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家乡文化宣传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 家乡文化宣传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三年级(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23:25:49 页码:9
家乡文化宣传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 家乡文化宣传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三年级(七篇)
2022-12-27 23:25:49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家乡文化宣传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在美丽的三月,雨水像烟一样飘落,柳丝飘到外面。在一个运动中,揭示了春天的美丽,就像一个温柔的女孩,一个微笑,非常安静。

三月在我的家乡更加美丽。 最引人注目的,是灿烂的菜花田,一朵菜花向着太阳,那么明亮,谁不记得它们散发出的温暖的阳光望向远方,还有一片绿色的麦田,春风吹来,吹出一股甜甜的气息。 一条乡间小路隐约地穿过钯的黄绿色块状物。 路边,鲜红的花儿盛开着,带着芬芳的喜悦,让蜜蜂忙个不停。 蝴蝶似乎并不着急,而是优雅地在花丛中慢慢地跳着舞。 温暖的风阵阵,吹来春天的气息,静谧而美丽。

夏、海、秋、秋的叶子,冬日的阳光烟,一年四季的时候,岁月是和平与和谐的。

大多数的老房子是白色的青砖灰瓦,古朴幽静的家。他们的房子,总有一片竹林和菜园,再养几只鸡鸭,小日子放松水分。下班后,人们常庭院,打破竹子。鸡,鸭经常巡逻在他们身边,当神采飞扬,雎鸠,鸭翅飞,只有老房子沉默,如饱经风霜的老人,慈祥看着撒欢鸡,鸭,人的休息,故乡坦率热情,有时在乡间小路上相遇,他们总是跟你打招呼远。简单的重音,语气和语调没有华丽转身,简单,直接,真诚,散发着现场浓郁的香味,让你不禁沉醉其中。西式不是家乡话,普通话是不是整齐漂亮的,但我愿意

沉浸在这样的朴素中,聆听当地的声音也是一种享受。这是我家乡的声音,我家乡的声音。这是对远方流浪者的无声呼唤。

在故乡的土地上,看着云卷云舒,听着小溪轻轻哼着歌,让风清理着心灵。 乡土,老房子,乡音,这是一幅小小的画面模式,映衬着我心灵的美丽风光。

推荐家乡文化宣传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我的家乡在岐山,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二月,春姑娘刚送走了冬爷爷,路旁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就长出了小巧翠绿的嫩叶。刚开始只是星星点点的绿,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叶宝宝从树妈妈的怀抱里钻了出来,家后面的渭河水也变得欢快起来。庄稼地里,农民伯伯正在开始新一轮的播种呢!

六月,夏哥哥急匆匆地从别处赶来值日。他的到来,连蝉都热得不知如何才好。村子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去白杨树边,捡拾夏蝉蜕壳下来的旧衣裳。捡累了,大家就在白杨树下休息。看着收获一袋子的蝉壳,心里也装满了快乐。白杨树的叶子不仅长大了,树干也越来越粗壮,笔直地站在道路两旁,像一个个保护大家和车辆的“士兵”。

秋奶奶是一位热心的魔法奶奶。她在九月到来,农民伯伯们可开心了,因为田野上的庄稼大丰收了。农民伯伯们开始忙碌了,家家户户把地里的果子采摘下来,粮食收获回来,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这时,白杨树的叶子已经开始慢慢变成了金黄色。晚些时候,风宝宝来了,每次它的到来,总是调皮地摇晃着白杨树,树叶翻飞飘落,像金色的蝴蝶。要是你站在这些翻舞的“蝴蝶”里,一定会变成“秋仙子”。

十二月,冬爷爷迈着笨重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虽然冬爷爷年纪有点大了,但他依然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用画笔把整个家乡涂成了白色。院前屋顶,田间小路,庄稼地里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白杨树上的叶子只剩下了寥寥无几的残叶还挂在枝头,摇摇欲坠。冬爷爷也给白杨树穿上了洁白的衣裳,不过这也是一幅很美的画卷。

这便是我的家乡——岐山,四季里的岐山。

我爱岐山,我爱我的家乡!

推荐家乡文化宣传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小时候,爸爸妈妈一有机会就带我回老家探望奶奶。而每次回老家,奶奶总要给我们蒸一盘老家的花卷。

奶奶,头发苍白,脸庞的皱纹宛若条条微型峡谷,衣裳朴素,在老宅里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奶奶有一个得意的看家本领——蒸花卷。

奶奶蒸花卷有好些讲究。清晨五点,山上就有了奶奶忙碌的身影。她右手拿着把砍柴刀,左手拄着根木棍,背上背着个竹子编的篮筐,寻找着适合的松木当柴火。当她背着一筐沾满晨露的松木朝山下走时,已是六七点钟了。她把松木晾在院子里,就进屋去忙了。

奶奶先拿出一个竹制的蒸笼,随后一一拿出材料与其他工具,如:面粉、葱、食盐、擀面杖等。她先倒些许面粉在盆子里,随后一边加热水,一边用手不停搅拌,这个步骤一直持续到面团有韧性为止。然后把提前化开的酵母菌均匀撒在面团上,用保鲜膜把盆密封好。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一个小时后,面团已经亮丽变身,变成了一个圆圆胖胖的“雪娃”。奶奶把面团从盆中拿出,加上碧绿的葱花。然后把面团搓成长条形,再用擀面杖把面擀一遍。随后就到了制作花卷最关键的步骤,只见奶奶以惊人的手速忙碌着,眨眼间,面皮就被卷起来了。最后,奶奶用刀把花卷切成形,放入已经备好的蒸笼里去,点上新鲜的松木,美味慢慢酝酿。

半小时后,奶奶打开竹子编的盖子,水蒸汽争先恐后地向上窜,一时间房里云雾飘飘,宛若仙境。一只只美丽可爱的花卷赫然眼中,仿佛一块块镶嵌着绿宝石的白玉,纯洁无暇。

我忙抓了一个,手被烫了个通红,奶奶笑着对我们说:“别着急,人人有份!”等花卷稍微冷却后,咬一口,顿时一股清香带着丝丝盐味在唇齿间游荡,淡淡的松木清香,回味无穷。

爸爸说:那才是真正的家乡味道。

推荐家乡文化宣传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我的家乡——宜昌》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她美丽而宽广;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勤劳而坚强;在世界的东方,有一片广阔的沃土,她神奇而辽阔。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血脉;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她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就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宜昌。

她是驰名中外的水电之都,因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就傲然挺立于此。宜昌地理位置素有川鄂咽喉之称,由东西向的汉宜高速公路、南北向的焦柳铁路、天堑川江的黄金水道和三峡机场构成了的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及空中大走廊现代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以优雅的姿态笑迎四海宾朋。

宜昌市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我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和的友好使者王昭君的故乡。唐代诗仙李白成长于四川,虽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还是三次历三峡之险,纵情吟唱三峡之美。“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这里也曾发生一场场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战争,更增添了许多英雄传奇色彩。关羽兵败回马坡、张飞在三游洞擂鼓督战、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关羽宜昌城点军、诸葛亮黄陵庙撰碑。现在历史典故发生地都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再加上八百里美如画的清江、千姿百态的五峰、远安天然溶洞群,神秘原始森林神农架等人文自然大奇观,风光山水美不胜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宜昌城区群山拥抱,长江穿城而过。春来百花盛开,夏日绿树如荫,秋至满山红叶映峡江,冬天千丈崖头顶白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过着幸福的生活。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古称夷陵的宜昌,因为有山,宜昌貌然那么秀丽;因为有水,宜昌显得格外灵气;因为有山有水,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三峡。我们宜昌这座年轻而光荣的城市将以更加自信而豪迈的步伐迈向世界和未来。

我爱宜昌——我的家乡。

推荐家乡文化宣传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五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风俗,在过年那天,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前,人们都忙着准备年货,大人们还忙着给小孩子制作新衣裳和新鞋子。孩子们就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贪玩的小孩子还在争着吵着闹着要买玩具——风筝、空竹、和年画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天的风俗就是祭灶王,从一擦黑儿,各家开始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放鞭炮的同时,人们开始随着鞭炮声在灶王前,把好玩的纸像焚化,送灶王去天上,并用糖糕黏住灶王的嘴,这样他就不会在天上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

过了二十三眨眼就快到春节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大扫除,准备贴春联,开始把吃的预备充足,因为过了年后,铺货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千百来年一直如此,无论高高朝堂还是僻野民间,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小民百姓,对于过年都是十分重视的。古时候过年如“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唐朝诗人周弘亮的诗句描写出了故乡除夕的浓浓年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著名的七言绝诗描绘出我国古代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场面。贴春联,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仪式。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物复苏,草木重生,人们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或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怪不得在春节时,人们会这么喜悦的来迎接这个节日。当然,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向我们走来了,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春节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春节的快乐与笑容。除夕这天,我感受到除夕的隆重与热闹,也感受到了春节的浓浓年味与热情,体会到了小孩子们的贪玩心和快乐。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

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春节。关于过春节的各地的习俗可多了。男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当然,初一小孩子们都会有“压岁钱”。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人们吓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岁”就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野兽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就直流口水,伸出邪恶的爪子,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疼的嗷嗷直叫。后来人们知道了克服岁的办法了,后来,人们给孩子压岁钱不仅是为了赶走“岁”,更是对小孩子们美好的祝福。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还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程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和与其他的东西,大家并不忙铺中的伙计还可以去逛超市。

正月十五的晚上。突然,烟花飞上天,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花开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

春节在正月十五就结束了。大人又去忙着自己的事情,学生该去上学了。

这样的春节,让我感受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春节里,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新年的喜气,树梢上的红气球,屋檐下的红灯笼,地面火红的鞭炮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以及小孩子手里拿着的红包。都见证了春节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有什么风俗呢?

推荐家乡文化宣传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六

瞧,现在的马路上,人行道上是多么干净,路上一尘不染,垃圾们乖乖的被清洁工扫进了垃圾车,水泥地又平又亮,简直像精致的装饰品一样,再也没有车一开过塑料袋和灰尘就满天飞舞的“美丽”景象了。道旁的绿化带更是让人赞不绝口。翠绿的树木既装点了公路,也清新了空气,。走在路上,我们的心都仿佛随着绿化带的那份宁静,而变得安静了但是听爸爸说,原来的这可是另一番景象。原来这儿是一片田地,几条小路胡乱的互相交错。黄土铺的羊肠小道不好走还不说,只要在上面走快一点,黄土灰和路面上的红红绿绿的塑料袋就开始跳“华尔兹”了。

今天的建始,大楼耸立,到了晚上,高楼大厦流光溢彩,成为了城市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人们都住进了单元房,墙面刷上了乳胶漆,地面铺上了木地板。用上了空调、电脑、液晶电视就拿我家来说。

现在我家可是一百六十平方米,家里有两台电视、一台电脑、两台空调好安逸哩!别看现在是这么好,在爸爸那个年代,是“五人一床,十人一房”。而且房子是用砖瓦搭成,瓦片婆婆碎碎的这一个洞那,一个洞,在下雨时还能免费让你洗个痛快的“淋浴”。

我们的学校食堂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的食堂又小又简陋,整个食堂就只有两间教室那么大,房顶勉强用破瓦和胶纸掩了起来,有时还会漏雨呢!再说几千人挤在里面是什么感觉呢?哎,老实说里面又挤又热,而且就算你打到了早餐你也甭挤想出来!可现在可是不一样了,学校修起了六层的食堂,一年级就一层。这一层就比原来的食堂大了两倍!所以我们现在很快就能吃到早餐,坐在餐桌上清清静静的吃早餐,心情都变得好多了。

近年来,在祖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之时,我们的家乡也发生了种.种巨大的变化。

首先从住房说起吧。以前在小榄镇,看到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破破烂烂、东倒西歪的泥屋、瓦屋。你说,在里面挨挨挤挤住了几代人,雨天时还会漏水,怎么住呢?想要找点好的住房啊,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不过现在可就截然不同了。现在一进入小榄镇,看到的是一座座顶天立地的高楼大厦;古老的泥瓦屋也不见了,映眼的是漂亮又干净的水泥小别墅。甚至有条件更好的还去外地买豪华的洋房去了。人们有了固定的职业,收入好了,住房的条件也更好了。

家用电器也是不少的。像冰箱、洗衣机、电脑、空调等,现在在家乡里可真是数不胜数了。电视机就是人们必备的电器,几乎家家都有一台。

说起电视,我又想起了爷爷奶奶说的那种黑白电视。以前的电视都是黑白的,很不清晰,而且经常都会出现“雪花”和“木纹”,看起来特别扎眼睛。现在就不同了。现在的电视各种各样,有液晶的、壁挂的、超薄的,而且还是彩色的,特别清晰。还配有遥控器,调起频道来特别方便。在家里轻轻一按,就可以了解到天下事,浏览各地的大好河山。这可真是电视的重大变化啊!

人们的衣着变化也很大。以前的衣服裤子,不是黑色的,就是棕色的;不是棕色的,就是灰色的。颜色特别深沉,看上去,让人的心情也特别不好。可现在呢,衣服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红橙黄绿青蓝紫,要什么颜色有什么颜色。而且还有了运动服、西服、休闲服既时尚又漂亮。放眼望去,让人感到特别顺眼。这就像人们说的——赶上时代了!

推荐家乡文化宣传实践心得体会怎么写七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题记

在中国,春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但各个地区过同一个春节,风俗便不同。我们新疆的春节,便别有一番风味。

新疆的春节大约,是从腊月三十开始的,在这之前的几天,人们要准备年货。

好在这一天为儿女们,准备上一桌好菜,无论如何,儿女们都会回家,即使回不来,儿女们的心也是在家里的。

在腊月三十一这天晚上,大部分家人会坐在桌前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享受这难得的时光。

“5、4、3、2、1……”没错,这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跨年。每当这个时候,人们便会倒数,迎接新年。父母们还会给小孩发红包。

大年初一,本来一个宁静的早晨,却被一阵阵鞭炮,吵醒。人们纷纷起床,准备吃饭。一般情况下,大年初一,这天早晨是要吃汤圆的,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团圆汤圆圆的。饭后父母开始把干果拿出来,摆放好。然后开始做饭,这一做便要到下午的三四点钟才能吃饭。

饭菜可丰盛了,有香肠和红烧鱼,海鲜,丸子等等,除了这些吃的真的他还有个特点——热闹。一般是男人或者长辈们开始互相敬酒;女人和孩子们开始吃饭,聊天,谈天说地。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在后来的十几天我们俗称“走亲戚、拜年等”。相互串门,孩子们时不时还能拿到红包,我们到别人家去的时候,他们总是摆上好酒好菜迎接客人,若是别人到我们家来时,自然也不例外。

院子里布满了初一放的鞭炮,是不可以扫掉的,必须要在正月十五之后后扫掉,提前扫掉会把一年的好运扫走的,这是习俗。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以前的人们会放孔明灯,看花灯,而现在我们一般吃元宵,接下来:低头看手机,成为手机的奴隶。

如今的春节虽少了几分,代代相传的“年味儿”,却多了几分当今社会的气息,冷了身边的人。

这是新疆的春节。地区不同,人不同,“年味儿”自然也不同,你们家乡的“年味”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