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1:13:27 页码:14
2023年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精选17篇)
2023-11-20 11:13:27    小编:ZTFB

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写心得体会都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结尾的总结和收束,给读者一个深入思考和留下印象的机会。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身的成长过程,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激励因素和行为模式,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那么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主题,确定写作的篇幅和范围。其次,要注意言之有物,内容要具体、卓有成效,能够给读者带来启示和启发。另外,要注重细节和实例,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让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并激发大家对写作心得体会的热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重要一环。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牛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显然,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指“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照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有效主体参与的元认知特征,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许多教师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实际上,获得问题的一个解答结果与对问题解答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推广的差别,就如同一个人偶然钓到几条鱼和通过这样的偶然机会去研究鱼的生活习性,并概括出什么时候可以在什么地方更容易钓到鱼的差别一样。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这是一个活动主体对自己活动过程的自我意识问题,学会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思维成熟的标志。

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必须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1、理思维过程。

学生解决问题时,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定的“尝试错误”,再加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不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为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思想,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例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分书引入。学校新到一批图书,按5:4分配给五、六年级,五、六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待学生交流,求出之后,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计算,在反思过程中考虑:(1)此类题有什么特点?(2)概括解题的思路。学生经过反思,明白了此类应用题的解题结构,建立起牢固的认知结构。

2、顾思维策略。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学习后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结合数学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为了使解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反思问题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让学生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提出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任务。

例如:在“射线和角”的教学中,在初步认识角之后,我们设计了以下反思过程:

首先,出示下面的习题,要求学习判断,并说明理由。

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1)(2)(3)(4)(5)。

学生凭着刚学的知识比较容易进行判断,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然后,在学生判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2)(3)(5)为什么不是角?(1)(4)为什么是角?最后学生在反思后就容易概括出角的概念,理解角的本质属性。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到,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既使他们看到了自己思想的不全面,找到了差距,培养了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又使他们学习揭示概念的本质的一般思想方法,使学生切实体验了数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这就超出了题目本身的意义。

同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让学生回顾本书课所学知识和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评价就是训练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

3、析问题本质。

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问题的本质重新剖析,在将思维由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中使问题逐渐深化,使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

解决问题以后再重新剖析其实质,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解决。

一个或几个问题之后,启发学生反思,从中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可使问题逐渐深化,还可使学生的思维对抽象程度提高。例如在教学完“圆的认识”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忆交通工具的车轮,反思与“圆的认识”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经过反思学生发现,所有的车轮都是圆的,都在利用“圆的认识”的知识,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才使车子滚动向前。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可以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

4、析解题方法。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解决应用题“某修路队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60米,7天修完,如果要提前1天修完,平均每天要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时,学生按常规的解法是“60×7÷(7-1)-60=10(米),”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反思“有没有其余的办法?”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探究出另一思路:原计划要7天修完,现在提前1天,只能用6天修完。那么原来第7天修的米数60米,放在前6天完成,这样只要用60除以6就可解决问题了。即:60÷(7-1)=10(米)。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比较、反思两种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第二种方法的优势。

5、出错误成因。

学生往往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在解题完之后,学生往往忽视对结论的反思,出现结果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情况,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例如:有一个仓库,长50米,宽30米,高5米,里面放棱长为2米的正方体木箱几个?

学生完成的算式是:50×30×5÷(2×2×2)=937.5(个)此时大部分学生可能未认识到结构的不合理.这时对结果的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适时点拔,半个木箱怎么放?木箱能分割开来放行吗?接下去就让学生反思: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到这里,学生的思路就一下子打开了,纷纷说出解决的办法,通过质疑问难,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反思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哲人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我们说:“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多反思吧!”

主要参考文献:

李召存《教学中主体参与的有效性分析》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

丁家永《建构主义与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新发展》。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程评价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关新课程评价的案例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教师角度出发,阐述我对新课程评价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新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评价。而新课程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要求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我的课堂中,我经常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其次,新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通常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发展。然而,新课程评价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知识性评价、能力性评价和情感性评价等。在我的课堂中,我注重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包括课堂作业、小组展示、课程设计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第三,新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生在新课程评价中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接收者,而是要能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性思维。例如,在开展科学实验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自由发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四,新课程评价注重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课程评价下,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和评判者,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因此,我在课堂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我不仅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还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新课程评价注重个性化评价。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在评价中常常只有“合格”或者“不合格”这种简单的分类标准。然而,在新课程评价下,学生的个性和发展特点被更多地考虑进去,评价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在我的课堂中,我注重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不同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被充分考虑在内。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

总而言之,新课程评价促使教育者从一种被动的评价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改变教师的角色,注重个性化评价。通过这些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新课程评价给教育教学带来的积极变化,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新课程评价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我会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和采用。如何顺应历史趋势,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性学习,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笔者试图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开展政治课合作性学习进行以下探讨。

一、和谐民主——做合作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因此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因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在课堂教学中使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一开始就能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感到“人人平等”,大大消除了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感和紧张感,使他们敢想、敢说、敢于提问题,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老师、同学、文本等不同的看法,不怕想错、说错、做错,真正体会到学习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从而产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情绪和心境,愉快地、主动地与人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所以政治教师必须克服那种枯燥无味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打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尴尬局面,将新课程理念——人本精神和平等、民主、尊重的`学生观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追求,以生为本,营造一个互相尊重、关系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师生平等参与,气氛活跃,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激发,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大家对党的认识更辩证,更正确、更真实了。

二、排兵布阵——做合作学习形式的精心组织者。

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同桌合作学习(2人)、小组合作学习(4—6人)和全班性合作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保证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编组的基本原则应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差异分成互补性学习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以体现合作学习的异质分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要求。学习小组组建后,教师还应致力于改善组内关系,明确个人责任,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

将这些要素有机、系统地组合在小组学习的情境中,有助于保证合作学习的努力,并能使合作学习的有序实施取得长期的成功。

三、授人以渔——做合作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耐心传授者。

在合作中学会理解、倾听、尊重他人,逐步掌握与他人交往、沟通的技能,为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这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也是在教学实践中容易被忽视的目标。合作学习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便是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乐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学会合作。

合作学习绝不只是学习形式上的简单转换,有些问题仅靠独立的、个体化的学习是难以解决的。有时,学生虽然喜欢合作,但合作的效率不高,原因在于缺乏合作的方法、技能。合作学习并不是只要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学生就能自觉地进入合作学习,合作技能是需要培养的。我们有必要把“合作学习的技巧”当成合作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教给学生,如倾听、表达、交流、建议、说服等,培养小组长协调小组成员间分工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合作,以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保留意见、学会支持、学会协调和综合,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激励促进——做合作学习评价的科学评价者。

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相比有很大不同,它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鼓励大家合作达标。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过程中,应大力、大胆地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过程,政治教师应从本学科的实际情况,潜心研究教学策略,恰当地进行选择和运用,使合作学习与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成败。而教学评价又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实施中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性作用,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如何建立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鲜明特点,我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应该作以下几点改变:

一、应重新确立评价的立足点,评价的立足点从教师转向学生。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都是教师,在评价中体现“以教为主,学为教辅”的观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关注的无非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流畅,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是否已经得到了突破等等。在评价中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怎么对课堂进行控制,怎么对学生进行引导,把课堂看成是教师的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次要因素。即使有些评价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反应、表现作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成果的参照物。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的特点,是有违新课程的理念的。

本次新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建议下学习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于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成效。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以“以学为主,教为学辅”的原则,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把通常意义上看一堂课的好坏以“看老师教学生教得好不好”为标准变成以“学生有没有在老师的帮助下学得更好、得到发展”为标准。这一标准的转变将对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冲击和启示。

二、应改变单一的评价形式,评价形式应从单一变为多元。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多以量化、封闭、概括的评价为主,这和新课程的理念是相矛盾。新课程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强调多样化和灵活性,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该如此。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开发。这种“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思想,要求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重点必须由结果向过程、由成绩向态度、由显性指标向隐性指标转移。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规范、量化和评比,评价标准一般由一系列量化指标体系构成。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任课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关注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对传统的量化指标体系提出了挑战。因为课堂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教育现象,纯粹的、过分的量化描述,容易把教师和学生那种丰富的个性表现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字中,把问题简单化、表面化,甚至引导到庸俗的功利追求。而质化评价则更多的关注内在的、过程性的东西,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去把握二者相互作用、促进发展的机制,抓住了教学中最有意义的、最根本的内容,是一种描述性的发展性评价。

质化评价的方法正以其全面、深入、真实的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人性化优点,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需要。

另外传统评价中过分具体的评价标准(如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生举手与回答问题的次数等)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教师的教学。而过分概括的评价标准则显得笼统空泛,会使一堂好课的要求难以落实,也会给评课带来麻烦。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尽量做到具体和概括的最适当的结合,可以具体评价的内容就采用具体的评价标准(例如教学活动,内容充实多样;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等方面),应该采用概括评价标准的就应该采用概括评价标准(例如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方面的评价)。

三、

应改变评价的主体,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和操作者的主体地位常常被忽略,只是简单地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这是极不合理的,尤其是在新课程这个开放的大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往往以其他人评价教师为主,教师多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很少有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课堂听课所获得的信息往往不够全面,据此做出的评价也往往有失公正和全面。另外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衡量,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就十分必要。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促使教师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新课程的推行,对教师评价不再是简单地判定谁是优秀的教师,谁合格或达标,而是和教师一起分析工作中的成就、不足,提出改进计划,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能为教师列出各方面的标准,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不仅可以成为教师工作总评的重要依据,而且也可以实现帮助教师改进工作的评价目的。虽然自我评价常常会有夸大自己的价值、评定等级偏高的嫌疑,但是这并不妨碍教师会在内心上客观的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和业绩,作出如何改进和完善的决策。促进教师的自我评价其实也是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通过评价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这实际上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意义。而推进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说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捷径。

总之,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在突出导向功能,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上下功夫。具体把握科学性、导向性、人本性的原则,重视教学主体的感受、体验、主体性以及潜能的发掘,不应一味强调外在物质性的实用。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改变,新课程评价案例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评价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新课程评价案例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新课程评价案例中的体会和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评价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和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和反思。他们不再仅限于机械地记忆和重复知识,而是能够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去思考问题,逐渐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一个案例中,学生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分析现象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复杂的问题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敏锐性和逻辑思考能力。

其次,新课程评价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传统的教育评价方法中,学生往往只注重得分,对于知识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缺乏积极性。而在新课程评价案例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针对性的案例讨论和分析,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更加深入和全面。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新课程评价案例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在案例学习中,学生往往需要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和协作,学生能够共同面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了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此外,他们还需要共同分工和合理安排时间,锻炼了组织和管理能力。这样的案例学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新课程评价案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学习系列环节中,学生需要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解决方案。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中,学生需要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细致剖析问题,想到创新策略和渠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这种培养对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各种角色更益重要。

第五,新课程评价案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案例学习中,学生需要全方位的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些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使他们成为有能力和有担当的人。

总之,新课程评价案例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育评价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兴趣动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案例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界应该进一步弘扬案例学习的理念和实践,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枯燥死板的计算题后,常会做一些机械、重复的练习使学生的新知获得巩固,但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又如我在教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设计了找“胞弟”这一“娱乐性”练习。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张写有分数的卡片,当老师出示一张分数卡片时,要让学生判断自己手中的分数是不是和老师手中的分数大小一样,如果一样就赶快高举分数卡片并大声说出这个“胞弟”是怎样由“胞兄”演变而来的。我出示,一个手里有的学生就很快地高举卡片说:“因为分子和分母都除以了3,分数的大小不变。”而另一个手里有的学生马上接下去说:“我的分数也是老师的“胞弟”,因为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了2,分数的大小不变。”……也有学生会出现错误,那么老师就利用错误讲评注意点,同样能收到好效果。我实践下来感觉这个练习设计可行性强,针对性强,趣味性浓,训练度密,参与面更广,能受到全班学生的欢迎。当然最终的'效果也是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二、设计“操作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

如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后,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让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就安排操作题,让学生用三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三、设计“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种开放性问题具有很高的创造教育价值,极富挑战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如教学“简单的统计”后,我没有复印大量的统计表让学生填写,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统计某一类事物,并制成简单的统计表。还可以根据你所统计出的数据发表你的看法或提出你的意见。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都很喜欢这次作业,连平时一直作业拖拉的学生也早早的完成了。男同学爱好体育,很多同学统计了学校的体育室里有多少球。设计表格如下:

我校球类数量统计表。

我们的意见:足球太少了,不够我们玩。希望能再买几个!

女同学统计的也很有特色,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成绩不是很理想,性格内向,属于班级里灰色人群的一个女生。她统计的是自己一天中在课上被老师提问的次数。如下:

我上课被老师提问次数统计表。

我的想法:我胆子很小,不敢举手。老师你能多提问我几次吗?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不同,社会经历的不同,兴趣的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假如老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同一张统计表,那么老师就不会发现学生的“奇思妙想”,更不可能关注到“内向女孩”的心理需求。而我设计的这题既让学生记忆深刻,牢固掌握了“简单的统计”这个知识点,又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像这类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既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创造的空间,又为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调查等多种学习方式。这样的开放性练习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特别强调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练习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其数学学习状况――进步、现状、发展趋势和需要得到的帮助等,以使得教师能够更科学地从事数学教学;评价绝不只是对不同的学生作横向比较,排名次。我们的评价观应当由“选拔适合于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儿童”向“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转化。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在传统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通常就看作业情况或上课发言等的情况,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集体意识;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灵活性、独立性。例如:计算:5+8=?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计算办法和想法(可以利用5个黑色和8个白色的围棋子为实物工具),教师以直观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他们不同的计算过程。当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也就是思维从直观动作中分化出来的过程。教师帮助这一分化的实现,并创造条件(记录在黑板上),让他们以表象的形式再认自己的行为。进一步,以数字符号的形式表达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分别相应写在直观图形的下边,便于对照。如:

(1)8+1+1+1+1+1。

(2)5+8=5+(5+3)=(5+5)+3=10+3。

(3)5+8=(3+2)+8=3+(2+8)=3+10。

肯定每种办法都获得了成功,再引导学生利用表象比较和评价不同途径(想法)的数字特征。由于直观表象(图形和数字符号)更容易突现出“凑十”的思想,因其与数数的进位相一致而显得合理和自然,同时增加了对计数的位值制的认识。借助直观表象进行心理操作还为提高心算水平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听来是一种自我的挑战,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这一活动的潜在价值还在于,可使儿童有机会感受:(1)存在多种成功解决问题的途径;(2)直观感悟到不同的方法产于不同的角度或想法;(3)自己的想法将影响自己的选择倾向;(4)有时需要评价并调整自己的策略。幼儿不可能通过少数几次活动,就能有所领悟。“学者虽无心,教者却有意”,这种长期熏陶与渗透正是基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

二、要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阐述如下: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概念、法则、定理等一些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其实这样忽略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如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评价,应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几何事实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的获得。例如:问题: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求其中的线段数,如图:

[1][2][3]。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论文摘要:提出在对化学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评价时,教师应遵循评价的发展性和科学性要求,从三维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不断发展,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能促进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评价;化学合作学习方式;三维评价目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学习方式建立不同的评价方式是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化学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或团队为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是化学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

本文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三维课程目标,尝试研究“化学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

1化学合作学习方式的评价目标和内容。

化学合作学习方式主要研究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与交流能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运用个人和集体的智慧,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小组是建立在有共同目标的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学生个体学习目标的实现与否、实现程度的情况如何与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因此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学生合作能力、合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和提升;既要评价学习结果,更要评价学习过程;既要评价合作学习的个体,也要注重合作成员通过合作,努力实现目标的整体评价。化学合作学习的评价目标毫无疑问是多元的,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上。

1.1知识与技能评价目标。

合作学习要达成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应包括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两方面:一是学生个体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完成小组分工任务的情况:二是小组的整体知识技能水平提高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2过程与方法评价目标。

合作学习是一个过程,因此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个体与群体参与合作学习的变化、发展过程,注重学生对合作方法的掌握、运用的情况,其评价内容具体细化为以下方面:

1.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也应是合作学习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科学精神、学习品质,增强责任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具体的评价内容为:

2化学合作学习方式的评价方法和策略。

合作学习具有整体性、开放性、互助性等特点,为了促进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水平的发展,需要过程与结果兼顾、能力与情感并重、个体与集体兼融的评价理念,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2.1知识与技能方面。

评价学生对教材、教学大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采用纸笔测验法。也可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课堂板演、回答问题的情况。问卷等方法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应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某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可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完成,通过自我报告、小组讨论、学生互评、课题结题答辩、课题结题报告等方式给予评价。例如,在完成高中化学“烃及其衍生物”教学和复习后,教师先进行一次单元测试,然后开展合作学习,研究课题选择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维c的性质”;课题完成后再进行一次单元测试(与前次测试范围和难度持平).则两次成绩的对比可作为对学生个体化学知识水平的测评。而对群体化学知识水平的测评,可通过设计一些问题,例如:(1)试写出维c分子的结构简式、官能团及其性质,你是怎么知道的?(2)你了解生活中含维c的食品的功效吗?如何保存、烹调和食用?你是怎么了解的?(3)请设计实验方案,比较新鲜黄瓜和烧熟黄瓜维c含量的高低。你的同组同学对你解决问题有帮助吗?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讨论完成,然后由教师给每个小组打分,作为小组成绩。为了促进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可将合作小组的得分作为个体单元测试成绩的附加分。

2.2过程与方法方面。

新课程评价中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纸笔测验难以测量学生在合作方法、能力等方面发展情况,需要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的活动表现来做出测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例如参加合作探究实验的到位情况,参与热情、兴趣浓厚的程度。操作时相互配合情况.共同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现象、数据情况,实验过程中协调矛盾情况、沟通表达情况、反思总结情况,实验结束后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报告情况,汇总探究实验成果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评价时还应注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小组评价为主。例如,在评价学生合作能力发展情况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2.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生活等。都会受人的意志支配,所以对合作学习方式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情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例如,要测评学生对化学合作学习方式的情感,可设计问卷调查题目如下:

1.你最喜欢哪一种学习方式?

a.独立自学b.教师传授。

c.与人合作d.个别辅导。

2.你认为合作学习对提高你的学习的兴趣有影响吗?

a.很有帮助,觉得有很大提高。

b.有点用.但不是很明显。

c.没什么影响。

d.不清楚。

3.对小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a.体验过,感觉很好。

b.有点感觉,但不是很深刻。

c.只是走走形式,觉得不过如此。

d.小组学习很乏味,而且浪费时间。

4.如果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外研究活动。你愿意吗?

a.很乐意参加每次活动。

b.如果教师要求的话,可能会尝试一下。

c.无所谓。

d.不乐意,因为学习本来就是一种竞争,合作只是说说而已。

5.你愿意把你的疑问和心得拿到小组中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a.非常愿意b.只愿意和要好的朋友分享。

c.不愿意d.非常反感这么做。

6.你平时会与他人合作解决一些问题吗?

a.经常,觉得很有收获b.有时。

c.很少d.从来没有。

再如。通过焦点访谈测评学生对化学合作学习方式的态度意识时,可设计下列问题:

(1)你们小组合作的气氛怎么样?一直这样吗?

(3)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4)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此外,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相互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个体的成败关系着团体的荣辱,因此,对合作学习小组整体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可以在开展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采用纸笔测试的方法,对合作小组整体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对个体和小组群体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作出奖励,奖励分值参与学生总成绩的评定。如建立下列奖励分值表:

在组内互评的同时,还能开展组际互评,例如,评出配合各合作学习小组中的集体智慧奖、共同进步奖、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等,被评到奖项的该小组成员也能获得奖励分值。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枯燥死板的计算题后,常会做一些机械、重复的练习使学生的新知获得巩固,但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又如我在教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设计了找“胞弟”这一“娱乐性”练习。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张写有分数的卡片,当老师出示一张分数卡片时,要让学生判断自己手中的分数是不是和老师手中的分数大小一样,如果一样就赶快高举分数卡片并大声说出这个“胞弟”是怎样由“胞兄”演变而来的。我出示,一个手里有的学生就很快地高举卡片说:“因为分子和分母都除以了3,分数的大小不变。”而另一个手里有的学生马上接下去说:“我的分数也是老师的“胞弟”,因为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了2,分数的大小不变。”……也有学生会出现错误,那么老师就利用错误讲评注意点,同样能收到好效果。我实践下来感觉这个练习设计可行性强,针对性强,趣味性浓,训练度密,参与面更广,能受到全班学生的欢迎。当然最终的效果也是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二、设计“操作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

如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后,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让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就安排操作题,让学生用三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

[1][2][3]。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

本文作者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了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几种数学学习方式.

作者:罗洋洋作者单位:大方县牛场乡中心小学,贵州大方,551606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5)分类号:g63关键词:数学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一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新课程评价体系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受其影响,并在实践中有着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通过五段式的结构,分享我对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

新课程评价体系是一种基于学生探究和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旨在综合评价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心理等综合素质。相比传统评价体系,新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开展新课程评价体系实践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我将分享其中的几点。

第二段: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在新课程评价体系中,学科思维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科思维不仅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通过启发性问题和思维导图等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这种评价体系,学生成为了学科的主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三段: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新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注重对其情感发展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责任感。通过情感目标的设定,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教育。例如,当热爱学习成为学生的情感目标时,我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第四段:鼓励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践项目,我让学生从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实践中我体会到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应对新课程评价体系的要求。其次是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问题,如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仍然需要解决。此外,新课程评价体系面临一些制度性障碍和实施困难,这也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全力配合,共同推进。

总之,新课程评价体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它注重了学生的学科思维、情感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然而,在实践中也要面对一些挑战,需要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提升评价体系,以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二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重要一环。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牛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显然,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指“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照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有效主体参与的元认知特征,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许多教师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实际上,获得问题的一个解答结果与对问题解答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推广的差别,就如同一个人偶然钓到几条鱼和通过这样的偶然机会去研究鱼的生活习性,并概括出什么时候可以在什么地方更容易钓到鱼的差别一样。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这是一个活动主体对自己活动过程的自我意识问题,学会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思维成熟的标志。

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必须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1、理思维过程。

学生解决问题时,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定的“尝试错误”,再加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不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为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思想,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例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分书引入。学校新到一批图书,按5:4分配给五、六年级,五、六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待学生交流,求出之后,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计算,在反思过程中考虑:(1)此类题有什么特点?(2)概括解题的思路。学生经过反思,明白了此类应用题的解题结构,建立起牢固的认知结构。

2、顾思维策略。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学习后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结合数学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为了使解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反思问题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让学生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提出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任务。

例如:在“射线和角”的教学中,在初步认识角之后,我们设计了以下反思过程:

首先,出示下面的习题,要求学习判断,并说明理由。

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1)(2)(3)。

[1][2][3]。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三

近年来,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以及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诸多改革尝试,踊跃参加了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他们大多侧重于从数学命题方面对学生学习数学进行终结性的评价,即考试评价。他们只从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后结果(考试成绩)来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我认为,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别是过程性评价更显得重要。例如,从数学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态度,情感以及动手练习、验证方面的评价,可以从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数学问题,提问、同学交流互动、合作讨论程度等,以等级制来评价,如积极投入,一般投入,毫不关心等。也可对学生课堂作业巡视检查来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课堂作业是在教师教授新知识后立即在课堂进行模仿,验证、创新的过程,教师可在课堂巡视中给予肯定、赞扬、纠正、讨论、辩论等方式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见效快,学生印象深,面对面,不乏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好的评价方式之一。课外作业也是考察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好的方法,一天下来,学生学习了各科的知识,有的学科知识(如数学与物理)在穿插学习过程中起了正迁移的作用,对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起了促进作用;有的学科之间在一天的学习之中可能起了负迁移的作(如数学与英语、历史等)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掌握运用,通过课外作业,可以使学生重温课堂上教师的传授过程,加强记忆,克服遗忘。数学实习作业的完成,也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提高应用数学能力进行评价的好办法。如测量、调查、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等。可以结合数列求和,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学习例子,要求学生了解教育储蓄的.情况,按揭贷款最优方案的选择过程,搭乘计程车的速度函数图像等等,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了解或探索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学生完成数学实习作业的过程来评价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程度。

总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多元的、多样的,只有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得到评价数学学习的正确结果,才能对数学教学真正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四

近年来,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新课程评价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新课程评价案例是一种新的评价方法,意在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导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我参与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课程评价案例的重要性和优势,同时也看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下面,我将针对这一主题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评价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中。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偏重于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理论的分析,而新课程评价案例则突破了这一模式。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了解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我所教授的历史课堂上,我引入了一些关于历史人物的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解读案例中的信息,来探究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新课程评价案例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新课程评价案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学生不仅要能够理解和解读案例中的内容,还要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还能够培养出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然而,新课程评价案例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案例的引入不易,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新课程评价案例的引入需要匹配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特点,这对教师的教学素养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对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准备,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这对于一些经验不足或教学掌握不精的教师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其次,新课程评价案例的评价标准相对模糊,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主观性。由于新课程评价案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评价标准往往较为宽泛,容易产生歧义。这对教师来说可能是一种困扰,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来解决。

综上所述,新课程评价案例是一种有益的评价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其引入和评价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教师来说,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知识储备,使得新课程评价案例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新课程评价案例的研究和支持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指导,以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新课程评价案例才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五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其数学学习状况――进步、现状、发展趋势和需要得到的帮助等,以使得教师能够更科学地从事数学教学;评价绝不只是对不同的学生作横向比较,排名次。我们的评价观应当由“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儿童”向“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转化。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在传统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通常就看作业情况或上课发言等的情况,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集体意识;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灵活性、独立性。例如:计算:5+8=?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计算办法和想法(可以利用5个黑色和8个白色的围棋子为实物工具),教师以直观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他们不同的计算过程。当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也就是思维从直观动作中分化出来的过程。教师帮助这一分化的实现,并创造条件(记录在黑板上),让他们以表象的.形式再认自己的行为。进一步,以数字符号的形式表达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分别相应写在直观图形的下边,便于对照。如:

(1)8+1+1+1+1+1。

(2)5+8=5+(5+3)=(5+5)+3=10+3。

(3)5+8=(3+2)+8=3+(2+8)=3+10。

肯定每种办法都获得了成功,再引导学生利用表象比较和评价不同途径(想法)的数字特征。由于直观表象(图形和数字符号)更容易突现出“凑十”的思想,因其与数数的进位相一致而显得合理和自然,同时增加了对计数的位值制的认识。借助直观表象进行心理操作还为提高心算水平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听来是一种自我的挑战,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这一活动的潜在价值还在于,可使儿童有机会感受:(1)存在多种成功解决问题的途径;(2)直观感悟到不同的方法产于不同的角度或想法;(3)自己的想法将影响自己的选择倾向;(4)有时需要评价并调整自己的策略。幼儿不可能通过少数几次活动,就能有所领悟。“学者虽无心,教者却有意”,这种长期熏陶与渗透正是基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

二、要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阐述如下: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概念、法则、定理等一些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其实这样忽略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如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评价,应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几何事实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的获得。例如:问题: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求其中的线段数,如图:

如果只要求学生给出答案数,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而要求学生给出问题的求解过程(即写出所有的线段)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风格。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表现出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以ab,ac,ad,ao:bc,bd,bo;cd,co;do;方式来表达解,反映出解题者对分类方法,对“序”观念较为熟悉,或许更长于代数学习,抽象逻辑思维;而以ab,cd;ad,bc;ao,oc;bo,do;ac,bd;方式来表达解的学生更具有几何直觉和对图形的整体把握,或许他们更适合于几何与建筑的学习;而交替使用两种方式来表达解,或者表达解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认知风格的学生,则可能是因为对问题(图形)的理解不深刻,或者自我认知水平较为低下等等。

[1][2][3]下一页。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课程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应用已逐渐被广泛接受。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新课程评价的实践活动,并在过程中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新课程评价体系的一些深入思考。

首先,新课程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综合考量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和道德素养等方面,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在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下,学生只需获得高分即可,但这常常会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而新课程评价体系则能够使学生在全面学习的背景下获得更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其次,新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评价体系中,学生被要求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究与发现。他们需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一次实验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研究和提问的机会,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加强,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新课程评价体系强调现实生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的评价体系下,学生被要求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有效地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在一次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学生比以往更热衷于参与,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另外,新课程评价体系提倡多元评价方式。与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方式不同,新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追求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平时表现、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都成为学生评价的依据,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还能够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例如,我在一次教学评价中采用了小组讨论和作品展示的方式,学生们积极参与,并通过展示作品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最后,新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而非结果。相比于注重学生成绩的传统评价方式,新的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即便是学生在某个环节表现不佳,他们仍有机会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调整和改进。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减轻学生过度焦虑的压力,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并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例如,在一次小组项目评价中,学生们通过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与他人共同讨论,不断改进自己的项目,这种过程帮助他们从失败中成长,在反思中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程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多元评价方式,并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特点的重要性,并相信新课程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

新课程评价案例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七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新课程评价体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理念和教学模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使我对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新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新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养。在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析和讨论,发挥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培养各种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次,新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新课程评价体系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作为教师,我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逐渐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讲授方式,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探究、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再次,新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新课程评价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作为教师,我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独立学习。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最后,新课程评价体系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注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作为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同时,我也要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总之,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对我国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改变了传统教育评价的弊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它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高的要求,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正是通过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