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7:54:14 页码:10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通用13篇)
2023-11-20 07:54:14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学习和经验的沉淀,它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还能够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总结时可以注重挖掘经验和提炼规律,以便将来能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况。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样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认真学习后,深刻领会到以下重要精神。

1.明确提出了党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和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特征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内容和基础,乡村治理核心是治理制度,治理制度核心是党的领导。文件提出的乡村治理制度可以概括为: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2.明确了党组织统领其他农村其他社会组织的组织体系。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文件明确提出了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应当交叉任职。

3.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监督机制和民主协商机制。提出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实现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出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置于民主监督之下。为治理和防范基层腐败问题,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治力度。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明确每项权力行使的法规依据、运行范围、执行主体、程序步骤。建立健全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形成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上级部门监督和会计核算监督、审计监督等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的监督体系。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近年来,我国乡村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作为一个关注乡村发展的社会青年,我参与了许多乡村文明建设的活动,并亲身感受到了其中的变化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并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首先,乡村文明建设需要注重环境美化和提升。乡村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环境的美丑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乡村环境的整治和美化工作。我们可以多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绿化道路、庭院,建设公园和广场,让农村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此外,还应加强对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鼓励居民们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

其次,乡村文明建设需要注重教育和文化传承。教育是培养国民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而乡村教育的发展也是乡村文明建设的基础。我们应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改善乡村学校的设施条件,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此外,乡村文化的传承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民俗展览等,让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

再次,乡村文明建设需要注重社会管理和乡规民约的制定。社会管理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证。乡村社会管理要做到以民为本,注重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组建村民自治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制定乡规民约,共同维护家园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加强乡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党员带头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乡村发展。

最后,乡村文明建设需要注重培育乡村精神文明风貌。乡村精神文明是农村的灵魂,是乡村文明建设的核心。我们要弘扬乡村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良好的家风和乡风,建立诚实守信的乡村文化氛围。另外,要注重培养乡村文艺并重视文化产品创造工作。多举办一些乡村文艺活动,培养和挖掘乡村艺术人才,使乡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样。

综上所述,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是当代乡村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注重环境美化和提升,注重教育和文化传承,注重社会管理和乡规民约的制定,注重培育乡村精神文明风貌。只有不断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我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乡村将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这次-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我们是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小组的成员在采访了校内同学,留学生和老师,在问卷中涵盖个人关于环保节约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常识,了解到大家对这一热点的理解和环保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获益匪浅,我们知道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党的-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内容涉及乡村治理的多方面,但从整体上分析无非是以政府建设和村民自治两个维度为重点,以政务落实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政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两个据点的作用,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不难看出,《意见》强调要发挥政府服务功能与村民自治作用,分别明确了党组织、政府部门与村民自治会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任务和作用,强调要进一步实现乡村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头模范作用、政府机构的管理服务功能、村民自治组织的思想凝聚力,从而从整体上推进乡村治理。

当下乡村治理面临着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经济落后、公共服务质量低等,其问题的根源有客观历史原因,也离不开主观思想问题。客观上,经济落后、文化底子差、公共服务水平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党政组织大力投入资金兴建各种服务工程,如:推广村级基础台账电子化,建立统一的“智慧村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主观上,村民思想的贫瘠、文化落后,也需要党政组织通过提供各种教育渠道和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对其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落后和思想贫瘠,实现真正的乡村自治,如: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支持建立“村民微信群”、“乡村公众号”,推进村级事务即时公开,加强群众对村级权力有效监督等。

总之,《意见》为我们提供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乡村治理在于建设,也在于维持。兴建侧重大刀阔斧的投入,提高乡村服务水平;维持更侧重于与时俱进的教育,提高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只有当村民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之下,能够拥有更多参政议政的权利和接受教育的机会,才能真正形成主人翁思想,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村民自治,也才能形成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概括提炼并正确认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对于把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态势带入新时代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书写精神文明建设新辉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5次提到“精神文明”,3次提到“精神文明创建”。这体现在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内容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足以彰显出精神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总体工作布局中的分量。那么,如何开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书写精神文明建设新辉煌,认真提炼概括、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是关键。这是我们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又如何认识和把握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亲切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及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第五届、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贺信,等等。在这些重要讲话、批示、指示、贺信中,***总书记就加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些内容,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基础,也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关于地位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和场合都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作过重要论述。习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等等。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地位作用的论述中,***总书记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的概括代表性,那就是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的思想。

2.关于根本任务。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互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我们不仅要用精神文明建设来引导、促进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步形成,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检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这实际上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确定的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是一致的。

这里要强调一下突出抓好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问题。***总书记强调要面向社会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总书记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明确要求,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总书记重点强调了“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3.关于方针原则。***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这是与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党就确立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是一致的。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4.关于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特别强调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并多次对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作出重要论述。***总书记强调,要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人民心中闪亮;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深入开展革命精神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倡导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5.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做到“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总书记要求,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等等。

6.关于德法关系。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强制性地惩罚违法行为,但不能代替解决人们思想道德的问题;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总书记强调,要注意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使法律法规更多体现道德理念和人文关怀,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确保道德底线,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

 7.关于组织领导。***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主体责任,统筹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各级党委及其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和使命,强化领导责任,统筹有序推进,创新方法载体,注重实际成效,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把自己摆进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和抵制“四风”,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体力行中华民族诚、勤、俭、廉、容等优秀文化传统,带头养成良好家风,带动形成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戒除生态环境保护“假动作”

今年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正在开展,5月21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在安徽省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截至4月底,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14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24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6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5个,其余正在全力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在近几年飞速发展,营商环境得到改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些地方不顾自然规律,选择用破坏环境换发展,各项经济指标上来了,但莺歌燕舞在慢慢消失,绿水青山遭到破坏,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中央环保督察的目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现如今某些地方在环境保护方面非但不加重视,还集体弄虚作假、敷衍督察工作,给国家环保工作画污点,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要彻底戒除生态环境习惯性“假动作”,全力保护“金山银山”,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戒除“歪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正确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某些地方领导却错误认为环境阻碍了经济发展,没有排污的放任就没有利润的产生,没有烟囱的高耸就没有资金的入账。甚至有些干部拿出“先搞经济,再治污染,村民不富,不管不顾”的错误态度和观念,殊不知发展经济最大的催化剂就是周围的“绿水青山”。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充满着挑战,要求必须摒弃、转变不正确的发展理念,加快对产业布局进行结构性变革,坚持生态、节能、环保科技的创新,抓住其中孕育着的新机遇。

戒除“哑声音”,狠抓宣传,凝聚企业新合力。地方性的环保问题主要存在于局部地区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环保政策的落实跟不上,大喇叭成为了“哑声音”甚至不乏存在包庇纵容。一些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的企业无视群众的诉求和法律规定,不仅污染了环境,更会有可能浑浊权力。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要环抱着群众,紧跟着督察,围绕着企业。要不断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对环保政策进行解读。要带动企业树立主人翁意识,引导履行环保主体责任,使其无“假动作”可做,无“真问题”可查。

戒除“空把式”,加强监管,问责必须动真格。面对督察,侥幸心理不能作崇,更不能用一些“花样频出”和“另辟蹊径”的整改“假动作”来换取一时的安心,彻底根除这种伪政绩观需要监管部门制定“真制度”,使出“真功夫”。法律责任需明确,坚决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要求进行实地督查问责,让地方政府对他们的虚假行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坚决处罚取缔相关污染源企业,下力气、动真格,使其不敢“假”,不再“假”。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经济的迅速发展不能建立在环境保护的落后掉队之上,其他一些工业国家血淋淋的教训不容忽视。面对充满机遇的全球化时代和美好未来,我们要摒弃虚伪执政观,保护好我们的“金山银山”,为环保事业新征程汇聚磅礴力量。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为认真搞好我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确保我区实施生态经济战略,我局于__年__月在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暨生态经济发展大检查会上进行生态经济工作培训,培训班在会议室进行。

通过培训,我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深深体会到:

第一,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我国自古以来便有“水清洁、山绿水秀、水循环”的优美环境,生态环境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必须加以解决。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工程,必须加以长远的引导。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须坚持和落实这一理念。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乡村治理,实现村民自治,根本还在于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的核心作用。为此,首先就应强化乡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把乡村自发产生的有知识有文化且有责任心、年富力强的乡村青年吸收进乡村的基层党组织,并选拔到乡村党支部的领导岗位。只有这样,基层党组织才能发挥“领头羊”角色。其次,应充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发扬党内民主,落实党内民主监督机制,防止乡村基层党组织蜕变私人化的“家族”组织。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推进乡村村民自治,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支持村民自治的支柱角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很多重大改革已经进入推进落实的关键时期,改革任务越是繁重,越要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通过改革有效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继续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坚定不移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有必要做也一定可以做好。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要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相关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防控。今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仍需持续加力,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近代以来,出于多方面的因素,对环境的人为破坏日趋严重,耕地在减少,河流在污浊,蓝天已不多,空气更堪忧……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应该说,环境保护已经是全人类的共识。然而,在利益面前,在人情面前,在缺乏担当者面前,往往就失去了原则。不管是招商引资还是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级党政部门的施政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肩负起环境保护的重任,在自己执政期间,要坚决摒弃一切危害环境的因素,并为之而不懈努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就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回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足以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

此前曾看过一则报道,说西南某乡镇的长寿者多,当记者询问其长寿秘诀时,老百姓都说有啥吃啥,不挑食,多运动,就是长寿秘诀。当地党委书记、乡长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不管是招商引资还是自己兴办企业,我们首先考虑环境因素,凡事对环境有较大破坏作用的项目,无论多么挣钱,我们都断然拒绝,宁肯落后一点,也不拿环境做代价。”这样的思维也许在有的人看来是跟不上形势,但是,正是这种理念支配下的行动,才保住了一方净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幸福。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环境保护不是哪一些人的事,而是全民的事情,特别是领导干部更是义不容辞。有的地方领导为了建功勋、出政绩,只要有点眼前利益,就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地开采资源、引进项目、兴办工厂,几年下来,环境就污染了,别说什么清新的空气,高远的蓝天,甚至基本的饮水都成了奢侈。像这样的“发展”,可能从短期效益上看还算有利可图,但如果把眼光放长一些,就知道其实是在犯罪。

如何让“有限的资源”能够“无限地循环”,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一大难题。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的号召,做到精准、科学、依法,是对一些地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采取的针对性举措,彰显中央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的认识更科学、方向更明确、措施更有力。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而奋斗,我们整装前行。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划好生态“红线”“留”住“我的天堂”

5月22日下午,和前两年一样,习近平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重点讲到了生态文明问题,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今年,锡林郭勒盟盟长霍照良代表告诉总书记,他们把全盟60%以上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不再在草原新上矿山开发项目。总书记为这一做法点赞:“留在那,子孙后代可以用。”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听着这动人的歌声,内蒙古大草原的旖旎风光便呈现在眼前。保住这蓝天碧水,让美丽的草原永远传承,是每一代人的责任。“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古人对于土地、环境的认识与珍惜可见一斑。近代以来,出于多方面的因素,对环境的人为破坏日趋严重,耕地在减少,河流在污浊,蓝天已不多,空气更堪忧……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为此,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划出生态保护红线,正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有效举措。

当前,环境保护已经是全人类的共识。然而,在利益面前,在人情面前,在缺乏担当者面前,往往就失去了原则。不管是招商引资还是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级党政部门的施政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视,一句“留在那,子孙后代可以用”的点赞,饱含着对草原、对土地的几多热爱,几多珍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心中有了这份“爱”,就有了高瞻远瞩的动力,就有了着眼长远、放弃一些眼前利益的勇气。

之前看过一则报道,说西南某乡镇的长寿者多,当记者询问其长寿秘诀时,老百姓都说有啥吃啥,不挑食,多运动,仅此而已。当地基层领导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不管是招商引资还是自己兴办企业,我们首先考虑环境因素,凡是对环境有较大破坏作用的项目,无论多么挣钱,我们都断然拒绝,宁肯落后一点,也不拿环境做代价。”这样的思维正与锡林郭勒盟“不再在草原新上矿山开发项目”高度契合。正是这种理念支配下的行动,才保住了一方净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幸福。

“不拿环境做代价”,这是地方发展的“底线”,任何构建在破坏环境基础上的辉煌,都是得不偿失的。相比之下,有的地方领导为了建功勋、出政绩,只要有点眼前利益,就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地开采资源、引进项目、兴办工厂,几年下来,环境就污染了,别说什么清新的空气、高远的蓝天,甚至基本的饮水都成了奢侈。像这样的“发展”,其实是在犯罪,犯不可饶恕之罪。须知,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子孙的企盼。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如何让“有限的资源”能够“无限地循环”,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一大难题,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因地制宜谋发展,切不可好高骛远,丢了西瓜捡芝麻,做出愧对子孙后代的蠢事。“留在那,子孙后代可以用。”朴实的语言中,满是殷殷的嘱托。唯有划好生态“红线”,解读并践行好一个“留”字,才“留”得住蓝天白云,“留”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我的天堂”!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十五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科学论断。随着“两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不断丰富与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各地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实现了环境持续改善,城乡更加均衡发展。虽然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始终把“两山”理念贯穿于所有干事创业中,很多地方也通过退耕还林、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来践行“两山”理念,但是某些地方某些党员干部依然没有理解“两山”理念的真正含义,甚至出现“口号喊着两山理念,行动却背道而驰”。

从在福建治山治水、推动“绿色浙江”建设一直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治国理政思想之中。从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进联合国,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吉林梨树县,要求“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在宁夏贺兰县,称赞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附加值也上来了”;在山西太原,叮嘱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考察调研,绿色发展都是一项重要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并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甚至将绿色发展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

党员干部要记住约定的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萧条,百废待兴。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制定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奇迹般地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历程。虽然中国经济有了好的转变,人民生活也有了显著提升,但是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甚至有些地方的生态环境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不过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无数共产党人从未停止实践和理论探索的脚步。无论身处哪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态文明的思想一直贯穿始终,直到十五年前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才找准了方向。于是党员干部坚持以“两山论”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把理念转化为行动,把人民群众的愿景转变为现实,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往日风声鹤唳、飞鸟成群的景象又开始重现,经济也发展好了,人民生活健康也得到了保障,党员干部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党员干部要记住约定的责任担当。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两山论”的绿色发展战场中牢记责任与担当。“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了,而这一历久弥新的理念,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愈益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山西右玉林木绿化率从0.26%增至56%,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生态牧场、特色旅游鼓起村民“钱袋子”;浙江湖州坚定不移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铁腕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擦亮“生态”招牌,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湖州模式”……这些成果佳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无数党员干部在推进“两山”论的实践过程中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爱交给绿水青山,建设好美丽中国。虽然在推进“两山”论的实践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势必需要披荆斩棘,以更大力气啃下“硬骨头”、拔除“硬钉子”,但是只要勇于扛起绿色发展的责任,以“建功立业舍我其谁”的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为后人栽树成荫,就能让一道道绿色“盆景”变“风景”。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群众期盼更优美的环境,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十五年前的那个约定,继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造福亿万人民,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二

青山“颜值”金山“价值”人民“福值”

8月15日下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天目山脉余岭脚下的余村,在村里简陋的会议室里,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前提下,习近平总书记看到部分地区不考虑环境的承载力过渡开发的现象,造成难以恢复的生态问题。指出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经济建设的前面。来,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实践,一幅古典与现代交织、人与自然和美相处、经济与社会和谐交融的诗画山水图景正徐徐展开。

“两山”理论指引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浙江永嘉楠溪江倒影青山绿舟、乐清雁荡山掩映葱郁古木、塘河夜画复航月光如梦、云和梯田描绘绿野连山……美丽的自然环境就是民生所向,碧水蓝天就是人民福祉。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交出了满意的绿色“考卷”:治理沙化土地面积225万公顷;首次评定“国家森林乡村”7500多,授予28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国337地级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考卷”上的一个个红勾,是我们15年来坚持不懈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最好的勋章。

“两山”理念指引的是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发展重点放在创新上,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经过15年不断的摸索,绿色发展的“列车”越开越快,越行越稳,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传奇“蝶变”故事。从福建宁德依靠林果产业摆脱贫困,到浙江湖州“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从新疆阿克苏在昔日亘古荒原上建成一道绿色长城,到甘肃八步沙实现“沙逼人退”向“人进沙退”的绿色转变……故事中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对我们发展绿色经济最好的肯定。

“两山”理论指引的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发展。村子们的蜕变之路,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更是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切切实实的提升。乡村发展的“留声筒”中留下了一句句深入人心的话语。安吉余村村民潘春林以前是矿场的矿工,现在是农家乐的老板,他说:“身体好,有钱赚,家庭和谐,环境漂亮,这种地方我还没有信心,我到哪里有信心呀。”菏泽西曹村村民曹养坡说:“啥是幸福?幸福就是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变化: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基础配套齐全、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人们话语中流露出来的幸福感,是我们不忘初心最好的见证。

15年来,两山理论从一个小山村走向了全国各地。辉映着美丽中国的未来。之后,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两山论”,不断改善绿水青山“颜值”,创新挖掘金山银山“价值”,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福值”,让更多的绿色发展奇迹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三

一、限时讲授。

限时讲授,以学定教,原则上是不能超过学生活动的一半时间。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对课堂的设计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得更细致,还要有所取舍。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内容都跟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遇到过的情况类似的,上课时我们还应多与学生交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甚至有时我们只要把主要内容点明,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回忆交流与探究,这也是对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先学后教。

我们班一直都有布置预习的环节,但总觉得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预习是锦上添花,在课堂中他们总是能很快跟上老师思路,并及时提出自己的'困惑;但是对于学困生,预习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他们连基本的拼音都无法自己拼读,更说不上把课文读一读,所以到了课堂上就显得有点不知所措。胡教导的一番话,让我对自己的方法又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平时,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完成预习,是没有给学生预习的任务?或者任务太多,学生不能完成?也许课前还可以加给学困生五分钟的预习时间,让他们的互助伙伴帮助他们一起预习,促进优生和学困生的共同进步。

三、问题导学。

对于基础知识点,我们习惯性地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今天胡教导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想到,其实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书本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知识查找,那样或许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并且可以找到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这时老师再进行讲解,学生们会更容易消化。问题导学也要求问的问题要值得问、要有层次、要具有启发作用,完成问题应该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三种形式完成。

四、合作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