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袁隆平心得体会知乎实用 看了袁隆平的感受(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12:03:38 页码:8
袁隆平心得体会知乎实用 看了袁隆平的感受(7篇)
2022-12-27 12:03:38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袁隆平心得体会知乎实用一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

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们还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凉梦”成为现实,真正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

谢谢大家!

2022袁隆平心得体会知乎实用二

大家好:

你好!大家好!

金戈铁马的喊声越来越远,谁会为人们崇拜?在曾经的媒体调查中,有舞台上的明星,有勇敢的烈士,有伟大的领导人,直到这个名单的最后,袁隆平教授的名字才进入我的眼睛,这个入选的科学家默默地守护着人们对科学家的尊敬,到了第二年,这个守护者也消失了。

几年前的夏天,湖南安江的田地里,农民模样的人,头顶的烈日,脚踩泥,低头,弯腰,寻找。他是袁隆平。那时,他是安江农校的教师,为了进行水稻杂交试验,寻找男性不育株的水稻。第二年6月,他带领助手和新婚不久的妻子相继检查了1万4千株稻穗,发现了6株天然男性不育株,之后花了6年时间进行了试验。经历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挫折,袁隆平,继续坚持。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73年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与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每年增产的水稻可以养活数千万人口。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说:我们把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们带来了福音。

面对世界的高度评价和各种荣誉,袁隆平教授不骄傲,默默探索,献身,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忍受饥饿。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教授开发了重大发明海水稻,但在中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个成果,是因为同一时期某明星发表了恋爱,网络瘫痪了。看到这件事,我感叹将军冢面前没有人问,戏剧家事天下知道。这句话不是现在社会的照片吗?

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袁隆平教授坚持不懈,忘记睡觉,害怕工作,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不太为人所知,某明星的日常小事引起了网络的关注。这是多么异常的现象啊!的确,明星优秀的外表、风格、知名度深深吸引了青少年的目光,追逐星星的行为也没有。但是,追逐星星的人有多少人迷失了自己?

周国平说,拥有纯粹追求的青春岁月是最好的。在这个最美好的时光中,我们崇拜的对象不是聚光灯下所谓的星星,而是能激励我们,充实自己,真正为社会献身的人。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像袁隆平教授一样无私奉献的星星,让我们和星星一起闪耀。

非常感谢你

2022袁隆平心得体会知乎实用三

大家好:

你好!大家好!

吃香白饭的时候,可能会想到谁知道盘子里的食物,粒子都很辛苦的李绅。否则,我一生的愿望是让人摆脱饥饿,让天下人吃饱饭的袁隆平祖父。他是解决国家饮食问题的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国杂交水稻养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到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以上,增产水稻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饮食问题。

对于几千年没有真正解决饮食问题的大国,这是多么巨大而深刻的贡献!他相继获得国内国际一流大奖,兼任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在广阔的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着飞翔的风云市场,以他的名字上市的股票亮相。

有多少人梦想着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对袁隆平没有任何变化。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人骑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着太阳从北向南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领奖,他总是不在意他的考试。

他拉着身体的衣服说:这是我最贵的t恤,七十元。一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买六条领带,人家说好。

不管银行有多少钱,袁隆平还是种水稻的人。除了越来越多的皱纹,他没有任何变化。

他是真正的耕作者。当他的名声满天下时,他仍然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介绍农民,传播智慧,收获丰富。他一生的梦想是让每个人远离饥饿。喜欢看稻豆千重浪,最风流袁隆平。

非常感谢你

2022袁隆平心得体会知乎实用四

大家好!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个农民”。

不同于别的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时,袁隆平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增,获得了全国无数农民大力称赞。之后,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养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袁老说过,他信奉这样一条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水——几十年如一日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三,灵感——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论证出“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其四,机遇——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这几点,他都具备了,所以他成功了。而这四点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汗水”,试问有谁能坚持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田里?若是几个月,或许有人能坚持,若是几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专注而敬业的。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长了,要到田里去了。”是这般的朴质的话语,满溢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本业的钻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动!如今的人们,已经被社会上的浮华迷失了眼睛,灵魂覆满尘埃,空洞而贫乏。袁隆平获得成功的道理与我们能否获得成功,本质上是相通的,我们企望获得成功,却总是不愿付出,与成功屡屡擦身而过,终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说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为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他泽被苍生的胸怀。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的发明,很难想象我们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应怀着最诚挚的谢意与最真挚的感动,向袁老致敬!

谢谢大家!

2022袁隆平心得体会知乎实用五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被公认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票”是中国股市唯一的流通股。但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我们的校友,第一印象就是他太普通了,有点像一个从山村出来的农民!你看他肤色那么黑,身体那么瘦,皱纹那么深。

记得有一次,一个画报刊登他的照片,编辑把照片下面“农民丰收后的喜悦”这几个字错配了。虽然这是出版界的小意外,但也说明袁隆平太像农民了。他走在街上,真的属于那种很快就会淹没在人群中的人。

“谈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向母校汇报的题目。这个话题似乎也很常见,没有任何修辞的运用,也没有任何学术上的卖弄。但我们深深知道,这个看似平凡的话题背后,有太多不平凡的。

1978年,袁隆平和他的七口之家被木板挤在与澡堂隔开的两个潮湿发霉的茅舍里,还不时遭受“为教学发愁,想歪门邪道”的冷嘲热讽。但在这种背景下,他对杂交水稻的研究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普通人能做到这一切吗?

我们手捧鲜花簇拥着袁隆平,涌向他的演讲厅。我们那么热情,不比追心目中最红的明星差。我们知道,我们可能没有完全理解他说的“杂交水稻”,但我们会用心去领悟大师说的每一句话。

他的第一句开场白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够了,哪怕我们只懂这句话,也够了!从袁隆平身上,我们知道了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这也是校友袁隆平给我们的主要感受,确实够了。

2022袁隆平心得体会知乎实用六

禾下乘凉梦

——纪念袁隆平爷爷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伟大的人——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今年5月9日的《人民日报》报导,袁隆平的团队再创亩产1004。83公斤的好成绩。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们以前饿得不行,只能啃树皮挖草根吃,喝水喝到皮肤都肿起来了。袁隆平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那一段时间里,不但被人怀疑他是骗子,稻苗也全部被人毁掉。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袁隆平爷爷还是坚持实验,渡过了难关。

我有时看到一些流量明星在抖音上跳支舞、唱支歌,居然有粉丝买车买房买吃的送给他们,我想问问这些粉丝:“你们每天刷这些小视频浪费宝贵的时间,他们除了让人们笑笑之外,又能给到什么呢?”

虽然有些人和袁隆平爷爷相反,也有和他一样爱国的人。钟南山爷爷在新冠病毒最猖獗的时候,冲到中国抗疫最前线去救助患者。还有钱学森爷爷,他是导弹专家,年轻时在美国工作。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他,立刻决定放弃一切回国工作。美国政府为了不让钱学森回国,故意把他关进监狱,每天晚上一等钱学森睡觉的时候打开照灯,故意让他无法休息,但他坚持每天说:“我要回国!我要回国!”终于在朋友的大力支持下,钱学森被从监狱中放出,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袁隆平爷爷和无数位热爱祖国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袁隆平爷爷,永垂不朽!

2022袁隆平心得体会知乎实用七

今天最后一节课是班会课,马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我发现他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也有一段艰辛的历程。袁隆平(1930—2021),享年91岁,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也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品种好,产量高,让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吃饱了饭,曾获得二十多个大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视频中我了解到袁隆平爷爷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袁爷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家里有两个孩子,袁隆平排行第二,但是家长已经没有给孩子起名字的兴趣了,只在名字上写了“袁小孩”。他们家住在武汉,后来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武汉失守了,袁爷爷和家人被迫离开了武汉。后来袁隆平爷爷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农业大学的教师。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面临着严峻的粮食问题:人们吃不饱。袁爷爷认为,这样大的民生问题,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我们国人自己手里。

有一天,他走在稻田地里,发现了一株不一样的禾苗(就是后来的杂交水稻)。

他很好奇,并发现这种水稻不仅结的米粒多,而且还可以食用,遗憾的是几十万株里才有一株,而且只有雌性基因没有雄性基因,不能一代代地繁殖下去。于是,袁爷爷尝试把普通禾苗的雄性基因和这株禾苗的雌性基因配对,形成了最初的杂交水稻。

整个试验过程也是非常曲折的。第一次试验快成功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几乎摧毁了全部的禾苗。幸运的是,一口井里还幸存着6株禾苗,还可以继续试验。第二次试验还是因为暴风雨的原因失败了。但是袁爷爷没有气馁,他想在海南培育杂交水稻。这次实验成功了,但是有70%的杂草。有人说这太可惜了,如果人可以吃草,这种水稻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可是人不吃草呀!但这些困难都没有打倒袁爷爷,他还在继续做杂交水稻的试验。

后来杂交水稻终于培育成功,他把世界人民的粮食问题解决了,让我们吃饱了饭。袁爷爷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曾非常幽默的说自己是“九零”后,还可以继续为国家工作。袁爷爷是一位科学家,但是他更多的出现在田间地头,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掌握第一手资料,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了心坎上。

今年3月,袁爷爷因为摔跤住院治疗,后因多个器官衰竭永远离开了我们。袁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会一直鼓舞、激励着我,我会永远怀念他。

袁爷爷,您一路走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