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守护福建青山绿心得体会和方法 保护绿水青山心得体会(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14:50:15 页码:7
守护福建青山绿心得体会和方法 保护绿水青山心得体会(6篇)
2022-12-29 14:50:15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守护福建青山绿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该景区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距福建省铁路主干线、鹰厦线枢纽站--邵武仅76公里,随着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大金湖的旅游资源开发将会更加突飞猛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金湖将以她迷人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到那时,大金湖带给我们的将是更加绚丽多彩的世界!大金湖因景区所在地盛产黄金而得名。经过亿万年的天地造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天然大佛: 如来佛祖,慈眉善目;印身佛影,指点迷津;水上观音,灵光显现;伽蓝菩萨,雄姿焕发;千面罗汉,修身养性;平湖卧佛,怡然自得;菩提达摩,坐禅说法;开心弥勒,教化众生。正所谓“一水藏天踪,千山现佛影”。可以说,整个大金湖就是一座“山水显灵,吉祥汇聚”的水上佛国世界!多少年来,数不尽的善男信女,八方游客,在这里真切感受到众多天然大佛的慈祥佑护,许多美好的心愿才得以实现。我相信,大家都是有福之人,希望今天的金湖之旅能给您带来明天的锦绣前程!大家请看,屹立在我们眼前的这两座红色山岩,左边叫赤石峰,右边叫馗雷峰。两峰对峙,中间夹有一条瀑布飞流而下。这瀑布高约10米,宽约8米,是金湖最大的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这瀑布犹如一串串明亮的珠帘,似乎从天而降,我们称之为“天迹水帘”。靠近这水帘,百米之内便能听到轰雷般的响声,感受到腾腾雾气!而且还会使您产生一种“我欲凌风而去”的感觉。大家看到了吗?在水帘的左侧,有一小巧观音,手持净瓶,云水一身。大家不妨在此做一下深呼吸,感受一下山野的清新空气和水气中的负氧离子,带上水帘观音的吉祥祝福,开始我们今天的“水上佛国”之旅。随着游船缓缓往前行进,我们现在来到甘露寺码头。从这里上岸步行到甘露寺,大约需要10分钟。提起甘露寺,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起三国时期刘备招亲的那个甘露寺。那甘露寺在江苏镇江的北固山,离我们这儿有千里之遥!而金湖的甘露寺,始建于宋绍兴20xx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在甘露寺的岩穴上方有块钟乳石,形状像龙头,一年四季间隔滴泉,水质清甜似甘露,故名“甘露寺”。

大家请看,左边这块红色的岩石像一口硕大无比的“钟”,而右边那块岩石像一面独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石之间,所以当地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在佛教寺庙中,都有专设钟鼓楼。而在金湖的甘露寺,则是大自然天造地设的天钟天鼓。正所谓“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轻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梦人”。金湖的景观大都有移步换景的特点。看!刚才的“天钟”,现在则成了佛祖释迦牟尼的巨大头像。只见他慈眉善目,眺望远方,预示着“如来警示,光明在前”。在如来佛祖面前,卓然挺立着三株千年古松,好象上天赐予的三柱高香,在此替世人进行着亘古不变的朝拜。

走在曲径通幽的石板路上,会发现有块石壁,刻有巨大的一个“净”字。从石缝中流有一股清泉,涓涓细流注入到池中,这池名叫“净手池”。俗话说“寺庙门前必洗手,抽签许愿方可灵”。在这周围有片竹林,竹身呈四方形,秋天才长笋,有道是“摸摸四方竹,可得四方财”。

登上十几级台阶,我们来到甘露寺山门。这里有块石碑,刻的是南宋状元邹应龙长子,进士出身的邹恕写的一首诗“兰若半空中,云山第几重;瀑流千丈练,鹤宿五株松;晓钟禅房黑,霜林木叶红;悬崖回首望,归思过前峰。”这首诗赞美了甘露寺的建筑风格和四周秋季景色。兰若,就是梵语中家庙的意思。如今,千百年过去了,山水依旧,香火依然旺盛,诗中提到的古枫还在,只是那古松少了几棵,真可谓“古刹千年历沧桑,甘露依旧润游人”。走进别具一格的山门,眼前豁然开朗。[抬头仰望,一座造型别致的寺庙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甘露寺。只见它建在下窄上宽,呈倒三角形的巨大岩穴中,采取了“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具匠心设计,用“t”形斗拱相连接。据考证,十二世纪时,日本高僧重源法师三次入闽,前来甘露寺考察,回国后建起了举世闻名的奈良东大佛殿。现在请大家抬头仰望,在甘露寺上方,有块黑红相间的岩壁,极像应身佛的身影。只见他左手持佛珠,右手小指微翘,惟妙惟肖!这就是“印身佛影”。在佛教经典中,只有当一座寺庙的佛性达到最高境界时,才有可能出现这种“印身佛”的景象。尽管这种境界千古难寻,然而在灵气汇聚的甘露寺里,有缘之人却可以看到佛祖的印身,感悟到佛祖的存在!支撑甘露寺那根粗大的柱子,叫“如意柱”。据说男抱得志,女抱得子,小孩抱了聪明可爱,老人抱了健康长寿。不过,各位若要“如意”的话,还得踏踏实实地登上这101级台阶,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参观完甘露寺,回到码头,我们将乘坐16号游船继续游览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曾说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在金湖得到最真实、生动的体现。

大家请看,前方的大赤壁上赫然印着一个巨大无比的“仙”字,活灵活现,俨然还是隶书体。在它的对面,有座形同寿桃的丹崖,崖面上也隐现着巨大草书的“寿”字!真乃真“仙”高“寿”,仙寿对应,这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可见上天对大金湖的垂爱,在此已表露无疑!我们现在来到金湖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水上一线天。众所周知,我国有“名山三百,支山三千”,这些名山都有陆上一线天,不足为奇。可是,你可曾听说或领略过金湖水上一线天那别具一格的风景吗?那么前方被誉为“世上少有,国内罕见”的水上一线天,将会使您饱览到这独一无二的稀世奇景。“古窍何年壁,中间别有天”,这是古人所言。“舟行胜似穿三峡,水上还看一线天”,这是游人所说。大自然的天公造物之奇、山水显灵之趣,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神奇的体现。

随着游船缓缓驶进峡谷,远看似乎进不去,近看却可以进去,有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景”的感觉。这一景指的就是“水上观音”。大家请抬头仰望,有块巨大的岩石勾勒出一幅观音菩萨临水而立的侧身像,上面滴下来的串串水珠,似乎是从净瓶里洒下的甘露。这景象宛如大慈大悲的救世菩萨降临人间。据佛经记载,观音菩萨能救苦救难,普渡众生。几千年来,观音以她善良、真诚、慈悲为怀的精神在中国老百姓当中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船到尽头豁然开朗,有一圆形深潭,可容纳几艘游船掉头。抬头仰望,四周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块天,顿生“坐井观天”之感,我们成“井底之蛙”了。悬崖上有两条小瀑布绕一圆石倾泻而下,宛如“二龙戏珠”。这四周的悬崖峭壁由五块岩石构成,多像五只大象正围绕观音虔诚朝拜,我们称之为“五象朝圣”。在右边的岩壁上,还有一只巨大的金龟头朝上,正趴在那里,似乎在神情专注地聆听观音菩萨的教诲,这种绝妙的境界,令不少游人叹为观止!正所谓“金湖水上一线天,甘露遍洒洒满天。观音引入天外天,游人如坐井中天。二龙戏珠水冲天,五象朝圣欲升天。金龟上岸头朝天,水中倒影一线天。”现在我们来到金湖最开阔的湖面——十里平湖。这里群山环抱,岛屿星罗棋布,水动山浮,令人心旷神怡。

大家请看,正前方连绵起伏的群山仿佛是一尊神态安祥的水上卧佛,我们称之为“平湖卧佛”。在卧佛的头部,那座高耸的山峰又像是一尊悠然自得、仰天大笑的“千面罗汉”,他法力无边,时常爱变幻出不同的形态来逗游客开心。看,现在他又变成了一只昂首曲背、目视远方的金猫,所以又称“金猫观湖”。大家请看,湖畔有座孤立高耸的丹霞峰柱,它的外形很像一尊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军。他像谁呢?对了!他就像赫赫有名的“红脸关公”。中国有句古话,叫“文拜孔子,武拜关公”关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虽然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然而他那种“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作战以勇”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位名垂千古的英雄,不仅被历代皇帝所推崇,更被民间尊奉为驱邪避恶的保护神。有这么一幅对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在儒、释、道三教中的地位:“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佛教中把关羽称为“伽蓝菩萨”。相传关羽在“大意失荆洲,兵败走麦城”之后,被孙权所擒杀。孙权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谁知曹操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于洛阳,而其身躯,孙权也只好以王侯之礼葬于当阳,所以有“头定洛阳,身困当阳”之说。关羽死后,因其阴魂不散,托梦给湖北当阳玉泉寺的普净大师,大叫“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大师点化说,你当年过五关斩六将,这些人的头找谁要去?关羽顿然醒悟,便皈依佛门,成了寺庙里的守护神,也就是“伽蓝神”。关平成了其左胁侍,周仓成了其右胁侍。如今关羽成了我们金湖水上天然大佛寺的守护神,相信在他的佑护下,我们即将结束的金湖之旅定能吉星高照,一帆风顺。

各位朋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天的“水上佛国”之旅就要结束了,在此,我衷心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更希望大家对我的讲解多提宝贵意见,相信我们有缘再次相聚大金湖。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带上金湖山水的灵气和吉祥的祝福,从此平步青云,事业有成,合家幸福!谢谢!

推荐守护福建青山绿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丹霞天踪,碧水灵趣”的大金湖旅游观光!这里蕴藏着一座堪称“天踪灵佛寺。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名世忠,大家叫我小张好了。是金湖旅行社(景区)的导游员;开船的师傅姓李,今天将由我和李师傅为大家服务,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今天的游程大约需要4个多小时,中午我们将在水上餐厅用餐。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和环境卫生。在此,我先感谢大家的合作,同时预祝今天的“水上佛国”之旅能给大家带来吉祥和快乐!大金湖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南麓的泰宁县境内,距三明市区176公里,于1994年1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xx年成为我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20xx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该景区面积达1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大金湖是金溪新湖的简称,金溪是闽江上游富屯溪的一大支流。1980年夏,政府在金溪的卢庵滩兴建一座装机容量十万千瓦的池潭水电站。大坝高78米,长253米,金溪水被堵截后上游形成了一个全长 60余公里、 湖面五万多亩、库容 8 .7 亿立方米的人工湖。丹山和碧水是大金湖风景构成的两大要素:山的雄奇俊逸,水的清丽幽雅;阳刚与阴柔相济,豪放与婉约互补;丹崖突进湖心,碧水深入山腹;山水相映成趣,浩瀚博大与幽深迷离同在;瑰伟旷达与旖旎险窄共存,是国内外少有的风景名胜区,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与浩瀚湖水相结合,独具特色和魅力,大金湖碧波澄净,群峰竞秀、林木葱郁、石笋兀立、流泵飞瀑、水环山绕。其中白水际瀑布、大赤壁、公子峰、水上一线天、幽谷迷津、虎头岩、猫儿山以及素负盛名的甘露寺、醴泉古刹、尚书墓等100处名胜古迹置之碧水丹山之中,形成一处别具一格的游览区,因此,金湖又被中外游客誉为“黄金之湖”。每年4月至10月为游湖最佳季节,湖上备有大小游艇,可尽览金湖全景。

该景区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距福建省铁路主干线、鹰厦线枢纽站--邵武仅76公里,随着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大金湖的旅游资源开发将会更加突飞猛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金湖将以她迷人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到那时,大金湖带给我们的将是更加绚丽多彩的世界!大金湖因景区所在地盛产黄金而得名。经过亿万年的天地造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天然大佛: 如来佛祖,慈眉善目;印身佛影,指点迷津;水上观音,灵光显现;伽蓝菩萨,雄姿焕发;千面罗汉,修身养性;平湖卧佛,怡然自得;菩提达摩,坐禅说法;开心弥勒,教化众生。正所谓“一水藏天踪,千山现佛影”。可以说,整个大金湖就是一座“山水显灵,吉祥汇聚”的水上佛国世界!多少年来,数不尽的善男信女,八方游客,在这里真切感受到众多天然大佛的慈祥佑护,许多美好的心愿才得以实现。我相信,大家都是有福之人,希望今天的金湖之旅能给您带来明天的锦绣前程!大家请看,屹立在我们眼前的这两座红色山岩,左边叫赤石峰,右边叫馗雷峰。两峰对峙,中间夹有一条瀑布飞流而下。这瀑布高约10米,宽约8米,是金湖最大的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这瀑布犹如一串串明亮的珠帘,似乎从天而降,我们称之为“天迹水帘”。靠近这水帘,百米之内便能听到轰雷般的响声,感受到腾腾雾气!而且还会使您产生一种“我欲凌风而去”的感觉。大家看到了吗?在水帘的左侧,有一小巧观音,手持净瓶,云水一身。大家不妨在此做一下深呼吸,感受一下山野的清新空气和水气中的负氧离子,带上水帘观音的吉祥祝福,开始我们今天的“水上佛国”之旅。随着游船缓缓往前行进,我们现在来到甘露寺码头。从这里上岸步行到甘露寺,大约需要10分钟。提起甘露寺,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起三国时期刘备招亲的那个甘露寺。那甘露寺在江苏镇江的北固山,离我们这儿有千里之遥!而金湖的甘露寺,始建于宋绍兴20xx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在甘露寺的岩穴上方有块钟乳石,形状像龙头,一年四季间隔滴泉,水质清甜似甘露,故名“甘露寺”。

大家请看,左边这块红色的岩石像一口硕大无比的“钟”,而右边那块岩石像一面独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石之间,所以当地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在佛教寺庙中,都有专设钟鼓楼。而在金湖的甘露寺,则是大自然天造地设的天钟天鼓。正所谓“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轻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梦人”。金湖的景观大都有移步换景的特点。看!刚才的“天钟”,现在则成了佛祖释迦牟尼的巨大头像。只见他慈眉善目,眺望远方,预示着“如来警示,光明在前”。在如来佛祖面前,卓然挺立着三株千年古松,好象上天赐予的三柱高香,在此替世人进行着亘古不变的朝拜。

走在曲径通幽的石板路上,会发现有块石壁,刻有巨大的一个“净”字。从石缝中流有一股清泉,涓涓细流注入到池中,这池名叫“净手池”。俗话说“寺庙门前必洗手,抽签许愿方可灵”。在这周围有片竹林,竹身呈四方形,秋天才长笋,有道是“摸摸四方竹,可得四方财”。

登上十几级台阶,我们来到甘露寺山门。这里有块石碑,刻的是南宋状元邹应龙长子,进士出身的邹恕写的一首诗“兰若半空中,云山第几重;瀑流千丈练,鹤宿五株松;晓钟禅房黑,霜林木叶红;悬崖回首望,归思过前峰。”这首诗赞美了甘露寺的建筑风格和四周秋季景色。兰若,就是梵语中家庙的意思。如今,千百年过去了,山水依旧,香火依然旺盛,诗中提到的古枫还在,只是那古松少了几棵,真可谓“古刹千年历沧桑,甘露依旧润游人”。走进别具一格的山门,眼前豁然开朗。[抬头仰望,一座造型别致的寺庙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甘露寺。只见它建在下窄上宽,呈倒三角形的巨大岩穴中,采取了“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具匠心设计,用“t”形斗拱相连接。据考证,十二世纪时,日本高僧重源法师三次入闽,前来甘露寺考察,回国后建起了举世闻名的奈良东大佛殿。现在请大家抬头仰望,在甘露寺上方,有块黑红相间的岩壁,极像应身佛的身影。只见他左手持佛珠,右手小指微翘,惟妙惟肖!这就是“印身佛影”。在佛教经典中,只有当一座寺庙的佛性达到最高境界时,才有可能出现这种“印身佛”的景象。尽管这种境界千古难寻,然而在灵气汇聚的甘露寺里,有缘之人却可以看到佛祖的印身,感悟到佛祖的存在!支撑甘露寺那根粗大的柱子,叫“如意柱”。据说男抱得志,女抱得子,小孩抱了聪明可爱,老人抱了健康长寿。不过,各位若要“如意”的话,还得踏踏实实地登上这101级台阶,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参观完甘露寺,回到码头,我们将乘坐16号游船继续游览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曾说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在金湖得到最真实、生动的体现。

大家请看,前方的大赤壁上赫然印着一个巨大无比的“仙”字,活灵活现,俨然还是隶书体。在它的对面,有座形同寿桃的丹崖,崖面上也隐现着巨大草书的“寿”字!真乃真“仙”高“寿”,仙寿对应,这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可见上天对大金湖的垂爱,在此已表露无疑!我们现在来到金湖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水上一线天。众所周知,我国有“名山三百,支山三千”,这些名山都有陆上一线天,不足为奇。可是,你可曾听说或领略过金湖水上一线天那别具一格的风景吗?那么前方被誉为“世上少有,国内罕见”的水上一线天,将会使您饱览到这独一无二的稀世奇景。“古窍何年壁,中间别有天”,这是古人所言。“舟行胜似穿三峡,水上还看一线天”,这是游人所说。大自然的天公造物之奇、山水显灵之趣,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神奇的体现。

随着游船缓缓驶进峡谷,远看似乎进不去,近看却可以进去,有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景”的感觉。这一景指的就是“水上观音”。大家请抬头仰望,有块巨大的岩石勾勒出一幅观音菩萨临水而立的侧身像,上面滴下来的串串水珠,似乎是从净瓶里洒下的甘露。这景象宛如大慈大悲的救世菩萨降临人间。据佛经记载,观音菩萨能救苦救难,普渡众生。几千年来,观音以她善良、真诚、慈悲为怀的精神在中国老百姓当中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船到尽头豁然开朗,有一圆形深潭,可容纳几艘游船掉头。抬头仰望,四周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块天,顿生“坐井观天”之感,我们成“井底之蛙”了。悬崖上有两条小瀑布绕一圆石倾泻而下,宛如“二龙戏珠”。这四周的悬崖峭壁由五块岩石构成,多像五只大象正围绕观音虔诚朝拜,我们称之为“五象朝圣”。在右边的岩壁上,还有一只巨大的金龟头朝上,正趴在那里,似乎在神情专注地聆听观音菩萨的教诲,这种绝妙的境界,令不少游人叹为观止!正所谓“金湖水上一线天,甘露遍洒洒满天。观音引入天外天,游人如坐井中天。二龙戏珠水冲天,五象朝圣欲升天。金龟上岸头朝天,水中倒影一线天。”现在我们来到金湖最开阔的湖面——十里平湖。这里群山环抱,岛屿星罗棋布,水动山浮,令人心旷神怡。

大家请看,正前方连绵起伏的群山仿佛是一尊神态安祥的水上卧佛,我们称之为“平湖卧佛”。在卧佛的头部,那座高耸的山峰又像是一尊悠然自得、仰天大笑的“千面罗汉”,他法力无边,时常爱变幻出不同的形态来逗游客开心。看,现在他又变成了一只昂首曲背、目视远方的金猫,所以又称“金猫观湖”。大家请看,湖畔有座孤立高耸的丹霞峰柱,它的外形很像一尊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军。他像谁呢?对了!他就像赫赫有名的“红脸关公”。中国有句古话,叫“文拜孔子,武拜关公”关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虽然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然而他那种“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作战以勇”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位名垂千古的英雄,不仅被历代皇帝所推崇,更被民间尊奉为驱邪避恶的保护神。有这么一幅对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在儒、释、道三教中的地位:“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佛教中把关羽称为“伽蓝菩萨”。相传关羽在“大意失荆洲,兵败走麦城”之后,被孙权所擒杀。孙权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谁知曹操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于洛阳,而其身躯,孙权也只好以王侯之礼葬于当阳,所以有“头定洛阳,身困当阳”之说。关羽死后,因其阴魂不散,托梦给湖北当阳玉泉寺的普净大师,大叫“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大师点化说,你当年过五关斩六将,这些人的头找谁要去?关羽顿然醒悟,便皈依佛门,成了寺庙里的守护神,也就是“伽蓝神”。关平成了其左胁侍,周仓成了其右胁侍。如今关羽成了我们金湖水上天然大佛寺的守护神,相信在他的佑护下,我们即将结束的金湖之旅定能吉星高照,一帆风顺。

各位朋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天的“水上佛国”之旅就要结束了,在此,我衷心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更希望大家对我的讲解多提宝贵意见,相信我们有缘再次相聚大金湖。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带上金湖山水的灵气和吉祥的祝福,从此平步青云,事业有成,合家幸福!谢谢!

推荐守护福建青山绿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说到福州,就不能不提及鼓山。早在东晋时期,福州民间就流传“右旗左鼓,八闽二绝”的风水之说,这左鼓即指鼓山,耸立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分为鼓山、鼓岭、鳝溪、磨溪、凤池白云洞五大景区。自宋朝至今皆为游览胜地,鼓山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它与福州旗山遥遥相峙,重峦叠嶂、终年苍翠,山上处处有奇岩,峰峰有洞府,风光旖旎,主峰海拔900多米,对福州风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的地位。

青龙鼓山佑民安康

自古以来,福州百姓在选择及组织居住环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闭空间的传统。为了加强封闭性,还往往采取多重封闭的办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多进庭院住宅又加强了封闭的层次,而里坊又用围墙把许多庭院住宅封闭起来(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构造)。 作为城市也是一样,从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宫城)到内城再到廓城,也是环环相套的多重封闭空间。在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青龙、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山的左右为青龙白虎(比如说福州的以金鸡山为青龙,大梦山为白虎,于山、乌山把住南门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遂将后方及左右方围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比如说福州青龙之侧的护山的鼓山;白虎山之侧的旗山)。案山之外的朝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可以说风水格局是在封闭的人为建筑环境外的一层天然的封闭环境。

由此我们可知,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守护着福州这块难得的宝地,保佑着有福之州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鼓山之“鼓”意义非常

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自有神奇之处,由其顶峰有一如鼓巨石而得名。相传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将军为了镇住恶龙特地留下的。每当风雨交加,石鼓便有簸荡之声,那就是鼓将军在鼓山顶面对海上龙王进犯而击鼓,号召三军准备战斗。

鼓,在易经中为震、为东方。易经云:震者亨。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其意思是重雷发向,千里传声,有惊无险之象,亦有变动之意。

易经《震卦》象征震动的鼓声:可致亨通。当惊雷鼓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然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声震惊百里之遥,作为君子却能做到从容不迫,表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鼓山顶峰的石鼓亦在点醒居住福州的人们,匹夫兴亡人人有责。每当国家风云变幻之时,应该走出去,为国效力,由闽化龙之意。

九座山亭有玄机

坐落在鼓山的涌泉寺更为名扬天下,其位列闽刹之冠,是福州的骄傲,素有“既来福州,必游鼓山”之说。

涌泉寺寺院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山坡里原有的山泉、峭壁怪石都被巧妙地镶嵌其中,寺庙前后左右环抱着苍郁的古老大树林,可谓“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宛如这寺院是盘古开天地就有,是上天降落在此处。这一典型唐代建筑,坐北朝南,以三级宫殿群,顺山势而上。迈过高高的门槛,一阵佛门清静的淡雅清香就会扑面而来。很多人走进殿内,烧上一炷香,虔诚地祈祷、祝福,让人徒升心安平静之感。

建造这所寺院的开山祖师神晏更具有传奇色彩。由于寺院建造在鼓山的燕窝穴上,燕窝发燕仔燕孙,所以涌泉寺能居僧干众,蒸蒸口上。相传当时涌泉寺建成后鼓山香火愈来愈旺。为了让香客们上山方便,寺院僧众决定修条上山道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努力,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山道,从鼓山脚下一直铺到涌泉寺的大门。

开山祖师神晏看见这条石砌大道,心里很高兴。可过了几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条石砌大道寺院的僧众,病的病,死的死,香客们也闻知涌泉寺发生瘟疫,也不敢上山来了。一时间,鼓山涌泉寺僧侣四散奔逃,香客稀少,冷清寥落。

神晏心中好疑惑,为探明原因走到鼓山白云峰顶朝看石道。远远望去,隐隐约约中,他发现整条石道一股凶气缭绕不散。他连忙再仔细一一辨认,这才惊骇得他几乎失去控制喊叫出来。这条从山脚铺到涌泉寺大门口的石道,弯弯曲曲就如一条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岭道上的一块块石头板就如蟒蛇身上的鳞甲一片片。那蛇的头对着涌泉寺大门正张着血盆大口对着燕窝吞吃出门的燕子,这石道分明是“蛇窜燕窝”!这明摆着涌泉寺的风水被这石条道破坏了。

好在神晏不愧为一代大师。他返回涌泉寺,召集众僧在新修的这条上山石道上建造了九座山亭,从山脚到山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头道路中间的九座山亭,依次为闽山第一亭、东际亭、仰止亭(今已废)、观瀑亭(又名石门亭)、乘云亭、半山亭、茶亭、松关亭、更衣亭。这九座山亭像九根大铁钉,牢牢地钉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道上,把这“蟒蛇”斩成七段,使它不能再作怪。之后又从喝水岩修建一条石道,用条石铺设,直达山门。该道为蜈蚣岭道,意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这样这条毒蛇就不能复活了。蜈蚣岭道铺设完,上山道路变得四通八达了。

这一来,蟒蛇不能动弹 了。而化成蟒蛇的那条石道,永远僵死在那儿,被千人万人踩。此后,涌泉寺渐渐香火旺盛了,僧众越来越多,涌泉寺越来越闻名于世终于成了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在鼓山其摩崖石刻也很闻名。

推荐守护福建青山绿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各位团友:

大家好,我们车现在正往开元寺的方向开,大概还有5分钟的车程,在这我先给大家讲讲开元寺的来历!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原名莲花寺,后来在唐朝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在各地发生战乱的地方建一座开元寺,变更名为开元寺!关于开元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原来开元寺是一个名叫黄守恭的大财主的桑园,有一天一名叫匡护的僧人前来索地求建寺庙,这个黄守恭是为虔诚的佛教徒,但是这么平白的将大片桑林捐赠出去呢却很舍不得,但不好推脱,于是假言待得桑林开莲花便捐地,匡护禅师笑笑而去。第二天大早就来敲门告知桑林已经开莲花,黄不信,一起来到桑林,发现果然满园桑树枝头皆挂满莲花!便问和尚需要多大的地盖寺庙,匡护禅师说只要一袈裟大的地足矣!那黄守恭想这才要多大地,于是点头同意,不想匡护禅师将袈裟解下,扔到空中,顿时将整片桑林覆盖!黄守恭叹服佛法无边,将整片桑林捐出,建成如今这福建省最大的寺庙!好了,我们车已经到达,请大家带好随身贵重物品,等车停稳随我下车游览!因为正门正在修缮中,随我从边门进去!我们游览时间预计是一个小时,11点整准时这个门口集合,记住我们的车牌号码10086!

进入山门我们便能看到泉州市的地标建筑-东西塔,在泉州的旅游宣传中,东西塔是最常见的,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代表着泉州,大家随我走,我们现在看到这么有一堵墙,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墙吗,有人说是麒麟壁,没错!但是你们知道上面的麒麟代表什么吗,大家看看这只麒麟身披铜钱,脚踩文笔,奇形怪状!其实这本是泉州城隍庙的影壁,原来是告诫以前的地方官,做官呢要是只爱金钱,践踏文法,必然会如同此兽四不像,大家看这麒麟连脖子都没了,就是说脑袋不保!在看看麒麟两边,这壁上有猴子在捅马蜂窝,代表封(蜂)侯,那边有人在拜大象寓意拜相,意思就是只要遵纪守法,尽职尽责就能封侯拜相,这是对古代官员的一种激励!好,我们现在来到东西塔的西塔下,这西塔名为仁寿塔,高44.6米,是仿木石结构,最早建于唐朝五代年间,本为木塔,但年久失修,后改为砖塔,但也不经海风侵袭,直到明代才改成今天的石塔,在明万历年间曾经历过一场八级地震而没受到破坏,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我们泉州有一种说法就是西塔是鬼塔,东塔是神塔,怎么说呢,其实西塔代表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当然只有死人才能去啊,大家看这塔的雕刻,底座是花草树木,代表极乐的众生平等,大家尤其注意看第三层的浮雕,就是那个猴尊者,我想这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了!在这个西塔对面200米之遥就是东塔,名曰镇国,高48.24米,一会我们过去看看!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就已经来到了开元寺大殿门口,这里又称为拜亭,据说在当日大殿落成的时候天降紫云,于是寸草不生,1992(飞碟探索)杂志曾把此列为ufo降临的疑似地点之一!其实此处之所以寸草不生不过是因为信徒过多,踩得长不出小草!大家看大殿上面那四个字是什么,很多人都不认识那第三个字,那个字读法,这块牌匾读作桒莲法界,还记得我在车上给大家讲的故事吗,桑树开莲花!至于为什么第三个字读法,据考证这个字去掉三点水读豸,据山海经记载,豸是一种神兽,最公正无私,谁做了坏事它就用独角去顶他,古代的衙门就有供奉这种神兽,所以它代表着法!大家随我来看看这大殿的基座,大家看它雕刻的是什么?没有错,是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从这边就可以反应出当时泉州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

我们现在进入到大殿去参观,请有相机的朋友注意,在我们中国参观寺庙一般只拍建筑而不能拍佛像,所以请尊重寺庙的习惯!我们来到大殿,这中间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祗!这旁边分别供奉的是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的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北方莲

花世界的成就佛,合称为五智如来,又称五方佛!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大势至,关羽,韦陀等侍从!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之首圣观音,以及善财和龙女两位侍从!旁边分立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在我们中国十分的罕见!出了大殿大家请跟我往左边走,大家看,这个刻着梅香的院子里面种的不是梅花,而是据说曾经当年开过莲花的桑树,咱且不论桑树是否真的能开莲花,但是这棵已经有1300多年树龄的老桑树确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桑树了!有人有疑问,这不是三棵桑树吗,其实这是有原因的,1920_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树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技坠落在地上,于是僧人们将其用一块花岗岩托起,并镌一对联“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前几年,大风将树于从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们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树同根”的老桑树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开去,一年四季,郁郁青青!

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是元寺的甘露戒坛,据说原来这本来是一口甘露井,不管天气如何,即使大旱也依然是甘露不断,后来僧人在这井上建了戒坛,故取名甘露戒坛,这戒坛是和尚出家受戒的地方,相当我们现在学位颁发的地方,大家随我进去,大家看,里边最上面的那尊就是卢舍那佛,那面是一层层的保镖,依次下来分别是佛祖,观音,呵呵二仙,八大金刚,和64守护神主,这保镖级别都赶上_了!

从甘露戒坛后门出来,中轴线第三台阶是藏经阁,据说原来里面有闽王王审知御赐的金经和元朝高僧如照法师用自己鲜血所写的《法华经》以及泰米尔文的贝叶经。可惜历经劫难,现在据说只剩下残页了,但也是我国的瑰宝。藏经阁的右边是檀越祠,供奉这片土地原来的主人黄守恭,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

好了,开元寺讲解到这里,剩下的时间让大家自由参观,从甘露戒坛右边过去有泉州佛教博物馆和古船博物馆,有兴趣大家可以自行参观,我们十一点钟在刚才进来那个门集合,祝大家玩的开心!

推荐守护福建青山绿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丹霞天踪,碧水灵趣”的大金湖旅游观光!这里蕴藏着一座堪称“天踪灵佛寺。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名世忠,大家叫我小张好了。是金湖旅行社(景区)的导游员;开船的师傅姓李,今天将由我和李师傅为大家服务,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今天的游程大约需要4个多小时,中午我们将在水上餐厅用餐。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和环境卫生。在此,我先感谢大家的合作,同时预祝今天的“水上佛国”之旅能给大家带来吉祥和快乐!大金湖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南麓的泰宁县境内,距三明市区176公里,于1994年1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xx年成为我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20xx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该景区面积达1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大金湖是金溪新湖的简称,金溪是闽江上游富屯溪的一大支流。1980年夏,政府在金溪的卢庵滩兴建一座装机容量十万千瓦的池潭水电站。大坝高78米,长253米,金溪水被堵截后上游形成了一个全长 60余公里、 湖面五万多亩、库容 8 .7 亿立方米的人工湖。丹山和碧水是大金湖风景构成的两大要素:山的雄奇俊逸,水的清丽幽雅;阳刚与阴柔相济,豪放与婉约互补;丹崖突进湖心,碧水深入山腹;山水相映成趣,浩瀚博大与幽深迷离同在;瑰伟旷达与旖旎险窄共存,是国内外少有的风景名胜区,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与浩瀚湖水相结合,独具特色和魅力,大金湖碧波澄净,群峰竞秀、林木葱郁、石笋兀立、流泵飞瀑、水环山绕。其中白水际瀑布、大赤壁、公子峰、水上一线天、幽谷迷津、虎头岩、猫儿山以及素负盛名的甘露寺、醴泉古刹、尚书墓等100处名胜古迹置之碧水丹山之中,形成一处别具一格的游览区,因此,金湖又被中外游客誉为“黄金之湖”。每年4月至10月为游湖最佳季节,湖上备有大小游艇,可尽览金湖全景。

该景区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距福建省铁路主干线、鹰厦线枢纽站--邵武仅76公里,随着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大金湖的旅游资源开发将会更加突飞猛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金湖将以她迷人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到那时,大金湖带给我们的将是更加绚丽多彩的世界!大金湖因景区所在地盛产黄金而得名。经过亿万年的天地造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天然大佛: 如来佛祖,慈眉善目;印身佛影,指点迷津;水上观音,灵光显现;伽蓝菩萨,雄姿焕发;千面罗汉,修身养性;平湖卧佛,怡然自得;菩提达摩,坐禅说法;开心弥勒,教化众生。正所谓“一水藏天踪,千山现佛影”。可以说,整个大金湖就是一座“山水显灵,吉祥汇聚”的水上佛国世界!多少年来,数不尽的善男信女,八方游客,在这里真切感受到众多天然大佛的慈祥佑护,许多美好的心愿才得以实现。我相信,大家都是有福之人,希望今天的金湖之旅能给您带来明天的锦绣前程!大家请看,屹立在我们眼前的这两座红色山岩,左边叫赤石峰,右边叫馗雷峰。两峰对峙,中间夹有一条瀑布飞流而下。这瀑布高约10米,宽约8米,是金湖最大的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这瀑布犹如一串串明亮的珠帘,似乎从天而降,我们称之为“天迹水帘”。靠近这水帘,百米之内便能听到轰雷般的响声,感受到腾腾雾气!而且还会使您产生一种“我欲凌风而去”的感觉。大家看到了吗?在水帘的左侧,有一小巧观音,手持净瓶,云水一身。大家不妨在此做一下深呼吸,感受一下山野的清新空气和水气中的负氧离子,带上水帘观音的吉祥祝福,开始我们今天的“水上佛国”之旅。随着游船缓缓往前行进,我们现在来到甘露寺码头。从这里上岸步行到甘露寺,大约需要10分钟。提起甘露寺,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起三国时期刘备招亲的那个甘露寺。那甘露寺在江苏镇江的北固山,离我们这儿有千里之遥!而金湖的甘露寺,始建于宋绍兴20xx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在甘露寺的岩穴上方有块钟乳石,形状像龙头,一年四季间隔滴泉,水质清甜似甘露,故名“甘露寺”。

大家请看,左边这块红色的岩石像一口硕大无比的“钟”,而右边那块岩石像一面独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石之间,所以当地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在佛教寺庙中,都有专设钟鼓楼。而在金湖的甘露寺,则是大自然天造地设的天钟天鼓。正所谓“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轻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梦人”。金湖的景观大都有移步换景的特点。看!刚才的“天钟”,现在则成了佛祖释迦牟尼的巨大头像。只见他慈眉善目,眺望远方,预示着“如来警示,光明在前”。在如来佛祖面前,卓然挺立着三株千年古松,好象上天赐予的三柱高香,在此替世人进行着亘古不变的朝拜。

走在曲径通幽的石板路上,会发现有块石壁,刻有巨大的一个“净”字。从石缝中流有一股清泉,涓涓细流注入到池中,这池名叫“净手池”。俗话说“寺庙门前必洗手,抽签许愿方可灵”。在这周围有片竹林,竹身呈四方形,秋天才长笋,有道是“摸摸四方竹,可得四方财”。

登上十几级台阶,我们来到甘露寺山门。这里有块石碑,刻的是南宋状元邹应龙长子,进士出身的邹恕写的一首诗“兰若半空中,云山第几重;瀑流千丈练,鹤宿五株松;晓钟禅房黑,霜林木叶红;悬崖回首望,归思过前峰。”这首诗赞美了甘露寺的建筑风格和四周秋季景色。兰若,就是梵语中家庙的意思。如今,千百年过去了,山水依旧,香火依然旺盛,诗中提到的古枫还在,只是那古松少了几棵,真可谓“古刹千年历沧桑,甘露依旧润游人”。走进别具一格的山门,眼前豁然开朗。[抬头仰望,一座造型别致的寺庙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甘露寺。只见它建在下窄上宽,呈倒三角形的巨大岩穴中,采取了“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具匠心设计,用“t”形斗拱相连接。据考证,十二世纪时,日本高僧重源法师三次入闽,前来甘露寺考察,回国后建起了举世闻名的奈良东大佛殿。现在请大家抬头仰望,在甘露寺上方,有块黑红相间的岩壁,极像应身佛的身影。只见他左手持佛珠,右手小指微翘,惟妙惟肖!这就是“印身佛影”。在佛教经典中,只有当一座寺庙的佛性达到最高境界时,才有可能出现这种“印身佛”的景象。尽管这种境界千古难寻,然而在灵气汇聚的甘露寺里,有缘之人却可以看到佛祖的印身,感悟到佛祖的存在!支撑甘露寺那根粗大的柱子,叫“如意柱”。据说男抱得志,女抱得子,小孩抱了聪明可爱,老人抱了健康长寿。不过,各位若要“如意”的话,还得踏踏实实地登上这101级台阶,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参观完甘露寺,回到码头,我们将乘坐16号游船继续游览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曾说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在金湖得到最真实、生动的体现。

大家请看,前方的大赤壁上赫然印着一个巨大无比的“仙”字,活灵活现,俨然还是隶书体。在它的对面,有座形同寿桃的丹崖,崖面上也隐现着巨大草书的“寿”字!真乃真“仙”高“寿”,仙寿对应,这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可见上天对大金湖的垂爱,在此已表露无疑!我们现在来到金湖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水上一线天。众所周知,我国有“名山三百,支山三千”,这些名山都有陆上一线天,不足为奇。可是,你可曾听说或领略过金湖水上一线天那别具一格的风景吗?那么前方被誉为“世上少有,国内罕见”的水上一线天,将会使您饱览到这独一无二的稀世奇景。“古窍何年壁,中间别有天”,这是古人所言。“舟行胜似穿三峡,水上还看一线天”,这是游人所说。大自然的天公造物之奇、山水显灵之趣,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神奇的体现。

随着游船缓缓驶进峡谷,远看似乎进不去,近看却可以进去,有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景”的感觉。这一景指的就是“水上观音”。大家请抬头仰望,有块巨大的岩石勾勒出一幅观音菩萨临水而立的侧身像,上面滴下来的串串水珠,似乎是从净瓶里洒下的甘露。这景象宛如大慈大悲的救世菩萨降临人间。据佛经记载,观音菩萨能救苦救难,普渡众生。几千年来,观音以她善良、真诚、慈悲为怀的精神在中国老百姓当中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船到尽头豁然开朗,有一圆形深潭,可容纳几艘游船掉头。抬头仰望,四周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块天,顿生“坐井观天”之感,我们成“井底之蛙”了。悬崖上有两条小瀑布绕一圆石倾泻而下,宛如“二龙戏珠”。这四周的悬崖峭壁由五块岩石构成,多像五只大象正围绕观音虔诚朝拜,我们称之为“五象朝圣”。在右边的岩壁上,还有一只巨大的金龟头朝上,正趴在那里,似乎在神情专注地聆听观音菩萨的教诲,这种绝妙的境界,令不少游人叹为观止!正所谓“金湖水上一线天,甘露遍洒洒满天。观音引入天外天,游人如坐井中天。二龙戏珠水冲天,五象朝圣欲升天。金龟上岸头朝天,水中倒影一线天。”现在我们来到金湖最开阔的湖面——十里平湖。这里群山环抱,岛屿星罗棋布,水动山浮,令人心旷神怡。

大家请看,正前方连绵起伏的群山仿佛是一尊神态安祥的水上卧佛,我们称之为“平湖卧佛”。在卧佛的头部,那座高耸的山峰又像是一尊悠然自得、仰天大笑的“千面罗汉”,他法力无边,时常爱变幻出不同的形态来逗游客开心。看,现在他又变成了一只昂首曲背、目视远方的金猫,所以又称“金猫观湖”。大家请看,湖畔有座孤立高耸的丹霞峰柱,它的外形很像一尊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军。他像谁呢?对了!他就像赫赫有名的“红脸关公”。中国有句古话,叫“文拜孔子,武拜关公”关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虽然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然而他那种“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作战以勇”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位名垂千古的英雄,不仅被历代皇帝所推崇,更被民间尊奉为驱邪避恶的保护神。有这么一幅对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在儒、释、道三教中的地位:“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佛教中把关羽称为“伽蓝菩萨”。相传关羽在“大意失荆洲,兵败走麦城”之后,被孙权所擒杀。孙权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谁知曹操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于洛阳,而其身躯,孙权也只好以王侯之礼葬于当阳,所以有“头定洛阳,身困当阳”之说。关羽死后,因其阴魂不散,托梦给湖北当阳玉泉寺的普净大师,大叫“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大师点化说,你当年过五关斩六将,这些人的头找谁要去?关羽顿然醒悟,便皈依佛门,成了寺庙里的守护神,也就是“伽蓝神”。关平成了其左胁侍,周仓成了其右胁侍。如今关羽成了我们金湖水上天然大佛寺的守护神,相信在他的佑护下,我们即将结束的金湖之旅定能吉星高照,一帆风顺。

各位朋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天的“水上佛国”之旅就要结束了,在此,我衷心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更希望大家对我的讲解多提宝贵意见,相信我们有缘再次相聚大金湖。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带上金湖山水的灵气和吉祥的祝福,从此平步青云,事业有成,合家幸福!谢谢!

推荐守护福建青山绿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说到福州,就不能不提及鼓山。早在东晋时期,福州民间就流传“右旗左鼓,八闽二绝”的风水之说,这左鼓即指鼓山,耸立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分为鼓山、鼓岭、鳝溪、磨溪、凤池白云洞五大景区。自宋朝至今皆为游览胜地,鼓山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它与福州旗山遥遥相峙,重峦叠嶂、终年苍翠,山上处处有奇岩,峰峰有洞府,风光旖旎,主峰海拔900多米,对福州风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的地位。

青龙鼓山佑民安康

自古以来,福州百姓在选择及组织居住环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闭空间的传统。为了加强封闭性,还往往采取多重封闭的办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多进庭院住宅又加强了封闭的层次,而里坊又用围墙把许多庭院住宅封闭起来(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构造)。 作为城市也是一样,从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宫城)到内城再到廓城,也是环环相套的多重封闭空间。在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青龙、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山的左右为青龙白虎(比如说福州的以金鸡山为青龙,大梦山为白虎,于山、乌山把住南门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遂将后方及左右方围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比如说福州青龙之侧的护山的鼓山;白虎山之侧的旗山)。案山之外的朝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可以说风水格局是在封闭的人为建筑环境外的一层天然的封闭环境。

由此我们可知,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守护着福州这块难得的宝地,保佑着有福之州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鼓山之“鼓”意义非常

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自有神奇之处,由其顶峰有一如鼓巨石而得名。相传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将军为了镇住恶龙特地留下的。每当风雨交加,石鼓便有簸荡之声,那就是鼓将军在鼓山顶面对海上龙王进犯而击鼓,号召三军准备战斗。

鼓,在易经中为震、为东方。易经云:震者亨。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其意思是重雷发向,千里传声,有惊无险之象,亦有变动之意。

易经《震卦》象征震动的鼓声:可致亨通。当惊雷鼓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然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声震惊百里之遥,作为君子却能做到从容不迫,表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鼓山顶峰的石鼓亦在点醒居住福州的人们,匹夫兴亡人人有责。每当国家风云变幻之时,应该走出去,为国效力,由闽化龙之意。

九座山亭有玄机

坐落在鼓山的涌泉寺更为名扬天下,其位列闽刹之冠,是福州的骄傲,素有“既来福州,必游鼓山”之说。

涌泉寺寺院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山坡里原有的山泉、峭壁怪石都被巧妙地镶嵌其中,寺庙前后左右环抱着苍郁的古老大树林,可谓“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宛如这寺院是盘古开天地就有,是上天降落在此处。这一典型唐代建筑,坐北朝南,以三级宫殿群,顺山势而上。迈过高高的门槛,一阵佛门清静的淡雅清香就会扑面而来。很多人走进殿内,烧上一炷香,虔诚地祈祷、祝福,让人徒升心安平静之感。

建造这所寺院的开山祖师神晏更具有传奇色彩。由于寺院建造在鼓山的燕窝穴上,燕窝发燕仔燕孙,所以涌泉寺能居僧干众,蒸蒸口上。相传当时涌泉寺建成后鼓山香火愈来愈旺。为了让香客们上山方便,寺院僧众决定修条上山道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努力,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山道,从鼓山脚下一直铺到涌泉寺的大门。

开山祖师神晏看见这条石砌大道,心里很高兴。可过了几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条石砌大道寺院的僧众,病的病,死的死,香客们也闻知涌泉寺发生瘟疫,也不敢上山来了。一时间,鼓山涌泉寺僧侣四散奔逃,香客稀少,冷清寥落。

神晏心中好疑惑,为探明原因走到鼓山白云峰顶朝看石道。远远望去,隐隐约约中,他发现整条石道一股凶气缭绕不散。他连忙再仔细一一辨认,这才惊骇得他几乎失去控制喊叫出来。这条从山脚铺到涌泉寺大门口的石道,弯弯曲曲就如一条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岭道上的一块块石头板就如蟒蛇身上的鳞甲一片片。那蛇的头对着涌泉寺大门正张着血盆大口对着燕窝吞吃出门的燕子,这石道分明是“蛇窜燕窝”!这明摆着涌泉寺的风水被这石条道破坏了。

好在神晏不愧为一代大师。他返回涌泉寺,召集众僧在新修的这条上山石道上建造了九座山亭,从山脚到山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头道路中间的九座山亭,依次为闽山第一亭、东际亭、仰止亭(今已废)、观瀑亭(又名石门亭)、乘云亭、半山亭、茶亭、松关亭、更衣亭。这九座山亭像九根大铁钉,牢牢地钉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道上,把这“蟒蛇”斩成七段,使它不能再作怪。之后又从喝水岩修建一条石道,用条石铺设,直达山门。该道为蜈蚣岭道,意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这样这条毒蛇就不能复活了。蜈蚣岭道铺设完,上山道路变得四通八达了。

这一来,蟒蛇不能动弹 了。而化成蟒蛇的那条石道,永远僵死在那儿,被千人万人踩。此后,涌泉寺渐渐香火旺盛了,僧众越来越多,涌泉寺越来越闻名于世终于成了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在鼓山其摩崖石刻也很闻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