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留守儿童精准扶贫心得体会报告(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3:16:30 页码:9
最新留守儿童精准扶贫心得体会报告(优秀9篇)
2023-11-17 23:16:30    小编:ZTFB

心得体会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写心得体会应该注重积累和总结,多思考并及时记录自身的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体会,所以写心得体会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感受进行思考和表达。不同的观点和见解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我们可以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从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认识,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写心得体会不仅是一种文字表达的过程,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释放,通过文字的表达和内心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实现自己的潜能,获得更深入的成长和发展。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写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留守儿童精准扶贫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文化扶贫旨在通过文化教育提升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为贫困户寻找新的增收渠道。而留守儿童作为贫困地区的脆弱群体,他们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长期独自在家,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面临心理、学习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参与文化扶贫项目,我亲身感受到了留守儿童的困境,也对文化扶贫在改善他们生活状况中发挥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灵容易产生空虚感。而文化扶贫项目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和体验机会,填补了他们内心的空虚。通过参加绘画、书法、舞蹈等课程,留守儿童得以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了艺术素养,提高了审美能力。我曾见到一个留守儿童在学习绘画后,成为了小画家,作品甚至被当地社区展出。这种成功经历不仅激发了他对学习的热情,也提升了他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文化扶贫填补了留守儿童内心的空虚,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第三段:文化扶贫促进认知发展(250字)。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教育,学习成绩常常落后于本地学生。文化扶贫项目通过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为他们提供了追赶学习进度的机会。我曾参与一次数学辅导课程,发现留守儿童在课堂上表现十分积极,他们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解答问题。通过文化扶贫项目,留守儿童不仅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文化扶贫不仅扶贫解困,也为留守儿童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文化扶贫项目的开展为他们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减轻了心理压力。通过参加集体活动,留守儿童建立了更多的社交关系,增加了交流的机会。我亲眼目睹了一场话剧演出,留守儿童们充满激情地演绎着经典故事,他们的表演令人感动。通过艺术的表达,留守儿童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压力进行了释放,减轻了心理负担,增强了心理健康。文化扶贫在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结尾总结(300字)。

文化扶贫通过文化教育为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提供了全面的关怀和教育资源。它填补了留守儿童心灵的空虚,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了认知和学习的发展,提升了他们的学业表现;助力心理健康,减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文化扶贫项目为留守儿童带来了福音,改变了他们待在家中的无聊和孤独,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关爱和机会。我坚信,通过文化扶贫的不断努力,我们将能够给留守儿童带去更多的希望和温暖。同时,也期盼社会各界能够更加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精准扶贫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留守儿童是个大问题,以下是小编搜罗的留守儿童。

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19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聚集。这既是他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然而,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农民工的“空间城镇化”并不代表身份的市民化,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享受和市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和公共服务,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平等公共服务和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屏蔽机制依然在起着身份区隔的作用。同时,受制于家庭经济能力、社会关系网络、城市社会排斥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流动过程中作出了携带或不携带子女进城就学的家庭决策,从而形成了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随迁子女问题主要表现在入学机会、就学途径、经费保障等方面,问题显而易见且相对紧迫,同时他们的空间流动会对城市教育资源分配形成冲击,触及了相关主体的教育利益,因而更容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也较早成为政策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则主要表现为安全、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少直接触及其他主体的利益,自然难以形成“利益冲突式“的社会关注效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相对滞后,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弱势和弱小群体,作为家庭结构肢解化的承受者,作为中国城镇化不完全发展的代价承受者和衍生现象,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全国妇联课题组2019年报告,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1]。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估算的2443万留守儿童数量相比,[2]十年间约增加了1.5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数量多、增长快的态势,可以预见,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征途中,农村留守儿童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

当前,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多持“问题化”的研究进路,存在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夸大化、标签化甚至污名化的倾向,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本文以浙江省、山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甘肃省10省(市)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为样本,通过统计和推断方法,整体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特征,摸清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真相,深入探究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身体、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判断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态势,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和潜在问题提供有效的实践应对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对于“留守儿童”的认定标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父母外出的结构,即双方均外出还是仅单方外出;二是父母外出的时间,即不能与子女见面的时间为半年以上还是一年以上;三是留守子女的年龄,即是18岁以下还是15岁以下或者12岁以下。我们这里所呈现的数据是父母至少一方外出、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在义务教育学校读书的儿童。为了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我们把留守儿童分为三类:一是父母双方外出的完全留守儿童;二是父母一方外出的半留守儿童,其中包括父亲外出留守儿童和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两种。

1.农村留守儿童占39.69%,劳务输出大省尤甚。

在我们所调查的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有3750人为留守儿童,占39.69%,比全国妇联课题组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的37.70%高出两个百分点。但是,全国妇联课题组是按0~17岁全口径计算的,如果仅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计算,则农村留守儿童(2948万)仅占农村同年龄段学生数(10128.5万)的29.11%,这样我们的调查数据要高出六普数据10.58个百分点。在所调研的10个省(市)中,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超过平均值的省份有河南(57.82%)、山西(44.25%)、湖南(44.11%)、重庆(43.17%)和湖北(40.16%),尤以河南省数量最多,可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

2.完全留守儿童高达43.36%,父亲外出留守儿童最多。

从父母外出结构看,有43.36%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达1626人,如果按照严格的留守儿童定义,即父母双方均外出且一年以上不能与子女见面,那么,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比例为17.21%。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为半留守状态,达2124人,占56.64%。在半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的占82.82%,为1759人;母亲外出的仅有365人,占17.18%。男子作为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外出打工比例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甚至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而母亲作为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性人物,留守家中陪伴子女、从事农业生产应该是家庭较为理性的决策,对缓解社会矛盾意义重大。

3.留守儿童呈低龄化趋势,年轻外出母亲更倾向子女留守。

尽管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对数量上看4~6年级最多,占50.68%,7~9年级次之,占33.58%,1~3年级最少,仅占15.74%,但是从留守儿童占该年龄段儿童的相对比例上看,1~3年级最高,达44.05%,4~6年级次之,占40.26%,7~9年级最低,只占37.96%,小学高于初中,小学低年级多于小学高年级,基本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与范先佐教授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农村留守儿童低龄化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关。一方面,年轻人刚刚组建家庭,经济基础较差,需要通过外出打工来巩固家庭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年轻人有着比其他群体更具优势的打工资本(如知识、体力、健康、适应能力等),而且父辈尚有精力帮忙照料孩子。在三类留守儿童中,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的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小学1~3年级留守儿童在同类型中的占比,母亲外出最多,占22.44%,完全外出次之,占16.27%,父亲外出最少,只占13.88%;小学4~6年级同样是母亲外出最多,占55.11%,父亲外出次之,占53.54%,完全外出最少,仅占46.62%,母亲外出的低龄留守儿童需引起重点关注(见表1)。

4.三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跟祖父母居住,22.62%同兄弟姐妹居住。

调查显示,在各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中,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达33.53%,同母亲居住的比例达27.12%,同兄弟姐妹居住的达22.62%,同爸爸居住的占14.26%,还有2.47%的留守儿童同其他亲属同住。在完全留守儿童中,有43.91%同祖父母一起居住,21.36%同兄弟姐妹一起居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完全留守儿童还是总体留守儿童,都有五分之一强的农村留守儿童没有跟成年人一起居住,处于监护缺失的状态,这一状况尤其应引起各方关注。

(二)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1.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的身高、体重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从身高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身高比留守男生高1.37厘米。具体来看,在小学阶段,非留守男生平均比留守男生高1厘米左右;初中阶段尤其是八、九年级,两者相差2~3厘米。就女生而言,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高1.10厘米,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较为明显,尤其是九年级,差出2.60厘米。从体重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体重比留守男生多1.12kg,在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最为明显,而女生并没有明显差异。从总体均值来看,留守女生的体重比非留守女生多0.15kg(见表2)。可见,在儿童生长发育关键期(三、四和八、九年级),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尤其是在身高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在身体发育关键期,父母的陪护能让他们的生活获得更好的照料,尤其是在营养水平方面,从而使身体获得较好的发育。

2.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

有65.25%的非留守儿童每天或经常能吃到肉,高于留守儿童3.77个百分点。父母的外出,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在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营养水平。究其原因,第一,可能是由于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辈,较之年轻的父母,他们奉行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只关注“吃饱”,忽视“吃好”,不注重儿童营养水平的提高,即使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不会用在提高孩子的营养方面;第二,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家中大小琐事需祖辈照料,而他们精力有限,故难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相反,在家的年轻父母有着较为开放的生活理念,比较注重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孩子,因而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第三,留守儿童中有五分之一是兄弟姐妹同住的,缺少成人的生活照料和监管,一日三餐质量无从保障,这也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不佳。

留守儿童精准扶贫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1.提供父亲或母亲的《广东省居住证》(或《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随迁子女父亲或母亲在2017年9月1日前已办理居住证,截止至2020年8月31日属于有效状态。

2.提供父亲或母亲在我省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及基本医疗保险的证明材料(可到有关保险管理部门的办事大厅自助打印),截止至2020年8月31日缴费年限累计达到3年以上(含3年)才符合报考条件。

3.提供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中考并在我省具有高中阶段学校3年完整学籍的有关证明材料。

具体证明材料要求,考生可到就读学校或所在地县(市、区)招生办咨询。

随迁子女需要填审核表吗。

随迁子女考生必须填写《广东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报名资格审核表》。

户籍从外省迁入广东省的,应届毕业生须填写《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应届毕业生学籍户籍审核表》;往届毕业生须填写《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往届毕业生报名资格审核表》。需要重点提醒是:仅报考高职院校的高中、中职学校毕业生(含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3+专业技能证书”、高职自主招生)不用填写这两个《审核表》。

外省户籍考生可以在广东高考报名吗。

为加强考生报名资格审核,根据高考报名户籍为主原则,《通知》明确,一是高中阶段户籍从外省迁入我省的应届毕业生考生须回户籍所在地县(市、区)报考。二是我省户籍的往届生原则上须在户籍所在地报考,如确需申请跨市借考,须经户籍地和借考地市级招生办同意,并报省招生办审核;2021年起,我省户籍的往届生一律回户籍所在县(市、区)招生办公室报考。三是随迁子女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在学籍所在地报考,往届生在父母社保缴交地报考。四是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的考生须参加高考报名。

留守儿童精准扶贫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国的长期任务,留守儿童是贫困县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与城市中的孩子有很大的差距,给他们提供帮助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近日,我参加了一次扶贫活动,与一些留守儿童接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留守儿童的心路历程。

【第一段】。

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中,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受限,缺乏更广阔的视野和交际空间。我们的团队带去了一些益智玩具、绘画教材、文具等学习用品,将这些小礼物送到小朋友手中时,他们开心的面容让我们倍感欣慰。看着他们摆弄着迷宫、搭建积木、涂鸦画作,我们从他们纯真的面孔上得以感受到孩子们对生活的向往与渴望。这时候,我们也感受到了网络、玩具等物资的重要性,这不仅能让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有趣多彩,同时对于他们的成长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二段】。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孩的心酸。这孩子虽然家庭条件不佳,但他依然有很强的求知欲,渴望到更好的教育环境里去学习。可是,他的父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供他上学,孩子不得不在家里自学,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情况就是“人生地不熟学习找不到人,有人却交不起学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在我看来,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教育机会是扶贫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三段】。

除了物质和教育上的需要,留守儿童们还需要心理安慰和关爱。时间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迫选择了留守,他们失去了父母的陪伴,总是感觉孤单无助。我们在活动中将孩子们分成小组,通过小游戏、互相交流来增加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让孩子们明白爱和关心并不是只有家长才能给予,其他的人也可以。我们在活动结束时将大家所有的成果展出来,孩子们表演了他们的歌曲、手掌画、散文,家长们也都到场了,现场气氛十分温馨,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拉在手中,我们想这样的感觉正是我们想达到的。

【第四段】。

我认为,扶贫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教育和心理的帮助,更重要的作用是增进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在我们的活动中,我们在规则的组队游戏中,让孩子们体验到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孩子们在跑步、跳绳、足球等活动中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参与的快乐。带给孩子们的这些积极的体验和经历不仅会助力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更是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灵力量。

【总结】。

通过这次扶贫活动,我看到了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也看到了许多社会志愿者和公益组织的力量,为他们提供免费的领悟启示、进行爱心讲解活动、用无偿的付出帮他们渡过难关。在扶贫路上,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扬社会责任,尽可能地给留守儿童带去阳光、喜悦和温暖,助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下一次扶贫活动,我们还将加大为留守儿童提供各方面帮助力度,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真正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爱护,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全民素质教育和助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留守儿童精准扶贫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文化扶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民生水平。在这项政策实施中,关注留守儿童的文化需求和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探讨文化扶贫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其心得体会,旨在引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文化扶贫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传统文化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留守儿童可以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孝敬父母的道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传统文化可以提升留守儿童的文化自信心。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留守儿童往往因为来自城市孩子的压力而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和自卑。然而,通过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他们可以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提高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最后,传统文化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培养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传统文化注重感恩、关怀和责任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留守儿童的情感发展和个性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段落3:心得体会: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安慰和温暖。

作为一个从贫困地区出来的留守儿童,我亲身感受到文化扶贫给我带来的安慰和温暖。在我四岁时,父母因为生活所迫离开了家乡去打工,我留在了乡村的爷爷奶奶家。那个时候,由于和父母的长期分离,我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然而,村子里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给了我新的希望。每个周末,我们都有机会学习唱歌、跳舞和传统绘画等技能。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才能,还培养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舞台上演唱了一首民谣,表演结束后,我看到爷爷奶奶坐在观众席上热泪盈眶的样子,我明白我能够通过传统文化带给家人快乐和骄傲,这使我充满了力量和勇气。

段落4:心得体会:文化扶贫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通过接受文化扶贫的教育和培训,我逐渐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传统文化教会我如何去珍惜生活、关心他人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绪。我通过学习古诗文,学会了用文学表达自己的情感。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时,我会背诵古诗文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帮助我摆脱了烦恼和焦虑。另外,我还参加了舞蹈团,通过彩排和演出,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素质,还学会了合作和团队精神。在表演中,我发现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的努力都会为整个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这让我明白,只有团结和合作,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段落5:结语。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文化扶贫对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不仅赋予留守儿童正确的价值观,还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情感管理能力。从个人经历来看,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扶贫带给我快乐和成长的力量。因此,我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文化需求,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扶贫项目,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也能有机会通过传统文化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文化扶贫不仅能改善留守儿童的经济状况,更能改变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生轨迹,让他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留守儿童精准扶贫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留守儿童精准扶贫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第一段:引言(200字)。

“扶贫路上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在贫困地区,大量的人们因经济原因不得不离开家庭到外地或城市闯荡。而这样的移民潮也同时造成了许多留守儿童的问题,这些孩子们缺乏关爱和家庭教育,很多孩子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关心。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也曾与留守儿童们共同经历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下面将与大家分享我在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留守儿童的困境(200字)。

“留守儿童”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因为父母经济原因等各种原因而被迫留在乡村或城市的孩子,他们没有享受到家庭和父母亲的关爱。在扶贫路上,我们发现这些孩子们在生活中反常的行为+现象多不胜数,还有一些孩子很早就在承担家庭的困难生计,无心读书、慢慢变得不爱惜自己,而且,长时间孤寂的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不安全感等负面情绪,加剧了留守儿童的发展不良。

第三段:志愿者的责任和任务(200字)。

了解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后,我们义不容辞地要承担志愿者的责任和任务,为这些孩子出一份力。首先,我们要热心地面对孩子,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上的关爱和精神上的慰藉。其次,我们需花时间听取孩子的心声,与对他们关注交流和互动,鼓励他们坚定自信,发挥其所长。与此同时,我们推广义务教育等形式的教育方法,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生活中所有的道德和自我保护技巧都要分享给他们。

第四段:心得和感悟(300字)。

在扶贫路上,我们要在众多事情中发现并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每次与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引发许多感人的故事。扶贫路上,会发现很多孩子虽然来自困难家庭,但很多在人生经历中也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态度,他们很聪明、勇敢和乐观。他们的内心也会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也愿意借此机会与我们多些谈心,从而逐渐走出阴影,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我们所坚信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长学习的能力和机会,而作为志愿者要守护他们的未来,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第五段:结论(300字)。

扶贫路上,留守儿童们让我们感知到许多精神上的贫困,同时也渐渐明白了做出改变的重要性。虽然天空有时候会变得阴沉,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支持可以让他们再次看到希望。我们应该努力把那份关心和温暖给予他们,引导他们找到心灵的窗口,不断发扬特长,不断充实自己,为他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一份殷殷的期待成为永恒的信仰。

留守儿童精准扶贫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扶贫帮困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在扶贫路上,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参与扶贫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留守儿童的难处,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和体会。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是很糟糕的。他们可能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不能获得足够的母爱和父爱,没有合适的学习环境,缺乏人际交往等等。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关注到这些问题,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走出不幸的困境。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扶贫工作中的必修课。

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是很缺乏的。他们可能没有成套的教材,缺乏好的教育师资力量,甚至没有去学校上学的机会。在扶贫工作中,我们需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获得和城市孩子同样的受教育机会。这需要我们通过多种使用手段,比如新媒体应用、延伸性教育、远程教育等等,让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留守儿童通常缺乏社交活动,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增加留守儿童的社交活动,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好的获得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包括组织各类的社区活动、文艺汇演、团队建设等等,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交环境。

四、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留守儿童可能会经历很多不愉快和悲伤的事情,导致心理问题。因此,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提供一个可以诉说内心的平台。这需要我们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孩子心理上的关心,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平衡心理健康。

五、孩子的心灵需要更多的关怀。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关爱。我们应该充分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等,教授他们各种生活技能,并且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让他们在未来走出更加美好的人生之路上。

在参与扶贫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要努力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心灵呵护。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的事情,帮助留守儿童成为幸福的人生赢家。

留守儿童精准扶贫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为贯彻落实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基础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济政办发[]26号)和《济南市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精神,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保证居住在我区,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结合我区实际,现将我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信息登记通知如下:

一、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区申请入学的基本条件。

1.适龄儿童(指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下同)须年满六周岁(8月31日前出生);

2.适龄儿童父(母)亲在高新区连续居(暂)住一年(截至208月31日,下同)以上,且目前仍在高新区居住,以居住(暂住)证为准。

3.适龄儿童父(母)亲在济南市连续务工并缴纳社会保险(依法经营)一年以上,且目前仍在济南市务工(依法经营),以务工证明或营业执照为准。

二、登记时间及信息登记范围:

登记信息时间为:6月23日---6月24日。

6月23日上午8∶30—11∶30,登记居住证在未来城、盛世花城、新东方花园、海信慧园、茗筑美嘉、新生活家园、理想家园、鑫苑国际的外来务工子女适龄入学儿童。

6月23日下午2∶00—5∶00,登记居住证在牛旺居、徐家居、草山岭居、聚鑫旺园、沁园新居、明湖白鹭郡、祥泰新河湾、三庆汇德公馆的外来务工子女适龄入学儿童。

6月24日上午8∶30—11∶30,登记居住证在会展香格里拉、丰奥嘉园、贤文小区、中铁汇苑、康桥颐东、省委组织部宿舍、济南二职专奥体中路校内宿舍、黄金时代、雅居园小区、国华印象、龙园小区、中海天悦府、万科麓山、万科金域国际小区、机床四厂宿舍、小鸭集团宿舍、石化园、警察学院宿舍的外来务工子女适龄入学儿童。

6月24日下午2∶00—5∶00,登记居住证在北胡灏苑(北胡村安置房)、南胡花苑(南胡村安置房)、兴旺家园(小汉峪村安置房)、汉峪新苑(大汉峪村安置房)、中铁逸都国际、涵玉翠岭小区、省直机关宿舍、鲁邦·奥林逸城、奥龙官邸、东荷苑小区、晨曦家园、玺园、舜奥华府的外来务工子女适龄入学儿童。

三、登记地点。

济南高新区高端人才实训基地(高新区凤凰路与世纪大道交界处东南,可乘坐123、87公交车在天辰大街东首站下车,路东即是。)。

四、报名所需材料(均需原件和复印件):

1.户籍证明:原籍户口簿、父母身份证。

2.居住证或暂住证:父(母)持有高新区公安部门开具的。

居住证(暂住证)且满一年(截止年8月31日)。居住证(暂住证)在其他区县不在高新区招生范围。

3.购房或租房证明:适龄儿童父(母)在高新区购房的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和缴费单据)或租房合同。购房或租房在其他区县的,不在高新区招生范围内。

(2)在济经商人员需提供营业执照正副本、以及税务登记证、完税证明或免税证明。

其他证明:适龄儿童的出生证、预防接种证明。

温馨提示:

1.截至2016年8月31日以前,依据上述五项资料标准,五类材料俱全;满一年指20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

2.根据高新区招生实际容量,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予以录取。

3.材料加分项期限为最近六年,20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

4.居住证(暂住证)、务工证明提供单方材料符合报名条件,若提供出监护人双方材料可加分。

5.所有材料均提供原件及复印件,在报名时提供,后期补证视为无效。

6.所提供材料要确保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录取资格。

7.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意。

见》(鲁教基发)(﹝﹞4号)“确因学位限制无法在流入地入学,要求回流出地就学的随迁子女,流出地要妥善安置”的文件要求,请无法在高新区就读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家长,做回户籍所在地上学的准备。

8.因高端人才实训基地车位有限,请家长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济南高新区教育局。

2016年6月20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