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河北打击涉毒案例心得体会和感想(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02:51:50 页码:9
最新河北打击涉毒案例心得体会和感想(9篇)
2022-12-28 02:51:50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河北打击涉毒案例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我是旅行社导游,我的名字叫:,非常荣幸今天由我带领大家领略大自然的“杰作”----神奇而美丽的白石山!

首先我代表涞源人民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真诚热烈的欢迎。涞源是一个神奇美丽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是一个旅游避暑消夏胜地。涞源有着悠久的燕赵历史。而有着“北方第一奇山”和“北方的黄山”之美誉的白石山就挺拔的伫立在涞源。

白石山概况

北方难道真的有这种奇山吗?那么我现在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白石山的概况。白石山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全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大家有没有去过张家界和云南的石林?张家界是石英砂岩,主要是水流的冲蚀作用,云南的石林是靠水的溶蚀作用,而白石山的峰林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了两组垂直节理(也就是裂缝)。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白石山的夏季有三分之二的天气出现云雾,当云雾萦绕在峰谷之间,山峰时隐时现;时而云雾如海、波涛汹涌,如梦如幻;时而如轻纱幔帐,随风飘舞,仙幻飘渺,使人浮想联翩,恍若置身仙境之中;一急一缓中,体现沧海桑田;一动一静中,品味人生百态。当云雾袅袅升起,出现云海飞瀑,云海佛光的奇观,更增加了白石山的神奇与魅力。白石山是春看花草,夏观云烟,秋赏红叶,冬览冰瀑的好地方。

提醒游客:爱护景区内设施,游览途中请到固定吸烟点吸烟,垃圾请入池,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白石山景区目前分为东门、西门两大入口。

(一)东门。(团队)

从县城出发,往县城南行驶,约15分钟后到达白石山脚下---白石山东门入口。然后乘车而上大约30分钟时间可到达海拔1800米的祥云门,坐索道上山仅需8分钟。到达祥云门之后开始步行游览。

(二)西门。(散客)

如从县城南行驶16公里左右,大约用时30分钟,就会到达白石山景区西门入口处,然后继续驱车前进,将会到达索道下站,此处海拔1400米,上山有两种选择,可乘坐索道,也可步行石阶而上。

白石山景区集奇、雄、险、幻、秀于一身

(一)白石山景区的“奇”

白石山可以说是一座山上之山,就是说在巨大的花岗岩基座上托举着一块巨大的白云质大理岩,地学上称之为顶盘悬挂体。而白石山奇峰林立,怪石峥嵘,千姿百态,奇花异木,奇禽异兽,也给白石山增加了许多“奇”。

(二)白石山景区的“雄”

白石山山体高大,雄壮的山峰,铮铮铁骨般矗立于山巅、峡谷,群峰拔地而起,峰高谷深,高耸擎天,气势雄伟,处处给人以强大的力量之感。

(三)白石山景区的“险”

“险”是指,白石山千峰万仞,如刀削斧劈,险壑纵布,如万丈深渊,单壁高差巨大,难以逾越。

(四)白石山景区的“幻”

白石山所谓的“幻”是说白石山由于光与影的变化,云与雾的交织,冷与热的交流,幻出许多种神秘莫测的独特天象景观。老百姓说,白石山一天有72变,特别是夏秋季节,成天云蒸雾绕,如仙山浮岛,是北方出现佛光次数最多的山。

(五)白石山景区的“秀”

白石山景区不仅雄伟、高大,也有秀丽的一面。到了春天气温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是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白石山景区内景点介绍(就地介绍)

1.祥云门。坐落在祥云峰旁,在白石山东门盘山而上大约30分钟的车程即可到达祥云门停车场。之所以叫祥云门,是因为据说过此“祥云门”者,来年必定工作顺利,家庭美满,顾名思义也就是象征吉祥的意思,在夏季多雾的季节,站在祥云门的门楼上边可看见白云的变化万千,宛如九天之上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2.韭菜园。之所以被叫做韭菜园,是因为漫山遍野生长着粗壮的野韭菜。相传王母娘娘姐儿三,老三为人刁钻,她怕别的神仙在这里修建庙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呛得诸位神仙不敢近前。说到这里,大家自然就明白韭菜的来历了。韭菜园大约有两千多亩,咱们一直往前走,会到一个叫双雄石的景点,那里有个餐厅,如果想品尝野韭菜的味道,在那里可以吃到野韭菜炒鸡蛋和野韭菜饺子。在观景台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小洞天,在小洞天的斜上方有一股清泉一直流淌,好像“水帘洞”再现。穿过65米的小洞天就进入白石山的精华地带了。

3.文化墙。记载着涞源的历史以及涞源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太行之首、老祖悟道、铁臂飞狐、六郎守边、黄土岭战役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及传说。下面我简单的向大家介绍铁臂飞狐和王二小的故事。(1)铁臂飞狐---白石山北部有野狐山,据传,殷汤之末,千年灵狐食万年松果得日月之精华羽化成仙,幻化为妙龄少女、老妪、老翁三种形象,常显其圣,救苦救难、扶佑众生,百姓因感其慈悲奉为神灵。(2)王二小---王二小1920xx年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39年,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掠夺,上庄一带民不聊生。次年,闹起了春荒。一天夜里,鬼子闯入二小的家,打死了二小的爹,抢走了粮食,抓走了哥哥石头,二小的娘因病饿也离开了人世,这样11岁的王二小成了一名孤儿,不得不外出要饭。后来听说插箭岭南面靠近解放区,于是他拾荒到了南马庄地区的狼牙口村替大户人家放牛,因这一地区是解放区,王二小参加了儿童团。

4.一炷香。穿过小洞天,就来到这个景点,在海拔1600米游道未开发之前,这条路是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相传白石山是神仙修炼的地方,而神仙要进入白石山修炼经过这里,必须要在这里拜祭,方可通过。

5.绝壁长廊。长廊始建于20xx年,全长280余米,位于海拔1600余米,净高差350余米之绝壁山腰间。该工程既汲取了巴蜀古栈道营造法,又结合现代钢筋砼施工之先进工艺,科学安全、大气壮观,凝聚着开发创建者的勇气和智慧,更加体现白石山的“险”。

6.瞰海亭。这里是观看云海的一个极佳的位置,在这里可以静看云海的千变万化。大家可以在这稍事休息!

7.太行之神。这个景点叫做“太行之神”,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形状比较特殊的山体独立在群峰之中,显得格外的“抢眼”。涞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白石山是一座有着神话传说的“奇山”,相传,在白石山修道、修仙之人均在此修炼,而这是取日月之精华的最佳位置。“太行之神”经历了亿万年的自然洗礼,依然伟岸的伫立在那里,守护着涞源、守护着白石山、守护着太行。

8.三佛朝圣。白石山的神话传说始传于宋代初年,相传在白石山修炼得道之人聚集在“太行之神”取日月之精华得以成仙之际,必要在此祭拜一表诚心。

9.飞狐峡。相传,殷汤之末,千年灵狐食万年松果得日月之精华羽化成仙,幻化为妙龄少女、老妪、老翁三种形象,常显神圣,救苦救难。因这里是相传飞狐出现最多的地方,因此取名为飞狐峡。

10.一指峰。大家可以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前边有一块形状犹如人食指的山峰,这就是“一指峰”,它挺拔的伫立在群峰之中,直指苍穹。

11.三洞天。前边这个形状貌似“山洞”的景点叫做“三洞天”,首先我们来到“一洞天”与“二洞天”的交界处,大家可以从这个位置上看去,这两个洞的形态像不像热恋中的情侣在接吻?相传,白石山的狐仙经常会变幻成妙龄少女端庄的坐在这里,好像在等待自己的“白马王子”。现在介绍了两个“洞”,肯定会有游客问,既然是“三洞天”肯定还有一个洞,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找最后一个“洞”在哪里?是的,在这里,您别看这个洞口特别小,但您走进去可以看一看,也会给您一种一洞一景,洞移景异的奇妙感觉。

12.仙人晒靴。现在大家来到的这个景点叫做“仙人晒靴”,听到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会问,既然是靴子为什么只有一只呢?相传在燕赵时期,一位得道中人,被白石山的美景吸引,在此停留歇息,一脚跨白石山一脚踏黄山,所以另一只靴子留在了黄山,故白石山也有“北方小黄山”之称。

13.飞云口。又名“风云口”位于晴云锋西北,是白石山主脊的一个豁口,为主要风口。由于白石山山体高大,阻隔了南北空气的流通,所以飞云口成为风云飞渡白石山的主要通道。夏季,经常是南侧山谷,云雾弥漫;而北侧却是晴空万里。

14.双雄石。站在双雄石观景台上,可见对面峰崖上有两巨石并立,高约50余米,像两位巨人、更像两位英雄,雄姿勃勃,并肩屹立在陡崖上,守卫着白石山。两巨石直上直下,之间缝隙不宽,它们巍然矗立,是涞源县代表性的地貌景观之一。这里还有一道水景观,更加衬托了白石山的“奇”。

15.清凉台。坐落在清凉寺的上方,站在这个观景台上可以清晰的俯视清凉寺的全景,由于此处地势较高,夏季清凉怡人,常有游客驻足于此乘凉、歇息,也是观赏晚霞、红叶的最佳位置。

16.红桦林。白石山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高等植物达739种,是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三大分布中心区之一,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生长在海拔1600米—20xx米之间的红桦林为白石山的代表性植物,红桦树枝干挺拔,树皮深红,看上去十分儒雅高贵,人们把他比做林中仙子,这里是好多摄影家钟情之地。

17.悬石奇观。亿万年来,它一直悬在那里,好像稍大点的风就会把它吹下来,可这块小小的石头却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体验了世间冷暖的变化。这个景观可与黄山的“飞来石”媲美。其原理其实就是重力垂直的作用。

18.风云际会。什么是“风云际会”?就是云雾在白石山南麓形成后,在东南风的推动下试图越过山脊,冷、暖气流往往在晴云峰一线交锋。随着冷、暖气流强弱的变化,云雾时升时降,时进时退,聚如幔卷,散如蝶飞,奇峰忽隐忽现。“风云际会”是白石山的一大奇观。

19.豁然崖。顾名思义,给人一豁然开朗的感觉。豁然崖,自东、西两侧中间形成一条很窄的道路,犹如一个门楼,无论您从哪个方向通过,都会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峰林奇观会尽收眼底。

20.侧身崖。白石山没被打造之前,这就是一个悬崖,只有一条很窄的缝隙,只有那些经常打猎或采药的具名和一些灵敏的动物可以从这里通过。顾名思义就是需要人把自己的身体侧过来才可以通过的一条山路。

21.姜太公钓鱼。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是不是像一位老人坐着钓鱼,在出现云海的时候更加形象的诠释了这个景点的名字。

22.海豚出水。孤立的山峰形状十分像出水的海豚,头和嘴的前半身露出水面,整个孤峰由距今10亿年前形成的古地震遗迹---巨角砾岩组成。

23.翠屏峰。由于白石山西山已森林景观为主而“翠屏峰”是西山较为突出显高的一座山峰,山峰上有很多树木,犹如一道屏障。站在峰顶可以眺望白石山的秀美景色。“翠屏峰”也因此而得名。

24.佛光顶。白石山的最高峰,海拔2096米,顶部面积约30平方米,是极目远眺,赏峰林,览云雾,观佛光的最佳位置。

我们站在白石山巅,向北望去,是涞源盆地,田畴交错,绿草茵茵,涛涛不息的拒马河水象一条银龙,蜿蜒曲折地向东游去;举目东望,狼牙山雄姿秀色尽收眼底,“五壮士跳崖”的壮举,会浮现在脑际,历史的丰碑永久地留在了这里;向南遥览,八百里太行,延绵无际;向西远眺,群峰峥嵘,铁壁集翠。

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好象进入了世外桃园。

25.五行台。这个观景台名字叫做“五行台”,一听到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会联想到“金、木、水、火、土”,是的,他们之中一定有什么联系。相传天地未分之时,被称为混沌状态。天地乾坤混在一起,日月星辰没有生成,昼夜寒暑没有交替出现,上面没有风雨雷电,下面没有草木山川人禽虫兽。这时一股灵气在里面盘结运行,于是从太易之中生出水,从太初之中生出火,从太始之中生出木,从太素之中生出金,从太极之中生出土。五行由此而来。 由于白石山的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春、夏季节,多云雾的天气,但在此观景台经常会有浓密的云雾聚集在此,犹如传说中的“五行”在现,因此被称作“五行台”

26.白石胜境:此处是白石山西门的入口处,这里有一座由汉白玉雕琢而成的牌坊,而大家走到这里,也就渐入了白石山的佳境。这里也是徒步进入景区游览的入口处。

白石山景区内索道概况

1.祥云门索道。全长2378米,单程8.5分钟,8人吊厢共38个吊厢。

2.韭菜园索道。全长493米,单程2.8分钟,两个吊厢,运力是25+1,单项运量1000人/小时。

3.飞云口索道。全长468米,单程5分钟左右,8人吊厢共12个。

4.碧溪索道。全长1890米,单程30分钟左右,双人吊厢共108个。

(游览结束)时光飞逝,咱们的白石山之行即将结束了,很高兴今天能陪大家一起欣赏美丽而神奇的白石山,各位对我的讲解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对白石山风景区的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向我反映,我们会将大家宝贵的意见汇总反映给开发公司。开发公司本着“高起点、新思维、高品位、大手笔”,全力把白石山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旅游景点,值得一提的是海拔1600米的游览线是白石山景区最精华地段,在那里可以仰视、俯视和俯瞰不同类型的景观,让您流连忘返。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我相信,有缘我们还是会相见的,到那时,我们将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愿能很快再次见到你们!

最新河北打击涉毒案例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欢迎词 1分钟】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河北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能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姓杨,您叫我小杨就好了。那么,坐在我身边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康师傅。您别看他脸上长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驾护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在这次旅途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请一定要找我,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外出旅游靠导游,希望我们能一起拥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为大家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

【简介 1分钟】

河北历史悠久,文明璀璨,这是一片环绕首都北京的广袤大地,他西倚太行之魏巍,东临渤海之涛涛,坐拥万顷之沃土,尽享物产之丰饶。他就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京畿重地——中国河北!今天我们将要到达的就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石家庄西柏坡。现在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随我一起下车。西柏坡是光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当我们踏上这一片热土时,就仿佛踏上了一架历史的钢琴,过去的所有事物共同谱写了一首恢宏的乐章,震撼着我们的耳朵和心灵,战争的硝烟虽已过去,但西柏坡的精神却留存了下来。重温毛主席党中央在西柏坡创下的丰功伟绩,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将激励我们自觉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董必武旧居 3分钟】

亲爱的游客们,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董必武先生的故居,董必武随同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后,住进了这样一座别致的农家小院里,院内杏花飘香,海棠葱茏,翠竹吐绿,而这些呀,都是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在这里,董老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两年时光,在此期间担任了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董老经常孜孜不倦的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这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有哪位朋友知道这六个字是什么字体吗?哎,这位大哥答对了,是隶书,现如今的人民币已经更换了几版,但这六个大字却从未变过。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期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织能手,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当时何莲芝同志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的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的摇起了当年的纺车。现如今不禁万千感慨,无论怎样,也不能忘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就是西柏坡的精神。

【毛泽东旧居 3分钟】

好,亲爱的游客们跟我这边请,注意脚下安全。参观完董必武先生的旧居,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得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旧居了。毛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毛泽东同志旧居包括前后两个小院。您看在前院甬道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与其他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研究战局,后来人们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百万雄兵。毛主席的工作十分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都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西柏坡指挥战役的毛主席十分忙碌,夜以继日地工作,屋内如豆的灯光经常亮到东方露出鱼肚白。在工作剩余时间,他关心最多的还是西柏坡老乡的生活情况。有一天,毛主席到村外散步,看到田地里的花生、玉米等作物长势很好,只有稻田里的秧苗显得很细弱,向一位正在稻田里拔草的农民了解情况,当得知乡亲们种水稻是直接播种,亩产仅二三百斤时,毛主席说:“这么好的地打这么点儿稻子,产量太低了,我的家乡也种水稻,不是直接播种,都是先育苗后插秧,稻子长得又粗又壮,一亩地能打七八百斤嘞,不信,您明年试一试。”他担心老乡听不懂自己浓重的湖南口音,一边说还一边向老乡示范插秧的动作,当时后得知这位身穿打着补丁的粗布军装,教他种稻子的人就是毛主席的时候,老乡激动地把这件事讲给乡亲们听。毛主席在西柏坡艰苦奋斗、严以律己,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他们的精神和情怀,浸润着我们今天的事业,滋养着人们的心田。

【过度 10秒】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说话之间我们又参观完了周恩来同志的旧居、朱德同志的旧居和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学习了西柏坡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欢送词 1分钟】

我们本次西柏坡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小杨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一路上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分别却是必然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许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但大家却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在河北有一个导游小杨,随时等待着您的到来,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平安!希望大家带着小杨的祝福,回家睡个好觉,做个好梦,期待着我们再次相见。

最新河北打击涉毒案例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到赵县来,光临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导游员自我介绍),很高兴能为大家作导游服务,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是以赵州桥为中心而建的赵州桥公园。这诗园的大门正门口,门楣上这块“瞻奇仰异”横匾是清朝顺治年间赵州知事孔兴训所书,此匾题字已被《中华名匾》一书所收录。等大家参观完以后,是否也会产生同感,认同赵州桥确是一处伟大而奇异的景观呢?再看眼前的这块影壁正面上,选刻前我国当代已故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的文章。茅老的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62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原文较长,以下节录的这一段主要总结了赵州桥的情况。茅老在文章中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该文选自作者后入载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茅老以非常科学、准确的语言分析了赵州桥的几个特点,阐述了赵州桥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它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和重要地位。这些接下来还要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请大家随我一同来欣赏影壁背面的汉白玉浮雕群。赵州桥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悠久历史,是现存于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典范。在这一千多年间里,就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赵州桥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下面所描述的这段动人故事:相传赵州桥是由鲁班爷在一个晚上造成的,真乃一夜成桥,惊动天下。就连仙境里的神仙也闻名而至,张果老身骑着小毛驴,柴王爷手推独轮车,他们要考验赵州桥的承载能力,走到了大桥中央,只见张果老手中拂尘一摆,接来日月星辰,柴王爷运用法术,拘来五岳名山。刹那间,只见毛驴奋力扬蹄,落地踏然有声;柴王爷猛力推车,车声隆隆。赵州桥在超常负荷下,被压得摇摇欲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刻,只见鲁班纵身跃入桥下,单手向上一举,就稳稳地托住了大桥。神仙顺利过桥后,神仙顺利过桥后,赵州桥依旧安然无恙。而在桥面上从此也就清晰地留下了驴蹄子印、车辙印和膝盖印等几处仙迹,也因此而留下了河北民歌《小放牛》的一段千古绝唱:“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五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表达了老百姓对赵州桥的赞颂和对建桥者的崇拜。桥面上这些仙迹至今历历在目,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路去找一找、看一看。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路叫“八仙大道”,两旁矗立着的八仙塑像用青石雕刻,外表涂黑。一眼望去,不免觉得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八仙”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很广,尤其是“八仙过海”一节,称得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传说王母娘娘当年在瑶池设宴,款待八仙。众八仙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谢过王母后,来到东海之上,乘着酒兴,各自卖弄本事。只见铁拐李以铁拐投入水中,自立其上,逐浪而渡。接着,汉钟离以拂尘,张果老用纸驴,吕洞宾以洞箫,韩湘子用花蓝,何仙姑用竹罩,蓝采和用拍板,曹国舅用玉片分别投入水中乘风而渡。东海龙王之子见宝后起了贪心,抢了蓝采和的拍板,并将他掳入海中。另外七仙大怒,斩了龙王大太子,伤了龙王二太子。而后四海龙王齐来参战,并请了天兵天将助阵,双方打得不亦乐乎。最后,经太上老君、如来佛祖,观音菩萨三位的调解说和,才算了结之事。团结才是力量!并留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显示了八仙的超群本领和团结致胜的精神。

实际上,我们目前脚下所踏的这条道路在历史上就有,过去老百姓一直把它叫做“皇道”。在隋朝时经由赵州桥的这条南北大通道,向南可直达东都洛阳,向北则贯穿涿郡,通入现在的北京,所以说这条道路就相当于现在的107国道。想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三次所走的陆路,都是从赵州桥上经过而南下的。到了1920__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后来在回京的时候,也是从赵州桥上路过。一直到1984年建公园以前,赵州桥仍作为一个正常的交通运输桥梁发挥着作用。所以说,赵州桥不但保持了一千多年,而且一直使用了一千多年,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因此,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就尤其引起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大家请随我右手观看,那里矗立着的那尊硅青铜塑像,就是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李春(该铜像由中央美术学院绍武教授设计督造)。可惜的是,历史上有关李春的记载很少,但有一句却是非常确凿有力的,即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中书令张嘉贞曾在《唐文粹》一书中写道:“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一锤定音地指明了赵州桥的建造者是谁。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形象:目光深遂,显示出超群的智慧;脚踏磐石,体现了实干家的精神。整体造型神态庄重,宏大深远,令人肃然起敬。

请大家向这边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赵州桥。它是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列入世界遗产后备名录,并且是世界上第12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下面先请大家看这块铜牌的标志牌,它也是赵州桥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之一。下面的落款为“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敬立”。该学会是代行国际性土木工程的权威组织,它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精选历史土木工程上的杰作载入史册,并颁发铜制纪念牌作纪念。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牌子是复制品,原件已经珍藏入库。1991年9月4日下午,在welcomethe american guests with openarms!(热烈欢迎美国贵宾之意)的欢迎标语下和仪仗队的鼓乐声中,该学会名誉主席本·格威克教授一行三人亲临现场,进行了颁发仪式,(当时红底白字会标上的中英文写的是: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碑揭幕仪式,即:unveilingceremony of international historic civil engineeringlandmark)国际上与之并列的还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以及英国伦敦的苏伊士运河等。当时我国申报的几处工程还有都江堰、长城等,但惟有赵州桥一处当选,成为当时世界上第十二块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纪念铜牌,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块。(镶铜牌所用的石头选自嶂石岩)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到桥面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当地老百姓都把赵州桥叫做“神桥”,传说只要一走上它,就能感应到上天和神的灵验,一切都会吉祥如意。不知大家漫步在这座千年古桥之上,会有何感而发?桥面的宽度是9米,在当今基本上相当于国家二级公路标准。当年桥上也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桥下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一派繁华景象,滚滚东流的洨河水,带着百姓的欢声笑语,汇入大海。请看,这就是周世宗柴荣——柴王爷推车轧的那道沟,那儿还有张果老骑驴桥上走留下的两个驴蹄子印。宋朝有诗赞曰:“隋人选石驾虹桥,天下闻名岁月遥。仙子骑驴何处去,至今足迹尚昭昭”。可见这个典故在宋朝时就广为流传,但这些仙迹到底是怎么回事?至今也无人能说得十分明白,成为一个千古不解之谜,为赵州桥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梦幻般的彩色。

请大家看看南桥头下的这块汉白玉文物标志牌,“安济桥”是赵州桥的正名,也寿名。它是北宋时哲宗皇帝赵煦北巡时,途经这里所赐的名称,所以赵州桥的正名叫安济桥。“大石桥”是当地老百姓对赵州桥的俗称,算是它的小名吧,故该桥所处的村落亦称“大石桥村”。下面请大家到桥下,在这里可以仔细观赏到赵州桥的神韵,感受到赵州桥的宏伟与博大。赵州桥单孔跨度为37.02米,在世界上当时占第一位,在石拱桥的单孔跨度上达到了极限。所以说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坦拱敞肩式石拱桥,并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那么,我要问一问大家:为什么世界上许多的古代建筑大都塌毁损坏了,而惟独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巍然屹立呢?

首先要归功于赵州桥独特的建造方法。请大家注意看桥拱的背面,我们可以发现,顺着桥的纵向延伸方向,是一道又一道的拱圈,就像我们人的手指一样并在一起,这叫做纵向并列砌筑法。20世纪30年代(1933年11月)我国杰出的建筑学专家梁思成先生(梁启超之子)曾到赵州桥进行过实地考察,当他看到这种造桥方法时说“出我意料”。因为从古至今,人们大都采用横向并列法建造桥拱,李春为什么会采用纵向法造桥呢?这是因为纵向造桥,可以化整为零,节省人力、物力。先由一道拱圈砌起,砌完后这道拱圈就可独立站稳,依次再砌下一道,直至全部完工。并且由于每道拱圈独立,所以假如有一道拱圈发生损坏时,对其他拱圈和整体桥身没有直接影响,便于单独对它进行维修。就是说这种造桥法,当初建造时节就方便实用,今后维修时也很方便。为了加强石料之间的横向联系,古代匠师们还创造性地采用了腰铁、勾石、铁拉杆、收分等一系列科学措施和技术,起到了现代钢筋、水泥、粘合剂之类相同的作用,使整个桥体结构浑然一体,稳定牢固。千百年来,赵州桥受住了十多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和洪水的严峻考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3月,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当时震中距离赵州桥还不到40公里,而赵州桥却安然无恙。同时,在1963年和1996年8月的特大洪水冲击下,赵州桥又多次向当今验证了古人关于敞肩拱溢洪作用设计的远见卓识。

也许有朋友要问:“赵州桥为什行能有如此牢固的抗震力呢?”这就要从它的下部基础说起了,千百年来,关于赵州桥的基础如何一直是个谜,并存有种.种假设性的疑说。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学史研究小组对赵州桥桥台基础进行了钻探勘察,其发现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赵州桥桥台之短,地基之浅,出人意料。桥台仅由五层排石垒成,高1.549米,长约5米,桥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桥台下的土质由第四纪冲积层的亚粘土和轻亚土构成,和我们脚下的土质没什么两样,除此这外,没有丝毫的人工夯筑基础。概括化验分析,这种土层稳定性强,土质均匀,基本承载力为34吨/平方米,并且粘土层压缩性小,地震时不会产生砂土液化,属良好天然地基。由于科学利用了土壤结构,进行了合理设计,所以桥基两侧受力均衡,遇震时能克服不均匀沉降,因此地震和洪灾奈何不了赵州桥。在这样的天然地基和这样小的桥台上,却能建造出这样大跨度的石拱桥,这在中外建桥史上确是十分罕见的。

听到这里,朋友们也许明白了赵州桥千年不坠的两个重要原因,就是赵州桥独特的建造方法和对天然地基的科学测算和利用。然而,赵州桥千年不坠的最重要原因当是李春划时代的创举——即敞肩圆弧拱式桥型就是指以赵州桥为代表首创的这种桥型,即在中央主拱两侧的桥肩上分别挖开了两两对称的四个拱,做成“空撞券”,这就是敞肩拱结构,国际上称作openspandrel(即空腹式,或称空腔式)。它到底有什么优越性呢?首先是加大了渲泄量,四个小拱可增大过水面积达16.5%,减轻了对桥的水平冲击力,增强了保护桥身的作用,历次对洪水抗击的实践均证明了这一点;另外,空撞券的建筑形式敞开了肩部,又节省了石料,不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桥身自重,分散了桥身对桥台地基的垂直压力,所以赵州桥的桥台才可以造得那么轻巧实用,并且能直接座落在天然地基之上;再看李春的这种设计,并在敞肩的四个小拱拱石外围,还铺设了一层16—30mm的拱顶薄填石,恰好符合了材料力学弹性拱的原理。大家知道,弹性拱原理是十九世纪才形成于文字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不到二百年的历史,但在一千四百年之前,中国的李春已经成功地将这一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世界奇迹。通俗地讲,运用材料力学的弹性拱原理造桥,这种结构就可以将受力点的力分散到桥的每一个横截面上,赵州桥之所以千年不坠,正是缘于李春这种敞肩拱式桥型设计的高度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赵州桥学派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我们完全可以说,是赵州桥首开了敞肩拱式桥型的先河。而西方第一次出现这种桥型是在1883年,当时法国在亚哥河上建造了安顿尼特铁路石拱桥(pontantionnette sur lagout),还有卢森堡建造的大石桥(pont deluxembourg)等,但它们至少已经比赵州桥晚了一千二百多年。难怪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总结说:“李春以及他所创造的敞肩式拱桥比欧洲同种类型桥的出现,确实优先达千年以上”。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曾指出:“赵州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出现虽早于隋代,但赵州桥却具有创新特点和重大技术成就。它以石块砌筑,弓形的拱圈拼法也有特殊,更为巧妙的是在主拱圈之上加设小拱,开创了‘敞肩’型式的结构设计。而一千多年来的使用实践证明,赵州桥传统,不但为中外石拱桥普遍继续,也为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所广泛应用,并出现了各种新的发展。”确实,敞肩拱的应用,不但使桥形变得更加优美,最重要的是它有节省材料、减轻自重、简化桥基、渲泄洪水的几个作用和功能,它的设计和建筑结构科学合理、稳定性强。千百年来,赵州桥的结构技巧、艺术风格被广泛的借鉴运用,对世界桥梁建筑有着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是当之无愧的桥梁之祖!

赵州桥——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也见证了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同时还见证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和力量。朋友们,面对赵州桥,我们能不为祖国和人民感到骄傲吗!多少年来,它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称颂,今天,它更应该激励着我们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朋友们,我的讲解基本上就要结束了,赵州桥公园还设有陈列室和展览室(及碑林),里面是和赵州桥有关的实物和图片展览等,如果大家还有时间、感想的话,不妨到那里去看一看,可以加深对赵州桥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另外,我们赵县的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除赵州桥并称“姊妹桥”的永通桥及大观圣作之碑(共四处国保),以及重现生机的千年古刹柏林禅寺等迷人景点,也希望大家到那里一游,以尽余兴,我愿意再次为大家导游服务。

各位朋友如果对我的讲解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敬请指出,帮助我改进工作,我将很乐意倾听,因为我知道这是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最后,我要说:“赵州桥横跨亚、非、拉,赵州桥也连结着你、我、他”。我们将再次欢迎朋友们的光临,祝大家一路顺风,收获一份好心情!谢谢大家,再见!

最新河北打击涉毒案例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唐山旅游,我是__旅行社导游__,大家可以叫我__,我代表假日旅行社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这位司机师傅姓x(手指向司机),他驾驶技术一流,经验丰富,今天的唐山之旅就将由x师傅和我共同为大家服务,我们一定努力让您感觉象家一样舒适、顺心,恳请您对我们的服务多提宝贵意见。在这里祝大家玩的轻松、游的顺心,谢谢。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行程: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清东陵。一同去欣赏探寻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皇家陵墓群。从现在开始到抵达我们的目的地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将向您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唐山”。

我们唐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南滨渤海,北依燕山,东隔滦河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与北京、天津二市接临,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沿海重工业城市。

大家往车窗两边看一下,看到什么了?对了,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和干净的街区,我们唐山啊,是一座震后崛起的新型城市,城市功能完善,1990年在全国第一个荣获联合国人居荣誉奖,1995年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而且在____年11月已踏入“全国园林城”的行列,更是“双拥模范城”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唐山的交通四通八达,境内有京哈、京秦、大秦三条干线铁路和102、112、205国道穿境而过,京沈、唐津、唐港、西外环四条高速公路交织成网,京唐港已和120多家港口通航,跻身国内港口20强。

说到这儿啊,让我想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的确,唐山不仅是一个交通发达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更是非常雄厚,____年唐山国民生产总值1295亿,占河北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5,相当于三个中等城市。

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丰润区,说到丰润就不能不说一个人,对,就是旷世巨作《红楼梦》的作者,文学巨匠“曹雪芹”,曹雪芹的祖籍丰润,现在丰润西约10公里处的“辋川莲花堂”就是曹雪芹老家的后花园,各位以后有机会不妨寻访一下一代才子给我们留下的诗情画意。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车窗外山川连绵,对了我们的汽车已驶入北部山区遵化市,遵化市盛产京东板栗、核桃、磨盘柿、山查、香白杏及大各扎……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已经进入“风水宝地”清东陵,它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处的遵化市马兰峪境内,位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五大城市腹地。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664年入关到1911年灭亡,共统治中国268年,其间经历了10个皇帝,除末代皇帝溥仪外,其他9位皇帝分别在河北省遵化市和易县境内修建了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帝后妃陵墓群,即清东陵和清西陵,另外,在辽宁省沈阳市还建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以及在新宾县建有清代远祖的永陵。所以,清代陵寝共有5处,即永陵、福陵、昭陵、清东陵、清西陵,这几处陵寝都营造得个有特色。各具千秋,但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的就要数遵化市境内的清东陵了。

朋友们,今天我们沿以前皇帝祭祀时的路线进入整个陵区,让您身临其境体验一下皇帝的感觉。

大家请看,这座五间六拄十一楼的建筑就是清东陵的总门户“石牌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石雕图案非常精美,整座石牌坊挺拔高耸,华美壮观,堪为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虽历经300多年依然岿然矗立。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大红门”,它是一座庑殿顶建筑,进入大红门后我们看到的是孝陵神路,它全长6公里,将孝陵几十座形制各异,大小不一的建筑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层次丰富、极为壮观的陵区中轴线。孝陵神路是清代陵寝中最长、最壮观、最富艺术感染力的神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建筑就是供帝王谒陵时休息、更衣、沐浴之用的具服殿。

我们看到眼前的这座矗立在神路中央的就是“神功圣德碑楼”,楼内荸荠背上驮着用满汉两种文字记载着清朝定鼎中原后第一帝顺治皇帝的“丰功伟绩”。碑楼四角处分别有四根华表,在华表的顶端,各坐着一个象龙一样的小动物,名字叫“吼”,两个向北望,两个向南望,寓意:望君出、盼君归,意思是提醒皇帝即要走出深宫,去体查民情,也不要贪恋青山秀水,不思国事。

咱们眼前这座山叫做“影壁山”,我们向北看,北有昌瑞山,南有金星山,你们看象不象是皇帝座在昌瑞山这个龙椅上,面前这个影壁山是龙案,而金星山就是一个上朝奏本的大臣?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皇帝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成了清帝“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万年吉壤。

大家看到神路两边的雕像了吗?这就是孝陵石象生,是清陵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全长870米,共有18对,您看其中狮子、狻猊、骆驼、象、麒麟、马、一立一卧,错落有致,文臣、武将各3对,忠心耿耿的守卫着皇帝的陵墓。每座石雕像均用整块石料雕成,古朴粗犷,突出写意风格,与苍松翠柏相映,使神道圣洁、庄严气势非凡。

我们穿过石象生往北,看见的就是龙凤门了,它是按照神话中的南天门修建的,皇帝之灵经过此门就可以进入天堂。实际上,它起的是收拢视线、突出石象生的作用。

最新河北打击涉毒案例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亲爱的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本次导游员……

天桂山原欲建明崇祯皇帝"避难行宫",崇祯死,改为青龙观道院。古有"北武当"之称,"实恒岳脉气之独钟,天地造化绝构之",作为河北省著名的省级山岳古刹型风景名胜区,它象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闪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天桂山地理坐标在东经113度31分,北纬38度42分,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90公里。天桂山风景区包括沕沕水、清风洞、南冶景区等在内,共约60平方公里。风景区内奇峰突起,峭壁画屏,溶洞遍布,泉流不竭,鸟语花香,云海瀑布,古刹重重,十分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游览欣赏价值。古人游天桂山有"此身忘却在人间"之说。 古人对天桂山多有赞美之辞词。拒平山县记载,平山"西北诸山多层峦萃之观,而天桂山独为第一,有三门天险之奇,有土谷朝阳诸洞之异,而有北武当之称。"故"达士之腊经屐常经,四方之香火毕集",文人雅士题咏不已。清道光进士封大同有"周回峭壁似围屏,异境天开得未经,古殿高岭北斗星"句。《天桂樵歌》中崔昆则放歌唱道:"一径清风花木香,千崖疏月辟罗新"。而康熙43年出身文林郎的只平县事刘凌云则撰文记述登此山:"聆松风择语,夜月朝霞,偃仰迟,其乐无极,又何必登卢霍之颠,崧高之有"。上述种种,不一而足,足见天桂山盛名久矣。天桂山著名的青龙观道院,原为明朝崇祯皇帝的归隐行宫,由崇祯的心腹大监林清德创建。明朝末年,崇祯面对风雨飘摇、日渐沉沦的大明江山,深感朱家气数将尽,无力回天,便命林清德携旨出京,选择“灵秘之地,绝尘以栖”,为自己修建归隐行宫。林清德遍历北方名山大川,慧眼独具,见天桂山“地僻而幽,山高而秀,时有灵气缭绕,鸾翔凤舞之状”,实是“神人托足之地”。于是叙其形势,画下图样,上呈皇帝,崇须一见,龙颜大悦,命林为“总监工”,并调拨大批银两,招募能工巧匠,在“前山对峙若屏,后涧田绕如带” 的层峦之上,大兴土木,修建行宫。崇祯吊死煤山后,林清德出家,皈依道教,将行宫改为青龙观道院。 青龙观道院主体建筑为真武殿,两侧设朝房、御花园。真武殿供奉真武大帝,相传真武是崇祯的星相。大帝圣像是顺治五年四月十八日,藁城县南孟镇善人用赤铜铸成,其造型是按照林清德的意图,依崇祯相貌雕琢的。真武殿下方云集台中,曾供奉崇祯遗像。真武大帝在道教诸神中,并非职显位尊之大神,而天桂山青龙观将真武供在正殿之内,不难看出,其用意在于纪念崇祯皇帝。青龙观的布局,可以从中看到宫庭场面的影子,从真武殿到崇祯遗像,都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青龙观的真正主人是崇祯皇帝。

青龙观真武殿西侧,建有李祥成庙。相传崇祯曾卜卦,江山将落人李姓人之手,因此对大将李祥成备加戒备。李奉命率军守城,可皇上对他处处防范,对其士卒不拨粮饷,守城兵饥饿难耐,“鞭一人起而另一复卧”,战斗力几乎完全丧失。义军杀人城内,俘虏李祥成。李自成劝其投降,祥成不从,于帝后寝前自缢死亡。李祥成死时年仅27岁。由此可见,虽然崇祯对李祥成深怀戒心,可李对崇祯却是赤胆忠诚,也难怪林清德要为其塑像修庙,香火供奉了。

真武殿东侧曾建有王承恩庙。王承恩乃统领内外军营提督九门司理监。他在京城将陷之时,让皇帝换上太监衣服,舍死护圣驾出逃。无奈大势已去,只得回转。崇祯吊死煤山,王承恩也在崇祯旁自缢而亡。时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三月十九日。是日平明,“崇祯亲自撞钟集百官,百官无一至。临危不苟,惟内臣王承恩一人。”这一片愚忠恐怕也正是林清德建造王承恩庙的原因吧。天桂山与崇祯有着深厚的渊源,很多问题尚需进一步考证。而林清德是因为崇祯的缘故才于天桂山修建青龙观道院,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为此,著名描联学家张月中教授曾撰写一联,云“千夫指,洪颜彦临危叛主;万人称,林清德面难修宫。”(洪颜彦即洪承畴)。

由真武殿出朝圣们东去百米处,两座古刹上下呼应,便市文昌庙和魁星阁。文昌庙居高,坐北朝南,庙内文昌星眉俊目,头戴乌纱,身穿蟒袍,腰系玉带,足登朝鞋,神态潇洒,洋洋自得。墙壁上还有文昌与魁星一起赶考的壁画,魁星阁居底,座南朝北,魁星面如锅底,颈勒绳索,吊于屋梁,怒目吐舌,一手执笔一手举斗,一幅四不甘心,是于文昌比高低的样子。拒传,文昌与魁星二人皆为当时才子,一同上京赶考,论貌魁不及文,论才文不及魁。不巧皇姑选婿,以貌取人,文昌中状元又被招为驸马,魁星满腹经纶却名落孙山。魁星愤怒已机,上吊而死。死后阴魂不散,夜金皇宫,要用"三斗三升芝麻字"的文章与文昌比高下。文昌终于惊吓而死。白毛女洞,此洞依崖而生,巧分三眼通风 透光,俗称三眼洞。左右两眼,各视东西方,眼下峡谷深渊,只有中间面南一眼,供游人进出。此洞门高大,洞内宽敞,钟乳石遍布。若逢夏季至此,三面来风,顿生爽意,酷热尽消。洞后又生一洞,若似隧道,内有石床、石枕。石床长约二米,宽1.5米,厚约15厘米。敲之有声咚咚,原为仙人休憩之地。入洞静听,水流声响,奥秘无穷。说此洞乃昔日道士僧侣藏金的地方。 1959年,电影故事片《白毛女》中大春与喜儿重逢的镜头就是在此洞中拍摄。原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曾题词为“白毛仙姑洞” ,故又名“白毛女洞”。 金蟾泉民间传说,金蟾泉当年住着雌雄两只小水狗,经常在洞口附近玩耍,十分斗人喜爱,是无价之宝。有一年"南蛮子"来到了天桂山,一心要把水狗盗走。可当时正逢翻修光明殿,白天人来人往,夜里灯火通明,一直没有机会下手。加之他听说"没鼻子"老道能掐诀念咒,会呼风唤雨,所以一直不敢下手。后来,便装成一个要饭的,走村串户,慢慢寻找机会。等啊,等啊,南蛮子直等到小年三十,打听到工人们休息了,"没鼻子"老道出远门到白云观给他师傅送年礼去了,这才冒 着雪上了后山。深夜雪片子把天桂山捂了个严严实实,北风呼啦拉地刮的怕人。

南蛮子从柏树庄沿小道蹑手蹑脚地来到了吸风洞。呵!两只乌黑油亮的小水狗正绕着泉水,不时跳上跳下地追着玩。南蛮子从麻袋里掏出早结好的绳套,"嗖"地一下扔出去,结果脱了空,只见两只水狗一会儿跳上洞口,一会跳下水里,比松鼠还机灵。南蛮子只累的上气不接下气,还是捉不到,鼻子都气歪了。就在这工夫,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只听一声响,"没鼻子"老道从天而降,站在了南蛮子的面前,惊的他目瞪口呆。他万没想到"没鼻子"老道能骑鬼马,坐鬼轿,日行千里,从白云观而归。吓的他连滚带爬地逃走了。两只水狗也"扑通"地跳进了洞。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见到水狗上来过。可人们听到洞底"咕哇、咕哇"的冒水声,都说那是水狗在叫唤哩。 槐树泉位于二道灵观阁通往奶奶庙的小路上,因过去泉边有一棵古老的大槐树而得名。相传天桂山后山蒿田村有一寡妇为生活所迫,每天早晨从山下挑一担水上山 到奶奶庙前卖水糊口。寡妇年老体弱每次挑水都在二道灵关上平坦处打歇,并给老槐 树浇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不间断。这年有一次天热,老太太累得头晕眼花,挑着水上到老槐树处一不小心晕倒在地上,水也撒了一地。等中午时,老太太醒了,一看水也洒了,在下山去担已来不及,一天粮米还没有着落,急得想跳崖自杀。谁知她刚要跳,忽见老槐树根部汩汩冒出一股泉水来。老太太喝了一口,一下子年轻了许多。从此,这泉就出了名了。上山的人们都要在这里歇歇脚喝口水。现在,这里新修了槐泉亭,依坡而建,龙头出檐,兽瓦布顶。雕梁画栋上有荷花、石榴花、翠鸟登梅图等,亭内碑石刻槐树泉三字。泉水似涓涓溪流,横穿小路,注入二月牙形水池,人立池边可见天光云影,小鱼戏水,成为"高山观鱼”一景。第一大字"归"字,这是为迎接97年香港回归邀请我国著名气功书法家贾松阳先生题写的。为庆祝97香港回归,在天桂山百丈危崖上镶刻的"归"字,为天下第一大字,已载入世界基尼斯纪录,摩天接地,寓意深远。字高97米,象征着香港于97年回归,宽度是49米, 寓意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长长的台阶共有171级,象征着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之后,终于在7月1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个大字经过7个月才雕刻完成。

天桂山景区,距石市90公里,主峰海拔1270米,总面积60平方公里,分为青龙观、万佛岩、玄武峰、滴翠谷等八个小景区。这里峰险、石奇、洞幽、泉多、林木繁茂、云雾缭绕。山上古建原为崇祯皇帝归隐行宫,后改为青龙观道院,又称“北武当”。建筑群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主要人文景观有:真武殿、大光明殿、东西朝房、钟楼、鼓楼、苍岩宫、三道灵官阁等三十余处建筑。自然景观主要有:真武洞、白毛女洞、无底洞、七泉一井、石乳长廊、飞来石门、大小天桥等。天桂山是一处集历史古建筑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山岳古刹型风景名胜区。

天桂山呈典型的岩溶地貌,融山泉林洞于一体,集雄险奇于一身,颇具广西桂林山势之特点,这里四季如春,故有“北方桂林”之称。山上主要人文景点是青龙观道院,始建于明末原本为崇祯皇帝的归隐行宫。除青龙观之外,还有白毛女洞、真武洞聚仙堂等人文景观。一九九七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在天桂山一百多米高的峭壁上,镌刻了一个巨大的“归”字,字高97.71米宽49.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汉字。

天桂山原名“三门寨”,因自然风光颇具广西桂林山水神韵才改名。天桂山一带分布大面积白石灰岩、白云岩、碳酸盐岩等,这些岩类很容易被水溶蚀,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山奇、洞异、水清为特色。抬眼望去,横立在群山中的天桂山雄浑、壮观,千余米的主峰直插云端。

山体下三分之二是直上直下、如门似壁的裸露岩体,顶部遍植苍松翠柏,看上去天桂山像是戴了一个葱绿的帽子。谷底的云雾慢慢地向上升腾、扩展,把天桂山包裹在一层薄纱中。强烈的山风吹来,把云雾撕得七零八落,一座座藏匿在绿色之中的红墙黄瓦的道观显露出来。

天桂山有东西两峰,西峰称“望海峰”,海拔1054米。东峰略低,称“朝阳峰”,两峰相连,景致却大不一样。东峰山上怪石嶙峋,溶洞众多,有著名的三眼洞、三音洞、藏龙洞、金蝉洞、水帘洞等。其中三眼洞最奇特,三个洞口全对着陡崖峭壁,三眼洞现在又称“白毛仙姑洞”,皆因当年电影《白毛女》剧组曾在洞中拍摄过喜儿与大春久别重逢的镜头。

行宫、道观主要分布在西峰南北两侧的陡峭崖壁边,每座建筑都在一个拐角处,沿山体环绕呈带状排列;会仙楼、吕祖祠、老君堂、飞桥阁、御碑亭……青龙观是天桂山主要建筑,观宇飞檐高挑、斗拱四起、色彩浓郁,带有强烈的皇家建筑风格。

导游词参考:

天桂山,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西北90公里处的平山县境内,总面积60平方公里,是河北省著名的山岳古刹型风景名胜区,20xx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景区,20xx年5月,又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桂山是太行山的名峰,素以山势奇险,风景秀丽著称。在元、明时期,因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固,被称为“三门寨”,曾在其上设立垛口,驻兵守护。其山脉形势,因酷似桂林山形,向有“北方桂林”之称。明末清初,这里修建了青龙观(又为明朝末代崇祯皇帝修建的归隐行宫),在纯自然景观中增添了一组富有皇家园林气派和道家宫观风采的建筑群体,因为湖北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随之又有“北武当”的美誉。

整个景区由青龙观中心景区和玄武峰、望海峰、银河洞、翠屏山等八个景区组成。景区内山势雄伟,山形秀丽。树木花草繁茂,时有云雾缠绕。山上山下,泉水遍布。

天桂山的青龙观,原是为明朝末代崇祯皇帝修建的归隐行宫。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严重动摇了明廷皇权。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义军纷起逼近北京的情况下,预感江山不稳,便密派心腹太监林重萆出京选隐地修建行宫,以防不测。林重萆遍访半个中国,慧眼独具,选中了钟灵毓秀、易守难攻的天桂山。当林重萆依皇家园林格局创建行宫即将竣工时,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祯皇帝未及出逃,便吊死在景山的煤山。林重萆为尽忠其主,出家皈依道教,法号清德,将行宫改名为青龙观道院,并依崇祯相貌铸成真武铜像,日夜香火供奉。所以,在供奉真武铜像的真武殿的廊柱上,镌刻着这样一副对联:“出三宫别六院修成玉体;入武当归正道炼就金身。”于无奈中透出一丝最后归宿的欣慰。

青龙观属道教丘祖龙门派,与龙门派的祖庭北京白云观有着深厚的渊源。林清德主持青龙观30多年,收弟子,续道教,道徒最多时达四五十人,道徒名字中间的字也都采用北京白云观标明辈分的字。从林清德起,到1937年“七七事变”,青龙观先后经历了十三代传人。

清初一百年间,青龙观屡有增设和修葺,拥有大小建筑十二处之多。其中真武殿、苍岩殿和大光明殿共为青龙观的三大建筑。在这座集皇家园林、道教宫观和大自然秀丽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内,青龙观的庞大建筑群,依山就势,随崖而建,真可谓陡崖镶金,绝壁嵌珠,巧夺天工。在丛林掩映下,一组组建筑时藏时露,错落有致。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奇峰林立,雾锁云封,花繁林密,泉鸣瀑溅的自然景观,而且可以陶醉在红墙绿瓦,翘角飞檐,风拂铜铃,空谷梵音的氤氲气氛中,自是有一番超凡脱俗的情趣。

“天下名山僧占尽”。天桂山不仅具有北方山脉之雄险,更兼有南方山峦之奇秀。当初崇祯皇帝选中此地,也是因为这里“山高而秀,地僻而幽,有灵气缭绕,鸾翔凤舞之状”,才准备在这里建造归隐行宫,“绝尘以栖”。天桂山呈东西走向,山体由三层叠岩构成,陡崖之间是坡度较缓的平台,形成天然栈道,平台上树木葱茏,一层苍岩,一层林木,赤壁翠峰,蔚为壮观。沿着叠翠的山道登上山之极顶,面对雄浑的绿海和壮阔的林涛,你会感受到一种无穷的力和一种无言的美。春天的天桂山,一枝枝、一株株、一片片的桃花,像是红白相间的浮动不已的桃花云,飘上山坡,飘进山谷,绕着山林,拥着山寺。当金风送爽,深秋来临时,这时的天桂山,千山泄火,万壑流丹,漫山的红叶,横看如万丈红绫随着山峦而舞动,纵看如千百幅图画垂于天地之间,真好似一幅长卷秋山红叶图。

天桂山千姿百态的溶洞,以其幽远神秘的洞道、各具特色的乳石、千奇百怪的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其中位于真武殿上方绝壁之上的三眼洞,依崖而生,下临深渊绝壁,洞内宽敞,乳石遍布,洞后有洞,内有石床石枕,入内细听,水流声响,奥妙无穷。电影《白毛女》大春与喜儿相会的镜头于此拍摄,故此洞又称白毛女洞,声名远播。 天桂山上的“归”字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在天桂山100多米高的峭壁之上,镌刻了一个巨大的繁体“归”字。此字高97.71米,寓香港回归之日;宽49.1米,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归”字的外缘总长430米,整幅作品50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汉字。这个镌刻在刀削斧劈般的百丈危崖上的顶天立地的繁体“归”字,为天桂山增添了一道引人入胜又寓意深远的文化景观。

天桂山景区,距石市90公里,主峰海拔1270米,总面积60平方公里,分为青龙观、万佛岩、玄武峰、滴翠谷等八个小景区。这里峰险、石奇、洞幽、泉多、林木繁茂、云雾缭绕。山上古建原为崇祯皇帝归隐行宫,后改为青龙观道院,又称“北武当”。建筑群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主要人文景观有:真武殿、大光明殿、东西朝房、钟楼、鼓楼、苍岩宫、三道灵官阁等三十余处建筑。自然景观主要有:真武洞、白毛女洞、无底洞、七泉一井、石乳长廊、飞来石门、大小天桥等。天桂山是一处集历史古建筑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山岳古刹型风景名胜区。

天桂山呈典型的岩溶地貌,融山泉林洞于一体,集雄险奇于一身,颇具广西桂林山势之特点,这里四季如春,故有“北方桂林”之称。山上主要人文景点是青龙观道院,始建于明末原本为崇祯皇帝的归隐行宫。除青龙观之外,还有白毛女洞、真武洞聚仙堂等人文景观。一九九七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在天桂山一百多米高的峭壁上,镌刻了一个巨大的“归”字,字高97.71米宽49.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汉字。

天桂山原名“三门寨”,因自然风光颇具广西桂林山水神韵才改名。天桂山一带分布大面积白石灰岩、白云岩、碳酸盐岩等,这些岩类很容易被水溶蚀,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山奇、洞异、水清为特色。抬眼望去,横立在群山中的天桂山雄浑、壮观,千余米的主峰直插云端。

山体下三分之二是直上直下、如门似壁的裸露岩体,顶部遍植苍松翠柏,看上去天桂山像是戴了一个葱绿的帽子。谷底的云雾慢慢地向上升腾、扩展,把天桂山包裹在一层薄纱中。强烈的山风吹来,把云雾撕得七零八落,一座座藏匿在绿色之中的红墙黄瓦的道观显露出来。

天桂山有东西两峰,西峰称“望海峰”,海拔1054米。东峰略低,称“朝阳峰”,两峰相连,景致却大不一样。东峰山上怪石嶙峋,溶洞众多,有著名的三眼洞、三音洞、藏龙洞、金蝉洞、水帘洞等。其中三眼洞最奇特,三个洞口全对着陡崖峭壁,三眼洞现在又称“白毛仙姑洞”,皆因当年电影《白毛女》剧组曾在洞中拍摄过喜儿与大春久别重逢的镜头。

行宫、道观主要分布在西峰南北两侧的陡峭崖壁边,每座建筑都在一个拐角处,沿山体环绕呈带状排列;会仙楼、吕祖祠、老君堂、飞桥阁、御碑亭……青龙观是天桂山主要建筑,观宇飞檐高挑、斗拱四起、色彩浓郁,带有强烈的皇家建筑风格。

天桂山,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西北90公里处的平山县境内,总面积60平方公里,是河北省著名的山岳古刹型风景名胜区,20xx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景区,20xx年5月,又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桂山是太行山的名峰,素以山势奇险,风景秀丽著称。在元、明时期,因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固,被称为“三门寨”,曾在其上设立垛口,驻兵守护。其山脉形势,因酷似桂林山形,向有“北方桂林”之称。明末清初,这里修建了青龙观(又为明朝末代崇祯皇帝修建的归隐行宫),在纯自然景观中增添了一组富有皇家园林气派和道家宫观风采的建筑群体,因为湖北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随之又有“北武当”的美誉。

整个景区由青龙观中心景区和玄武峰、望海峰、银河洞、翠屏山等八个景区组成。景区内山势雄伟,山形秀丽。树木花草繁茂,时有云雾缠绕。山上山下,泉水遍布。 天桂山的青龙观,原是为明朝末代崇祯皇帝修建的归隐行宫。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严重动摇了明廷皇权。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义军纷起逼近北京的情况下,预感江山不稳,便密派心腹太监林重萆出京选隐地修建行宫,以防不测。林重萆遍访半个中国,慧眼独具,选中了钟灵毓秀、易守难攻的天桂山。当林重萆依皇家园林格局创建行宫即将竣工时,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祯皇帝未及出逃,便吊死在景山的煤山。林重萆为尽忠其主,出家皈依道教,法号清德,将行宫改名为青龙观道院,并依崇祯相貌铸成真武铜像,日夜香火供奉。所以,在供奉真武铜像的真武殿的廊柱上,镌刻着这样一副对联:“出三宫别六院修成玉体;入武当归正道炼就金身。”于无奈中透出一丝最后归宿的欣慰。

青龙观属道教丘祖龙门派,与龙门派的祖庭北京白云观有着深厚的渊源。林清德主持青龙观30多年,收弟子,续道教,道徒最多时达四五十人,道徒名字中间的字也都采用北京白云观标明辈分的字。从林清德起,到1937年“七七事变”,青龙观先后经历了十三代传人。

清初一百年间,青龙观屡有增设和修葺,拥有大小建筑十二处之多。其中真武殿、苍岩殿和大光明殿共为青龙观的三大建筑。在这座集皇家园林、道教宫观和大自然秀丽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内,青龙观的庞大建筑群,依山就势,随崖而建,真可谓陡崖镶金,绝壁嵌珠,巧夺天工。在丛林掩映下,一组组建筑时藏时露,错落有致。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奇峰林立,雾锁云封,花繁林密,泉鸣瀑溅的自然景观,而且可以陶醉在红墙绿瓦,翘角飞檐,风拂铜铃,空谷梵音的氤氲气氛中,自是有一番超凡脱俗的情趣。 “天下名山僧占尽”。天桂山不仅具有北方山脉之雄险,更兼有南方山峦之奇秀。当初崇祯皇帝选中此地,也是因为这里“山高而秀,地僻而幽,有灵气缭绕,鸾翔凤舞之状”,才准备在这里建造归隐行宫,“绝尘以栖”。天桂山呈东西走向,山体由三层叠岩构成,陡崖之间是坡度较缓的平台,形成天然栈道,平台上树木葱茏,一层苍岩,一层林木,赤壁翠峰,蔚为壮观。沿着叠翠的山道登上山之极顶,面对雄浑的绿海和壮阔的林涛,你会感受到一种无穷的力和一种无言的美。春天的天桂山,一枝枝、一株株、一片片的桃花,像是红白相间的浮动不已的桃花云,飘上山坡,飘进山谷,绕着山林,拥着山寺。当金风送爽,深秋来临时,这时的天桂山,千山泄火,万壑流丹,漫山的红叶,横看如万丈红绫随着山峦而舞动,纵看如千百幅图画垂于天地之间,真好似一幅长卷秋山红叶图。

天桂山千姿百态的溶洞,以其幽远神秘的洞道、各具特色的乳石、千奇百怪的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其中位于真武殿上方绝壁之上的三眼洞,依崖而生,下临深渊绝壁,洞内宽敞,乳石遍布,洞后有洞,内有石床石枕,入内细听,水流声响,奥妙无穷。电影《白毛女》大春与喜儿相会的镜头于此拍摄,故此洞又称白毛女洞,声名远播。

天桂山上的“归”字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在天桂山100多米高的峭壁之上,镌刻了一个巨大的繁体“归”字。此字高97.71米,寓香港回归之日;宽49.1米,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归”字的外缘总长430米,整幅作品50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汉字。这个镌刻在刀削斧劈般的百丈危崖上的顶天立地的繁体“归”字,为天桂山增添了一道引人入胜又寓意深远的文化景观。

最新河北打击涉毒案例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亲爱的旅客朋友,您们好:

我是旅行社导游,我的名字叫:,非常荣幸今天由我带领大家领略大自然的“杰作”----神奇而美丽的白石山!

首先我代表涞源人民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真诚热烈的欢迎。涞源是一个神奇美丽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是一个旅游避暑消夏胜地。涞源有着悠久的燕赵历史。而有着“北方第一奇山”和“北方的黄山”之美誉的白石山就挺拔的伫立在涞源。

白石山概况

北方难道真的有这种奇山吗?那么我现在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白石山的概况。白石山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全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大家有没有去过张家界和云南的石林?张家界是石英砂岩,主要是水流的冲蚀作用,云南的石林是靠水的溶蚀作用,而白石山的峰林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了两组垂直节理(也就是裂缝)。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白石山的夏季有三分之二的天气出现云雾,当云雾萦绕在峰谷之间,山峰时隐时现;时而云雾如海、波涛汹涌,如梦如幻;时而如轻纱幔帐,随风飘舞,仙幻飘渺,使人浮想联翩,恍若置身仙境之中;一急一缓中,体现沧海桑田;一动一静中,品味人生百态。当云雾袅袅升起,出现云海飞瀑,云海佛光的奇观,更增加了白石山的神奇与魅力。白石山是春看花草,夏观云烟,秋赏红叶,冬览冰瀑的好地方。

提醒游客:爱护景区内设施,游览途中请到固定吸烟点吸烟,垃圾请入池,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白石山景区目前分为东门、西门两大入口。

(一)东门。(团队)

从县城出发,往县城南行驶,约15分钟后到达白石山脚下---白石山东门入口。然后乘车而上大约30分钟时间可到达海拔1800米的祥云门,坐索道上山仅需8分钟。到达祥云门之后开始步行游览。

(二)西门。(散客)

如从县城南行驶16公里左右,大约用时30分钟,就会到达白石山景区西门入口处,然后继续驱车前进,将会到达索道下站,此处海拔1400米,上山有两种选择,可乘坐索道,也可步行石阶而上。

白石山景区集奇、雄、险、幻、秀于一身

(一)白石山景区的“奇”

白石山可以说是一座山上之山,就是说在巨大的花岗岩基座上托举着一块巨大的白云质大理岩,地学上称之为顶盘悬挂体。而白石山奇峰林立,怪石峥嵘,千姿百态,奇花异木,奇禽异兽,也给白石山增加了许多“奇”。

(二)白石山景区的“雄”

白石山山体高大,雄壮的山峰,铮铮铁骨般矗立于山巅、峡谷,群峰拔地而起,峰高谷深,高耸擎天,气势雄伟,处处给人以强大的力量之感。

(三)白石山景区的“险”

“险”是指,白石山千峰万仞,如刀削斧劈,险壑纵布,如万丈深渊,单壁高差巨大,难以逾越。

(四)白石山景区的“幻”

白石山所谓的“幻”是说白石山由于光与影的变化,云与雾的交织,冷与热的交流,幻出许多种神秘莫测的独特天象景观。老百姓说,白石山一天有72变,特别是夏秋季节,成天云蒸雾绕,如仙山浮岛,是北方出现佛光次数最多的山。

(五)白石山景区的“秀”

白石山景区不仅雄伟、高大,也有秀丽的一面。到了春天气温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是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1.祥云门。坐落在祥云峰旁,在白石山东门盘山而上大约30分钟的车程即可到达祥云门停车场。之所以叫祥云门,是因为据说过此“祥云门”者,来年必定工作顺利,家庭美满,顾名思义也就是象征吉祥的意思,在夏季多雾的季节,站在祥云门的门楼上边可看见白云的变化万千,宛如九天之上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2.韭菜园。之所以被叫做韭菜园,是因为漫山遍野生长着粗壮的野韭菜。相传王母娘娘姐儿三,老三为人刁钻,她怕别的神仙在这里修建庙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呛得诸位神仙不敢近前。说到这里,大家自然就明白韭菜的来历了。韭菜园大约有两千多亩,咱们一直往前走,会到一个叫双雄石的景点,那里有个餐厅,如果想品尝野韭菜的味道,在那里可以吃到野韭菜炒鸡蛋和野韭菜饺子。在观景台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小洞天,在小洞天的斜上方有一股清泉一直流淌,好像“水帘洞”再现。穿过65米的小洞天就进入白石山的精华地带了。

3.文化墙。记载着涞源的历史以及涞源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太行之首、老祖悟道、铁臂飞狐、六郎守边、黄土岭战役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及传说。下面我简单的向大家介绍铁臂飞狐和王二小的故事。(1)铁臂飞狐---白石山北部有野狐山,据传,殷汤之末,千年灵狐食万年松果得日月之精华羽化成仙,幻化为妙龄少女、老妪、老翁三种形象,常显其圣,救苦救难、扶佑众生,百姓因感其慈悲奉为神灵。(2)王二小---王二小1920xx年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39年,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掠夺,上庄一带民不聊生。次年,闹起了春荒。一天夜里,鬼子闯入二小的家,打死了二小的爹,抢走了粮食,抓走了哥哥石头,二小的娘因病饿也离开了人世,这样11岁的王二小成了一名孤儿,不得不外出要饭。后来听说插箭岭南面靠近解放区,于是他拾荒到了南马庄地区的狼牙口村替大户人家放牛,因这一地区是解放区,王二小参加了儿童团。

4.一炷香。穿过小洞天,就来到这个景点,在海拔1600米游道未开发之前,这条路是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相传白石山是神仙修炼的地方,而神仙要进入白石山修炼经过这里,必须要在这里拜祭,方可通过。

5.绝壁长廊。长廊始建于20xx年,全长280余米,位于海拔1600余米,净高差350余米之绝壁山腰间。该工程既汲取了巴蜀古栈道营造法,又结合现代钢筋砼施工之先进工艺,科学安全、大气壮观,凝聚着开发创建者的勇气和智慧,更加体现白石山的“险”。

6.瞰海亭。这里售看云海的一个极佳的位置,在这里可以静看云海的千变万化。大家可以在这稍事休息!

7.太行之神。这个景点叫做“太行之神”,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形状比较特殊的山体独立在群峰之中,显得格外的“抢眼”。涞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白石山是一座有着神话传说的“奇山”,相传,在白石山修道、修仙之人均在此修炼,而这是取日月之精华的最佳位置。“太行之神”经历了亿万年的自然洗礼,依然伟岸的伫立在那里,守护着涞源、守护着白石山、守护着太行。

8.三佛朝圣。白石山的神话传说始传于宋代初年,相传在白石山修炼得道之人聚集在“太行之神”取日月之精华得以成仙之际,必要在此祭拜一表诚心。

9.飞狐峡。相传,殷汤之末,千年灵狐食万年松果得日月之精华羽化成仙,幻化为妙龄少女、老妪、老翁三种形象,常显神圣,救苦救难。因这里是相传飞狐出现最多的地方,因此取名为飞狐峡。

10.一指峰。大家可以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前边有一块形状犹如人食指的山峰,这就是“一指峰”,它挺拔的伫立在群峰之中,直指苍穹。

11.三洞天。前边这个形状貌似“山洞”的景点叫做“三洞天”,首先我们来到“一洞天”与“二洞天”的交界处,大家可以从这个位置上看去,这两个洞的形态像不像热恋中的情侣在接吻?相传,白石山的狐仙经常会变幻成妙龄少女端庄的坐在这里,好像在等待自己的“白马王子”。现在介绍了两个“洞”,肯定会有游客问,既然是“三洞天”肯定还有一个洞,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找最后一个“洞”在哪里?是的,在这里,您别看这个洞口特别小,但您走进去可以看一看,也会给您一种一洞一景,洞移景异的奇妙感觉。

12.仙人晒靴。现在大家来到的这个景点叫做“仙人晒靴”,听到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会问,既然是靴子为什么只有一只呢?相传在燕赵时期,一位得道中人,被白石山的美景吸引,在此停留歇息,一脚跨白石山一脚踏黄山,所以另一只靴子留在了黄山,故白石山也有“北方小黄山”之称。

13.飞云口。又名“风云口”位于晴云锋西北,是白石山主脊的一个豁口,为主要风口。由于白石山山体高大,阻隔了南北空气的流通,所以飞云口成为风云飞渡白石山的主要通道。夏季,经常是南侧山谷,云雾弥漫;而北侧却是晴空万里。

14.双雄石。站在双雄石观景台上,可见对面峰崖上有两巨石并立,高约50余米,像两位巨人、更像两位英雄,雄姿勃勃,并肩屹立在陡崖上,守卫着白石山。两巨石直上直下,之间缝隙不宽,它们巍然矗立,是涞源县代表性的地貌景观之一。这里还有一道水景观,更加衬托了白石山的“奇”。

15.清凉台。坐落在清凉寺的上方,站在这个观景台上可以清晰的俯视清凉寺的全景,由于此处地势较高,夏季清凉怡人,常有游客驻足于此乘凉、歇息,也售赏晚霞、红叶的最佳位置。

16.红桦林。白石山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高等植物达739种,是河北省生物多样性三大分布中心区之一,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生长在海拔1600米—20xx米之间的红桦林为白石山的代表性植物,红桦树枝干挺拔,树皮深红,看上去十分儒雅高贵,人们把他比做林中仙子,这里是好多摄影家钟情之地。

17.悬石奇观。亿万年来,它一直悬在那里,好像稍大点的风就会把它吹下来,可这块小小的石头却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体验了世间冷暖的变化。这个景观可与黄山的“飞来石”媲美。其原理其实就是重力垂直的作用。

18.风云际会。什么是“风云际会”?就是云雾在白石山南麓形成后,在东南风的推动下试图越过山脊,冷、暖气流往往在晴云峰一线交锋。随着冷、暖气流强弱的变化,云雾时升时降,时进时退,聚如幔卷,散如蝶飞,奇峰忽隐忽现。“风云际会”是白石山的一大奇观。

19.豁然崖。顾名思义,给人一豁然开朗的感觉。豁然崖,自东、西两侧中间形成一条很窄的道路,犹如一个门楼,无论您从哪个方向通过,都会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峰林奇观会尽收眼底。

20.侧身崖。白石山没被打造之前,这就是一个悬崖,只有一条很窄的缝隙,只有那些经常打猎或采药的具名和一些灵敏的动物可以从这里通过。顾名思义就是需要人把自己的身体侧过来才可以通过的一条山路。

21.姜太公钓鱼。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是不是像一位老人坐着钓鱼,在出现云海的时候更加形象的诠释了这个景点的名字。

22.海豚出水。孤立的山峰形状十分像出水的海豚,头和嘴的前半身露出水面,整个孤峰由距今10亿年前形成的古地震遗迹---巨角砾岩组成。

23.翠屏峰。由于白石山西山已森林景观为主而“翠屏峰”是西山较为突出显高的一座山峰,山峰上有很多树木,犹如一道屏障。站在峰顶可以眺望白石山的秀美景色。“翠屏峰”也因此而得名。

24.佛光顶。白石山的最高峰,海拔2096米,顶部面积约30平方米,是极目远眺,赏峰林,览云雾,观佛光的最佳位置。

我们站在白石山巅,向北望去,是涞源盆地,田畴交错,绿草茵茵,涛涛不息的拒马河水象一条银龙,蜿蜒曲折地向东游去;举目东望,狼牙山雄姿秀色尽收眼底,“五壮士跳崖”的壮举,会浮现在脑际,历史的丰碑永久地留在了这里;向南遥览,八百里太行,延绵无际;向西远眺,群峰峥嵘,铁壁集翠。

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好象进入了世外桃园。

25.五行台。这个观景台名字叫做“五行台”,一听到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会联想到“金、木、水、火、土”,是的,他们之中一定有什么联系。相传天地未分之时,被称为混沌状态。天地乾坤混在一起,日月星辰没有生成,昼夜寒暑没有交替出现,上面没有风雨雷电,下面没有草木山川人禽虫兽。这时一股灵气在里面盘结运行,于是从太易之中生出水,从太初之中生出火,从太始之中生出木,从太素之中生出金,从太极之中生出土。五行由此而来。 由于白石山的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春、夏季节,多云雾的天气,但在此观景台经常会有浓密的云雾聚集在此,犹如传说中的“五行”在现,因此被称作“五行台”

26.白石胜境:此处是白石山西门的入口处,这里有一座由汉白玉雕琢而成的牌坊,而大家走到这里,也就渐入了白石山的佳境。这里也是徒步进入景区游览的入口处。

白石山景区内索道概况

1.祥云门索道。全长2378米,单程8.5分钟,8人吊厢共38个吊厢。

2.韭菜园索道。全长493米,单程2.8分钟,两个吊厢,运力是25+1,单项运量1000人/小时。

3.飞云口索道。全长468米,单程5分钟左右,8人吊厢共12个。

4.碧溪索道。全长1890米,单程30分钟左右,双人吊厢共108个。

(游览结束)时光飞逝,咱们的白石山之行即将结束了,很高兴今天能陪大家一起欣赏美丽而神奇的白石山,各位对我的讲解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对白石山风景区的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向我反映,我们会将大家宝贵的意见汇总反映给开发公司。开发公司本着“高起点、新思维、高品位、大手笔”,全力把白石山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旅游景点,值得一提的是海拔1600米的游览线是白石山景区最精华地段,在那里可以仰视、俯视和俯瞰不同类型的景观,让您流连忘返。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我相信,有缘我们还是会相见的,到那时,我们将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愿能很快再次见到你们!

最新河北打击涉毒案例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皇家风水宝地清东陵参观游览:

我是导游员,接下来将由我为大家介绍清东陵的历史、建筑以及这里埋葬的历史人物和有关传说,希望大家在清东陵能够感受皇家山水福祉,并给大家带来好运和快乐!

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清东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20xx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10月15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公布,清东陵景区成为唐山市首家5a级景区。

清东陵西距北京125公里,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五大城市腹地,交通便利,每年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旅游观光。20xx年,清东陵景区被北京市奥组委确定为唯一的一处京外景点,成功地接待了前来参观的奥运宾客,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清王朝统治时期,东陵分“后龙”和“前圈”两部分,陵区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20公里,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后龙”为“风水来龙”之地,从陵后长城开始向北延至承德,西接密云,东达遵化,层峦叠翠,山秀石奇,气象万千。当时,“后龙”禁地派重兵驻守,负责安全保卫。“前圈”是陵寝分布的地方,四周群山环绕,中间野阔川平,东、西各有一泓碧水缓缓流淌,形似一只完美无缺的金瓯,可谓景物天成。一座座陵寝依山面野,井然布列在这80平方公里的盆地之内,其间苍松翠柏、楼殿亭阁、门坊城垣、桥柱碑雕,无一不精,无一不美。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笏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浃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共建有五座皇帝陵、四座皇后陵、五座妃园寝和一座公主园寝。全部陵寝以顺治帝的孝陵为中心,东侧有康熙帝的景陵,同治皇帝的惠陵,西侧有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以及孝庄、孝惠、孝贞(慈安)、孝钦(慈禧)四座皇后陵,还有景妃、景双妃、裕妃、定妃、惠妃五座妃嫔园寝。

清东陵目前开放的景点有裕陵、裕妃园寝、慈禧陵、慈安陵、展览馆、孝陵、景陵、昭西陵、二郎庙等9处景点。

在清东陵14座陵寝之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当数座落在昌瑞山主峰下的顺治皇帝的陵寝——孝陵。

孝陵神道

孝陵神道长达5600多米、宽12米、用砖石铺成。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宝城、宝顶,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连线,将孝陵的数十座形制各异、多彩多姿的建筑相贯串,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序列层次丰富、极为壮观的陵区建筑中轴线。它虽然因势随形,多有曲折,但曲不离直,明确显现了南北山向的一贯,配合了山川形势,强化了主宾朝揖的天然秩序,产生了极富感染力的空间艺术效果。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长的神路,也是最壮观、最富艺术性的神路。由于其他各陵的神道都与孝陵神道相连,所以孝陵神道也称为清东陵的主神道。

孝陵石牌坊

孝陵石牌坊是进入清东陵的标志性建筑,采用仿木结构形式,五间六柱十一楼,面阔31.35米,高12.48米,是全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构筑而成。石牌坊虽然历经了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两次劫难,但依然岿然屹立,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更显得雄伟壮观。石牌坊南有天台山和烟墩山东西对峙,形成陵区的天然门户,被称为“龙门口”,常年水流不断,当年皇帝来谒陵要临时搭建浮桥通行。“龙门跃鲤”历来被誉为东陵八景之一。正南方的这作山峰因为它的形状象汉字的金字,所以叫金星山,此山在清东陵的风水中,是清东陵的前朝山。

大红门

石牌坊以北是大红门,它既是孝陵的大门,也是整个清东陵的总门户。面阔58米,进深11.15米,单檐庑殿顶式建筑,是整个清东陵内等级最高的建筑。

大红门是陵园的正门,是谒陵者和帝、后、妃棺椁的必经之处。大红门前左右各设一座下马牌,上面用汉、满、蒙三种文字雕刻有 “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谒陵者在进入大红门前必须提前下马、降舆,步行通过。

具服殿

大红门北侧路东的这座建筑叫具服殿,也称更衣殿,是供前来谒陵的帝、后更衣、休息、方便的地方。整个陵园只有一座具服殿。

神功圣德碑亭

再往北,迎面的这座重檐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是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亭,简称大碑楼。

大碑楼建在正方形的青白石须弥座上,通高约33米,每面檐墙面阔25米多。每面墙各有一个拱券式门洞。楼内正中有一个巨大的形似海龟的神兽,叫赑屃。传说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好。赑屃是其中一子,因它天生喜文、善负重、长寿,故让它驮着巨大的石碑,以示万古长青,永垂不朽之意。

孝陵的功德碑,高6.72米,宽2.17米,厚0.73米,屃头刻6条蛟龙,碑额篆刻“大清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满文在右(西),汉字在左(东)。碑文内容主要记载了顺治皇帝一生的功德,故此碑叫神功圣德碑。按明、清制度,大碑楼要在先帝入葬后由嗣皇帝营建,碑文由嗣皇帝撰写。孝陵大碑楼始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正月,碑文由康熙皇帝撰写。这篇碑文长达1700多字。在大碑楼外周围是砖墁地,俗称海墁。海墁四角各有一根华表,亦称擎天柱。大碑楼在四根华表的衬托下,更显得气势恢宏。

据传,清朝皇室家法规定:凡后世皇帝有失国土尺寸者,不得立“神功圣德碑”。可是,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道光皇帝对此只字不提,却以自谦的口吻说自己治理国家的功绩不能和列祖、列宗的功德相提并论,于是下了一道谕旨,“自本朝起不再修建神功圣德碑”。所以自道光以后,清代的皇帝陵前不再修建神功圣德碑,成为定制。

石像生

我们眼前的这座山是天然形成的影壁山,为清东陵的案山。过了影壁山就是孝陵的石象生。石像生是陵墓前神道两侧设置的石人、石兽的总称。石象生放置在神道两侧,象征帝王生前的仪帐和护卫。石象生一般有两种,即石人和石兽。石人又称翁仲。据说,在秦朝有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力大无比。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怀念他,特制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见到铜人,竟以为是活着的阮翁仲,吓得望风而逃。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翁仲。

清代陵制,只有皇帝陵设石像生,皇后陵和妃园寝不设石像生。清陵石像生以孝陵的规模为最大,共有18对,从北往南依次为:文臣3对、武士3对,马立、卧各1对,麒麟立、卧各1对,象立、卧各1对,骆驼立、卧各一对,狻猊立、坐各1对,狮子立、坐各1对,最南端为一对石望柱。孝陵石像生从北到南长达870米,犹如两列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在迎接着谒陵者的到来。孝陵石像生不仅石雕像多,序列长,有立、有卧、有坐,而且雕刻手法古朴粗犷,突出写意的风格,刻意追求神似,而不追求形似,表现出清初八旗子弟以弓马征服天下,朝气蓬勃,不可战胜的气势。它们与苍松翠柏相互映衬,使神道圣洁、庄严、肃穆,气势非凡。

清东陵的风水和选址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又称堪舆、图宅、青囊、山水之术等,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清东陵到底有什么好风水呢。我们先看一下前方特别尖的这座山,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金星山。它是清东陵的朝山,相当于一位大臣手持护板向北朝拜;前方特别平坦的山叫影壁山,也称案山,相等于皇帝批阅奏章的龙书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正北方向的这座高大雄伟的山峰叫昌瑞山,是清东陵的后靠山,相等于皇帝所坐的龙椅,这三座山天然形成一条直线,构成清东陵的风水线。西侧的山峰叫黄花山如白虎雄踞,东侧的山峰叫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这两列山峰如同两列文武大臣侍立两侧。整个陵区的山川形势如同天子临朝的壮观场面。另外在陵区的东侧有一条马兰河,西侧有一条西大河,这两条河似两条玉带自北向南缓缓流淌。清代诗人张从孔曾作诗一首:

万载隆兴地,双峰锁口齐。

金星高拱北,玉水曲流西,

鸟语崖间树,鱼游石畔溪,

举头陵上望,常有彩云栖。

那么,清东陵的陵址到底是谁选定的呢?据史料记载,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是由顺治皇帝亲自选定的。后又经钦天监杜如预,杨宏量等人进一步踏勘卜定。

顺治八年(1652)十二月,14岁的少年天子爱新觉罗·福临来到京东一带巡幸。他来到昌瑞山上,向南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日照阔野,紫雾霭霭;风吹海树,碧影森森,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顺治帝心念闪动,遂宣谕曰:“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于是从身上取下佩韘,向下一扔,对侍卫们说:“韘落处定为穴”,后来,清王朝在这里建造了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寝,即顺治皇帝的孝陵。

龙凤门

石像生以北的这座建筑叫龙凤门。龙和凤分别是皇帝、皇后的化身。据说龙凤门是按神话中的南天门修建的,皇帝、皇后之灵经过此门即可进入天堂。龙凤门是一座牌坊式的建筑,由三门六柱和四段琉璃墙组成,龙凤门是横向建筑,而石像生则为纵向建筑,与石象生形成纵横交错之势,起到收拢视线,突出石象生的作用。当人们从南面进入石像生范围时,由于龙凤门横置石像生北端,顿时会使视线收拢住,目光集中在石像生上,从而突出了石像生形象。

孝陵的石桥

穿过龙凤门,沿神道北行,依次有一孔拱桥、七孔拱桥、五孔拱桥和三路三孔拱桥。这些桥座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敲击这些桥的石栏杆,会发出像打击钟磬般的悦耳之声,或清脆悠扬,或低沉雄浑。因为这些声音与我国古代的宫、商、角、徵、羽五音相似,故称之为“五音桥”。其中以七孔桥和五孔桥最为著名。

神道碑亭

三路三孔拱桥北面就是神道碑亭。因其建筑形制与神功圣德碑亭一样,只是体量收小,故又称为小碑楼。楼内巨大的赑屃背上驮着一统高5.1米、宽1.77米、厚0.71米的石碑。碑额题“大清”两字,碑身阳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之陵”字样,满文居中,蒙文在左,汉字在右。

东西朝房

东西朝房在神道碑亭以北,神道两侧相向而建。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有前廊,黄色琉璃瓦顶。皇陵祭祀需要大量祭品,主要分膳品桌和饽饽桌两大类。东朝房是内务府差役制作膳品、熬制奶茶的所在,所以东朝房又叫茶膳房。西朝房是内务府差役们制备饽饽供品的地方,所以西朝房又叫饽饽房,饽饽是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饽饽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

东西值班房

在东西朝房北,宫门的东西两旁各有一座布瓦卷棚顶的小房子,面阔各三间,进深一间,两房相向对称而建。这两座小房子就是值班房,也叫守护班房。护陵值班的八旗官兵驻守在这里,昼夜看护陵寝。

隆恩门

隆恩门俗称宫门,是陵院的唯一门户,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盖顶。有三个门,中门上方的斗匾上题“隆恩门”三字,也是满、蒙、汉三种文字。左门(东门)是皇帝出入的门户,故称君门。右门(西门)是大臣出入的门户,故称臣门。中门是帝、后棺椁经过的门户,故称神门。

焚帛炉

焚帛炉也叫燎炉,位于前院南部,东西相向而建。燎炉采用砖木建筑形式。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一间。螭吻、垂兽、跑兽、仙人、斗拱、椽飞、隔扇一应俱全,完全是琉璃件构筑而成。前面有一个炉口,炉座为须弥座形。炉体内部四壁及顶部均为铁板,顶部有出烟孔,下面有出灰口。整座建筑比例适中,色调和谐,精巧秀致。每当大祭日,五色纸及金银锞等在此炉内焚化。

东西配殿

燎炉北面就是东西配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有前廊一步,黄色琉璃瓦盖顶。东配殿是存放祝版、制帛的地方。每当大祭前,先把祝版和制帛存放于此,届时取出使用。东配殿还是临时供放神牌的地方。每当大修隆恩殿时,便把帝、后神牌移放到东配殿临时供奉。竣工后,再将神牌移回原处。皇帝谒陵时,有时临时到东配殿内休息。西配殿是喇嘛念经的地方,每当皇帝、皇后忌辰大祭之日,则有13名喇嘛在此殿内念经。

隆恩殿

隆恩殿俗称大殿,也称享殿。是供奉死者神牌,举行祭礼活动的场所。重檐歇山项,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色琉璃瓦盖顶。殿内设暖阁三间,中暖阁内供奉顺治皇帝和孝康章皇后的神牌。西暖阁内供放孝献皇后的神牌。东暖阁内陈设孝陵陵图和后宝山所产灵芝等物。殿前面为月台,上面陈设铜鼎式香炉一对、铜鹤、铜鹿各一对。大殿及月台环以青白石栏杆。隆恩殿是陵寝地面上最主要的建筑,大祭礼在此殿内举行。

陵寝门

陵寝门叫三座门,也叫琉璃花门,位于隆恩殿后面,是后院的门户。它有三个独立的门口,均为单檐歇山顶,中门较大。其神门、君门和臣门一如隆恩门。每门前各有一座月台,月台前有石踏跺。中门门跺上身装饰琉璃料中心花和岔角花,下边是石须弥座。两侧的门则无琉璃花和须弥座。

二柱门

穿过陵寝门,迎面正中神道上就是二柱门。此门为礼制性建筑,由两根石柱和一个门楼组成。只有皇帝陵才可以建二柱门。从道光帝的慕陵开始,二柱门被裁撤不建。

石五供

石五供由五供和祭台组成。五供即一座香炉、二个烛台、二个花瓶共5件器物。祭台是长方形须弥座,通体雕刻莲花以及各种吉祥图案。五供和祭台全部用青白石雕琢而成。香炉不能烧香,花瓶上的花和烛台上的蜡烛均为石质,没有实用价值,只起到一种象征作用。只有帝、后陵才设石五供,清代妃园寝则无石五供之设。

方城、明楼

方城位于石五供以北,宝城之南,是一座用砖砌成的城台式建筑,台面为正方形。台面的东、西、南三面砌雉堞,北面砌宇墙。城身东、西、南三面用澄浆砖干摆,底座为石须弥座。下部有一条南北方向的隧道,两扇巨大的木门上分别钉着81颗铜门钉。

明楼建在方城台面正中,碑亭式建筑,重檐歇山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四面檐墙各辟一个券门。楼内正中有石碑一统,因碑身涂以朱砂,故俗称朱砂碑。碑身阳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世祖章皇帝之陵”字样。明楼是全陵最高的建筑。

哑巴院

哑巴院是方城和宝城之间的半封闭式小院。北面月牙墙正中的琉璃壁遮挡着地宫的入口。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条转向马道,从此可达明楼、宝顶。传说建陵时,为了保密,传说所用匠夫皆为哑巴,以防泄密。只有皇帝陵有哑巴院。

宝顶

宝顶,就是坟头。孝陵宝顶为长圆形,其他陵寝宝顶多为圆形。宝顶在地宫上面,高高隆起,用三合土(黄土、白灰和砂子)夯筑而成。

宝城

宝城就是围护宝顶的马蹄形城墙。外面澄浆砖干摆。城面外侧做雉堞,内侧砌宇墙,之间是马道。宝城东、西两侧各设挑头沟嘴二个,伸出墙外,以排出马道上的雨水。

地宫

地宫也称玄宫,俗称地下宫殿。清制,皇帝陵地宫结构为九券四门,石门上浮雕八大菩萨。地宫的最后一券为金券,内有宝床,宝床上为3坛骨灰。顺治帝居中,左为孝康皇后,右为孝献皇后。

神厨库

神厨库位于东朝房后偏南,小碑楼以东,由神厨、南北神库、省牲亭组成,环以红色院墙,西面有一门。整组建筑坐东朝西。神厨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是做肉类祭品的地方。南、北神库是存放物品、材料的库房,也是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省牲亭为亭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重檐歇山顶,四面各显三间,内设锅灶、缸座、水池,是杀牛宰羊之所。神厨库所有建筑及围墙顶均覆以黄色琉璃瓦。

孝陵墓主人

顺治皇帝6岁登基,在位20xx年,终年24岁,是清王朝入关定鼎中原的皇帝。顺治帝1661年死于天花,火化后葬入孝陵,地宫中还葬有孝康章皇后和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

顺治皇帝火化入葬,这是葬在关内的清朝皇帝中仅有的,究其原因,一是顺治好佛,这位法号“行痴”的皇帝选择佛门规矩处理后事,“圆寂”后火化;二是遵循满族关外习俗,满族原为游牧民族,亲人死后“弃之不忍,携之不能”,故火化后把骨灰带在身边,皇帝崩后火化并不为讳。

孝陵是清东陵唯一未被盗掘的陵寝

在清朝灭亡到新中国成立前的38年时间里,清东陵遭到了多次盗掘洗劫,不仅帝、后、妃陵寝均遭劫难,就是那些陪葬墓也无一幸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清东陵的主陵、规模最大的孝陵在38年兵荒马乱、盗陵成风的岁月里,竟奇迹般地幸免盗掘,地宫至今安然无恙。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野史和东陵地区盛传孝陵是空的,地宫里没有葬人。为什么是空的呢?因为传说顺治皇帝自爱子荣亲王、宠妃董鄂氏死后,悲痛欲绝,万念俱灰,连皇帝也不想当了,弃天下如敝履,遁入五台山当和尚去了。康熙皇帝后来曾几次去五台山访父、认父。既然地宫是空的,没有葬人,当然也就没有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随葬地宫。盗匪自然就不去盗掘了。

二是顺治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均死后火化,地宫里只有三个骨灰坛子。随葬珍宝是放在棺内的,既然没有棺椁,自然也就无法存放珍宝。没有珍宝,自然也就绝了盗掘之念。

三是顺治皇帝平素节俭,反对厚葬。在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这就等于告诉人们:地宫里没有随葬珍宝,盗陵也是徒劳无益的。对孝陵地宫存有觊觎之心的人也就丧失了盗陵的信心。

康熙大帝的景陵

康熙大帝的陵寝在孝陵东面,称景陵。康熙大帝名玄烨,8岁登基,在位61年。他平定三藩叛乱;1683年收复中国台湾, 1689年又派兵驱逐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并与之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两国东段边界;将喀尔喀蒙古(今天的外蒙古)正式归入清朝行政管辖;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派兵入藏,稳定西藏秩序。他一生励精图治,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整统一,稳定了清朝的统治,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康熙一生显赫的文治武功都以满、汉两种文字记录在圣德神功碑上,因为康熙后人认为他功德隆盛,太多了,故立双碑。碑文是嗣皇帝雍正亲自撰写。清朝皇帝陵前立双碑自景陵始。康熙帝的景陵位于顺治皇帝孝陵以东1公里处,陵园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主体建筑完工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这里北靠昌瑞山,南望象山,景物天成,是风水阴宅中的一处“上吉佳壤”。康熙大帝和他的孝诚、孝昭、孝懿、孝恭4位皇后以及敬敏皇贵妃六个人就落葬于此。

虽然封建社会有皇帝登基就开始建陵的说法,但康熙皇帝登基时年方8岁,即位十几年一直没有给自己选建陵寝,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中宫皇后赫舍里氏因为生子难产死在了大内的坤宁宫,于是康熙皇帝按照传统的子随父葬的做法,派人在昌瑞山孝陵附近选好了万年吉地,好先让皇后入土为安。

当时,大清王朝正爆发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康熙帝特意对建陵事宜做出安排,上谕中说:“仁孝皇后陵寝已卜定于孝陵附近之山,理应备依典制营建,但目今军需浩繁,民力维艰,著将地宫先行修造,其余一应工程候国用充足之日次第举行。”从景陵诞生的历史背景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孝诚皇后意外离世,建造景陵很可能要向后推延。

康熙帝景陵是清东陵内继顺治皇帝孝陵后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清王朝入关后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景陵满语译作安巴灵武。“景”字在典籍中有多种解释,“光有令绪曰景,耆意大图曰景,明照旁周曰景,布义行刚曰景,由义而济曰景。”

最新河北打击涉毒案例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皇家风水宝地清东陵参观游览:

我是导游员,接下来将由我为大家介绍清东陵的历史、建筑以及这里埋葬的历史人物和有关传说,希望大家在清东陵能够感受皇家山水福祉,并给大家带来好运和快乐!

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清东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20xx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10月15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公布,清东陵景区成为唐山市首家5a级景区。

清东陵西距北京125公里,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五大城市腹地,交通便利,每年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旅游观光。20xx年,清东陵景区被北京市奥组委确定为唯一的一处京外景点,成功地接待了前来参观的奥运宾客,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清王朝统治时期,东陵分“后龙”和“前圈”两部分,陵区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20公里,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后龙”为“风水来龙”之地,从陵后长城开始向北延至承德,西接密云,东达遵化,层峦叠翠,山秀石奇,气象万千。当时,“后龙”禁地派重兵驻守,负责安全保卫。“前圈”是陵寝分布的地方,四周群山环绕,中间野阔川平,东、西各有一泓碧水缓缓流淌,形似一只完美无缺的金瓯,可谓景物天成。一座座陵寝依山面野,井然布列在这80平方公里的盆地之内,其间苍松翠柏、楼殿亭阁、门坊城垣、桥柱碑雕,无一不精,无一不美。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笏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浃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共建有五座皇帝陵、四座皇后陵、五座妃园寝和一座公主园寝。全部陵寝以顺治帝的孝陵为中心,东侧有康熙帝的景陵,同治皇帝的惠陵,西侧有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以及孝庄、孝惠、孝贞(慈安)、孝钦(慈禧)四座皇后陵,还有景妃、景双妃、裕妃、定妃、惠妃五座妃嫔园寝。

清东陵目前开放的景点有裕陵、裕妃园寝、慈禧陵、慈安陵、展览馆、孝陵、景陵、昭西陵、二郎庙等9处景点。

在清东陵14座陵寝之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当数座落在昌瑞山主峰下的顺治皇帝的陵寝——孝陵。

孝陵神道

孝陵神道长达5600多米、宽12米、用砖石铺成。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宝城、宝顶,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连线,将孝陵的数十座形制各异、多彩多姿的建筑相贯串,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序列层次丰富、极为壮观的陵区建筑中轴线。它虽然因势随形,多有曲折,但曲不离直,明确显现了南北山向的一贯,配合了山川形势,强化了主宾朝揖的天然秩序,产生了极富感染力的空间艺术效果。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长的神路,也是最壮观、最富艺术性的神路。由于其他各陵的神道都与孝陵神道相连,所以孝陵神道也称为清东陵的主神道。

孝陵石牌坊

孝陵石牌坊是进入清东陵的标志性建筑,采用仿木结构形式,五间六柱十一楼,面阔31.35米,高12.48米,是全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构筑而成。石牌坊虽然历经了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两次劫难,但依然岿然屹立,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更显得雄伟壮观。石牌坊南有天台山和烟墩山东西对峙,形成陵区的天然门户,被称为“龙门口”,常年水流不断,当年皇帝来谒陵要临时搭建浮桥通行。“龙门跃鲤”历来被誉为东陵八景之一。正南方的这作山峰因为它的形状象汉字的金字,所以叫金星山,此山在清东陵的风水中,是清东陵的前朝山。

大红门

石牌坊以北是大红门,它既是孝陵的大门,也是整个清东陵的总门户。面阔58米,进深11.15米,单檐庑殿顶式建筑,是整个清东陵内等级最高的建筑。

大红门是陵园的正门,是谒陵者和帝、后、妃棺椁的必经之处。大红门前左右各设一座下马牌,上面用汉、满、蒙三种文字雕刻有 “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谒陵者在进入大红门前必须提前下马、降舆,步行通过。

具服殿

大红门北侧路东的这座建筑叫具服殿,也称更衣殿,是供前来谒陵的帝、后更衣、休息、方便的地方。整个陵园只有一座具服殿。

神功圣德碑亭

再往北,迎面的这座重檐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是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亭,简称大碑楼。

大碑楼建在正方形的青白石须弥座上,通高约33米,每面檐墙面阔25米多。每面墙各有一个拱券式门洞。楼内正中有一个巨大的形似海龟的神兽,叫赑屃。传说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好。赑屃是其中一子,因它天生喜文、善负重、长寿,故让它驮着巨大的石碑,以示万古长青,永垂不朽之意。

孝陵的功德碑,高6.72米,宽2.17米,厚0.73米,屃头刻6条蛟龙,碑额篆刻“大清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满文在右(西),汉字在左(东)。碑文内容主要记载了顺治皇帝一生的功德,故此碑叫神功圣德碑。按明、清制度,大碑楼要在先帝入葬后由嗣皇帝营建,碑文由嗣皇帝撰写。孝陵大碑楼始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正月,碑文由康熙皇帝撰写。这篇碑文长达1700多字。在大碑楼外周围是砖墁地,俗称海墁。海墁四角各有一根华表,亦称擎天柱。大碑楼在四根华表的衬托下,更显得气势恢宏。

据传,清朝皇室家法规定:凡后世皇帝有失国土尺寸者,不得立“神功圣德碑”。可是,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道光皇帝对此只字不提,却以自谦的口吻说自己治理国家的功绩不能和列祖、列宗的功德相提并论,于是下了一道谕旨,“自本朝起不再修建神功圣德碑”。所以自道光以后,清代的皇帝陵前不再修建神功圣德碑,成为定制。

石像生

我们眼前的这座山是天然形成的影壁山,为清东陵的案山。过了影壁山就是孝陵的石象生。石像生是陵墓前神道两侧设置的石人、石兽的总称。石象生放置在神道两侧,象征帝王生前的仪帐和护卫。石象生一般有两种,即石人和石兽。石人又称翁仲。据说,在秦朝有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力大无比。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怀念他,特制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见到铜人,竟以为是活着的阮翁仲,吓得望风而逃。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翁仲。

清代陵制,只有皇帝陵设石像生,皇后陵和妃园寝不设石像生。清陵石像生以孝陵的规模为最大,共有18对,从北往南依次为:文臣3对、武士3对,马立、卧各1对,麒麟立、卧各1对,象立、卧各1对,骆驼立、卧各一对,狻猊立、坐各1对,狮子立、坐各1对,最南端为一对石望柱。孝陵石像生从北到南长达870米,犹如两列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在迎接着谒陵者的到来。孝陵石像生不仅石雕像多,序列长,有立、有卧、有坐,而且雕刻手法古朴粗犷,突出写意的风格,刻意追求神似,而不追求形似,表现出清初八旗子弟以弓马征服天下,朝气蓬勃,不可战胜的气势。它们与苍松翠柏相互映衬,使神道圣洁、庄严、肃穆,气势非凡。

清东陵的风水和选址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又称堪舆、图宅、青囊、山水之术等,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清东陵到底有什么好风水呢。我们先看一下前方特别尖的这座山,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金星山。它是清东陵的朝山,相当于一位大臣手持护板向北朝拜;前方特别平坦的山叫影壁山,也称案山,相等于皇帝批阅奏章的龙书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正北方向的这座高大雄伟的山峰叫昌瑞山,是清东陵的后靠山,相等于皇帝所坐的龙椅,这三座山天然形成一条直线,构成清东陵的风水线。西侧的山峰叫黄花山如白虎雄踞,东侧的山峰叫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这两列山峰如同两列文武大臣侍立两侧。整个陵区的山川形势如同天子临朝的壮观场面。另外在陵区的东侧有一条马兰河,西侧有一条西大河,这两条河似两条玉带自北向南缓缓流淌。清代诗人张从孔曾作诗一首:

万载隆兴地,双峰锁口齐。

金星高拱北,玉水曲流西,

鸟语崖间树,鱼游石畔溪,

举头陵上望,常有彩云栖。

那么,清东陵的陵址到底是谁选定的呢?据史料记载,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是由顺治皇帝亲自选定的。后又经钦天监杜如预,杨宏量等人进一步踏勘卜定。

顺治八年(1652)十二月,14岁的少年天子爱新觉罗·福临来到京东一带巡幸。他来到昌瑞山上,向南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日照阔野,紫雾霭霭;风吹海树,碧影森森,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顺治帝心念闪动,遂宣谕曰:“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于是从身上取下佩韘,向下一扔,对侍卫们说:“韘落处定为穴”,后来,清王朝在这里建造了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寝,即顺治皇帝的孝陵。

龙凤门

石像生以北的这座建筑叫龙凤门。龙和凤分别是皇帝、皇后的化身。据说龙凤门是按神话中的南天门修建的,皇帝、皇后之灵经过此门即可进入天堂。龙凤门是一座牌坊式的建筑,由三门六柱和四段琉璃墙组成,龙凤门是横向建筑,而石像生则为纵向建筑,与石象生形成纵横交错之势,起到收拢视线,突出石象生的作用。当人们从南面进入石像生范围时,由于龙凤门横置石像生北端,顿时会使视线收拢住,目光集中在石像生上,从而突出了石像生形象。

孝陵的石桥

穿过龙凤门,沿神道北行,依次有一孔拱桥、七孔拱桥、五孔拱桥和三路三孔拱桥。这些桥座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敲击这些桥的石栏杆,会发出像打击钟磬般的悦耳之声,或清脆悠扬,或低沉雄浑。因为这些声音与我国古代的宫、商、角、徵、羽五音相似,故称之为“五音桥”。其中以七孔桥和五孔桥最为著名。

神道碑亭

三路三孔拱桥北面就是神道碑亭。因其建筑形制与神功圣德碑亭一样,只是体量收小,故又称为小碑楼。楼内巨大的赑屃背上驮着一统高5.1米、宽1.77米、厚0.71米的石碑。碑额题“大清”两字,碑身阳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之陵”字样,满文居中,蒙文在左,汉字在右。

东西朝房

东西朝房在神道碑亭以北,神道两侧相向而建。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有前廊,黄色琉璃瓦顶。皇陵祭祀需要大量祭品,主要分膳品桌和饽饽桌两大类。东朝房是内务府差役制作膳品、熬制奶茶的所在,所以东朝房又叫茶膳房。西朝房是内务府差役们制备饽饽供品的地方,所以西朝房又叫饽饽房,饽饽是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饽饽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

东西值班房

在东西朝房北,宫门的东西两旁各有一座布瓦卷棚顶的小房子,面阔各三间,进深一间,两房相向对称而建。这两座小房子就是值班房,也叫守护班房。护陵值班的八旗官兵驻守在这里,昼夜看护陵寝。

隆恩门

隆恩门俗称宫门,是陵院的唯一门户,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盖顶。有三个门,中门上方的斗匾上题“隆恩门”三字,也是满、蒙、汉三种文字。左门(东门)是皇帝出入的门户,故称君门。右门(西门)是大臣出入的门户,故称臣门。中门是帝、后棺椁经过的门户,故称神门。

焚帛炉

焚帛炉也叫燎炉,位于前院南部,东西相向而建。燎炉采用砖木建筑形式。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一间。螭吻、垂兽、跑兽、仙人、斗拱、椽飞、隔扇一应俱全,完全是琉璃件构筑而成。前面有一个炉口,炉座为须弥座形。炉体内部四壁及顶部均为铁板,顶部有出烟孔,下面有出灰口。整座建筑比例适中,色调和谐,精巧秀致。每当大祭日,五色纸及金银锞等在此炉内焚化。

东西配殿

燎炉北面就是东西配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有前廊一步,黄色琉璃瓦盖顶。东配殿是存放祝版、制帛的地方。每当大祭前,先把祝版和制帛存放于此,届时取出使用。东配殿还是临时供放神牌的地方。每当大修隆恩殿时,便把帝、后神牌移放到东配殿临时供奉。竣工后,再将神牌移回原处。皇帝谒陵时,有时临时到东配殿内休息。西配殿是喇嘛念经的地方,每当皇帝、皇后忌辰大祭之日,则有13名喇嘛在此殿内念经。

隆恩殿

隆恩殿俗称大殿,也称享殿。是供奉死者神牌,举行祭礼活动的场所。重檐歇山项,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色琉璃瓦盖顶。殿内设暖阁三间,中暖阁内供奉顺治皇帝和孝康章皇后的神牌。西暖阁内供放孝献皇后的神牌。东暖阁内陈设孝陵陵图和后宝山所产灵芝等物。殿前面为月台,上面陈设铜鼎式香炉一对、铜鹤、铜鹿各一对。大殿及月台环以青白石栏杆。隆恩殿是陵寝地面上最主要的建筑,大祭礼在此殿内举行。

陵寝门

陵寝门叫三座门,也叫琉璃花门,位于隆恩殿后面,是后院的门户。它有三个独立的门口,均为单檐歇山顶,中门较大。其神门、君门和臣门一如隆恩门。每门前各有一座月台,月台前有石踏跺。中门门跺上身装饰琉璃料中心花和岔角花,下边是石须弥座。两侧的门则无琉璃花和须弥座。

二柱门

穿过陵寝门,迎面正中神道上就是二柱门。此门为礼制性建筑,由两根石柱和一个门楼组成。只有皇帝陵才可以建二柱门。从道光帝的慕陵开始,二柱门被裁撤不建。

石五供

石五供由五供和祭台组成。五供即一座香炉、二个烛台、二个花瓶共5件器物。祭台是长方形须弥座,通体雕刻莲花以及各种吉祥图案。五供和祭台全部用青白石雕琢而成。香炉不能烧香,花瓶上的花和烛台上的蜡烛均为石质,没有实用价值,只起到一种象征作用。只有帝、后陵才设石五供,清代妃园寝则无石五供之设。

方城、明楼

方城位于石五供以北,宝城之南,是一座用砖砌成的城台式建筑,台面为正方形。台面的东、西、南三面砌雉堞,北面砌宇墙。城身东、西、南三面用澄浆砖干摆,底座为石须弥座。下部有一条南北方向的隧道,两扇巨大的木门上分别钉着81颗铜门钉。

明楼建在方城台面正中,碑亭式建筑,重檐歇山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四面檐墙各辟一个券门。楼内正中有石碑一统,因碑身涂以朱砂,故俗称朱砂碑。碑身阳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世祖章皇帝之陵”字样。明楼是全陵最高的建筑。

哑巴院

哑巴院是方城和宝城之间的半封闭式小院。北面月牙墙正中的琉璃壁遮挡着地宫的入口。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条转向马道,从此可达明楼、宝顶。传说建陵时,为了保密,传说所用匠夫皆为哑巴,以防泄密。只有皇帝陵有哑巴院。

宝顶

宝顶,就是坟头。孝陵宝顶为长圆形,其他陵寝宝顶多为圆形。宝顶在地宫上面,高高隆起,用三合土(黄土、白灰和砂子)夯筑而成。

宝城

宝城就是围护宝顶的马蹄形城墙。外面澄浆砖干摆。城面外侧做雉堞,内侧砌宇墙,之间是马道。宝城东、西两侧各设挑头沟嘴二个,伸出墙外,以排出马道上的雨水。

地宫

地宫也称玄宫,俗称地下宫殿。清制,皇帝陵地宫结构为九券四门,石门上浮雕八大菩萨。地宫的最后一券为金券,内有宝床,宝床上为3坛骨灰。顺治帝居中,左为孝康皇后,右为孝献皇后。

神厨库

神厨库位于东朝房后偏南,小碑楼以东,由神厨、南北神库、省牲亭组成,环以红色院墙,西面有一门。整组建筑坐东朝西。神厨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是做肉类祭品的地方。南、北神库是存放物品、材料的库房,也是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省牲亭为亭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重檐歇山顶,四面各显三间,内设锅灶、缸座、水池,是杀牛宰羊之所。神厨库所有建筑及围墙顶均覆以黄色琉璃瓦。

孝陵墓主人

顺治皇帝6岁登基,在位20xx年,终年24岁,是清王朝入关定鼎中原的皇帝。顺治帝1661年死于天花,火化后葬入孝陵,地宫中还葬有孝康章皇后和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

顺治皇帝火化入葬,这是葬在关内的清朝皇帝中仅有的,究其原因,一是顺治好佛,这位法号“行痴”的皇帝选择佛门规矩处理后事,“圆寂”后火化;二是遵循满族关外习俗,满族原为游牧民族,亲人死后“弃之不忍,携之不能”,故火化后把骨灰带在身边,皇帝崩后火化并不为讳。

孝陵是清东陵唯一未被盗掘的陵寝

在清朝灭亡到新中国成立前的38年时间里,清东陵遭到了多次盗掘洗劫,不仅帝、后、妃陵寝均遭劫难,就是那些陪葬墓也无一幸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清东陵的主陵、规模最大的孝陵在38年兵荒马乱、盗陵成风的岁月里,竟奇迹般地幸免盗掘,地宫至今安然无恙。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野史和东陵地区盛传孝陵是空的,地宫里没有葬人。为什么是空的呢?因为传说顺治皇帝自爱子荣亲王、宠妃董鄂氏死后,悲痛欲绝,万念俱灰,连皇帝也不想当了,弃天下如敝履,遁入五台山当和尚去了。康熙皇帝后来曾几次去五台山访父、认父。既然地宫是空的,没有葬人,当然也就没有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随葬地宫。盗匪自然就不去盗掘了。

二是顺治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均死后火化,地宫里只有三个骨灰坛子。随葬珍宝是放在棺内的,既然没有棺椁,自然也就无法存放珍宝。没有珍宝,自然也就绝了盗掘之念。

三是顺治皇帝平素节俭,反对厚葬。在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这就等于告诉人们:地宫里没有随葬珍宝,盗陵也是徒劳无益的。对孝陵地宫存有觊觎之心的人也就丧失了盗陵的信心。

康熙大帝的景陵

康熙大帝的陵寝在孝陵东面,称景陵。康熙大帝名玄烨,8岁登基,在位61年。他平定三藩叛乱;1683年收复中国台湾, 1689年又派兵驱逐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并与之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两国东段边界;将喀尔喀蒙古(今天的外蒙古)正式归入清朝行政管辖;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派兵入藏,稳定西藏秩序。他一生励精图治,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整统一,稳定了清朝的统治,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康熙一生显赫的文治武功都以满、汉两种文字记录在圣德神功碑上,因为康熙后人认为他功德隆盛,太多了,故立双碑。碑文是嗣皇帝雍正亲自撰写。清朝皇帝陵前立双碑自景陵始。康熙帝的景陵位于顺治皇帝孝陵以东1公里处,陵园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主体建筑完工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这里北靠昌瑞山,南望象山,景物天成,是风水阴宅中的一处“上吉佳壤”。康熙大帝和他的孝诚、孝昭、孝懿、孝恭4位皇后以及敬敏皇贵妃六个人就落葬于此。

虽然封建社会有皇帝登基就开始建陵的说法,但康熙皇帝登基时年方8岁,即位十几年一直没有给自己选建陵寝,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中宫皇后赫舍里氏因为生子难产死在了大内的坤宁宫,于是康熙皇帝按照传统的子随父葬的做法,派人在昌瑞山孝陵附近选好了万年吉地,好先让皇后入土为安。

当时,大清王朝正爆发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康熙帝特意对建陵事宜做出安排,上谕中说:“仁孝皇后陵寝已卜定于孝陵附近之山,理应备依典制营建,但目今军需浩繁,民力维艰,著将地宫先行修造,其余一应工程候国用充足之日次第举行。”从景陵诞生的历史背景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孝诚皇后意外离世,建造景陵很可能要向后推延。

康熙帝景陵是清东陵内继顺治皇帝孝陵后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清王朝入关后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景陵满语译作安巴灵武。“景”字在典籍中有多种解释,“光有令绪曰景,耆意大图曰景,明照旁周曰景,布义行刚曰景,由义而济曰景。”

最新河北打击涉毒案例心得体会和感想九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武术之乡、杂技之乡——沧州。

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东临渤海,北靠京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 因濒临渤海而得名。

文化旅游资源

沧州铁狮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体现了沧州古老“铸造之乡”铸造艺术的神韵。沧州境内有沧州铁狮子、献县汉墓群、泊头清真寺、海丰镇遗址、纪晓岚墓地、献县单桥、黄骅古贡枣园等七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4个,景点88处。海兴小山火山遗迹、东光铁佛寺、沧州清真北大寺、泰山行宫、武帝台、莫阝州庙、盘古庙等古迹独具风姿,“华北明珠”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淡水湖泊。沧州市现有湿地19万公顷, 各种鸟类270余种,101种受国家保护的候鸟。沧州的吴桥县是世界著名的杂技之乡。“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已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国际赛场,“吴桥杂技大世界”为国家4a级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列入民俗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参观游览。

农业资源

沧州有耕地1241.4万亩,草地60万亩,是河北省粮、棉、油集中产区之一,京津无公害蔬菜主要供应基地和中国北方知名的优质牧草基地、畜牧生产基地。沧州是著名的“鸭梨之乡”和“金丝小枣”之乡。金丝小枣、冬枣、鸭梨等土特产以其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全市年产红枣近43.5万吨,鸭梨46.5万吨。沧州还有待开发利用的荒碱地200多万亩、沿海滩涂52.7万亩,低产盐田40万亩,可全部转化为建设用地。

海洋石油资源

沧州境内有华北、大港两大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亿吨,天然气储量282亿立方米,开发潜力非常可观;沧州是全国四大产盐基地之一,盐田面积达45万亩,年产量达200万吨,是全国四大产盐基地之一;沧州拥有129.7公里海岸线,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已具规模,海洋生物1000余种,盛产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其中“渤海对虾”、“梭子蟹”享誉海内外。

杂 技 之 乡

中国的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国的杂技之乡有多个,像山东的聊城、江苏的盐城、河南的濮阳、湖北的天门、安徽的广德、天津的武清、河北的沧州吴桥、肃宁、霸州等。但是,就历史悠久、群众基础雄厚和在海内外的影响而言,最著名的要数沧州吴桥了。据沧州吴桥县志记载,在沧州吴桥,每逢佳节“掌灯三日,放烟火,演杂技,士女喧阗,官不禁夜”。1958年,沧州吴桥县小马厂村出土的距今约1520xx年前南北朝东魏时期的古墓壁画上,就描绘着倒立、肚顶、转碟、马术等杂技表演形象。但是,沧州吴桥杂技在全国享有盛誉则在元朝以后。在这之前,河南的杂技比较有影响,元朝建立后,首都由河南开封迁至北京,河北沧州吴桥杂技开始繁荣起来,影响越来越大,延续至今,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著名“杂技之乡”。

沧州吴桥位于中国河北省东南端,共有449个自然村,杂技艺术在沧州吴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几乎村村都有杂技艺人。有一首歌谣唱道:“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沧州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近20个国家的杂技团体里有沧州吴桥籍杂技艺人。另外,沧州吴桥还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专门培育杂技人才的中等艺术学校——沧州吴桥杂技学校,该校是我国唯一加入世界马戏学校联合会的成员。

1999年,沧州吴桥杂技学校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为沧州吴桥国际杂技艺术培训中心,可以向全世界招收留学生,承担起了为国内外培育杂技人才的任务。1993年11月,沧州吴桥建成了国内独一无二的杂技民俗旅游度假区——中国沧州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集游乐、观赏、参与、表演等多功能于一体,既有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绝活,也有高雅美观的舞台表演。该景区现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际旅游定点景点。如今,沧州吴桥还建立了“吴桥信息港”、“吴桥杂技大世界”等网站,通过互联网全面展示着当代“杂技之乡”的崭新风貌。

武 术 之 乡

沧州武林,根深叶茂;沧州武杰,名扬八方;沧州武术,遍及华夏,远涉亚、欧、美、非一些国家和地区。沧州“武术之乡”之誉,宏扬中外。

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则声扬海外。

今沧州“武术之乡”,含沧州市所辖县、市。历史上人民为了反对封建盘剥和压榨,沧州民间武风益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沧州武术得以复兴与发展。

沧州武术,一向被称为“开放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沧州武术,不仅愈来愈受国人喜爱,亦愈来愈受国际重视。在国内,邀沧籍武师前去授艺讲学和派员来沧考察和习艺者,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沧州武林门类及独立之拳、械,除失传者外,计50余种,有六合、八极、秘宗、功力、太祖、通臂、劈挂、唐拳、螳螂、昆仑、飞虎、太平、八盘掌、地躺、青萍剑、昆吾剑、闯王刀、疯魔棍、二郎、苗刀、燕青,形意、戳脚、翻子、少林、埋伏、花拳、勉张、短拳、阴手枪、杨家枪、太极、八卦遍布各地。

沧州武术,流传年深,支系日繁,又在不断改进或创新,故虽一门类,而各支系套路多寡不一,拳械动作招式数量不一,演练速度亦不尽相同。但同一门者,其风格特点仍保留不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