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转运骨折病人的心得体会如何写 骨折后转运(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14:31:22 页码:12
转运骨折病人的心得体会如何写 骨折后转运(7篇)
2022-12-25 14:31:22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转运骨折病人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本指引适用不具备发热门诊诊疗条件和能力的大专院校校医院(室)、中小学(含托幼机构)卫生室(保健室)(以下简称校医室)组织实施。具体流程图详见附件1。

所有到校医室就诊的师生,须经过体温筛查和问诊,排除可疑情况方可进入校医室就诊。

校医室(校医院)已规范设置预检分诊流程的学校可参照执行。

(一)体温筛查点设置要求

1.在校医室的入口处,标识明显,确保区域空气流通,医务人员要在病人的上风口。

2.备有医用外科口罩、电子体温计(以便快速筛查)、水银温度计及消毒盒、手消毒用品、就诊病人筛查记录表等。在明显位置张贴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信息。

(二)防护要求

1.工作人员采用标准防护,包括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和穿工作服(白大褂),直接接触就诊人员时戴医用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

2.督促就诊人员及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体温筛查点按要求做好常规消毒和随时消毒。

(三)工作流程

1.测量体温。在体温筛查处用电子体温计快速筛查,如有发热情况,转移至临时隔离留观室(区),用水银体温计测腋温。

2.询问临床症状。重点询问发热、干咳、乏力,是否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3.询问流行病学史。重点询问发病前14天内:(1)有无湖北省或近期疫情高发的国家和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或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2)有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史。(3)有无聚集性发病情况。14天内在小范围场所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宿舍等,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4)有无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旅居史,及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接触史。

4.填写就诊师生筛查登记表(附件2)。

(一)临时隔离留观室(区)设置要求

1.设置在校医室外,以就近为原则,方便就诊师生转运,尽量设立专用通道,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房间门窗保持打开状态、通风良好,配备水银温度计等常用诊疗器具、洗手设施、休息坐椅、消毒物资和设备、以及灭火器材,最好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如无合适的室内场所作为临时留观室(区),可搭建临时构筑物或应急帐篷,注意保持通风良好。

2.设置醒目标识,门前设置警戒带或提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避免其他人员误入。室内明显位置张贴属地街道(村委)、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三人小组”、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以及辖区指定发热门诊信息、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人员防护要求

1.医护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n95)、穿一次性隔离衣、戴手套、穿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

2.临时隔离留观室(区)内等候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人员间距保持2m以上。

3.转运工作人员(含司机)在转诊过程中应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和医用手套,穿工作服或隔离衣,必要时进一步加强个人防护。

(三)工作流程

1.学校与属地街道(村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建立联防机制,制定发热病人和可疑病例的转运预案。

2.体温筛查时发现发热(体温37.3°c).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的病例时,立即安排专人引导病例至临时隔离留观室(区)等候,医护人员复核体温、再次询问核对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史,通知家长(家属),按照转运预案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初步排查。

3.病例若没有前述流行病学史,学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的安排下,引导病例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4.病例若有前述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一条,临时隔离留观室(区)学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的安排下,立即拨打120将患者转运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同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配合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

5.如无校方人员或家长(家属)陪同,应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并将情况上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组。

6.临时隔离留观室(区)每天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可疑病例或发热人员离开后及时消毒处理,方法如下:

(1)室内空气用含3%的过氧化氢或0.2%过氧乙酸或二氧化氯(浓度按产品使用说明),按20ml/m3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方式消毒,作用30min后开窗通风。或使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

(2)座椅、台面、诊疗设备表面以及门把手等可能接触到的物体表面首选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不耐腐蚀物品可用75%乙醇局部喷洒擦拭。也可以用等效的消毒湿巾擦拭。

(3)地面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拖净。

7.应急消毒措施。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和物体,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的应急处置包直接覆盖包裹污染物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有效氯浓度为10000mg/l的消毒剂至湿润,作用30min后打包移除到专用垃圾桶。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作用30min,建议擦拭2遍。

8.转运车辆消毒。每次转运后对车内窗户、座椅、扶手、吊环等表面进行消毒,可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不耐腐蚀仪器表面可用75%乙醇擦拭。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剂30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密闭无窗车辆应加强车内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参考室内空气,消毒结束后开启空调外循环促进车内空气流通。

(一)校方及时跟进被转运人员和外出就诊人员诊疗和健康状况,相关人员在转运、候诊、诊疗和等待诊断结果全过程均要做好隔离和个人防护。疫情信息按要求及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当地疾控中心和社区。

(二)被转运人员诊断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立即启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三)排除新冠肺炎无需留院治疗的师生由学校或家长(家属)接回,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遵医嘱治疗,同时需进行健康观察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才能复课或返岗。

有关转运骨折病人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疫情期间幼儿园就诊师生体温筛查、转运及跟踪方案(附筛查登记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疫情期间幼儿园就诊师生体温筛查、转运及跟踪方案(附筛查登记表)

一、体温筛查

(一)体温筛查点设置要求

1.在保健室的入口处,标识明显,确保区域空气流通,医务人员要在病人的上风口。

2.备有医用外科口罩、电子体温计(以便快速筛查)、水银温度计及消毒盒、手消毒用品、就诊病人筛查记录表等。在明显位置张贴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信息。

(二)防护要求

1.工作人员采用标准防护,包括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和穿工作服(白大褂),直接接触就诊人员时戴医用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

2.督促就诊人员及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体温筛查点按要求做好常规消毒和随时消毒。

(三)工作流程

1.测量体温。在体温筛查处用电子体温计快速筛查,如有发热情况,转移至临时隔离留观室,用水银体温计测腋温。

2.询问临床症状。重点询问发热、干咳、乏力,是否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3.询问流行病学史。重点询问发病前14天内:(1)有无湖北省或近期疫情高发的国家和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或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2)有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史。(3)有无聚集性发病情况。(4)有无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旅居史,及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接触史。

4.填写就诊师生筛查登记表。(本文档最后一页有登记表)

三、等候及转运

(一)临时隔离留观室设置要求

1.设置在保健室外,以就近为原则,方便就诊师生转运,尽量设立专用通道,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房间门窗保持打开状态、通风良好,配备水银温度计等常用诊疗器具、洗手设施、休息坐椅、消毒物资和设备、以及灭火器材,最好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如无合适的室内场所作为临时留观室,可搭建临时构筑物或应急帐篷,注意保持通风良好。

2.设置醒目标识,门前设置警戒带或提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避免其他人员误入。室内明显位置张贴属地街道(村委)、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三人小组"、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以及辖区指定发热门诊信息、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人员防护要求

1.医护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n95)、穿一次性隔离衣、戴手套、穿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

2.临时隔离留观室内等候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人员间距保持2m以上。

3.转运工作人员(含司机)在转诊过程中应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和医用手套,穿工作服或隔离衣,必要时进一步加强个人防护。

(三)工作流程

1.幼儿园与属地街道(村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建立联防机制,制定发热病人和可疑病例的转运预案。

2.体温筛查时发现发热(体温37.3℃)、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的病例时,立即安排专人引导病例至临时隔离留观室等候,医护人员复核体温、再次询问核对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史,通知家长(家属),按照转运预案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初步排查。

3.病例若没有前述流行病学史,幼儿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的安排下,引导病例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4.病例若有前述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一条,临时隔离留观室幼儿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的安排下,立即拨打120将患者转运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同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配合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

5.如无园方人员或家长(家属)陪同,应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并将情况上报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组。

6.临时隔离留观室每天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可疑病例或发热人员离开后及时消毒处理,方法如下:

(1)室内空气用含3%的过氧化氢或0.2%过氧乙酸或二氧化氯(浓度按产品使用说明),按20ml/m3;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方式消毒,作用30min后开窗通风。或使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

(2)座椅、台面、诊疗设备表面以及门把手等可能接触到的物体表面首选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不耐腐蚀物品可用75%乙醇局部喷洒擦拭。也可以用等效的消毒湿巾擦拭。

(3)地面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拖净。

7.应急消毒措施。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和物体,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的应急处置包直接覆盖包裹污染物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有效氯浓度为10000mg/l的消毒剂至湿润,作用30min后打包移除到专用垃圾桶。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作用30min。建议擦拭2遍。

8.转运车辆消毒。每次转运后对车内窗户、座椅、扶手、吊环等表面进行消毒,可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不耐腐蚀仪器表面可用75%乙醇擦拭。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剂30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密闭无窗车辆应加强车内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参考室内空气,消毒结束后开启空调外循环促进车内空气流通。

四、跟踪处置

(一)校方及时跟进被转运人员和外出就诊人员诊疗和健康状况,相关人员在转运、候诊、诊疗和等待诊断结果全过程均要做好隔离和个人防护。疫情信息按要求及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当地疾控中心和社区。

(二)被转运人员诊断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立即启动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三)排除新冠肺炎无需留院治疗的师生由幼儿园或家长(家属)接回,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遵医嘱治疗,同时需进行健康观察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才能复课或返岗。

就诊师生筛查登记表

(此表应由医务人员填写,减少就诊人员接触分诊台物品)

一、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男□女本人联系电话:

院系:班级:

身份证号:

联系人(辅导员/亲属)及电话:

二、流行病学史(如有请在□内打)

1.发病前14天内有湖北省及周边地区,或境内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或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否□是□

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否□是□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湖北省及周边地区,或境内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或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否□是□

4.聚集性发病(14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宿舍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否□是□

5.其它需要报告的情况:

三、临床表现: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有请在症状前打,并填写具体情况)

□发热,体温:额温(必填)()℃,额温升高时测腋温()℃

□咳嗽□头痛□乏力□皮疹

□呕吐,()次/天□腹泻,()次/天

□其它症状(请注明):

填表人:

填表日期及时间:

有关转运骨折病人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近日,山东省委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关于规范中小学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流程的通知》,对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流程进行规范。

自感不适或检测异常的处置

在校内任何场所,一旦自感不适或检测发现师生员工体温≥37.3℃,应由所在场所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将异常人员带至就近的临时留观点,为其佩戴一次性口罩(已佩戴的确认佩戴规范),并在旁陪护安抚,同时报告学校疫情联络员(一般为学校校医或分管校领导)。

异常人员带离后,场所其他工作人员登记现场师生员工个人信息(如果人员位置固定,也可以不用登记),提醒在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注意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员接触,注意观察自身状况,然后继续正常在校学习生活。没有接到排除信息前,有关现场人员不得离校。

临时留观点的处置

在临时留观点,一般由定点联系医院驻校医生或校医对有异常情况的人员再次进行体温检测(应使用水银体温计检测腋温)和简单询问,如果确认体温≥37.3℃或有咳嗽、腹泻等症状,则启动应急处置;如有境外或省外重点疫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的,应参照疑似病例处置,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如果体温37.3℃,由校医或定点联系医院驻校医生根据实际,决定继续观察、返回恢复正常学习生活或启动应急处置。

转运与诊治

启动应急处置后,按照联防联控机制,原则上由学校通知120救护车到校,转运患病人员至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诊治。患病人员是学生的要通知家长,中、高风险地区不允许家长自驾运送,低风险地区可由家长自驾运送学生到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应在做好个人防护后(二级防护,佩戴n95口罩、手套和工作服),随行赴医疗机构予以协助,并做好记录。

定点医疗机构经诊断排除新冠肺炎的,原则上须由医院提供诊断证明,症状消失(发热患者症状消失48小时后,呕吐腹泻患者需症状消失72小时后)、身体痊愈再返校,严禁带病返校。学校要及时将排除信息通知现场登记的师生员工,提醒其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和观察。

师生被诊断为确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时间按要求上报。学校要第一时间上报主管教育部门、当地疾控机构、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告知患病人员家长(家属)。

确诊后处置与善后处理

在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疾控机构第一时间进校指导学校共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确定集中医学隔离人员范围、对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等工作;公安部门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如需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为未成年学生的,学校要配合做好相关学业辅导与心理安抚工作,其他善后处理可参照《山东省高等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办法》。

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组织对疫情处置的范围和扩散风险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停课、封某某、停学以及复学等事宜。

学校应在校门口、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场所设置临时留观点,其中教室、宿舍等场所每楼层至少设置1处。留观点需避开必经通道,相对远离师生集中活动场所。如多人同时出现异常时,应各自单间隔离。

疫情防控期间,以班级为单位管理,不得组织跨班级的聚集性活动,师生学习生活轨迹相对固定。师生员工以家庭为单位每日监测、上报健康状况、旅行史、接触史等情况,便于出现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快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

有关转运骨折病人的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集中隔离观察工作,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1.基本情况。学校在校内设置2个集中隔离观察区,驻地政府校外提供部分床位,总共xxx个房间、xxx个床位。其中,校医院xx间,学术交流中心xxx间(三室一厅套房),驻地政府(xxx街道办事处)为我校提供附近xxx酒店xx个床位供隔离观察使用(按照xx个房间核算)。

2.功能分区。按功能将隔离观察区分为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

3.条件准备。校医院、学术交流中心具备基本住宿、医务工作、消杀防护等条件。隔离观察对象需要自备个人学习生活日常用品。

4.规范标识。集中隔离区各功能分区、设施设备、走廊通道等制作醒目标识;制作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板标识上墙。

隔离观察区主要用于确诊者治愈出院后隔离观察,出现发烧、咳嗽等异常症状但尚未确诊师生员工的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以及疾控部门要求在校隔离观察的其他人员。

1.确定隔离对象。学生管理组、防控医疗组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下,按照健康风险判定标准,确定应集中隔离人员。

2.建立人员信息档案。学生管理组、防控医疗组按照“一人一档案”“一档四留存”原则,建立隔离人员信息档案,主要包含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号,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所在学院、班级、宿舍、辅导员及联系方式,旅行史、居住史、接触史、健康状况、新冠肺炎诊治情况、原隔离情况,风险等级,既往病史、目前服药用药情况等信息(见附件1)。信息档案分别由学生所在学院、学生管理组、防控医疗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留存。信息采集主要采取网络方式填报,尽可能避免人员接触。

3.确定具体隔离地点。防控医疗组根据隔离对象的风险等级等因素,确定隔离的区域、房间,建立隔离人员信息表(见附件2),明确隔离对象应自行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入区隔离注意事项,通知学生管理组。

4.前往隔离地点。学生管理组通知隔离对象进行隔离,阅知《隔离观察告知书》并签字确认,隔离对象带齐个人物品,自行前往隔离地点。

5.接收隔离对象入区。隔离对象持《隔离观察告知书》到指定隔离地点。防控医疗组医务人员负责办理入区办理手续,发放《隔离观察人员须知》(见附件3)并由隔离对象签字确认,入住隔离房间,开始14天集中隔离。

1.根据隔离人员信息档案,对需要进一步追踪的信息进行流行病学追踪。

2.指导隔离对象随时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状况。

3.组织隔离对象进行体温监测。每日分别进行晨午晚三次体温测量(体温测量时间为:7:00、13:30、21:30),指导监督隔离对象自行按照要求规范测量体温,填写体温测量及健康监测登记表(见附件4),通过微信等方式进行报告,异常情况直接用呼叫器或电话直报。

4.督促提醒隔离对象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可疑症状体征时,立即报告

5.指导监督隔离对象按照技术规范,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清洁所在房间卫生,做好房间消毒。

6.对隔离对象出现的一般身体异常情况进行初期处置,对出现的疑似新冠肺炎症状情况立即报告,启动转诊转运程序。

1.负责落实健康观察内容及流程。

2.负责做好隔离观察对象的日常管理,对健康监测情况做好登记(登记表见附件5)。

3.负责及时发现隔离观察对象异常情况和突发状况,做好初期处置,第一时间报告。

4.负责指导隔离对象、保洁人员按照技术规范对居住房间、公共区域进行消毒通风。

5.落实24小时上岗值班制度,做好轮岗轮班工作交接。

6.执行省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第118号文中关于高校隔离观察区工作人管理要求。

1.后勤保障组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校医院、学术交流中心集中隔离区的卫生保洁、公共区域消毒等工作。

2.负责隔离区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洁。

3.负责隔离区公共区域地面、桌面、洗手间及公共物品表面等环境消毒。

4.定时收集隔离区公共区域、隔离对象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物,并按照规范进行清运处置。

5.详实准确、规范填写卫生清洁、通风消毒记录表(见附件6、附件7)。

1.教育引导工作。学生管理组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以非接触方式,对隔离对象进行日常教育,引导其积极配合隔离观察,遵守各项制度和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作息及卫生习惯;加强思想教育,关注学生情绪;对应届毕业生加强就业指导。防控医疗组医务人员在开展健康观察、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对隔离对象的引导、指导和疏导,积极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加强沟通,解答隔离对象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协调相关单位解决其实际困难。

2.学习指导工作。教学工作组组织授课教师、主要班干部尽可能通过课堂授课直播、线上完成作业、线上答疑或课堂视频录制等方式,开展学业指导,确保课程不断线,尽可能减少因隔离观察给学生学业造成影响。

3.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组安排专人负责隔离区的安全管理、外来人员管控等。

4.隔离观察对象日常管理要求见《集中隔离观察人员须知》,并签字承诺。

1.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症状处置。在进行健康观察过程中,经医务人员初步判断,隔离对象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症状

时,医务人员立即报告防控医疗组负责人,稳控学生情绪,做好教育引导。防控医疗组负责人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领导小组指令,报告疾控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由定点医疗机构或拨打120及时将其转运到定点医院就诊,期间做好隔离区和隔离对象的就诊转运等工作准备。如被确诊为疑似病例,配合疾控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好消毒以及密切接触者隔离等后续措施。各专项工作组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做好相应工作。

2.其他特殊状况处置。在隔离观察过程中,隔离观察对象如果出现不服从管理、情绪失控、人身安全事件等情形时,医务人员及时稳控相关人员情绪,报告防控医疗组负责人,防控医疗组负责人根据情况报学生管理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处置,处置时尽可能采取人员不接触方式进行。

1.隔离观察对象隔离期满14天后,医护人员综合隔离期内健康观察情况,经初步评估后,认为适宜解除隔离观察时,向防控医疗组提出解除隔离观察建议。

2.防控医疗组会同防控专家组根据医护人员建议,综合评估分析,认为可以接触隔离观察时,向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报解除隔离观察建议。

3.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建议,报经xxx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或教育部门等同意后,解除隔离观察。

4.防控医疗组向解除隔离观察人员发放《解除隔离观察告知书》,并签字确认,由辅导员负责在校医院或学术交流中心清洁区接转隔离对象,并做好后续工作。

1.隔离区公共区域消毒。隔离区走廊、楼梯通道、公共洗手间、公共厕所由保洁人员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消毒,每日消毒2次。每天进行2次公共区域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详实做好消毒通风记录。

2.隔离对象居住房间消毒。隔离对象居住房间的消毒通风由隔离对象自行负责,每日2次室内消毒,2次开窗通风(注意通风期间保暖,以防感冒),每次通风30分钟,做好消毒通风记录(见附件8),医护人员给予技术指导和督促落实。学术交流中心套房内的公共洗漱间、厕所由居住隔离对象负责。

1.实行配餐工作人员与隔离对象不接触方式进行配送。

2.学校负责隔离对象隔离期间的用餐费用。

3.后勤保障组负责统一配餐服务。指定专人每天早上7:00、中午12:00、下午17:30,配餐到隔离区。

4.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将餐食放置在隔离对象居住房间门口并离开(门口放置专用餐食取用椅凳),由隔离对象自行取用。

5.隔离对象用餐后,将餐余垃圾自行放置在室内垃圾桶。

6.配餐前,应充分掌握隔离对象饮食习惯,尊重少数民族习俗。

7.加强原材料采购、饮食加工、配送过程中的饮食安全管理。

1.医护、保洁、配餐等工作人员产生的一次性防护用品等废弃物,每次脱下消毒后放入医疗垃圾专用袋扎紧袋口,装入固定区域医疗垃圾桶。

2.隔离对象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物,及时放置在房间垃圾桶内,垃圾桶内套双层黄色垃圾袋,垃圾袋装至3/4满后封口系紧,每天下午16:00放置于居住房间门口外。

3.每天一次集中收集废弃物。保洁人员做好防护,于每天下午16:30到隔离办公区及隔离房间门口收集垃圾袋,通过专门通道运送至固定地点,并做消毒处理,事后在指定地点按照规程穿脱防护用品、进行个人消毒。隔离观察区废弃物消毒登记表见附件9。

4.废弃物每天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用专车进行回收处置,并做好日期、数量、交接双方签名登记工作。隔离观察区废弃物收集转运登记表见附件10。

有关转运骨折病人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集中隔离观察工作,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1.基本情况。学校在校内设置2个集中隔离观察区,驻地政府校外提供部分床位,总共xxx个房间、xxx个床位。其中,校医院xx间,学术交流中心xxx间(三室一厅套房),驻地政府(xxx街道办事处)为我校提供附近xxx酒店xx个床位供隔离观察使用(按照xx个房间核算)。

2.功能分区。按功能将隔离观察区分为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

3.条件准备。校医院、学术交流中心具备基本住宿、医务工作、消杀防护等条件。隔离观察对象需要自备个人学习生活日常用品。

4.规范标识。集中隔离区各功能分区、设施设备、走廊通道等制作醒目标识;制作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板标识上墙。

隔离观察区主要用于确诊者治愈出院后隔离观察,出现发烧、咳嗽等异常症状但尚未确诊师生员工的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以及疾控部门要求在校隔离观察的其他人员。

1.确定隔离对象。学生管理组、防控医疗组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下,按照健康风险判定标准,确定应集中隔离人员。

2.建立人员信息档案。学生管理组、防控医疗组按照“一人一档案”“一档四留存”原则,建立隔离人员信息档案,主要包含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号,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所在学院、班级、宿舍、辅导员及联系方式,旅行史、居住史、接触史、健康状况、新冠肺炎诊治情况、原隔离情况,风险等级,既往病史、目前服药用药情况等信息(见附件1)。信息档案分别由学生所在学院、学生管理组、防控医疗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留存。信息采集主要采取网络方式填报,尽可能避免人员接触。

3.确定具体隔离地点。防控医疗组根据隔离对象的风险等级等因素,确定隔离的区域、房间,建立隔离人员信息表(见附件2),明确隔离对象应自行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入区隔离注意事项,通知学生管理组。

4.前往隔离地点。学生管理组通知隔离对象进行隔离,阅知《隔离观察告知书》并签字确认,隔离对象带齐个人物品,自行前往隔离地点。

5.接收隔离对象入区。隔离对象持《隔离观察告知书》到指定隔离地点。防控医疗组医务人员负责办理入区办理手续,发放《隔离观察人员须知》(见附件3)并由隔离对象签字确认,入住隔离房间,开始14天集中隔离。

1.根据隔离人员信息档案,对需要进一步追踪的信息进行流行病学追踪。

2.指导隔离对象随时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状况。

3.组织隔离对象进行体温监测。每日分别进行晨午晚三次体温测量(体温测量时间为:7:00、13:30、21:30),指导监督隔离对象自行按照要求规范测量体温,填写体温测量及健康监测登记表(见附件4),通过微信等方式进行报告,异常情况直接用呼叫器或电话直报。

4.督促提醒隔离对象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可疑症状体征时,立即报告。

5.指导监督隔离对象按照技术规范,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清洁所在房间卫生,做好房间消毒。

6.对隔离对象出现的一般身体异常情况进行初期处置,对出现的疑似新冠肺炎症状情况立即报告,启动转诊转运程序。

1.负责落实健康观察内容及流程。

2.负责做好隔离观察对象的日常管理,对健康监测情况做好登记(登记表见附件5)。

3.负责及时发现隔离观察对象异常情况和突发状况,做好初期处置,第一时间报告。

4.负责指导隔离对象、保洁人员按照技术规范对居住房间、公共区域进行消毒通风。

5.落实24小时上岗值班制度,做好轮岗轮班工作交接。

6.执行省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第118号文中关于高校隔离观察区工作人管理要求。

1.后勤保障组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校医院、学术交流中心集中隔离区的卫生保洁、公共区域消毒等工作。

2.负责隔离区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洁。

3.负责隔离区公共区域地面、桌面、洗手间及公共物品表面等环境消毒。

4.定时收集隔离区公共区域、隔离对象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物,并按照规范进行清运处置。

5.详实准确、规范填写卫生清洁、通风消毒记录表(见附件6、附件7)。

1.教育引导工作。学生管理组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以非接触方式,对隔离对象进行日常教育,引导其积极配合隔离观察,遵守各项制度和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作息及卫生习惯;加强思想教育,关注学生情绪;对应届毕业生加强就业指导。防控医疗组医务人员在开展健康观察、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对隔离对象的引导、指导和疏导,积极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加强沟通,解答隔离对象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协调相关单位解决其实际困难。

2.学习指导工作。教学工作组组织授课教师、主要班干部尽可能通过课堂授课直播、线上完成作业、线上答疑或课堂视频录制等方式,开展学业指导,确保课程不断线,尽可能减少因隔离观察给学生学业造成影响。

3.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组安排专人负责隔离区的安全管理、外来人员管控等。

4.隔离观察对象日常管理要求见《集中隔离观察人员须知》,并签字承诺。

1.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症状处置。在进行健康观察过程中,经医务人员初步判断,隔离对象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症状

时,医务人员立即报告防控医疗组负责人,稳控学生情绪,做好教育引导。防控医疗组负责人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领导小组指令,报告疾控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由定点医疗机构或拨打120及时将其转运到定点医院就诊,期间做好隔离区和隔离对象的就诊转运等工作准备。如被确诊为疑似病例,配合疾控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好消毒以及密切接触者隔离等后续措施。各专项工作组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做好相应工作。

2.其他特殊状况处置。在隔离观察过程中,隔离观察对象如果出现不服从管理、情绪失控、人身安全事件等情形时,医务人员及时稳控相关人员情绪,报告防控医疗组负责人,防控医疗组负责人根据情况报学生管理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处置,处置时尽可能采取人员不接触方式进行。

1.隔离观察对象隔离期满14天后,医护人员综合隔离期内健康观察情况,经初步评估后,认为适宜解除隔离观察时,向防控医疗组提出解除隔离观察建议。

2.防控医疗组会同防控专家组根据医护人员建议,综合评估分析,认为可以接触隔离观察时,向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报解除隔离观察建议。

3.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建议,报经xxx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或教育部门等同意后,解除隔离观察。

4.防控医疗组向解除隔离观察人员发放《解除隔离观察告知书》,并签字确认,由辅导员负责在校医院或学术交流中心清洁区接转隔离对象,并做好后续工作。

1.隔离区公共区域消毒。隔离区走廊、楼梯通道、公共洗手间、公共厕所由保洁人员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消毒,每日消毒2次。每天进行2次公共区域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详实做好消毒通风记录。

2.隔离对象居住房间消毒。隔离对象居住房间的消毒通风由隔离对象自行负责,每日2次室内消毒,2次开窗通风(注意通风期间保暖,以防感冒),每次通风30分钟,做好消毒通风记录(见附件8),医护人员给予技术指导和督促落实。学术交流中心套房内的公共洗漱间、厕所由居住隔离对象负责。

1.实行配餐工作人员与隔离对象不接触方式进行配送。

2.学校负责隔离对象隔离期间的用餐费用。

3.后勤保障组负责统一配餐服务。指定专人每天早上7:00、中午12:00、下午17:30,配餐到隔离区。

4.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将餐食放置在隔离对象居住房间门口并离开(门口放置专用餐食取用椅凳),由隔离对象自行取用。

5.隔离对象用餐后,将餐余垃圾自行放置在室内垃圾桶。

6.配餐前,应充分掌握隔离对象饮食习惯,尊重少数民族习俗。

7.加强原材料采购、饮食加工、配送过程中的饮食安全管理。

1.医护、保洁、配餐等工作人员产生的一次性防护用品等废弃物,每次脱下消毒后放入医疗垃圾专用袋扎紧袋口,装入固定区域医疗垃圾桶。

2.隔离对象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物,及时放置在房间垃圾桶内,垃圾桶内套双层黄色垃圾袋,垃圾袋装至3/4满后封口系紧,每天下午16:00放置于居住房间门口外。

3.每天一次集中收集废弃物。保洁人员做好防护,于每天下午16:30到隔离办公区及隔离房间门口收集垃圾袋,通过专门通道运送至固定地点,并做消毒处理,事后在指定地点按照规程穿脱防护用品、进行个人消毒。隔离观察区废弃物消毒登记表见附件9。

4.废弃物每天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用专车进行回收处置,并做好日期、数量、交接双方签名登记工作。隔离观察区废弃物收集转运登记表见附件10。

有关转运骨折病人的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本指引适用不具备发热门诊诊疗条件和能力的大专院校校医院(室)、中小学(含托幼机构)卫生室(保健室)(以下简称校医室)组织实施。具体流程图详见附件1。所有到校医室就诊的师生,须经过体温筛查和问诊,排除可疑情况方可进入校医室就诊。校医室(校医院)已规范设置预检分诊流程的学校可参照执行。

(一)体温筛查点设置要求

1. 在校医室的入口处,标识明显,确保区域空气流通,医务人员要在病人的上风口。

2.备有医用外科口罩、电子体温计(以便快速筛查)、水银温度计及消毒盒、手消毒用品、就诊病人筛查记录表等。在明显位置张贴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信息。

(二)防护要求

1.工作人员采用标准防护,包括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和穿工作服(白大褂),直接接触就诊人员时戴医用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

2.督促就诊人员及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体温筛查点按要求做好常规消毒和随时消毒。

(三)工作流程

1.测量体温。在体温筛查处用电子体温计快速筛查,如有发热情况,转移至临时隔离留观室(区),用水银体温计测腋温。

2.询问临床症状。重点询问发热、干咳、乏力,是否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3.询问流行病学史。重点询问发病前14天内:(1)有无湖北省或近期疫情高发的国家和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或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2)有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史。(3)有无聚集性发病情况。14天内在小范围场所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宿舍等,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4)有无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旅居史,及境外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接触史。

4.填写就诊师生筛查登记表(附件2)。

(一)临时隔离留观室(区)设置要求

1.设置在校医室外,以就近为原则,方便就诊师生转运,尽量设立专用通道,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房间门窗保持打开状态、通风良好,配备水银温度计等常用诊疗器具、洗手设施、休息坐椅、消毒物资和设备、以及灭火器材,最好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如无合适的室内场所作为临时留观室(区),可搭建临时构筑物或应急帐篷,注意保持通风良好。

2.设置醒目标识,门前设置警戒带或提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避免其他人员误入。室内明显位置张贴属地街道(村委)、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三人小组”、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以及辖区指定发热门诊信息、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人员防护要求

1.医护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n95)、穿一次性隔离衣、戴手套、穿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

2.临时隔离留观室(区)内等候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人员间距保持2m以上。

3.转运工作人员(含司机)在转诊过程中应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和医用手套,穿工作服或隔离衣,必要时进一步加强个人防护。

(三)工作流程

1.学校与属地街道(村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建立联防机制,制定发热病人和可疑病例的转运预案。

2.体温筛查时发现发热(体温≥37.3℃)、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的病例时,立即安排专人引导病例至临时隔离留观室(区)等候,医护人员复核体温、再次询问核对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史,通知家长(家属),按照转运预案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初步排查。

3.病例若没有前述流行病学史,学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的安排下,引导病例去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4.病例若有前述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一条,临时隔离留观室(区)学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或社区“三人小组”的安排下,立即拨打120将患者转运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同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配合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

5.如无校方人员或家长(家属)陪同,应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并将情况上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组。

6.临时隔离留观室(区)每天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可疑病例或发热人员离开后及时消毒处理,方法如下:

(1)室内空气用含3%的过氧化氢或0.2%过氧乙酸或二氧化氯(浓度按产品使用说明),按20ml/m³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方式消毒,作用30min后开窗通风。或使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

(2)座椅、台面、诊疗设备表面以及门把手等可能接触到的物体表面首选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不耐腐蚀物品可用75%乙醇局部喷洒擦拭。也可以用等效的消毒湿巾擦拭。

(3)地面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拖净。

7.应急消毒措施。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和物体,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的应急处置包直接覆盖包裹污染物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有效氯浓度为10000mg/l的消毒剂至湿润,作用30min后打包移除到专用垃圾桶。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作用30min。建议擦拭2遍。

8.转运车辆消毒。每次转运后对车内窗户、座椅、扶手、吊环等表面进行消毒,可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不耐腐蚀仪器表面可用75%乙醇擦拭。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剂30min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密闭无窗车辆应加强车内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参考室内空气,消毒结束后开启空调外循环促进车内空气流通。

(一)校方及时跟进被转运人员和外出就诊人员诊疗和健康状况,相关人员在转运、候诊、诊疗和等待诊断结果全过程均要做好隔离和个人防护。疫情信息按要求及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当地疾控中心和社区。

(二)被转运人员诊断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立即启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三)排除新冠肺炎无需留院治疗的师生由学校或家长(家属)接回,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遵医嘱治疗,同时需进行健康观察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才能复课或返岗。

有关转运骨折病人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为确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转运工作顺利开展,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要求

(一)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负责辖区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转运的指挥调度工作。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都应转运至定点医院集中救治。医疗机构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时,需向本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由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急救中心,将病例转运至定点救治医院。

(二)急救中心应当设置专门的区域停放转运救护车辆,配置洗消设施,配备专门的医务人员、司机、救护车辆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转运工作。

(三)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应当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并及时报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二、转运要求

(一)转运救护车辆车载医疗设备(包括担架)专车专用,驾驶室与车厢严格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剂。

(二)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司机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手套。

(三)医务人员、司机转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后,须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四)转运救护车应具备转运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基本条件,尽可能使用负压救护车进行转运。转运时应保持密闭状态,转运后对车辆进行消毒处理。转运重症病例时,应随车配备必要的生命支持设备,防止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病情进一步恶化。

(五)医务人员和司机的防护,车辆、医疗用品及设备消毒,污染物品处理等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及相关规定执行。

(六)救护车返回后需严格消毒方可再转运下一例患者。

三、工作流程

(一)转运流程

穿、戴防护物品→出车至医疗机构接患者→患者戴外科口罩→将患者安置在救护车→将患者转运至接收医疗机构→车辆及设备消毒→转运下一例患者。

(二)穿戴及脱摘防护物品流程

穿戴防护物品流程:洗手或手消毒→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穿隔离衣→戴手套。

脱摘防护物品流程:摘手套→洗手或手消毒→脱隔离衣→洗手或手消毒→摘口罩帽子→洗手或手消毒。

(三)医务人员、司机下班前进行手卫生→淋浴更衣。

(四)救护车清洁消毒:

1、空气:开窗通风。

2、车厢及其物体表面:过氧化氢喷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