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监测数据作假心得体会和感想 监测数据造假怎么办(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4 14:08:43 页码:11
监测数据作假心得体会和感想 监测数据造假怎么办(5篇)
2022-12-24 14:08:43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监测数据作假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以及在环境保护中所处的位置。

2、了解环境监测站的基本工作情况,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熟悉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基本内容,掌握水污染重要指标的测定方法。

4、掌握空气中so2的采样和测定方法与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熟练使用声级计监测城市环境噪声。

5、掌握挥发酚和cod的测定方法以及计算公式。

6、熟悉大气监测的基本内容,掌握大气污染重要指标。

7、联系实际,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8、发现自己的的不足,有利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全面提高自己。

<>

这次实习最让我们受益的是监测站提供了我们每一位学生实践的机会。使我们对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加以巩固,对所做的实验加深印象,较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学校实验所用的仪器与监测站的仪器不同,监测站的仪器更先进,因为监测站的工作量大,需要的精密度,准确性更高,所以学校的那些仪器无法满足监测站工作的需求。此次的实习让我们有机会操作这些先进的仪器。此次实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理论与实践毕竟是存在着差异的,理论知识是最理想化的,而实践是需要考虑更多因素,为了更好地完成监测工作,服务社会,两者必须进行必要的调和。而也正是此次监测实习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为我们以后踏上社会,从事环境保护工作铺下了不可或缺的垫脚石。

此外,监测站老师的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职业精神让我们深为感动。对我们这些学生,他们更是关爱有加,不厌其烦帮我们讲解有关环境监测的理论知识,监测实验的操作步骤原理,比较学校与监测站对同一实验分析的不同之处,使我们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告知我们当今的环保现状,以及我们赋予的环保历史使命。让我们了解到作为环境工程的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监测站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更值得我们学习。

二十一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经济逐渐繁荣的时代,环境问题俨然已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的一项重要议程,悄悄站上了世界的舞台,告知世界人民:提倡环保,共同守卫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最后,感谢学校老师对我们的鼓励与支持,更感谢奉贤区环境监测站给我们提供此次的实习机会以及各位监测站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使我们圆满完成此次的环境监测实习。

有关监测数据作假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按照省、州要求,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决打贏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精神,强化返贫预警监测,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预警监测,全面完成“大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常态化开展扶贫对象“回头看”“回头帮”,确保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持续稳定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有效防止出现新的绝对贫困,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夺取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

(一)脱贫监测户: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返贫风险的建档立卡已脱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已脱贫户。

(二)边缘户: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贫风险的非建档立卡农户。

<>

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监测对象的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收入、就业、生活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

根据《州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帮扶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形成合力,建立从上到下、自下而上的双向监测、靶向预警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并在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以下简称为“大数据平台”)上完善相关信息数据。监测对象不申请,评定工作不宣传,结果不公示。

<>

第一步:排。2019年“两摸底”摸排的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不纳入排查范围。县攻坚办组织“两不愁三保障”相关行业部门和乡(镇)研究制定相关行业部门初步监测对象的标准。各行业部门和乡(镇)根据标准,将“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不够稳定的,以及平时掌握的上访、信访、群众反映较多的家庭困难户作为拟监测对象。县攻坚办汇总后对拟监测对象开展信息比对工作,将比对后审定名单分发到各行业部门和各乡(镇)。

第二步:访。县级攻坚办统筹组织力量对照初步监测名单开展进村入户走访,重点核实“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情况,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在进村入户过程中,对发现其他家庭生活实际困难的农户,应纳入初步监测对象并入户核实。

第三步:评。根据走访核实的情况,乡(镇)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开展评议,共同研判致贫、返贫风险,将拟监测对象的名单报县级攻坚办审定。

第四步:录。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根据审定的名单,入户采集新增边缘户信息,由乡(镇)组织人员在国家系统中录入新增边缘户,标注新增脱贫监测户。对监测过程发现的新增监测对象,及时按程序在国家系统补录。待省扶贫开发局将国家系统中已标注的脱贫监测户和录入的边缘户导入大数据平台,平台自动汇总后形成全县防止返贫监测台账。

第五步:测。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2020年每月对监测对象进行一次动态监测。对“两不愁三保障”出现缺项的,由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及时在大数据平台上标注预警,乡(镇)初审后上传至县攻坚办,县攻坚办审核后确定为预警监测对象,并根据其实际困难反馈至相关行业部门。

第六步:补。各行业部门要根据预警监测对象实际困难情况,会同乡(镇)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应限时完成补短帮扶。对预警的脱贫监测户,对照2020年脱贫退出的标准,对标补短,全面达标;对预警的边缘户,要及时落实帮扶救助。

第七步:销。完成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后,各行业部门在大数据平台中提出销号申请;县攻坚办组织核实后,在大数据平台中批准销号。销号后,各行业部门应将相关情况在本行业信息系统内及时更新。

<>

(一)方案制定。3月中旬,完成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监测工作动员部署,全面铺开检测各项工作。

(二)评定录入。4月上旬前,完成新增监测对象的评定工作。4月中旬前,完成新增监测对象的信息录入工作。

(三)补短帮扶。6月底前,每月开展一次动态监测,全面完成预警监测对象的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

(四)成效巩固。7月至12月,每月开展一次动态监测,对新发现的预警监测对象,及时开展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立行立改。

<>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重要举措,充分运用大排查成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乡(镇)、本部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实施方案,细化完善帮扶措施,建立健全动态帮扶机制和限时办结制度。

(二)认真组织实施。县攻坚办要加强工作统筹,认真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和乡(镇)分级分类分层解决问题,及时回访销号,形成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各行业部门要制定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措施并督促指导。各乡(镇)要认真做好监测对象的摸底和动态监测工作,落实预警监测对象的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

(三)强化督查问效。坚持问题导向,对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对工作中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持续整改。县纪委、县攻坚办要加强监管指导,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纳入日常督查巡查重要范畴,确保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

有关监测数据作假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学习质量、德育状况监测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37号)要求,为做好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协议县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

组 长: 黄朝阳(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 黄祥武(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教育督导室主任)

陈建熙(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傅朝阳(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林 峰(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林庆廉(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

郑捷斌(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成 员:王金炼、张元顺、黄建辉、傅黎晖、林民强、黄国雄、彭宗枝、黄兴伟、张国云、杨兰娥、吴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监测办),办公室主任由黄祥武兼任,设在县教育督导室,设置六个工作小组,负责全县质量监测组织实施工作。

<>

(一)综合工作组

组 长:张元顺、吴 喜

成 员:吴鹏腾、杨宗海、范双梅

工作职责:负责与上一级教育督导部门和样本校联系沟通及本县测试工作的组织协调、责任督学的具体组织与管理,具体工作:

1.组织召开全县质量监测动员大会;

2.配合中教股、初幼教股和进修学校召开培训会;

3.配合中教股、初幼教股和进修校安排各样本校督学和测试工作人员;

3.开展测前准备工作的专项督导,进行测前准备的问题排查;

4.协调招考中心接收与保管监测工具;

5.陪同国家、省、市巡视组对样本校测试工作专项督检;

6.撰写、提交质量监测实施情况阶段总结。

(二)测试工作组

组 长:黄兴伟、张国云、杨兰娥

成 员:陈明发、洪丽文、蔡翠林

工作职责:负责质量监测具体实施工作,对样本校做好监测前的相关业务培训和指导,具体工作:

1.制定监测实施细则;2.做好监测经费预算;3.指导样本校配齐监测用仪器设备、文具物品和工作手册;4.组织召开样本校测试工作人员培训会,确保所有测试工作人员掌握测试规范、明确自身职责,做好监测工作。

(三)信息工作组

组 长:黄建辉、傅黎晖

成 员:张志鹏、郑华枫

工作职责:1.负责上报属地学校信息; 2.审核并提交样本校测试年级学生、校长和教师信息;3.为各样本校的信息上报工作和监测过程提供技术支持。4.督促指导样本校做好网上材料上传工作,并全程跟踪落实。

(四)保密工作组

组 长:林民强

成 员:陈成普、郑云龙

工作职责:1.负责接收与保管监测工具的安全保密工作;2.完成监测工具的回邮工作。

(五)疫情防控组

组 长:黄国雄

成 员:林春香、胡丽容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监测防疫指导方案,对样本校开展监测的制定的防疫方案进行指导,对样本校的疫情防控措施实施监督检查。

(六)后勤工作组

组 长:彭宗枝

成 员:王雄亮、黄彬彬

工作职责:做好监测工作的后勤保障;负责车辆安排,做好国家、省市巡视员住宿接待工作。

<>

1.3月28日,成立仙游县2020国家质量监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2.3月31日,综合工作组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监测办召开福建省2020年国家监测信息上报培训会网络视频会议。信息工作组负责收集审核学校信息。

3.4月3日前,综合工作组上报县级联络员、信息员名单至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平台的实施管理系统中。

4.4月14日前,综合工作组布置全县各中小学按文件要求填报学校信息,上报至信息工作组审核汇总后,由综合工作组在国家义务教育监测平台的信息上报及抽样系统中提交全县学校信息。

5.8月18日,国家监测中心抽取样本校。

6.8月20日,综合工作组公布仙游县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名单并发放相关样本学校的账号。

7. 8月24日,组织县监测实施工作组成员参加教育部基

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召开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说明网络视频会。

8.8月25日前,监测办组织开展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仙游县样本校信息上报布置工作,并在监测样本校微信工作群传达国家级、省级培训会议精神。

9.9月1日前,测试工作组、疫情防控组制定仙游县县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细则和防疫方案,并发送给各样本校。

10.8月20日至9月6日,各样本校上报测试年级学生、校长与相关教师信息。信息工作组审核样本校提交的信息后,由综合工作组汇总上报国家监测中心。

11.9月10日前,由信息工作组遴选确定样本校相关监测工作人员名单并汇总至综合工作组。

12.9月15日前,监测办组织综合工作组、信息工作组、测试工作组、疫情防控组、各样本校,召开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培训会。测试工作组组织学习、解读2020年国家质量监测县级监测实施工作细则;测试工作组和综合工作组布置样本校负责人、主监测员、监测员等相关工作人员测试程序与规范要求工作;疫情防控组对各样本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指导。

13.9月14日至18日,各样本校开展校长与教师问卷调查系统的填答练习,测试年级学生模拟填涂答题卡练习。

14.9月14日至25日,综合工作组、信息工作组、疫情防控组和测试工作组开展测前准备工作的专项督导。

15.9月25日前,监测办对各样本校开展测前准备进行指导、监督与宣传教育,设置并公布社会监督专线;综合工作组提交样本县测试规范培训完成和配备监测文具情况报告表。

16.9月27日前,由县保密工作组负责接收与保管监测工具,完成测试准备工作的问题排查。

17.9月26日至29日,监测办组织人员陪同国家、省、市巡视员开展测前、中、后的工作督导检查,进行测试前、中、后问题排查,确保质量监测工作万无一失。后勤工作组做好国家、省、市巡视组督导检查的后勤工作。

18.9月28日,2020年国家质量监测考试正式开始,监测办组织六个工作组对测试全程跟踪、现场采集数据,监控测试过程,处置应急问题与突发事件,报告测试完成情况,样本校按照要求上传测试情况记录表、测试完成情况。

19.9月29日前,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保密工作组负责完成监测工具的回邮工作。

20.10月15日前,信息工作组审核、提交各样本校上报的测试生基本信息。

21.10月16日前,综合工作组、测试工作组总结提县级国家义务教育监测实施工作总结。

有关监测数据作假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核心内容:关于我们呢相关的传染病防治的问题工作,下文是关于实施传染病防治的工作进展与及实施的情况,具体的问题如下文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

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人大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并加强监督指导,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传染病防治法得到了较好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法律法规制度不断完善。

2004年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修订之后,国务院相继公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配套行政法规,批转了防治艾滋病、结核病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2013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了传染病病种和防控措施调整制度,更好地配置防治资源。各省(区、市)公布了4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卫生计生部门公布了《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10部部门规章,制(修)订了50项传染病诊断相关标准;教育部门建立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农业部门发布了人畜共患病名录;水利部门发布了《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质检部门制定了口岸卫生检疫行业标准,从制度上保证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二)传染病防治体系基本建立。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健全。中央和地方加大投入力度,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构建了艾滋病、脊髓灰质炎等专病实验室网络,传染病病原学检测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国共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0家,卫生人员19.3万人,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2728个,初步构建起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二是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加强。加大传染病院、紧急救援中心以及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建设力度,2012年传染病院的床位数、注册医师数分别比2004年增长64%和58%。目前,2243家综合医院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普遍设立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建立了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确定了232家医院作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单位,初步建立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网络。

三是传染病监督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全国共有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机构3088家,监督员7.3万人。加强了对医疗卫生机构、采供血机构、公共场所和消毒产品企业的有效监管。近5年,监督检查医疗卫生机构200万户次,查处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案件12万余件。

(三)传染病防治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监测预警能力不断加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目前,100%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8%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9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法定传染病实时网络直报,从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诊断后逐级报告的平均时间由直报前的5天缩短为4小时。设立3486个国家级监测点,重点监控霍乱、流感等28种传染病和蚊、蝇、鼠、蟑4种媒介生物;加强医疗机构症状监测和中小学学生因病缺勤报告;在285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68个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开展了出入境传染病监测;动物疫病监测覆盖所有县(市、区),提升了传染病早期发现和预警能力。

二是重大突发疫情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加强卫生应急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了卫生应急协调机制和应急物资储备与调用机制。建立了一整套涵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卫生应急预案。组建了卫生应急处置专家库和34支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卫生应急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制(修)订传染病诊疗、医院感染控制等技术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早诊早治能力。对重症病例实施分级分类救治,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完善病例转运会诊的工作机制,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四)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逐渐完善。

一是健全疫情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了传染病疫情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动态及防控工作信息,确保信息及时、公开、透明。卫生计生、农业、教育、交通运输、质检等部门建立了疫情信息通报制度,确保信息共享。

二是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成立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建立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应对口岸公共卫生事件等部门间合作机制。卫生计生、农业部门分别就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和麻风病等防治工作,与重点省份建立了省部联动机制。鼠疫、包虫病和疟疾等传染病流行省份建立了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三是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各级政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2009年起实施了为期三年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覆盖了近700个城市和26万个村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03年的51%提升到2012年的71.7%,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覆盖2005个涉农县(区)近5万处工程。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和新兴媒体及学校教育渠道,宣传传染病防治政策,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中央电视台播放传染病防治公益广告750条次,约1500分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慈善组织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和行为干预,搭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桥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健全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全面参与全球传染病防控合作行动,及时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有关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相互通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合作机制下,加强跨境传染病防控合作。

(五)传染病防治保障措施不断加强。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加大对传染病防治的经费投入。根据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数据,2012年各级财政共安排公共卫生补助资金1102亿元,相当于2003年同口径投入106亿元的10倍。其中,中央财政安排358亿元,是2003年10亿元的35.8倍。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关于对国家免疫规划项目预防接种实行免费的规定,中央财政承担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的购买费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予以补助。2007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病种由7种增至15种。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后,增加了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2005年至2012年,解决了3.53亿农村居民和2400多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此外,国家还投入185亿元用于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和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二是不断完善传染病医疗保障政策。制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对重大传染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予以减免,将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障范围。将符合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传染病患者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对血吸虫病、包虫病、疟疾等患者免费提供治疗药物和住院治疗补助。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工作。建成传染病诊治方面的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1个技术平台以及1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实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药创制”两个科技重大专项,以及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在艾滋病第四代诊断试剂、结核病快速鉴别诊断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有效防控传染病发挥了积极作用。

过去的十年,是传染病防治工作投入力度最大、整体防控能力提升最快的时期,我国传染病防治事业和法律制度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2004年以来,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72/10万和1.25/10万以下。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2007年率先在全球消除丝虫病,2012年成功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2%以下”的目标。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涂阳肺结核患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有效应对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疫情,实现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大灾之后无大疫。特别是2013年上半年,面对新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通力合作、科学应对、公开透明,有效控制了疫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也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

<>

尽管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传染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与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相比,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传染病防治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来自传统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双重压力。传统传染病威胁持续存在,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近10年来我国几乎每1—2年就有1种新发传染病出现,许多新发传染病起病急,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缺乏特异性防治手段,早期病死率较高。二是人口大规模流动增加了防治工作难度。流动人口容易成为传染病的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等防控措施难于落实。频繁的国际商贸往来加剧了传染病跨国界传播风险,2012年我国报告疟疾病例中境外输入性病例占91.1%。三是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增加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复杂性。一些地区令人堪忧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一些人畜共患病持续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增加导致梅毒发病数逐年上升,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比例已经达到87.1%。

(二)长效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治工作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地区存在重应急、轻预防的倾向,联防联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源头控制、重点人群防控等方面的责任措施落实还不到位。传染病防控的社会管理政策措施相对滞后,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机制有待完善。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还需要加强,一些新闻媒体对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

(三)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的人员业务能力、基础设施条件与日益繁重的防病任务不相适应。边境地区的疾病防控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校医和保健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部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不足,传染病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有待提高,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和传染病宣传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传染病引起的医源性感染方面的防控措施需要完善。

<>

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每个家庭的幸福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各项规定,创新机制,强化责任,全面提升传染病防治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责任,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和相关措施,加大执法监督和绩效考核力度,强化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信息通报和会商制度,健全部门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卫生监督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实现预防、治疗和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围绕新发传染病、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和场所,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提高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处置的能力,尤其是提高新发传染病的识别和诊治能力。继续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和“五扩大、六加强”(即:扩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测、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加强血液管理、医疗保障、关怀救助、权益保护、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防治措施,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降低病死率;推动结核病患者的主动发现,扩大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诊治覆盖面,提高发现率和治愈率;强化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继续降低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强化以机代牛、洲滩禁牧等综合措施,加快实现血吸虫病防控规划目标。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流动人口免疫规划接种率和质量。结合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加大对边境和疫情严重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其防控传染病工作的能力。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抓好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防控工作。积极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三)夯实基础,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加强口岸卫生检疫能力建设,提升出入境口岸传染病监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研究拟定并科学确定人员编制标准,强化对基层传染病防治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等能力。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完善国家传染病防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发相关快速诊断或检测试剂,重点研发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鉴定技术。提升重大疫情的预测、预警和溯源能力。加强传染病疫苗研发及评价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第一类疫苗产能不足及产品更新换代问题,积极支持新型、多联疫苗研发的产业化。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染病防治相关药物,推进防治工作所需药品的国产化。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策略效果评价的应用性研究。

(五)社会动员,进一步形成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市建设活动,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移风易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传染病防治的工作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协助政府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有关监测数据作假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甲方:

乙方:

为加强工程的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遵循甲方与业主签订的工程合同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平等、自愿、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下,经双方就本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二、施工范围及内容:

1、施工范围:本合同施工图纸所示的大坝及其基础安全监测仪器设备采购检验、率定、埋设安装、施工期和移交前观测、维护及观测资料整理。

2、工作内容:

①主要包括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自动化系统等监测项目,其所需埋设安装的主要监测设施有竖向位移标点和工作基点、水平位移控制网点、竖直传高、多点位移计、测斜仪、测缝计、裂缝计、测压管、渗压计、量水堰、温度计、四向应变计组、无应力计及自动化系统等。;

②为完成本工程项目的监测仪器设备的采购、施工、完工、维护和缺陷修复; ③为完成本工程项目需要提供的技术及劳务;

④为完成本工程项目和新增项目的施工、完工、维护和缺陷修复与有关各方的协调配合等工作应包括在上述工作中。

三、施工工期:

磨坝峡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施工工期:

1、以上工期不得以安全或交通等管理要求而延期,并不得以此为由进行索赔;

2、施工中因乙方原因造成施工进度滞后,乙方均应按甲方的指示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赶上进度,并自行承担因赶工所增加的费用;

3、除不可抗力及甲方的原因造成的工期滞后外,还应支付逾期完工违约金;每

4、乙方拖延工期后,应按甲方的要求无条件增加施工人员及为赶工所需的其它资源投入,以满足工期要求。若乙方仍然没有扭转拖延工期的能力,甲方有权更换施工队伍以确保工程顺利完成,为此增加的所有赶工费用及对甲方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乙方全部承担,乙方对此不得有任何异议并遵照执行。

四、计价方式:

1、本合同的施工项目按固定单价承包(具体承包项目单价表见附件);

2、本合同施工单价已包含了合格监测仪器设备购置费、施工期间各项目的所有工序内容,人员设备进退场费用已包含在施工单价中,甲方不另行支付。

3、本工程的承包单价中均已考虑了由于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施工调配、施工中断等各种不可预见的干扰因素的影响,故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施工和向甲方提出任何方式的工期补偿和经济补偿。

五、结算方式:

1、本合同结算方式分为四次,第一次合同签订后甲方按计划支付给乙方预付监测仪器设备购置款约占合同购置费的20%,其余按甲方结算方式进行支付;

2、第二次付款,依据工程施工进度,按月由甲方工程技术办审定的工程量按其合同的50%进行结算。此次结算与业主结算保持一致。并在结算中扣除第一次预付款。

3、第三次付款,工程完工验收后,再按合同的20%给予结算支付。

4、第四次,甲方按月在乙方的结算款中扣除10%的工程款作为质量安全保证金。待乙方工程完工经监理、业主验收合格,缺陷责任期满后(本合同保修期为半年),待乙方缺陷修复后费用无息退还。

六、材料供应与机械设备:

1、本合同施工的主、辅材料及监测仪器设备,均由乙方按合同技术指标要求自行购买。不符合合同技术要求或有损坏乙方负责购买更换,甲方不另行支付费用。

2、乙方用于本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小型机器具自己提供,乙方需用大型设备须经甲方办理设备使用手续,甲方按其设备台班收取费用,在乙方结算报表中扣除,使用完后及时归还甲方,乙方不得将甲方机械设备用于工作面以外的其他部位,或调离本工程如有此类事件发生,按设备原值3倍进行罚款。在使用过程中应按规范进行操作,如违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造成设备及人员损伤,发生的一切费用和责任均由

乙方承担;

3、乙方应按甲方的要求提供能满足本工程施工需要的技术和劳务人员,并经甲方生产主管的认可;

4、乙方加强安全技术管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设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及事故的发生。

七、技术规范及质量检查及验收要求:

1、技术标准和规范

乙方在执行合同期间,对于所有仪器设备的采购、检验(率定)、埋设安装和观测及其他施工,都应遵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本卷所规定的技术规范执行。若国家或部颁标准和规范做出修改时,则以修订后新颁布的标准和规范为准。承包人应自费取得这些技术标准和规范。本合同必须遵照执行的现行技术规范,主要有:

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xx;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xx;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xx;

4)《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268-20xx;

5)《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 5211-20xx;

6)《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t5209-20xx;

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8)《工程测量规范》(50026-93);

9)《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d/t16818-1997);

10)《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xx);

11)《岩土工程用钢弦式压力传感器国家标准》gb/t13606-92;

12)《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程》gb/t22385-20xx;

13)《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检验测试规程》、sl 530-20xx;

14)《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标准》sl531-20xx;

15) 大坝仪器设备安装计划。

2、监测仪器设备的提交、验收

(1).采用的进口监测仪器设备,其生产厂家必须获得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所生产的仪器设备有在不少于3个岩土类工程中使用实例,并且已经满意运行了五年;采用的国产监测仪器设备,其生产厂家必须持有有效的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岩土

(2).本项目所有监测仪器及相应的电缆等主要设施均由乙方承担,乙方应按施工图纸、甲方及监理指示采购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精度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提交仪器设备的同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1).制造厂家名称、地址;

2).仪器设备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3).仪器设备的出厂率定资料;

4).观测数据的计算方法;

5).仪器使用实例的资料。

(3).仪器设备验收

1).乙方应要求生产厂家在安全监测仪器设备出厂前,检验全部的仪器设备和附件,并提供检验合格证和厂家的率定资料。

2).仪器设备运至现场后,甲方应会同项目监理、业主以及乙方对厂家提供的全部监测仪器设备及附件进行检验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签字)方可使用。

3).承包人应按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对业主提供的全部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校正或率定;测试报告在埋设安装前28d报送项目监理审查。

3、质量检查和验收

1).乙方应按设计图纸和文件以及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书对业主提供的全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校正和率定,并将包括仪器设备的检验测试报告提交甲方。经乙方检验和率定认为不合格的仪器设备和材料,承包人负责更换。

2).仪器设备埋设安装完毕后,乙方应会同甲方质检人员及监理立即对仪器设备的埋设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经甲方质检人员和监理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在合同期满时,乙方应按本合同的有关规定,申请对本观测项目进行完工验收,并按相关规定向甲方提交完工资料。乙方应负责本工程移交前的照看、维护工作。

八、双方职责

1、甲方职责

1).遵守与本合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2).及时提供设计图纸和文件(包括修改通知),进行技术交底;

3).负责提供主要控制点坐标及放线、测量监测等工作;

4).为乙方创造必要的施工条件,无偿提供使用生活用水、生活用电、住宿房间。

5).按合同规定向乙方支付工程结算价款;

6).合理安排施工计划,负责监督、检查乙方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安全设施;负责技术、文明施工管理;

7).及时组织工程的单项工程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根据乙方提供的基础资料整理竣工资料;

8).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撤换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任何人员。

9).甲方有权对乙方的施工范围内的工程项目,按生产计划的需要在各施工单位之间进行调剂,乙方不得提出任何索赔。

2、乙方职责

1).遵守与本合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乙方在合同签订之前向甲方提供相关等级资质;

2).为完成本合同所投入的人员、设备、材料及第三者责任投保、暂住证由甲方办理。乙方将其施工人员身份证扫描件及时提供给甲方综合部备案,如不及时提供无论发生任何责任事故均有乙方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施工中乙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一切安全事故责任由乙方承担,并对安全问题负全责;因不可抗力造成乙方生命财产损失的从保险公司的赔偿中由甲方给予补偿,剩余部分由乙方自己承担。

3).乙方负责本合同范围内的监测仪器设备采购、仪器设备安装前的保管、检验、率定、埋设安装和维护,施工期和移交前的观测及观测资料的整编,观测仪器设备和观测资料的移交,并为甲方委托的后续观测人员接收观测工作提供免费培训和必要的条件等。

4). 乙方的工作人员应由监测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操作工人组成。乙方在其驻工地的工作人员中至少应有一位经过甲方批准的监测专家具有五年的水电工程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和观测的经历,被推荐的监测专业人员简历应在观测仪器设备开始埋设安装前30天报送甲方审查。乙方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由从事过安全监测设施的施工、观测及资料整理工作,具有丰富经验,并对本工程的特点、施工程序有充分了解的人员担任,能对中型水电工程监测仪器设备的测试、率定、安装、监测、维护以及观测数据的整理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把关,负责全部仪器的率定、埋设安装、观测及资料整理等项工作。

5).在本合同执行期间,承包人应确保按施工图和项目监理指示进行全部仪器设备的埋设安装(包括损坏或失效后及时修复或更换,使其具有正常测读功能的仪器设

6).服从甲方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必须参加甲方组织的各类相关会议,认真执行监理和甲方发出的与本协议有关的指示;积极协助甲方作好对业主及监理的检查工作;

7).严格按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施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由于乙方的原因造成质量事故,乙方必须自费返工,直至甲方、监理、业主满意为止;对所聘人员进行法纪、法规、安全生产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做好环保工作;乙方不得将工程转包、分包,若发现违反此规定,甲方将责令其退场,并承担因此对甲方所造成的损失和费用;乙方负责施工人员的生活、住宿、上下班交通安全等;进出场人员的差旅费、设备转移费、饮食;及时支付所聘人员的劳动报酬,杜绝农民工因工资拖欠问题上访、投诉等事件发生,若有此类事件发生,对甲方造成所有损失均由乙方承担。

8).负责在施工中与其它施工工序之间的配合协作工作,乙方不得以任何借口向甲方提出额外支付费用的要求,所有一切费用(包括施工配合费)均已包含在相应单价中;及时汇报有关工程中发现的问题,并上报甲方所需的有关资料;

9).工程未移交前,乙方负责管理和维护并承担相应费用。移交后,乙方按甲方要求,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并承担保修期限内的缺陷修复责任和费用。

九、保护环境与职业健康:

乙方应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施工场地及其附近的环境免受因其施工所引起的污染、噪声和其它因素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确保施工人员和其他人员的身心健康免受损害。

十、施工安全与文明生产

1、严格遵守项目部《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乙方在前施工合同的同时应与甲方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

2、严格按照业主、监理、甲方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落实安全措施。由于乙方安全措施不落实,对本工程或其他工程造成影响,由此而引起需增加的一切工程措施和安全措施等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3、乙方应进行安全管理,对施工作业区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配置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用品,并对其使用人员的人身伤亡负责,并承担一切费用;

4、乙方应采取施工安全措施,确保工程及其管辖权限内的人员、材料和设备的

5、乙方在施工期间应采取合理的措施,负责做好施工区范围内和居住区的日常治安保护工作,并防止其职工发生任何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6、严格遵守各类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所有安全保护装置、机构的齐备、完好、可靠。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

十一、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灾害: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出现无法预料的不可抗拒的灾害或特大自然灾害等,甲方向保险公司提出经济损失赔偿,乙方应积极配合。赔偿后,双方根据赔偿的实际情况协商补偿;不能补偿的由乙方自行承担。

十二、乙方不予减免的责任:

甲方对乙方的施工方法、措施以及施工资料的审查与批准,或对甲方的确认批准,或对乙方实施的工程项目检查和检验,并不意味着可变更或减轻施工方应承担的全部义务和责任。

十三、合同解除

当乙方的工程施工进度或工程质量达不到合同的要求,或不能完成甲方的周生产计划及月生产计划,或有其他严重违约行为时,甲方有权随时单方调节施工任务,直至解除承包合同,另行组织人员或委托其他承包单位施工。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乙方全部承担,乙方不得向甲方提出任何补偿要求,并按照自行完成投资的10%承担违约金。

十四、其他

1、乙方必须达到工程要求的资质等级及相关要求;乙方负责此项工程施工的主要负责人必须拥有与工程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和施工经验;

2、在缺陷责任期内,若出现因乙方造成的质量问题,则由乙方承担由此产生责任和发生的修复等费用,并赔偿甲方因此造成损失。

3、合同双方任何一方提出或给出的与合同有关的通知、指示、要求、请求、同意、意见、确认、批准、证书和决定等是双方联络和履行合同的凭证,均以书面函件为准,并应送达双方约定的地点和办理签收手续,口头承诺无效。

十五、违约争议:

双方应共同遵守协议条款,不得违约。如出现违约争议,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十六、下列文件是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1、安全监测项目承包单价列表

2、有关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

3、项目部有关管理办法;

4、经业主和监理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5、招标技术文件。

十七、本协议未尽事宜,届时双方协商解决。

十八、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工程保修期满,双方的责任或义务均已履行,协议自然失效。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二份,乙方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