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学运用心得体会实用(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4:11:42 页码:8
教学运用心得体会实用(大全11篇)
2023-11-21 04:11:42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人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后,通过思考和总结得出的心得和体会。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时常需要回顾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便更好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方向和方法。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记录,也是对他人经验的借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事物的规律。那么如何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回顾和总结,明确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其次,要注重体现个人的思考和感悟,通过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对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理解。此外,要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用简练和有条理的语言进行表述,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后,要注意结尾的总结和思考,对心得体会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迪。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教学运用心得体会实用篇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也逐渐步入数字化时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推出了“八桂教学通”平台。作为教育实践者,通过运用八桂教学通,我深深感受到它所带给我和学生的便利和改变。以下将从不同角度阐述我在使用八桂教学通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八桂教学通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教学资源。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案、课件、教学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八桂教学通平台一触即达,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教师只需在平台上搜索相应的教学资源,便可轻松获得所需教材,提高了备课效率。对于学生而言,八桂教学通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只需登录平台,就能快速地获取到最新的教材、习题、学习视频等学习资料。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其次,通过八桂教学通,我实现了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能只能通过课堂上的互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在八桂教学通平台上,我可以通过布置在线作业、开展线上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我通过设置在线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完成作业,然后我可以在平台上查阅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和答题情况。同时,通过开展线上讨论,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而我可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这种实时互动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再次,八桂教学通的评价功能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平台上,我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测试、考试等数据进行评价和分析。通过八桂教学通提供的数据报告,我可以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这样,我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同时,这样的评价方式也帮助我更好地向学生通报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评价功能的使用,使得我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个性化,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八桂教学通还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在平台上,我可以通过发布通知、家长信箱等功能与学生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我可以通过发布通知,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通过家长信箱,我可以与家长私下交流,传达我对学生的期望和建议。这种便捷的家校沟通渠道,促进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家长更加关心和支持孩子的学习。

综上所述,运用八桂教学通平台,我深刻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便利和改变。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了与学生实时互动,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我相信,在八桂教学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下,它将为广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运用心得体会实用篇二

杨学堂。

我校十分重视教学法的改进和研究,并建了多媒体教室。这些多媒体教室的功能是将现代化的电子通信等设施运用于教学,它包括网络、电脑、音像设备(录音机、dvd机、音箱等)和实物投影仪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能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使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更充实,课时容量更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通过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实践,体会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也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运用中的局限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下面就从这些方面来谈一点本人的看法。

一、要正确灵活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关系。

使用多媒体于教学,主要是为了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利用电脑设计好板书,可以使板书更加工整清晰,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可以节省书写的时间,使一堂课里增大信息量,学到更多的东西,记得更透彻,理解更深刻。这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也是目的。

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饮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四要素之间关系。

教师——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及知识的灌输的对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控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识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方法。可见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仍然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不能让多媒体来简单地代替教师的授课。

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课堂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开发多媒体软件,就是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更需要备好课随着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变得虎来越迫切,教师通常喜欢用自己开发的课件,应用时会更加得心应手,但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课件的必要性和科学性,防止课件的“文字化”、“过量化”、“单一化”、“杂乱化”及课件的不可操作性。教学软件制作与开发,其所花费时间往往是一堂课的几倍及至几十倍。因此,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不仅涉及到教育观念转变,也是良好师德的体现。实践已表明,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制作好教学课件是关键。我认为:

1、精编教案。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不仅是单纯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变化,还应从教学的整体来考虑。因此,教学形式、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同样教案编写须符合多媒体应用,这就要求教师更认真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把握教材要求,分析教学对象。

2、精选素材。课件的制作需要的教学资源往往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对包括文本、视图、音像等教学媒体资源的合理组合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系统,储存到资源库中,以备教学时调用。对教学资源的搜集、整合,自始至终应从教学需要出发,融合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方法。在确定教案前提下,须编写制作课件的脚本,教学流程图,根据方案精心选择恰当的素材,如各种图形、动画、音乐等。

3、精心制作。有了好的教案,恰当的素材,要精心考虑制作方案,使教案与多媒体教学的文字、图象、声音等方面同步协调,力求优化组合,取得最佳效果。

4、精于操作。在课件制作完毕后,课前需多次练习操作,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操作得当,应用自如。

三、

教学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教学容易使教学模式雷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几点:

1、在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感染学生。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计算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教学网络只是你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2、需要利用心理学。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让原来的好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的程序湮没,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风格及随课堂应变的能动性,使多媒体教学媒体制约师生的思维空间,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3、教学操作的设计,也就是教学流程的规划。应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原则,合理分配时间,以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周密安排,精心设计。

在此阶段,应考虑到在教学中应使用网络的哪些功能,它们应该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使用;以及调配网络资源信息库中哪些教学资源等等问题。同时,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流程。对整堂课的教学流程的设计,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在哪个环节插入为最佳方案,都要有事先安排,避免教学双方受制于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网络功能应围绕教学需要,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防止为使用而使用,追求表面的华丽。

4、应注意使用多媒体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我们知道,不管使用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教学,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即使使用了再先进、再丰富的媒体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堂课,如果什么样的媒体都用上了,比如电脑、录音、投影等等,但是讲课的主题没有突出,逻辑性不强,难点没有解决,也不能算是一堂优质课。因此,我们必须主交分明,必须明确一切媒体都只是为了教学而服务的,并不是说只要用了多媒体教学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媒体的使用本身不可能代替教学的全部,它仅仅为教学服务的。

在多媒体实验教学中,我体会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的前景。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转变观念,应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现代教育改革中,不断加强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工作。

教学运用心得体会实用篇三

自参加课题研究以来,我在应用光盘中也有了一些体会。我认为教师要根据备课时确定的教学光盘播放方案组织教学,这时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指导和调控。不论采取什么方式使用光盘教学,教师都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活动的完成程度以及学生观看光盘和参与教学活动的专心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要主动地、积极地调控教学过程,必要时还要适当修改已经设计好的教学方案。

在观看教学光盘中课堂教学内容讲授的相关片段时,要通过学生的表现,重点关注他们的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不理解,特别是有较多的学生表现出不理解的时候,就要在适当的时候暂停播放,与学生进行交流,弄清原因。如果是由于学生没有专心观看,就要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是学生对于光盘里的老师讲的内容不能很好理解,就可以把学生不理解的部分重放一次,如果重放以后学生仍然不理解,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体会与学生进行讨论。千万不能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方面遗留问题,因为这样会严重影响后续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教学光盘中创设的各种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运用心得体会实用篇四

21世纪,网络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时间,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新宠,制作和使用课件在校园里蔚然成风,特别是公开课时。于是,许多学校的领导者响亮地喊出了“教学无纸化”、“让粉笔和粉尘远离课堂”这样的豪言壮语。但是,我认为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下面我谈一下关于这方面的心得。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信息,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课件的灵魂就在于课件体现的教学思想,遵循的教学原则及规律。通过模拟实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加深,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教师在讲授问题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和电影片段,可以将教师从传统的费时费力又不出效果的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课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与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学生的实践经验的不足。对于联系实际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实物展示、操作流程演示的课程,利用课件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教师要说明的问题,使学生通过通俗易懂的画面,快捷、高效地接受新知识。

2、多媒体课件使老师传授知识的形式得到了创新。多媒体课件可通过音像媒体帮助学生自行掌握有关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等信息,从而达到取代教师部分课堂面授的目的。集多媒体图、文、声、化的策略,以便于最大程度地达到提高教学。

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重视教学效果,避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往往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是重知识的讲解而是重如何使课件精美。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所以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紧抓教学的主题,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喧宾夺主。

2、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注意交互性,避免“人灌”变“机灌。”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象有些教师所理解就是制作几张幻灯片,其实质就是将黑板板书换成幻灯片。制作课件时没有一个用于交互的按钮,从第一页开始一路放映到最后一页,中间没有任何页面的跳转和交互。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的“填鸭式”模式。由过去的“人灌”模式变为现在的“机灌”模式,这样更加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这样多媒体的优越性根本毫无体现。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提高自由度。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做出正确的响应,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我将会适当地把多媒体的优点运用到教学上,以造福更多的学生。

教学运用心得体会实用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所以语文教师要尽量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现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如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在哪里》创设情景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图片,再用一系列的配音图片(如小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中各种昆虫的混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俱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由于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各种云的形状,但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字,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到了相应的图片,并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一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既加深了学生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段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传》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就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性强,反馈及时,这个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识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及不同的学习情形,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自觉地探究有关问题,对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解决学习疑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在教学《荔枝蜜》一文时,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荔枝蜜》作为题目,而不用《蜜蜂》作为题目呢?他还写了哪些文章?作品的主要风格是什么?他的这篇文章想告诉人们什么?从作者的这篇文章或其他作品中找出相应的依据。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答案,去探讨问题,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或提示。

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

教学运用心得体会实用篇六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重视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将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倡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以学科为导向。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索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开辟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备课要把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确定、作业与批改、单元测试与评价、课内课外辅导活动中,要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角度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认真研究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不同学校和学生的教学要求,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40分钟质量需要,反对加班磨学生的不良教学方法。

  这个学年,我在高二的两个化学班担任化学老师。这个学年即将结束。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和新的教学大纲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选修5和必修1轮复习的内容已经完成,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习和复习,做好补缺工作。无论是老师的写作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读教学,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无处不在。

  这学期我适应了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快认真,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本文总结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希望能发扬优势,克服不足,总结考试经验,发扬过去,开拓未来,从而促进课业上一层楼。

  第一,认真备课,不仅要准备学生,还要准备教学方法的教材。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班级类型,拟定拟采用的教学方法,详细记录教学过程程序和时间安排,认真编写教学计划。每节课都有准备,每节课课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制作各种有趣的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后及时总结课堂,写好教学后记,把每本课本本的知识点认真总结成一套。

教学运用心得体会实用篇七

5月8日开始,我有幸参加了由南桥镇社事中心举办的ppt制作培训班,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授课教师郭老师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ppt制作的方法及技巧,使我受益匪浅。

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在给居民讲课时,要用到ppt,然而,我没有接受过真正的ppt制作培训,之前全是自己看书、问朋友的,其中问题一大堆。这次培训,从基础讲起,使我比较透彻地认识了ppt,对ppt的功能、做法、技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认识到如何轻松、快速地完成一个ppt作品。

以前做的ppt,只是单纯地复制文本内容,只是一块黑板。在这次学习之后,我知道在ppt里可以插入动画、声音、图片等等,可以使ppt动起来、活起来。

通过郭老师的讲解,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如模板的调用、母版的使用、配色方案的使用、动画的设置、声音的设置、添加影片、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设置适当的播放方式等等,使我在以后的ppt制作中能利用更多的资源,能使ppt制作更加美观,更加符合自己的意图。

这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向各位老师学习,不断充实、完善、丰富自己,让学习永远继续下去。

教学运用心得体会实用篇八

八桂教学通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八桂教学通,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料,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经常使用八桂教学通中的语文课件,这些课件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也给了我更多的创作灵感,促使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地运用多媒体、互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段:加强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八桂教学通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方便了家校之间的沟通。通过八桂教学通,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老师评语,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八桂教学通与老师进行实时的交流,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困难和进步。这样的互动不仅提高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也促使家长和教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八桂教学通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八桂教学通,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进程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在使用八桂教学通时,学生也需要合理使用互联网资源,锻炼自己筛选信息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第四段:注重教学评估,推动教育教学的优化。

八桂教学通提供了教学评估的工具,帮助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八桂教学通,教师可以方便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测验和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同时,学生也可以及时查看自己的成绩和评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评估和反馈的机制,推动了教育教学的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尽管八桂教学通已经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界面操作的友好性,资源的更新和扩充等方面。因此,我建议开发方在后续的更新中,加强对用户的需求反馈和功能改进,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使八桂教学通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需求。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支持,提高教师对八桂教学通的运用能力,使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结:八桂教学通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育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八桂教学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家长可以与教师展开实时互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教师可以及时评估教学效果,推动教育教学的优化。然而,我们也应意识到八桂教学通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开发方能听取用户的反馈意见,逐步完善应用功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

教学运用心得体会实用篇九

本学期,我担任曼搭小学五年级班的语文教学。任教一学期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课时我充分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如上课时的小组内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让集体来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

另外,在课堂上也特别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差,比如说常写错别字,写文章病句多,表达不清晰等等。本学期我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再如对生字的教学方法多样,有比较法,有重点突破法,有归类法等等。总之是想办法让学生记住易错的字。在整个过程中都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研究。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时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设计。通过这学期的教学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

1、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课文朗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运用的问题,比如说逻辑重音的处理等。学生对重音的处理也是五花八门。而我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默认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必得不到提高。

2、缺乏示范。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的'示范往往收效很快。但是在课堂上我经常忽视了这点,几乎没有示范读,学生自然收效甚微了。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用新方式表达新思想。它要求老师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起作文来就难免空泛。细致的观察带来了学生具体的描写,不同角度的观察产生了不同的形象创造。想象是由当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过程。它是探索和创造的一把重要钥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联想开始的。联想对排除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内容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教学是艺术,反思是为了明天,是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个学期,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继续新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相长,乐此不疲。其具体打算是:

1、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缺少热情,喜欢看漫画,喜欢那些漫画多于文字的故事,知识摄入量却很少,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课改改变学生传统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我更关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第一、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

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为此,在学每篇课文之前,我都会提前让学生预习字词,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讲授那些难懂,难记的字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扫清阅读最基本的障碍,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

第二、抓好诗词的训练。

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望天门山》等古诗,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于是我利用课间营造氛围,学生根据图片就可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当时的意境,体会诗句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这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

第三、给学生延伸想象的机会。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例如在讲授《小摄影师》一课时,当少先队员发现胶卷忘在家里,他会想些什么?在取胶卷的路上会发生什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思路,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展开多样式的阅读比赛与总结。

由于阅读指导效果还受诸多要素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阅读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确实,我们现在的孩子甚至于我们的老师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个小学生对一个语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阅读面太窄,只有不断的阅读,才能对文章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学生才能在语文的学习中越走越远。

教学运用心得体会实用篇十

鉴于该软件功能的实用性和使用方便的特点,晋中市教育局计划每年投入500万,统一购买该软件的资源和服务,供晋中市所有学校教师免费使用。若累计支付金额达1500万,晋中市所有学校教师即可享受免费使用。免费使用后,每校赠送一套电子阅卷系统的设备和软件。

20xx年3月,介休市电教馆和教研室聘请该公司技术人员在新华小学分中学、小学进行了两场培训。各学校教研主任、电教主任及市教研室马爱国主任和三位副主任、电教馆全体参加了培训。马主任就培训意义、应用及各校二级培训做了专门安排部署。目前我市中小学教师已免费使用近一年,据教研员和教师们反应,“畅言助手”教学资源是目前用到的'最好的资源平台,它是电子教材和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为一体,使课堂教学更直观形象、方便快捷,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堪称教师得心应手的助手。

教学运用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一

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器乐教学运用学习。

供你参考!

竖笛进课堂的教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我已经尝试了5年。虽然也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但还是觉得自己在竖笛教学上还是欠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知识。带着这份求知的心,我非常荣幸参加了20xx年10月9日—14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中小学器乐教学展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和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共同主办,旨在通过多种学术交流形式,推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拓展中小学师生的乐器教学空间。

这次学习主要分几个方面:观摩精彩的8节器乐教学展示课、音乐会、专家报告与点评和参观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教学成果展示与学习的绝佳机会,让我对器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这次学习的感受。

一、从课堂教学展示中,感受教师的音乐素养。

(一)研讨活动注重教师综合实力的展示。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音乐教师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性。这次授课的老师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很好,无论是器乐演奏、钢琴伴奏还是歌唱表演都彰显了教师自身的教学专长。印象深刻的有天津的老师,他在给学生电子琴伴奏弹得让在座的学生和听课老师如此如醉。哈尔滨市安广小学的吕萍萍老师执教的竖笛吹奏《牧场上的家》,她的教态自然大方,整节课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师生配合非常默契,充分展示了教师扎实的课堂基本功。广州市第三中学的黎长学老师执教的《土家族打溜子》,课堂轻松愉快,教师语言幽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来台下听课老师一阵阵掌声……。最有感触的是上海市中小学的学生们,他们的器乐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实,如上海建平中学的口琴、上海闸北区第三小学的口风琴。上海的器乐教学是我们看齐的方向。

(二)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要给自己制定继续教育的计划。在这些优质课的示范引领下,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计划,做到有方向有目标,发现自身的优势,多研究、勤思考、上好课,朝自己确定的目标迈进,既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在音乐教学中与新课改同行。

二、从专家的报告中,感受如何进行器乐教学。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斌对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围绕新的课程标准中“器乐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特点、问题”等大家关注的、疑惑的问题在专题报告中进行了解答,他指出器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合奏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课堂乐器(打击乐器、竖笛、口琴、口风琴等)为主要学习器具;学习演奏的初步技能,参与各种演奏活动;要和识谱、演唱、欣赏、编创教学有机联系。并特别点出器乐教学中大家关心的问题,如乐器购置、安全与卫生、教师技能、培训、乐器质量等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让我深层次地领会了器乐教学的重要性,理清了乐器教学和器乐教学的区分,收获了关于器乐教学中的教学智慧,既有实践方面的研讨又有了理论方面的升华。

上海市打击乐协会培训部主任邹文灏——《打击乐的魅力——打击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报告》,结合他在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讲解,又让他所执教的学生行进乐团进行现场表演,乐团中孩子的年龄从5至16岁,他们在表演中的那份自信、热情和对音乐的投入,让在座的老师们折服,也让我深刻懂得器乐启蒙教学中节奏的稳定在打击乐团中的重要性。

来自中国台湾台南科技大学教授黄渊泉的报告《竖笛的演奏与教学》,黄博士介绍,中国台湾的每所学校都推行木笛进课堂,并拥有较强的木笛教师队伍,各种木笛合奏团体也很多,演奏水准较高。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则起步较晚,教学和演出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黄教授对我国师生的竖笛演奏指法提出的建议,颇具建设性。他还现场指导了来自广州的一个教师竖笛乐团,从律学的角度,对竖笛演奏中的音准问题提出了细致的要求,给我们很多启示。黄教授语言幽默,风趣,和大家分享他的教育成果,让老师们听的意犹未尽。

本次活动在专家的指导下,使每位教师体会到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升华过程。作为幸运的我更应该在听课中学习,在辅导中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结合即将出台的《音乐新课程标准修订版》,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信息为一体,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内容与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新课标思路的影响下,以强烈的真实感和直观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的持续,并通过人机互动操作,改变普通的接受性学习,倡导接受、体验、发现、探究和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向创造意识转变,从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曲《惊愕》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乐曲里面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六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欣赏课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变化不大,教师往往采取先介绍作者、背景、乐器、然后就是听赏每一段后分析情感这个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上课的时候还能勉强听,到课后能说出点东西来的还不多见。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运用探究发现式的方法来学习呢?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在进行浏览性欣赏与增大课堂容量的教学活动中。如在课例《渔舟唱晚》的教学中,教师在欣赏了本课曲目后有让学生欣赏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因特网上搜寻以动为主的音乐以及以静为主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

在学生上网搜寻曲目时,必须指定网站并指定内容。如:古典音乐。由于学生平时上网听到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在任何一个网站随手可拣的也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素质良莠不齐。为了确保让学生欣赏精品音乐,唯有指定范围。这样同时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另外,在欣赏课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视听相结合的效果,把一些非造型的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这样不仅歪曲了音乐,同时更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感受、体会。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视听教学模式而给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

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中的运用的确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我们既要用好信息技术,又要注意信息技术可能给教学带来的弊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更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思路,不断学习琢磨,才能在长期的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时正确的把握好“度”使之为教学的最优化服务,以此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音乐教学流光溢彩。

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了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

作文。

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