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构建高校课堂反思心得体会总结 高校课程教学反思(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20:39:49 页码:11
构建高校课堂反思心得体会总结 高校课程教学反思(五篇)
2022-12-28 20:39:49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构建高校课堂反思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牢固树立以事业成就人的理念

学校党委认真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形成并确立了以事业成就人的理念。我们认为,以事业成就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成就人,使人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承认尊重的荣誉感。“成就人”这一理念,一方面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深邃内涵,顺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必将而且理应成为领导者执政用权、推进事业发展所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

以事业成就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要发展,关键在人才。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职责。而要履行好这个职责,就要正确处理以事业成就人与以人成就事业的关系,即实现学校发展与干部发展二者的辩证统一。学校在20xx年提出了“学校与师生员工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党建工作中形成了“以事业成就人、以人成就事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念,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实现了干部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良性互动,相辅相成。

二、不断探索以事业成就人的途径

1、建立一种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学校党委根据上级精神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建立并实施了一整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富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了“有为才有位,无为就无位”的用人机制和“不干不行,干不好也不行”的竞争机制,工作中做到了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实行“阳光选拔”,不搞“暗箱操作”,在最大程度上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师生员工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和领导岗位上来。

2、把握一个导向——正确的用人导向。学校党委在用人导向上做到“四个坚持”、“四个注重”。“四个坚持”即坚持任人唯贤,不搞任人唯亲;坚持公道正派,不搞结帮拉派;坚持集体决定,不搞少数人说了算;坚持按程序办事,不搞临时动议。“四个注重” 即注重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防止重才轻德现象;注重干部的群众基础,防止脱离群众现象;注重干部作风正派,防止作风浮夸、弄虚作假;注重干部的工作实绩,防止光说不做,杜绝形式主义。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干部成长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和行为标准,净化了干部任用提拔的环境,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的氛围。20xx年以来,学校处级干部年度考核的优秀称职率均在96%以上,没有“不称职”的干部。

3、形成一种风气——勤奋好学之风。学校党委把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放在成就人的首位,以校党委中心组和处级干部学习为重点,加大了干部学习培训力度。五年来,每年选派校级后备干部参加省委党校中青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学习,选派28名处级干部参加了全省高校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拨出360万元经费,选派了130多名党政管理干部到国外高等院校进行学习考察和培训。使他们增强了党性,开阔了眼界,武装了头脑,增长了才干,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学校关心干部的成长进步,提倡、支持、鼓励管理干部专家化、学者化,努力实现管理工作科学化。20xx年1月,党委对包括校级干部在内的管理干部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即每年读100万字的书、写出一篇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发表一篇高水平的论文、解决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工作中有一项建树,并以此作为对管理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干部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4、营造一种氛围——宽容和谐的氛围。学校党委努力营造成就人的校园氛围,使干部在成长发展中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关怀支持的温暖和力量,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一是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领导干部带头尊重关心部属,带动各级干部互相尊重、互相关心支持、和谐共事,减少了干部成长发展过程中人为的内耗和阻力,为干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二是建设宽松的工作环境。正确对待干部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支持干部改正缺点和失误。三是建设排忧解难的保障环境。学校党委对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全体教职工做到了“六个关心”:关心教职工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和岗位聘任;关心教职工党政管理岗位职务的提拔任用;关心教职工的工资和岗位津贴待遇;关心教职工住房条件的改善;关心教职工的子女上学和就业;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这些举措,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了和谐发展的氛围。四是建设自觉自律的约束环境。党委从关心爱护干部出发,大力加强遵守党纪政纪的宣传教育和反腐倡廉源头治理,对干部提出了“既干事又干净”的要求,在每年的处级干部述职和年度考核中,要求处级干部既“述职”又“述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

三、科学衡量事业成就人的成效

从党建工作的角度衡量事业成就人的成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学校事业发展、党建工作加强和干部健康成长发展。

一是学校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以事业成就人凸现了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广大党员干部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和勤勉的态度,带领师生员工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自20xx年以来,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建设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跨越发展,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

二是党建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处级以上党员干部的学习实践带动了全校党员的学习实践,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组织建设方面,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地提高了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制度建设方面,不断总结党建工作经验,强化了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了包括学习教育、科学决策、监督执行、奖惩激励等制度在内的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学校党建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在作风建设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师生群众,推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注重廉洁自律,受到广大师生好评。20xx年以来,在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对高校校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测评中,我校领导班子和成员连续四年全部优秀。近年来,有4项成果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

三是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在成就学校事业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事业成就人的成效日益显著。近五年来,学校一位副院长被提拔为省政协副主席,一位院长被重用交流到省属重点高校担任党委书记,2名副校级干部被提拔担任正厅级干部,2名处级干部被提拔担任副校级干部。学校共提拔任用处级干部149人,其中,正处级干部48人,副处级干部101人,选拔任用科级干部185人。目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处级干部142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8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处级干部66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38%。科级干部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53人,占科级干部总数的57%。

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党建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健全以人成就事业,以事业成就人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内涵发展的新跨越。

主题构建高校课堂反思心得体会总结二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在这金风送爽,碧空澄澈的初秋,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新学期的到来。今天,我们全体师生在这里隆重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首先,我向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和为“申示”工作做出优异成绩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特别向考入我校高一的同学们表示最真诚的祝贺,祝贺你成为省级示范高中的一名学子,向新调入我校的各位老师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二中是座美丽的校园,这里有亭台楼阁,他是读书休闲的好地方;这里有古色古香的文化墙,它是育人的心灵鸡汤;这里有国学经典的诗词苑,它是我们净化思想的天然氧吧;这里有400米的绿茵竞技场,它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乐园。新的学年,孕育着新的希望和憧憬,我们每一位老师与同学经过暑假短暂休息与调整之后,又将满怀信心、斗志昂扬地站在新学年的起跑线上,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全身心努力奋斗。在此,我祝愿并相信我们全体师生都能在新学年的工作与学习中绘下美丽的蓝图,书写崭新的篇章。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二中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有些设施设备在省内也属一流。现有60个教学班,有教职工230多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达100%,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高级教师120人;学生3800多人,占地160亩,建筑面积4万多m2,绿化面积1.8万 m2。现有教学大楼两栋,教室70间,每间教室都安装了无尘化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已建15间理化生实验室和3间通用技术教室,配备了全新的实验设备,有无线电实验、机器人实验室;有400m标准8跑道塑胶标准运动场,今年5月1至5号,成功举办了贵州省示范高中足球赛遵义东部片区预选赛;学校图书数量充足,种类齐全(藏书10多万册,电子图书24万册、阅览室报刊杂志200余种);有计算机室2间,多功能报告厅4间,学校设有艺术和舞蹈室、书画室。二中校园环境优美,书香氛围浓厚,校园文化建筑有“尚品长廊”,有三亭鼎立的揽月亭、腾龙亭与栖凤亭,有名人雕塑、草坪、太阳能灯光、喷泉、花坛、文化奇石等于一体,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建筑,有艺术与文化结合的浮雕,有绿色与科技结合的设施。校内建有珍稀植物园,有珍稀植物30余种200多棵,是读书学习与生活休闲的美好地方。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实验学校”、“全国英语形成性评价实验先进学校”、“贵州省先进团组织”、“贵州省绿色学校”、“遵义市先进团组织”、 “遵义市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等省市以上荣誉称号20余次,一直是县政府教育评估先进单位,学生获奖近2800余人次,硕果累累。201x年我校高考再创辉煌,二本上线351人,录取315人,比2019年净增85人;201x年5月顺利通过省级示范高中二轮评估,现省教育厅已正式行文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201x年开辟了二中历史的新纪元!

老师们、同学们,在过去的2019—201x学年度里,二中迎着灿烂的阳光,迈着矫健的步伐,大踏步地奔向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全校师生传承“珍爱学生,尊重个性”的办学理念,齐心协力,负重奋进,努力拼搏,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校本教研、德育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科研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教学秩序井然,管理机构高效运转,文明的校风,勤奋的学风越来越浓郁。

过去的成绩是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创业不易,守业更难,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日趋激烈的校际竞争,巩固办学成果,着力提升学校内涵,创造学校改革发展建设新成就,全校师生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在新学年中,我们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求真务实创优势,抢抓机遇筑平台,塑造高质量教育品牌。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是我校新学年工作的主线,它合民心,顺民意,学生高兴,家长欢迎,社会赞同。只有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才是培养祖国建设人才的正确途径。新学年,我校将以建设“和谐校园”为载体,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力度,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感、渗透力和实效性,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年7月省教育厅霍健康厅长视察我校时高度肯定了我校的文化建设。本学年,学校将本着“一校一特、一校一景”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突出学校特色。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学校文化,而优秀的学校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品牌就是特色。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让学校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我们要切实增强“校兴我荣”的自豪感和“兴校我责”的使命感,老师们言传身教,同学们求知若渴,用实际行动不断创造工作与学习的优异成绩,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信誉。

为了实现学校奋斗目标,在此,我向各位同学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同学们要树立信念,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新学年,是一个新起点,尤其是高一的新同学,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中、初中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学习阶段,进入高中,你们的知识结构、学习的方法甚至思想意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确立新的学习目标。让新起点、新目标成为你们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学习成绩才会有质的飞跃。

第二,同学们要崇尚文明,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和谐校园’离不开同学们的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今年的高考作文材料就是要处理好同学关系,构建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现代社会是崇尚文明的社会,每一个同学应成为崇尚文明的典范,文明就是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三,同学们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努力倡导“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理念,切实为学校的振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同学在“校庆”、“申示”中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刮风下雨、决不后退”的二中精神,为二中“校庆”、“申示”立下赫赫战功!同学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也为母校的前途奋力拼搏、勤学成才。我想,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我们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校的前景就会一片光明。

第四,要自强自信,不断超越。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志存高远的人,一定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他应该有持久的热情去为成功想办法、抓落实,有很强的理智和意志去自律、自强。我校近几年有不少低于新生录取分数线的同学考入各类高等学校,他们制胜的法宝就是“自信和超越”,希望同学们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胸中有理想,每天有目标,自信、豁达,满怀学习和奋斗的激情,坚信命运就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老师们、同学们,新的希望、新的挑战在迎接着我们,未来的美好蓝图等待我们用勤劳和智慧去描绘,我衷心希望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励自己,用我们的实干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去创造学校发展的辉煌。我们将继续坚持“立足新起点,开拓新思路,落实新举措,实现新突破、创造新辉煌”的工作思路,按教育规律办事,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以更加优异的业绩,去迎接人生的光辉未来!我们坚信,有大家众志成城的执着耕耘,二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最后,祝各位教师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工作顺利,祝莘莘学子学业进步,学习快乐。

谢谢大家!

主题构建高校课堂反思心得体会总结三

摘要:语言学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在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语言学学科的跨学科性质,从其人文属性中提炼国家精神、民族性格、社会文化等思想政治元素;从其社会属性中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从其自然科学属性中,重视逻辑思维。

关键词:课程思政;语言学;专业使命;辩证思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自2014年起以上海市为试点展开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全员、全课程大思政教育体系探索与构建的工作,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方面探讨如果实现课程思政。首先,从宏观理论、战略高度探讨“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构建(高德毅等,2017a/2017b;忻平,2016;虞丽娟,2017),包括“课程思政”推进的价值与意义(陆道坤,2018;邱伟光,2017;闵辉,2017;曹文泽,2016)、从理论高度及管理者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的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吴月齐,2018;何红娟,2017;高燕,2017;刘淑慧,2017;李国娟,2017;陈道武,2017)等。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以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为切入点探讨“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其中以高职院校某一专业的研究(何衡2017;倪成伟等2017;吕玉龙等2017;陈辉林,2017)居多,散见于零星课程,如新闻传播、大学语文、中国近代史、公共艺术、汽车概论等课程中。

近两年来国内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仍存在一些缺憾,如:理论探索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重视宏观理论的构建,缺少具体学科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与示范研究。本文从语言学类课程角度,探讨将语言学类课程的学科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现路径与方法。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应用、生理、认知等各个领域,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李宇明(2018)认为,“语言学是一个学科群”,“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前提下,推进各类高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响应国家所倡导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它强调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辩证统一。

在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语言学学科的跨学科性质,从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科学部分提炼国家精神、民族性格、社会文化等思想政治元素;从社会科学部分提炼学生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自然科学部分,强调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重视逻辑思维。

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宏观上,学校管理层保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平台的搭建、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人文内涵评价指标,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外部环境保障;第二,中观上,设计、构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科学育人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方案,将德育目标固化于课程大纲中,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时效;第三,微观上,从教学时间上确保学时压缩、内容精讲的大背景下,突破学时限制,找到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内容的时间保障;从教学内容上整合和凝练语言学类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寻求专业知识与德育知识有机结合点;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管理模式,确保能力培养与道德培养目标相得益彰,使专业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切实可行。

(一)语言学类专业课程师资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

专业课教师工作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一线,其思想政治素养是提高课程思政的关键。但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推广之前,一线教师对于专业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认识深度不够,要么较少思考专业课程的育人问题,要么对此问题的思考处于萌芽状态,甚至对课程思政存在一定误解。“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实施课程思政,首先要端正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高一线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

首先,消除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疑虑与误解,激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各种层面的课程思政培训与交流,强调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强调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科学知识传授、人文素养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科学统一,而非单一的、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消除一线教师的疑虑,刷新专业课教师的认知,拓宽思政课程的视阈,帮助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对专业的误解,重新认识专业前景,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等。

其次,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即将马克思主义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认同、专业价值与职业使命感等。

一方面,通过集体培训的方式使全体教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使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形成系统认识,掌握课程思政的特征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党员教师带头、优秀教师示范、集体制定课程教学方案等方式加深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加强专业课教师对本专业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及社会使命的认识,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激情,最终回归到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努力做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良好的行为习惯”。(陆道坤,2018)

(二)语言学类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是确保课程思政实施的基础与保障。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业教师需要结合语言学类课程特征,发掘和梳理语言学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比如语言哲学思想对专业研究的影响、语言研究方法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法、语言研究目标的唯物论观等,丰富思政教育资源,促使思政教育多元化。反过来,分析语言学类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探索语言类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即如何自然地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去、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入到语言学课程的教学中去,做到“润物细无声”。因此,重新审视现有课程方案,制定一份全新的,融入立德树人理念于一体的课程方案非常必要。

(三)語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实现方法

课程思政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微观角度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相冲突。

1.转换教师授课方式,确保专业课程授课学时不变

课程思政并不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本学科本专业本课程中增加思政内容,而是转变专业知识教授的方式、转换看待专业问题的角度、明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在处理专业问题中的作用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并不需要增加专业课的授课学时,也无需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如在《现代汉语》课程第一章绪论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偶然与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看待“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查阅互联网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现状及关系;在第二章语音部分通过讲解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历史背景、第三章汉字部分通过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汉语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专业的使命感等。这些都是原有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只需将借用更加明确的认识论方法来指导教学,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教学内容,可确保教学学时不变的前提下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2.挖掘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从教学内容上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发掘并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整理成册,建立思政教学资源库,固化于课程教学方案中,为今后语言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也为语言教学类课程发展拓宽思路。

比如,《现代汉语》课程第三章的内容均可以挖掘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发现中国特色文化;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形成民族自豪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待中国的“造字法”,充分认识古人的智慧,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与经久考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看待“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了解并认清繁简字在大陆与港台、海外的运用现状,进而科学地对待简化字与繁体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传播汉字文化、规范使用简体字的职业使命感。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热情

专业课程教学应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创新教学方法,以案例作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带领学生共同挖掘思政资源,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同时,引领学生科学看待问题,使学生能够认可课程思政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课程思政扩宽了授课教师的思路,专业课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在普通本科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宽度和广度,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拓展中,从而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在专业课程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交叉点,使思想政治教育以顺其自然的方式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价值观体系,进而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7-07-20.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3]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荐“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4]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5).

[5]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8).

[6]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8).

[7]田鸿芬,付宏.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与人才,2018(4).

[8]李宇明.语言学是一个学科群[j].语言战略研究,2018(1).

主题构建高校课堂反思心得体会总结四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视频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部署要求,回顾总结近年来全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当前我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规律、明确目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我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刚才,泰州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如东市委教育工委、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党总支和宿迁市实验小学党总支等6 家单位作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好,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请大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学习借鉴。等一会,省委组织部盛克勤副部长还将就贯彻落实习关于党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作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现在,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推进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信心

近年来,全省中小学校党组织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一)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实现了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全覆盖。一是党组织设置逐步规范。目前,全省中小学校(含幼儿园)设置党组织8103 个,教职工党员总数近26 万人。独立建立党组织的学校有6711 所,联合建立党组织的学校有2374 所,党组织组建率达81.4% ,凡具备条件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基层党组织。二是党组织管理体制有所突破。面对农村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比较薄弱的现状,一些地方积极探索推进县(市、区)党建工作管理的新模式,努力构建覆盖广泛、功能互补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全省100 个县(市、区)中,成立教育工委的有21 个,为教育部门党组织有效、全面管理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作出了有益探索。三是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各地党组织注重在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女教师中发展党员,积极稳妥地做好在学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注重选优配强党组织负责人,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全省中小学校党员队伍总体结构在坚持标准中逐步优化,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在发挥作用中不断提升。

(二)党建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各校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初步探索形成了全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分工协调推进机制。省委教育工委定期总结和部署全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提出符合江苏教育实际的中小学校党建的整体思路和任务要点,与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会商协调工作机制。各地教育系统党组织立足实际、着眼问题,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党建工作格局。二是不断推进和完善中小学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先后联合出台《中国共产党江苏省中小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对包括民办中小学校在内的学校党组织的地位、职责、工作内容及程序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契合实际的学校党建工作规章制度,为学校党建工作规范运作建立健全了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三是普遍建立了党建带群建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和教代会的领导,支持其自主开展工作,切实发挥群团组织特殊优势和作用。

(三)党建活力显著增强。全省中小学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拓宽党建工作途径,丰富党建活动形式,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显著增强。一是精心策划主题活动和实践载体。各地各校积极围绕党建工作的不同任务、不同对象、不同要求,组织实施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精心策划活动载体,为完成党建工作阶段性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二是积极拓展党建阵地。全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基本建立了以“ 两青一线” (青年教师、青年学生、一线教师)为培训对象的“ 业余党校” 。利用社会资源,着重建设好社会调查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劳动实习基地等各类校外德育基地,对青年教师和学生进行立体式思想政治教育。三是不断丰富党建文化。一些学校在校园中广设党建园地、文化长廊、英雄人物肖像画廊等,营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倡导树立有特色的校园精神,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各地普遍开展教育党建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注重在常规工作中寻找创新点,形成了“ 一校一品” “ 一地一景 ” “百花齐放”的党建文化。

(四)引领能力日益凸显。各地中小学校党组织坚持把“ 建设教育强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为共同的愿景,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始终坚持“ 融党建工作于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党性” 的要求,着力强化政治思想引领、行动示范引领,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党员教师为重点,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立足本职岗位潜心教书、倾心育人、创先争优、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去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今年“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将师德工作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党员在师德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 四有” 好教师。近年来,全省教育战线涌现了一大批为教育改革发展而无私奉献、呕心沥血、大爱之上的优秀共产党员,譬如:“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吴邵萍、“ 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教师” 徐其军、“ 全省最美基层干部” 葛华钦、“ 最美江苏教育人” 顾晨葵、“ 孩子心灵守护者” 陶勑恒等,这些教师身边的时代先锋,广受尊敬与好评。

截至20xx年底,江苏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7.50% ,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00% ;高中三年教育毛入学率为99.0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00% ,各类教育的质量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教师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其中特别凝聚着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共产党员及在座各位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省中小学校广大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二、胸怀大局,全面把握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党的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点要求,的讲话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体现了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建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习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努力推进中小学校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要增强问题意识。面对党建工作和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体制性障碍问题较为突出,“ 条块分割” 的党组织管理体制,影响了党建工作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还存在区域、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少数地区学校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党建制度不够完善、党员活动不够正常、工作开展不够顺畅,个别党组织还比较软弱涣散;有的党员教师和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先锋作用不够明显,个别党员教师甚至存在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有的学校党建工作未能找到服务中心的最佳路径,要么重教学轻党建,要么抛开教学抓党建,缺乏有效抓手和载体,党建工作空洞无物,创新乏力。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解决薄弱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师生群众的能力。

二要增强大局意识。去年,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 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教育强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把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教育全局统领性工作、坚持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落脚点。全省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各级党组织要把握大势、着眼大局,全面领会“ 四个全面、四个坚持” 的根本要求,“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建工作贯穿于中小学校人才培养的始终,为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要增强创新意识。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教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创新是客观现实的必然选择。必须加强学校管理体制的研究探索,实现学校党组织管理格局由条块分割逐步向条块结合转变,尤其改变现有农村学校党建工作的薄弱局面;加强学校组织设置机制的研究探索,实现学校组织设置形式由相对单一向灵活多样转变;加强学校干部管理机制的研究探索,实现学校基层干部管理模式由偏重管理向管理服务转变;加强如何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作用机制的研究探索,实现党员教师作用发挥由被动服从向主动自觉转变;加强学校党组织活动机制的研究,实现学校党组织活动方式由相对封闭向党群互动转变。努力使党建工作更加符合学校改革发展需要,更加符合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师生以及人民群众的实际,更加充满凝聚力、生命力和战斗力。

四要增强统筹意识。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统筹谋划。一是党建工作涉及到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必须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二是涉及到党内、党外,校内、校外,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师生,坚持开门抓党建;三是涉及到地方党委政府与教育相关的各部门,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教育与组织、纪检、宣传等多部门的融合,加强学校党政工团队与各个部门的融合,形成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建设的合力。

三、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全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和省编办近期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和有关要求,各地教育系统党组织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强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党建工作格局。当前,提升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重点在体制创新。一方面,要进一步理顺党组织管理体制。《意见》明确提出:“ 各县(市、区)委尚未建立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在县(市、区)教育局加挂教育工作委员会的牌子,作为县(市、区)党委的派出机构,在原有党组织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的基础上,负责指导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这一体制的调整变化,其核心是要加强教育部门党组织对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统筹指导,实行真正意义上的“ 条块结合、双重管理” 的中小学校党建管理模式。按照管党建与管业务相结合原则,县(市、区)委教育工委应结合业务工作对学校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党委组织部门沟通汇报,确保该体制尽快调整到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党组织设置。各地要按照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员管理、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结合学校党员人数、办学规模及教育教学管理需要等实际,科学合理设置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探索在年级组、学科组等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正式党员人数不足3 人的学校或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学点),可采取联建、挂靠等形式建立党组织。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组织的组建与学校的建立和发展要同步筹划、同步实施,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二)强化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中小学校党组织是党在学校的战斗堡垒,中小学党建工作如何有效实现党的目标、任务,着力点在于坚持和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一要在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内健全党组织有效参与决策的体制机制。中小学校要坚持校长负责制,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制定完善党政议事规则,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对于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改革的方案,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学校党组织都应在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并组织党员、发动教工务实工作,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二要积极探索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中小学校党组织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切实履行把握用人条件、提出推荐人选、做好组织考察、加强管理监督、培养后备人才等方面的职责,紧紧围绕培养、吸引、使用等关键环节,改进人才管理服务方式,使各类人才在推动学校发展中充分施展才华。三要切实履行党组织的保证监督职能。学校党组织要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任务,支持和保障校长紧紧依靠师生员工依法治校,充分行使职权。要健全完善党组织中心组学习、校长定期向党组织通报工作、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学校领导班子等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四要牢牢把握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学校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凝聚师生员工智慧和力量,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全过程。

(三)强化队伍建设,精心塑造党员干部新形象。加强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党的工作渗透力、影响力的需要,也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责任。一要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要完善党政领导配备方式,推行“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办法。党员行政领导干部一般进入党组织班子。要加大党性观念强、专业素质强的“ 双强型” 党组织书记培养的力度。切实把“ 三严三实”要求贯穿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全过程。二要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各地要根据学校规模和党员人数,设立党组织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注重选拔优秀党务工作人员担任学校行政领导,选拔教学业务骨干充实党务工作队伍。确保党务工作人员的待遇与同级行政管理人员同等对待。三要强化党员管理和教育。按照“ 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 的要求,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高中阶段学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重在教育和培训。四要丰富党员活动载体。积极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党日活动,按照“ 六有” 的目标,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党员志愿服务、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通过普遍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课等载体,引导党组织围绕中心任务创先进,教育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优秀。五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 一岗双责” ,切实强化对学校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督。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决禁止学校乱收费,禁止教师有偿家教,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四)优化机制建设,全面落实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各项措施。全省各级教育机构党组织要把加强中小学党建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和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提供保障,取得成效。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各地各校要统筹抓好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制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的实施办法,明确责任清单,定期组织述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学校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党建工作“ 第一责任人” 的职责,党员校长要切实履行双重岗位职责,其他党员领导要结合业务分工抓好党建工作,努力形成“ 抓班子、班子抓,抓书记、书记抓” 的党建工作格局。二要推进学校文化和党建文化建设。要深入挖掘学校历史与文化资源,总结提炼学校价值理念,建设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校园,营造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和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要加强党建工作研究,积极探索“ 一校一品” 党建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机制,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我省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形成一批植根于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体现江苏特色、彰显学校特点的党建工作品牌。三要健全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各地要将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学校预算管理,逐步加大党建工作投入力度。要将人、财、物等资源向农村学校特别是党建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倾斜。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教育强省、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题构建高校课堂反思心得体会总结五

学风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为构建我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方案。

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任务,突出学风建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科学统筹、强化引导、严格管理、优质服务,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风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树立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引导,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内在动力;以师德、师风、教风建设带动学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完善教学督导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基础,规范管理,严格要求,从基础年级的规范要求逐步转变为高年级的习惯养成;以“学风杯”系列知识技能竞赛为教育载体,增强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氛围、学习目标、考风考纪和校园文化环境。学风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勤奋好学的学习精神,有较强的专业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前提下,掌握专业应用技能,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目标是:

1、学生普遍树立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教师备课教学认真负责,无教学事故发生。

2、学院、班集体及宿舍形成追求真知、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课程考试不及格率下降。

3、学生整体学习目的明确,精神面貌良好。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科技和学习竞赛活动,并取得优良成绩。

4、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能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尊敬教师,课堂秩序好。大一学生积极参加晚自习,课堂出勤率高,迟到、早退、旷课、抄袭作业以及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明显减少。

5、考风优良,考试违纪、作弊现象明显减少。

6、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以学院为实施单位,从加强教学、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入手,以制度建设和强化管理为突破口,以正面教育为主,以文明素质的提高、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纪律的好转、考试纪律严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规范走向自觉,从必须走向自然,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志存高远、敬业爱校,自重自律、自强自立,真正做到“进德修业、精武博文”。

1、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学校党政领导和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成立校、院两级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和协调全校的学风建设工作。督促和协调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学风建设,以教风带动学风,以管理促进学风,以服务护助学风,以环境养育学风,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2、建立学风建设四级责任人制度,明确责任,注重实效。学校党政领导要亲自抓学风建设,对学校学风建设负总责。学院党政一把手为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学风建设负有宣传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学院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对学风建设的各项制度、措施负直接责任。学工办、团总支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为具体责任人,对学风建设和各项活动、工作细节的部署、落实、考核、奖惩等及时到位负具体责任。学生骨干,特别是学生党员要带头搞好学风,发挥表率作用。

3、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切实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和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如关爱补考门次多的学生,了解其具体情况与困难,制订落实重点帮扶办法;关注获奖受助群体,把握2015年国家实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资助体系的契机,对获奖受助的贫困生群体加强责任教育、

诚信教育和回报社会的教育,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用勤奋学习的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与帮助;结合新生心理普查结果,关注心理测查指标异常的群体,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心态,适应新环境。

4、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特点,确定学风建设活动主题。对一年级学生重点抓好入学适应教育和优良学风的养成,做好心理普查及“一对一”谈心,实行晚自习制,加强监督检查;对二年级学生重点抓好外语、计算机资格证书的考取与学习技能的培养;对三年级学生在突出专业特色,重点抓好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做好职业准备;对于四年级学生重点抓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促进学生顺利、充分就业。

5、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招生就业处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选修课的课程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学生选修面,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落实到行动上。学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从新生入学开始,应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专业认知教育,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每学年举办1-2次学术报告、专业座谈会或本专业学术科技活动,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研究方向、专业优势、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就业方向、职业特点,增强学生的。学院、专业荣誉感和认同度,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

6、积极开展学院之间、班级之间、宿舍之间的学习研讨、学习方法交流、英语角等学习兴趣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举办学生课堂笔记和作业展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读书求知工程,举办读书交流会、不断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才干;每学期举办1-2次学习经验交流或辅导讲座。举办“博士论坛”,指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良好的学风。

7、优化课堂学风,落实检查监督机制。建立课堂、晚自习考勤登记,填报《课堂学风监察表》,对迟到、早退,课堂不注意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者,及时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严格按的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继续实行学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听课制度,做好信息反馈。

8、加强考试管理和考风建设,端正考风考纪。修订,进一步规范处理程序,加强考前宣传和处分后教育,把考风建设与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学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包括期中考试、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在内的所有学校组织的考试。在教学区和学生公寓区设立校纪校规宣传栏,增强违纪处理的警示教育作用。

9、修订,开展优良学风学院和优良学风班及学风建设先进个人评比活动,树立学风典型,大力宣传和表彰学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例,以典型带学风,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倡导优良学风。

10、组织开展学生课外学习和科技文化活动,加大“学风杯”系列知识技能竞赛的宣传和组织,扩大竞赛的影响面,提高竞赛水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积极开展学生科研立项和科技文化节活动,评选和奖励优秀科研成果,提高校园学术风气。

11、把学风建设作为学院学生工作评估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学风监督评价体系。对学风建设状况进行专题调研和检查、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集体和个人评优、晋职挂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