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初中音乐课教案(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5:45:49 页码:13
2023年初中音乐课教案(优秀11篇)
2023-11-14 05:45:49    小编:ZTFB

在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是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一

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

2、在理解《七子之歌》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钢琴、磁带、录音机、图片、地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及《1997.天地人》序曲。

教学目标:

1、聆听《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比较说出乐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出现的先后次序。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音乐表现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欣赏《新疆之春》《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并对新疆音乐感兴趣。

2、聆听三首乐曲,能感受、体验十二木卡姆、冬不拉弹唱及小提琴齐奏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新疆各种乐器;

2、感受体验乐曲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喀什的春天》。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认识新疆民族乐器热瓦甫及其弹唱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新疆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青春舞曲(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深感受:

(1)掌握新疆民歌的节奏型。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二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掌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

重点:掌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情感。

难点: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1、导入:《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的着名剧目。剧情是: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三载,临别亲口假借九妹许与山伯。回家后,祝父逼迫英台与马文才订婚,英台誓死不从,山伯到祝家探望英台,方知九妹就是英台。因受到婚变的打击,山伯回家病故。英台在被迫出嫁途中,吊祭山伯,一时天昏地暗,山伯坟台断裂,英台投入坟中,山伯、英台化作蝴蝶,比翼双飞。这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作品以优美动人的音乐表现了主人公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以及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与憧憬。

2、作者简介。

3、作品分析。

4、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6、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

(提示:1、爱情主题的音乐在第一部分中共出现了几次?2、说出下面几幅图分别于哪段音乐所描写的内容相关联,并填写出土的序号。)。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有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教什么协奏曲。如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琵琶协奏曲等。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也有单乐章的。

8、讲解:奏鸣曲式。

9、复听《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三

1、管弦乐曲《红旗颂》。

2、歌曲《红旗飘飘》。

3、歌曲《国旗颂》。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

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

8、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

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_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

15、反馈与评价: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四

(1)让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词,并能认识船歌这种体裁。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4)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意大利船歌的演唱情绪的把握。

钢琴,音响,电视机。

1、《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而改编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美丽的夏夜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八三拍子,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教学过程:

1、导语:每个国家都有着极具特色的民歌或民族音乐,今天我们走出国门,到欧洲去走走看看,领略那里的民歌,老师和大家走进意大利。

2、展示欧洲和意大利的版图)。

1、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2、请学生讨论(如威尼斯的交通工具贡多拉,佛罗论撒的歌剧院,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等)。

1、请学生观看帕瓦罗第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那坡里民歌——《我的太阳》——帕瓦罗第)。

2、让学生讨论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声音特点:(帕瓦罗第-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明亮,有穿透力)。(多明戈-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丰满华丽,坚强有力。)(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流畅抒情)。

1、听范唱,(请学生讲解歌曲结构,明确歌曲的调号和拍号)。

2、学唱歌曲。

a:请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带领大家学习歌曲的旋律。

b:老师带领学生来练习曲中的变化音。

c: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d:完整演唱第一段,体会歌曲的内容和风格。

3、请学生设计此歌演唱方案(演唱情绪等)。

4、请两位以上的学生演唱个别段落,来展示他们设计的演唱情绪。

1、体会划船动作,并分组练习。

2、结合演唱,边划边唱,营造船歌氛围。

1、下去练习歌曲第二段。

2、去网上搜索和欧洲相关的艺术文化和了解欧洲历史。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五

第一课时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表现歌曲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协作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新疆或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4、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如小鸟一般一去不复返的道理,启发学生自觉珍惜时间。

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自行创作出表现歌曲的方法。

一、课前音乐《青春舞曲》音乐风光欣赏。

二、导入新课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风光呢?(新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新疆的民歌——《青春舞曲》(多媒体课件揭示课题:青春舞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教师用卡拉ok式范唱歌曲,学生跟随音乐轻轻击拍。

2、学生试填歌词。

3、练唱美丽小鸟处;我的青春小鸟一样处(放慢速度唱准)练唱别的那呀哟别的那呀哟处("别"字语气要加重)。

4、完整连唱歌曲(可唱两遍歌词)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5、再次完整连唱歌曲(加适当律动)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四、表现与创造。

2、各组汇报设计思路并展示。

五、拓展阶段。

1、听一听《金梭和银梭》思考:与《青春舞曲》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

2、布置课后作业:为《青春舞曲》创编一段歌词。

3、介绍王洛宾及其作品:他一生经历坎坷,但执著地热爱音乐,搜集、整理和改编了大量的西部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他的音乐作品大多浪漫热情,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也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我们大家熟悉的`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大板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这些歌曲)。

六、结束部分(背景音乐《青春舞曲》演奏版)。

教案:我衷心祝愿我们的同学,能立足现在,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也能成为开发西部的生力军,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七、学生在《青春舞曲》的音乐中走出教室。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所教歌曲,并对歌曲相应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2、能大胆、自信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3、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声情并茂地演唱。

教学重难点:在歌曲演唱中把握歌曲的节奏、情绪,能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告诉学生上课须知,并与学生拟定音乐课师生问好的方式。

用打拍子的形式: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注:用特殊的问好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对音乐课产生兴。

二、新课教学。

导言:同学们,当你们开始新生军训,就标志着你们从一名小学生变为一名中学生,走进中学校园,我们将会拥有一片新的音乐天地,让我们唱出心中的歌,你唱你喜欢的,我唱我喜欢的,用你们真诚的歌声让我们彼此熟悉,彼此亲密。

师:首先我们先来听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听完后你们告诉我这是什么歌。

1、《快乐老家》。

a、听音乐,学生随音乐轻声优美的唱,可以让让学生伸出手,跟着音乐打击节奏。

b、师问: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啊?生答:《快乐老家》。

生答:快乐,开心,欢快的速度、轻快的演唱。

既然大家都觉得应该要轻快的演唱,那么我们就要注意不要大。

声的去喊,而是用非常轻巧的声音来哼唱。

c、学生完整随音乐唱歌曲。

d、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演唱,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大海啊!故乡》。

a、听音乐,学生边听边跟着划拍,感受歌曲情绪。

b、听完了这首歌首歌,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师问:这首《大海啊!故乡》和《快乐老家》不一样的地方在哪。

里?

生答:《大海啊!故乡》旋律平缓,优美动听,《快乐老家》节。

奏欢快,

师问:大家有没有去过海边?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引导学生构想大海的样子,让学生通过大海的宽广、博大,联想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师问:那么我们在演唱《大海啊!故乡》时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去。

演唱呢?

生答:深情的,用叙述的语气来演唱。

c、教师点评,介绍作品资料:《大海啊!故乡》王立平词曲,作于1983年。是电影《大海的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

d、教师播放伴奏范唱。

e、学生继续听音乐,跟唱歌曲。

3、学习新歌《新世纪的新一代》。

a、播放录音,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用手打拍子,感受歌曲的表现意义。

b、歌曲分析:李幼容词、刘磬声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全曲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热烈的呼吁感,旋律明快奔放,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祖国新一代接班人的决心与信念。

c、跟唱旋律,教师领唱,学生跟着哼唱,可用“啦”来替代歌词,以熟悉旋律为主。

d、学习歌词,以听唱为主。

e、学生随音乐再一起唱。

三、小结与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课本学会了三首歌,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曲,请同学们下去以后,每人准备一到两首歌,下节课将学习剩下的两首歌,并且将在班上组织一次小型的演唱会,希望大家回去后好好准备,下节课能到我们讲台上来好好的展示一下你自己!

《唱出心中的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快乐老家》《大海啊!故乡》《新世纪的新一代》;

2、学唱《啊,朋友再见》和《雪绒花》。

4、认识五线谱,了解简单基本乐理知识。

4、组织学生班级演唱会。

教学重点:在歌曲演唱中把握歌曲的情绪,能有表情地演唱。参加演唱会的学生大胆上台演唱。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巩固歌曲:

师:在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三首歌曲,是哪三首?

生:《快乐老家》《大海啊!故乡》《新世纪的新一代》。

师: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看看大家都学的怎么样?我们。

一起来唱一唱上节课学习的歌曲。

播放课件《快乐老家》《大海啊!故乡》《新世纪的新一代》。

2、学习新歌:

师:刚才我们巩固了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三首歌曲,看来大家都挺有音乐细胞的,掌握的很不错,我相信这节课,你们也一定可以把剩下的两首同样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学好。

1、《啊,朋友再见》。

a、听音乐,学生随音乐轻声的唱一遍,

b、师:大家听完这首歌曲,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含义是什。

么?

生:表现了游击队员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眷念和热爱。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出自哪一部电影吗?

答:意大利民歌,南斯拉夫影片《桥》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

一段体,小调色彩。体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随时准备牺牲的精神。

教师简要讲解歌曲中应注意的地方,如前半拍休止和倚音等几。

个的地方。

c、学生完整随教师钢琴伴奏唱歌曲。

2、《雪绒花》。

b、听音乐,学生随音乐轻声的哼唱,

c、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歌曲分析: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深情悠长的歌调以四三拍子唱出,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真挚地倾吐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d、自学歌词,以听唱为主。

e、学生齐唱歌曲,教师指挥。

f、播放电影《音乐之声》,介绍歌曲《doremi》和《孤独的牧羊人》。

3、组织学生开班级演唱会。

a、教师主持,鼓励学生上台演唱,可单人或多人,

b、学生演唱歌曲。

c、教师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建议。

三、小结与下课。

教学反思:

课题:零点乐队。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奏一种简单的打击乐器,并能参与器乐合奏;

2、能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型参与伴奏,从中体验与他人合奏的愉悦感;

3、了解“加花”在器乐演奏中的含义,并能在演奏中作“即兴创作”。

设计思路:

本课以台湾民歌《一只鸟仔》为试验对象,,练习乐器合奏,了解器乐合奏的全过程,感受器乐合奏的乐趣。因为合奏曲《一只鸟仔》短小精悍,音域较窄,节奏简单,句逗清楚,采用c调,便于各种乐器演奏,所以学生在合奏过程中也不会感到困难。教材力图通过“试奏体验”加花添彩、登场演练等三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器乐演奏的全过程,感受器乐演奏的乐趣。教学重点:

“试奏体验“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能够充分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积极参与“加花添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利用简单的旋律加花以及器乐演奏中的合作。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启示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沙锤碰铃双响筒小鼓。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器乐曲,以民族乐器为主,给学生一种听觉上的享受,

如《扬鞭催马运粮忙》。

2、教师提问:刚才听到的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你听了有一种什么样的。

感觉?

3、教师小结:《扬鞭催马运粮忙》是民乐合奏曲,在旋律、节奏方面都能。

够很好的表达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今天,我有一个想法,想在同学们中间组建一个乐队,让同学们也过过瘾,当一回乐手!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那我们的乐队就起个大家都熟悉的名字“零点乐队”吧!

二、感受与探索。

播放音乐《一只鸟仔》。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七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

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

3、《春晓》。

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

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

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八

1.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

2.通过学唱歌曲,认识到歌曲的主旨--珍惜时间,热爱美好生活。

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听唱法、启发式等。

: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引入秋天美景图片。

的话》。

三.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1.初听歌曲。在听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平缓级进,较慢)。

2.这么好听的歌曲,作曲家是谁呢?介绍作曲家黄自: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曾赴美国学习,先后在欧伯林大学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钢琴。1929年归国后,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任教并兼任音乐教务主任,作品有: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爱国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著作有《和声乐》、《西洋音乐史》等。其中《思乡》、《长恨歌》、《抗敌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3.朗读歌词,仔细领会歌词,西风到底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美好时光的憧憬)。这也是这首歌的主旨(中心思想)。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4.听师范唱。同位讨论,这首歌曲节拍是多少拍?运用了什么节奏型?

入音程大跳,变化有致,力度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作为第一人称“我”,“你们”代表“孩子”,唱起来倍感亲切。

6.学唱歌曲:。

1)跟琴视唱歌谱。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最低音。

2)用“啊”随琴唱旋律,并试着打节拍演唱。

3)填词唱歌曲,电子琴伴奏。

4)接龙唱练习。

5)集体完整演唱歌曲。我们应该怎样去演唱,来体现歌曲中的秋意呢?(注意:要字正腔圆,演唱“袄”、“高”、“蓬”、“红”等字要使声音饱满,吐字清晰。)。

6)边听边唱,认真体会在演唱时,哪些地方可作渐强或渐弱的处理?分组讨论,将歌曲的旋律线画在课本上,说说注意歌曲的强弱变化有哪些好处?(使歌曲更好听、更富有感情)。

7)尝试用中等稍慢的速度演唱,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将歌曲的强弱对比表现出来,轻柔、舒展的声音演唱,找一位同学指挥集体演唱。

四.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说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九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十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录音、磁带)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7、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

知识点: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音乐:时间的艺术。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空间的艺术。

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

但如果只有重复便会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好处:统一)。例:《长江之歌》中的两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之一味地进行对比,只会让人觉得花哨琐碎,没有主体。如进行适当的对比,则会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统一中见变化)。对比例:第二段(b)第二句在旋律、节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变,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了对比。

课堂提问:音乐素材发展的两种重要基本手法是什么?重复统一加深印象,对比变化新的感觉(动力)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8、歌曲分析。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十一

1.通过欣赏歌剧唱段《今夜无人入睡》和《卡门序曲》《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

2.随音乐划拍或指挥,并背唱《卡门序曲》主题旋律和《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体会歌剧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3.以歌剧《图兰朵》为例,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

1.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剧《卡门》录像片段并聆听《卡门序曲》,师生共同探究歌剧《卡门》的剧情和序曲音乐特点。

2.继续聆听《卡门序曲》,使学生从音乐艺术形象的角度初步领略其艺术魅力,并知道《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它仿佛概括了歌剧的内容。结构基本属于回旋曲式。乐曲主部是一首节日进行曲,它来自歌剧最后一幕的合唱旋律,气氛热烈欢快,由木管和小提琴主奏,音乐把人们带到西班牙斗牛场的喧闹狂热的气氛中。

3.引导学生随音响边划拍边哼唱“节日进行曲”和弦乐主奏著名的《斗牛士之歌》(第二插部)曲调,使学生体会《斗牛士之歌》雄壮、威武的曲调,与主部音乐“节日进行曲”形成鲜明的对比。要求学生记住这两首音乐的旋律。

4.教师简介四幕歌剧《威廉·退尔》剧情,并引导学生聆听《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该序曲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教师可采用边欣赏边列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每部分音乐使用的乐器、音乐主题、音乐表现要素表达的意境和音乐形象等,进行分析以加深对序曲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5.学生可随《威廉·退尔序曲》主题音乐划拍哼唱,记住主题。

6.欣赏《今夜无人入睡》,简介歌剧《图兰朵》剧情,了解欧洲歌剧音乐融入中国民歌《茉莉花》,使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并记住《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