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扬州大学水文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 赴扬州大学文学院培训者培训心得体会(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07:34:50 页码:9
扬州大学水文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 赴扬州大学文学院培训者培训心得体会(8篇)
2022-12-27 07:34:50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扬州大学水文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20xx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 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 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 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 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 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 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 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主题扬州大学水文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国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20xx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

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主题扬州大学水文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厅叫绿荫馆。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描绘了旧时的景色。漫台,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而得名的。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水里有鱼跳出来,于是就有了钓鱼的兴致。扬州的盐商知道皇帝的心理以后,就选了吹台请乾隆垂钓,但又派了渔夫带着活的鱼潜至水下,通过荷叶的柄呼吸,每当皇帝落竿垂钓,活的鱼就被挂上钩去,所以乾隆在此很容易就钓起了很多的鱼,于是改名“钓鱼台”。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中国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非常多,比如北京有钓鱼台,但那是钓鱼台国宾馆,我们这个建筑是不能和它相比的;陕西宝鸡也有钓鱼台,但那是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知名度比扬州钓鱼台大。但是请大家无论如何不要小看扬州的钓鱼台,因为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华园林艺术“借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品。请各位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的地方看一下,你可以通过正西面这个洞借下五亭桥,五亭桥横卧波光,洞成正圆形;南面这个洞借过来白塔,如破地竹笋冲天而出把洞拉长呈椭圆形,这一幅景致可称是绝妙图画。如果是上午九点钟至十一点,站在这里拍照,洞中借景,可称是外地人到扬州摄影最有代表性的景点。

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 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现在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这里,瘦西湖可以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迎接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 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芦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面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可以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俯看桥东面的这组四面环水的建筑,它叫凫庄,建于1920xx年,因其形状似浮于湖面的野鸭子而得名。它的建筑非常矮小,布局造型也十分得体,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雄姿,也陪衬了桥南的白塔。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喇嘛教的象征。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忽然对扬州盐商说:“整座莲花桥一带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说者无心。盐商却听者有意,当即花了数十力银子买来北海白塔的图,然后在十夜之间派人用盐包为基础,纸扎为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游览时远处朦胧中果见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惊叹“扬州盐商之富,令我所叹不及。”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白塔确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我们看到的白塔是乾隆年间重建的,全部为砖结构,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扬州也增添了几分瘦西湖的秀气。整个五亭桥、白塔一带景物可称得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极目往东,“梅岭春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台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了。

现在我们请沿着五亭桥北岸往西走。前面大家看到的这一景叫“白塔睛云”,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对岸莲性寺白塔成对景而得名。这一景是1984年由旅日侨胞陈伸先生捐资重建的。主要由花南水北之堂、积翠轩、林香榭三组建筑组成,“白塔睛云”园额是安徽书法家赖少其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了。“二十四桥”这个名称是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于“二十四桥”的解释,在扬州说法也非常多,比较正统的有三种:一种是特指一座桥叫二十四桥;另一种说法为实指扬州在宋代确实有二十四座桥,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二十四座桥的桥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民间的传说是因为“古时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现在我们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1986年根据《乾隆南巡盛典》中的二十四桥景区原图在原来的位置上恢复的。基本保持了乾隆年间钓原貌。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熙春”一词出自于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表现了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景象,表现了扬州唐代和清代经济的繁荣,这里曾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鹰他被中国著名散文家郁达夫誉为中 国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扬州来赏月是必不可少的。相传扬州盐商曾在此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名“春台祝寿”。门前的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放轨,规模非常大。整个熙春台一带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五亭桥遥遥相对,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对岸的这组建筑叫玲珑花界,它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宋朝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诗句:“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且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大家可以在春末夏初之时到扬州观赏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

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他们完全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布局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新淡雅,完全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楼上门窗卸去就可变成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不仅擅长带兵,而且开创了金碧山水画派。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美景是小李将军作画灵感的源泉。

既然命名为二十四桥景区,游人到此都来寻觅哪一座桥为二十四桥呢?前面这座桥就被游人当作是二十四桥了,它由山涧栈道、单孔拱桥、平板曲桥以及吹箫亭组成,中间呈玉带状的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

好了,有关瘦西湖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解释到这里。瘦西湖的风格是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运用自然的地理条件,加以人工的点缀。通过一条狭长的水道将很多小园串联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宾,互为“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在清代的许多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浮生六记》中都有关于瘦西湖景致的描述。尤其是清代著名旅游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给予瘦西湖这样的评价:“平山堂离城三四里,行其途则八九华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其妙处在于十余家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这个评价可以说是很高的了。现代的园林专家评价说:“瘦西湖在空间的组合和划分上有一定成就。通过桥、亭、堤、岸的划分,使狭长的水面成为有宽、有狭、有方、有圆的许多空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他是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旅游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例子。视野之开阔是苏州园林所不及的,而相互呼应又较杭州西湖紧凑。”现在有人做了更为直观的比喻,如果将杭州西湖比作是大型故事片,它以场面浩大而著称,那么扬州瘦西湖就是一部电视连续剧,它一幅一幅地在您面前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山水国画长卷。如果您沿着乾隆水上游览线游览瘦西湖,您就会常有忽明忽暗、豁然开朗的感觉,体会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的意境,真切地感受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变和幽雅宁静。

所谓“良时莫需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比如烟花三月一定要来扬州,同样好的文章要常读,好园林也需要大家来观赏,希望各位能经常到扬州来,我们还有新景叠出的瘦西湖北区欢迎您。

主题扬州大学水文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__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广陵郡复改扬州。

唐末,江淮大乱。昭宗天复二年(902),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封吴王。天祜十六年(919),杨渭(隆演,杨行密次子)正式建吴国,以江都为国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元武义。吴天祚三年(937),南唐灭吴,以金陵(今南京市)为国都,以扬州为东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后周改江都府仍为扬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国为士、道,扬熙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又分全国为15路,扬州属淮南路。神宗宁五年(1072),分淮南路为东、西

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后,江都县析出广陵县,扬州增领广陵、泰兴2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设置扬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为扬州路总管府,领高邮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5州,并直领江都、泰兴2县。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军占领扬州,改扬州路为淮南翼元帅府,寻改淮海府,属江南行中书省。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维扬府。二十六年,改称扬州府。扬州府领高邮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兴、仪真、如皋、海门、宝应、兴化、六合、崇明9县。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罢除江南行中书省,设置京师(后改南京),扬州府属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属应天府,崇明属苏州府,扬州府领3州7县,并直辖江都、仪真、泰兴县,高邮州领宝应、兴化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

清顺治二年(1645),设立江南省,扬州府属之。雍正年间,江都县析为江都、甘泉两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咸丰三年(1853)四月,太平军攻占扬州,曾改扬州府为扬州郡,改甘泉县为甘泉天县,历时8个多月。清末,扬州府领高邮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长、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县,俗称“扬八属”。

宣统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扬州光复。二十日,扬州军政分府宣布成立,隶属镇江都督管辖。民国元年(1912)1月,废扬州府,并甘泉入江都县,原扬州府所属各县直隶江苏省。民国3年6月,江苏省分为5道,江都县属淮扬道。

民国38年(1949)1月25日,江都县城(扬州)解放。27日,设立扬州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同年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改称苏北行政区扬州行政专区,专员公署驻扬州市。

1950年1月,扬州专区与划出如皋、海安给南通专区,划出东台、台北(今大丰)给盐城专区以后的泰州专区合并,滁州划出六合县给扬州,并划出江浦县给南京。最终扬州专区共辖扬州市、泰州市、兴化县、高邮县、宝应县、靖江县、泰兴县、江都县、泰县、仪征县、六合县2市9县。

1956年3月,江都县析为江都、邗江2县。1960年4月,宝应县、高邮县析湖西地区为金湖县。1966年3月,仪征、六合、金湖3县划给新设立的六合地区。1971年,六合地区撤销,仪征、六合2县划回扬州地区。1975年,六合县划归南京市,扬州地区辖2市9县。

1983年3月,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属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扬州市改由省管辖,设广陵区和郊区。1986年4月,仪征县撤县设市。1987年12月,兴化县撤县设市。1991年4月,高邮县撤县设市。1992年9月,泰兴县撤县设市。1993年8月,靖江县撤县设市。1994年4月,江都县撤县设市。1994年7月,泰县撤县设立姜堰市。撤县设市中,行政区划均未改变。

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原由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划归泰州市管辖。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20__年更名维扬区),辖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__年12月,邗江县撤销县建制,改设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维扬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__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扬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二是将扬州市邗江区的泰安、头桥、沙头、李典、杭集5个镇并入扬州市广陵区;三是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与划出5个镇的邗江区合并。至此,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主题扬州大学水文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国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20xx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

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主题扬州大学水文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各位朋友,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园、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源】

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朋友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朋友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多姿多彩,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朋友: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朋友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朋友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朋友: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朋友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主题扬州大学水文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各位朋友,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园、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源】

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朋友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朋友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多姿多彩,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朋友: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朋友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朋友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朋友: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朋友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主题扬州大学水文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扬州八怪纪念馆是宣传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纪念馆占地4452平方米。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鱓、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钤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他们中多数人对 "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现存古建筑明代的楠木大殿,今辟为主展厅,展示十八世纪扬州的风土人情,便利的交通,繁荣的经济……“八怪”因此孕育而生。东西廊房及珍品陈列厅,陈列有“八怪”书画及扬州书 画家代表作,供游客品赏。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还有金农寄居室复原陈列,展现“八怪”书画创作生活的历史氛围。馆内保存有 千年古树,增设了假山水池,绿草如茵,洁净清幽,是扬州独具特色的参观游览景点。

八怪纪念馆由西方寺改建,八怪的代表人物金农晚年即生活于寺中,以其故居为馆,实在难得。西方寺建隋朝,原为避风庵,面临大江,据说唐代时,寺前掘得三尊石佛,唐太宗敕赐“西方禅寺”,不久僧人智完迁建该寺于今址。

兵燹战火,屡废屡修,所幸明代大殿巍然不动。大殿构架多为楠木制成,其梁架很有特色,柱顶做卷杀,成覆盆形式。梁架全部露明造,正中缝作抬梁形式,为月梁形制,山面为穿逗式。

大殿内彩绘在扬州地区少见,因扬州梁架都精于雕镂,少施彩绘,但大殿内却遍施彩绘于梁架之上,甚至不用藻井,而以五彩遍装,从仅存的小片彩绘分明看出,梁檩枋的彩绘为宋代风格。

而大片保存完好的则是明代早期彩绘风格:构图鲜明,多用连枝图案,花纹轮廓简单,色彩多用青绿及黄白互相衬托,表现花纹和底色。修复时采取了“以旧还旧”的古迹保护理论,尽量不损坏梁架造型及彩绘,使今人能窥见宋明的建筑艺术。

王振世的《扬州览胜录》载:“清乾隆中,仁和画师金冬心先生游扬州,尝客寺中,后殁于世。”金农晚年信佛,专事画佛写经,如今的金农寄居室内复原了他的起居绘画的陈设。

他在寺中曾题诗壁上:“无佛又无僧,空堂一盏灯。杯贪京口酒,书杀剡中藤。占梦今都应,谀人老未能。此处何所想?池上鹤窥冰。”看来当时境况甚为凄凉,画家孤灯独卧,形只影单,但可敬者“谀人老未能”,决不趋炎附势,宁可“池上鹤窥冰”,保持清雅和高洁,以其人品艺品方面赢得人们的缅怀。

可以告慰先生的是,如今他的故居已成纪念他们的地方——八怪的纪念馆,其中八怪的身平业绩,飘香的翰墨都使后人瞻仰到八怪的赫赫风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