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0:52:40 页码:9
2023年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汇总14篇)
2023-11-23 00:52:40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还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反思能力,给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建议。以下几篇总结文章或许会给你一些灵感和启示。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父母在外打工,许多孩子被迫留在农村老家或城市中的亲戚家中独自生活。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心理、生理及社交能力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举办了留守儿童家长会,邀请留守儿童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如何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

第二段:家长会中分享的问题和经验(300字)。

在家长会中,留守儿童的家长积极分享了一些问题和经验。一位家长提到,由于自己不在身边,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无人指导,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她建议学校增加线上辅导资源,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学习指导。另一位家长则讲述了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问题。她提到,留守儿童常常因为长时间与家人分离,失去了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导致孤独感和社交困难。因此,她呼吁学校组织更多的集体活动,增加孩子们的社交圈子。

第三段:家长会中得到的启发和建议(300字)。

在家长会中,家长们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发和建议。首先,他们意识到了自己在陪伴孩子方面的不足,决心加强亲子关系。多位家长表示,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多参与孩子的生活,为他们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其次,家长们还深入探讨了与亲戚家人的关系。他们认识到亲戚之间的紧密联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决心通过定期的电话、短信等方式保持亲切的交流。此外,家长们还一致认为,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社交活动是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关键。他们呼吁学校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帮助留守儿童充实自己的课余时间。

第四段:家长会对学校和社会的建议(200字)。

在留守儿童家长会上,家长们对学校和社会提出了一些建议。他们希望学校能够通过增加学校课后时间的活动来吸引留守儿童参加,同时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孩子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家长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提供义务家教或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心理问题。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留守儿童家长会,家长们意识到了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并找到了一些解决之道。他们决心加强亲子关系、保持亲戚家人的联系、多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社交活动。家长们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学校和社会多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会逐渐改善,他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在当下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选择了远离家乡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环境。这其中,留在家乡的孩子们便成了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保障他们的成长,这也是我们作为父母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二段:家长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角色。

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我们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并积极地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在孩子的学习中,我们要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协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配合学校教育,引导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们要尽量减少自己工作忙碌带来的影响,尽可能多地与孩子沟通,增加亲子交流的机会,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积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由于常年独处、缺少安全感和家庭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理上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孤独、抑郁和自卑等,需要我们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以平和、理解和耐心对待孩子的情感变化,适当的鼓励和积极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增强信心,调整心态。同时,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信任、交流、倾听、支持和鼓励的良好家庭关系,从而在心理上提供孩子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第四段:创造家庭氛围,给孩子温馨的家。

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我们也要通过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可以在节日、生日等时间保持联系,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滋养。另外,父母可以也利用假期回到家乡和孩子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带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第五段:结尾。

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家长和社会都应该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家长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多与孩子沟通,营造家庭氛围,帮助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同样,社会也应该吸取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经验,加大对留守儿童的资助和帮扶,为留守孩子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这样才能够让所有孩子都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灵的孤独、生活和学习上的障碍,严重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赣榆县妇联的高度重视,从2019初至今,县妇联在多次调研后,决定把黑林小学作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试点学校,用心呵护留守儿童,想方设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黑林小学位于苏北偏远山区,这里经济发展滞后,为了寻求致富门路,大量学生家长外出务工,许多儿童因为家长不在身边,长期缺少亲情照顾,性格孤僻,缺少合作的精神。据统计,黑林小学有留守儿童718名,其中孤儿24名。这些孩子在家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隔代监护人不能完成最基本的家庭启蒙教育。面对这些问题,2019年初,县妇联积极鼓励黑林小学爱生模范柏纪荣、校长王汉华、师德标兵吴彩花、师德模范陈芳利、谢修红、尹世成、韩华善等家庭率先行动起来,各自“领养”一名留守儿童,当起了留守儿童的代理爸爸、代理妈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几个“爱心家庭”的带动下,黑林小学又有十几位教师家庭争相报名加入“爱心之家”行列。待条件基本成熟后,2019年6月19日,黑林小学牵手留守儿童活动正式启动。仪式上,留守儿童一句句发自肺腑渴望母爱的表白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县教育局副局长岳进明出席仪式并作了讲话,指出此项活动的开展必将在学校、社会引起深远的影响。仪式上,校长王汉华向每位牵手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对家心家庭的所作所为进行大力表彰。28个爱心家庭作出承诺,一定做到“五个一”:每天能与留守儿童见个面,检查一次作业;每周陪留守儿童吃一次饭,谈一次心;每月督促留守儿童读一本书,并指导、查看读书。

心得体会。

;每学期给留守儿童代开一次家长会,和其监护人沟通一次;每年帮留守儿童交一次生活费,或买一次生活、学习用品。从这天起,28个双职工家庭、56名教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28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实行一对一帮扶。

爱具有感染力。自黑林小学牵手留守儿童仪式启动后,又有一些教师陆续申请加入。如今,全镇已有近90名教师、45个家庭自愿加入“代理家长”的行列,参加人数已超过全镇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在新加入的教师家庭中,有单职工家庭、有两地分居家庭,有些教师本身经济条件并不好,但是,他们依然投身于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之中。正像一位教师所说:“虽然我们的家庭不算富裕,虽然我们条件也不好,但一年为贫困留守儿童分担几百元的费用我们还是可以做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教师有条件为留守儿童检查作业、谈心聊天,这些是其他人所不能做到的。”45个爱心家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代理家长的职责,校园内外他们留下了一串串朴实而感人的故事。

黑林小学探索代理家长制实施两年多以来,从最初的零散几家,到初具规模的28家,现如今已发展到45个教师家庭。这是一个强大的爱的团体,他们中有校长,有学校中层领导,有普通教师。他们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火热的心,面对山区大量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状,他们自愿形成“爱心之家”,实行一对一帮扶,当起了45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镜头一:“我也要牵手一名儿童”。学校发出牵手留守儿童的倡议,其初衷是双职工家庭,一个家庭牵手一个贫困留守儿童。民办教师转正的孙传朴老师,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股骨头坏死),听到牵手留守儿童的消息,立刻找到学校领导说:“在我生病的时候,学校领导很关心我,现在病情好转,我也要牵手一个,没有别的,我可以免费给他们补习功课呀。”就这样,孙老师牵手一个贫困儿童,补习功课,代交书本费,俨然成了真正的爷孙俩。

镜头二:留守儿童吃上了免费午餐。由于布局调整,许多孩子离家较远,中午只是带煎饼充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建设留守儿童餐厅,让留守儿童吃上热腾腾的饭菜。45个“代理家庭”积极开展给留守儿童缴纳一个月生活费活动,一周至少陪孩子吃饭、谈心一次。如今已有50余名贫困留守儿童吃上免费的午餐。看着留守儿童开心的笑脸,每个捐助者无比自豪,留守儿童在学校里也能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镜头三:一段视频成全一个家庭。“大树小学熊景怡同学的妈妈回来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全村无人不晓。邻居纷纷赶来道喜,熊景怡幸福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爷爷熊传仓更是乐不可支。话还得从黑林大树小学说起。早在五年前,景怡的妈妈就和爸爸离婚远走他乡,一直杳无音信。爸爸成年在外打工,撇下了姐弟俩跟着爷爷生活。去年,大树小学组织师生开展“感恩父母演讲”,在主讲人韩华善老师的感召下,该校六(1)班学生熊景怡登台,这位女孩声泪俱下的演讲和跪下呼唤妈妈的场景,令台下师生情流泪淌,深深感动了包括家长在内的千名观众。没想到就是这段视频通过网络传播,让熊景怡远在新疆打工的妈妈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那份母爱情怀受到了极大震憾,回家。怎么回家?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妈妈不能舍弃孩子,最终她还是决意回家复婚。于是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了传播乡里的一段佳话。

镜头四:“孩子多了热闹”。黑林小学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他们很朴实,也很可爱。张一强一家牵手了两个留守儿童,有人问他:人家都牵了一个,你怎么牵了两个?他高兴地说:“多牵一个好啊,一大家子在一起干啥事都热闹,对自己的孩子同样是一次很好的榜样教育”。朴实的话语,留给大家的是感动。是啊,当教师的,没有多少钱,发挥自身优势,奉献一份爱心,让留守儿童有家的温暖足够了。

镜头五:午间图书室,让留守儿童享受精神大餐。“留守儿童餐厅”解决了孩子们午间就餐难的问题,但午饭后离下午上课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对于学生来是一个巨大的浪费。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领导专门组织爱心爸爸、爱心妈妈轮流排班,每天中午为这些就餐留守儿童开放1个小时的图书室,让孩子们午餐后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享受着一道道鲜美的精神大餐。此举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镜头六:办起留守儿童希望班。面对大部分暑假仍然留守的孩子,黑林小学的“代理家庭”成员们决定暑假在大树小学和中心小学为留守儿童服务——开办留守儿童希望班,让留守儿童“亲情有依、兴趣有助、玩乐有所、安全有护”。“留守儿童希望班”开班以来始终坚持“两不”原则:不收一分钱,不上文化课。“希望班”的开办,弥补了孩子们心灵中缺失的那份亲情,让孩子们不再孤独地期盼父母的归来,让天真烂漫的孩子微笑着面对每一天。黑林小学暑假“留守儿童希望班”活动受到了当地干群的广泛赞誉,为此,赣榆信息网、连云港新闻网、连云港市网上家长学校、中国教育新闻网、《关心下一代周报》、《江苏教育报》先后给予多次宣传报道。

镜头七:特殊的节日,特别的关爱。近年为了让留守儿童欢度国庆、中秋佳节,黑林镇中心小学及早准备了月饼、苹果,和全校留守儿童一起联欢,共度中秋。牵手教师家庭分别与牵手的留守儿童坐在一起谈生活、谈学习,温暖的氛围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学校还安排留守儿童和家长视频、通电话,让留守儿童尽情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2019年9月28日下午,“情系中秋,温暖童心”留守儿童专题联欢会在大树小学操场进行,情到深处,学生、老师,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和很多来宾几乎跟着表演者一起同时落泪……县关工委主任张庆爱感慨万分,连连说:“这就是素质教育,这就是有效的德育”。中秋节的晚上,尹世成等几位老师还特意把留守儿童领到家中一起过节,餐桌上祝福留守的孩子节日快乐。熊景怡同学含着眼泪说:“老师,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中秋节!”

黑林小学“代理家庭”成员是一群朴实的山区教师,他们爱岗敬业,富有爱心,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着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收获着感动,收获着幸福。他们坚信,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去关爱留守儿童,就一定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明媚的蓝天。他们的做法对于探索留守儿童亲情弥补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今后,赣榆县妇联还将以黑林小学为试点,进一步将他们的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主要将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和孤儿档案,有计划地对他们资助帮扶。二是积极对上争取资金,积极整合资源,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三是畅通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监护人、代理家长等培训工作,让他们习得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指的是因为父母在外务工而长期和父母分离,由亲戚或其他代管人照顾的儿童。作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在此,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作为留守儿童家长的体会。

第一段: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陪伴和关怀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孩子面临家庭分离后,往往会感到孤独、无助和不稳定。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理解和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与孩子保持沟通和联系,关注孩子的生活细节,主动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问题。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关注,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和不适。

第二段:多与孩子交流。

孩子面对分离的痛苦时,往往缺乏倾诉的对象和机会。作为留守儿童家长,我们应该积极与孩子沟通,尽量避免让孩子感到孤独。要以“听”的姿态与孩子展开对话,先尝试了解孩子的情况和想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再通过积极的支持和关爱来帮助孩子处理难题,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温暖。这样,孩子会更加信任和关注他们的家长。

第三段: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安排。

家长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安排,帮助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考虑到孩子的生活、学习和身体健康,家长应该确保孩子的饮食营养、休息和运动等方面,也要花费一些时间陪伴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同时,我们也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完成一些小事情,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心。

第四段: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爱。我们应该经常与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陪伴他们一起玩耍和学习,为孩子制定各种有趣富有挑战的事情,鼓励孩子取得成功。同时,我们也应该教育孩子应该守规矩,让孩子懂得尊重和爱护他人,更好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

第五段:加强家校联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校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留守儿童家长,我们应该积极和教师、学校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社交关系。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建议。另外,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让孩子参与社交,增加孩子的交往能力和扩大社交圈。

总之,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生活、健康和学习问题。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制定合理的生活、学习和社交安排,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加强家校联系,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加大,大批农民工为了谋生,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赴他处打工,将孩子扔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照顾。这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由于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关怀和教育,存在着很多身心健康问题。为了更好地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学校组织了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让家长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本文将分享我在家长会上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问题。

在家长会上,我们收到了一份关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留守儿童存在着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不端正、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归结为缺乏家长的关爱、教育和指导,以及心理上的孤独和失落感。这让我深感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

第三段:自身反省。

在听到孩子们存在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也冷静地思考了自己的问题。作为一位留守儿童的家长,我是否做到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是否尽力营造了一个温暖、关爱的家庭环境?我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指导?在反省中,我意识到我的不足之处,也对孩子的需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四段:家庭培育方式。

在家长会上,一位专家分享了家庭培育方式方面的经验和建议。专家强调了情感沟通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多交流、多互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此外,专家还提到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很重要,要让他们学会自理、自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这些建议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运用。

第五段:改进行动计划。

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我决定采取行动来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首先,我会尽量调整工作时间,增加与孩子的陪伴时间,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其次,我会与其他家长一起分享和讨论育儿经验,通过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育儿水平。最后,我还计划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课程,学习更多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结尾:

通过这次留守儿童家长会,我重新认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会将这次家长会的收获付诸实践,努力创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并支持学校的相关工作,希望能够为改善留守儿童的境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留守儿童是指生活在城市的父母无法照顾他们的情况下,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看的儿童。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对于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来说,留守儿童成长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与困惑。作为一位家长,我经历了许多困难和心酸,但也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

首先,让我们明白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由于长时间的分离,孩子们可能会感到寂寞、恐惧和无助。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在学习方面,留守儿童可能面临学习压力和学习资源的不足。此外,他们常常缺乏与父母沟通的机会,无法得到及时的关爱和支持。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首先营造一个稳定、温暖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们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经常与孩子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需要,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此外,我们还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和关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留守状态。

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来加强与孩子们的联系。尽管我们无法亲自陪伴孩子们,但我们可以通过电话、邮件、视频通话等方式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利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学习进展和困扰。同时,我们也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疑虑。通过常态化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可以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并及时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尽管父母无法在现场指导他们学习,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加入学习小组或参加辅导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我们也要与孩子们的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最后,作为父母,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素质。只有我们自己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们。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方法和科学研究,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孩子们的成长。此外,我们还要与其他家长和专业人士保持交流,分享育儿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总之,在面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智慧,制定适合孩子们的教育方案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我们相信留守儿童也能够享受到幸福和健康的成长。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为家庭带来收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并将长期存在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承担了本不该这个年龄承担的诸多压力和问题。为从根本上了解留守儿童目前生活、学习、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经发放问卷调查表、实地走访和座谈等方式对我市留守儿童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xxxx市留守儿童总人数为4352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为2760人,占总数的63.4%,大多数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少数人寄养在亲属和朋友家中。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失去父母庇护和正常的家庭教育与沟通,孩子学习成绩较差,亲情缺失,成长过程处于长期放纵状态,性格得不到良好的规范,心理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思想道德得不到及时的培养,加之教育管理不到位,社会关爱不足等因素,致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存在着“感情失落、生活失管、学业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防、健康失保、行为失控”等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体制不完善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由于土地少、机械化作业以及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使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固守的土地中解放出来,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得不选择进城务工,并形成家庭化流动趋势。在不能轻易放弃城市工作机会的同时,又因住房、户籍、就学、升学以及高额学费等因素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致使“带不出”与“回不来”的双重矛盾突显。

2.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到了只能通过进城务工的方式才能生存的地步,他们大多是可以在本乡本土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但他们教育意识淡薄,抱着快速改善家庭生活现状的求富心态,不惜抛家弃子,背井离乡,疲于赚钱。在经济方面小有收获的同时,他们放弃的是对孩子的监护,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对子女的关爱、沟通和教育,造成的是孩子在成长初期就已感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

3.农村教育相对落后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经调查,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一些优秀教师选择进入条件相对好的学校教学或应聘到外地城市生活,使得农村学校在师资配置方面明显不足,老师素质参差不齐,致使部分农村学校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理念,将有限的师资还是放在了追求升学率上,升学必考科目是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是他们关注的主要对象,而道德、情感、心理、安全、法制等方面却疏于管理,流于形式,留守儿童在得不到家庭情感交流和教育的同时,又一次失去了学校对他们思想行为梳理和引导的机会。

4.监护责任不到位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不可忽视的原因。调查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留守儿童多数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来抚养,少数寄养在亲属甚至朋友家中。由于体弱多病、年龄差距大、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与孩子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困难,重养轻教,基本都是限于照顾孩子的吃穿和冷暖,而对于孩子所想、所需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出现了问题往往有的是包庇、怂恿,有的是打骂、体罚,造成孩子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成年。

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

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针对留守儿童自身特点和存在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使留守儿童普受惠、受实惠,如配新校车、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医保实行覆盖、寄宿食堂卫生监管,以及市委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儿童社工队伍,结对帮扶等。市妇联为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设定专人具体负责留守儿童的组织、协调工作;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的专题调研,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加强了阵地建设,在全市303个行政村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利用“三八”维权周、“六一”儿童节等有利契机,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为儿童提供心理辅导;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在山城镇大湾村和大安村建立了两所留守儿童学校,配备了乒乓球桌、电脑,手风琴、学习机等促进儿童成长的设施,选拔责任心强、热爱留守儿童事业的人员作为辅导员,定期开展活动;组建自愿者队伍,组织有爱心的党员、教师、离退休老同志等担任志愿者,以“爱心、自愿、就近”为原则,开展了“春蕾女童”捐资助学、“送温暖”、“手拉手,心贴心”等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电视、报纸发出爱心倡议,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乡镇政府和教育部门针对留守儿童亲情关系疏远,家庭教育缺位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农村德育工作网络站,建立了教职员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开展家庭大走访、“大手拉小手”、亲情对接等活动,通过学习辅导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定期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辅导,有针对性地为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家教宣传活动、家教讲座等,着实提高监护人教育辅导儿童的能力。民政部门针对贫困留守儿童家庭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及开展了节假日慰问活动。卫生和计生部门组建了志愿者医疗服务队,经常深入社区、村屯,为留守儿童免费进行体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关爱之手,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学习上给予支持的同时,还经常保持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四、对策和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平安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生存、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以政府为主导,采取有效措施,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一是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以及各部门的日常实际工作相结合并纳入全年工作考核目标,为留守儿童切实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难题,不断提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水平和成效。二是由宣传部、教育局、妇联、团委组织牵头,通过媒体及印发关爱农村孩子倡议书等形式,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开展“留守儿童社会共育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学校,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育留守儿童。设立“留守儿童帮扶基金”,专门用于对成绩突出和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奖励和慰问。三是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农村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有计划地开展“留守儿童寄宿制工程”或者开办专门的留守儿童宿舍,配备专门的生活(学习)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主阵地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农村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四是政府、教育、编制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建立教师队伍补充制度以及优秀教师工作交流制度,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师资短缺及部分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五是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开展送书下乡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2.健全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机制。一是家长联系机制。农村党支部和学校要切实担负起与外出家长的联系工作,有条件的村部或学校要开设亲情免费专用电话,条件较差的也要借助书信等形式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要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二是监护人培训机制。充分利用乡镇学校、村小学、村部中设立的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家访等途径,加强对孩子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的水平。此外做好代理家长、义务联络员的招募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以弥补家长教育空白以及纠正监护人的不正当教育。三是心理疏导机制。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问题,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心理咨询和矫正活动;开设心理教育课,聘请专业教师为他们授课,让这些孩子的烦恼有方倾诉,有的放矢,帮他们打开心结,解除心魔,克服自身弱点,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阳光生活。

3.引导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创业就业。一是政府尽快出台扶持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实施“回归工程”。二是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通过摸底调查等方式对企业用工、工资待遇、项目信息、致富门路等备受农民工关注的问题进行疏理,并将疏理结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乡镇(街)发送到外出人员手中,鼓励农民返乡择业。三是积极引导,改变父母外出方式,尽量避免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由一方陪伴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给予亲情照顾,给孩子创造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留守儿童是个大问题,以下是小编搜罗的留守儿童。

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19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聚集。这既是他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然而,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农民工的“空间城镇化”并不代表身份的市民化,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享受和市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和公共服务,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平等公共服务和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屏蔽机制依然在起着身份区隔的作用。同时,受制于家庭经济能力、社会关系网络、城市社会排斥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流动过程中作出了携带或不携带子女进城就学的家庭决策,从而形成了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随迁子女问题主要表现在入学机会、就学途径、经费保障等方面,问题显而易见且相对紧迫,同时他们的空间流动会对城市教育资源分配形成冲击,触及了相关主体的教育利益,因而更容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也较早成为政策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则主要表现为安全、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少直接触及其他主体的利益,自然难以形成“利益冲突式“的社会关注效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相对滞后,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弱势和弱小群体,作为家庭结构肢解化的承受者,作为中国城镇化不完全发展的代价承受者和衍生现象,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全国妇联课题组2019年报告,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1]。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估算的2443万留守儿童数量相比,[2]十年间约增加了1.5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数量多、增长快的态势,可以预见,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征途中,农村留守儿童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

当前,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多持“问题化”的研究进路,存在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夸大化、标签化甚至污名化的倾向,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本文以浙江省、山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甘肃省10省(市)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为样本,通过统计和推断方法,整体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特征,摸清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真相,深入探究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身体、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判断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态势,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和潜在问题提供有效的实践应对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对于“留守儿童”的认定标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父母外出的结构,即双方均外出还是仅单方外出;二是父母外出的时间,即不能与子女见面的时间为半年以上还是一年以上;三是留守子女的年龄,即是18岁以下还是15岁以下或者12岁以下。我们这里所呈现的数据是父母至少一方外出、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在义务教育学校读书的儿童。为了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我们把留守儿童分为三类:一是父母双方外出的完全留守儿童;二是父母一方外出的半留守儿童,其中包括父亲外出留守儿童和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两种。

1.农村留守儿童占39.69%,劳务输出大省尤甚。

在我们所调查的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有3750人为留守儿童,占39.69%,比全国妇联课题组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的37.70%高出两个百分点。但是,全国妇联课题组是按0~17岁全口径计算的,如果仅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计算,则农村留守儿童(2948万)仅占农村同年龄段学生数(10128.5万)的29.11%,这样我们的调查数据要高出六普数据10.58个百分点。在所调研的10个省(市)中,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超过平均值的省份有河南(57.82%)、山西(44.25%)、湖南(44.11%)、重庆(43.17%)和湖北(40.16%),尤以河南省数量最多,可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

2.完全留守儿童高达43.36%,父亲外出留守儿童最多。

从父母外出结构看,有43.36%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达1626人,如果按照严格的留守儿童定义,即父母双方均外出且一年以上不能与子女见面,那么,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比例为17.21%。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为半留守状态,达2124人,占56.64%。在半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的占82.82%,为1759人;母亲外出的仅有365人,占17.18%。男子作为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外出打工比例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甚至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而母亲作为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性人物,留守家中陪伴子女、从事农业生产应该是家庭较为理性的决策,对缓解社会矛盾意义重大。

3.留守儿童呈低龄化趋势,年轻外出母亲更倾向子女留守。

尽管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对数量上看4~6年级最多,占50.68%,7~9年级次之,占33.58%,1~3年级最少,仅占15.74%,但是从留守儿童占该年龄段儿童的相对比例上看,1~3年级最高,达44.05%,4~6年级次之,占40.26%,7~9年级最低,只占37.96%,小学高于初中,小学低年级多于小学高年级,基本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与范先佐教授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农村留守儿童低龄化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关。一方面,年轻人刚刚组建家庭,经济基础较差,需要通过外出打工来巩固家庭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年轻人有着比其他群体更具优势的打工资本(如知识、体力、健康、适应能力等),而且父辈尚有精力帮忙照料孩子。在三类留守儿童中,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的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小学1~3年级留守儿童在同类型中的占比,母亲外出最多,占22.44%,完全外出次之,占16.27%,父亲外出最少,只占13.88%;小学4~6年级同样是母亲外出最多,占55.11%,父亲外出次之,占53.54%,完全外出最少,仅占46.62%,母亲外出的低龄留守儿童需引起重点关注(见表1)。

4.三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跟祖父母居住,22.62%同兄弟姐妹居住。

调查显示,在各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中,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达33.53%,同母亲居住的比例达27.12%,同兄弟姐妹居住的达22.62%,同爸爸居住的占14.26%,还有2.47%的留守儿童同其他亲属同住。在完全留守儿童中,有43.91%同祖父母一起居住,21.36%同兄弟姐妹一起居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完全留守儿童还是总体留守儿童,都有五分之一强的农村留守儿童没有跟成年人一起居住,处于监护缺失的状态,这一状况尤其应引起各方关注。

(二)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1.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的身高、体重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从身高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身高比留守男生高1.37厘米。具体来看,在小学阶段,非留守男生平均比留守男生高1厘米左右;初中阶段尤其是八、九年级,两者相差2~3厘米。就女生而言,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高1.10厘米,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较为明显,尤其是九年级,差出2.60厘米。从体重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体重比留守男生多1.12kg,在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最为明显,而女生并没有明显差异。从总体均值来看,留守女生的体重比非留守女生多0.15kg(见表2)。可见,在儿童生长发育关键期(三、四和八、九年级),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尤其是在身高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在身体发育关键期,父母的陪护能让他们的生活获得更好的照料,尤其是在营养水平方面,从而使身体获得较好的发育。

2.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

有65.25%的非留守儿童每天或经常能吃到肉,高于留守儿童3.77个百分点。父母的外出,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在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营养水平。究其原因,第一,可能是由于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辈,较之年轻的父母,他们奉行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只关注“吃饱”,忽视“吃好”,不注重儿童营养水平的提高,即使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不会用在提高孩子的营养方面;第二,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家中大小琐事需祖辈照料,而他们精力有限,故难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相反,在家的年轻父母有着较为开放的生活理念,比较注重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孩子,因而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第三,留守儿童中有五分之一是兄弟姐妹同住的,缺少成人的生活照料和监管,一日三餐质量无从保障,这也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不佳。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近几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被吸纳到城市里面,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场,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作为家长和社会的一员,关注并帮助留守儿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面临着很大的负担,父母在外打工赚钱,孩子在家被留守。即使父母回家,由于工作的繁忙和疲劳,他们也无法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留守儿童有可能面临着教育、心理、健康、性别和安全问题等多种方面的挑战。

作为一个社区居民,我们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我们可以结成教育小组,定期组织活动、讲座等,向孩子讲授知识。我们还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灵上的支持,比如将他们纳入到我们的朋友圈,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种物质上的帮助,比如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文化娱乐、心理治疗、医疗保健等,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温馨和健康的成长环境。这些帮助可以使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支持,从而更加自信和坚强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第五段:结论。

总之,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来关注并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与生俱来的权利和与别人同等的机会,从而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每个人的努力齐心协力,才能够为留守儿童带来美好的未来。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疽庭教育的缺失、心灵的孤独、生活和学习上的障碍,严重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赣榆县妇联的高度重视,从20xx初至今,县妇联在多次调研后,决定把黑林小学作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试点学校,用心呵护留守儿童,想方设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一、基本情况。

黑林小学位于苏北偏远山区,这里经济发展滞后,为了寻求致富门路,大量学生家长外出务工,许多儿童因为家长不在身边,长期缺少亲情照顾,性格孤僻,缺少合作的精神。据统计,黑林小学有留守儿童718名,其中孤儿24名。这些孩子在家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隔代监护人不能完成最基本的家庭启蒙教育。面对这些问题,20xx年初,县妇联积极鼓励黑林小学爱生模范柏纪荣、校长王汉华、师德标兵吴彩花、师德模范陈芳利、谢修红、尹世成、韩华善等家庭率先行动起来,各自“领养”一名留守儿童,当起了留守儿童的代理爸爸、代理妈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几个“爱心家庭”的带动下,黑林小学又有十几位教师家庭争相报名加入“爱心之家”行列。待条件基本成熟后,20xx年6月xx日,黑林小学牵手留守儿童活动正式启动。仪式上,留守儿童一句句发自肺腑渴望母爱的表白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县教育局副局长岳进明出席仪式并作了讲话,指出此项活动的开展必将在学校、社会引起深远的影响。仪式上,校长王汉华向每位牵手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对家心家庭的所作所为进行大力表彰。28个爱心家庭作出承诺,一定做到“五个一”:每天能与留守儿童见个面,检查一次作业;每周陪留守儿童吃一次饭,谈一次心;每月督促留守儿童读一本书,并指导、查看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给留守儿童代开一次家长会,和其监护人沟通一次;每年帮留守儿童交一次生活费,或买一次生活、学习用品。从这天起,28个双职工家庭、56名教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28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实行一对一帮扶。

爱具有感染力。自黑林小学牵手留守儿童仪式启动后,又有一些教师陆续申请加入。如今,全镇已有近90名教师、45个家庭志愿加入“代理家长”的行列,参加人数已超过全镇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在新加入的教师家庭中,有单职工家庭、有两地分居家庭,有些教师本身经济条件并不好,但是,他们依然投身于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之中。正像一位教师所说:“虽然我们的家庭不算富裕,虽然我们条件也不好,但一年为贫困留守儿童分担几百元的费用我们还是可以做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教师有条件为留守儿童检查作业、谈心聊天,这些是其他人所不能做到的。”45个爱心家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代理家长的职责,校园内外他们留下了一串串朴实而感人的故事。

黑林小学探索代理家长制实施两年多以来,从最初的零散几家,到初具规模的28家,现如今已发展到45个教师家庭。这是一个强大的爱的团体,他们中有校长,有学校中层领导,有普通教师。他们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火热的心,面对山区大量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状,他们自愿形成“爱心之家”,实行一对一帮扶,当起了45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二、主要做法。

镜头一:“我也要牵手一名儿童”。学校发出牵手留守儿童的倡议,其初衷是双职工家庭,一个家庭牵手一个贫困留守儿童。民办教师转正的孙传朴老师,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股骨头坏死),听到牵手留守儿童的消息,立刻找到学校领导说:“在我生病的时候,学校领导很关心我,现在病情好转,我也要牵手一个,没有别的,我可以免费给他们补习功课呀。”就这样,孙老师牵手一个贫困儿童,补习功课,代交书本费,俨然成了真正的爷孙俩。

镜头二:留守儿童吃上了免费午餐。由于布局调整,许多孩子离家较远,中午只是带煎饼充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建设留守儿童餐厅,让留守儿童吃上热腾腾的饭菜。45个“代理家庭”积极开展给留守儿童缴纳一个月生活费活动,一周至少陪孩子吃饭、谈心一次。如今已有50余名贫困留守儿童吃上免费的午餐。看着留守儿童开心的笑脸,每个捐助者无比自豪,留守儿童在学校里也能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镜头三:一段视频成全一个家庭。“大树小学熊景怡同学的妈妈回来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全村无人不晓。邻居纷纷赶来道喜,熊景怡幸福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爷爷熊传仓更是乐不可支。话还得从黑林大树小学说起。早在五年前,景怡的妈妈就和爸爸离婚远走他乡,一直杳无音信。爸爸成年在外打工,撇下了姐弟俩跟着爷爷生活。去年,大树小学组织师生开展“感恩父母演讲”,在主讲人韩华善老师的感召下,该校六(1)班学生熊景怡登台,这位女孩声泪俱下的演讲和跪下呼唤妈妈的场景,令台下师生情流泪淌,深深感动了包括家长在内的千名观众。没想到就是这段视频通过网络传播,让熊景怡远在新疆打工的妈妈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那份母爱情怀受到了极大震憾,回家。怎么回家?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妈妈不能舍弃孩子,最终她还是决意回家复婚。于是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了传播乡里的一段佳话。

镜头四:“孩子多了热闹”。黑林小学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他们很朴实,也很可爱。张一强一家牵手了两个留守儿童,有人问他:人家都牵了一个,你怎么牵了两个?他高兴地说:“多牵一个好啊,一大家子在一起干啥事都热闹,对自己的孩子同样是一次很好的榜样教育”。朴实的话语,留给大家的是感动。是啊,当教师的,没有多少钱,发挥自身优势,奉献一份爱心,让留守儿童有家的温暖足够了。

镜头五:午间图书室,让留守儿童享受精神大餐。“留守儿童餐厅”解决了孩子们午间就餐难的问题,但午饭后离下午上课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对于学生来是一个巨大的浪费。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领导专门组织爱心爸爸、爱心妈妈轮流排班,每天中午为这些就餐留守儿童开放1个小时的图书室,让孩子们午餐后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享受着一道道鲜美的精神大餐。此举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镜头六:办起留守儿童希望班。面对大部分暑假仍然留守的孩子,黑林小学的“代理家庭”成员们决定暑假在大树小学和中心小学为留守儿童服务——开办留守儿童希望班,让留守儿童“亲情有依、兴趣有助、玩乐有所、安全有护”。“留守儿童希望班”开班以来始终坚持“两不”原则:不收一分钱,不上文化课。“希望班”的开办,弥补了孩子们心灵中缺失的那份亲情,让孩子们不再孤独地期盼父母的归来,让天真烂漫的孩子微笑着面对每一天。黑林小学暑假“留守儿童希望班”活动受到了当地干群的广泛赞誉,为此,赣榆信息网、连云港新闻网、连云港市网上家长学校、中国教育新闻网、《关心下一代周报》、《江苏教育报》先后给予多次宣传报道。

镜头七:特殊的节日,特别的关爱。近年为了让留守儿童欢度国庆、中秋佳节,黑林镇中心小学及早准备了月饼、苹果,和全校留守儿童一起联欢,共度中秋。牵手教师家庭分别与牵手的留守儿童坐在一起谈生活、谈学习,温暖的氛围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学校还安排留守儿童和家长视频、通电话,让留守儿童尽情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20xx年9月28日下午,“情系中秋,温暖童心”留守儿童专题联欢会在大树小学操场盔行,情到深处,学生、老师,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和很多来宾几乎跟着表演者一起同时落泪……县关工委主任张庆爱感慨万分,连连说:“这就是素质教育,这就是有效的德育”。中秋节的晚上,尹世成等几位老师还特意把留守儿童领到家中一起过节,餐桌上祝福留守的孩子节日快乐。熊景怡同学含着眼泪说:“老师,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中秋节!”

三、下一步打算。

黑林小学“代理家庭”成员是一群朴实的山区教师,他们爱岗敬业,富有爱心,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着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收获着感动,收获着幸福。他们坚信,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去关爱留守儿童,就一定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明媚的蓝天。他们的做法对于探索留守儿童亲情弥补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今后,赣榆县妇联还将以黑林小学为试点,进一步将他们的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主要将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和孤儿档案,有计划地对他们资助帮扶。二是积极对上争取资金,积极整合资源,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三是畅通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监护人、代理家长等培训工作,让他们习得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二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而无法亲自照料的儿童。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在中国越来越普遍,他们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作为一个家长,独自面对这一现状,我深感需要探索如何更好地照顾和支持留守儿童的成长。

第二段:关爱的重要性与方法。

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保持与孩子的沟通和关联。每当回家的时候,我会尽量创建一个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另外,我也尽量给孩子更多的陪伴时间,组织一些家庭活动,增强我们之间的情感联系。我发现,这样的陪伴不仅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能够提升我们的亲子关系。

第三段: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困境。

留守儿童可能常常面对孤独、孤立和焦虑等问题。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教育和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困境。我会告诉孩子,困境是成长的机会,通过勇敢面对和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此外,我也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第四段: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留守儿童常常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而产生情感上的需要。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和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我会用文字、视频等方式给孩子传递爱和关怀,以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另外,我也会尽量参加孩子的重要活动,亲自为他们做饭、陪伴他们玩耍,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存在和支持。通过这些方式,我希望能够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被爱,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

第五段:与学校、社区合作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作为家长,我积极与学校、社区合作,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需求。在学校方面,我与老师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在社区方面,我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和生活问题,并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相互支持和鼓励。

总结:

作为家长,我们面临着很大的责任和挑战,要用爱和关怀来抚慰留守儿童的内心。通过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境,与学校、社区合作,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三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工作、学习、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与父母不在一起生活,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照顾成长的儿童。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对他们的陪伴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家庭教育和家长间的交流与合作,一个名为“留守儿童家长会”的活动在我所居住的社区举行。以下是我参加留守儿童家长会后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会前准备。

在参加留守儿童家长会之前,我特意做了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我与一些邻居、亲戚朋友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在照顾留守儿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通过这些了解,我为自己列出了一些问题和想要获得的信息。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和建议,希望能与其他家长分享。

第二段:会议内容。

在家长会上,主持人首先向与会家长介绍了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并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接着,一位专业人士给我们讲解了如何与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念。他还告诉我们一些可以尝试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此外,会议还安排了一些家长代表进行经验分享,他们与我们分享了自己在照顾留守儿童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困惑。整个会议内容丰富多样,让人受益匪浅。

第三段:和其他家长的交流。

在会后交流环节,我有幸结识了一些其他家长。我们通过互相交换联系方式,建立了一个小群体,可以随时互通信息、讨论问题,互相支持和鼓励。和其他家长的交流让我感到很温暖和踏实,因为我们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可以相互理解和关怀。通过交流,我还了解到一些其他家庭的状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经验。

第四段:收获与体会。

通过参加这次留守儿童家长会,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我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和他们所需的关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认识到,照顾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耐心、时间和爱心。其次,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教育和引导我的孩子。最重要的是,通过和其他家长的交流,我感到自己不再孤单,而是与其他家长一起面对问题,共同努力保护和培养孩子。

第五段:展望和行动。

参加留守儿童家长会后,我决定积极行动起来,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付诸实践。首先,我将加强与我的孩子的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其次,我将尝试使用一些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同时,我还计划定期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困惑。通过这些行动,我希望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家长,为我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总结起来,参加留守儿童家长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收获的经历。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获得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经验,还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家长朋友。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留守儿童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留守儿童的家长心得体会报告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150字)。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时间独自生活在农村或城市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照顾,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都面临很大的挑战。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健康成长的能力。

第二段:了解孩子的需求(250字)。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长期的分离和孤独感会产生恐惧、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对智力和情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尽量提供关爱和安全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第三段:加强父母角色(300字)。

其次,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加强父母的角色。尽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与孩子相隔很远,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我们应该尽量亲自参与孩子的成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我们应该尽量亲自回到孩子身边,给予他们家的温暖与关爱。

第四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300字)。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帮助孩子培养自理能力。独立生活的留守儿童需要自己照顾自己,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培养他们的自理技能,如独立完成作业、做饭、打扫卫生等。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独立生活,培养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第五段:给予孩子更多关爱和支持(200字)。

最后,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我们要经常与孩子交流,分享他们的成绩和进步,鼓励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结论(200字)。

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加强父母角色,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相信这些留守儿童一定能够成为自信、独立、有担当的人才,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