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清明放水节心得体会如何写 清明节体会文章(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4 10:18:54 页码:12
清明放水节心得体会如何写 清明节体会文章(八篇)
2022-12-24 10:18:54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清明放水节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我先给妈妈背诵一首诗:”《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妈妈告诉我,这首诗是中国诗歌历史上变体最多的一首诗歌……比如以前有人这样读:其一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二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过去的人原来都不用标点符号。我们两个又不断变换读法,笑的路上的人好像都听见了。

”你知道为什么叫清明吗?清明为什么要放假呢?“妈妈问我。

这个难不倒我,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了——”清明,又被称为扫坟节,让人祭祀祖先,还有英雄。让我们记住先辈们的事迹,去怀念,去学习!“

妈妈还告诉我:”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传统的清明,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大约始于周代)。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

妈妈说今年的清明,天气预报说,我们这不下雨。那我们再重新写一首诗歌吧!

《清明》张誉月和妈妈

清明时节闹纷纷,路上行人欲送魂。借问先魂何处有?我们铭志慰英魂。

说着笑着,我们已经回到了家……

关于清明放水节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清明节到了,我跟妈妈都会到外婆的坟前给外婆扫墓。

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

外婆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

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那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但那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跟那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清明节啊,清明节,总是让我们这么的思念亲人!

关于清明放水节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3月30日,下周的周日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人的诗句。清明节从春秋开始,延续2500多年,历来是我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也是国家法定的假日。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祭祀的意义不仅是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更重要是对精神文化的传承,以此培养我们心中的信仰、和志存高远的浩然正气!

从很小的时候,家族长辈会带着我们去扫墓。然而,每到清明、上元等祭祀时节,在大街小巷、路口、野外墓地,山林,会看到火光冲天,烟雾弥漫、鞭炮声震天的景象,各种火星随风飘荡,也让人担心引发火灾。

同学们,扫墓只是清明节祭奠文化的一种活动。祭奠祭在心,如果没有缅怀先人美德、传承尊老爱幼优良传统、花费再多钱物祭奠也仅仅是形式。

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进一步提高蚌埠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让文明先行,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以实际行动倡导蚌埠新风尚,我们向六中广大师生提出以下建议:

一、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今年清明节我校的德育部门开展“网上祭英烈”等活动,把对革命先烈的悼念,化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广大党员、团员要做倡导文明祭祀的带头人,积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二、发扬传统美德,倡导厚养薄葬。 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多照料亲人,多关心老人。老人在世时,多尽孝道,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后,从俭办丧、文明祭奠,让逝者欣慰,让生者无憾。请同学们尽可能同家长一道参加清明节祭祀祖先活动。清明节祭祀不是一种迷信活动,而是家人对已逝去祖先的怀念,缅怀他们对后人、家庭及社会所做的贡献,国家为清明祭祀设定了法定假日,说明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值得我们提倡、参与、弘扬。

三、摒弃陈规陋习,实行文明祭祀。自觉摒弃不文明的祭扫方式,用更加环保、科学的方式,例如采取

鲜花音乐祭祀、种植树苗,放飞风筝寄哀思等低碳、环保的形式,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

四、科学安排时间,采取避峰出行。今年清明节4月3日至5日连休,集中祭扫可能会导致各公墓短时间内人流、车流高度聚集。尽量避开高峰时段,保证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

老师们,同学们,从你我做起,倡文明健康、节俭环保、安全有序的祭祀,用实际行动,为文明、和谐蚌埠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清明放水节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缅怀先烈,立志成才》

清明时节是踏青的好日子,习习春风吹动岸边的青青杨柳,亦吹动我们的心潮,晕出层层波浪......你是否会感到一种惬意,一种宁静,又或是一种感动?我想这种时候取一本书,于温和阳光之下,于粼粼微波之前,静静读书,感受大自然之美好,实在是人生一大美事。然而在如此乐陶陶之时我们亦不能忘记今天的来之不易。

忘不了雪山草地上,每一个脚印写着真诚,每一颗红星闪亮着希望,每一声枪响寄托着革命的信念。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啊,气壮山河!

忘不了青纱帐里,中华儿女出奇兵,枪头凝聚着民族的仇恨,向着侵略者发出怒火。奔腾的黄河,为他们高奏凯歌!

忘不了少年英雄王二小,机警地侦察敌情,用自己少年的生命,在共和国的旗帜上留下。

丰碑长在,英魂永存。我们这些成长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的少先队员们,将庄严宣誓:发扬革命传统,继承英雄业绩,牢记人民期望,立志报效祖国。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真知,锻炼意志,培养品德,全面发展,成为继往开来、大有作为的新一代!我们要在春天里播种理想,在秋天里收获辉煌!!

想到这些,我对清明又有了新的理解:清明于我们不只是一个踏青的节日,更是一个祭祀的节日,一个教育我们要感恩先辈,感恩现在的节日。年轮随时光漂移,清明来了又去了,留下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个山花烂漫的季节里寄托我们的哀思和感激。不为别的,只为了让我们对现在的一切加倍的珍惜和努力!

关于清明放水节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又是清明将至,关于祭奠关于民风的文章飘飘洒洒的到来,读着想着,现在敲打着键盘,写点自己的感受。

祭奠皇帝的大典就要来临了,我想那样的场面不会次于泰山祭孔,先贤圣哲被后人景仰,政府出资摆上宏大的场面以此宏扬民族文化肯定不会有人非议,现在准备祭奠皇帝,目的也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播,这样论证下去的结论是祭奠本无错。/大到祭奠圣人,小到祭奠自家的先人,同样都是一种寄托,如何祭奠那是百姓自家的事情,只要不违反法律和他人的利益,大可不必每年的清明都忙着敲响警钟。

行僧我今年的清明前夕,也到墓地祭奠,这是故乡早春时节难得的一个晴天,我们同样买了鹃花买了纸买了母亲喜欢的点心水果,还带去了父亲写给母亲的祭文。我们走在苍松翠柏丛中,感受的同样是悠远精致的民族文化。

汽车开进九龙源墓地,最先看见的是烈士陵园,长春市著名的苏联英雄纪念碑即将迁入这个山青水秀的园地,满车的人都望着那烈士们的墓碑肃然起敬,手中的花朵和流淌着华夏儿女热血的心灵一同为英烈而跳动。

下车之处,是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在那里我看到了我的母校东北师大校长的墓碑,上面用英语写着"嘿,我在这里。"

沿着石阶走上去,一排排大理石铺造的墓碑林立在面前,清明未到祭奠的人却很多,因为是星期天,不会影响工作。

祭奠的仪式大体相同,扫去冬日的残雪,擦尽墓上的尘土,把旧年的花换上新的,把供品摆好,点上三柱香,敬三个礼,然后各自到专用的生肖炉前去烧纸,人们嘴里念着常说的话,在祥和的心境中回忆着曾经幸福的过去。

没有人把果品留在墓前,也没有人在炉外焚烧,青山绿水真性情,这就是我们自然的民俗古老的民风,不是排场不是迷信,不是必须禁止的行为。

烧纸的时候总要说上几句话,虽然听上去那些话很是让人头晕,细品味还是很有点内涵。说的最多的是"保佑后人幸福健康顺利",其实这样的话没有错,我们哪个人不是在父母的保佑下来到这人世间的呢?哪个人不是在爹娘的保佑下从踉跄学步的婴儿走到今天呢?这样的保佑当然是永远保存在心中的,是我们要念叨一生的渴盼。

其实扫墓不过是寄托自己的情怀,有时对亲人的让你总想做点什么,可是去世的亲人仿佛不需要我们具体的去做,于是我们就会自然地去想:妈妈喜欢菊花,我买了大捧的菊花放在墓前。妈妈喜欢水果,哥哥嫂子把鲜灵灵的各种水果摆在墓前,想到妈妈喜欢看书读报,弟弟和弟妹说妈妈用这些钱订报纸买杂志,还倒上一杯娃哈哈酸奶,这是妈妈天天喝的饮料。

然后呢?大家按照墓地的要求带走供品,留下一捧撒向苍穹的纸灰和各种花朵,所有这些不过是对亲人的,决无可以指责之处。

我在墓地还遇到了这样的事情,种在母亲身边的那棵松树不知为何竟然枯黄,树的左边是我为高龄的公公婆婆准备的墓地,四位老人在将来的日子里可以继续相伴我们高兴,可是这突然枯死的松树让我们难过。于是我们和工作人员商量,他们表示会立刻换栽,这让我们深感欣慰。心灵的砰动就在一瞬间,是大文化铸就了家庭的小文化,要我说,传统文化的根基,还是应该在每一个家庭之中。

如今个人对死亡的认识尤其是对亡灵安置的认识已经很少有迷信的色彩,清明时节我们祭奠的方式也很多,向那碧水中撒上一捧花瓣,向那宇宙间喷送一杯白酒,向那遥远的地方磕上一个响头,要不就抱着亲人的遗像睡一觉,梦中说说贴心的话,都挺好的,方式就让老百姓自己选吧,这就是文化。

那天,我还看见一个小伙子,盘腿坐在墓碑前,手里举着个酒杯说"爸,儿子回来看你,咱爷俩喝一杯,您暖暖身子,春天来了,您那老寒腿就要好了。"我从他身后悄悄走过,不忍心扰乱他的心,在这样无限的时候,宁静,是人类最美好的风景,就让每个人静下心来,去品味曾经经历的美好和团圆吧。

关于清明放水节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这是我最期待的一个节日!因此我记得最牢。

每年的清明,家里特别热闹。清明这天,家族里这些很久没见叔公婶婆都会在这时赶来,这些远在海外的亲戚亲友也会在这时回来,带上他们的小孩,给一个安静了许久的家带来更多的活力。每当这时,我们这些小孩也会学着大人们串串门,走访走访,叙叙友情。

清明的中午,是大人们最忙乎的时候!准备祭祀用的物品,装在盘子里,丰富极了。我们小孩跟随着大人们来到祠堂里,似个小大人一样学着祭拜祖先。等到一切礼节完成之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收拾牲品回家了。然后坐在餐桌前等待大人们端上来的“美味佳肴”,一顿“狼吞虎咽”,直到肚子撑着才肯离席。

清明这天的重头戏登台了。我们整个家族的老老小小,一大群的,相邀一起,提着瓶瓶袋袋,烟花彩带,一路浩浩荡荡,直奔山上。沿途还能欣赏最原味的美景,呼吸着山上新鲜的空气,拖拉机在不平坦的山路上行驶,到处都能看到人们在忙着给自己的祖先烧香。

回到家里,妈妈们又开始准备包春卷。萝卜、白菜、扁豆、鱿鱼、五花肉、卷在一张薄膜上,就可以吃了!

清明节这天,总能让我回味许久!

清明节有时让人伤感,有时也带来欢乐。

关于清明放水节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1、鲜花祭故人,思念之意存于心。莫把纸来焚,环保健康文明人。

2、关爱生命,文明祭祖。

3、纸焚寄思深,空林欲断魂。

4、上坟不烧纸 植树寄哀思。

5、情系家祖熊似火,此火非彼火;心念林木深似海,此海非彼海!

6、物燥风大,上坟莫烧纸;怀亲念友,献花寄哀思!

7、纸火危险,祭祀在心!

8、清明时节祭祖坟,鲜花百绫告天灵。忧心之时莫玩火,注意环保与文明。

9、清明时节寄哀思,花香袅袅故人知。烧纸旧习莫仿效,文明上坟好风气。

10、清明拜祭你先人,青山园里绿茵菌。劝君爱惜祖先地,莫留星火把它焚。

关于清明放水节心得体会如何写八

清明,又叫扫墓。中国自古以来,绝大部分地区人死后都是土葬,做有坟墓,正如《红楼梦》所言:“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后人常在坟墓上钟树木,已进行保护,荫及子孙,同时做为纪念的标记。今年,又是国家新增法定假日中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第一个清明节。

我和爷爷,爸爸去扫墓,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洗,坟墓本身不免土壤流失,树木凋零。因此,到了春日清明,我们前去看望,带上食物供奉,并整修坟墓,清除杂草扫墓。垒一些新土,使墓地从换春光。

宋代诗人晏殊在《春景》诗中曰:“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农历三月的清明节,为亲人扫墓祭祀,是中华民族充满人情味的一种民族习俗,是对已故亲人表达哀思与怀念之情的传统方式。其间蕴含着浓郁的亲情,深沉的寄托,虔敬的孝心,自是此俗绵延千年而为广大民众所认同的主要原因。

我猛然看到墓地上一个大姐姐悲痛,伤心欲绝的在一座新坟痛苦,“妈妈,您怎么走了,丢下女儿不管了,爸爸老早前病故,我要上学啊,上学谁给我做饭,谁给我辅导作业呢!都是女儿不好,您在世时和您顶嘴,学习不用功!伤透了妈妈的心,”“她边哭边伤心,泣不成声”“妈妈我好想你,给你烧纸钱,不要丢了我不管,我会时时来看您的,从现在起我要刻苦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不辜负您的一片苦心。”我在一旁也忍不住眼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听爷爷了解她妈妈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

清明扫墓,却有不和谐的地方。在清明前后,有些人上坟时,祭祀燃品从纸钱,冥币到真正的人民币从纸制的摩托车,电视机,空调到纸制的小车,别墅,在不断的“升级”。甚至有的还有纸制的警卫和小姐,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可以说是祭祀燃品,在于时代同时进步,社会上有什么,祭祀燃品就有什么。

唐代诗人王建在他的《寒衣行》诗中曰:“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哪得到黄泉?”寒食节,即清明节的前三天,意思是,在寒食节这三天,在人间已经禁止生火做饭,所吃的都是冷食品.

扫墓为死去的亲人焚烧大量乌七八糟的祭品,有碍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风尚,而且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甚至引起火灾,在我国因清明节上烧祭品所引起的火灾,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清代诗人郭鹿在他的《积雨》诗中曰:“湖上小桃三白树,一齐弹泪过清明。”意思是说,就连湖上的小桃树,都在纷纷为清明落泪,更何况是对已故的亲人呢!利用清明节,寻根问祖,感恩怀亲,本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应当文明扫墓。毛**当年会韶山,拜祭父母之墓时说道:教我者党,生我者父母也!“将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但他献给双亲的仅仅是一束松枝而已。做为我们在清明节去祭祀已故亲人的扫墓者,大家应从毛**的祭祀父母的方式上得到点启迪,尽量远离那些祭祀陋习。

在亲人墓前植树,用一束鲜花寄哀思,缅怀亲人对自己的赋育之恩,教育后代要继承先人的优良家风……要达到“祭我相思千点泪”的致哀追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