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心得体会和方法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训心得体会(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5 18:56:56 页码:13
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心得体会和方法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训心得体会(九篇)
2022-12-25 18:56:56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党建促脱贫各项工作,今天我就以“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作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题上一堂党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所以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的作用,发挥村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该做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甘肃省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总书记了解甘肃扶贫攻坚的薄弱点和问题的所在点,更是对即将吹响最后的冲锋号的出发点再次鼓舞士气,鼓足干劲。所以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坚决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标准。

总书记在谈到我省的脱贫攻坚时声音刚正,提出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甘肃的脱贫攻坚任务重,困难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这就更需要我们有执着的理念,坚定的信心,要始终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咬定目标不放松的要求,做好工作,这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更是对我们其他各项工作的总要求。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我们要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格局,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特别是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要及时纠正脱贫攻坚中反映的党员作风问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制度机制,加强我们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一线扶贫干部关爱和保障。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抓好党建促扶贫,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党支部,使其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实际来践行听党的话,听总书记的话,做一名真正的合格共产党人。

推荐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近年来,xxxxxxx面对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勇于扛起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聚焦“五大振兴”,用心用情用力破解乡村发展瓶颈,农田水利设施显著提升,农村面貌明显改善,乡村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明显增强。现将工作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们坚持把示范创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发挥样板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乡村全面振兴。x镇x村、x镇x村、x镇x村、x镇x村等x个村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x街道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x片区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被纳入全省首批乡村振兴xx样板示范区创建名单,x县被确定为x市唯一一个农业农村部和x省共同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示范县,成功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一)围绕产业振兴奠基石。今年完成了x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施了x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疏挖田间沟渠长度x公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x%,全县生猪存栏达到x万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x年的x元增加至x年的x元,增长x%。

(二)围绕人才振兴添力量。创建了xx人;优先配置乡村人才,将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岗位向乡村倾斜,通过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x人,“三支一扶”人员x人;努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围绕文化振兴树新风。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建设全覆盖;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登记注册的志愿者达x万余人,举办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x余场次,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得到遏制。培育x户“最美家庭”典型,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各x名。

(四)围绕生态振兴美环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积极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x万余户,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全县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x户,创建率x%。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x个,市级示范村x个,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得到了全面提升。

(五)围绕组织振兴筑堡垒。圆满完成全县x个村“两委”换届工作,“一肩挑”实现x%,村级干部队伍整体实现学历、年龄、结构、能力“一升一降一优一强”;建设了“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搭建起集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援助、指挥调度和民生诉求服务等于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化解平台;健全完善农村法治体系、治安防控体系,形成了高水平乡村治理能力和农村稳定和谐局面。

两年以来,我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特色产业发展链条短等问题。对此,将继续坚持以乡村振兴xx样板为统领,重点实施特色产业提升、生态品质提升、乡风治理提升、基层组织提升、人才引育提升“五大行动”,努力建设乡村振兴xx样板示范县。围绕以上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三化一融”行动,推动产业振兴。围绕xx、xx两大主要产业,推进种植规模、设施布局规划,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加工能力、并通过精准布局电商推介,持续推进产业活动推介,实现产业品牌化。同时,做好“产业+旅游”“产业+创意”工作,加快田园休闲旅游建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实施“三大工程”行动,推动生态振兴。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结合环卫一体化、残垣断壁清理、农村污水治理,实施“村庄入画”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持续加大投入,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景观小品,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美丽新乡村。

三是实施“文明新风”行动,实现文化振兴。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xx好人评选、家风传承行动,启动民宿和乡村记忆馆建设传承民俗、留住乡愁,并推广垃圾分类、出彩人家、志愿服务等工作,增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群众倡导文明新风。

四是实施“沃土提质”行动,实现组织振兴。持续推进支部规范化、两新示范点、以研判、解决“一肩挑”工作为抓手,扎实做好“村两委”成员筛选、村庄矛盾化解等问题,提前谋划好“村两委”换届工作。

五是实施“技匠引育”行动,实现人才振兴。设立人才创业扶持基金,持续抓好高端人才引育载体建设,本土产业人才培育工作,吸引更多人才落户xx、扎根xx。

推荐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镇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力打造全省在乡村振兴示范高地。

紧抓**薰衣草特色小镇列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历史机遇,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引领,全力打造全国、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和全国重要薰衣草原材料供应地。一、高点规划。特色小镇规划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包括白沙、土崮堆等12个建制村、9500口人,计划总投资12.65亿元,2020年12月完成建设。目前已聘请清华同衡设计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专项策划,统筹区域发展,科学划分功能区,打造集观光旅游和特色种植为一体的农旅结合产业高地。目前,**镇已经同中国保利资本、东盛集团等实力企业财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了中青旅等知名团队对全镇“五彩”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运营,开展周末游**常态化活动,实现乡村旅游实体化运营管理,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二、精准发力。项目指挥部全部驻地办公,整合行政片、国土、财政、经管等部门,去年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区3000多亩土地的流转和地面附属物清理,今年4月份,又完成了2800土地流转,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创造的“**速度”被选为全县作风建设年先进典型。整合政策、资金、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建设倾斜,完成薰衣草育苗1000万株、新栽植2000亩,种植品种是利用法国和台湾先进技术研究培育、适合**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中国蓝,该品种精油含量高、花期长、易栽植。(同时,新修景区框架道路7.2公里、木栈道铺设1300平方米、自行车护栏900米,打造步云台木栈道景观,完成南大门综合服务区130亩土地平整,实现发展空间、区位交通、种植面积三大突破。土崮堆村借力特色小镇建设,成立土地流转、劳务输出两个合作社,全村流转土地3000亩,组织输出劳务近4万人次,2017年土崮堆村村民获得附属物清理补偿40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用160多万元,项目建设务工收入近300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明星村。三、前景广阔。下一步,**镇将坚持一产先导、二产支撑、三产联动的发展理念,整合资源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倾斜,一村一品、一景一魂,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小镇。2018年计划投资5亿元,流转土地3000亩,新发展薰衣草种植2000亩,建设透明加工观光区、温泉度假酒店、宋寨传奇及齐长城恢复工程,打造景观水系和芳香植物园等景点,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完成特色小镇综合服务区建设,新增餐饮、零售、住宿等服务业岗位300个;

充分结合岱崮地貌峰顶平坦如原、峰巅峭壁如削的景观特色,建设悬崖观光电梯、垂直攀岩等项目,打造“一山一道一幅画,一步一景一重天”的精品旅游胜地。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深度合作,加快薰衣草品种培育和系列产品研发,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自发种植薰衣草,年内发动群众自发种植3000亩以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致力打造媲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世界知名薰衣草小镇,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领航乡村振兴。

立足林果产业优势,不断提升林果产业发展水平,拉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一、培强壮大优势产业。依托**一方净土的生态优势和林果产业优势,继续扩大果品种植规模,发展连片连线现代农业基地,打造林果产业优势的制高点,示范推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镇果品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其中板栗5万亩、苹果3万亩、葡萄1万亩、桃1万亩,是江北最大的干鲜果生产基地和果品集散地之一,总面积3万亩的青杨峪板栗基地2017年被评为国家有机农业(板栗)示范基地。二、实施品牌农业创建。村村发展有机果品示范园,通过品种改良、过程管控、生产条件配套等措施,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推广种植,打造精品有机果品示范园5个以上,叫响**板栗、苹果、桃、葡萄等有机名优果品品牌。目前,“**苹果”和“**板栗”已经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和**有机食品认证,去年青杨峪板栗还被评为齐鲁十大放心果品,自主培育的**1号、**2号被**省林业厅会评为林木良种。三、拉伸林果产业链条。继续扩引苹果、板栗优势果品深加工项目,年内新增加工生产线2条,新增就业岗位100个。目前围绕板栗产业,点抓好青杨峪板栗合作社和沂农现代农业公司建设,发展了蜜汁板栗加工生产线2条,板栗仁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可深加工板栗10万斤以上。深加工后的板栗价格由每斤6元提高到每斤60元,让农产品在家门口便可实现加工增值,做活“小板栗、大产业”文章。四、培育地域电商品牌。依托**电商创业园孵化园,我们积极对接了潍坊新型农民创业团队,积极推动总投资1000万元的纯净蔬菜种植和黑山羊中央餐厅、小萌驴养殖等7个电商创业合作项目,成立电商创业园和电商服务公司,启动**电商ceo培养计划,年内培养10名左右本地农村电商人才,不断丰富有机果品、薰衣草特色产品、黑小米、蜜汁板栗等电商产品,提高网上销量,打造农村电商特色镇。目前,马头店子村与舜耕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的贝贝小南瓜种植回收项目进展顺利,3月中旬前完成200亩种植基地和60亩种植大棚建设,3月底前完成幼苗移栽,亩产量3000斤以上,预计每亩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

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抓点连线向全域覆盖的纵深发展,高标准打造出牛寨、青杨峪、大花龙潭等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1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2个,参与建设村庄比例达到86%,实现了鲁中山乡的美丽“蝶变”。

一是延伸内涵美。扎实开展环卫一体化、美丽庭院创评、农村旱厕改造和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村村开展最美庭院评比,牛寨村高标准实施厕所及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成为潍坊市首个实现污水一体化处理的山区村庄。今年聘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对花龙潭、土崮堆等白沙河沿线各村水系治理进行整体规划,实施生态厕所、污水一体化处理、节水灌溉等生态工程,着力解决农业农村重点水系治理问题,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全省农村水系治理新样板。二是悦享生态美。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散乱污治理行动、啄木鸟行动、矿产资源整治行动五大环保行动,巩固环境治理成效,坚决保护好青山绿水。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绿满齐鲁”号召,深入开展生态绿化工程,对镇内交通干道和重要节点进行绿化提升,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新绿化荒山5000亩。三是巩固长效美。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镇村治理,加强日常管护;

成立督查组,定期对已建成的美丽乡村日常环卫、设施维护情况检查评比;

制定村民“门前三包”制度,构筑镇、村、户三级管理体系;

用环境的大改变倒逼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的大提升,巩固建设成果。

四是以“文明新风”为乡风内涵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入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一、挖掘**红色文化。深入提炼响水崖县政府旧址革命内涵,不断拓展淌水崖水库党性教育基地红色外延,6月底前完成县政府旧址陈列布展和节点打造,年底前完成淌水崖水库纪念馆新馆建设,发挥党性教育基地阵地作用,提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境界。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提出以奖代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思路,组建淌水崖水库建设兵艺术团到各村巡演,丰富群文化生活,传播正能量。继续开展孝老爱亲典型、**好人典型评选,用身边榜样凝聚向善力量,传递文明新风。三、挖掘选树身边典型。采取民主推选,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方式,公开评选出孝老爱亲十大典型人物,汇聚起向善向美的强大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将在电视、报纸、微信集中报道,倡树起“学模范、比孝行、扬孝道、促孝德”的良好风气,在社会上营造崇尚孝道、敬老爱亲的浓厚氛围,为**镇乡风文明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一是加强党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员积分制、党员联户和民主评议制度,规范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阳光议事日等党员活动,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灯塔在线学习,实现党员全覆盖。精心策划组织党员政治生日、优秀共产党员表彰等“七个一”庆七一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党员进位争先的浓厚氛围。二是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务”公开等村级制度落实,进一步理顺村级运行管理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在花龙潭、土崮堆、申家庄率先成立乡贤参事会,导在外乡贤为家乡招项目、引产业。积极试点孝德治村,开展《弟子规》亲子课堂,布置亲子作业,推动乡风文明。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推行“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实行村干部带头投资,村集体资产入股,合作社经营发展路子,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内确保消灭村集体经济不足3万元村。马头店子村发展贝贝小南瓜、黑小米等特色产业,流转土地2250亩,合作社对外销产品每斤提取管理费0.3,可增加集体收入10多万元。

推荐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根据安排,下面就xx乡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强组织、压实责任,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乡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抓乡村振兴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村级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把脱贫攻坚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运用到乡村振兴上,建立了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体系。进一步压紧靠实驻村帮扶工作队责任,强化教育监督管理,提升履职能力,切实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扎实开展巩固脱贫攻坚“大排查”工作,制定整改方案,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开展“回头看”,全面摸清底数,找准薄弱环节,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定期召开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听取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并协调解决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确保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在我乡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二)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强力推进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创建。我乡xx村和xx村被确定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创建村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紧盯时限要求,有力有序推进创建工作。按照省级示范村创建标准,加快推进村庄编制规划,两村村庄编制规划预计本月底完成初步设计。认真对标三大类23项创建指标,全力补齐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短板。在已完成两村乡村振兴项目的基础上,实施红山村农村环境整治项目,购置3立方米吸污车1辆,硬化粪污堆放场地约1500平方米。xx村积极融入全乡文旅发展大环境,依托集镇项目建设,美化绿化村内巷道,改造提升老旧院落,清理整治后院棚圈,村庄形象大幅提升。

(三)聚焦重点、全域推进,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成色质量。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扎实开展珠龙关村、陶丰村“清洁村庄”创建工作,计划改厕54户,目前完成20座。健全农牧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动农牧村人居环境改善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精细化。深入落实“河长制”,开展巡河410次,认真做好河道清淤及河道垃圾清理工作,确保河道行洪畅通,极大地提高了防洪减灾能力。大力开展生态环保问题排查,充分利用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随

机抽查等措施,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台帐并进行跟踪销号。

(四)培育产业、厚植优势,不断夯实产业增收基础。全面落实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各项政策,在浅山区鼓励引导发展肉牛产业,肉牛存栏xx头,全乡牲畜现存栏xx万头(只)。着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加强产销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全乡总播种面积7918亩,天生场流转土地3700亩,规模种植马铃薯2400亩。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成功举办“第十五届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和“民俗文化艺术节”等大型节会活动,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聚焦文旅产业发展短板,全面发力推动项目落地实施,投资646万元的xx山南坡绿化工程项目可研编制工作已完成,初步设计报告正在编制中。“东纳圣境”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优化完善设计方案,藏药浴宫、彩虹滑道、滑雪场、休憩长廊等基础项目正在进行可研编制。

(五)紧盯项目、狠抓进度,大力补齐乡村振兴短板弱项。今年我乡新建、续建各类项目20项,计划投资xx万元。其中,腰泉村生态养殖场一期和二期工程、红山村环境整治工程、堡子滩村灌溉水渠工程、堡子滩牧道维修工程、xx村绿化水渠工程、xx村大黑沟截引工程、河北片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老年活动中心改造项目、xx村安全饮水截引改造工程、祁林村农田水渠工程、

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周转宿舍建设、祁丰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安装等17个项目已完工;集镇人居环境整治、xx村人居环境整治二期工程、祁文村自来水调蓄工程等3个项目计预计本月底竣工。

(六)聚焦民生、服务群众,持续增进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目前,我乡累计接种新冠疫苗xx剂次,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第三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摸底工作全面完成。持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26.82万元。聘用核心区、缓冲区搬迁户生态管护员101人。深刻汲取“红山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教训,深入开展各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彻底消除存在的问题隐患,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当前,我乡乡村振兴工作推动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多元化投资渠道不宽,项目资金短缺,致使个别项目进度缓慢。二是改厕工作进度较慢,离完成今年目标任务还有一定差距。三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效果还不明显。

(一)坚持增投入、补短板,大力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汇报沟通对接,集成扶持政策、整合项目资金,争取未竣工的3个项目按计划顺利完工。实施好xx南山绿化项目,年内完成打井及管道铺设工程。多方筹措资金,争取“东纳圣境”文旅综合体项目早日落地实施。

(二)坚持抓整治、强弱项,着力改善农牧村人居环境。继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域无垃圾行动,依托项目建设,抓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改厕工作,高质量完成剩余34户改厕任务,逐步建立吸污车辆运营制度,切实解决群众改厕的“后顾之忧”。加快推进陶丰村和珠龙关村“清洁村庄”创建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市县验收。

(三)坚持惠民生、增福祉,全面落实各类社会保障措施。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防控措施,加强防疫物资保障,做好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扎实做好医保和社保收缴工作,确保参保率达到100%。落实好低保、零时救助等保障措施,确保困难群众受助及时、急难有救。

(四)坚持打基础、优环境,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把小集镇作为一个旅游大景区进行整体打造,下大力气推动民俗餐饮街、xx寺景区、东纳宾馆等现有旅游资源提档升级。大手笔做好“东纳圣境”建设这篇好文章,修建藏药浴宫、彩虹滑道、滑雪场、休憩长廊等基础项目,吸引各类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建设,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步入新轨道。

推荐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xx村坚持全面落实省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同城化”发展和“后花园”定位,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倾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力争当乡村全面振兴排头兵。

 2年9月开始,在进一步疏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的基础上,区农业农村局选取了全区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发展乡镇xx镇、现代农业乡镇xx镇、乡村旅游乡镇xx镇、人口大镇xx镇、果业发展乡镇xx镇进行调研,从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本土人才、村落居住环境、基层组织建设、村民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了解农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自我认知、生活需求、发展需求、政策需求;为做好课题研究提供支撑。

(一)聚焦精准扶贫,脱贫摘帽即将达成严守“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聚焦提高脱贫质量,以“三集中一边倒”的态势和决心,狠抓工作落实、政策落实和责任落实,从2015年底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万户xx万人、xx个“十三五”贫困村、xx%的贫困发生率,到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万户xx万人,累计退出

“十三五”贫困村xx个,减贫xx万户xx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x%;2019年计划退出的xx个贫困村、xx脱贫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将下降至xx%左右,完全有信心实现全区高质量脱贫摘帽,全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二)聚焦产业兴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做实产业发展文章,大力发展蔬菜、脐橙、甜叶菊、油茶等农业产业,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自主发展产业,让农民获得稳定收益,目前全区稳定发展烟叶xx亩;累计发展油茶xx万亩;发展脐橙xx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xx万亩。充分利用土地确权成果,加快指导土地规模流转,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xx家、合作社xx家、家庭农场xx家,为提升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提供了主体保证。强化龙头培植和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xx、xx等农业龙头企业,xx蔬菜搭乘中欧班列、代表xx产业第一次走出国门,打响了蔬菜品牌,蔬菜、甜叶菊、油茶、果业等产业已成为名片。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

(三)聚焦补齐短板,生活条件根本改观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重点围绕高质量脱贫,优先完成宜居村组两不愁三保障项目建设,加快村组“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有条件和需求的村组因地制宜配置“8+4”公共服务项目,推动所有宜居村组基本公共服务完善提升,提前一年即在2019年实现了全区xx户以上不迁并宜居村组整治建设全覆盖扫一遍。目前,全区乡镇公路和行政村公

路通达率均达100%、通信网村组覆盖率100%、互联网行政村覆盖率100%、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农村常住户安全饮水达标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入户路硬化率达98%、安全住房达标率100%、通生活用电率100%,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改观。

(四)聚焦生态宜居,生态效益逐步显现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大力整治“厕所革命”、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农村环卫一体化保洁,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把扫帚扫到底”。立足“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总体思路,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了“空心房”拆除、铁皮棚拆除、畜禽渔污染源整治,生态宜居带动采摘、体验、观光、加工、包装、电商销售等产业链条,不断增强了乡村旅游的“人气”,全区有各类休闲农业企业xx个,年接待游客达xx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xx亿元。xx小镇成功认定为省4a级乡村旅游点、农庄成功评为省四星级农庄,文化城入选为客家民俗风情之旅精品路线。

(六)聚焦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深入推进坚持扶贫、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强化正向引导和思想道建设,广泛用好互联网、手机报、手机短信、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介宣传以“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行动,倡导勤俭持家、崇尚科学、厚养薄葬,助推文明风气蔚然成风。以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感恩教育评比为抓手,通过巡回宣讲活动、群众性文艺演出和微信公众号评选模范等宣传活动,用身边正面典型、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扎

实开展农村志愿服务、“五星创评”活动,以“智”“志”双扶为目标开展感恩教育,不断改变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不孝老爱亲风、乱埋乱葬风、赌博风、铺张浪费风、迷信风得到有效整治,乡村文化生活健康繁荣。

(七)聚焦治理有效,基层组织建强有力注重支部引领,强化带头,积极探索开展“旗帜引领·五星创评”活动,进一步发挥支部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群众感恩。由村支部牵头,结合主题活动,按照“农户自主申报、帮扶干部推荐、村民会议评定、星级结果公示”的程序,定期分家庭卫生、勤劳致富、遵纪守法、邻里和睦、诚信感恩五类情况进行评星定级,让群众有标杆、有遵循、有约束。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每个村设立一块红黑公示榜,坚持每周评比、每月公示。带头做起、践行“五星”标准要求,将其星级评定情况纳入分析、先锋创绩、公开承诺等范畴,形成亮身份带动比星级的良好局面。坚持以“乡村夜话”为抓手,引导广大干部进村入组,在乡村广场、宗族祠堂、农户家中围坐一起,在面对面交流中察民情、集民智、连民心,真正实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目前,xx个行政村全部下派了第一书记,村级组织牵头创办产业合作社xx个,扶持主导产业xx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xx万元,平均xx万元/村。

近年来,xx村打好以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农业农村发展

短板仍然明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一定困难。

(一)农业产业化层级偏低,缺乏特色产业基础一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乏力,农业生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下滑,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净收入之外的国家财政或务工支撑,产业入股分红等财产性收入比重极小,比如在脐橙产业、蔬菜产业还是以土地租金、简单劳务收入为主。二是缺乏特色产业基础,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还未形成产业体系,比如休闲旅游就是吃餐饭,没有延伸收益。三是产业转型效益不明显。蔬菜、脐橙、甜叶菊、油茶总体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加工附加值不高,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整体效益不够明显,比如农产品仍在鲜活原料产品和初级产品加工供应等最初层级。四是缺少具有争力龙头企业和知名产品品牌,销售体系配套跟不上,比如板鸭、蔬菜、腐竹、茶油、脐橙等仍然是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

(二)农村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建设无序发展一是大部分村庄建设没规划,或者部分规划设计定位与乡村特色结合不紧密,对乡村特色、历史文脉、生态资源挖掘不够。已有规划执行不到位,乱修乱建、无序发展,现阶段农户随处建房、户型随意等现象没有得到转变。二是农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现阶段农户乱倒乱扔、乱堆乱放、乱挖乱占、乱搭乱建、乱贴乱挂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易反弹,农村门前屋后清扫不到位、垃圾不入桶、垃圾乱倒等现象仍有存在。四是规范管理欠缺,队伍缺员资金缺钱,常常是一整就好,一过就糟。

(三)农业生产要素制约明显,集体经济带动乏力一是农业投入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继续依靠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等传统粗放发展方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差,仍是靠天吃饭。二是城乡劳动生产率及生产效益比较差距显著,多数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愿、不会、不敢从事农业生产,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三是基层农技队伍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没有新力量补充,没有补技术带动。四是多数农村缺乏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收入来单一,经济实力有限,部分村受地域、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潜能尚未激发,“造血”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欠账大,乡村建设可支配资金捉襟见肘,基础设施条件仍停留在有没有的水平,根本谈不上好不好,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

(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缺位,自治参与服务失力一是群众参与度低,村民外出打工多,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成为农村人口代表,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常住农村的妇幼老弱人员受身体、年龄和文化素质等影响,对村庄事务关注度降低,没有参与乡村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二是乡村治理缺少有效管理措施,村民没有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能力,村规民约等公德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形成有效的长效管护制度。三是村民参政议政与民主意识热情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

兴就是建基础设施,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四是村民对村庄规划、发展愿景没有认识,对想建成什么样,该怎么建设,发展什么特色根本没有认识,等着政府来推进。|(五)乡村振兴缺乏资金保障,深度融合发展受抑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实际可支配财力明显不足,产业培育、文化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改善等大投入公共服务仍然靠县区级一级解决。二是部分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下,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对电子商务、网店微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认识不足,抑制了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三是传统文化转化率低,民俗文化缺乏载体,文化资源利用程度低,文化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文化资本优势,乡村文化活动缺乏参与性、体验性和代入感,比如东河戏、花灯、米果都停留在纸上、名誉上,听起来响亮却没有带动效益。四是社会和民间资本不能有效投入乡村振兴,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乡村振兴效应不明显。

(六)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强,组织堡垒显效不明显。村“两委”干部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服务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的能力不强;村干部报酬偏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一些农村支部由于集体经济缺乏,开展基层工作的资金不足,影响了基层组织堡垒作用的发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应当聚焦“同城化”发展和“后花园”定位,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互相促进,突出完善乡村设施与提升村容村貌有机结合,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十四五发展思路11、注重产业融合,在“产业升级”上求突破。

(11)发展优势规模产业。按照“一区三园”的产业格局,重点发展蔬菜、甜叶菊、油茶、脐橙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集群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挥品牌优势,建成集生产、休闲、观光、体验、物流、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建成集育苗、种植、加工于一体的脐橙产业,建成集生产、观光、精深加工于一体的油茶产业,建成集科研、育苗、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甜叶菊产业。到2025年末,发展稳定脐橙10万亩、甜叶菊5000亩、设施蔬菜12万亩、油茶30万亩,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初步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农业总收入达150亿元以上。

(22)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的城乡互动产业。重点发挥城郊优势,发展古村、村花灯等传统文化特色旅游,发展垂钓体验、水上体验等参与体验收特色旅游,发展生态景观旅游,发展都是客乡村、蔬果小镇等农业体验旅游,结合不同乡镇特色,在每个乡镇错位发展不同的休闲农业业态。到2025年末,建成1家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家以上3a乡村旅游点、星级民宿12家以上,初步建成乡村旅游项目10个以上,打造6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120家采摘园,

3个田园综合体,创建20个县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其中市级以上10家。接待国内外旅客1000万人以上,旅游总收入达30亿元以上。

(3)积极发展有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继续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品牌产业,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到2025年,276个行政村均实现有1项以上特色产业,1个以上产业基地,形成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家,带动农民就业5万人,人均增加收入1万元。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市级以上10家;培育农产品加工型企业15家。

(44)积极发展农村微田园产业。创造条件把村民的住宅中多余的房间与种植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由集体经济组织租赁对符合利用条件的村民住宅进行合理改造,租赁合适的闲置土地进行田园改造,采取充分休闲民宿、体验农田等模式引导城市居民到农村居住、到农村种植,提升村民的住宅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提升村民房屋价值、土地价值,从而使得村民真正从本身固有的资源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到2025年,创建微田园5000户以上。

22、注重全民培训,在“人才升级”上求突破。

(1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全民培训工程。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职业教育方式,开展全民培训,培育一批技能农民、农业技术人员、乡土人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商品营销人员。到2025年,确保适龄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策划实用技能。

(22)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引导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大力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人员、致富带头人、“一村一名大学生”,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支持鼓励职业农民创新创业,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建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到2025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0人。

33、注重留住乡愁,在“文化繁荣”上求突破。

(11)深挖传统文明蕴藏。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更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传统村落。到2025年,形成传统文化村庄20个以上。

(22)丰富乡村公共文化。以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不定期举办一些贴近群众生活的讲座,如农业科技培训、健康教育讲座等,引导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全民阅读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依法依规成立各类群众文化服务团队,让群众自发、主动的获取文化,尊重文化、热爱文化,并从中得到愉悦和实惠。

(33)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乡村风貌,统筹好“钱、地、人”三者的关系,注重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打造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延得了文脉、留得住乡愁的宜人居所。以宣传教育、记住乡愁、弘扬礼仪、丰富文艺为建设内容,

积极探索建立一批“乡村记忆”示范点。到2025年,形成生态示范村庄20个以上。

44、注重宜居宜业,在“生态发展”上求突破(11)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让农村更洁净、更美好。到2025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无害化水冲式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以上,村庄公共厕所普及率达100%以上,农村集中居住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覆盖率100%。

(22)着力补齐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供水、通讯、网络等建设,稳步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城镇光纤入户、农村光缆入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农村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

(33)严格规范管控。突出乡村特色,加强农房、乡村基础设施等规划管理,合理引导乡村村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现代文明向农村拓展,真正建设好“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到2025年,实现乡村控制性规范全覆盖。

55、注重规范管理,在“治理有效”上求突破

(11)充分发挥村庄乡贤、能人的带动作用。把乡村振兴的规划、思路及美好愿景,以会议、文艺演出、微信宣传、效果图等多种形式反复向村民宣传,使之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认识,鼓励群众为村庄出谋划策。

(22)全面提升村“两委”干部的管理水平。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学习考察先进的村庄管理,统一乡村干部关于乡村振兴的思想认识,通过制度设置,激励和制约村干部正常履职,全面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实现能者上庸者下。

33、提升乡村道德法治水平。广泛开展“文明户”“五星家庭”“清洁户”等评选表彰,弘扬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和陈规陋习,树立乡贤好人,倡导祖训家教,激励孝老护幼,弘扬正能量,刹住歪风邪气,使农村更加安定和谐。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村霸”“宗族势力”及其背后的保护伞,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快平安乡村建设,让农村居民在乡村振兴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66、注重深化改革,在“助推振兴”上求突破(11)持续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抵押融资办法,促进农村“沉睡的资源”转化成“鲜活的资产”。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构建防范自然风险保增收与防范市场风险促增收体系,充

分发挥减灾体系建设和农业保险的保护兜底效应,确保农民安全增收不滑坡。

(22)持续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落实;探索推广“反租倒包”制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遏制耕地撂荒现象。

(33)持续深化投入保障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资金支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巩固“财政惠农信贷通”“产业扶贫信贷通”工作成果,积极扩大信贷规模,抓好风险防控。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金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深化涉农资金整合,创新财政支农方式;保证各级财政资金足额配套;引进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44)加强城乡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民生政策,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探索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逐步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全方位保障群众健康生活。

(二)意见建议11、全面开展乡村规划编制。推行“多规合一”,通过3-5年时间,对每个村庄从规划布局到公共设施布置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考虑居住、

产业、环境的布局,改线状布局为块状布局;新农村集聚点从规划布点、建设标准、环境配套到基础设施等进行系统设计,修编乡村规划,通过规划约束和政策引导逐步实现集聚居住,节约土地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本,建成美丽宜居乡村。

22、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挖掘自然景观、文化传统优势资源,结合地方风俗传统与绿化生态环境,发挥后花园优势定位,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生态旅游、农业体验、客家风情、休闲观光示范乡村。

33、进一步完善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单位、部门多,工作面广,为形成工作合力,增强工作实效,要强化人员配置,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确保办公所需经费,充分发挥领导机构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

推荐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虽然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但依然有占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和农业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国的现代化将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三)发挥人才作用。要将本土人才打造成为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认定一批带动能力强、有农业生产经验或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家庭能人;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技艺精湛、扎根农村、热爱乡土的乡村工匠。要以更加优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条件增强人才“粘性”,引进一批掌握多元文化、懂农业技术和信息化农副产品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推荐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今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县农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认真履职、务实运作,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实施党建年度综合考核,将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分类定级,采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着力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202x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加大先进村级党组织的'培育和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积极创建“五好”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202x年换届选举工作,我局联合市组织部,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巡查摸排,调查摸底,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

(二)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做好农民重特大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截止目前城乡低保包括低保兜底资金共计支出:xxxx万元,保障人口达xxxxx户,xxxxx人左右,农牧民重特大救助截止目前医疗救助xxxx人,支出资金xxx。xx万元,救助限额内救助率已达到xx%。x—xx月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留守儿童xxx名、困境儿童xxx名、散居孤儿xxx名,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x—xx月对全县xxxx名xx岁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xx周岁高龄老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支出资金xx。x万元,202x年我局将争取在全县x个公办养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为集中供养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继续对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和孤儿实现集中供养全覆盖。

1.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立健全村务联系会议制度,构建民事名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设施网络,扩大农牧区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面,完善政府购买社区组织服务机制。

2.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全面落实特困供养制度。

3.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推荐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系列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汇报于后。

(一)健全“三大机制”,防止返贫致贫。一是健全稳定增收机制。一方面,县财政年初预算3000余万元用于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发展xx黄羊、金银花、茶叶等农业产业,鼓励引导农户通过自主发展、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等形式参与利益分配,获得收入;另一方面,落实技能培训、资金奖补、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扶持措施,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20xx年,全县累计开设公益性岗位3895人,可实现人均增收6000元;引导“三类户”外出务工人数达4.1万人,可实现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超去年同期水平0.5%。截至二季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273元,同比增长13.4%。二是完善动态监测机制。组建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组成的帮扶监测队伍,对所有农户开展动态监测,县级建立20xx万防返(致)贫专项助困基金,对排查发现的“三类户”家庭,落实“一户一策”管理,分层分类开展帮扶。截至目前,全县共锁定“三类户”716户2286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60户817人,已销号86户245人;边缘易致贫户404户1284人,已销号不再帮扶361户1165人;突发严重困难户52户185人正在进行帮扶补短。三是完善社保兜底机制。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医保等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截至xx月底,全县低保兜底保障对象达8620户27807人,临时救助1031户2873人次,累计发放各类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1.56亿元,切实守住了防止返贫致贫的底线。

(二)凝聚“三大力量”,用情接续帮扶。一是深入对接定点帮扶。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积极对接新一轮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省档案馆、省委网信办、xx水泥和省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先后选派6名帮扶干部常驻xx,其中,挂职任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1名、第一书记3名、工作队员2名,并建立了工作联动机制,形成了工作合力。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定点帮扶xx工作有力有序,总行200万元防返贫项目资金已开展发挥作用,其在xx实施的金融、教育、医疗、产业等各类扶持项目成效明显。二是扎实开展社会帮扶。积极对接香港社会各界扶贫促进会定点帮扶工作,首批7个项目带贫成效显著,捐资建设的赶场敬老院已建成投运,华润希望小镇已完成规划编制,即将进入建设阶段。与xx省xx市合作开展的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东西部协作事项正加快推动。三是接续推进驻村帮扶。今年xx月底,按照国省统一安排,我县对全县驻村帮扶力量进行了集中调整轮换,目前,新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xx月中旬,举办了为期3天的新一轮驻村帮扶力量出征仪式暨业务培训会,全县47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集结点验、誓师动员、充电补钙,为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三)突出“三大重点”,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围绕xx建设“生态经济发展高地”定位,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以国、省级园区创建为抓手,以种养循环为重点,全产业链发展xx黄羊、金银花、大叶茶、核桃、优质粮油等优势农业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存栏xx黄羊18.1万只,xx大叶茶、xx金银花、xx核桃基地面积分别达16.6万亩、18.6万亩和34.6万亩。xx黄羊、长赤翡翠米进入全国区域品牌价值前100强。二是加快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按照省委、省政府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农”工作综合示范片部署,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推进、试点示范,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2个(红光镇、长赤镇)、示范村10个,市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0个、示范村20个,力争今年创建省级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5个,市级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10个。三是全面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充分运用扶贫领域工程项目清理、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等成果,分类摸清20xx年—20xx年各渠道用于扶贫领域的项目资产底数,开展确权颁证。出台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建立“产权归属明晰、权利义务匹配、运营管护高效、受益分配合理、资产处置合规、风险化解可控”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产持久高效运行。xx月中旬,成功筹办全国加强中央衔接资金管理使用培训班,我县围绕中央衔接资金使用管理作大会交流发言,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和各省局领导的高度肯定,承接了xx、xx、xx等多地学习考察活动。本周获国家乡村振兴局邀请,将为xx省xx县作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业务辅导。

一是抓好重点人群监测帮扶。对新增的监测对象及时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对短期能补短完成的限时消除风险,风险长期存在的持续跟进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如期全面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并按照《xx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细则(试行)》,坚持全面覆盖、重点核查,坚持实事求是、动态监测,协同推进、分类施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对照时间节点,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加快推进掉边掉角农户搬迁、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衔接资金使用管理、东西部协作、驻村帮扶等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是精细谋划筹备各类考核。主动对接上级主管单位,提前掌握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和东西部协作考核内容,并对照考核指标分解任务到各相关单位,提前查漏补缺,确保考核取得优异成绩。

推荐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心得体会和方法九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综合化、立体化、机制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因此,探索基层合作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大势所趋,更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x县是农业大县、移民大县、全省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着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试验任务。近年来,全县坚持以产权改革为基点,以产权发展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探索创新长效机制,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产权改革的“一子落”,实现乡村建设棋局的“全盘活”,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制度基础、产业基础、社会基础。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农村传统治理模式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治理环境,特别是随着xx个新型农村社区、近xx万群众将住进新楼房,农村居住模式、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以及利益诉求等发生变化,迫切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合作治理格局。作为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将这一身系群众利益、事关发展大局的民生实事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把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打好,让现代农村迸发新的活力。围绕这一主题,近期,我深入农村一线,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深入思考。

一、全县基层治理的现状

1.基层党支部在基层合作治理中始终扮演着“核心堡垒”。农村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近年来,xx县在探索基层治理工作中,始终把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放在首位,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行动为统领,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全面建设过硬党支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xx个后进班子全面转变。同时,选派xx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支部书记,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选优配强了村级班子,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大部分已经成长为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发展过硬的坚强战斗堡垒。特别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正确处理与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确保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在村级经济发展中成为“重要力量”。xx县薄弱村多、村级积累少,经营性资产过百万元的村不足xx%,但荒山、荒坡、荒坑及村庄内闲散荒地等村集体资源丰富。近年来,xx县以土地资源和政策资金为要素,按照“因村制宜、厘清产权、分类推进”的思路,探索“土地资源份额化、扶持资金股份化”改革模式,激活内在资源、内部资产,盘活外部资金,创新了合作经营形式,构建了集体经济新架构,实现了农民集体合作共赢。截至目前,共有xx个村(居)启动实施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其中完成清产核资xx个、成员界定xx个,xx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立与群众、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利益联接关系,保障了农民的收益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村级管理运行更加规范有序,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同时,村集体所得收益,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改善等民生事业,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3.新型农村社区基层治理模式成为发展的“新鲜课题”。xx县境内山区、老区叠加,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xx县把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工程总投资xx亿元,规划建设xx个新型社区,涉及xx个乡镇街道,xx万人。目前,xx社区已建设完成、xx个社区xx万人实现回迁。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受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大量的“一区两制”“一区多制”等现象,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刻不容缓。

4.传统基层治理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xx个新型农村社区涉及到xx个行政村,占县村居总数的xx%左右,加之部分村居发展充盈着各种类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林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济体,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有xx%左右的村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治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创新社会基层治理迫在眉睫。

二、全县基层治理的问题

1.治理主体较单一。由于村集体资源条件受限、对外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或无法充分利用村集体资源等原因,目前,全县近xx%的行政村没有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基层治理主体仍然以村“两委”为主。近xx个村党支部功能弱化,依然沿袭旧的传统治理模式管理村庄,不能接受新型社会组织进入,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农村内部公共服务跟不上、外面公共服务进不来的困局。

2.多元主体不对等。长期以来,人们惯性认为村“两委”与经济组织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政策执行中必然产生一定矛盾。而受历史原因和现代发展条件的制约,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需在利益整合和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却不能够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造成权责不对等,直接影响了村级经济组织自治功能的有效发挥。

3.村民自治不完善。在开放性、流动性的农村社会中,大量乡村劳动力选择进入城镇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往往是妇女、儿童和老人,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村民自治既缺少高素质高能力、能够带领村民致富的村干部,也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无法正常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同时,乡镇对村委会管理服务方式有待转变和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权力行政化倾向较为突出,对村委会自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等村务活动横加干涉,不愿支持村民自治,甚至妨碍村民自治,挫伤了村干部的积极性。

4、新型社区有短板。新型农村社区多是“多村合一”,人口量大,组织无序,社区群众自治机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还不到位,社会管理职能未有序衔接,许多公共服务职能还没有真正延伸到社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培育不足,市场化服务滞后,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生产的需求。

5、产权改革不充足。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大多数村采取定期调整股权模式,没有对股权永久性固化到户,一方面增加了成员对集体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亦让股权的有偿退出、流转继承、抵押担保等权能改革探索难以为继。股改后,如何发挥“理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会”的作用,将经济管理职能从村委会管理服务职能中剥离出来,实现村庄治理“政经分离”;基层党组织如何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如何对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监管;如何经营集体资产,确保增值,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6、乡村能人存缺口。有的村随着大量农村优质劳动力外出,精英人才远离农村,留守群体日渐老龄化,双重“失血”令农村人才出现断层、“空心化”,一些乡村选不出治村能人,导致“无人能为”;有的村有农业龙头企业、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退伍士兵和其他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但是不愿意加入党组织,不愿意参与村集体事务,导致“无人想为”;有的村集体班子健全,但是带动发展的能力不强,村“两委”班子不善为,不会为,导致“有人无为”的困境。

7、乡村法治待提升。外出务工群体多,群众学法意愿低,造成普法、学法相当难,“讲人情、讲关系”“遇事找熟人”成为习惯;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法律知识缺乏,法律素质偏低,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依法促发展、强服务、抓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不高。“法治为形、人治为实”现象较为普遍;农村法制教育的滞后,农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缺乏,群众学法、懂法、用法的能力十分有限,监督难。

三、创新基层合作治理的对策

1、强化多元共治。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推行新型农村社区“三委三区两覆盖”治理模式,即在组织领导及管理服务机构上,成立社区总支委员会、社区事务管理委员会和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在管理服务体制上,构建“三区”管理服务网络,社区、片区、楼区(楼院)为上下级关系;逐步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健全“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楼栋长”组织网络,在党员人数超过xx名的社区成立党总支,不足xx名的社区设立若干个党小组。把党组织拓展延伸到产业协会、村民理事会、群团组织等各个领域、行业中,建立健全党群联动、村民自治的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机制,使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社会组织的基础作用交融互动、互为补充,推进协同共治。以打造过硬党支部为抓手,全面选优培强农村带头人,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境界标准,通过争先创优,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二是大力发展村级社会组织。立足村级优势,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成立股份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或其他类型的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引进一批龙业企业或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群众”“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机制,在乡村治理中引入市场、社会、群众力量,共同参与村级治理。大力发展包括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公益慈善和基层服务性组织,发挥这些组织在提供服务、协调利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区治理现代化原则,研究制订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化管理标准,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社区管理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研究制订农村新型社区置业经营管理办法,探索农村社区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办法、集体土地建房出租办法、社区居民房屋出租流转办法,加快推进社区资源资本化,创新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积极破解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系列问题,鼓励各村进一步激活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占有权和收益权的权能拓展,探索有偿退出权和继承权的实现方式,完善村民行使抵押权、担保权的配套机制。

2、强化村民自治。一是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教育村民提高民主意识,增强自治能力,引导群众学会使用民主权利。教育、引导村民和村委会成员正确认识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与乡镇行政管理、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组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教育、引导村民提高民主法制意识,学会行使民主权利。二是规范村级工作的决策程序。对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管理和使用,“一事一议”、村建道路等经费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承包方案,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宅基地的使用方案,以及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制定和修改等村内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都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由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决策意见经过讨论后进行表决,表决通过后付诸实施,确保决策民主和决策科学。三是提高乡镇思想认识。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工作,必须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意愿,不委派村干部,也不事先划框子、定调子。要尊重村委会自治权利,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严禁把村委会当成乡镇政府的下级机关,不得用行政命令加以干涉村委会自治权利的行使。乡镇政府及所属部门要帮助、指导村委会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完善村委会自治组织,建立健全村委会工作制度,培训村委会干部,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帮助村委会协调好与村党支部的关系,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发展培育,加快构建一支坚守“三农”情怀,争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同时,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农村大学生、在外老乡等人才回村创业。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从政策支持、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乡村人才引进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

3、强化乡村法治。一是加大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的作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覆盖面。在xx报、xx电视台等媒体开设“法治论坛”“每周说法”“普法热线”“政法在线”等栏目,宣传解答群众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社会民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帮助。组建普法讲师团,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活动、法律服务全覆盖工程,实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广泛开展“法治村居”“法治社区”等系列创建活动,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路、逐步延伸、滚动发展,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看到法治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二是依法打击犯罪。针对农村地区当前违法犯罪呈现出的新趋势新特点,坚持常态化严打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防范打击新型犯罪的能力和水平。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黑恶势力、涉枪涉爆、盗抢骗、黄赌毒、拐卖妇女儿童、入室盗窃和电信诈骗犯罪等违法犯罪,出重拳快速打击。强化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偏远地区、企业(项目)周边、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的治安秩序集中整治。重点抓好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四类风险专项行动,确保不发生各类重大案(事)件。打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创新网上网下一体化打防管控模式,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三是化解矛盾纠纷。健全完善一体协同、多元化解的三调联动机制,加强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和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网络及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常态化排查发现机制,强化协调联动和多调对接,增强多元化解社会矛盾实效。探索建立律师参与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发挥好法律服务机构作为中立第三方在矛盾化解中的作用。依托“天眼工程”,拓展矛调信息网功能,推进县乡村视频调解会议系统建设,加快矛调工作信息化进程。坚持政府投资和市场化、社会化相结合,将调解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四是规范村规民约。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动员群众积级投入到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中来,用最朴实、最简单的话语将群众反映最多、最集中的意见表述在村规民约中,成为大家共同认可的约定。同时,组织群众签订遵守村规民约承诺书,强化村民“我制定、我执行,我承诺、我执行”的约束意识,更好地发挥村规民约在推动民主,实现自治方面的作用,让村规民约真正起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作用。4、强化乡村德治。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德育教育、励志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继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实施“思想强农”工程,利用文明一条街、文化墙、宣传栏、道德讲堂、儒学讲堂等阵地,加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节俭养德等方面教育,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二是倡树弘扬文明新风。大力宣传凡人义举、美德善行,继续抓好“四德工程”“xx好人”“道德模范”等活动,建立道德模范立体长效宣传机制,利用互联网、手机微信、电视广播、报纸刊物、公益广告栏等,对先进道德模范进行广泛宣传。创作一批反映xx道德模范事迹和精神的文艺作品,依托电视网络媒体、送戏下乡等活动,建立巡展巡演机制,持续提升群众的道德文明修养。充分挖掘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鼓励和引导村民相互促进和学习,不断激活村民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为村庄开展道德教化和村民自治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三是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在新型农村社区即刻成立红白理事会,把好提名关,酝酿好候选人名单,特别是一些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各“人头、老总”和家族族长。通过红白理事会主体作用的发挥,使村民率先转变思想观念,激发红白事从简从易的自觉性。建立红白理事会考核督导机制,由乡镇政府对推进移风易俗成效显著的红白理事会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提倡党员干部简办或不办喜庆事宜,县级党委政府提出办喜事建议标准,对违反标准的党员干部进行约谈追责,对响应倡导的一般群众进行奖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