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科常规培训的心得体会实用 常规教学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05:26:52 页码:11
学科常规培训的心得体会实用 常规教学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2022-12-26 05:26:52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学科常规培训的心得体会实用一

(一)检查内容:各学科备课本

(二)检查时间:201x年1月15日,周四中午12:30开始集中检查

(三)检查形式:教案集中检查

(四)检查地点:阶梯教室

(五)检查重点

1.教案中的个性教案与反思,其中个性教案数量不少于50%,反思数量不得少于15篇。

2.教师的个性教案设计是否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评分看学生学习得失的分析。

3.教师的反思是否结合教学与学生的情况展开分析。

4.关注学生作业设计的情况(内容与量是否合理)

5.书写文字是否规范。

(一)检查内容

教师本学期听课笔记。

(二)检查形式

集中检查

(三)检查时间

201x年1月15日

(四)检查重点

1.教师听课节数每学期不少于12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6节;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6节。(少先队与总务处的听课节数不少于12节;校长、教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不少20节)

2.听课笔记中是否有听课反思或随感。

(一)检查内容:课堂作业本

(二)检查形式:检查作业本,作业样本抽查率一般不低于10%。

(三)检查时间:1月13日(周二中午12:30——1:00)

(四)检查重点:

1.批改是否符合《春江小学作业批改制度》,批改符号的规范使用,批改是否具学业指导意义。

2.学生订正情况。订正格式是否规范(符合批改制度),文字书写是否规范。学生订正、教师再批改是否及时。

3.大力提倡批改促进学生发展的批改形式,找出批改中的不够完善之处

4.关注学生作业的量与内容质量。

描写学科常规培训的心得体会实用二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吧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在具体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在教学中,结合上学期工作中的得与失,全面落实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培养学生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同时,渗透德育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好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让教育新理念真正渗透在每一堂课中。

1、加强自身建设,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积极听课,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做好听课记录。

2、积极参与学习举行的风采课大赛。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本学期我要积极的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技能大赛活动,争取让自己的授课技能有所提高。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平时注意认真地听、评课,积极地参与本组的教研活动,尤其在评课方面要加强学习。

3、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本学期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做进一步的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安排学习内容,导入方式要新颖,选取题例应典型,响应学校加强《弟子规》学习工作,让弟子规渗透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4、合理利用博客,做好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求进步。另外,引导学生利用博客进行讨论。

5、对于学校的大型活动积极参与,尤其是本学期的庆六一活动,积极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对多媒体的操作积极参与。

1、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网络,倡导学生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文明上网,团结合作,创新求异,使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2、加强机房管理,保证设备不被损坏,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在上、下课纪律中反复强调,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遵守,有秩序的上、下课。

3、尽可能帮助其他老师掌握操作多媒体的能力,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年龄大的教师完成课件制作。

《信息技术》这门课是新兴的课程,在探索与学习中慢慢寻求进步,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去学习,适应信息的更新,让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又是琐碎的,不仅仅有教学工作,还有平时学校安排的工作,更有协助其他老师使用多媒体的工作,在所有的工作中,“认真”永远是前提,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对自我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本学期工作计划,争取迈上一个新台阶。

描写学科常规培训的心得体会实用三

《水》这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一课。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能够用来洗衣服,水能够喝等等。这些知识是趣味的,和生活情景直接相关,学生对于水也比较感兴趣。

根据对学生情景的初步分析和教材的初步分析。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爱玩、爱动,异常是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整节课我以“找水”来贯穿,这样就比较贴近玩中学。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我认为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对科学感兴趣,这其实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的探究与实践。因为水是学生平时很常见的物质,《水》这课也是第一课,为下头的教学做了铺垫。根据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我为该课的教学制定了如下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能够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1、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

2、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比较,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2、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资料。

(二)结合课件,认识水。

在这个环节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经过让学生回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为下头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三)探究活动,找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认识水和其他物质。这个环节我是经过“找水”来贯穿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石头、木头、树叶、空气、醋这几种物质里,借助于身体器官来辨认几种物质并找出水。

(四)分类

这一部分让学生把几种物质进行分类,分成固体、液体、

气体。

(五)倡议节水,进行思想教育

(六)课堂小结,谈收获

(七)布置课外作业

总的来说,我的设想和实际操作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期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所改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