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清明心得体会文明扫墓和方法 清明节扫墓的感悟(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4 11:28:41 页码:10
清明心得体会文明扫墓和方法 清明节扫墓的感悟(7篇)
2022-12-24 11:28:41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清明心得体会文明扫墓和方法一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__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每年的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节日。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上让我们战胜困难;在赛场上让我们赢得荣誉;在集体生活中让我们更加团结。

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烈士们,你们看到了吗?如今祖国是多么美丽呀!看着自由自在的白鸽,看着美丽的彩虹,看着我们,看着祖国,你们心里应该很心慰吧。在美丽富饶的祖国上,你们用自己的坚强与勇气,用自己的血肉建立了万里长城和新中国啦!很好吧,但是如果你听不见我们的声音,也就随便吧。烈士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尽管如此,我们还在为了帮助人们奋斗当中!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同学们:读书是一条正路,只有用知识把身武装起来,才有资本到社会上闯荡!

推荐清明心得体会文明扫墓和方法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酒入愁肠思故人。尘世纷扰无穷尽,熙熙攘攘唯友真。忆昔依依离别意,折柳相赠辟灾邪。望友踏上幸福路,奔向锦绣好前程。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日想你欲断魂;借问思情何处诉,拇指一按即发送。窗外月明君有知,我的祝福迟不迟。今年清明复明年,愿你健康到永远。清明节快乐!清明节关心短信

清明时节雨纷纷,祭祖扫墓心诚恳:一扫烦恼心情好;二扫霉运好事来;三扫单身爱情甜;四扫贫穷财富多;五扫病痛身体棒。清明节快乐!

清明时节雨纷纷,祭先祖关心亲人。这个世界,爱情可同甘共苦,却固守不了平淡;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苦难。唯有亲情,两者兼得,清明节快乐!

清明节了,你左看看右看看,前看看后看看,是不是总感觉有人跟着你,你又看不到,尤其是在晚上,告诉你吧,是开心鬼来祝你清明节快乐啦!

清明节了,好久不见了,快乐替我把你问候,幸福替我跟你招手,好运替我跟你厮守,平安替我与你携手白头。老朋友,清明节快乐哦。

清明节里雨纷纷,莫要悲伤伤自身;心中惦念亲人情,莫让哀伤扰生活;送上祝愿愿珍重,身体健康要照顾;保持乐观心态好,未来生活多精彩。圣诞节短信

清明节里寄哀思,踏青郊游扫扫墓,缅怀先祖和故人,心里都是欲断魂,生活之路要继续,发条短信送祝福,愿你:节哀迎接新生活,身体健康幸福伴。

清明时节雨纷纷,黄花杨柳风含悲;祭祀先人怀旧忆,相思一片起心底;缅怀时光流年逝,祝福朋友康乐福;珍惜眼前好时光,幸福生活万年长。清明节快乐!

清明时节雨纷纷,过路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怀念先人的日子,一柱清香,一杯清茶,一份心意,愿逝去的先人在遥远的他方能得到快乐!

清明时节雨纷飞,思念浓浓泪儿飞。烦恼忧愁在放飞,关怀问候在乱飞。祝福话语要放飞,快乐好运到处飞。精彩生活在腾飞,美好未来要起飞。清明节快乐!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低头寻住处,遥指杏花村。春风拂杨柳,思念上心头。点点滴滴泪,情切思故人。清明节,静哀莫,泪低垂!

清明时节又来了,短信送你四个“飞”:思念浓浓眼泪飞,烦恼忧愁要放飞,关怀问候在乱飞,快乐好运到处飞。清明节,祝开心无烦恼,好运跟着跑、生活步步高。

清明时节又来到,防火防灾最重要;且把哀思藏心里,全家平安才是好;爱护环境当记得,清明扫墓守规则;小心防火烧山林,莫做坏事把寿折。哈哈,清明节快乐哦!

清明节里好踏青,愿你带上幸福的包袱,顺着快乐出发;带上健康的行李,向平安的道路朝前进;心里装满希望,踏上多姿多彩的征程。

清明节里,拿出你的鬼点子,靓出你的魔鬼身材,让你的鬼脸嘟嘟充满笑容,用你那鬼哭狼嚎般的嗓音一起送祝福吧,愿你清明节快乐。

清明节来踏青,赏花观景好心情;植树成林好遮荫,美化环境一份力;寒食日里吃鸡蛋,破壳重生好前景;清明节里放风筝,赶走晦气来好运!

清明节来扫墓,中华民族重孝道;清明节时去踏青,人和自然相和谐;缅怀先贤学感恩,孝敬亲贤世代传;踏青出游亲自然,感念春天新气象。

清明节来临之际凡是在本人心中有一定地位的,均送上价值人民币一毛钱的短信一条,以表祝贺!并由本人请客明天中午到香格里拉大酒店看别人吃饭!

推荐清明心得体会文明扫墓和方法三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珍爱眼前人,珍惜我生命。这个周末四月五号是我们传统的节日—清明节。马航飞机失联过去半个多月后我们被告知飞机坠毁在南印度洋上,无一人生还。无论飞机是以什么原因失联和坠毁都会让我们觉得悲剧人生的不可避免性。有人说人生其实就像上演的一幕幕戏剧,剧中演绎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每天有多少生命在这一幕幕戏剧中陨落。清明节,我们手捧鲜花走至墓碑祭奠亡灵。

也许,躺着的是意外事故身亡的父母中的一位,祭奠者是子女,心中默念的那句承诺噬咬着我们的心灵:等有空了一定回家看看孝敬父母。可是没料到,子欲养而亲不在,这个永远却是那么短暂,如今早已欲归不能。也许我们尚处在父母的庇护中,还没有长大成人,就再也听不到父母每天的叮咛与嘱咐。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该珍惜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每一天,耐心听听父母的教诲与期望。

也许,躺着的是因某种原因自残生命的子女,祭奠者是父母。曾经的幸福与快乐,曾经的希望与心血,原以为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却被命运的风暴彻底摧残。宁愿一切从未发生,徒然地奢望一切能够从头再来。只恨上苍冷酷无情。生活在一个有竞争的社会中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压力,在中学时代我们可能会遇到人生的第一份压力。努力拼搏获取优异的成绩会让我们喜上眉梢,考试不及格会让我们郁闷难耐。同学的信任帮助让我们欢乐舒畅,朋友的离弃会让我们孤单忧伤。这些都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体验,再正常不过。任何灰暗的情绪袭来我们只要想到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和期待,我们就没有理由放弃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更真诚更重要。

也许,躺着的是病魔夺去生命的同学或朋友,祭奠者也是朋友。无论是曾经同窗共读;还是新结识的朋友,彼此那么心心相映;无话不谈。总是以为,一辈子的友谊,山高水长,但是却不曾想,世事无常,造化弄人,会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彼此之间的友情。生命在病魔面前是那么脆弱,不堪一击。今天我们拥有和我们同教室同课桌的同学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缘分。拥有一位能与我们同悲喜共欢乐的朋友是我们的福气。我们不应该让曾经的友谊成为永久的遗憾,我们应该学会包容朋友,珍惜友情。

也许,躺着的是英勇救人或是因公牺牲的烈士们,祭奠者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也许我们昨天还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今天却以这样的方式结识他们,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捍卫了安全和宁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懈怠生活?有什么理由不用我们健康之躯去履行我们的本分,完成我们每天的学习任务去创造美好生活?

河水淹没生命,矿塌爆炸熏堵生命,病魔吞噬生命;撞车越轨飞机失事夺取生命,火山海啸地震,洪水干旱飓风,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个体生命无法预测,无法避免的悲天灾难。灾难会随时带走鲜活的生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爱眼前人珍惜我生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我们用勤奋和智慧去创造美好生活吧—使蓝天更蓝,大地更绿,河流更清。最后用毕淑敏老师文章的标题结束我的讲话并与大家共勉:珍惜我们的生命吧!因为《我很重要》 !

推荐清明心得体会文明扫墓和方法四

大家早上好!

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借此机会,请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无数革命先烈默哀!向我们的祖先默哀!

最近一段时间,每个家庭,都是在长辈的带领下,举家祭扫祖先的灵墓,目的是在传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风和美德;每一所学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或在国旗下,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缅怀着创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先辈。这里,小家与大家,都有一个最朴素的思想,就是让我们这些当代中国人,能够永远地烙印着爱国爱家的情怀。

今天在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的欺凌,人民受尽磨难和屈辱。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我们的祖先,为了养育后代,历经了千辛万苦,挥洒了无数的汗水。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延续的生命!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生命的安宁!

如何不让先烈的热血白淌?如何不让祖先的汗水白流?

实现先烈遗愿、祖先的夙愿,我们唯有卧薪尝胆,自强不息。作为当今学生,更应积极地、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知识做梦梦不来,伸手要不来,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同学们,今天的爱国爱家就是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人才。

同学们,缅怀先辈的同时,我们又怎么能疏远上辈?一个孩子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母亲付出了多少代价实在无法计量。母爱是女人的一种天性,很多女人有了孩子,就把儿女视为自己的第一生命。一个家庭,纵有千斤重担,都是父母挺直腰杆撑着同学们,趁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健在时,多给他们一点安慰,而不是等到失去的时候!

让我们以良好的姿态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和祖先的同时,也愿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春风荡漾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推荐清明心得体会文明扫墓和方法五

<>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

我国传统的传统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传统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

1、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传统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传统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传统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传统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传统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3、插柳

传统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传统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4、清明游乐

传统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5、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凡。

6、放风筝

放风筝是传统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传统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7、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传统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传统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8、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9、蹴鞠

传统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10、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11、蚕花会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传统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推荐清明心得体会文明扫墓和方法六

清明节的那一天早晨,天正下着倾盆大雨。我看见妈妈和爸爸的身影,兴奋地嚷叫起来。因为这天然而清明节,爸爸妈妈早晨四五点钟就从县里赶过来了,为的就然而扫墓。这天早晨的六点三十分,爸爸问我要和他一齐去扫墓吗?我爽快地答应了。

在路上,我突然发觉爸爸的手里比以前少拿了一样东西——鞭炮。我觉得很奇怪,心想:爸爸会不会然而忘了拿鞭炮了呢?于然而,我用惊讶的眼光望了望爸爸。

爸爸听了我的话,回过头来,然后亲切地对我说:“然而啊!我这天确实没带鞭炮。”

爸爸的话音刚落,我立刻接上了嘴。“那您为什么明明白又不带来呢?”

爸爸明白我然而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他于然而对我说:“那然而因为今年这儿发生太多火灾,所以不许燃放鞭炮,难道你没有看告示吗?听了爸爸这段话,我脑海立即浮现出那张告示来,上面确实有不许燃放鞭炮这一条。

没想到爸爸还挺守规的嘛!

在扫墓时,我看到了许多来扫墓的人,但他们好像没把那张告示放在眼里,同我爸爸比起来,他们真然而不如我爸爸呀!

看到那里,我想到社会中又有多少个这样不守规的人呢?虽然这只然而一件小事罢了,但它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德,倘若人人都守规的话,那该然而多么和谐的一个社会呀!

让我们做一位礼貌人,好吗?那此刻就行动起来吧,改掉以往社会中的陋习,让一个崭新的社会呈此刻我们面前吧!

推荐清明心得体会文明扫墓和方法七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祭祀是必不可少的。

祭祀包括扫墓和祭祖。扫墓俗称上坟,就是清扫逝者坟前的杂草等,祭祖就是祭拜逝去的祖先们。

准备好各种祭祀品,如“坟飘”,鞭炮,香等等,便踏上祭祀之路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清明这天果然下起了蒙蒙小雨,林间飘起了薄薄的雾,地上湿漉漉的。时隔365天,尽管这条路已经走的很熟悉,但再次踏上这条路,心中还是感慨万千。一同前行的人边走边寻找着合适的木头挂“坟飘”。找到了便折下它待着一同行走。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望着这满山遍地的坟墓,心中一股庄严之情油然而生。找到我们需要祭拜的坟墓,我先站着看了一会儿,然后开始清除杂草。这么长的时间没打扫,杂草已经长满了坟墓,用工具一下一下的,铲除一根一根杂草,坟墓渐渐有了该有的样子,身体开始暖热,额头也已经冒出细细的汗珠。终于除完了。

这是便开始开始祭祖了,把“坟飘”挂在木头上,插在坟前。“坟飘”是白色的,一串一串的,在微风中轻飘着。透着这纯白色的“坟飘”,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祖先正在极乐世界望着我们,脸上浮起了仁慈的笑容。

然后是烧钱纸。钱纸是黄色的,大概脸一样大小,上面印有一个个半圆圈。烧钱纸可不是直接把它点燃就完事了的,而是要先把粘合在一起钱纸一张一张撕下来后再点燃。等它有了火苗后,把它放在坟前,再把剩余的钱纸一张一张的放入火里。接着点燃香,把它插在坟前。

接下来便是祭拜祖先。双手躺平合拢在一起,双眼闭着,嘴里轻轻的说着一些话,再鞠三次躬,这便算是祭拜完成。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还需要跪在地上祭拜。

最后一项是放鞭炮,把长长的鞭炮平铺在坟的两旁,站在距离坟不远处,留一个胆大的人点鞭炮。其他人就静静的注视着。鞭炮啪啦啪啦的响着,浓烟渐渐包围住了坟墓,我忍不住地想:棺材里的人会不会嫌我们动静太大,打扰到他睡觉了?可是不会,因为她们睡得太熟了……他们正在做一个梦:他们梦见自己的子女们来看望他们了……

祭祀这便就结束了。我们返回家的路途中,能看见许多其他人拎着大包小包,也是来祭祀的;能看见其他坟墓的祭祀品;能听见远处传来的鞭炮声……

清明节不仅是个节日,也是祭祀的一种活动。在中国人心中,清明祭祀很重要。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如果不去祭祀是不孝道的。所以清明祭祀一定要去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