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习养老理念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1:17:41 页码:9
学习养老理念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实用10篇)
2023-11-18 21:17:41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更有动力去追求和实现。写心得体会时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性词语,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经典案例,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学习养老理念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后,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这次学习让我对“课堂”这一熟悉又陌生的词有了新的理解。它如一盏明灯,再次为我们明确方向,把握新课程理念,重构新课堂教学奠定了信心。同时也让我再次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创新的教学设计很重要。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首先,要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观念,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其次,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三、讲授新课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此次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对语文教育规律的把握突出体现在重视积累和对文章的总体感知,淡化分析性操作,不要求学生背诵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加强对诵读、积累、感悟、熏陶的要求,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重复的练习。这些要求都切中时弊,体现了全新的语文教育观。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从我做起,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变“教”学为“导”学,使学生具有自主摄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适应学生走向社会后再学习的需要,努力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学习养老理念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本文作者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了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几种数学学习方式.

作者:罗洋洋作者单位:大方县牛场乡中心小学,贵州大方,551606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5)分类号:g63关键词:数学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养老理念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难题。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如何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作用,我的一些体会如下: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的主体,没有形成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培养,达到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因此,从教师方面,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从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起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在教学“运动与身体变化”时,我注重引导,通过“思考——猜想——试验——验证”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既掌握数学知识,又学会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知识的兴趣

操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习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学生愉快的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理性知识的理解。

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首先,引导学生操作,把操作、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融为一体。让学生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思考: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维,让学生发现和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推出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习养老理念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近年来,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以及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诸多改革尝试,踊跃参加了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他们大多侧重于从数学命题方面对学生学习数学进行终结性的评价,即考试评价。他们只从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后结果(考试成绩)来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我认为,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别是过程性评价更显得重要。例如,从数学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态度,情感以及动手练习、验证方面的评价,可以从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数学问题,提问、同学交流互动、合作讨论程度等,以等级制来评价,如积极投入,一般投入,毫不关心等。也可对学生课堂作业巡视检查来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课堂作业是在教师教授新知识后立即在课堂进行模仿,验证、创新的过程,教师可在课堂巡视中给予肯定、赞扬、纠正、讨论、辩论等方式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见效快,学生印象深,面对面,不乏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好的评价方式之一。课外作业也是考察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好的方法,一天下来,学生学习了各科的知识,有的学科知识(如数学与物理)在穿插学习过程中起了正迁移的作用,对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起了促进作用;有的学科之间在一天的学习之中可能起了负迁移的作(如数学与英语、历史等)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掌握运用,通过课外作业,可以使学生重温课堂上教师的传授过程,加强记忆,克服遗忘。数学实习作业的完成,也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提高应用数学能力进行评价的好办法。如测量、调查、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等。可以结合数列求和,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学习例子,要求学生了解教育储蓄的.情况,按揭贷款最优方案的选择过程,搭乘计程车的速度函数图像等等,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了解或探索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学生完成数学实习作业的过程来评价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程度。

总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多元的、多样的,只有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得到评价数学学习的正确结果,才能对数学教学真正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学习养老理念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论文摘要:提出在对化学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评价时,教师应遵循评价的发展性和科学性要求,从三维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不断发展,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能促进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评价;化学合作学习方式;三维评价目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学习方式建立不同的评价方式是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化学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或团队为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是化学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

本文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三维课程目标,尝试研究“化学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

1化学合作学习方式的评价目标和内容。

化学合作学习方式主要研究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与交流能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运用个人和集体的智慧,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小组是建立在有共同目标的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学生个体学习目标的实现与否、实现程度的情况如何与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因此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学生合作能力、合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和提升;既要评价学习结果,更要评价学习过程;既要评价合作学习的个体,也要注重合作成员通过合作,努力实现目标的整体评价。化学合作学习的评价目标毫无疑问是多元的,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上。

1.1知识与技能评价目标。

合作学习要达成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应包括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两方面:一是学生个体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完成小组分工任务的情况:二是小组的整体知识技能水平提高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2过程与方法评价目标。

合作学习是一个过程,因此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个体与群体参与合作学习的变化、发展过程,注重学生对合作方法的掌握、运用的情况,其评价内容具体细化为以下方面:

1.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也应是合作学习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科学精神、学习品质,增强责任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具体的评价内容为:

2化学合作学习方式的评价方法和策略。

合作学习具有整体性、开放性、互助性等特点,为了促进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水平的发展,需要过程与结果兼顾、能力与情感并重、个体与集体兼融的评价理念,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2.1知识与技能方面。

评价学生对教材、教学大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采用纸笔测验法。也可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课堂板演、回答问题的情况。问卷等方法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应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某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可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完成,通过自我报告、小组讨论、学生互评、课题结题答辩、课题结题报告等方式给予评价。例如,在完成高中化学“烃及其衍生物”教学和复习后,教师先进行一次单元测试,然后开展合作学习,研究课题选择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维c的性质”;课题完成后再进行一次单元测试(与前次测试范围和难度持平).则两次成绩的对比可作为对学生个体化学知识水平的测评。而对群体化学知识水平的测评,可通过设计一些问题,例如:(1)试写出维c分子的结构简式、官能团及其性质,你是怎么知道的?(2)你了解生活中含维c的食品的功效吗?如何保存、烹调和食用?你是怎么了解的?(3)请设计实验方案,比较新鲜黄瓜和烧熟黄瓜维c含量的高低。你的同组同学对你解决问题有帮助吗?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讨论完成,然后由教师给每个小组打分,作为小组成绩。为了促进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可将合作小组的得分作为个体单元测试成绩的附加分。

2.2过程与方法方面。

新课程评价中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纸笔测验难以测量学生在合作方法、能力等方面发展情况,需要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的活动表现来做出测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例如参加合作探究实验的到位情况,参与热情、兴趣浓厚的程度。操作时相互配合情况.共同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现象、数据情况,实验过程中协调矛盾情况、沟通表达情况、反思总结情况,实验结束后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报告情况,汇总探究实验成果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评价时还应注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小组评价为主。例如,在评价学生合作能力发展情况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2.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生活等。都会受人的意志支配,所以对合作学习方式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情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例如,要测评学生对化学合作学习方式的情感,可设计问卷调查题目如下:

1.你最喜欢哪一种学习方式?

a.独立自学b.教师传授。

c.与人合作d.个别辅导。

2.你认为合作学习对提高你的学习的兴趣有影响吗?

a.很有帮助,觉得有很大提高。

b.有点用.但不是很明显。

c.没什么影响。

d.不清楚。

3.对小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a.体验过,感觉很好。

b.有点感觉,但不是很深刻。

c.只是走走形式,觉得不过如此。

d.小组学习很乏味,而且浪费时间。

4.如果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外研究活动。你愿意吗?

a.很乐意参加每次活动。

b.如果教师要求的话,可能会尝试一下。

c.无所谓。

d.不乐意,因为学习本来就是一种竞争,合作只是说说而已。

5.你愿意把你的疑问和心得拿到小组中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a.非常愿意b.只愿意和要好的朋友分享。

c.不愿意d.非常反感这么做。

6.你平时会与他人合作解决一些问题吗?

a.经常,觉得很有收获b.有时。

c.很少d.从来没有。

再如。通过焦点访谈测评学生对化学合作学习方式的态度意识时,可设计下列问题:

(1)你们小组合作的气氛怎么样?一直这样吗?

(3)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4)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此外,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相互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个体的成败关系着团体的荣辱,因此,对合作学习小组整体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可以在开展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采用纸笔测试的方法,对合作小组整体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对个体和小组群体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作出奖励,奖励分值参与学生总成绩的评定。如建立下列奖励分值表:

在组内互评的同时,还能开展组际互评,例如,评出配合各合作学习小组中的集体智慧奖、共同进步奖、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等,被评到奖项的该小组成员也能获得奖励分值。

学习养老理念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暑假里我参加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在教育教学规律的推动之下,新课标的指导之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远离偏、繁、难、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综合、运用等方面发展。

学习养老理念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重要一环。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牛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显然,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指“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照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有效主体参与的元认知特征,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许多教师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实际上,获得问题的一个解答结果与对问题解答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推广的差别,就如同一个人偶然钓到几条鱼和通过这样的偶然机会去研究鱼的生活习性,并概括出什么时候可以在什么地方更容易钓到鱼的差别一样。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这是一个活动主体对自己活动过程的自我意识问题,学会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思维成熟的标志。

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必须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1、理思维过程。

学生解决问题时,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定的“尝试错误”,再加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不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为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思想,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例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分书引入。学校新到一批图书,按5:4分配给五、六年级,五、六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待学生交流,求出之后,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计算,在反思过程中考虑:(1)此类题有什么特点?(2)概括解题的思路。学生经过反思,明白了此类应用题的解题结构,建立起牢固的认知结构。

2、顾思维策略。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学习后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结合数学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为了使解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反思问题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让学生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提出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任务。

例如:在“射线和角”的教学中,在初步认识角之后,我们设计了以下反思过程:

首先,出示下面的习题,要求学习判断,并说明理由。

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1)(2)(3)(4)(5)。

学生凭着刚学的知识比较容易进行判断,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然后,在学生判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2)(3)(5)为什么不是角?(1)(4)为什么是角?最后学生在反思后就容易概括出角的概念,理解角的本质属性。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到,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既使他们看到了自己思想的不全面,找到了差距,培养了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又使他们学习揭示概念的本质的一般思想方法,使学生切实体验了数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这就超出了题目本身的意义。

同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让学生回顾本书课所学知识和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评价就是训练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

3、析问题本质。

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问题的本质重新剖析,在将思维由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中使问题逐渐深化,使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

解决问题以后再重新剖析其实质,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解决。

一个或几个问题之后,启发学生反思,从中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可使问题逐渐深化,还可使学生的思维对抽象程度提高。例如在教学完“圆的认识”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忆交通工具的车轮,反思与“圆的认识”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经过反思学生发现,所有的车轮都是圆的,都在利用“圆的认识”的知识,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才使车子滚动向前。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可以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

4、析解题方法。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解决应用题“某修路队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60米,7天修完,如果要提前1天修完,平均每天要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时,学生按常规的解法是“60×7÷(7-1)-60=10(米),”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反思“有没有其余的办法?”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探究出另一思路:原计划要7天修完,现在提前1天,只能用6天修完。那么原来第7天修的米数60米,放在前6天完成,这样只要用60除以6就可解决问题了。即:60÷(7-1)=10(米)。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比较、反思两种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第二种方法的优势。

5、出错误成因。

学生往往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在解题完之后,学生往往忽视对结论的反思,出现结果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情况,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例如:有一个仓库,长50米,宽30米,高5米,里面放棱长为2米的正方体木箱几个?

学生完成的算式是:50×30×5÷(2×2×2)=937.5(个)此时大部分学生可能未认识到结构的不合理.这时对结果的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适时点拔,半个木箱怎么放?木箱能分割开来放行吗?接下去就让学生反思: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到这里,学生的思路就一下子打开了,纷纷说出解决的办法,通过质疑问难,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反思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哲人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我们说:“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多反思吧!”

主要参考文献:

李召存《教学中主体参与的有效性分析》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

丁家永《建构主义与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新发展》。

学习养老理念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其数学学习状况――进步、现状、发展趋势和需要得到的帮助等,以使得教师能够更科学地从事数学教学;评价绝不只是对不同的学生作横向比较,排名次。我们的评价观应当由“选拔适合于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儿童”向“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转化。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在传统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通常就看作业情况或上课发言等的情况,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集体意识;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灵活性、独立性。例如:计算:5+8=?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计算办法和想法(可以利用5个黑色和8个白色的围棋子为实物工具),教师以直观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他们不同的计算过程。当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也就是思维从直观动作中分化出来的过程。教师帮助这一分化的实现,并创造条件(记录在黑板上),让他们以表象的形式再认自己的行为。进一步,以数字符号的形式表达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分别相应写在直观图形的下边,便于对照。如:

(1)8+1+1+1+1+1。

(2)5+8=5+(5+3)=(5+5)+3=10+3。

(3)5+8=(3+2)+8=3+(2+8)=3+10。

肯定每种办法都获得了成功,再引导学生利用表象比较和评价不同途径(想法)的数字特征。由于直观表象(图形和数字符号)更容易突现出“凑十”的思想,因其与数数的进位相一致而显得合理和自然,同时增加了对计数的位值制的认识。借助直观表象进行心理操作还为提高心算水平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听来是一种自我的挑战,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这一活动的潜在价值还在于,可使儿童有机会感受:(1)存在多种成功解决问题的途径;(2)直观感悟到不同的方法产于不同的角度或想法;(3)自己的想法将影响自己的选择倾向;(4)有时需要评价并调整自己的策略。幼儿不可能通过少数几次活动,就能有所领悟。“学者虽无心,教者却有意”,这种长期熏陶与渗透正是基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

二、要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阐述如下: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概念、法则、定理等一些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其实这样忽略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如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评价,应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几何事实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的获得。例如:问题: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求其中的线段数,如图:

[1][2][3]。

学习养老理念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枯燥死板的计算题后,常会做一些机械、重复的练习使学生的新知获得巩固,但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又如我在教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设计了找“胞弟”这一“娱乐性”练习。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张写有分数的卡片,当老师出示一张分数卡片时,要让学生判断自己手中的分数是不是和老师手中的分数大小一样,如果一样就赶快高举分数卡片并大声说出这个“胞弟”是怎样由“胞兄”演变而来的。我出示,一个手里有的学生就很快地高举卡片说:“因为分子和分母都除以了3,分数的大小不变。”而另一个手里有的学生马上接下去说:“我的分数也是老师的“胞弟”,因为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了2,分数的大小不变。”……也有学生会出现错误,那么老师就利用错误讲评注意点,同样能收到好效果。我实践下来感觉这个练习设计可行性强,针对性强,趣味性浓,训练度密,参与面更广,能受到全班学生的欢迎。当然最终的效果也是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二、设计“操作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

如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后,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让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就安排操作题,让学生用三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

[1][2][3]。

学习养老理念课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枯燥死板的计算题后,常会做一些机械、重复的练习使学生的新知获得巩固,但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又如我在教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设计了找“胞弟”这一“娱乐性”练习。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张写有分数的卡片,当老师出示一张分数卡片时,要让学生判断自己手中的分数是不是和老师手中的分数大小一样,如果一样就赶快高举分数卡片并大声说出这个“胞弟”是怎样由“胞兄”演变而来的。我出示,一个手里有的学生就很快地高举卡片说:“因为分子和分母都除以了3,分数的大小不变。”而另一个手里有的学生马上接下去说:“我的分数也是老师的“胞弟”,因为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了2,分数的大小不变。”……也有学生会出现错误,那么老师就利用错误讲评注意点,同样能收到好效果。我实践下来感觉这个练习设计可行性强,针对性强,趣味性浓,训练度密,参与面更广,能受到全班学生的欢迎。当然最终的'效果也是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二、设计“操作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

如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后,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让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就安排操作题,让学生用三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三、设计“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种开放性问题具有很高的创造教育价值,极富挑战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如教学“简单的统计”后,我没有复印大量的统计表让学生填写,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统计某一类事物,并制成简单的统计表。还可以根据你所统计出的数据发表你的看法或提出你的意见。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都很喜欢这次作业,连平时一直作业拖拉的学生也早早的完成了。男同学爱好体育,很多同学统计了学校的体育室里有多少球。设计表格如下:

我校球类数量统计表。

我们的意见:足球太少了,不够我们玩。希望能再买几个!

女同学统计的也很有特色,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成绩不是很理想,性格内向,属于班级里灰色人群的一个女生。她统计的是自己一天中在课上被老师提问的次数。如下:

我上课被老师提问次数统计表。

我的想法:我胆子很小,不敢举手。老师你能多提问我几次吗?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不同,社会经历的不同,兴趣的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假如老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同一张统计表,那么老师就不会发现学生的“奇思妙想”,更不可能关注到“内向女孩”的心理需求。而我设计的这题既让学生记忆深刻,牢固掌握了“简单的统计”这个知识点,又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像这类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既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创造的空间,又为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调查等多种学习方式。这样的开放性练习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特别强调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练习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