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语文获奖的心得体会及感悟 征文得奖的感受(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19:33:33 页码:12
语文获奖的心得体会及感悟 征文得奖的感受(3篇)
2022-12-27 19:33:33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语文获奖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大家好!

有幸作为"兴业房产杯"最美教师代表作获奖感言,我的内心非常激动。请允许我代表全市三万多名人民教师,对发起这一活动的日照报社及协办这次活动的兴业集团,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对教育的支持,感谢你们对教师的理解!同时,也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参选的教师,向获得此次"最美教师"评选的前十名及十名提名奖的教师同仁,表示热烈的祝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一个牵动千家万户的词语,一个让千百万教师为之奋斗终身的词语,一个让我想起来就心情澎湃,热泪奔流的词语。关注教育、关注教师,就是关注国计民生,就是关注社会兴衰,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日照报社及兴业集团发起的这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最美的行为,最善的举动,意义非常重大。

说起参与这次寻找"最美教师"的活动,我心存愧疚。应该是几个月之前的一天吧,接到报社沈凤国老师的电话,说是要采访我,当时我没有接受沈老师的采访,因为我觉得,自己从哪一方面都配不上"最美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暑假期间,我的父亲因病卧床,老父生死系之的时刻,什么心思都没有。暑假过后,沈老师又一次打电话来,当时我正在操场跟孩子们一起出操,我跟他说,实在要采访,我可以推荐我们学校其他的老师,因为在我的身边,有那么多老师让我感动,他们,才是我心目中的最美教师。过了大约一周,沈老师再次打电话,说刘备是三顾茅庐,我可是三次打电话啦,之所以采访你,是因为你的身份比较特殊,既是山东省教学能手,又是中国作协会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笔耕不辍,出版了九本书,写下了三百多万字的作品,获得了首届教师文学奖,因此,我觉得你挺有代表性的。沈老师一席话,让我更加汗颜。从教二十年来,工作之余写写涂涂,的确是我的爱好,但我一直觉得,写作是一种很私人的行为,好比有的人喜欢打牌,有的人喜欢玩游戏,有的人喜欢串门聊天,而不善交际的我,则选择了安静的写点东西,作为一种生活的调剂。好在我并没有把写作当做主业,在我的内心深处,最爱的,还是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的教师生活。

回顾自己二十年来的教学生涯,我觉得非常欣慰,因为在写作的同时,我并没有耽误教学。这些年来,我一直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兼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所任教的的两个班语文成绩,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实验中学评选首届"班主任名家",九个人中有我的身影,我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级以上大赛中屡有斩获,市级以上作文比赛更是收获多多,我们学校每年都举行"现代少年"现场作文大赛,去年评出六个特等奖,我的孩子中占了四名,今年评出十一个特等奖,我的孩子占了六名。我的专业发展之路也是愈走愈宽:20xx年获得了市优质课一等奖,20xx年被评为日照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0xx年评为日照名师,20xx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今年五月,山东省教研室点名要我讲省里的公开课,效果非常理想。《中国教师》杂志曾就教育话题两次对我进行专访,日照市的各大报纸和电视台也对我做过访谈。搜狐原创还专门做了一期在线节目,让我与广大读者面对面交流……这一切,其实都得益于读书写作,是读书写作为我搭建了做一名好老师的阶梯,增添了我当一名优秀教师的自信,成就了我当一名作家型教师的梦想。

当然,兼顾教学与写作,的确也是非常辛苦的。刚从事教育工作的那些年,人们对教师写作很难理解,总觉得那是不务正业的行为,因而,爱好写作的教师在单位成了孤独的牧人,他们很少被人理解,没有多少朋友,也不受领导青睐,即便工作兢兢业业,育人勤勤恳恳,依然被视为"另类",只能在黑夜里放牧自己那颗对文学无限憧憬与崇敬的灵魂。好在这些年来,人们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开始用宽容甚至崇敬之心对待业余喜欢写作的教师。其实,回顾教育史上那些名家、大家,哪一个不是写作与教学两条腿走路呢?鲁迅文学院中那些那些中国文学史册里的巨人,比如鲁迅、老舍、臧克家、闻一多、朱自清、叶圣陶、徐志摩等等,哪一个不曾做过教师?如果从这些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其所从事的语文教育的渊源进行探究的话,我觉得是他们的文学才华促进了其语文教学水平,而对教学的反思,又反过来推动了他们的文学创作。这种互相推动不但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发展,同时也推生、滋养着现代语文教育的成长与成熟。尤其是叶圣陶先生,可以说,他既是文学界彪炳史册的前辈,也是整个教育界要研究、学习的楷模。这又使我们想起了万世师表的孔子,让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都为之倾倒的《论语》,又何尝不是孔老夫子及其弟子们智慧的结晶?如果没有孔夫子和他的学生们为后世写下这部奇书,我们好多的教育思想就无根可寻,无据可依。

曾经跟一位朋友讨论:如果教师把写作当成了习惯,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它必然会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因为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思考的过程。的确如此,假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够自觉养成读书写作的好习惯,并把读书写作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读写促教学实践;假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把读与写当成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假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够边读边学边写边教,边思考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集教育者学习者研究者思考者实践者写作者等多种角色于一体,那我们的学校将会具有何等的魅力?我们的教师将具有何等的威信?我们的课堂将具有何等的吸引力?我们的学生将会在何等幸福的环境中成长?我们的生活质量将会以何等的速度提高?而这一切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受将会何等的饱满!

获奖,是令人激动的,但这个"最美教师奖"也让我想起了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说的一句话,他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果因为这个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就没有意思了。"为了让我的教学与写作生涯更有意思,为了感谢社会各界对我的信任,我将把这份感谢与感恩化作行动,将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奉献给教育事业,激情逐梦,勤奋敬业,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执着前行,努力做到更好!

再次感谢举办这次美丽活动的日照报社和兴业集团,再次感谢所有支持教育、理解教师的亲爱的朋友们!谢谢你们!

对于语文获奖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近年末,鼠年探春仿佛发生在昨天,我们却要依依不舍地与它说再见。满带着青春的气息,怀揣着沉甸甸的理想,我走出了大学校门,走上了高高的三尺讲台。从曾经的学生变为如今的老师,由懵懂慢慢走向成熟,我的青春就如一卷画在慢慢描绘。

青春是画,它需要一张纸,让它惊涛拍岸,让它山舞银蛇。我有一张大大的宣纸,它的名字是上大附中实验学校。在这里,有一群优秀的老师,让我学习,让我领悟。在这里,有一群可爱的学生,给我快乐,给我笑声。八月,带着紧张与兴奋,我来到了这里,开始从一张白纸的蜕变。半年里,我收获了许多,酸甜苦辣,各种滋味,让我的青春变得更飞扬。

青春是画,它需要一支笔,让它五彩缤纷,让它万紫千红。跟着这支笔的指引,我的画卷变得绚丽多姿。这里有一批批优秀的教师让我学习,也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师徒带教”让我有幸得到了老教师的指点,并从中慢慢学习如何教学。刚刚结束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上,每个参赛老师的认真与热情感染了我,在上大附中实验学校这个大集体里,每个老师的青春都是一卷卷美丽的画。

青春是画,它需要一份热情,一份责任,让它神韵俱足,让它工意兼备。青春如梦,岁月如歌,时不消逝,何能复得?青春是人生中一沫浓墨,它注定是“不平凡”的。它需要我们用心灵和智慧去诠译,它更需要我们用热情和责任去充实。于老师说:“我无怨无悔,因为选择了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我就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我一辈子的生命,是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很自豪,同时也时刻明确着自己的责任。也是这份责任与热情,让我的青春更大气,让我有了“大写”的人生。

站在21岁的尾巴上,我张开双手拥抱青春,就如朝阳永远向上;就如山溪不羁奔流…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怀抱着对和谐与美好的追求。虽然人生苦短,挫折重重,但无论如何,它总是青春的痕迹。让我们好好的把握住这无比美丽的青春,用努力,用汗水让青春烈火燃烧永恒,让生命闪电划过天边,用所有热情换回时间,让年轻的梦没有终点!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能代表学校的获奖教师在这里发言,感到十分激动和荣幸,我深知这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更离不开六年级三班全体同学的努力和配合。所以,请先允许我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衷心的祝福。

转眼间我来到xx小学工作已三年了,三年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回首过去的三年,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沉重中有一种充实,奋斗中有一份快乐。而今xx小学对于我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单位,更是一个追求梦想、实现抱负、展现自己才干的人生舞台,是另一个温暖的家。此时此刻不由得让我想起自己走过的20xx年教育生涯。20xx年中,有过欢笑、有过哭泣、有过彷徨、有过感动。20xx年中,我带过低年级,也带过高年级,在不断地总结分析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宝典——那就是一颗爱学生的心。一切因爱而生,一切从爱出发。

我有责任和义务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他们做一个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当我怀揣爱心和他们在一起时,我就感到无比的轻松和快乐;当他们不经意的犯错时,我会诚恳地指出;当他们情绪低落时,我会用眼神和语言鼓励;当他们身体不适时,我会像妈妈一样去关爱;当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我会伸出热情的手去帮助;当我用微笑、赞许的目光,亲切的话语,连同作业的批语,在孩子们心中激起涟漪时,我才真正领会到“教师”二字的丰富内涵,真正明白“教师”二字所包含的深重责任。同时我也深深地感觉到,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虽然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蕴含奉献的精神。有人把教师比做红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花园中那辛勤的园丁。的确,这些都没有说错。但是,那些没有做过教师这个职业的人,又怎能深刻地去体会这些话的内涵。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了我们要比别人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热情和汗水倾注到孩子们的身上。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其实,选择了当一名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选择了奉献。“人民教师”这四个字说到底就是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教师永远牢记于心,不断学习的。我们的成长,关系到学生的进步,学校的发展,以及国家的未来。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让我们的教育事业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希望。

各位领导、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会当击水三千里,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我们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努力的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我校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明天!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家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幸福!祝同学们学业进步,愿xx小学的明天更加辉煌。谢谢大家!

对于语文获奖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各位老师,各位同行: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接受华语文学奖的年度新人奖,这是我的荣幸,也是对我写作的一个很大的鼓励。首先,我要谢谢华语文学奖的组委会,所有的评委老师,和一直以来帮助我的各位师长和前辈。我从十六七岁开始写小说,写到现在获得了这个新人奖,这可能正说明了我在文学上的晚熟及木讷——而我也一直认为,正是晚熟和木讷使我成为了现在这样的作家;同时,这个新人奖更是一种鼓励,鼓励我继续保持一种新鲜的探索态度,用一个学徒的心情去写作。

我去年写的小说《段逸兴的一家》(单行本名为《我们家》)正是我的一次新鲜探索,同时,也是我虚构的川西小镇“平乐镇”故事的一部分。《段逸兴的一家》写的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故事,他是小说叙事者段逸兴的“爸爸”,而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讲讲我和我爸爸的故事。

我爸爸下个月就过五十九岁生日了,以前,他也年轻消瘦过,现在却成了个声如洪钟,腰如铁桶的胖子。在我家郫县郫筒镇,我们全家人都是文学青年,个个都要时时关心我的创作:我爷爷常常教育我要写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东西;奶奶则喜欢强调文学一定要反映‘真善美’;而我爸爸说:“用对‘的地得’,少打错别字。”——算起来已经有将近十五年了,以前,爸爸总帮我把周记本上的作文输到电脑里面,后来,他又把我的文章从电脑里打印出来用红笔改错别字——他当“戴月行他爸”当了整整二十八年,就算当“颜歌他爸”也有十年了,改错别字的确很有一套。

写《段逸兴的一家》是在美国,整个过程我都是偷偷摸摸的,爸爸几次在电话里问我新小说写得怎么样,还让我发给他看看,我都搪塞了过去—— 可是,还是被他看到了故事的第一章。于是他给我来了一封长信,先拉拉杂杂说了一些家里的事,说他种在阳台上的冬瓜都长大了,最后说:“你那小说我看了,你现在怎么写这样的东西呢,我觉得你应该把里面的性描写都删掉。”——这是很多年以来他第一次对我的小说提出错别字以外的意见。

实际上,我不得不承认,没有爸爸我就没法写平乐镇。我总爱打电话给他,问一些荒谬的问题,比如:油菜花三月份开了吗?九几年你们抽的都是什么烟?等等。爸爸就总是叹气,说我作为作家太缺乏常识了,太不扎实了—— 可他有所不知,不论我在多远的地方,过了多久,仅仅听到他的声音,我们镇上的人人事事就会立刻重新浮现。

多年以来,爸爸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总是我的第一位读者。于是,我常常都在写小说的时候想起他,想着他读这篇小说时可能的反应——《段逸兴的一家》是我第一次没有这么做的作品,作为一个小说家,我不得不背叛了他,彻底忽略了他作为父亲的感受——作为小说家,我的叛逆期其实已经来得太晚了一点。

我给爸爸回了一封信,想要给他解释我写这个小说的原因。以及,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小说家和虚构者的我,是作为一个中立的简写的“人”而存在的事实。作为小说家的我不是女人,不是少年,不是女性的,不是年幼的,不是高雅美好的,不是低俗卑劣的,当然,也不是家族的女儿。

作为小说家,我在美国写完了《段逸兴的一家》,而作为女儿,我设想着爸爸最终看到整部作品的样子,难免忐忑不安。回国前,小说全文在《收获》上发表了,我不敢问爸爸有没有买到杂志,有没有看,下了飞机,怀着愧疚,我在免税店给他买了两条烟。

站在出口外面等我的爸爸倒是脸色如常,胖乎乎地戴着眼镜。我们到了家,吃了饭,坐在沙发上喝茶,他忽然说:“你那小说我看了。”

出乎我的意料,他抽着烟说小说写得还凑合,就是有几个不恰当的方言用法。爸爸又开始改错别字了,我赶紧让他把错的地方标出来告诉我。之后,他还带我去看了他的菜园,摘了青菜帮子煮白水菜,好像之前的不愉快都过去了。国庆后我回家去,他居然高高兴兴地告诉我有人叫他“胜强”——“胜强”是《段逸兴的一家》主角的名字——我吓了一跳,他还是笑嘻嘻的,说:“薛胜强这人有点意思埃”

就这样,我和爸爸奇迹般地和好如初,甚至比之前的二十几年更加和睦了。

得知小说获奖的消息,我自然立刻打电话告诉了爸爸。我特意叫他说:“胜强,我得了一个奖。”他却心不在焉,说:“是吗?我在打麻将,打完再打给你。”

初中时候,爸爸把我写在周记本上的作文整理出来,投给不同的杂志社;大学时,他几十本几十本地买我出版的小说,把它们当作我们戴家的土特产送人;他喝酒了就走在我们郫县的马路上,张嘴就唱《三套车》;大热天里摸着自己的肚皮,背几首诗词再吃一口西瓜;正是这样的爸爸,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第一位读者,也是我认识的活得最有劲的人——正是因为他,我才决定要写我的家乡郫县郫筒镇,写虚构的小镇“平乐”,写他这样一个喷嚏打穿东街的胖子,写故事里的豆瓣厂厂长薛胜强和他的父老乡亲。

以前爷爷还活着的时候,我经常跟他去竹林茶馆吃茶,一个院坝里坐着的都是我们老南街的街坊邻居,他们听说我是个作家,就都抢着要把自己的事儿讲给我听。爷爷就说了:“总有一天,你要写写我们镇上的事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