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重阳登高心得体会及收获 重阳节登山心得体会(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07:40:40 页码:13
重阳登高心得体会及收获 重阳节登山心得体会(3篇)
2022-12-26 07:40:40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重阳登高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2课《杜甫诗三首》中的《登高》。接下来,我将分六个部分进行说课,分别是说课程标准、说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以及教学预测。若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根据这一精神,我将采用深入浅出、以学为主的方式进行我的教学设计。

《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三册高中语文以古代诗歌、散文和中国现当代散文为主,重在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其中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占据了两个单元。本课所在第三单元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同时训练语感,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这

四个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诗人同呼吸共悲喜,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诗歌的语言,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难点: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掌握诗歌的形式和表达方式,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特色。

讲授法:本文为讲读课文,应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课时为一个课时。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感情丰富却阅历不深,感性体会较多,理性认识有限。按学生认识规律,在情感目标培养上,按“读—感—悟—拓展延伸”的思路,安排“初读——研读——品读”三个阅读环节,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由感性升华到理性。结合多媒体补充材料,声画同步,结构清晰,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高尚的情感以及审美情趣。

提问法:

抓关键词语法:

同时,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虽有一定阅读能力,但在诗歌赏析中很难通过表象去理解本质;理清大致结构容易,明晰具体思路却难。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学习障碍,通过讨论、语句赏析等途径,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我把重点放在赏析方法的指导和阅读品质的培养上,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预习法:学生提前预习该篇课文,了解整体的行文,感受其中的情感发现疑问,以便于在课堂上有效地讨论、领悟,提高课堂效率。

笔记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思考、领悟为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鼓励学生适当做笔记;

讨论法:讨论对诗歌中“悲秋”的理解。

拓展法:学习“以小见大”的抒情方法,将本首诗歌与其它诗歌进行比较,写下自己的感受,养成学生及时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一)导入语

(放映幻灯片4,)用对联导入。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利用学生借助对对联的赏析,回味杜甫穷年漂泊的一生,体会杜甫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读书人,忠君念阙,心系苍生的伟大情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杜甫诗歌中,被称为“七律之冠”的名篇《登高》。

(二)作者简介(幻灯片5—7,将作者的一生做简要概括,更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又节省课堂时间)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困守长安十年,投诗干谒,备受冷遇;战乱时期,出生入死,抒写民哀;漂泊西南时期,流落西南,吟咏自然。有《杜少陵集》。

(三)课文学习

1、初读(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主要以教师的讲述为主。8—10)

提示学生诗歌的创作背景,古代的社会生活已离我们远去,古人的情感世界也不同于现今。必要的背景提示,就像卫星定位系统一样,有助于我们锁定目标。(幻灯片10)

《登高》是杜甫在夔州期间的杰作,写于大历二年的秋天。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了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2、研读(具体研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说出诗歌中提到了哪几种景物)以提问法贯穿研读过程,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有效结合,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思维,养成动脑的好习惯。

提问: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幻灯片11)

猿鸣——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提问:在诗歌中诗人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怀?(这就是本诗中运用情景交融手法之处,幻灯片12)

画面: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水。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同时也衬托出人的生命之短暂。(在写景的同时,诗人也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继续提问:怎样理解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所表现的悲秋?引用宋代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评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学生能就其中的几点谈出自己的见解即可,如:“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常作客“,指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

八悲:他乡作客,一悲;常作客,二悲;万里作客,三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悲;亲朋亡散,六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悲;身患疾病,八悲。

3、小结(讲解完全文,做个大概的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啊!

板书设计:

登高

杜甫;天、风,沙、渚,猿啸、飞鸟→哀转孤独

写登高所见

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的长江→韶光易逝情

景羁旅异乡,晚年多病→愁苦沉痛

交抒登高所感

融国难家愁,护病断酒→忧愤无奈

忧国忧民忧身→沉郁悲壮

4、品读(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以便于拓展思维)

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沉郁顿挫”可说概括了杜甫诗歌的基本特征,那诗歌是如何表现的?(采用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以便于拓展思维)

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诗歌八句皆对。“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诗歌给做客思乡的一般含义,添上了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了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了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四)结束语

古人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诗歌是心声的外化,而不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古人的情感世界虽不同于现今,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诗歌,与诗人同呼吸共悲喜,感受其中那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预测

本节课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采用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上是我对课文的理解和熟悉,这只是讲授设计,只是一个弹性化的方案,详细的课堂讲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发生变化。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最新重阳登高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再过几天,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含有长久长寿之意,同时秋季也是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人们对这个节日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在这个属于老年人的节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祝愿所有的爷爷奶奶生活愉快、健康长寿!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还有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

老一辈为了我们国家的强盛,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们艰苦创业、辛勤劳动了几十年,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精心哺育和照料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如今他们老了,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照顾。所以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议,每一位共青团员和青少年学生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

愿所有老人都过上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

谢谢!

最新重阳登高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亲爱的老年朋友们合:大家好!

甲:飞火流霞迎盛世

乙:欢歌笑语贺华章。

甲:云淡山清、秋高气爽、橘红橙黄、金桂飘香,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老人们的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

乙:为了庆祝“九·九”重阳节,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落到实处,今天,西关社区金色夕阳,共创和谐文艺演出在这里隆重举行!

甲:在这里我们祝福各位老年朋友们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健康长寿,笑口常开!

乙:今天到场的领导和来宾有------------欢迎你们的到来

甲:首先有请西关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潘秀菊讲话!

乙:下面我们的文艺演出正式开始!

甲:金秋时节阳光灿烂花果飘香

乙:神州大地山水欢笑凯歌飞扬

甲:老年人坚持锻炼能预防并减少疾病。

乙:老年人坚持锻炼能使我们延年益寿。

甲:下面请欣赏《大众广播体操第九套》

乙:广播体操做的精神抖擞,让我们也不由自主的也想动起来。

甲:是啊,朋友们,让我们跳起舞,唱起歌。请欣赏手绢舞《欢乐中国年》。

甲:心相映,手牵手,天长地久共白头。一曲《心相印手牵手》,道出了爱的真谛,演绎为地老天荒的不变诺言。请欣赏歌曲《心相印手牵手》

乙:“溪水清清溪水长,采茶姑娘采茶忙”。一曲优美的江南小调《采茶舞曲》将带着我们去聆听江南潺潺的流水,和江南姑娘手指跳舞的声音。下面请欣赏竹板舞《采茶舞曲》。

甲:美丽的中国是我们可爱的大家,美丽的西关是我们可爱的小家。

乙:下面请欣赏彩绸舞《美丽的新村我可爱的家》

甲:北少林,南武当,中国功夫永留芳。

乙:古华夏,新中国,奋进不息创辉煌。请欣赏快板联唱《中国功夫》

甲:在那大自然的怀抱中,一顶顶斗笠舞动着,带给人视觉的享受,下面请欣赏社区舞蹈队带来的斗笠舞《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乙:展开梦想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阻隔,追寻那遥远的天籁。

请欣赏健身舞《自由飞翔》

甲:西关处处百花争艳,自由飞翔的两只轻盈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忙碌。

请欣赏歌曲《两只蝴蝶》

乙:军拥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试看天下谁敢轻。

请欣赏彩绸舞《拥军秧歌》

甲:凤阳花鼓咚咚清脆,

乙:威风锣鼓大气磅礴,

下面请欣赏《恰恰-凤阳花鼓》

甲: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陈建红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一段优美动人的傣族舞蹈。

乙:我喜欢,那无边无垠的绿色草原,似一个飘渺的梦,连着天边的地平线。

甲:微风拂来,牧马人的歌声伴着蓝天回旋,还有那长长的套马杆令人留恋。

请欣赏草原舞《套马杆》

乙: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任何困难都压不垮我们中华民族钢铁一般的脊梁。经过这么多磨难的洗礼,让我们中国人民的心反而贴得更紧了。

甲:是的,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世博会的顺利召开。我相信明年我们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喜乐年华。

请欣赏手绢舞《喜乐年华》。

甲:春燕的歌声在飞,蓝天上彩云在追,共和国海陆空上,处处有亮丽的星星,共和国女兵,刚强中几分温柔娇媚,太阳和月亮为你们举杯。

下面请听歌表演:《军中姐妹》。

乙:有人喜欢娇艳动人的玫瑰,有人喜欢艳压群芳的牡丹,还有人喜欢冰清玉洁的水仙,而我,却对洁白的茉莉花情有独钟。

甲:一簇簇淡黄的花蕊,几片洁白的花瓣,一朵绿色的花萼结合在一起,便成了一朵娇小可人的茉莉花。

乙:茉莉花,民族的`花,茉莉花,美丽的花。

请欣赏扇子舞《茉莉花》。

甲:我是一只温顺的绵羊。寻找着我心灵的牧场,佛光穿过无边的苍凉,雪莲花开在我的心房。

让我们共同欣赏舞蹈《我要去西藏》

甲:甜甜的酒窝窝甜甜的笑,甜甜的脸蛋儿长呀长得俏。

乙:眉毛哟弯弯哟会呀会说话,甜甜的小嘴儿赛呀赛樱桃。下面请欣赏广场舞《小妹甜甜甜》

甲:红红的手绢就是我们的一张张笑脸,让我们的生活布满阳光,充满欢乐。

请欣赏手绢舞《小看戏》

乙:岁岁登高开视野,年年重九胜春光。鹤舞松劲寿无域,龙呤凤鸣晚不荒。

甲: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把重阳节的欢歌唱响。请欣赏双扇舞《欢聚一堂》

甲:喜迎佳节登高望远,共聚一堂倾诉衷肠。

乙:振兴九洲壮心不老,祝与青松永远同龄。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亲爱的老年朋友们,

甲:西关社区金色夕阳,共创和谐文艺演出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乙:最后再次祝愿所有的老年朋友们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健康长寿,笑口常开!

合:再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