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4:48:52 页码:9
最新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优质13篇)
2023-11-18 14:48:52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通过个人亲身经历和感悟来总结和归纳出来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并从中获得启迪和提升。我想写一篇心得体会来分享我的经验和体验,或许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写心得体会之前,我们可以先制定一个清晰的写作目标和主题。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涉及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欢迎大家一同探讨。

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一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二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2)创设文化氛围,培植创新的个性和品性。语文教育要通过和谐、欢快氛围的创设,通

过美文的吟读,让学生的心灵在宽松、自然、恬静的文化氛围中得到解放;要创设积极探索的氛围,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好奇心,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要通过自由讨论、互相引发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探索,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毅力,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引发创新的火花。

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三

经典国学教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接受经典国学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真理,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学习经典国学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筑基立业。

经典国学教育首先强调的是筑基立业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经典中的励志故事和孝道思想,我深刻认识到要想成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直的品行。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孝道使我明白,只有能够尽孝的人才有能力为社会和家庭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经典国学教育中,我们还学到了许多优秀人物的经历和事迹,这些故事激励我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努力探索、进取。

第三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经典国学教育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学习经典中的修身教育,我开始懂得了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做事有原则的人的重要性。经典教育教导我们用心灵去感知,用智慧去思考,用学识去积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塑造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同时,经典国学教育也教育我们注重家庭和谐,传承家族的优秀传统,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丈夫或妻子、父母。治国平天下则教导我们要有责任感,关心社会公益,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四段:儒道并重,兼容并包。

经典国学教育注重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结合,追求内外兼修的目标。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我明白了“天人合一”的道理,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互相尊重,以及如何自我反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时,学习道家的思想启迪了我的心灵,教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平衡和包容心态。经典国学教育在儒道思想上的结合使我看到了不同学派之间的智慧交融,也明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五段:自身成长与社会责任。

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教育,我逐渐意识到是时候从自我成长走向社会责任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会努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传承经典国学思想,与他人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影响更多的人。同时,我会继续深入学习经典国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自身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

经典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我们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修养。一方面,经典教育可以培养我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我们在个人成长的同时能够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经典教育也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总的来说,经典国学教育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启示和受益,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是否忽视了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呢?在我看来,学习经典教育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去做的事情。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和接受经典教育,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经典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经典著作中所传达的价值观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和人们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例如,在《论语》中,我们可以学到孔子的“以学为本,以礼治国”的思想,这使我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礼仪的价值。而在《西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通过不断的修行和自我反省,最终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些经典作品中传递出的价值观将帮助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保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其次,学习经典教育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在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历史事件、人文精神等众多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欣赏过去的成就和文化,还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见识。例如,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贵族阶级的生活习惯、婚姻制度等。而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义军的英勇事迹和忠诚精神。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和人文,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

此外,学习经典教育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经典著作作为文学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无论是《红楼梦》中细腻的描写,还是《西游记》中幽默的情节,都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通过欣赏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懂得欣赏美的艺术品,还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疗愈和净化。

最后,学习经典教育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在经典著作中,有时我们会遇到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思想深奥等等问题。面对这些复杂的情节和思想,我们需要用批判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思考、讨论和解读,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这将使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著作,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批判思维,分辨真伪,做出明智的决策。

综上所述,学习经典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接受经典教育,我们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融入经典教育,真正领悟其中的真谛和智慧,成为一个有着美好心灵和坚定信念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面对挑战,实现自我的价值和人生目标。

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五

曾经我觉得《国学》高高而不可攀,遥遥而不可及,有阳春白雪的味道,《国学》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至201*年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及考试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全体教师都积极认真地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悟到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

阅读《国学经典与教育》后,我认识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读到《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告诉我们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工作也是如此,也要讲究方法,要经常自我反思,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论语》不仅教会了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们学会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理解了《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国学》让我学会了感恩,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诚守信。国学知识是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当你看不清前方时,它会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明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能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导自己走出迷茫;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在工作中,我知道了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而是要从自身找不足;学习《国学》能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能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吧。

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六

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重庆市组织了《国学经典和教育》的网络培训,分别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为教师们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浸润在现代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指明了一个全新的探索方向。

在这次培训中,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一些思想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这个思想。无法想象,在那竹简为书的时代,当人们每日还在为温饱生计奔波劳碌的时候,孔子竟然能分析和总结出这么深刻的教育思想。主讲教授在谈到这个思想的时候也是对其赞赏有佳,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即使科技发展如此的今天,这个思想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依然没有改变。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孩子们本身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教学。”浅显易懂的一句话,刻画了教育的本质。而要切实将它融入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却是一件需要耗费很大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首先,你要全面的了解每个孩子们的性格、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等诸多基本情况,然后,你要逐步的发展和培养你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联系,只有当孩子们和你之间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基础,你才能进一步的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而在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你还要不断观察和发现他们随年龄和环境影响的自身思想行为变化,及时的修正和完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终才能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所以,就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来看,因为受到时间和精力等诸多条件限制,一位优秀教师在一个班级能够顺利实行因材施教的人数不会超过30人,而一旦超过这个班额人数,所谓的因材施教不过是纸上谈兵自我安慰罢了。

《论语》中提到的启发式教学,也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教学理念。有疑就有问,有问才有答。几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作为教育发展如此完善的今天,更应该努力将这种优秀的教学理念融于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对于启发式教学,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注重这个“启”字,如何正确巧妙的引发孩子们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如何在疑问产生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这是整个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关键。这个中巧妙更多的不是依赖教材指导或投机取巧,而是需要教师本身的经验积累和对问题本身乃至问题外延的深刻把握。

其次,就是这个“发”字,能成功的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疑问,是启发式教学能够开展的前提。但要顺利完成教学就必须注重问题的探索和发展过程。简单的给出答案和结论只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以后教学实施。应该象喂鱼一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不断解决疑问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疑问,最后发现问题的本质。

只不过就实际教学经验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问题本身有一定要求,而且也是一件相当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所以更多的教师只能将其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在平时教学中。

培训中还提到传统教育中的“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思想。个人感觉其实在我们平时教学工作中,已经不知觉的将这种思想应用到方方面面。就象农作物收成要看季节气候,我们教学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气氛。孩子们每天的学习积极性、精力专注程度和情感态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留心观察和实践,选择或者引导或者创造合适的实际与氛围,传授合适的知识或技能,其实也是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该留意的一个环节。

培训后期谈到一个观点“寓理于事,寓衣于趣。”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类似于言传身教的一种教育理念。无论我们想教授孩子们什么样的知识或者什么样的思想,平淡乏味的一纸空谈或者天马行空般的口水连篇,我想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多少兴趣,更不要说去理解或者深刻把握。将所讲授的知识和道理融于我们生活的日常事理中,将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真实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了解事物最直接的面貌,让孩子们对我们的生活甚至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然后引导他们逐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一切。我想,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传授知识和道理的同时,必须思考的教育的另一个侧面。

主讲教授还谈到了学习氛围的问题。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是孩子们的深切向往,也是我们的一致追求。但是就实际教学工作来看,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与孩子,我们与我们,我们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发展到一定基础,更需要拥有凝聚力的核心不断的影响和领导。常听一些教师抱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没有学习气氛,其实这里面所包含的.问题不仅是孩子们,也包括我们教师自身。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才能真正的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这次网络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确实从中受益匪浅。不仅确认和肯定了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正确性,而且从古人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中体会到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文化精髓。虽然要将这些经典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理解消化,并切实应用到平时教学中还有一个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但是我坚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能够做到。

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七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下面本站小编整理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了所谓的与世界教育的接轨,思想与行为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

学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学,英语等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对国学的课程也很少提及。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德行的教育才应该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还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书院这个平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儒家的‘仁义’、‘慈爱’、‘忠信’、‘诚敬’等思想,符合现代企业精神,能引导大家更好地做人做事……”。3月29日,大丰市供电公司汽车运输部员工利用工休时间交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学习古圣先贤,研究传统文化,就是要关注其深刻厚重的思想价值,汲取其思想精髓,该公司在深入开展学习型企业活动中,组织开展了“学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读书活动,在职工中迅速掀起“学国学”的热潮。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国学经典的主要内容,该公司专门购买了国学经典视频教学资料和学习读本,并将视频教学资料上传到局域网,供大家在工作之余自学。3月9日,该公司党委书记俞文祝还亲自走上讲台,他从品读国学经典,丰富人生智慧的角度,引导广大职工更好地做人做事,爱岗敬业。

与此同时,该公司要求在收看国学学习讲座时,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刻领会国学名言中包含的基本的为人之道和宏大的处事方略,注重从做人做事出发,在不断的完善进取过程中提升自己,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升华。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开展“学国学大讨论”活动,将研读《道德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在领会其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联系各自实际,剖析思想根源,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用学习成果锤炼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

三字经。

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

百家姓。

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

千字文。

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

弟子规。

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写信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作为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八

这份关于古代教学内容的资料拿在手上沉甸甸,里面内容的价值更是不可小觑,对于我们学堂乃至老师更是如获珍宝,现在终于能体会智博老师当时看完的激动心情。

《当代学校国学教育构思》这本资料内容比较多,我利用平时零碎时间终于看完一半了,就这一半的内容就让我受益匪浅,我整理了几项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希望能帮助大家对国学教育的深刻认识。

第二类,体,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体内容,主要是:经、史、子、文。上次学习也听张恩富教授讲过,这次更深入了解了。其中的“经”感触比较深,分享一下。就是儒经,主要是十三经,经过唐宋儒遂加增补篇目后,又有了“四书”。四书偏重心性修身,适合后人研读实践。古代科举考试是要从十三经中任取一句作为题目,来做千文内短文。所以古代举子都是要熟读十三经的,十三经正文是64万字。所以古人但凡能考秀才的,仅经典一项,肚子里都是背过上百万字的,熟读千万字的。从先秦到民国每位文人儒士都经历的共同的教育,这就是所谓“读书”又叫“读书人”。为什么古人背书厉害,是因为“读”就是吟诵,“书”就是指经史子文。吟诵的读书方法可以达到背诵而不被遗忘。这也是我们学堂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三类,艺。艺是用来熏陶性情,培养品格的。经史子文并不能保证品性的提升,而与环境熏陶和生活习惯关系更明显。需两者结合起来修学。这是智博老师为什么总是问我们何为雅文化,何为俗文化的原因了。艺的主要门类,有琴棋书画、花酒香茶,词曲歌说、玉石古玩等等,这些都是雅文化,雅文化则以品性为目标。国学教育的艺类,应为雅文化。一般以利益为目标,福禄寿、平安吉祥等等为俗文化。俗文化不是不可以学,只是不能作为国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去学。

第四类,用。经世致用的学问。比如平时大家比较少谈的政治,治国之学。其实这是儒家学的特长。历代大儒积累的治国智慧真如汗牛充栋,无法计量。这些学问,正常儒士都是必须学习的。而且儒士对经典理解到位了,对着政治、经济方方面面问题也自然而然了,加上心中有孔子,自然知道孔子当此之事应该怎么做。但今天社会的不和谐,有谁从儒学的角度对政府提出一套高明有效的治国方策?所以学习国学教育是当务之急,不仅修身养性,还能保家卫国。

第五类,小学。主要是指一套中国文化的基础学问,即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工具书等。说起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让我想起前面提到的吟诵,说读书的“读”就是吟诵,这是古人读书的方法,是老师直接传给学生的。现在的人否定汉语读音的意义,分裂汉字的音形义功能,用词本位代替字本位……等等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中文化内涵的流失。但是古人吟诵每个字有声音的意义,有些词句吟诵时还要去意象它的感情。只有用吟诵方式去全面的理解到一首诗词了,这才算得上真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落实吟诵学习很紧要。

学到这里真是意犹未尽...因为不但了解到古人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特别是看到古人读经典的字数,对陪孩子们读经典突然感到乐此不疲,对今后教育工作也增加了不少的信心。我坚信,只要坚持、照做,怀着一颗真心,一定会做到真正在传承传统文化的。

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九

近年来,经典国学教育在我国逐渐兴起,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热潮。经典国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品行修养,通过学习传统的文化经典,让学生积累智慧和素养。在我参与经典国学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首先,经典国学教育让我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经典国学教育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于一堂,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也让我们深入了解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成就。在学习《论语》、《道德经》和《华严经》等经典著作时,我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观念,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拓宽了我的视野。

其次,经典国学教育引导我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教育,强调做人的准则和要求。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和价值,学会了尊师重道、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等优秀品质。在家庭和学校中,我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践行着经典国学所倡导的价值观,使我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担当的人。

第三,经典国学教育培养了我的文化自信心。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自信是我们立足于世界的重要原动力。然而,在当代社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和边缘化。而经典国学教育,则将这些传统文化重新呈现于我们面前,带给我们一种肯定和自豪感。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自信和认同感。

第四,经典国学教育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经典国学古文阅读注重对词章用语的理解和解读,培养了我对语言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经典著作,我逐渐掌握了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并对古代文化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经典国学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辩论,我学会了以他人之心迎接问题,并学会了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经典国学教育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所在。在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学习本身是一种享受和追求的过程。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我不仅能获取知识,还可以开发自己的智慧和潜力。而且,经典国学教育也渗透了一种人文关怀和温情,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因此,我愿意将经典国学教育作为我的一生良师益友,不断地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智慧。

总的来说,经典国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让学生增长智慧和提升品行。经典国学教育让我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受益,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树立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同时,经典国学教育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所在。我深信,在经典国学教育的引领下,我们将成为有道德情操、有文化素养、有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

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写信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作为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一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很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__。

学习《国学》有以下感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篇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我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二

20xx年学年度,重庆市教委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继续教育公共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深层次的知道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使我受益匪浅。

教育思想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学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多方面给我们认述的地十分精辟。如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很多篇章都中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立志有恒,加强修养;自省自克,改过迁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爱护学生,无私无隐;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努力创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教师,就应该吸取国学之精华,结合今天的先进教育理念,不继充实自己,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当今教育趋势。

教学艺术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又指学校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活动。通过此次学习,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原则: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问对”(问答对话)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教学原则、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让我明白了启发式是教学的核心,因材施教是启发的前提,问对是启发的主要形式,相机而授是把握启发的最佳时机,形象化是使启发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师生相谐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易接受启发的一种和睦协调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学与思辩证统一,学与行紧密结合,学与教相通相长。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是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引导,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去,而不是要拖着学生,压抑学生走路,更不是要代替学生学习,一定要学生保有积极上进的情绪。教学不应拘于单一的形式,而应形象生动,有张有弛;教学的生动性并不影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今天重温中国古代的教学艺术,也不禁让我心潮澎湃,用今天的眼光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大师们的视角是极富现代意识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继承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学艺术,去认真研究,认真揣摩,作为今天指引我们教育教学的财富。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通过此次学习,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正确的运用国学中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结合当今社会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努力工作,为农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学习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三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我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篇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重庆市组织了《国学经典和教育》的网络培训,分别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为教师们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浸润在现代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指明了一个全新的探索方向。

在这次培训中,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一些思想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这个思想。无法想象,在那竹简为书的时代,当人们每日还在为温饱生计奔波劳碌的时候,孔子竟然能分析和总结出这么深刻的教育思想。主讲教授在谈到这个思想的时候也是对其赞赏有佳,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即使科技发展如此的今天,这个思想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依然没有改变。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孩子们本身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教学。”浅显易懂的一句话,刻画了教育的本质。而要切实将它融入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却是一件需要耗费很大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首先,你要全面的了解每个孩子们的性格、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等诸多基本情况,然后,你要逐步的发展和培养你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联系,只有当孩子们和你之间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基础,你才能进一步的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而在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你还要不断观察和发现他们随年龄和环境影响的自身思想行为变化,及时的修正和完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终才能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所以,就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来看,因为受到时间和精力等诸多条件限制,一位优秀教师在一个班级能够顺利实行因材施教的人数不会超过30人,而一旦超过这个班额人数,所谓的因材施教不过是纸上谈兵自我安慰罢了。

《论语》中提到的启发式教学,也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教学理念。有疑就有问,有问才有答。几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作为教育发展如此完善的今天,更应该努力将这种优秀的教学理念融于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对于启发式教学,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注重这个“启”字,如何正确巧妙的引发孩子们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如何在疑问产生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这是整个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关键。这个中巧妙更多的不是依赖教材指导或投机取巧,而是需要教师本身的经验积累和对问题本身乃至问题外延的深刻把握。

其次,就是这个“发”字,能成功的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疑问,是启发式教学能够开展的前提。但要顺利完成教学就必须注重问题的探索和发展过程。简单的给出答案和结论只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以后教学实施。应该象喂鱼一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不断解决疑问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疑问,最后发现问题的本质。

只不过就实际教学经验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问题本身有一定要求,而且也是一件相当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所以更多的教师只能将其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在平时教学中。

培训中还提到传统教育中的“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思想。个人感觉其实在我们平时教学工作中,已经不知觉的将这种思想应用到方方面面。就象农作物收成要看季节气候,我们教学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气氛。孩子们每天的学习积极性、精力专注程度和情感态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留心观察和实践,选择或者引导或者创造合适的实际与氛围,传授合适的知识或技能,其实也是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该留意的一个环节。

培训后期谈到一个观点“寓理于事,寓衣于趣。”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类似于言传身教的一种教育理念。无论我们想教授孩子们什么样的知识或者什么样的思想,平淡乏味的.一纸空谈或者天马行空般的口水连篇,我想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多少兴趣,更不要说去理解或者深刻把握。将所讲授的知识和道理融于我们生活的日常事理中,将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真实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了解事物最直接的面貌,让孩子们对我们的生活甚至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然后引导他们逐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一切。我想,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传授知识和道理的同时,必须思考的教育的另一个侧面。

主讲教授还谈到了学习氛围的问题。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是孩子们的深切向往,也是我们的一致追求。但是就实际教学工作来看,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与孩子,我们与我们,我们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发展到一定基础,更需要拥有凝聚力的核心不断的影响和领导。常听一些教师抱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没有学习气氛,其实这里面所包含的问题不仅是孩子们,也包括我们教师自身。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才能真正的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这次网络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确实从中受益匪浅。不仅确认和肯定了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正确性,而且从古人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中体会到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文化精髓。虽然要将这些经典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理解消化,并切实应用到平时教学中还有一个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但是我坚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能够做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