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江苏主题教育会议心得体会及收获 江苏主题教育会议心得体会及收获感受(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17:55:59 页码:8
江苏主题教育会议心得体会及收获 江苏主题教育会议心得体会及收获感受(六篇)
2022-12-28 17:55:59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江苏主题教育会议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太湖横跨江苏、浙江两省,但作为风景区,最精华的部分则在无锡。游览太湖,一般都是游览位于太湖北部的无锡太湖风景区,其胜处又在鼋头渚。

太湖绝佳处在鼋头渚位于太湖之滨的充山西端,因有石渚形如鼋头伸入湖中,故称为鼋头诸。太湖,古称震泽,亦名具区、笠泽、又名五湖。面积三万六千顷,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风光以雄浑清秀见长,四季景色不同,晨暮意境迥然。鼋头渚是观赏太湖风光的最佳地方,“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鼋头渚从1920xx年开始建园。先后辟有横云小筑、郑园、退庐等。游人进园先至“太湖佳绝处”牌坊,过“间津”、“利涉”门后,渐行至长春桥边。这里初春时樱花破绽怒放,排红粉白,一树树,一片片,像彩云,似晨雾,灿烂眩目。这些樱树是日本友人赠送的。

过了长春桥,从“具区胜境”牌坊左转,有荷花池,曲桥和湖心亭。“藕花深处”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清芬屿”位于荷池中央,有小桥相通,上筑3间古式敞厅,名“诵芬堂”。曲折幽深,动中有静,景色富于变化,与浩瀚的太湖相映成趣。

登上鼋头,绕过矗立的灯塔,只见一块未经雕琢的巨石立于绿树丛中。正面刻有“鼋头渚”三字,为秦敦世所写。游人到此,纷纷摄影留念。反面“鼋渚春涛”囚字为清末唐陀手笔。站在此间,面向太湖,即可见似神龟漂游的3个小岛,即为”三山”。三山,亦称笔架山,由西鸭、大矶和小矶3个湖岛组成。距鼋头渚2.6公里,面积12公顷,最高处49.8米。山上筑有环山公路,又有石桥使三山联成一体。山上边植松、竹、枫、樟及批把,红橘等。还散养了猴群,更增添了野趣。近年来,三山已成为一座令人神往的大湖仙岛。最佳的游览线路为:牌坊影壁——洞天福地——会仙桥——月老祠和鸳鸯亭——天都仙府——天门、摘星亭——天街——灵霄宫——太乙天坛。沿着环岛幽径散步漫游,微风拂面、赏日出、观日落、宛如身入仙境。

离开“鼋渚春涛”巨石,不远处即可见一八角形的“涵虚亭”,亭下崖石上刻有“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字样。再放眼望去,沿湖的峭壁上刻有“包孕吴越”、“横云”的摩崖题字。湖上薄雾迷蒙时,“横云”二字点出了鼋头渚一带风景的特色。循山路而上,有一座仿宋明的古式建筑“澄澜堂”,建于1931年。中堂书有“天然画图”额,两旁槛联”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拂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意即在澄澜堂看太湖,比在南昌滕王阁看鄱阳湖还要美。离此循山向左,可登飞云阁,劲松楼。一路直上。则可到广福寺,万方楼,万浪桥一带。如从七十二峰山馆、小南海,陶朱阁则可到达鹿顶山的最高处光明顶,俗称“海龟之背”。山顶舒天阁巍峨耸峙,登阁远眺,可鸟瞰整个太湖山水。“鹿顶朝晖”,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天上彩霞万道,给群山披上金色,给湖水撒下一片金点,十分壮观。

鼋头渚公园是一个以天然山水为主,人工修饰为辅的园林。当游人进入公园的大门,看到的是花木、庭园,根本见不到太湖的影子。只有当你在庭园内走出一段路,登上一个高阶,那浩瀚壮阔的太湖,一下子展现在你的眼前,使你感心胸开阔。这就是采用我国园林艺术的“欲露先藏”的手法。

鼋头渚公园花木扶疏,郁郁葱葱;湖岸怪石嶙峋,曲折多变;在绿树丛中,又有长春桥、澄澜堂、飞云阁、劲松楼、万浪桥、万方楼、光福寺、陶朱阁、光明亭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整个公园景色秀丽多姿。

蠡园在蠡湖畔。蠡湖是太湖的一部分,又名五里湖。蠡园的布局,一部分以太湖石堆放的假山为主;另一部分以湖边的千步长廊、沿湖长堤为主。 千部长廊一边紧靠碧波荡漾的蠡湖,一边是砌有不同团案的89扇花窗的长墙,墙壁上还嵌着一些珍贵的石刻。

蠡湖、蠡园皆因著名历史人物范蠡而得名。传说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灭吴后,曾与西施泛舟在五里湖上。后人为纪念此事,把五里湖改名为蠡湖。

2022江苏主题教育会议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各位游客:

早上好!欢迎大家来无锡游览,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进行太湖精华游,我感到很高兴。太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相当于400个杭州西湖那么大,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之间周围有无锡、苏州、常州、湖州四个城市。2400多年前吴越春秋时,吴王阖闾首开太湖画舫进行水上旅游,并首创太湖般菜;唐宋时期,太湖又以盛产太湖石出名。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还有72座岛屿山峰点缀其间,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画卷。

我们首先游览的是真山真水的鼋头渚公园。鼋头渚,渚就是突入湖中,三面临水的半岛,因状如鼋头而得名。相传明朝的时候,有一个渔夫在湖中遇到风浪,误入鼋头渚,舍舟登岸,发现这里茂林修竹,落英缤纷,疑为世外桃源,不忍离去。后又打柴遇仙,得道出世,为这里留下罢拔几分神秘色彩。鼋头渚向南可望烟波太湖,恶青岛海滨浩淼气概;往北能观碧波蠡湖,有杭州西湖的明媚风光。在这么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风月最理想的游览胜地。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却辽阔的无边风月,以及早中晚、晴阴雨景致各异的神奇变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时之景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无数中外游人。 (澄澜堂) 澄澜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明代宫殿式样建造的,面阔五间,四周游廊,宽敞豁达,气宇不凡。澄澜堂的澄是指湖水平静清澈,澜是波澜起伏之意,取名澄澜堂,是说在这里可以饱览太湖多变的天然景色。 澄澜堂位于鼋头渚的高处,居中面湖,视野开阔,远眺近览,景色各异。 (甘露寺)

这里是甘露寺,甘露寺原在镇江北固山上,是孙权的母亲、刘备的丈母娘念经的地方。因为东吴起先建都在镇江,火烧赤壁之后才迁都南京的。

三国城内的甘露地建于山坡之上,经二组台阶到达建在7米高的平台上的甘露寺山门,山门内沿斜坡登上6米高的平台,可到佛殿。殿内有释迦牟尼佛像,旁边是吴国太的经心,吴国太相女婿就在此拍摄。

赤壁之战后,孙、刘曹均势鼎立。周瑜设下美人计,假称把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婚刘备,京口招亲,然后扣下刘备,逼还荆州。刘备则按诸葛亮之计,设法让孙权之母吴国太甘露寺相亲,弄假成真,并带着孙夫人一起返回荆州。这就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灵山大佛) 1994年10月20日,中国无锡灵山大佛奠基典礼在小灵山上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世界第一大佛即将诞生。

灵山大佛是一座高达88米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投资超亿元,用铜700吨。比耸立于纽约赫德森河口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被誉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像还高42米,用铜量是自由女神的3倍。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乐山大佛--世界第一大佛再高17米。由此可见,灵山大佛是世界之最。

灵山大佛采用锡青铜材料铸造,除因青铜件持久耐用外,更重要的是青铜艺术是源于石器时代的古典艺术精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发族文化中极为灿烂的一部分。青铜的古朴素雅和优美细致,在世界艺术上享有崇高地位,这为大佛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再者,青铜时代正在佛教形成的朝代,代表着佛教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大佛的建筑结构设计则由设计上海东主明珠电视塔而名扬海内外华东建筑设计院承担。此工程由于采用了高新技术,可防止岩层滑坡和岩石风化,可搞7级地震和12级以上大风,而且防雷,还设有烟警、温警两套报警系统,达到自动喷淋降温、防火的联防作用。

大佛内层主体工程于1996年5月28日举行了封顶典礼。内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只是大佛的主心骨,然后主心骨外焊接钢支架,钢支架上再安装青铜材料铸造的大佛铜板,最后将焊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灵山大佛,灵山大佛的焊缝总长度达30公里。

大佛的铜板铸造是一顶大规模、高难度的工程,由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承建。该厂曾运用航天技术成功地为香港宝莲寺铸建了天坛大佛,赢得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致赞誉。南京晨光机器厂根据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创作的8米高灵山大佛的佛像小样,通过电脑放大11倍再切割分片浇铸成铜板。88米高的灵山大佛的佛体部分共由1560块铜板拼接而成,第块铜板平均厚8毫米,高2米,重约600公斤,共用青铜达700吨。1995年7月24日正式开炉浇铸,耗时一年完工。1996掂5月30日,灵山大佛第一块净重666公斤的锡青铜板佛体开始安装,1997年4月3日灵山大佛圆顶,1997年11月15日灵山大佛落成开光。

灵山大佛高88米,加上三层裙楼基座,总高达101.5米。大佛的脚趾前端高80厘米,趾甲宽有60厘米。

灵山大佛的建造,不仅仅是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更主要的是他将在宗教文化、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灵山胜境将成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成为人们向往的游览胜地。

2022江苏主题教育会议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各位游客:

早上好!欢迎大家来无锡游览,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进行太湖精华游,我感到很高兴。太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相当于400个杭州西湖那么大,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之间周围有无锡、苏州、常州、湖州四个城市。2400多年前吴越春秋时,吴王阖闾首开太湖画舫进行水上旅游,并首创太湖般菜;唐宋时期,太湖又以盛产太湖石出名。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还有72座岛屿山峰点缀其间,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画卷。

我们首先游览的是真山真水的鼋头渚公园。鼋头渚,渚就是突入湖中,三面临水的半岛,因状如鼋头而得名。相传明朝的时候,有一个渔夫在湖中遇到风浪,误入鼋头渚,舍舟登岸,发现这里茂林修竹,落英缤纷,疑为世外桃源,不忍离去。后又打柴遇仙,得道出世,为这里留下罢拔几分神秘色彩。鼋头渚向南可望烟波太湖,恶青岛海滨浩淼气概;往北能观碧波蠡湖,有杭州西湖的明媚风光。在这么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风月最理想的游览胜地。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却辽阔的无边风月,以及早中晚、晴阴雨景致各异的神奇变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时之景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无数中外游人。 (澄澜堂) 澄澜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明代宫殿式样建造的,面阔五间,四周游廊,宽敞豁达,气宇不凡。澄澜堂的澄是指湖水平静清澈,澜是波澜起伏之意,取名澄澜堂,是说在这里可以饱览太湖多变的天然景色。 澄澜堂位于鼋头渚的高处,居中面湖,视野开阔,远眺近览,景色各异。 (甘露寺)

这里是甘露寺,甘露寺原在镇江北固山上,是孙权的母亲、刘备的丈母娘念经的地方。因为东吴起先建都在镇江,火烧赤壁之后才迁都南京的。

三国城内的甘露地建于山坡之上,经二组台阶到达建在7米高的平台上的甘露寺山门,山门内沿斜坡登上6米高的平台,可到佛殿。殿内有释迦牟尼佛像,旁边是吴国太的经心,吴国太相女婿就在此拍摄。

赤壁之战后,孙、刘曹均势鼎立。周瑜设下美人计,假称把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婚刘备,京口招亲,然后扣下刘备,逼还荆州。刘备则按诸葛亮之计,设法让孙权之母吴国太甘露寺相亲,弄假成真,并带着孙夫人一起返回荆州。这就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灵山大佛) 1994年10月20日,中国无锡灵山大佛奠基典礼在小灵山上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世界第一大佛即将诞生。

灵山大佛是一座高达88米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投资超亿元,用铜700吨。比耸立于纽约赫德森河口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被誉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像还高42米,用铜量是自由女神的3倍。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乐山大佛--世界第一大佛再高17米。由此可见,灵山大佛是世界之最。

灵山大佛采用锡青铜材料铸造,除因青铜件持久耐用外,更重要的是青铜艺术是源于石器时代的古典艺术精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发族文化中极为灿烂的一部分。青铜的古朴素雅和优美细致,在世界艺术上享有崇高地位,这为大佛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再者,青铜时代正在佛教形成的朝代,代表着佛教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大佛的建筑结构设计则由设计上海东主明珠电视塔而名扬海内外华东建筑设计院承担。此工程由于采用了高新技术,可防止岩层滑坡和岩石风化,可搞7级地震和12级以上大风,而且防雷,还设有烟警、温警两套报警系统,达到自动喷淋降温、防火的联防作用。

大佛内层主体工程于1996年5月28日举行了封顶典礼。内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只是大佛的主心骨,然后主心骨外焊接钢支架,钢支架上再安装青铜材料铸造的大佛铜板,最后将焊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灵山大佛,灵山大佛的焊缝总长度达30公里。

大佛的铜板铸造是一顶大规模、高难度的工程,由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承建。该厂曾运用航天技术成功地为香港宝莲寺铸建了天坛大佛,赢得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致赞誉。南京晨光机器厂根据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创作的8米高灵山大佛的佛像小样,通过电脑放大11倍再切割分片浇铸成铜板。88米高的灵山大佛的佛体部分共由1560块铜板拼接而成,第块铜板平均厚8毫米,高2米,重约600公斤,共用青铜达700吨。1995年7月24日正式开炉浇铸,耗时一年完工。1996掂5月30日,灵山大佛第一块净重666公斤的锡青铜板佛体开始安装,1997年4月3日灵山大佛圆顶,1997年11月15日灵山大佛落成开光。

灵山大佛高88米,加上三层裙楼基座,总高达101.5米。大佛的脚趾前端高80厘米,趾甲宽有60厘米。

灵山大佛的建造,不仅仅是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更主要的是他将在宗教文化、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灵山胜境将成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成为人们向往的游览胜地。

2022江苏主题教育会议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占地30余亩,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

个园的营造离不开一位传奇人物,即个园园主、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黄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凭着卓著的经商才能,积聚起万贯家财,被嘉庆皇帝钦赐“盐运使司盐运使”,曾两次进京为皇帝祝寿,入圆明园听戏。可以说,黄至筠与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一样同为“红顶商人”,都是钦赐正二品顶戴。园主人在位40余年,建造个园就花了20xx年时间,耗银600万两,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赋税。

为什么黄家的园子不叫黄园?偏叫“个园”。“个园”得名缘于园主人生性好竹子;而竹叶三片形似中国汉字“个”字;中国汉字“竹”字一半亦为“个”。清代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我们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仿佛出现了成千的“个”字。这一奇思妙想,可以看成是“个园”名称的形象化图解。

“竹”历来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个园的“万竹园”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现有竹60余种,近2万竿,不乏稀有品种,如龟甲竹、方竹等。这是黄金间碧玉,此竹色彩美丽, 竹秆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是黄金间碧玉;竹秆碧绿色,节间是黄色条纹者即碧玉间黄金,为优良的观赏竹种。这是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围着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我们抬头看看,墙的匾额上有“竹西佳处”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来到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后来人们就以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了。在这里把竹西两字回归本来的意思就是:此处竹景最佳。

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这里种的 是银桂,“银桂”谐音“迎接贵宾”,因此又称“迎宾道”。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此时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每到花开的时候,这条小径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走到尽头,请大家看一下地面上鹅卵石砖片瓷片铺设的图案,在图案中我们看到的有:铜钱两枚、花瓶一只、方天画戟三支——寓意:“连中双元,平升三级”。大家经过之时可以踩一踩、踏一踏,好运连连。

我们眼前看见的这座小楼叫“丛书楼”,楼分山下两层,上面是给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丛书楼匾额原本属于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大盐商马氏兄弟,就在个园对面的街南书屋,马氏败落后,个园主人购得马宅,其后又将街南书屋中一些厅堂匾额、楹联移入个园之中。马氏兄弟虽为盐商,但勤敏好学、广交朋友,是典型的儒商。“二马”时期的丛书楼曾以藏书十余万卷名噪一时。乾隆年间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时,马家进献书籍776种,为全国各地私人进献之最。

大家看到楼在眼前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我们一起进屋看看,那么楼梯到底在哪呢?先留个悬念给大家,游园快结束时我为大家揭示谜底。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住宅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黄家大灶为五眼灶,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厨子下人为准备美味佳肴的繁忙场景。灶台边沿悬挂隔板,起到了隔离油污,颇有现代围裙的用途。大灶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同样是五眼灶,用来煲汤再好不过了。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当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淮扬菜之所以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所到达的就是黄家的餐厅了,餐厅的横梁上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楠木千年不朽,万年不腐。采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我们再来看看正前方条案上摆放的物件,东边是一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东瓶西镜,我们这里取其谐音“平平静静”的意思。中间这张圆桌是由两个半圆的桌子拼起来的,当时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

我们来看抱柱上的这幅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裕后”的意思是造福后辈。此副楹联说:传家没有别的方法不是耕种就是读书;造福后辈,最好的打算就是勤劳和俭朴。表达了主人对治家、传家的深切体会。“耕读传家”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传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走到天井中我们来看一下门上的图案是一只只梅花鹿,檐口瓦头滴水上也是梅花鹿图案,以鹿寓禄,指高官厚禄的意思,此路住宅点出了“禄”字主题。

天井是住宅中的采光通风口,黄家房屋高大,四面的房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狭窄而高深的空间。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内披下来,天落之水会全部流淌到天井里来,这叫四水归堂。所谓“四水”是指四面屋顶的排水,“归堂”是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此住宅格局是三间两厢,装修很规整。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天井里这两个大缸不是为了养金鱼,它们是消防用具,称为“门海”。门海即门前的“大海”,门前有了“大海”,砖木结构的房屋就不怕火灾了。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关于风水学的。古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水在风水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风水学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临水而居就有财运。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其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地面的柱础(石磉)上圆下方,屋顶的矮脑(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多变,当为明代遗构。

汉学堂的楹联文字,所彰显的不是高踞盐商总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黄氏家族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地道书香门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为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意思是: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儿孙一样讨喜。此联原为板桥的自画像,以生动风趣的笔触,传神刻画了一介书生甘苦自尝的简单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来挂在汉学堂内便有了更多的含义,为黄氏耕读传家、好学重教的文化内涵注入了鲜活成分。

厅堂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堂名以汉学标榜,高古的建筑格调和渊雅的文风相映成趣,彰显出古朴雄浑的台阁气象。不以富贵骄人,反觉书香袭人。

太师壁两边是木刻落地罩阁,走进罩阁可见两个扇面拓片,一是工笔花鸟,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为黄至筠。

现在大家看到一个三间两厢的院落,是为中路中进。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中堂是《四时读书歌》,配以篆书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晋书”。用竹林的露珠磨墨,专心圈点着唐诗,细品着梅花之清香,静心研读着《晋书》。竹露、梅花,让寒窗苦读多了份静逸与从容。用漫研竹露、细嚼梅花来形容读书,有滋有味。

黄奭是清代的辑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清史列传》说他:小时候很聪明,虽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爱读书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完全不同于其他盐商子弟的崇尚奢华,不学无术。黄奭十余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重实证而轻议论。主要著作有《清颂堂丛书》、《汉学堂丛书》等等,共计数百卷。至此我们也就清楚了黄家主厅汉学堂的陈设布置为什么尽显儒雅之风了。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五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从少时的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乡,其心路历程怕是旁人难以想像的。黄锡禧是清代词人,著有《栖云山馆词存》。正室内迎面悬山水中堂,楹联所写为:“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就是集黄锡禧的诗句而成,云中江树、花里鸣禽都很难细辩,极具朦胧美,一静一动也更见意境悠远。黄锡禧其文清丽婉约,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

火巷是房屋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而预留的狭长通道。这条火巷南宽北窄,俗称“船巷”。园主人是盐商,主要的生意都通过水路运输,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能够一帆风顺。火巷由南至北渐行渐窄,强化了透视感,延伸了空间,更觉“庭院深深深几许”。

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边墙上砌成拱形,运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由此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西路住宅遗存主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的场所。前进为正式接待礼仪场所,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檐口瓦头滴水是寿桃图案,门窗阁扇,采用的是仙鹤图案。寓意“寿”。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廊墙上有两对磨砖大花窗,是典型的扬州风格。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

此厅从建筑形式上称方厅,俗称“花厅”,为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是园主人举行黄氏宗族聚会、议事、祭祀等盛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主人家里上百人的家庭戏班就经常在此演戏。

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请看清颂堂抱柱上的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积善”、“读书”,可以说是立家的根本。这是中华传统,更是教化子孙后代的需要。

2022江苏主题教育会议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各位贵宾,欢迎您来太湖,来到美丽的游客中心。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与浙江省相连,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它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来随着湖面缩减已退为第三大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太湖横跨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虎丘区、吴江区)、无锡市滨湖区、常州市武进区、宜兴市,其中大部分水域位于苏州市,分别由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管辖。

太湖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湾而成的湖泊。周围则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串连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太湖周边主要景点: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常州市)、太湖湾广场、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万泽太湖庄园、竺山湖小镇、太湖湾度假村、国家龙舟竞赛基地;苏州园林、永慧寺、统一嘉园、玄阳洞、碧云洞、禹王庙、白马庙、罗汉寺、圣恩寺、东西山风景区、三元文化遗址;无锡影视城、灵山大佛、鼋头渚、自然公园、太湖仙岛、万佛塔、五女墓、小王山摩崖石刻、蠡园。

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林苏州,太湖八百里,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淼,峰峦隐现,气象万千。

太湖横跨江苏、浙江两省,但作为风景区,最精华的部分则在距离无锡市区18公里处的鼋头渚。1994年10月25日,我国内湖第一长桥——太湖大桥正式通车。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和周边拥有多家三、四星级的农家乐餐厅,游客不仅可以饱尝吴地传统的农家菜肴,还可品尝到镇湖地方特有的渔家菜系,如红烧野生甲鱼、太湖杂鱼和各式野味家乡菜,如果再喝上一壶农家自酿的花酒,那更是人生一大惬意之事。在景区内,您还能品尝到具有浓郁田园特色的农家菜饭、土鸡汤、鱼头汤,或者亲手烹制您从湖中钓上来的鱼虾和下田采摘到的新鲜蔬菜。

您还可以登上青云号画舫,与亲朋好友一起游湖赏景、品尝一顿味道鲜美的太湖船宴。

太湖蟹,生长于太湖水域,亦称螃蟹,其背壳坚隆凹纹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脐,雄尖雌团,内有硬毛。蟹系洄游性生物,每年秋冬,二龄蟹性腺成熟,便成群结队顺流东下,至江海交汇处的浅海中,繁殖而后终生。次年初夏,孵化后的蟹苗又逆流而上,返回至太湖水域落户,经多次蜕壳,逐渐长大,次年便成大蟹。1949年以后,因沿江建闸,蟹苗难以洄游,1966年起以人工流放蟹苗,1公斤蟹苗可出成蟹3—4吨。

太湖三白:白鱼、银鱼和白虾,构成了太湖标志性的味觉体验。最惬意的方式是在太湖湖畔的船餐厅品尝“太湖三白”,一湖水色,秀色同样可餐。

酱排骨:守着一条历经沧桑的古运河,品尝这道最经典的锡帮菜,排骨的浓香与历史的沉淀滋味同样让人回味。

鲜笋:太湖西岸不仅有百亩茶园,还有千顷竹海。鲜嫩的竹笋不仅是可口的菜肴,还有奇妙的药用功能。

绣花锦:一个雍容华贵的菜名背后实际却是一道相貌清秀、口味清爽的家常青菜,不过这道青菜的鲜嫩可不是在哪里都能尝到的,要不它也不会成为南浔。

莲子:随手买一只翠绿的莲蓬,剥开嫩绿的莲子,取出乳白的莲仁——那满口的清香便是最新鲜的太湖之味。

2022江苏主题教育会议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占地30余亩,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

个园的营造离不开一位传奇人物,即个园园主、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黄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凭着卓著的经商才能,积聚起万贯家财,被嘉庆皇帝钦赐“盐运使司盐运使”,曾两次进京为皇帝祝寿,入圆明园听戏。可以说,黄至筠与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一样同为“红顶商人”,都是钦赐正二品顶戴。园主人在位40余年,建造个园就花了20xx年时间,耗银600万两,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赋税。

为什么黄家的园子不叫黄园?偏叫“个园”。“个园”得名缘于园主人生性好竹子;而竹叶三片形似中国汉字“个”字;中国汉字“竹”字一半亦为“个”。清代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我们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仿佛出现了成千的“个”字。这一奇思妙想,可以看成是“个园”名称的形象化图解。

“竹”历来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个园的“万竹园”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现有竹60余种,近2万竿,不乏稀有品种,如龟甲竹、方竹等。这是黄金间碧玉,此竹色彩美丽, 竹秆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是黄金间碧玉;竹秆碧绿色,节间是黄色条纹者即碧玉间黄金,为优良的观赏竹种。这是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围着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我们抬头看看,墙的匾额上有“竹西佳处”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来到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后来人们就以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了。在这里把竹西两字回归本来的意思就是:此处竹景最佳。

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这里种的 是银桂,“银桂”谐音“迎接贵宾”,因此又称“迎宾道”。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此时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每到花开的时候,这条小径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走到尽头,请大家看一下地面上鹅卵石砖片瓷片铺设的图案,在图案中我们看到的有:铜钱两枚、花瓶一只、方天画戟三支——寓意:“连中双元,平升三级”。大家经过之时可以踩一踩、踏一踏,好运连连。

我们眼前看见的这座小楼叫“丛书楼”,楼分山下两层,上面是给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丛书楼匾额原本属于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大盐商马氏兄弟,就在个园对面的街南书屋,马氏败落后,个园主人购得马宅,其后又将街南书屋中一些厅堂匾额、楹联移入个园之中。马氏兄弟虽为盐商,但勤敏好学、广交朋友,是典型的儒商。“二马”时期的丛书楼曾以藏书十余万卷名噪一时。乾隆年间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时,马家进献书籍776种,为全国各地私人进献之最。

大家看到楼在眼前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我们一起进屋看看,那么楼梯到底在哪呢?先留个悬念给大家,游园快结束时我为大家揭示谜底。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住宅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黄家大灶为五眼灶,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厨子下人为准备美味佳肴的繁忙场景。灶台边沿悬挂隔板,起到了隔离油污,颇有现代围裙的用途。大灶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同样是五眼灶,用来煲汤再好不过了。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当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淮扬菜之所以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所到达的就是黄家的餐厅了,餐厅的横梁上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楠木千年不朽,万年不腐。采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我们再来看看正前方条案上摆放的物件,东边是一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东瓶西镜,我们这里取其谐音“平平静静”的意思。中间这张圆桌是由两个半圆的桌子拼起来的,当时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

我们来看抱柱上的这幅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裕后”的意思是造福后辈。此副楹联说:传家没有别的方法不是耕种就是读书;造福后辈,最好的打算就是勤劳和俭朴。表达了主人对治家、传家的深切体会。“耕读传家”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传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走到天井中我们来看一下门上的图案是一只只梅花鹿,檐口瓦头滴水上也是梅花鹿图案,以鹿寓禄,指高官厚禄的意思,此路住宅点出了“禄”字主题。

天井是住宅中的采光通风口,黄家房屋高大,四面的房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狭窄而高深的空间。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内披下来,天落之水会全部流淌到天井里来,这叫四水归堂。所谓“四水”是指四面屋顶的排水,“归堂”是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此住宅格局是三间两厢,装修很规整。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天井里这两个大缸不是为了养金鱼,它们是消防用具,称为“门海”。门海即门前的“大海”,门前有了“大海”,砖木结构的房屋就不怕火灾了。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关于风水学的。古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水在风水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风水学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临水而居就有财运。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其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地面的柱础(石磉)上圆下方,屋顶的矮脑(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多变,当为明代遗构。

汉学堂的楹联文字,所彰显的不是高踞盐商总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黄氏家族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地道书香门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为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意思是: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儿孙一样讨喜。此联原为板桥的自画像,以生动风趣的笔触,传神刻画了一介书生甘苦自尝的简单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来挂在汉学堂内便有了更多的含义,为黄氏耕读传家、好学重教的文化内涵注入了鲜活成分。

厅堂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堂名以汉学标榜,高古的建筑格调和渊雅的文风相映成趣,彰显出古朴雄浑的台阁气象。不以富贵骄人,反觉书香袭人。

太师壁两边是木刻落地罩阁,走进罩阁可见两个扇面拓片,一是工笔花鸟,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为黄至筠。

现在大家看到一个三间两厢的院落,是为中路中进。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中堂是《四时读书歌》,配以篆书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晋书”。用竹林的露珠磨墨,专心圈点着唐诗,细品着梅花之清香,静心研读着《晋书》。竹露、梅花,让寒窗苦读多了份静逸与从容。用漫研竹露、细嚼梅花来形容读书,有滋有味。

黄奭是清代的辑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清史列传》说他:小时候很聪明,虽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爱读书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完全不同于其他盐商子弟的崇尚奢华,不学无术。黄奭十余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重实证而轻议论。主要著作有《清颂堂丛书》、《汉学堂丛书》等等,共计数百卷。至此我们也就清楚了黄家主厅汉学堂的陈设布置为什么尽显儒雅之风了。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五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从少时的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乡,其心路历程怕是旁人难以想像的。黄锡禧是清代词人,著有《栖云山馆词存》。正室内迎面悬山水中堂,楹联所写为:“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就是集黄锡禧的诗句而成,云中江树、花里鸣禽都很难细辩,极具朦胧美,一静一动也更见意境悠远。黄锡禧其文清丽婉约,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

火巷是房屋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而预留的狭长通道。这条火巷南宽北窄,俗称“船巷”。园主人是盐商,主要的生意都通过水路运输,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能够一帆风顺。火巷由南至北渐行渐窄,强化了透视感,延伸了空间,更觉“庭院深深深几许”。

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边墙上砌成拱形,运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由此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西路住宅遗存主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的场所。前进为正式接待礼仪场所,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檐口瓦头滴水是寿桃图案,门窗阁扇,采用的是仙鹤图案。寓意“寿”。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廊墙上有两对磨砖大花窗,是典型的扬州风格。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

此厅从建筑形式上称方厅,俗称“花厅”,为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是园主人举行黄氏宗族聚会、议事、祭祀等盛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主人家里上百人的家庭戏班就经常在此演戏。

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请看清颂堂抱柱上的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积善”、“读书”,可以说是立家的根本。这是中华传统,更是教化子孙后代的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