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民政课网课心得体会总结(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7:18:21 页码:11
最新民政课网课心得体会总结(大全8篇)
2023-11-22 17:18:2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于学习和生活经验的记录和整理能力。如何写一份完美的心得体会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

民政课网课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政部门作为人民生活的保障部门,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责。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提升民政工作水平,我积极参与了民政便民服务活动,并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民政便民服务要紧扣人民群众需要。作为基层民政工作者,要深入社区、村庄,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开展出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比如,在社区开展义务咨询服务,为居民提供法律知识、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在农村设立婚姻登记点,便于村民办理婚姻登记等。这样的便民服务活动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增进与群众的亲近感,进一步提升民政部门的公信力。

其次,民政便民服务要注重引导和宣传。在开展便民服务的同时,我们还要做好引导和宣传工作,向人民群众传递正确的法律法规知识,并教育他们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志愿者培训中,我们不仅传授志愿者如何开展义务咨询服务的技巧,还向他们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成为法律服务的合格传递者。此外,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将法律法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民群众,提高大家的法律素养。

第三,民政便民服务要积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合作,提供人民群众所需服务。比如,在医疗、医保等方面,民政部门可以与卫生健康部门合作,为贫困群众提供医疗救助;在教育领域,可以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助学活动,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便民服务。比如,通过手机APP、网站等方式,让人民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各类民政服务信息,方便快捷。

第四,民政便民服务要重视服务态度。民政工作是一项充满人情味的工作,对待人民群众既要有责任心,又要有爱心。我们要以真心真意去帮助他人,用耐心和温暖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前来咨询求助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最后,民政便民服务要进行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是监督和改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民政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综上所述,民政便民服务是从源头上解决人民群众问题的重要途径,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努力实践。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紧抓需求、注重引导和宣传、积极创新、重视服务态度,同时进行定期评估,才能真正把民政便民服务做到贴近群众、为群众所需要,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努力。

民政课网课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由民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这是我作为一名从事社区工作的民政人员来说非常宝贵的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深刻地理解了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在此,我将就这次培训的收获和心得进行一下总结。

首先,这次培训为我拓宽了视野,深化了对民政工作的认识。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社区服务机构,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运作模式。此外,也有机会与其他地区的民政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做法,这让我从多个角度思考和了解了民政工作的全貌。同时,培训班还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为我们进行理论指导,他们的讲座既有深度又富有启发性,使我们对民政工作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在培训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方法。民政工作注重实践操作,培训班为我们设置了很多实战演练的环节,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不同工作场景下的应对方法和技巧。例如,我们进行了模拟救助演练,学习了紧急救助和危机干预等技能。这些实操的环节对于我们提升实际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让我们更加熟悉并且信心满满地面对各种复杂情况。

此外,培训班还着重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现实工作中,民政人员需要与各个部门和组织进行紧密合作,只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培训班通过多组别的实操演练和合作项目,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同时,我们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这对于我们的工作和人际交往都非常重要。

此次培训还为我打开了一个学习和发展的通道。在培训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我们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进步。这种学习氛围的建立让我深感培训的宝贵,并激发了我持续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培训班还提供了一些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供我们随时补充知识和提升自己。我相信,这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将极大地促进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最后,在这次培训中,我从组织层面深刻体会到了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民政工作不仅是为了服务社区和群众,更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作为民政工作者,我们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公正的使命,这是一份光荣而庄严的事业。这次培训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民政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并时刻激励着我为群众利益、社会利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这次民政培训给我带来了诸多收获和启发,让我更加充实和自信。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民政工作者,能够为社区、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同时,我也会将这次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与同事们分享,共同推动民政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民政课网课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加入了民政局的志愿者团队,通过参加各种志愿活动,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第二段:参与意义。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志愿者,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参与民政局的志愿服务,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也让我明白了穷人和弱势群体面临的困境和痛苦。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且愿意为改善社会状况做出一份力量。

第三段:心态调整。

加入志愿者团队以来,我也经历了很大的心态调整。在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往往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而没有考虑到对方的真正需求。经过多次的尝试和反思,我开始学会更加抱着开放、尊重的心态去做好志愿服务工作。这种心态转变,也让我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第四段:友谊成长。

在参加民政局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做志愿服务,分享经历,讨论问题,不断鼓励和支持彼此。这种友情的成长,让我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也更加坚定了我做志愿服务的决心。

第五段:收获与感悟。

通过参加民政局的志愿服务,我不仅收获了友谊和快乐,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自己能够影响和帮助到他人的能力。这种感悟和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关注他人,努力成为一个能够真正帮助别人和影响社会的人。

结尾:

今天,我已经是一名有责任心的志愿者。我相信,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力量,关注社会问题,为改善社会状况做出一份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民政课网课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民政干部职工是最接触基层民众的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决定了基层民政服务工作的成败。而这些职工的种种体会、感悟和总结,则对于民政服务工作更加的具有启示性和指导性。本文旨在汇总、总结这些职工的心得体会,以期提高大家在民政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

一、服务中更要注重沟通。

民政服务工作的特点就在于要与民众进行频繁的沟通交流,因此在工作中,更要注重增强和民众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甚至需要学会一些口头文字技巧,这样才能够让民众真正感到服务的温暖和力量。

二、服务中保持耐心。

民政服务工作属于大门槛、难度大的工作之一,很多民众进来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很可能一些问题反复问,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耐心,认真回答和解决问题,把服务做到极致。

三、服务中力求细致。

民政服务工作的服务对象往往是一些生活困难、某种不幸遭遇的人群,他们对于服务人员的帮助就如同救命稻草一样重要,因此在服务过程中要力求细致,从小事做起,让每一次服务都展现出温情。

四、服务中注重学习。

民政服务涉及领域广泛,工作内容也异常复杂,因此工作人员必须时刻关注学习进修,学习一些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

五、服务中坚持初心。

民政干部职工的初心在于服务民众,一定要时刻放下个人情感和立场,站在服务的角度,做到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的服务,给民众温暖,给他们带来希望。

职工们在民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的工作领域。首先,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可以被借鉴和应用到其它服务领域,比如教育、医疗等。其次,保持耐心、细致和提高专业能力也是其他工作领域都需要的技能,因为这些技能可以提升服务质量,使人们得到更有温度的服务。最后,摒弃个人情感和立场,忠于职业初心的态度也是所有职业人士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四段:顺应民生需求,精准服务民生。

服务需求和服务内容的更加个性化和差别化,是民政服务工作面对的一个新变革,职工们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寻求新的切入口,更好地关注和服务民生,抓住民生热点,满足民众真实、多样化的需求,这也是提高服务质量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第五段:结语。

民政干部职工是保障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职工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与民众的亲和度和满意度,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在未来的服务工作中,职工们需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开拓服务新领域,坚守初心,与民众同频共振,切实为加强社会治理共建共享作出应有的贡献。

民政课网课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为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筹备召开2012年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挖掘发达地区民政工作好的经验做法,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选取上海市作为代表,成立调研组于4月24日至27日赴上海开展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上海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东北亚航运中心,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处在全国前列。2011年统计显示,上海市占全国0.06%的领土,1.72%的人口,完成财政收入占全国33%,港口吞吐量占47.6%,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占29.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2560元,位居全国第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上海市民政工作在全国也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民生保障水平高。上海市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建立完善各类民生保障政策,1993年建立城市低保制度,1994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2000年试点推行城镇低保家庭廉租房制度,2001年开始实施与基本医保改革相配套的大病重病医疗救助制度,2004年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2006年将符合条件的高龄无保障老人统一纳入社会保障,2007年将城镇重残无保障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这7项制度均是在全国率先建立。近年来,上海市还建立完善了“支出型”贫困群体的发现、监控和预警机制,使“支出型”贫困群体生活得到了制度性的保障。上海市城镇低保标准57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5160元/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7216元/年,农村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每人每月1400元,机构孤儿养育标准每人每月1600元,这些保障标准也均为全国最高。

二是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大。上海市按照“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原则,在居委会层面建立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街道层面建立了政府机构、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的社区共同治理机制。探索完善特大型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在川沙新镇等地开展了“镇管社区”试点。在全国率先对村(居)委会界线进行核定,填补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空白。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机制,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和委托职能,建立了政社互动的新型合作模式,目前,上海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7个;获得专业资质证书社工人数达到1.3万名,占全国获得资质证书总人数的24%,社会工作服务从民政领域拓展到了司法、人口计生、教育、信访、医疗卫生、民族宗教等领域。

三是社会服务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市不断创新基层政务服务机制,在全市所有街镇均建立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三一两全”(一门办理、一头受理、一口管理、全年无休、全市通办)为目标,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救助、医疗保险、计划生育等近200项行政事务集中“一门办理”。积极打造为民服务平台,开通962200社区服务热线,直接面向居民提供各类服务;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手打造“空中一门式”为民服务平台,通过每天两小时的空中互动,使一对一的热线解决方案通过电波惠及众多碰到类似问题的听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上海市享受社会养老服务人数已占到全市户籍老年人口10%以上,其中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到26.2万人,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7.5%;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0.2万张,占到全市户籍老年人口的3%,率先实现了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0张”的目标要求。

二、上海市民政工作创新发展的启示。

通过调研我们感受到,上海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区域优势,将创造性的改革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增进公共利益的基本手段,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新路子。尽管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基础不同、区域条件差异较大等因素的存在,其它地方不能照搬上海工作,但我们认为上海市创新发展理念,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互动模式,营造开放、包容、参与的民政工作环境的做法,对全国的民政工作都具有启示价值,值得其它地方借鉴。

(一)注重加快民政部门政府职能转移。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创建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格局。近年来,上海市民政部门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进行了大胆试验,通过尝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整合资源、重构关系。目前,全市民政部门正积极探索转移的职能有:福利企业管理工作,老年福利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点、老年活动室的运营工作;社会组织咨询、接待、登记材料初审、宣传、培训、调研、公益服务等工作;优抚对象的政策宣传及解读、典型材料搜集整理、特困生活帮扶、就业指导、权益维护等工作;流浪乞讨人员的引导护送、慈善救助政策法规咨询宣传、慈善救助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及受助对象的档案登记管理等工作;部分地区还将社区治理、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等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社会力量去做。

(二)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开展民政工作。民政工作引入市场机制,就是运用市场经济方式来突破传统的民政工作模式,按照市场规律和各种要素,安排和发展民政事业,发挥市场机制在民政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上海市民政工作适应、融入市场经济,积极尝试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来推进民政工作。为提升民政福利服务水平,上海市大力推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利用多种手段和渠道融集发展资金,通过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民政事业,采取承包、联合、兼并、租赁、托管、合资合作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盘活民政资本存量,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据统计,上海市民办福利机构数量已经超过公办机构。为提高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效率,上海市颠覆了自上而下、由市到区县的传统的行政审批手段,借鉴招投标这一带有市场特征的手段,采取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投标方式,来决定公益金的资助方式,让公益金的使用更科学、透明、高效。2009年以来,上海共采取招投标的形式,安排17907万元福彩公益金用于购买社会公益服务项目,累计资助项目484个。上海市还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采取多种手段,在全国率先推动退役士兵面向市场就业,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已达到81.2%。

(三)注重发动社会组织参与民政工作。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扩大公共服务,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它不仅是政府联系市场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也是党和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依托。近年来,上海通过积极的社会政策和财政支持,不断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探索与社会组织合作的新模式,初步建立了互动合作的新型政社关系。为帮助初创的公益社会组织克服资金、人才、政策扶持等方面困难,上海市建设社会创新项目和创新组织孵化园,为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了系统、全面、科学的支持。抓住推进社区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出台时机,上海市加强协调,大力倡导、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把基本公共服务外的养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慈善超市和捐助管理站等交由社会组织运营;在社会组织的选择上,探索建立了以项目为导向的契约化管理模式,采取公开招标、项目发包、项目申请、委托管理等方式,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有的区县还专门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下发文件,如浦东新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政社合作关系的指导意见》、《浦东新区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静安区出台了《关于静安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新增)公共服务项目资质的规定》,并规定由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第三方机构。

(四)注重利用高科技提升民政工作。提高民政科技水平,是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创新,提升民政行业技术水平,促进民政管理与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上海市民政部门根据民政业务工作和民政对象需求,大力推进民政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提升了民政工作效能。例如,委托上海一门式政务研发中心开发了居民经济收入核对系统、社会救助采集系统、电子比对交换系统、一门式行政服务中心事务受理系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殡葬代理服务规范》等多项地方标准,显著提升了民政工作的`标准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与上海维赛特科技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形成以车载卫星通信保障、数据中心和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为基础的“天地复合型”服务专网,打造了能够服务全国的科技备灾体系。与易恩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了针对失智老人的跟踪定位器和针对独居老人的监控服务器——“智能居家宝”,为独居和失智老人打造独居“不孤独”的智能化环境,实现了“科技养老”的目标。

(五)注重多领域跨界合作推动民政工作。只有跨界合作和社会协同才能更好的整合资源,提升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上海市积极探索政府、市场、社会跨界合作的运行模式,不仅重视部门协同,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还积极与媒体、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动民政事业发展。通过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手打造“空中一门式”为民服务平台,开启了政府部门与媒体间创新性的跨界合作的先河。通过将具体社会事务以及专业服务职能归还、转移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担,提升了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通过举办“上海公益伙伴日活动”,搭建了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结为伙伴关系共同回应社会需求的平台,形成了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跨界合作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机制。另外,还积极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号召企业员工参与,共同促进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三、关于全国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上海民政工作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良好,民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上海也较早触及了经济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随着全国其它地区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上海民政工作遇到的机遇和矛盾,在全国其它地区也将会不同程度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说,上海民政工作为全国民政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方向,探索了可行的发展路径。立足全国民政工作发展现状,借鉴上海民政通过先行先试已经形成的经验做法,我们对全国民政事业创新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强社会救助精细化管理。完善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挂钩的联动机制,探索针对不同人群的分类施保措施,提高社会救助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采取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的方式,将救助政策的覆盖范围从绝对贫困群体拓展到相对贫困群体和“支出型”贫困群体。建立救助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激励、引导、扶持救助对象通过自身努力就业脱贫,将消极救助转变为发展型救助。

(二)扩大社会福利惠及范围。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积极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业,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老龄服务产业,采取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加快探索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和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三)探索建立统一的国家优待制度。加强优抚顶层设计,探索建立优待原则充分体现、优待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统一、有序、开放的国家优待制度。继续完善面向老红军、烈士家属、现役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退役士兵、伤病残军人、无军籍退休职工的国家优待制度,逐步将见义勇为、院士、五一劳动模范等有特殊贡献人员纳入国家优待范围,积极争取把因公死亡、致伤残的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并纳入国家优待范围,增强全体公民的荣誉感和对国家的归属感、对社会的认同感。

(四)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强社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基层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体制,加强部门联合,推广上海市社区事务“一门式”受理的做法,鼓励并培育社区公益性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互动的方式,实现社区政务服务、公益服务、便民服务有机结合。探索外来人口融入社区的新途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五)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培育发展机制。扩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范围,对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入“企业孵化器”理念,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对社会急需的社会组织进行专业化、多层次培育。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和委托职能,加快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推进对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发展。

(六)促进社会服务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的便捷度、亲和度和透明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推动社工专业服务和慈善志愿服务,在殡葬、婚姻、地名、康复等民政专项服务领域开发新业务、发展新业态、建设新载体,发挥民政工作在服务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社区社会福利服务供给能力,让社区福利服务惠及更多社区居民。

民政课网课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近年来,民政事业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对民政工作者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提高民政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各级民政部门纷纷组织开展了培训。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民政培训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感到培训对于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段:分享培训过程中的收获。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有幸听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授课,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一位老教授的讲座,他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民政工作的本质和目标,强调了民政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的触动,让我对民政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第三段:讲述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在培训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有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对于我来说非常陌生,需要耐心研读和反复学习才能掌握。其次是与其他参训人员的沟通交流。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和部门,我们的工作背景和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初期的交流比较困难。然而,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我逐渐明白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政工作特点和经验,也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第四段:总结培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参加这次民政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培训对于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培训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机会,更是一种提升自己、丰富经验的方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推动中国民政事业的发展。

第五段:展望未来,鼓励更多参与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还建立了许多宝贵的人脉资源。这些都为我的今后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次培训也让我深感到自身充满了无限的潜力,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我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相信,在这样的培训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将成为我职业生涯道路上的重要财富。

在这次民政培训中,我通过学习和交流,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将用实际行动践行培训中所学习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民政工作者。

民政课网课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在民政局已度春秋七载。说起这七年的感受,我想可以用忙碌来概括。忙着学习新业务,忙着如何更好的为民政对象服务,忙着做好各项日常工作……。身虽忙碌,心却欢喜。这些年,越来越对民政事业心存敬意,在平凡中感受崇高,在质朴中体味真情。内心深处时常因爱而充满感动,我爱自己的工作。

20xx年初入民政,成了一名让我至今一直感到自豪的民政人。和老民政一起工作,并在工作中学习。在与老民政的工作接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对本职工作的认真态度,更感受到对服务对象的关心与爱心。每逢佳节时,他人合家团聚,民政人却是陪伴在光荣院、敬老院的革命功臣、孤寡老人身边;地冻天寒中,别人躲在温暖的室内,民政人却在街头,护送流浪乞讨人员踏上回家的路;灯火阑珊处,人们惬意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时,民政人还在与自己的“穷亲戚”亲切攀谈,访贫问苦。平凡民政人的言行感动着我,教会我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民政人。

从初入民政的适应到如今的工作从容,我向身边的同事们学习,在工作中践行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工作宗旨,我用炙热的心灵感悟民政工作的内涵与创新发展的动力。那关切的眼神、那认真的态度、那美丽的笑容、那热情的服务,肩负起了党和政府的重托,撑起了困难群体的保护伞,架起了党和政府与困难群众的连心桥,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这就是民政人。“民政”这两个字,在我的心中也有了更生动的形象,那就是爱与温暖。

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夕,随局领导慰问低保对象和困难群众,接过我们送上的米、面、油和慰问金,不善言谈的他们流下了泪水,“谢谢!谢谢!”,领导说:“不要气馁,有党、有政府在关心着你们,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看得出那朦胧的泪眼中带着坚毅和执着,那是希望,是民政人带给他们的希望,有了希望带来的动力,就有了向往美好生活前进的方向!许久许久,我的脑海中时常闪现那天的情形,因为那一刻我真正的明白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真谛。

曾记,走访城乡低保对象和困难群众,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那低矮的房屋、那破旧的家具、那病床上的人、那残疾的孩子……就像一块巨石压在胸口,此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让我感到民政人肩上的担子依旧是那样的沉重。

在光荣院那些开朗乐观、不求索取的革命功臣身上,那些在战斗中失去儿女、丈夫和亲人的烈属身上,我看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正是有了他们的流血和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心充满了敬仰之情。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内涵,我爱自己的工作。

民政课网课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在市、街道民政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兰岭社区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兰岭社区民政工作努力为人民排忧解难,努力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工作,切实维护了民政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为兰岭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基本情况。

兰岭社区现有居民2265户,人口6455人。其中低保户4户,月发放救助金6300元,残疾人39人,60岁以上老年人209人,70岁以上77人。

二、规范化管理。

根据“应保尽保”的精神,通过深入调查、摸底、核实,年享受低保的对象有4人领取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全年共发放保障金6300元/月。今年3月对所有低保户进行了复查。实现了“应保尽保、规范化管理、社会化发放”的目标。兰岭社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今年实施低保动态管理中,我们在市和街道民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今年一季度针对辖区所有的低保对象家庭人中开展年度核查,进行全面核实走访,建立健全定期核查、公示、评议、评审制度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低保补差有升有降,管理实行分类,真正实行动态管理。在xx年一季度共取消低保1人,月保障金150元/月。变更低1人,降低标准150元/月。

三、注重五个网络建设。

兰岭社区老龄工作认真开展“五个网络服务建设”。1、养老保障网络。对社区老年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对应享受低保户的老年人,做好摸底调查,并上报社区。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根据不同需求,落实帮困措施,落实包户责任制。现社区共落实包户7户。2、医疗保障网络。兰岭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为50余名老年人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做好咨询等上门服务;每年为社区老年人开展体检、监测、义诊和咨询等活动,协助、监督落实医疗求助制度,保障特困老年人的基本医疗。3、生活照料网络。社区为特殊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社区还与家政公司协商,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建立家政服务网络。4、文化教育网络。社区建有老年阅览室,设立了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社区老年协会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区组织老年人到上海、太湖源等参观学习。一年来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5次。走访老年人6次,慰问60岁以上特困老人10人。5、权益保护网络。社区对老年人来电来信来访热情接待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记录,协会帮助调解纠纷1次。

兰岭社区对残疾人工作做到真心相助。为切实搞好残疾人工作,社区干部及残疾人代表,残疾家属组成的社区残疾协会。建立和健全了社区残协成员会议制度和走访制度,使社区残协工作的开展有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一年来上门走访残疾人10余次,为残疾人的康复做出贡献。

今年兰岭社区民政工作在上级党委的关心下,在各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应经费不足工作还有许多不到位之处。我们本着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方针,真情相助,精心服务的工作态度,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建设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而努力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