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儿童健康素养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 儿童健康素养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感受(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14:15:19 页码:8
儿童健康素养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 儿童健康素养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感受(6篇)
2022-12-28 14:15:19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儿童健康素养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1、数量多,共有12223人,留守儿童比例为金字塔形,在园幼儿最高50.4%,义务教育阶段为31%,高中占19.4%。

2、分布广隔代监护多:全县30个乡镇都有留守儿童,其中90.8%是隔代监护。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亲情关怀缺失,心理健康堪忧。

2、道德塑造出现危机,价值观扭曲。

3、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4、安全隐患多。

1、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关注留守儿童成长的协调机制。

2、建立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的协调机制。

3、切实加强资金投入,做好关爱儿童的“链接”工作。

4、县委政府要充分抓住国家产业转移和精准扶贫政策,努力发展地方经济,留住外出务工创业的家长们。

最新儿童健康素养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皖教基[20xx]14号文第五条第(一)部分要求:“建立和执行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和教育局有关文件,为此我们制定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一、 坚持领导小组负总责,负责对留守儿童之家工作的领导、指导、督查工作。包保责任人负责具体实施,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全面落实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包保责任制,促进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健康发展。

二、学校领导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包保责任人(任课老师)、学校领导与每个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分头签订责任书;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留守儿童包保责任制。把包保的成效纳入年终考核的内容,确保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人管。

(一)包留守儿童家长培训

学校要认真举办好家长学校开班开课,要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对留守儿童父母进行家教函授,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树立科学家教观,掌握家教的方法。要每月向留守儿童家长汇报留守儿童在校表现,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

(二)包留守儿童家访

重视留守儿童家访工作,责任人要坚持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要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在家生活情况,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与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三)包留守儿童双休日管理

学校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爱好成立一批兴趣小组;开设亲情联系电话或“亲情网络视频”室,让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父母进行通话或视频对话;建好图书阅览室和心理咨询室,扎实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及教育工作,为留守儿童建设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大家庭。

(四)包留守儿童假日活动

各班级充分利用节假日有计划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快乐伙伴假日营活动,重点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兴趣小组、社会实践、创业文化、文化体育、手拉手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留守儿童假日生活,引导他们参与健康有益的假日活动,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他们自主,自理及综合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

三、 责任追究及督查、考核制度

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是20xx年教育系统六项民生工程之一,区教育局及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因此,我校结合实际,对留守儿童工作责任人制订责任追究制度和考核制度:

1、各包保责任人必须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所负责的工作。谁的责任谁承担,采取首问责任制。

2、包保组长负责对成员进行考核,确定等次,计入绩效工资的“工作实绩”中。

3、包保落实成员的工作业绩,由包保组长会同成员共同考核,分等级记入“工作实绩”。

4、班主任的留守儿童工作业绩,由包保组所有成员共同考核,确定等次,记入班主任“工作实绩”中。

5、考核等级为优、良、一般、差,分别计5分、4分、3分、0分。按分值核算绩效工资。

责任人: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最新儿童健康素养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是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前提。我校一直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形成以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到家”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为了加大工作力度,把我学区内适龄残疾儿童的教育搞好,进一步推进并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的高度,我们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特拟写现阶段“送教到家”工作实施方案。

我校共有1名适龄残疾儿童。肢体三级残疾的王鑫同学是我校初一年级(2)班一名学生。

王鑫同学在今年年初又做了一次手术,因此本学期不能到校接受系统的教学,为此我们开展了“送教到家”的活动,希望能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组 长:陈步锦(学校校长)

副组长:王 驯(学校副校长)

翟展强(教务主任)

王智俊(德育主任)

成员:

初一二班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

1、送教前,送教老师要写好了个别化计划,针对学生残障情况写好教案,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等。

2、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做到活动有跟踪。

3、整理并收集关于家庭特殊教育系列系统知识,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

4、鼓励家长认真学习教育残疾子女的信心,让他们有信心、有干劲参与对子女的教育中来,做到不放弃、不遗弃。

1、每月由教务处负责对送教教师的送教内容进行审批后再到学生家送教。

2、送教教师请认真填写好送教记录表。

每学期期末学校通过参看送教资料或访谈等对送教教师工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学校根据送教得失整理送教工作总结上交教育管理中心。

xx中学

最新儿童健康素养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20__年“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让儿童度过一个丰富多彩有意义的节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校园、热爱学习、热爱艺术的情感,并充分体现出在社区___的领导下,全市道教界对教育的关怀,按照市道协“____”开展的相关要求,现决定在20__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由____主办;__市__、__市___、__市___、__市__、_____有限公司、__市__、__市__共同协办、___承办的“20__年六一儿童节慰问活动”。

一、活动主题

____

二、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慰问活动,使广大儿童树立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校园、热爱学习、热爱艺术的情感,传递爱的力量。

三、活动内容及形式

赠送慰问品、观看小学生文艺演出、作品展示、联欢联谊等;慰问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孤残儿童、贫困家庭等特殊群体。

四、活动的地点

___小学。

五、活动的时间

20__年__月__日。

六、微信收款人

____收款。

4、捐款时间从__月__日晚上___开始,至__月__日晚上___点止。

5、接收捐款的对公账户如下:

名称:____

开户银行:___

账号:_____

本次活动由:___(总负责人)

___

共同发起,由___统一负责微信、qq上的接收的红包款项,____为监督。

欢迎大家踊跃捐款,共同参加20__年“六一节”慰问孤寡贫困儿童活动!

最新儿童健康素养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小朋友:

大家好!

在这鲜花烂漫,绿草如茵的初夏时节,我们迎来了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我非常荣幸能与小朋友们一起共度这美好的节日。借此机会,请让我祝全体小朋友节日快乐、向全体辛勤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谢意!并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现在我已经长大。还记得,初入园,老师就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我不要,自己的东西保管好”。那一刻,我们便懂得:要做好孩子!守纪律!还记得您要我们:问妈妈好,问老师好,同学们好”。那时我们就懂得爱妈妈,爱老师,爱同学。

老师,还记得,是您带我认识了我们美丽的校园 ;是您扶我走上滑梯;是您鼓励我荡起秋千。笑声在荡漾,同时我的自信与成就感也在飞翔。

妈妈您放心吧,有这么好的老师,有这么美的校园,我很自豪。妈妈您放心吧!有老师的关爱与呵护,我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朋友们,今天节日的彩旗向我们的心情一样美。我们欢快的舞蹈是健康的旋律。我们甜美的歌声是快乐的符号。今天才艺展示向爸爸妈妈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赛场上拼搏,尝试较量的快乐。准备为明天迎接更多的挑战。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自己健康!向上!成为爸爸妈妈们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社会的好苗子。

谢谢大家!

最新儿童健康素养课程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我县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县,“留守儿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为此,县政协教科文卫委、宣教部门政协联络处,结合近年来我县政协开展“农村教育帮扶工程”的实践与思考,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形式,就我县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截止今年6月底,我县共有留守儿童24675人,占学生总数的40%。农村学校占70%以上,如竹林湾教学点占100 %,沙畈河小学占72 %,石桥铺中学占78 %。他们被父母、被学校、被社会所“忽视”,心灵上缺少呵护、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安全上缺少保障,残酷地输在“起跑线上”。留守儿童通常显现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一)学习成绩较差。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相比,由于父母教育“鞭长莫及”,隔代教育“力不从心”,在学校多数因成绩较差又受到老师的冷落,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兴趣减弱,于是出现逃学、旷课,甚至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中途辍学,外出务工。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占30%,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农村中小学校70%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我县的调查情况比上述还要严重。

(二)行为习惯不良。突出表现在:一是沾染不良陋习。大多不讲个人卫生,不遵守校纪校规,缺乏礼貌待人常识,不少孩子沾染上抽烟、赌博、打架、酗酒、沉迷网吧、早恋等不良习性。二是心理发展异常。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在个性心理上表现异常,有的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有的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三是人生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心存愧疚,父爱母爱失常,采取物质补偿表达自己的爱。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逐渐形成“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

(三)安全状况堪忧。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管人多为隔代老人,年迈体弱,监护能力和精力不足,使学校、家庭的安全链不牢。孩子自我保护、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弱,因而极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诸如被拐卖、被性侵等现象并不罕见;交通事故、溺水身亡、打架致伤等事故时有发生;加之一些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染上好斗滋事、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又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隐患。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留守儿童问题的凸显,从根本上讲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带来的结果。当今,农村尤其是边远山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拥有的生产资料严重不足,不得不抛家别子,通过外出务工,挣得劳务收入来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据调查,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的占48%,单方外出的占52%,从而使儿童不得不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

(二)家庭责任意识淡薄。一个完整的家庭和“原始”的亲情是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他们以为只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行,缺乏对他们精神上的培养、引导与慰藉。有的监护人监管不力。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好,自身素质较低,监护能力不足,监护精力不够。有的父母过度依赖学校。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健康成长取决于老师,把“无限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更有甚者,为怕孩子长大吃亏,给他们灌输暴力恐怖意识。我们调查中,有一位留守儿童的爷爷对孩子说:“老师再批评你,你就捅他两刀,小孩子杀人不犯法。”第二天,孩子真的带了一把长刀到学校,幸亏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危害。

(三)学校教育措施乏力。一方面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学校的主要注意力仍然在书本知识的灌输上,“唯分数记英雄”,“唯升学论成败”,而轻视对学生的法律、道德、心理、生存和安全教育,甚至放松对成绩较差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财力保障的不足,教师师德的不平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制约,少数教师甚至不顾忌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注意保护甚至伤害其自尊心,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大量农村学校很少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虽有要求,但多数流于形式,缺乏系统的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使留守儿童教育这个社会新出现的严峻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缺乏系统可行的应对措施。

(四)儿童成长环境不优。各级政府没有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摆上议事日程,既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也没有研究出台对策措施。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网络不健全,覆盖率低,村“两委”关爱工作基本没有启动。同时,由于监护体系的缺失,使留守儿童与社会的不良风气、不良信息缺乏防护隔离,更容易受到直接侵蚀,使他们幼嫩的心灵和心理被任意扭曲。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监管,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性、诱惑性极强的、不健康的信息,让缺少监护引导的留守儿童无法选择地接受吸收,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养成。农闲时节,农村“带彩”玩牌风盛行,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当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既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儿童未来、家庭未来,又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是一项关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引起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深入重视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建议:

(一)家庭要承担应尽之责 。“子不教,父之过”。家长要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要尽可能调整好外出方式,夫妻双方尽量不要一同外出务工,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将子女带在身边,到务工地或居住地接受教育。如果夫妻双方都外去打工,要真正选好监护人,加强与监护人、子女和学校老师的沟通交流。外出务工家长至少每周要与监护人联系一次,监护人要对留守子女在学习、思想和生活上进行认真教育、监督和管理,及时反馈子女的情况。家长要通过电话、短信、书信等形式与孩子沟通交流,定期回家看望孩子,使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要多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要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学会面对困难,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学校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统计,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全面掌握其家庭及监护人情况、掌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状况等基本情况。要注重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学校要争取配备心理老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和疏导。老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疏导;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生活,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制订系统全面的制度与措施,使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对制度措施落实情况、落实效果进行检查、督办、考核、评价,纳入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其真正落到实处。要会同相关部门制订规划和实施对策,逐步解决“5+2”与“10+2”问题,为留守儿童的星期天、寒暑假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三)党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专门系统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监护体系,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落实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经费投入保障,整合卫计、团委、妇联等部门的职能和项目资金,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机制和“爱心基金”,在教育局设立帮扶管理中心,解决“爱心源”的整合配置问题。要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指导和协调力度,公安、司法、民政、关工委等部门要协力配合,整体联动,共同编织关爱留守儿童“爱心网”。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和增加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就业,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要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让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在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要制定相关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优秀教师和经费的投入力度,扩大农村学校寄宿比例,改善农村学校的寄宿条件。要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及机关部门工作考评范围,乡镇党委、政府要相应将留守儿童工作作为驻点国家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年度考核内容。

(四)社会要形成关爱氛围。要建立机制,搭建平台,疏通渠道,挖掘“爱心源”,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各方人士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真正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对接,构建一张补缺拾遗的监护网络。要借鉴县政协委员帮扶留守儿童的探索作法,动员和鼓励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务人员、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五老”人员、成功企业家和社会有识之士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形成丰富的社会“爱心源”,为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力所能及地充当孩子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和成长路上的保护人。要强化社区和村委会的责任,有条件的社区、村居,都要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假期活动场所,充分发挥“五老”人员在农村的作用,开展结对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留守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保护留守儿童方针政策及法律措施、成功的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和工作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