,这是表达友好和祝福的方式。另外,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也带有缅怀和团结的意义。通过参与这些习俗,我们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在社会中建立起更加友善和和谐的环境。

总结起来,传统习俗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庆祝活动,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传统习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传统习俗也在培养家庭价值观念、个人品质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将传统习俗发扬光大,传承给下一代,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篇八

虽然现在很少地方保持着原有的习俗,但我还是要说两句。

金华还保持着端午和元宵灯会的习俗。

相传这一节日是为纪念战国时楚人屈原,并有相关的习俗,比如龙舟竞渡、包粽子等。在金华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金华到了端午节,不管你在哪,也是迫不得已不回家,这天是女儿们回娘家看母亲的日子,送到娘家的礼品是一担粽子(或一些礼品),俗称“担端午”,担端午从初一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与“喜”谐音,做母亲的喜欢女儿初四来。俗谚云:“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个大午前。”到初五日吃过中饭,端午节就算过完了。而今,端午节更像是孝敬长辈的日子,晚辈往往在这一天给长辈送绿豆糕或各种营养品。

其实,可以说金华的端午节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金华的端午节是不完整的。以前正版的端午节在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灶头及床上悬挂菖蒲、艾草,认为菖蒲、艾草可以驱鬼辟邪。还有流行的挂香包、推端午船驱五鬼、“驱蚊虫娘”这些独特的习俗现在都落空了。

另一个就是金华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娱乐活动,人们通过迎灯以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旧时灯会都在元宵举行,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一般于农历正月初十起灯,廿日散灯,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兴。

金华灯彩品目繁多,造形千奇百妍,绚丽多姿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一节为一桥,长者数百桥,甚至千余桥桥灯分"龙头"和"灯桥"两部分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外校棉纸,描以彩色龙磷云彩腮挑龙须,嘴衔龙珠,四支擎有各种彩灯,背上插旌旗数面,上悬"天灯",下挂"地灯",制作极为精细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每板长23米,阔18厘米,厚5厘米,板两头各有一孔,间距70厘米,用以接灯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迎桥灯主要阵式有:"钦索箍""肚里滚""青蛇溜""麦饼挑""荷花旋""剪刀股""双开门""绕房柱"等极为精彩惊险。

金华也是改变的城市,希望越该越好,日新月异。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篇九

家乡习俗是指各地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包括婚丧嫁娶、节日祭祀、传统习俗等,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所在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第二段:传统节日的感悟。

在我的家乡,传统节日是家庭团聚、亲朋好友相互问候和传承文化的好时机。例如,春节期间,我们家庭会一起做年糕、饺子,贴对联等。这份浓浓的家庭情怀和传统文化渗透,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传统文化。

第三段:婚礼习俗的变迁。

家乡的婚礼习俗也是我记忆犹新。以前,家家户户都要办“婚闹”,伴娘伴郎要凑齐一对接一对,热闹非凡。但现在,很多人反对“婚闹”和“嫁妆”,认为这些传统习俗有些过时,更喜欢简约、实用的婚礼方式。这些变迁,让我思考文化保护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平衡,应该如何珍爱传统习俗的同时,不失时代赋予的新意。

第四段:葬礼习俗的感悟。

家乡的葬礼习俗非常重视,多是老人们提前做好后事规划。我们会进行守灵、祭祀等序列,追忆逝者,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思念。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纵然父母亲人的离去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但如果我们在他们生前就为他们做好后事规划,以敬祝祭的方式为他们送别,会给我们等以更大的宽慰和慰藉。

第五段: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所有的传统习俗均有其历史渊源和传承意蕴。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传承和保护的力量。但我们仍要通过学习和传承,保护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我们可以将它们带入现代生活中,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真正让文化得以延续。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总之,家乡的传统习俗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们以独特的形式传承和发展,将历史和文化凝聚在一起。通过体验和了解传统习俗,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家乡。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篇十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听着这首儿歌,是不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呢?接下来,我写的,就是我们这儿过春节的事:

过年的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年货,有:糖、瓜子,鸡鸭鱼肉等等。我们在大年初一前,就会扫房子,就是把家里扫除一次。那时,我就会帮着爸爸妈妈把家里里里外外的清理干净,好在过年时有个新的气象。

除夕,在外的人都会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到了晚上,人们都会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这时,鞭炮声就会时不时的想起来,让人们感到浓浓的年味儿。

初一,起五更。不到天亮,人们就都起床了,穿上新衣服后,就去放鞭炮。所话说得好“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放鞭炮,为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放完鞭炮后,就会回家吃饺子,这次吃饺子可不同,饺子里面可“藏”着钱呢!谁吃到了钱,谁在这一年里都会交好运的!所以,谁都盼着会吃到饺子。

饺子,我们就会跟着爸爸去老家串亲亲,每当我们走进哪一家时,都会收获到红包。这一趟下来,我们能赚好多钱呢!当然,我们最喜欢的就是串亲亲了!能拿到红包,谁不高兴,谁不欢喜呢!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我们在当天,都要吃汤圆。这是习俗,当然,这一天我们也会过得十分愉快。想一想:全家人坐在电视机旁,看着丰富多彩的元宵晚会,吃着热腾腾的元宵,不会感到满满的幸福么!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十五十六,小孩子就该上学的上学,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了!每当这时,总会不经想起:寒假可过的真快呀!这么快就该开学了。过年真好!好想再过一次年呀!但是,你再这样想还是没有用的,还得去上学还得去上班。时间是不可能停住不走的。

是我们家乡的春节,和你们那儿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的话,就快来写写你家乡的春节吧!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一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家乡,每个家乡也有各不相同的节日习俗,传统的.节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国庆、春节等……说到春节,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按照老河口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老人们经常说:“腊八要喝腊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冻耳冷手。”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口味来熬的。腊八粥是用八种不同食物组成的。如我家就是用面条、绿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黄豆、花生、萝卜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乱七八糟的一大锅,不过很好吃的。除此之外,还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做配菜,因为在我的家乡,过年时家家的饭桌上都少不了饺子。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碌。他们正准备着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过年时彰显出辞旧迎新的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迎春的一个礼节,各家都忙着打扫屋子。

转眼到了除夕。除夕可真热闹,家家飘散着鸡鸭鱼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装,门前贴着倒着的“福”字,代表着福到了的意思,门前也贴着红红的对联。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团年饭、看春节联欢晚会什么的。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一会儿哪一家门外放个“蝴蝶仙子”,一只小小的纸蝴蝶带着银白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落下;一会儿这家放一个“冲天炮”,火芯冲上天空,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我自己放了一个“银色喷泉”,一点点银色火芯从圆锥桶里慢慢喷出,随后越喷越多,越喷越高,短暂而美丽,如真的银色喷泉一般,涓涓细流,绚丽多彩。到了深夜12点,还要放一大挂鞭炮,表示辞旧岁,迎新春。

初一早上还要穿起新衣,放一挂大鞭。初一断然没有除夕的热闹非凡,却也不那么平静,大家都忙着去给长辈、亲戚们拜年。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光景依如初一,崭新而又快乐。

元宵上市,又一个节日高潮到来了,元宵节条条大路,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卖灯笼、放烟花的人们。各式各样的花灯都很漂亮,有动物外形的,有五棱柱旋转的,还有的边旋转边发出优美歌声,真是各具特色。

当然,元宵节这一天还要吃汤圆,这才能保证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内团团圆圆。

元宵节过罢,也同时暗示着忙碌的新一年即将真正开始。

一眨眼,昔日的美好时光已过去了,大人们又开始上班忙碌起来,小孩子也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了。

这就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习俗——春节,很热闹、和谐、美满吧?请您有时间了也来我的家乡做做客,和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的幸福快乐吧!

家乡的习俗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二

自古以来,中国都有非常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国庆等等,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家乡的一个传统风俗——赛龙舟。

赛龙舟不仅仅是端午节的习俗,还是我们家乡的习俗。至今为止,我还非常清晰地记得那一场激动人心的龙舟赛。

那是一个在别的地方看似再平凡不过的端午节,在我们那,可是热闹翻了。那天天公也作美,把坏天气收拾得远远的,把云朵排成了一个个巨大的笑脸,仿佛它们也想观看这场比赛。一大早,我就被妈妈拉了起来,虽说到底还是有些不情愿,但想到马上就要举行的龙舟赛,心中便欣喜万分,毫无一丝怨念。

我们乘车赶到赛场上时,发现场地上的人已经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了,他们全都兴奋地大声叫着,喊着,仿佛他们的激动是释放不完的。我妈妈拉着我往里挤,过了好半天,才能看到完整情况:龙舟已经准备就绪了,舟上的那些选手们全部对着我们招手。此时,我也按捺不住我的激动,大声尖叫起来。

终于,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到来了。裁判一声“预备”,选手们就做好准备,打鼓的准备打鼓,划船的准备划船,指挥的准备指挥……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开始!!!”裁判的声音映入每个人的耳膜,选手们顿时如狂牛一样:“预备,划!”“一!二!三!四!”一句句有力的话语,一声声嘹亮的口号,甚至是一曲曲令人兴奋不已的号子,无一不体现出了这些“战士”们的倔强。他们你追上我,我又追上你,不亦乐乎。

慢慢地,龙舟远去了,群众们都追过去看,我也不例外,那阵阵鼓声如惊雷一般,震撼着我。

终于,在终点线,我看到有一条龙舟正极速前进。队员们喊着“嘿!哈!嘿!哈!”鼓声“咚咚”地响,它风一般地冲过了终点线。顿时,人群中欢呼了起来。我一看,这不正是那条“腾云驾雾”的龙舟吗?没想到它还真“飞”过来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