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和诗歌经典传唱心得体会如何写 对诗歌的体会和感受(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23:00:37 页码:7
和诗歌经典传唱心得体会如何写 对诗歌的体会和感受(五篇)
2022-12-27 23:00:37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和诗歌经典传唱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1、知识目标:

⑴能读会写“碣、澹、竦峙、萧瑟”等生字词。

⑵理解、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⑶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准确朗读并默写。

2、能力目标:

⑴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⑵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德育目标: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

1、朗读法:

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

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1、解题: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没有联系。

2、诵读:

⑴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投影:

碣石(jié)澹(dàn)竦峙(sǒngzhì)萧瑟(sè)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⑵教师声情并茂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的音韵美。学生轻声跟读。

⑶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3、研习诗歌:

⑴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

投影:

1、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⑵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①教师讲解: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②学生合作探究: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教师点拨: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4、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全诗。

三、研读《次北固山下》

1、解题: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诵读:

⑴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教师领读两篇,学生自由诵读。

3、研习诗歌:

⑴疏解诗句:

客路,指旅途。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⑵整体把握:

问:

①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③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①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⑶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4、学生练习背诵全诗。

四、课堂练习

投影:

1、文学常识填空:

⑴《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⑵《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⑵,江春入旧年。

⑶,风正一帆悬。

3、下面的译句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a、日月的运转,就像从海中升起;星汉的明亮就像从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运行,星汉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都好像出于沧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假如都能出于沧海之中。

〖参考答案〗

1、⑴《乐府诗集》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慷慨悲壮曹丕曹植

⑵停泊王湾

2、⑴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⑵海日生残夜

⑶潮平两岸阔

3、c

五、布置作业

1、默写诗歌《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

2、诵读其余三首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饱览西湖早春景色,学习辛弃疾《西江月》,体会侧面点染的烘托美;学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感悟寄情于物的艺术匠心。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研讨与练习”题(二)中三组诗句的出处: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风吹”句写仲春之景)

2、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句写暮春之景)

3、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无意”句写初春)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指名学生适当点评诗歌。

二、研究《钱塘湖春行》

1、解题:

(多媒体显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诵读:

⑴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⑵学生自由朗读。依据注释疏通诗意,整体感知。

教师点拨: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3、讲讲问问,探究诗的意境。

问:

⑴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⑵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⑶“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⑷“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⑸第五、六句写了什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浅草有什么用意?

⑹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明确:

⑴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⑵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⑶“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脚,有下垂义。

⑷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⑸第五、六句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⑹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至。开头写“湖平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4、学生练习背诵。

三、研习《西江月》

1、解题:(多媒体显示)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上饶带湖期间写的。

2、教师领读,学生体会轻松活泼的情调。

3、品析探究词作的情趣。

问:

⑴从什么地方能看出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这时是什么季节?“说丰年”的是谁?用自己的话叙述上片的。

⑵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两三点雨山前”对骤雨将至的信号,词人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吗?词作中表现出的词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展开丰富的想像,创造性地表述下片。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⑴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清风、明月,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又从词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从蝉鸣可见,从“说丰年”可知,是丰收在望之时,即盛夏;又,雨是骤雨,也是盛夏时有的。

词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还有三三两两出来纳凉的村民。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纳凉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⑵这意味着天空已布满乌云,仅天边尚余几颗星。从“旧时”二字可知词人对这条路是熟悉的。因为找到避雨的地方,表现词人的惊喜心情。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骤雨将至,词人急忙转过溪头看到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

小结:凡双调的词,重点大多在下片。这首词也是如此:上片写月明之景表达轻松、喜悦的心情,其实只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本意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到。

词中“忽见”二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喜出望外之情。是“炼字”的匠心所在。

4、《西江月》为了平仄的协调、押韵的方便、对偶的工整和突出某些词语,篇中某些句子的词序有所调动;同时,为了语句的凝练,中间也有所省略,请把它补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半夜,明月(照射)别枝,乌鹊惊(栖)(不定),清风(吹送)蝉鸣(声)。稻花香里,(阵阵)蛙声(连成)一片,(有如)(预)说丰年。七八颗星(挂于)天外,两三点雨(落在)山前。(赶)路转(到)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5、背诵词作。

四、指导自读《天净沙秋思》

1、解题:(多媒体显示)

1、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2、《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是曲牌名。

2、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并补充解释。

补充解释:

⑴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⑵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展开想像,写一般描述性文字,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小组间交流,教师可选一、二篇当堂进行集体评议。也可拿参考例文让学生评议。

例文: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探究: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并归纳: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5、背诵这首小令。熟背读歌五首,依学习小组进行竞赛。(提示:可从熟练程度、感情的把握以及语气节奏等方面评议优胜组)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文学常识填空:

⑴《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作者,字,晚号,唐代诗人。

⑵《西江月》一词选自,作者,字,号,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与并称为“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⑶《天净沙秋思》体裁为,作者,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⑷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唐代宋代。

元代明清。

2、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

b、稻花香里/说/丰年

c、断肠人/在天涯

d、海日/生/残夜

3、按原文默写:

⑴《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⑵《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⑶《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

4、五首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请简要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1、⑴《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

⑵《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

⑶小令马致远

⑷赋诗词曲小说

2、a

3.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⑵夕阳西下

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略

六、课常小结

随着二十世纪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人开起宝马,穿起皮尔卡丹,用起摩托罗拉……西方国家的意识已从消费渗透到我们文化中,“酷”“帅”成了我们青少年的口头语,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在碰撞中被冷落。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血液中的特质。经常读读这传统文化中的优美诗篇,它会带给我们无比美妙的愉悦,会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七、布置作业

1、阅读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回答文后问题:

⑴填空:

《西江月》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词,词因句子长短不齐又叫。这首词用空行分为两段,这两段分别叫做、。词中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时的气象的句子是。

⑵一、二两句中“别枝”作什么解释?“惊”和“鸣”是否分别专写“鹊”和“蝉”?

⑶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并翻译。

⑷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悦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艺术上没有虚词,没有关联词语,却用了一连串的意象,叠加成一幅山水人物画。比较阅读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请你从词类使用、意象、创设的意境几个角度,写出两首曲子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⑴长短句上阙(片)下阙(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⑵另一个树枝;不是专写,而是说“鹊”“蝉”都是既“惊”又“鸣”的。

⑶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翻译略。

⑷起初月明天晴,后来乌云骤起,阵雨将至。是清新、欢跃、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稻花飘香、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使辛弃疾产生了愉悦的心境。

2、两首曲子都使用了大量名词,通过名词叠加,把丰富的想像材料切换成一幅幅画面,从而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山水人物画。(抓关键词,抓大意即可)

观沧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西江月

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召开一次诗歌赏析会:

诗歌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所以对诗歌的探究是无止境的,同学们可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层次上,说出自己对某首诗的最深刻的感受,在交流中,提高赏析能力。

2、举办一次配乐诗朗诵活动,让学生自选音乐,配乐朗诵这几首诗,师生共同对所选音乐及朗诵水平做出评价。

描写和诗歌经典传唱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甲:新春亮丽的阳光,在生命的枝头焕发勃勃生机,天安发展的脚步正在这春的脉动中昂首向前!

乙:那熟悉的诗香,是劳动者的血汗链接的心言。

甲:那熟悉的诗香,是来自基层的爱,透腑!掏心!

乙:那熟悉的诗香就是生命之重——

甲乙合:沃土深情。

甲: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天津市作家协会、天津诗社与天安公司联袂组织了本次“天安诗情·沃土根深”——20__年天安迎新春诗歌朗诵会,是天津诗社多年来弘扬中国传统诗歌文化,走进基层大型系列活动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乙:没错,作为我市建筑行业的一颗耀眼明星,天津诗歌创作基地,天安人用诗旗与劳动拼搏之旗同挥,诗声与不懈追求之声共奋。在天津城市建设的各个工程基地,都传来了最生动的歌吟。

甲:有人说,看到天安的诗歌就能看到天安的文化,天安人会让你真切地感受到诗在劳动者汗水浸透的工装上,在灰沙机油的手掌上,在企业员工对生命价值不懈追求的心灵中。

乙:诗歌文化在中国两千多年烟波浩荡的发展中从未荒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诗从来不在浮华的名利场,而是扎根于基层,深入于民心。天安公司就是这样一个靠文化发展的基层典范。多年来,他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靠企业文化改变落后面貌,引领企业发展壮大;靠企业文化,培养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使一个人心涣散、濒临破产的企业充满生机,连续十三年快速发展。

甲:20--年,天安公司产值营业额为1999年的15.84倍,平均每年递增24%;利润为1999年的3090.91倍,平均每年递增95%;上交集团收益为1999年的832.86倍,平均每年递增68%;向国家纳税为1999年的141.74倍,平均每年递增46%;人均收入为1999年的19.79倍,平均每年递增24%。在市国资委组织的对标创优活动中,5类27项指标,有50%以上的指标超过全国同行业最好水平。这一串串惊人的数字,浸着天安人的汗水、刻着天安人的骨气、蕴含着天安人的激情。

乙:这是一片现实主义诗歌的沃土。一个不足400人的企业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用报效企业的劳动之躯、爱企之心写诗。其“容量较大、题材紧凑、亲切生动、全员参与、体会深刻”的六卷本《天安企业文化诗歌2400首》诗集,将诗歌元素融入现代企业文化,成为新时代诗歌与企业文化的一种交融,一种创新。

甲:今天,天津诗社朗诵团的老师们将用专业的朗诵艺术声线,带大家走进天安文化,走进天安人的情感世界……

乙:在精彩的朗诵环节开始之前,隆重介绍一下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甲乙分别介绍出席嘉宾略)

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甲:首先让我们请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万镜明致辞;

乙:下面请天津诗社顾问唐绍忠老师致辞;

甲:下面请天安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海鸣致辞。

第二部分:朗诵,共分三个版块

第一版块:岁月留痕

甲:生活中喜怒哀乐皆属诗的秉性,酸甜苦辣都是诗的味道。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的人,才能创作出感人肺腑的好诗,这些诗会随着岁月的沉积,浓得像酒。有请金马朗诵天安公司总经理任汉涛的诗作《温一壶老酒》。

乙:一壶老酒唤醒了尘封的记忆,也酝酿了未来的醇香,更温热了天安人的壮志豪情。这豪情就是爱的体现,有爱就离不开亲情,有爱生命就不会冷。下面有请天安公司党办主任王霈霖朗诵自己的诗作《把母亲搂在怀里》。

(无需主持人报,直接朗诵《小白鸽》)

甲:刚才由李佐宸朗诵的天安六分公司财务科长杨海燕的诗作《小白鸽》,道出了父母之爱乃世间大爱,但你有没有想过当自己也老了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呢?下面由王娜为我们朗诵天安建筑分公司经理檀庆的诗作《当我老了》。

甲:下面有请叶红梅、吴冶朗诵天安六分公司经理代士秀的诗作《童年四则》。

乙:下面有请天安公司总经办副主任武蓉朗诵自己的诗作《祖籍》。

甲:下面有请金马朗诵天安金属结构厂项目工长郭宗贤朗诵的诗作《老火炕》。

乙:如果人生之路是一首长诗,每一段生活、每一段历练就是它的标点,我们要把经历中最刻骨铭心的片段“引”出来,藏在心底,让它时时成为命运的瑰宝,前行的鞭策。下面请吴楠朗诵天安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海鸣的诗作《标点》。

第二版块:项目新曲

甲:诗歌艺术是以外部形式来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这个外部世界便是生活。

乙:是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诗歌的最高境界就是真,没有真情无诗,没有真味无诗。天安人在企业发展的岁月长河中,用劳动之躯、爱企之情铸就了天安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首根植沃土、字句关情的诗。

(无需主持人报,直接朗诵《拓荒者》)

甲:感谢郭浩斌为我们带来的这首天安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金祥的诗作《拓荒者》,道出了企业初创时的艰辛,更道出了天安人发展企业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有请殷则尧朗诵天安一分公司总工程师刘立春的诗作《辛苦了,兄弟!》。

乙:建设者,背负人民和城市的托咐,把自己的身影踩碎,在汗水供养的土地里扎根结果。生出了一曲永不谢幕的宏篇长调。下面有请戴学敏朗诵天安金属结构厂副经理李占华的诗作《工地大戏》。

甲:下面有请王秀珍朗诵天安五分公司经理助理伊丽娜的诗作《我是一颗星》。

乙:下面有请赵岩朗诵天安金属结构厂器材员田志华的诗作《采购单》。

甲:辛勤的汗水创造价值,劳动者的光辉载入史册。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可爱的天安人又会创造怎样的场景?下面有请鲍亦巧朗诵天安公司副总经理曹武彪的诗作《多彩之冬》。

乙:尽管成长的脚步有时会被困难重重的冷酷严冬羁绊,但天安人发展企业的坚定信念却像燃烧的火焰,敲开了色彩斑斓的春天。下面有请张志甫朗诵天安金属结构厂项目经理窦福润的诗作《敲开春天》。

甲:当强健的体魄输给了累,肉体的螺钉却依然紧紧地将身躯铆在奉献之处,这是何等的爱,让忘我的敬业精神在岗位中绽放光芒?有这样的企业领跑者,天安能不兴旺吗?下面有请吴冶朗诵天安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海鸣的诗作《睡着了》。

甲:天津诗社上善音乐坊特意为天安公司一线的职工们送上了一首由宋秀英作词,刘憉杰作曲,王骏演唱的歌曲《工地的雪花》,请欣赏。

乙:天安人走过的十年,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坚定。每一次工程告捷,总会让希望的天梯,钢桩一样深扎人心。

甲:丈量天安人十指紧握的流金岁月,十三年,打造了企业闪光的品牌与信誉;十三年,成就了天安人不老的梦想和荣耀。

乙:这份十三年磨一剑的成就,离不开天安公司各个单位、部门和员工的齐心努力,离不开天安精神的深深滋养。

甲:下面有请程禾、高泽斌、周健、徐运、董洁、肖琳分别朗诵天安金属结构厂经理姚宏兴的诗作《管理的天平》,五分公司预算员赵洋的诗作《抗争》;六分公司项目工长刘张涛的诗作《遵规行》;公司财务部副部长刘洋的诗作《觉醒》;四分公司项目经理王少青的诗作《昙花的浪漫》;三分公司项目经理王健的诗作《分别,是为了下一次相见》。这些诗作从天安公司的不同侧面展现了天安人发展企业、奉献企业、情系企业的款款深情。请欣赏。

(分别朗诵,注意次序)

第三版块:生活随想

乙:生活之树常青,诗人和诗常青。刚才,我们分别从不同角度领略了天安人热火朝天的事业激情和蕴含哲思的人生境遇,确实感悟到了喜怒哀乐皆属诗的秉性,酸甜苦辣都是诗的味道。

甲:是的,基层劳动者有生活,其诗也便有了真性情、真感情。天安人的诗充满了天安人的热血豪情,具有天安人独有的韵律和笔触。这和天安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

乙:如果用一句话就是:收获精神成果,提升企业品位,成就美好人生。十多年的发展,他们在取得物质成果的同时,不停步,有更高的追求,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缔造的价值便是企业长远发展和人生的更高境界。

甲:没错,下面这组诗就是天安人对人生的思索。请天安朗诵团朗诵天安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海鸣的诗作《解冻》。

乙:为大漠铺上绿毯,驻守和润的春天,虽然只是一棵小草,也会心怀诗意将其向往。下面请天安公司工会副主席魏毅朗诵自己的诗作《小草伟哉》。

甲:古有陆羽《茶经》;今有《茶人三部曲》。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连天安公司的青年员工都在品茶论茶,可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有请王志伟朗诵天安公司团委副书记汪再建的诗作《茶》。

乙:自古便有“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的豪壮。中国人一直将龙视为信念的象征。在天安人的眼中,龙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有请朱地朗诵天安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李英杰的诗作《龙》。

甲:在诗情浓郁的氛围中,让我们以热烈掌声请出席我们今天会议的中国作家协会领导讲话;

乙:有请天安公司领导向中国作家协会领导赠送六卷本“天安诗集”。

第三部分:尾声,以歌曲结束

甲:“十年一瞬间,天安一家人;击缶划桨,驶向彼岸”。天安的诗之根,牢固地植于企业这块肥沃的土壤中。

乙:“天安境界,满眼光彩,天道酬勤,印证辉煌”。天安的诗之情,长久地流淌在企业文化的血脉中。

甲:这诗意的沃土,是普通劳动者缔造的神话。

乙:这情深的家园,是平凡英雄打造的箴言!

甲:朋友们,让我们徜徉在一首由苗绪法作词,杨林作曲,孙洁演唱的歌曲《平凡的人是英雄》中,为“天安诗情·沃土根深”——20__年天安迎新春诗歌朗诵会落幕。

乙:感谢大家百忙之中莅临。

合:敬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幸福!

描写和诗歌经典传唱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一、前奏

(女):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合声):大家晚上好!

(男):我们刚刚度过撩人情怀的中秋,即将迎来祖国的六十一周年华诞。至此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诗边界》——五岁的生日!

(女):今夜,晚风把我们吹拂到了碧波荡漾的科莫湖畔,清泉将我们引入了灯火明亮的百泉宫。今夜,贡山有意,边界有情。我们仿佛置身于落英缤纷的时光中,驾驶着一辆金色的马车。

(男):我们奔向秋天,奔向诗的海洋!

(女):我们拥抱果实,拥抱爱的光芒!

(男):下面,我荣幸的向大家介绍光临本次诗歌朗诵会的领导,嘉宾(略)

二、诗朗诵

1.空灵部落:

第1首:《将进酒》。作者李白,为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著名诗人李加建,是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名译》中应邀今译了李白的《将进酒》。他将古、今译文各朗诵一遍,意在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自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

下面有请李加建老师。

2.陈莉:

第2首:《前世》,作者陈先发,安徽桐城人。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为新华社安徽分社副总编。著有诗集《春天的死亡之书》、《前世》,长篇小说《拉魂腔》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曾组建“若缺诗社”。曾获奖项、被媒体和文学研究机构授予的荣誉有“十月诗歌奖”、“十月文学奖”、“1986年―20xx年中国十大新锐诗人”、“20xx年中国年度诗人”、“1998年至20xx年中国十大影响力诗人”等数十种。今年8月,《诗边界》对其进行了独家访谈,影响广泛。

朗诵者:袁立新

3.空灵部落:

第3首:《蝶舞》,作者野桥,本名王光玉,自贡诗人,市作协会员。他的情诗忧郁、真挚、充满着妙曼的幻想,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他是一位地道的“情歌王子”。而他的亲情诗歌,更是从他灵魂中流淌出来的浓郁亲情,浓得如血,痛得落泪。

他的诗观是:人世幽深如海,我一直在进行着一场秘密飞翔。如果有一天,你看见我的翅膀上雕刻着浪花的痕迹,我会停下来面对你微笑,或者,静静地吹箫。

朗诵者:野桥

4. 陈莉:

第4首:《纸上幻境》,作者伊夏,本名谢敏,曾用名为谁而歌。她于80年代出道,曾出版诗集,其名也为《为谁而歌》。她的诗怅然若失,充满忧伤,是美女诗人特有的对时间流失的伤感和对青春年少的怀想。

她的诗观是:诗歌是干净的泪水和如常的呼吸,是玫瑰的尖刺,是迎风疾走的人,他的梦指向无垠。

朗诵者:伊夏

5.空灵部落:

第5首:《边界望乡》,作者洛夫,原名莫洛夫,1920xx年生于湖南衡阳。1949年去中国台湾,后为中国台湾现代派著名诗人。著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亡》、《集外集》、《无岸之河》、《魔歌》、《时间之伤》、《酿酒的石头》等。洛夫的诗善于从现象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多探索生死之谜,意象奇特,表现手法繁复多变,诗意晦涩朦胧,耐人回味。而他的《边界望乡》使“思乡”这一古老话题新意迭出。

朗诵者:辜义陶

6. 陈莉:

第6首:《写作》,作者娜夜,女,满族,辽宁兴城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创作。著有诗集《回味爱情》、《冰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兰州。在某新闻单位工作。她的诗具有寸铁杀人的效果。

朗诵者:赖迪

7.空灵部落:

第7首:《日记》,作者海子,中国著名诗人。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4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朗诵者:半山晓月

8. 陈莉:

第8首:《半岛印象》,作者轻若芷水,本名杨莉,自贡诗人,市作协会员。她的诗富有乌托邦式的幻想,有童话式的天真和关照现实人生的隐痛。

她的诗观:生活中的磨难与苦楚是人生的财富,愿在诗歌的世界中制造蓝色梦幻之城。

朗诵者:轻若芷水

9.空灵部落:

第9首:《天上的云》,作者火狐,本名李勋,自贡诗人。他以意识流的表达方式,将他那死而后生的绝望表现得云舒云卷,他擅长于营造笼罩性的气场,诗歌纯粹而不张扬,很为诗歌读者喜爱。他的《之后》、《戏》和《战争》等组诗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观是:诗歌是活着的文字。有呼吸、有神态,明心见性以言志。

朗诵者:火狐

10. 陈莉:

第11首:《裸露的春天》,作者微紫,70后女诗人。近期作品发表于《星星》《诗选刊》《中国诗歌》《诗歌月刊》《绿风》等,并入选《燕赵诗刊08优秀诗歌范本》《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20xx中国最佳诗歌》等多种诗歌选本。

朗诵者:周宪, 80年代自贡诗歌朗诵会成员,曾在自贡市宣传部工作,担任过自贡彩灯博物馆馆长,现任自贡华溢彩灯公司总经理。有请周宪先生。

11.空灵部落:

第11首:《睡吧,山谷》,作者北岛,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当今影响最大,也最受国际承认的中国诗人。20xx年,他接受香港中文大学的聘请,定居香港。

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1990年在北岛的主持下《今天》文学杂志在挪威复刊,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发行,其网络版和论坛也享誉世界各地汉语文学圈。

朗诵者:江枫、黄俊

12. 陈莉:

第12首:《道歉书》,作者一坡,本名田一坡,自贡诗人,著名青年诗歌评论家。他的诗理性,从生活的细节和博学之中娓娓道来,展示出哲学之美,给人以启迪和联想。

他的诗观:唯有想象力才能量度人性的深度与人生的广度。唯有诗歌,才能与那些玄奥幽微的时刻匹配。唯有你,是我穿越时空的见证。

朗诵者:一坡

13. 空灵部落:

第13首:《镜中》,作者张枣,于今年3月8日凌晨4时39分,在德国图宾根大学医院因肺癌去世,享年48岁。张枣著有诗集《春秋来信》,代表作包括《镜中》、《边缘》等。张枣最为人熟知的开场白就是:“我是张枣,我是一个诗人。”在当下物质化的尺度面前,这是需要勇气的。今天朗诵他的诗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深深怀念。

朗诵者:陈莉

14. 陈莉:

第14首:《空》,作者玫瑰之冢,本名孙刚,诗人,现在自贡工作。他的诗具有奢华的结构,繁复的细节之美,弥漫着自然与人文的气息。他是一位高产诗人,如果出成诗集,将不在五卷之下。

朗诵者:玫瑰之冢

15. 空灵部落:

第15首:《莲》 ,作者野桥,他的同事特意来参加并朗诵他的诗。

朗诵者:杨利

16. 陈莉:

第16首:《夜色多么美好》,作者水墨真人,本名刘咏波,自贡诗人,市作协会员。他在古盐道边,以川流不息的旭水河着墨,抒写了他对家乡、对人生的无限热爱,诗歌积极向上,充满阳光。

他的诗观是:写诗是一种精神向度上的追求,让内心呈现在阳光下,让灵魂行走在语言中。写诗就是一次呈现和行走。

朗诵者:水墨真人

17. 空灵部落:

第17首:《致橡树》,作者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朗诵者:龚碧霞

18. 空灵部落:

第18首:《红玉米》,作者痖弦,著名中国台湾诗人,原名王庆鳞。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1977年10月起担任中国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编至今。主要著作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等诗集。他的诗对中国台湾和诗歌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朗诵者:蒋波

19. 陈莉:

第19首:《宁古塔的江南遗魂》,作者空灵部落,本名杨华,自贡诗人,市作协委员,《诗边界》主编。他的诗着力从历史和现实之中挖掘人性的深度,空灵而不失厚重,富有疼痛感和质感。

他的诗观:诗人之痛并不是来自于生活本身,而是来自于现实无法抵达理想的高度而产生的精神之苦,是在不断挖掘人性,在自省与关照之中而产生的迷惘与无助之痛。

朗诵者:空灵部落

三、尾声

20.陈莉:

第20首:《相信未来》,作者食指,本名郭路生。有人说,食指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景仰地把诗人食指称为一代诗魂,因为他的诗歌曾经那么深地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他的一首《相信未来》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在中国大地不胫而走,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

(女):是的,相信未来。因为相信未来,我们永保了心灵的一块净地。

(男):是的,相信未来。因为相信未来,我们用一支支笔接住了阳光和风雨。

(女):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我们相信未来,我们向往心灵的边界。

(男):那是我们用爱,生命和灵魂抵达的边界,那是我们一直都在穿越的边界!

(合声):我们边走边唱,每一个从边界醒来的人,都会跟在我们的后面唱——爱诗歌,爱余生,爱边界!

朗诵者:诗边界同仁

21.陈莉:(背景音乐:《同一首歌》起)

在这最后即将结束的时刻,我们再次感谢亲临晚会现场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空灵部落:今天隆重的《贡山诗歌之夜》暨《诗边界》五周年诗歌朗诵会取得圆满成功!

空灵部落:晚会到此结束。

陈莉: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完)

描写和诗歌经典传唱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

【得分技法】第一步,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点;第二步,联系诗歌中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第三步,分析诗歌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原因或意义,如抒发了作者何种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王历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从题目来看,诗人是嘲笑王历阳不肯饮酒。大雪纷飞,正是饮酒的天气,王历阳“不饮杯中酒”的行为,让陶渊明也会笑死。陶两明喜欢饮酒,常戴头巾,抚琴自乐,宅边有五棵柳树。诗歌借陶渊明来嘲笑王历阳“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刻画了王历阳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形象。

【答案】王历阳是一个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人,表面上以陶渊明为榜样抚琴、栽柳、戴头巾,可是喝酒不痛快。“浪”“虚”“空”三字用得巧妙,传达出嘲讽及激将之意,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冲天豪气。

<><>

【得分技法】第一步,概括事物形象的总体特点;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说明;第三步,分析事物形象体现的人物品格或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诗歌描写了“花影”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变化。“重重叠叠”写花影之多,“上瑶台”写花影移动;“扫不开”写花影难除,表现憎恶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答案】花影重重叠叠,不能消除,虽随同太阳落山而消失,却又因月亮升起而重现。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得分技法】第一步,抓住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第二步,概括诗歌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言之有据,切忌脱离诗歌内容,凭空想象。

<><><>

〔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全曲描绘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这首元曲全曲都在描写景物,作品题目点出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象。前两句通过“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等凄清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孤寂萧瑟的图景,大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意境和格调;“一点飞鸿”给图景增添了灵动的色彩,但描写的只是飞鸿的影子,又增添了寥落之感;后面两句,笔锋陡转,通过“青”“绿”“白”“红”“黄”一组具有鲜明色彩的词语,描绘出景物的明丽,使画面充满生机。答题时,可先概括景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答案】前三句着力渲染秋天凄凉萧瑟的氛围,后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落日残霞”点出时间为秋日傍晚,与“孤村”相配,透出萧瑟与凄清之感;“老树寒鸦”已带有暮寒意味,加以“轻烟”环绕,就更有一种惆怅之感;“一点飞鸿”给冷寂的静景增添了生命力,但又只是依稀难辨的影子,增添了寂寥之感。而后作者笔锋一转,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些带有明丽色彩的景物,为这肃杀的气氛平添了生机与活力,一扫前人写秋景一悲到底的俗套。

山中香后

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描绘的画面,要求鉴赏诗歌前两句描绘的画面。这两句诗,交代了清晨开门所见到的景象:大雪封山,雪停之后,天气放晴,云彩淡淡,日光清冷。据此,考生不难概括出作者描绘的画面,概括时一定要结合诗句描写的景象。

【答案】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大雪封山、天气初晴、云彩淡淡、日光清冷的冬日山居雪景图。

【得分技法】第一步,给出字句的意思,即“某字在句中的意思是……”或“某句的含意是……”;第二步,分析表达技巧,即“运用了……的手法”;第三步,描述景象,即“写出了……的景象”;第四步,分析情感,即“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应氏二首(其一)

曹植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类赏析。曹植生活在战乱频发的年代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荒畴不复田”“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等诗句写出多年战乱造成的宫室被毁、田地野草丛生的破败情景。“尽”是“全部、完全”的意思,也就是说,洛阳城内所有的宫殿都被大火烧毁了。“侧足无行径……不识陌与阡”等诗句写出了田野荒芜、游子因久不归家而不识阡陌的情况。“侧足”极言田野荒芜到行人已无法正常行走的程度,从侧面写出了战争过后的惨败景象。

【答案】(1)“尽”是“全部、完全”的意思,写出了洛阳城的残破景象,既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又交代了“何寂寞”的原因。(2)“侧足”是“侧着脚”的意思,“侧足无行径”写出道路的狭窄,诗人把行人在草丛中步履艰难的情状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诗歌末尾两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炼句类赏析。从标题看,本词写的是百花凋谢之后西湖上的美好景象。词的前六句写的是宜外西湖上的美好景色,“垂下帘栊”一句交代描写由室外转向室内,但“双燕归来”一句说双燕在“细雨”之中,这不免令人生疑,但这恰恰是作者语言运用绝妙的地方。这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栊”。着意写燕子的活动,反衬出室内的清寂气氛,体现出一种静观自适的情调。理解了这一层,就能把握住这两句的妙处了。

【答案】“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将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归来营造出轻灵、欢快的意境,表达出作者静观自适的情调。

【得分技法】第一步,明特色,即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简

练传神、凝练沉郁、语近情遥等);第二步,列例证,即结合诗?歌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析感情,即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中吕〕山波羊.闽思

【元】张可久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注】①小琼姬:美丽的小丫头。

这首元曲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对“谁,不做美?呸,却是你!”做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考生要想准确揣摩诗歌中加引号的句子的语言特点,必须结合整篇元曲内容来分析。这首元曲描写一个闺中少妇对离人的思念,构思十分巧妙。春暖花开时节,闺中少妇寂寞伤春,昏然入睡,做起了甜美的梦。屋外柳絮飞舞,犹如雪花飘飞。小丫头见了,不禁高声惊叹:“雪下呈祥瑞。”不料把少妇惊醒了,她嗔怪地说:“谁,不做美?呸,却是你!_”短短八个字,极富生活气息和口语化,使女主人公含娇带怒的神情跃然纸上,从她的埋怨中可看出她对离人深切的思念。组织答案时既要说明语言特点,同时也要阐述表达效果或作用。

【答案】引口语人曲,通俗而传神,将女主人公被惊醒那一瞬间的懊恼之情表现得极为生动。

<> <>

【得分技法】第一步,点明诗歌所用的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

<><>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诗歌五、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鉴赏。题干要求就诗歌五、六句

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从语句本身来看,这两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另外,“色”与“歌人脸”,“香”与“舞衣风”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据此可以断定此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确定了这一点,然后对诗句内容加以分析,概括出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诗歌五、六句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荷花秀丽的颜色仿佛歌女的容貌,馥郁的香气如舞衣下的微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荷花的颜色和味道。

【得分技法】第一步,点出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渲染、烘托、衬托、象征、联想、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等);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具体表现;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

暮秋山行

岑参

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晨。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注]①飒飒:风声。②旻: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③鶗鴂:杜鹃鸟。诗歌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前四句均描写景物,虽然没有人物出现,但从诗歌标题来看,是写诗人暮秋时分在山间行走所见到的景象。一个“疲”字奠定了景物的基调,也交代了诗人的心情。山林空寂,山风吹起,飒飒作响,好像有人在这里,其实根本就没有人,以“空林”和“飒飒”的风声衬托诗人心中的寂寞无聊。

【答案】衬托。诗歌开头就写马疲卧在长坡上,以马疲于山行及渡口西沉的斜阳衬托了诗人倦于奔波的心情。“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两句先以风吹“空林”来表现林的“空”,又以仿佛有人而实则无人来衬托林的“空”,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疲于奔波、寂寞无聊的心境。

【得分技法】无论是写景、叙事的诗歌,还是揭示生活哲理的诗歌,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情感或态度,或借景抒情,或叙事言情,或托物言志。评价诗歌情感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读懂诗歌,了解作者的经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然后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揣摩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或蕴含的情感态度。答题模式为:这首诗歌运用了……手法,描写

了……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态度)。

<><>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注】①宋玉悲凉: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秋情怀。②蘋花:一种在夏秋开小白花的水草。③几孤风月:辜负了多少美好的风光景色。④屡变星霜:经过了好几年。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全词通过描写“雨收云断”的情景,表达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通过对“双燕”的“念”和对“归航”的“空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己常年漂泊的无奈之情。

【答案】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寓意与友人欲通音讯却无人可托,将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动人;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痴情,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从对方着笔,写出因不能与思念中的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也折射出自己常年漂泊的怅惘与无奈。

<><>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旨趣?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赠从弟”,但全诗却没有一句表兄弟之情的话,也没有出现“从弟”一词,而是描述以“松”为主的景物。本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开头四句写山上松在瑟瑟风中亭亭直立的状态,“一何”意为“多么”,“一何盛”极写风声之大、风力之猛,“一何劲”极写松枝傲然不屈的生命状态;五、六句写冰霜来临,天气更加恶劣,但松树依然“端正”,表现了松树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最后两句在问答中写出松树因拥有自己的本性,所以才不畏严寒。答题时,可以先概括作品旨趣,然后逐句分析。

【答案】作品歌颂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诗人以此自勉并勉励从弟要不畏险恶环境,保持坚定、端正的高贵品格。起首四句,写松树在猛烈的寒风中坚强挺立的生命状态,反映其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品格;五、六句,写环境恶劣,但松树“常端正”;最后两句以问答作结,揭示了松树不畏严寒的原因。

【得分技法】解答比较鉴赏类诗歌题目,首先,要从总体上理解两首诗歌的内容,找出两首诗歌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其次,认真分析题干,看题目要求从哪一个或哪几个角度进行比较鉴赏;再次,围绕某一个或某些角度对每首诗歌从具体语句到用词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按要求整合答案。

题周喻将军庙

胡曾

共说生前国步难,山川龙战血漫漫。

交锋魏帝旌旃退,委任君王社稷安。

庭际雨余春草长,庙前风起晚光残。

功勋碑碣今何在,不得当时一字看。

赤璧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 “交锋魏帝旌旅退”“烈火西焚魏帝旗”两句所写的场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两首诗均出自同一作者,所写的主要人物都是三国东吴名将周瑜。本题要求分析两首诗中含意相关的两句诗所描写的场景的不同,答题时应从分析两句诗的含意入手。“交锋魏帝旌旃退”写的是两军交锋之后,魏帝(曹操)一方军队撤退的情景;“烈火西焚魏帝旗”则描绘的是在战争中,魏帝的旗帜被烈火焚烧的情景。

【答案】“交锋魏帝旌旃退”写出了赤壁之战期间周瑜带领大军击退曹军的豪壮场面烈火西焚魏帝旗”写岀了赤壁之战时曹军旗帜被焚烧的惨烈场景。

2.周瑜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鉴赏周瑜这一人物形象。从第一首诗来看,刻画周瑜形象的诗句主要是三、四、七句,三、四句通过写周瑜率大军击退曹军和周瑜被委以重任后社稷安定的情况,突出了周瑜指挥有方、受到君王重用的特点;第七句通过写其功勋碑碣的零落从侧面交代他曾建立了不朽功勋。第二首诗前两句写周瑜作为开国元勋在指挥战斗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这一点与第一首诗的三、四句内容相近。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诗句,做到言之有据。

【答案】受到君王重用、有军事才能、功绩卓著。“交锋魏帝旌旃退,委任君王社稷安”“烈火西焚魏帝旗”写他在战场上指挥有方,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并受到君王重用,能保社稷平安;“功勋碑碣今何在”则从侧面表现了他的功绩卓著。

描写和诗歌经典传唱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前一句“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这声音也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b、首联最后一句“空城”是说城中空无所有,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c、颈联前一句“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看来节候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

d、颈联后一句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

2、请赏析本诗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的精妙之处。

<><><>

<><>

解析:“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一只鸿雁向银河飞去,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只有一只大雁飞过的“星河”,写出其寂寥,“一雁”,说明是离群的大雁,写出其孤独,而“秋夜”是清冷的,诗人把这三种凄冷、孤寂的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融情于景,使人感触到诗人心境为孤凄;“砧杵夜千家”,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了,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

我早早地枕着竹席迎风纳凉,清虚的秋夜京城荡漾着月光。一行秋雁高高地掠过了星空,千家万户传来了捣衣的声响。看节候应该是到了更深夜阑,思念友人心灵相期睡觉也晚。刚刚反复吟诵你送我的佳句,不觉乌鸦呱呱啼叫天已渐亮。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前四句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与诗人的寂寥心情相吻合。“长簟迎风早”是说秋风过早地来到庭院,长簟被秋风吹得窸窣咋响。一个“早”字写出卧病之人对秋风的突出感受。“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达声音更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空城澹月华”,是说空寂约城中洒满了淡淡的月光。“空城”并非说城中空无所有,“空”是寂静之意。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星河秋一雁”,是说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诗人心境为孤凄。“砧杵夜千家”,是说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了,故而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颈联转入叙事,写出悲秋的原因。“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节候”,这两个字承接着前四句所写的秋声秋色。“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全句意思是说,看来节候大概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与下句的“卧”字相关照,“卧”是卧病在床,故对节候不能作定论。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的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美好的心愿不能实观,疾病缠身,又临深秋,可见诗人的悲哀心情,跃然纸上。此联叙事是前四句景物描写的感情依凭,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尾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二句意谓,深夜吟诵您的秀美诗句,兴味颇浓,不知不觉已是天晓鸦鸣。以扶病之身而能长夜吟庆不倦,自是因为诗句美好,作为酬赠之作,已尽了题意。同时,也写出了病中孤寂的生活,漫漫秋夜,只有一诗相伴,诗人的寥落心情可以想见。

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寓情;后半叙事,事中现意。写景与叙事,笔墨虽二,情意实一。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有如红线串珠,结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

范成大

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

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

啼号升斗抵千金,冻雀饥鸦共一音。

劳汝以生令至此,悠悠大块①果何心。

【注】:①大块:大自然。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诗的第三句承接首句再次发问,表达出卖菜老翁也想坐在温暖的屋里和亲友围炉畅叙的心情。

b、通过“忍寒”“忍饥”的比较,说明在卖菜老翁来看,寒冷已经算不了什么,饥饿才真正难熬。

c、诗的第六句,将卖菜老翁叫卖声和受冻的雀儿、挨饿的乌鸦的叫声类比,描绘出卖菜老翁叫卖声的凄厉。

d、尾联,借助对大自然的责问,诗人抒发了对卖菜老翁的怜悯、同情,表达了关心人民疾苦的情怀。

4、请赏析这首诗首联中“敢”“惯”的精妙之处。

<><><>

3、d、感情上不只是“怜悯、同情”,还有“愤怒和控诉”。

4、“敢”有“哪敢、岂敢”的意思,道出了卖菜老翁的无可奈何,他为生活所迫,不敢偷闲。“惯”,即习惯;卖菜老翁已经习惯了劳碌奔波,即使天寒地冻也不得不如此,突显了他饱经风霜的形象。

<>“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中的“敢”是岂敢的意思,老翁因为生活所迫,在这里却是一种无可奈何,不敢偷半点闲,突出人生悲苦情怀。“惯”是习惯之意,在这样的天寒地冻之间,也像是无所谓一般,写出了饱经风霜的一种无奈与辛酸。

这组诗描述了这样的情景:皑皑雪中,寒风凛冽,行人稀少,只见一位衣服褴褛的卖菜老人,伛偻着身子,挑着箩筐,踏着冰雪,走门串户,嘶哑的叫卖声,颤颤悠悠,回荡在大街小巷。这是一幅“雪中叫卖图”。

“携箩驱出敢偷闲”,首句发问,一“敢”字道出卖菜老翁的无可奈何。二句对不敢偷闲的原因未作回答,而直写“雪胫冰须惯忍寒”。雪胫,指被埋于雪中的小腿;冰须,结着冰的胡须。前者极写雪之深,后者极写天之寒。而一“惯”字把卖菜老翁饱经风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无论雪再大,天再寒,卖菜老翁总是要挑着箩筐,走街穿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卖菜老翁天生并不是这样一副苦命,当然他也想坐在温暖的屋里和亲友围炉畅叙。三句再问,四句不作正面回答,而用“忍寒”、“忍饥”作比较,一个“犹可”,一个“难”,个中原委,无需多说,读者自可品味。对于一般人来说,忍寒、忍饥都是难事。但对于卖菜老翁来说,寒冷已经算不了什么,可饥饿实在难熬。可见他过的是怎样一种饥寒交迫的生活!

卖菜老翁的叫卖声多么凄厉,简直和受冻的雀儿、挨饿的乌鸦的叫声没有什么两样,叫声之苦,让人不堪去听。苦苦地叫卖,为的是多卖出一些鱼菜。一升一斗的粮食在他看来,就和一千金那么难得,也许冻饿了一天的妻子儿女在盼着他换些粮食回家开锅呢。对于关心民生疾苦的范成大来说,听到这凄苦的叫卖声,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因此,诗人感慨万分,愤愤问天:“悠悠大块果何心?”大块,指大自然。《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意思是说,大自然负载着我的形体,它用生命使我劳苦,用老年使我闲适安佚,用死使我安息。这里仅用此意,是说,生活竟然使人劳苦到如此地步,悠悠苍天啊,你到底安着什么心呢?这里是同情,是怜悯,更是控诉。一个封建士大夫文人能够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穷人民鸣不平,实在难能可贵。

范成大29岁中进士,历任徽州司户参军、吏部员外郎等职,官至参知政事。官位不浅,但他关心社会现实,同情人民苦难,留下相当多诗篇。如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咏河市歌者》以及这两首绝句,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心,和唐代白居易著名的《卖炭翁》颇相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