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预防强碱灼伤心得体会范本 液碱灼伤的急救措施(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13:34:44 页码:10
预防强碱灼伤心得体会范本 液碱灼伤的急救措施(五篇)
2022-12-27 13:34:44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预防强碱灼伤心得体会范本一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围绕今年“全民动员、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的主题,我们了解下有关艾滋病的知识。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由一种转录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从这个命名我们可以了解到艾滋病的完整概念: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是:1.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2.易发生恶性肿瘤;3.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化。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人体一但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它就会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崩溃,最终使机体失去抵抗疾病的能力,这时各种病原体及微生物就可以经血行及破损伤口侵入人体。而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得以迅速生长、繁殖,发展成各类癌瘤,从而导致人体各项机能衰竭而死亡。

二、艾滋病具有以下特点

1. 艾滋病病原体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繁殖能力非常快

2. 艾滋病病毒不是破坏人体的某一器官,而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造成多器官的损害。艾滋病病毒是嗜t4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它能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和嗜神经细胞的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破坏脑组织。

3. 艾滋病病毒变异非常快,目前已经查出其两个变型:ⅰ型和ⅱ型,并且ⅰ型有12个亚型,ⅱ型有6个亚型。

4.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所产生的抗体,对人体无抗体保护作用,如果检测为阳性既为感染艾滋病病毒。

5.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生存能力极差,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对热敏感,在56度的条件下30分钟灭活;对许多化学物质,如75%的酒精,2.5%磺酊,0.5%的次氯酸钠等一般消毒剂敏感,1分钟灭活;对紫外线不敏感。

三、艾滋病的感染过程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当然,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艾滋病病毒侵袭人体后对刺激机体引起的反应。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窗口期指从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到产生相应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平均为2—3个月,虽然无法检测到相应抗体,但仍具有传染性。

2、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20xx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搬病的—段时间。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

4、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发生各种恶性肿瘤。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四、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血液、性分泌物中,唾液、眼泪和乳汁也有少量,均有传染性。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即:

1. 性传播:通过不加防护的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

2. 血液传播: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剃须(刮脸)刀及牙刷等传播。

3. 母婴传播:感染的母亲在怀孕、生产、哺乳时可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性分泌物及唾液、眼泪和乳汁均有传染性,并且艾滋病病毒本身在自然界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因此,并不能完全排除通过日常的密切接触而传播,尤其是如果个人免疫力低,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炎症、溃疡)不小心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和性分泌物甚至唾液、眼泪,就有感染上的可能。

艾滋病(aids)不会通过空气、饮食(水)传播,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握手,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等)传播,不会通过纸币、硬币、票证及蚊蝇叮咬而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

五、中学生如何预防爱滋病?

1、 了解爱滋病防治知识,了解爱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爱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2、避免不洁性交,尤其是避免与爱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

3、对供血者进行hiv病毒检测,抗体阳性者禁止供血。尽量减少血液制品的使用,必须用时首选国产血液制品。

4、不共用针头和注射器及牙刷、剃须刀等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5、患爱滋病及感染爱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妊娠。

6、加强国境检疫,防止爱滋病的传入。

主题预防强碱灼伤心得体会范本二

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欺凌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欺凌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列举一些校园欺凌事件:

2019年5月22日媒体曝光,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 2019年6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2019年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受到网友广泛关注。据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她们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其中涉案人员刘某被刑拘。

二、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 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1.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4.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

5.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欺凌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欺凌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欺凌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课堂小结 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让我们远离校园欺凌,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主题预防强碱灼伤心得体会范本三

活动目的:

为了增强全体学生对春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预防,以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学生进行春季传染病主题班队会。

活动过程:

预防春季传染病

1、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无力、食欲不振等前期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2、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3、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诊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全身倦怠等前期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病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公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物、被褥等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吃米带点糠,老少身体壮。

冬吃萝卜夏吃姜,体强力壮病不生。

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

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生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

要想身体好,吃饭别太饱。

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安宁。

不喝酒,不吸烟,病魔见了都靠边。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讲究卫生,有效预防传染病,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好好生活。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让学生了解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等等,使学生们懂得了只有好的、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

主题预防强碱灼伤心得体会范本四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感谢家长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前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在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下,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已经顺利结束了,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帮助和配合,在这里,我首先要对各位家长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暑假从7月1日起就正式开始了,今天,我重点针对学生假期的安全问题和家长们进行交流。

首先,请家长们要对孩子进行防溺水教育。最近,我省已发生了多起学生溺水死亡事故,我市也有几起溺水事故发生。家长们要教育孩子做到“五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发生溺水的常见原因有:在水边玩耍,钓鱼或下水摸鱼虾,捡落入水中的物品;游泳时抽筋或在水中打闹等。

预防孩子溺水的措施: 1、小学生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2、教育孩子不要独自在河边玩耍;3、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4、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5、游泳时注意不要打闹。

教孩子学会溺水时的自救方法: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现场抢救溺水儿童的方法: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儿童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

4、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儿童去医院。

第二,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学生的出行安全牵挂着学校老师及家人的心。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把学生的安全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我们多次邀请交警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讲座。

建议您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上下学途中或外出活动不要嬉戏打闹,遵守交通法规;过交叉路口要通过斑马线,过马路要左右兼顾来往车辆,要靠右行走;不让未满12周岁的孩子骑自行车,如果您的孩子骑自行车,要有家长陪同,要经常检查孩子的车况,保证车辆本身的安全,特别是车铃和刹车……您的安全措施,是孩子平安的重要保证。您的千叮万嘱,将会让孩子多一份安全意识。

建议您更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接送孩子时,您不能为了赶时间在路上超速违章行驶;能自觉地把车停放在规定地点,接送孩子时学校门口50米内不要停车,保证上学放学高峰期学校的道路畅通……您的良好举止,将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第三,对孩子进行预防手足口病教育。我们学校每天消毒,每天进行晨检,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有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目前蚌埠的手足口病每天都有新的病例。假期家长还要高度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督促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很重要。饭前便后要勤洗手,每次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住自己口鼻,并及时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勤洗衣被,有条件的家庭,每日可以将家中孩子使用的卫生用具等物品进行适当的太阳光暴晒消毒。

在家中平时多打开窗透气,保持家庭有足够新鲜空气对流,这是最有效、最物理的预防方法。注意饮水、饮食卫生,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洁食物,如路边无证摊贩的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家长每日关心孩子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疑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将医生诊断结果及时告知学校。

初此之外,还要对孩子进行进行防火、防电、防雷、防食物中毒、防急性传染病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假期如有安全事故,要尽快报告班主任老师和学校。

亲爱的家长,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您最大的牵挂,孩子的安全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也维系着您一家的幸福。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平安的蓝天!

主题预防强碱灼伤心得体会范本五

xxxxx: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的主题是:预防校园欺凌。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1.是找机会逃跑。2.是大声呼救。3.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4.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5.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6.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1.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2.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3.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