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做人做事守规矩心得体会实用 规矩做人规范做事感想(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10:05:08 页码:11
做人做事守规矩心得体会实用 规矩做人规范做事感想(4篇)
2022-12-25 10:05:08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做人做事守规矩心得体会实用一

大家上午好!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探讨求知与做人的道理。

知识改变命运,我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已经很熟悉并且也有不少同学把这句话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是的,知识是我们成长、成熟的助推器,是它让我们不断的去认知未知,不断的获取新知。

可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很多拥有高水平知识的人那里,我们无法看到他们因为拥有知识而让人敬佩的表现。我们不能忘记大学生把硫酸泼向黑熊,马加爵把利刃伸向舍友,初中学生围攻同学并将打人视频上传到网上……他们的行为让人发指,他们的行为也让人深思。他们掌握的知识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学会求知,学会做人!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终极目标。

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

通过求知让我们明白人之为人的价值,通过求知让我们知道人之为人的意义。

我们常说,德才兼备是圣人,无才有德是贤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才德俱失是庸人。苏格拉底也说:“真正的知识是道德”。因此唯有在道德指引下获取知识,才是正确的知识,只有在道德规范下运用知识,才是正义的知识。

求知而无做人之原则,则学不能正,知不能深;做人而无求知之精神,则道无以崇,德无以进。由此可见,求知与做人,是车之两轮,是鸟之双翼。少一则无法前行,缺一也不可高飞。

因此,我们在这里有必要深刻体会百年六中“德以启智,学以养德,德智导行”的育人原则,其内涵和目的不正是如此吗?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让知识促使我们向善,促使我们向有益于社会他人的方向发展。而这,就要求我们心中有道德,心中有责任!有责任者成事,有大责任者成大事,有崇高道德者成伟大之事!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一切知识不过是把人生的本质纳入理性法则之下罢了”。我们要通过我们不断的学习,把做人的标准自觉的纳入到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让它们指导我们做正确的事,指导我们正确的做事!

我们要明白做人的道理,这是求知成才必须明确的可靠理念。如果不注重如何做人,其它任何知识都有可能会对自身和社会带来害处。

“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不可战胜的是得人心者,顺历史潮流者。历史发展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必然是:正义者胜,仁义者存;缺德者败,无德者亡。希特勒如此,日本帝国如此,国民党反动派也是如此。

历史如此,个人更是如此。

走进我们古色古香的济美楼,我们无不在感受着李振声院士的高深的学术造诣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他严正而不失温和,衣着朴素而精神矍铄。当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李院士毅然决定把50万元的个人奖金全部捐给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作为困难学生的助学基金,助经济困难学生一臂之力。在荣誉面前,李院士显得很淡定恬然,他告诉记者,他对物质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平常就是粗茶淡饭,生活上很知足,他的捐款决定孩子们也都同意了。谦逊和蔼的微笑一直挂在脸上,他的淡泊严正深深感染了记者。

钱财对于李院士来说就是身外之物,这么多年来他得的奖已经数不胜数,此前所有的奖金他都是和同事、学生一起平分。他的道理很简单:“所有的荣誉都是集体的,大家都付出劳动,报酬理应每人都有。”而李院士的生活非常节俭。在实验站调查时,他与大家吃在一处,从不搞特殊,他深知农民种田不容易,从不浪费粮食。身教重于言教,与他一起工作的许多同事和学生身受感染,最终也把节俭朴素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李院士以身传教,给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当我们遍寻那些步入高等学府熠熠生辉的名字时,发现他们无一不是有着深厚底蕴,良好品德修养的人。

生活困窘,无法动摇其学习的信念,无法改变其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身份卑微,无法撼动其心灵的追求,无法遏制其求知的欲望和思想。其实,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榜样不胜枚举:在学习生活中,他们发愤图强、勤奋刻苦,不为周遭的诱惑所动容,不为一时的坎坷所羁绊,专心致志于学业;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谦逊善良、勤俭节约,不有负于父母的期望,不愧对自己的理想,全身心的投入奋斗。因为他们深知:知识是一顶皇冠,而只有加上做人的原则这颗明珠,才会更加光彩照人;求知是一场跋涉,而只有加上做人的原则这个坐标,才不会误入歧途。

同学们,让我们背上行囊,向梦想出发,在知识的殿堂里,勇敢地站起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我们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志存高远、只争朝夕!我们要作为完整的人站在六中百年荣耀边,把青春之歌唱得更加嘹亮!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最新做人做事守规矩心得体会实用二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听到这个题目,有的同学也许会想:我都十几岁了,活得好好的,生活谁不会呀,还要学?其实生活是一门学问,它的范围很广,但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学会生活就是学会生存和发展,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努力、尽力。

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学会生活呢?

首先,要珍惜时间。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同学们,时间没有回头的一刻,要学会生活,请先从珍惜时间做起,请珍惜金色童年、花季少年时光的分分秒秒吧!

其次,要珍爱生命。生命是最可贵的,对每个人来说,生活着就是为了生存和发展,而想生存、想发展,你就得健康地活着,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我们不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别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所以,我们要爱惜自己,敬爱师长,怜爱弱者,善待所有你身边的人。

第三,学会与人相处,做文明的人。要学会包容别人,容忍别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也是形形式式的,要容许不同的人发表不同意见,要和谐共处,要学会与人相处。

第四,学会学习。学习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我们正处于接受知识的最佳年龄段,精力旺盛,头脑灵活,记忆力强,接受能力强,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读书吧,同学们!学会学习,要注意方法,要有主动精神,尤其是要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学习要勤,学习要好问,以能者为师,同学们,千万不要辜负了大好年华,学会生活中必须的一切,学会生活吧!

最新做人做事守规矩心得体会实用三

前不久,一位学者被邀请去讲课,讲课之前他向台下学员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今社会最缺乏的东西是什么?”台下学员异口同声喊成一片:“缺德!”,这位学者顿时痛心不已。

“德”是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一个有威望的人称之为德高望重,做了损人利己的事称之为"缺德鬼"。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德,医师有医德,演员有艺德,教师有师德。据有关部门前不久进行的民意调查,教师在被调查的二十一个全民所有制的行业中,其职业形象是最佳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最佳”是否意味着没有问题呢?不,问题相当普遍,有的还相当严重,被称为之最后一片净土的教育界如今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见死不救”是医务工作者最大的缺德,“以权谋私”是国家干部最大的缺德,而“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最大的缺德。面对一桩桩伤筋动骨、诲辱学生的事件,有位学者沉痛地说:“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老师,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却恰恰颠倒过来-站着的老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站着或跪着的灵魂。”也许这位学者的话有点过份,但也触到了教育的痛点。导致这种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多年以来,唯系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我们推崇的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于是小小的课堂里,教师成了“天王老子”……,他们常常随心所欲地做事,随随便便地讲话。有一位青年教师为了教训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突然叫学生站起来,指着干干净净的黑板问学生:"你往前看,看见什么?"学生莫名其妙、抖抖数数的回答:“什么也没有看见”。这位老师把学生往黑板前推了推问:“你再给我仔细看看,你眼前到底是什么?”,这回学生疑疑惑惑的回答:“就一块黑板。”语音刚落,这位教师极其满足地说:“这就对了,在你眼前,确实是漆黑一片,暗淡无光”。还有一位教师请学生到办公室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你爸是干什么的?”“收破烂的”;“你妈呢”?“也是收破烂”。老师笑着说:“怎么,你爸你妈都是破烂”!

这是多么不负责任的评价,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这是多么严重的伤害,它无异于一把利剑直刺向孩子那扇小小的心灵。也许你会说这样的老师毕竟少数,假如我们的教师有千分之一是这种人,那他所教的学生将是百分之百不合格呀,这是多么巨大的影响,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在这万象更新的时代里,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

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卡萨尔斯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对老人话里所透露的含义还理解不深。前不久从《漫淡人生》这一本中知道学界泰斗、世纪老人季羡林先生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学子拜托老人看一下包,而自己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愉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尽职尽责地看守着,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被震撼的大脑里却深深地烙上五个大字“为师先为人”。

这之后,我校发生了一件事,在一个早自修的时间里,九九财会(班的5位学生全部哭了,哭声惊动了整个学校。过一会儿,1个学生代表坐在政教处办公室,强烈要求周萱萱老师留任班主任,问他们为什么?说周老师会做人,也把我们当“人”看。我知道学生所谓的“人”就是指的是“人格”。我突然感觉到,这一张张哭脸多么美丽,这一声声哭声多么动听,这该是怎样漂亮的一幅画面,只是在学校中这样的画面还是太少。

以后的日子,我陆陆续续听到一些故事,于是我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德育工作者"。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我将执着前行。

老师们,每一个孩子的姓名中都包含着庄严与神圣,每个孩子的个性中都蕴藏着创造与成功,每个孩子都是我们一生研究不完的课题,平凡的三尺讲台需要我们用人格来铸造——为师先为人。

最新做人做事守规矩心得体会实用四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近几年来,我们党揭露了一部分党内党外的高层及地方一些主要负责人利用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利,进行钱权交易,把国家的钱财挥金如土,把自己的子女优先安排,视人民群众于不顾,甚至公开包养多个情人,为自己的情人大笔挥霍,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在《忏悔录》中,类似例子也举不胜举。腐败者的沉沦不仅让人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肩负的责任之重。“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应铭记在心。作为一名人事工作人员,要想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廉洁自律,真正做到一心为党,一心为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就应充分做好以下几点:

一、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那些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更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我公司党组织也经常组织开展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学习活动。通过近些年来腐败分子们的相继落马等鲜活的案例,我看到有些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无力而不往,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清醒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权力观。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利是谁赋予的,应该正确利用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

二、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回顾我们党内的某些腐败分子的恶劣行迹,令人深思,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官们留下了千古骂名,永远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以案为鉴,才能警钟长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人莫贪,清贫为官是正道”,在工作中,每名党员干部要做到不时的警示,提醒自己。

作为一名人事工作人员,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就会逐步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就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在本职工作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要立共产主义的大志,成人民群众的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

三、勤奋做事,廉洁做人,永葆公仆本色

党对我这么多年来的教育,让我深刻领悟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从事人事工作的共产党员,我就要时刻将自己的工作实践跟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做事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要为职工做老实事、做本分事,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航标,千万不能背离了为民办事的航线。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抵御住各种诱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严格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据腐蚀永不沾,自觉的做到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才能达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