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心得体会实用(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0:48:20 页码:14
2023年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心得体会实用(通用10篇)
2023-11-19 00:48:20    小编:ZTFB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能够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坚持真实、客观的原则。心得体会是一种表达思考和情感的方式,下面是一些给力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

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心得体会实用篇一

1.1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应当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1.2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档案部门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1.3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1.4应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1.5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就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1.6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则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1.7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拷贝一并归档。

2.1收集范围。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按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2.2收集积累要求。

2.2.1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2.2.2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之间,相互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2.2.3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井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或缩微胶片拷贝件保留。

2.2.4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

2.2.5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象电子文件,如果采用非标准压缩算法,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2.2.6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对设备的依赖性,以及易修改性等问题,不可遗漏相关软件和各种数据。

2.2.7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象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压缩算法和软件。

2.2.8用音频设备获得的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属性标识和相关软件。

2.2.9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前面所示的两种以上的信息形式,收集时应注意参数准确、数据完整。

2.2.10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软件型号和相关参数。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必须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2.2.11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

2.3收集、积累方法。

2.3.1及时按照要求制作电子文件备份。

2.3.4电子文件登记表如果制成电子表格,应与备份文件一同保存,并附有纸张打印件。

2.3.5电子文件性质代码:r—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o—正式电子文件;n—无纸电子文件;t—文本文件;i一图象文件;g—图形文件;v一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m—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

3.1电子文件的整理,应按内容、保管期限、密级等因素相对集中。

3.2电子文件应按《档案著录规则》著录,并制成机读目录。

3.3归档电子文件应填写登记表。

4.电子文件的归档。应定期把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存储到可长期保存的脱机载体。

4.1归档范围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的划分,可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4.2归档时间逻辑归档应实时进行,物理归档应定期完成。

4.3检测在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按其基本技术条件进行检测。其内容包括:硬件环境的有效性、软件环境有效性及其信息记录格式等。

4.4归档前的鉴定电子文件的归档鉴定工作,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主,鉴定结果,在电子文件的机读目录上制作相应的标只。

4.4.1有效性和完整性鉴定。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单位对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如果文件形成单位采用了某些技术方法保证电子文牛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则应把其技术方法和相关软件一同移交给接收单位。

4.4.2保管期限的划分。电子文件保管期限的划分,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4.5归档要求。

4.5.2本标准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分别是: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可擦写光盘、磁带等。禁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牛长期保存的载体。

4.5.4将相应的电子文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一同归档并附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

4.5.5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把归档电子文件与相应的机读目录存在同一载体上如果是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也应将软件及相关数据存在同一载体上。

4.5.6原电子文件数据集载体在完成电子文件归档后,保留时间至少1年。

4.5.7在网络中进行了逻辑归档操作的电子文件应按上述归档过程完成物理归档。

5.电子档案的移交与保管。电子文件归档后按有关规定移交至档案保管部门,作为电子档案进行保管。

5.1检验。

5.1.1档案保管部门应配备相应的处理设备,以保证完成电子档案的检验工作。归档的每套载体均应接受检验,合格率应达到100%。与纸质档案同时保存的电子档案可采取抽样检验的方法样本数不少于总数的20%合格率应达到100%。

5.1.2检验项目。

5.1.2.1载体有划痕,是否清洁。

5.1.2.2有无病毒。

5.1.2.3核实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审核手续。

5.1.2.4核实登记表、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5.1.3将检验结果填人电子档案人库登记表。检验有合的,应退回形成单位,重新制作。

5.2移交手续验收合格后,档案保管部门在电子档案人库登记表上签字盖章。一式2份,一份交电子文件形成单位一份自存。

5.3保管要求电子档案保管除应具备纸质档案一般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5.3.1归档载体应作防写处理。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载体应直立存放,做到防尘、防变形。

5.3.2环境温度选定范围:14℃—24℃;相对湿度选定范围:45%—60%。

5.3.3存放时应注意远离强磁场,并与有害气本隔离。

5.3.4电子档案在形成单位的保管,也应参照上述条件。

5.4存效性保证。

5.4.1每满1年,对电子档案涉及的形成单位和档案保管部门的设备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

5.4.2每满2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5.4.3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应进行电子档案的载体转换工作,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3年。

5.4.4磁性载体上的电子档案,每4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

5.5利用。

5.5.1电子档案的封存载体不得外借。

5.5.2利用时使用拷贝件。

5.5.3利用时要遵守保密规定。

5.5.4利用者对电子档案的使用应在权限规定范围之内。

5.5.5具有保密要求的电子档案上网时必须符合国家或部门有关保密的规定,要有稳妥的安全保密措施。

5.6电子档案的销毁鉴定。

5.6.1电子档案的销毁鉴定,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5.6.2电子档案的销毁,应在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实施。

5.6.3非保密电子档案可进行逻辑删除。属于保密范围的电子档案被销毁时,如存储在不可擦除载体上,须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并在网络中彻底清除。

5.7统计档案保管部门应及时按年度对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

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心得体会实用篇二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电子档案管理已经成为银行业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项工作中,我有幸担任了一名电子档案管理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的实践,分享一些关于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的心得体会。

建立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是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的基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档案管理的目标和范围,确定合理的档案分类和编号方式。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电子档案管理软件,并严格按照统一的命名规范命名文件,以便于管理和检索。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行档案的查阅和修改,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三、规范电子档案管理流程。

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流程是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的保障。首先,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电子档案管理意识和能力。其次,建立起完整的电子档案管理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确保档案的及时归档和准确检索。同时,要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和存档,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意外情况发生。

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是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客户权益和银行利益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系统的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密码控制等措施,防止非法入侵和信息泄露。其次,要对电子档案进行加密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外部黑客攻击。最后,要定期对电子档案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持续优化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是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的经验总结和发展方向。首先,要及时引进新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后,要积极与其他银行和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借鉴他人的优点,共同推动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

总结:

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的实践,我深刻意识到科技发展对银行档案管理的改变和提升。建立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规范电子档案管理流程、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以及持续优化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成为我在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经验和体会。希望以上心得能对其他从事电子档案管理的人员有所启发,共同推动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心得体会实用篇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管理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银行行业,电子档案管理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银行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我深刻体会到了电子档案管理带来的便利和优势。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电子档案管理为银行业务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基础。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繁琐且容易出错,文件的查找和整理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文件的查找、浏览和整理。这不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资源,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现在某位客户需要查询过去几年的存款记录,只需在系统中输入关键词,便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而不需要翻阅大量的纸质文件。这在客户服务和对账工作中都极大地提升了效率。

其次,电子档案管理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纸质文件很容易丢失或受到损坏,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加密、权限设置和备份等措施,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只有具有权限的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档案,确保了数据的机密性。同时,系统还定期自动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这为银行的运作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

再次,电子档案管理为银行节省了大量的空间费用。传统的纸质档案需要大量的柜子、文件夹和存储空间,占据了大量的办公空间。而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将这些纸质档案数字化,存储在服务器中,大大减少了纸质档案的数量和存储空间的需求。这不仅降低了银行的物资成本,还节约了宝贵的办公空间,提高了工作环境的整洁度和舒适度。

最后,电子档案管理为银行业务的智能化提供了可能。通过与其他系统的集成,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无纸化流程。例如,在发放贷款的流程中,如今银行可以通过电子签名和电子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完全电子化的贷款申请和审批过程。这不仅提升了银行的形象和服务水平,也减少了大量的纸质文件和人力资源的消耗,实现了业务智能化和自动化。

综上所述,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给银行业务带来了诸多的益处。它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节省了空间费用,同时也为业务的智能化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作为银行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我深刻体会到了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优势,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档案管理将在银行业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心得体会实用篇四

文件形成部门或信息管理部门应定期把经过鉴定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将其存储到符合保管期限要求的脱机载体上。

5.2鉴定。

5.2.1电子文件的鉴定工作,应包括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的鉴定及确定密级、归档范围和划定保管期限。

5.2.2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单位按照规定的项目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并由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检验和审核结果填入《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

如果文件形成单位采用了某些技术方法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则应把其技术方法和相关软件一同移交给接收单位。

5.2.3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参照国家关于纸质文件材料归档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包括相应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

5.2.4电子文件保管期限和密级的划分工作,参照国家关于纸质文件材料密级和保管期限的有关规定执行。电子文件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的保管期限应当与内容信息的保管期限一致。应在电子文件的机读目录上逐件标注保管期限的标识。

5.5归档。

5.5.1电子文件的归档,按照鉴定标识进行。电子文件的归档可分两步进行,对实时进行的归档先做逻辑归档,然后定期完成物理归档。归档时,应充分考虑电子文件的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人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技术因素。

将电子文件的管理权从网络上转移至档案部门,在归档工作中,存储格式和位置暂时保持不变。

5.5.2物理归档。凡在网络中予以逻辑归档的电子文件,均应定期完成物理归档。

归档完毕,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应将存有归档前电子文件的载体保存至少1年。

目前,保护电子文件信息不被修改、盗窃、删除的技术途径主要有防火墙技术、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加密法、数字水印法、数字时间印章法等。然而,保护电子文件信息的技术只能是相对的,因为电子文件的加密和解密技术都在不断地发展。

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心得体会实用篇五

第一条为规范我校电子文件的归档及管理工作,保障归档的电子文件安全有效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广东省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文件,是指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文字、图表、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记录。

第三条机关各处室、院(系、部)等单位和部门应建立电子文件归档制度,指定专人(一般为单位或部门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的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将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工作纳入单位(部门)文书处理程序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

第四条凡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文件形成单位(部门)均必须归档。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密级划分,参照纸质文件归档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要求。

(6)对用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应同时收集其软件型号、名称、版本号和相关参数手册、说明资料等。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原则上应转换成通用电子文件,如不能转换,收集时应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第六条电子文件归档的基本要求。

(3)电子文件归档时,应同时填写《电子文件登记表》,与相应的电子文件一同归档保存。

(4)归档完毕,电子文件形成单位(部门)应将存有归档前电子文件的载体保存至少1年。

第七条归档电子文件移交前,文件形成单位(部门)必须认真检测电子文件,并填写《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随电子文件移交给综合档案室,一份由电子文件形成单位(部门)保存。

第八条电子文件的检验应包括以下项目。

(1)载体有无划痕、是否清洁;

(2)有无病毒;

(3)核实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检验和审核手续;

(4)核实登记表、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5)对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应核实其相关的软件、版本、操作手册等是否完整。

第九条综合档案室应按照检验要求对移交电子文件逐一验收,对检验不合格者,应退回形成单位(部门)重新制作。

第十条移交综合档案室的电子文件应一式两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提供利用。

第十一条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除应符合纸质档案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1)归档载体应作防写处理,避免擦、划、触摸记录涂层;

(2)单片载体应装盒,竖立存放,且避免挤压;

(3)存放时应防磁、防光、防潮、防有害气体;

(4)环境温度控制范围为17℃-20℃,相对湿度控制范围为35%-45%。

归档电子文件在形成单位(部门)的保管,也应参照上述条件。

第十二条电子文件归档每满一年对涉及的电子文件形成单位(部门)和档案室的设备更新情况进行检查登记。设备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应进行归档电子文件的载体转换工作,原载体保留时间不少于3年。保留期满后对可擦写载体清除后重复使用,不可清除内容的载体应按保密要求进行处置。

第十三条档案室对保管的电子文件应定期进行检验、转存。

(2)磁性载体上的电子文件,每4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不少于4年。

第十四条归档电子文件的封存载体不得外借,未经批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复制电子文件;利用归档的电子文件,应使用拷贝件;利用时要遵守保密规定;利用者对归档电子文件的使用应在权限规定范围之内。

第十五条归档电子文件的鉴定和销毁,参照国家关于档案鉴定销毁的有关规定执行,且应在办理审批手续后实施;属于保密范围的归档电子文件,如存储在不可擦写载体上,应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并在网络中彻底清除,不属于保密范围的归档电子文件可进行逻辑删除。

第十六条档案室应及时按年度对归档电子文件的接收、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情况进行统计。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解释权归学院综合档案室,未尽事宜参照国家其他有关电子文件的标准和规定。

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心得体会实用篇六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安全性,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采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作为一名银行职员,我在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接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优势。以下是我关于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首先,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相比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具有更快捷、更方便的特点。通过系统的搜索功能,我们可以快速地找到所需的文件,大大节约了办公时间。同时,电子档案可以进行自动归档和整理,省去了繁琐的手工操作。与此同时,系统也可以实现多人协同编辑和共享,减少了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成本,提高了团队的协作效率。整体而言,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

其次,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提升信息的安全性。在银行行业中,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纸质档案存在遗失、泄密等风险,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权限设置、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信息管理环境。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相关档案,确保了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同时,系统还可以自动进行数据备份,即使发生意外情况,也能够快速恢复数据,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总之,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信息的安全性,保障客户的隐私和银行的声誉。

第三,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节约空间和资源。银行通常都会有大量的纸质档案,这些档案占据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减少了存储空间的开销。此外,电子档案不需要再印刷、复印和传递,减少了纸张和耗材的使用,节约了资源。从长远来看,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银行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四,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作为一家银行,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使我们能够快速地获取客户的相关信息,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历史记录和数据挖掘,我们可以了解客户的交易偏好,提前预测客户需求,为客户制定更优质的金融方案。同时,电子档案可以实现在线签署和批准,避免了繁琐的纸质流程,提高了办理业务的速度和便利性。综上所述,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够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和竞争力。

最后,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需要持续优化和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更新。我们需要关注技术的发展,及时引入新的功能和应用,以满足银行管理的需求。同时,我们还需要定期进行数据清理和备份,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培训员工的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他们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来服务客户。

总结起来,银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具有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信息安全性、节约资源和提供更好客户服务的优势。然而,要想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银行业务和信息化需求。只有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银行运营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的银行服务。

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心得体会实用篇七

第一,电子文件是由电子计算机生成和处理,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因此亦可称为“数字文件”。这是电子文件与以往所有其他形式文件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信息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共同点。数字信息使用0和1两种两种数码的组合来记录信息,每一个0或1叫做1个比特,需要记录的信息用一串比特存储于计算机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和各种外存储器)中,并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第二,电子文件是文件的一种类型,应该具有文件的各种属性,特别是要有特定的用途和效力。这是电子文件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与其他形式文件的共同点。

从逻辑上说,电子文件是“数字信息”和“文件”两个概念的交集,它是具有文件特征的数字信息,又是以数字信息为特征的文件。

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心得体会实用篇八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设备阅读、处理并可以在通信网络上传递的文件。归档,指将处理完毕且具有保存价值的事情或文件经系统整理后交档案室(馆)保存备案(备查)的过程。下文是关于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第一,电子文件是由电子计算机生成和处理,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因此亦可称为“数字文件”。这是电子文件与以往所有其他形式文件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信息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共同点。数字信息使用0和1两种两种数码的组合来记录信息,每一个0或1叫做1个比特,需要记录的信息用一串比特存储于计算机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和各种外存储器)中,并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第二,电子文件是文件的一种类型,应该具有文件的各种属性,特别是要有特定的用途和效力。这是电子文件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与其他形式文件的共同点。

从逻辑上说,电子文件是“数字信息”和“文件”两个概念的交集,它是具有文件特征的数字信息,又是以数字信息为特征的文件。

1.总则。

1.1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应当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1.2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档案部门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1.3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1.4应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1.5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就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1.6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则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1.7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拷贝一并归档。

2.1收集范围。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按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2.2收集积累要求。

2.2.1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2.2.2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之间,相互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2.2.3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井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或缩微胶片拷贝件保留。

2.2.4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

2.2.5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象电子文件,如果采用非标准压缩算法,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2.2.6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对设备的依赖性,以及易修改性等问题,不可遗漏相关软件和各种数据。

2.2.7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象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压缩算法和软件。

2.2.8用音频设备获得的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属性标识和相关软件。

2.2.9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前面所示的两种以上的信息形式,收集时应注意参数准确、数据完整。

2.2.10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软件型号和相关参数。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必须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2.2.11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

2.3收集、积累方法。

2.3.1及时按照要求制作电子文件备份。

2.3.4电子文件登记表如果制成电子表格,应与备份文件一同保存,并附有纸张打印件。

2.3.5电子文件性质代码:r—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o—正式电子文件;n—无纸电子文件;t—文本文件;i一图象文件;g—图形文件;v一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m—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

3.1电子文件的整理,应按内容、保管期限、密级等因素相对集中。

3.2电子文件应按《档案著录规则》著录,并制成机读目录。

3.3归档电子文件应填写登记表。

4.电子文件的归档。应定期把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存储到可长期保存的脱机载体。

4.1归档范围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的划分,可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4.2归档时间逻辑归档应实时进行,物理归档应定期完成。

4.3检测在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按其基本技术条件进行检测。其内容包括:硬件环境的有效性、软件环境有效性及其信息记录格式等。

4.4归档前的鉴定电子文件的归档鉴定工作,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主,鉴定结果,在电子文件的机读目录上制作相应的标只。

4.4.1有效性和完整性鉴定。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单位对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如果文件形成单位采用了某些技术方法保证电子文牛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则应把其技术方法和相关软件一同移交给接收单位。

4.4.2保管期限的划分。电子文件保管期限的划分,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4.5归档要求。

4.5.2本标准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分别是: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可擦写光盘、磁带等。禁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牛长期保存的载体。

4.5.4将相应的电子文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一同归档并附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

4.5.5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把归档电子文件与相应的机读目录存在同一载体上如果是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也应将软件及相关数据存在同一载体上。

4.5.6原电子文件数据集载体在完成电子文件归档后,保留时间至少1年。

4.5.7在网络中进行了逻辑归档操作的电子文件应按上述归档过程完成物理归档。

5.电子档案的移交与保管。电子文件归档后按有关规定移交至档案保管部门,作为电子档案进行保管。

5.1检验。

5.1.1档案保管部门应配备相应的处理设备,以保证完成电子档案的检验工作。归档的每套载体均应接受检验,合格率应达到100%。与纸质档案同时保存的电子档案可采取抽样检验的方法样本数不少于总数的20%合格率应达到100%。

5.1.2检验项目。

5.1.2.1载体有划痕,是否清洁。

5.1.2.2有无病毒。

5.1.2.3核实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审核手续。

5.1.2.4核实登记表、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5.1.3将检验结果填人电子档案人库登记表。检验有合的,应退回形成单位,重新制作。

5.2移交手续验收合格后,档案保管部门在电子档案人库登记表上签字盖章。一式2份,一份交电子文件形成单位一份自存。

5.3保管要求电子档案保管除应具备纸质档案一般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5.3.1归档载体应作防写处理。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载体应直立存放,做到防尘、防变形。

5.3.2环境温度选定范围:14℃—24℃;相对湿度选定范围:45%—60%。

5.3.3存放时应注意远离强磁场,并与有害气本隔离。

5.3.4电子档案在形成单位的保管,也应参照上述条件。

5.4存效性保证。

5.4.1每满1年,对电子档案涉及的形成单位和档案保管部门的设备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

5.4.2每满2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5.4.3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应进行电子档案的载体转换工作,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3年。

5.4.4磁性载体上的电子档案,每4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

5.5利用。

5.5.1电子档案的封存载体不得外借。

5.5.2利用时使用拷贝件。

5.5.3利用时要遵守保密规定。

5.5.4利用者对电子档案的使用应在权限规定范围之内。

5.5.5具有保密要求的电子档案上网时必须符合国家或部门有关保密的规定,要有稳妥的安全保密措施。

5.6电子档案的销毁鉴定。

5.6.1电子档案的销毁鉴定,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5.6.2电子档案的销毁,应在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实施。

5.6.3非保密电子档案可进行逻辑删除。属于保密范围的电子档案被销毁时,如存储在不可擦除载体上,须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并在网络中彻底清除。

5.7统计档案保管部门应及时按年度对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

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心得体会实用篇九

项目采用软件工程开发技术,并在lotusnotes平台原有技术特点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本项目特有的电子档案数据检验技术、非法数据处理技术及原始数据恢复技术,有效地保证了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该项目针对电子文件特征所建立的“无卷归档”组织方法及运行模式不仅适合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同时也适合实体文件的归档管理,对档案文件的.组织、管理具有改革创新意义。

该项目提出对不同组织形式(有卷、无卷)的档案分库、不同信息形态(文字、图片、影像、录音)的档案同库的数据库设计方案及其配套的档案著录格式,数据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文件、实体文件并列运行阶段的文件归档管理及多媒体档案信息的综合管理。

该项目所建立的档案馆、室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齐全、集成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基本覆盖了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其中包括了档案室与国家档案馆之间交、接电子档案的数据通道、工作平台及进馆档案验收鉴定技术;项目所建立的开放式档案利用局域网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索手段及利用方式;项目还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征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所建‘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

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心得体会实用篇十

摘要:电子文件越来越成为现代文件的重要形式。由于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在理论、方法、标准等方面的不同,所以研究电子文件的特点,制定归档管理的对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电子文件以其载体和载体与信息结合方式的特殊性对传统档案保护理论造成很大的冲击,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档案在保护技术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将是电子时代档案保护技术的新领域。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形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2.1电子文件是由电子计算机生成和处理,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因此亦可称为“数字文件”。这是电子文件与以往所有其他形式文件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信息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共同点。

数字信息使用0和1两种两种数码的组合来记录信息,每一个0或1叫做1个比特,需要记录的信息用一串比特存储于计算机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和各种外存储器)中,并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2.2电子文件是文件的一种类型,应该具有文件的各种属性,特别是要有特定的用途和效力。这是电子文件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与其他形式文件的共同点。

从逻辑上说,电子文件是“数字信息”和“文件”两个概念的交集,它是具有文件特征的数字信息,又是以数字信息为特征的文件。

3、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

3.1应建立规范的制度和工作程序并结合相应的技术措施,从电子文件形成开始不间断地对有关处理操作进行管理登记,保证电子文件的产生、处理过程符合规范。

3.1.1登记处理过程中相互衔接的各类责任者(如起草者、修改者、审核者、签发者等)。

3.1.2登记处理过程中的各类操作者(打字者、发文者、收文者、存储管理者等)。

3.1.3登记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责任凭证信息(批示、签名、印章、代码等)。

3.1.4登记电子文件传递、交接过程中的其他标识。

3.2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

3.2.1建立对电子文件的操作者可靠的身份识别与权限控制。

3.2.2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日志,随时自动记录实施操作的人员、时间、设备、项目、内容等。

3.2.3对电子文件采用防错漏和防调换的标记。

3.2.4对电子印章、数字签署等采取防止非法使用的措施。

3.3应建立电子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集背景信息和元数据。

3.4应建立电子文件有效性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

3.5电子文件的处理和保存应符合国家的安全保密规定,针对自然灾害、非法访问、非法操作、病毒侵害等采取与系统安全和保密等级要求相符的防范对策,主要有:网络设备安全保证;数据安全保证;操作安全保证;身份识别方法等。

4.1收集积累要求。

4.1.1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和办理情况,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及其电子版本的定稿均应被保留。正式文件是纸质的,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4.1.2当公务或其他事务处理过程只产生电子文件时,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应随时对电子文件进行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

4.1.3对在网络系统中处于流转状态,暂时无法确定其保管责任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捕获措施,集中存储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子文件暂存存储器中,以防散失。

4.1.4对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本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文字处理工具等,必要时同时保留文字处理工具软件。文字型电子文件以xml、rtf、txt为通用格式。

4.1.5对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采用非通用文件格式的`图像电子文件,收集时应将其转换成通用格式,如无法转换,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扫描型电子文件以jpeg、tiff为通用格式。

4.1.6对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设备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其软硬件环境和相关数据。

4.1.7对用视频或多媒体设备获得的文件以及用超媒体链结技术制作的文件,应同时收集其非通用格式的压缩算法和相关软件。视频和多媒体电子文件以mpeg、avl为通用格式。

4.1.8对用音频设备获得的声音文件,应同时收集其属性标识、参数和非通用格式的相关软件。音频电子文件以wav、mp3为通用格式。

4.1.9对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应同时收集其软件型号、名称、版本号和相关参数手册、说明资料等。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原则上应转换成通用型电子文件,如不能转换,收集时则应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4.1.10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与电子文件处理有关的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

4.1.11对套用统一模板的电子文件,在保证能恢复原形态的情况下,其内容信息可脱离套用模板进行存储,被套用模板作为电子文件的元数据保存。

4.1.12定期制作电子文件的备份。

4.2.1每份电子文件均应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登记(见附录a的表a.1和表a.2)。

4.2.2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同时保存。

4.2.3电子文件登记表如果制成电子表格,应与电子文件一同保存,永久保存的电子表格应附有纸质等拷贝件并与相应的电子文件拷贝一起保存。

4.2.4电子文件稿本代码:m-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f-正式电子文件。

4.2.5电子文件类别代码:t-文本文件;i-图像文件;g-图形文件;v-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0-超媒体链结文件;p-程序文件;d-数据文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