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生命至上命运与共心得体会怎么写 生命至上命运与共心得体会怎么写的(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17:57:42 页码:12
生命至上命运与共心得体会怎么写 生命至上命运与共心得体会怎么写的(2篇)
2022-12-29 17:57:42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生命至上命运与共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

3、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4、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

5、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而宝贵的生命之树常青。

6、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贯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7、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

8、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9、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10、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奇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奇的。

11、生命是真实的,生命是诚挚的,坟墓并不是他的终结点。

12、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

13、人的一生,应当像这美丽的花,自己无所求,而却给人间以美。

14、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

15、生命不仅可以用年月计算,有时事件也是最好的日历。

16、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17、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18、亲爱的朋友,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而宝贵的生命之树常青。

19、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向来就不后悔过去。

20、生命是母亲塑造出来的,是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在我看来生命是无法衡量的!

21、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22、把每一个黎明看作是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是你生命的小结。

23、生命是一去不复反返的!眼前保得了的切莫要放手;一放手,你就永远找不回来。

24、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25、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26、我们既到世上走了一道,就得珍惜生命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生要比死更难。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却需要一世的胆识。

有关生命至上命运与共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生命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18课《生命的塣歌》中的第二个小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一群羚羊被狩猎队赶到了悬崖边,一只老羚羊带着一只年轻羚羊向悬崖对面跃去。第二自然段写老羚羊帮助年轻羚羊跃过了悬崖,自己却坠入山涧。第三自然段写一队队羚羊照着前面的样子秩序井然地快速飞跃,以老羚羊的死亡换取了年轻羚羊的生命,那悲塣神圣的场面惊得猎人放下了枪。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四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于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重点句段;在提供的语言材料基础上,培养学生们感悟的能力,理解羚羊们可贵的合作与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

本文的重点是:了解重点句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本文难点:理解老羚羊用身体做桥墩的自我牺牲的过程,理解“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生命桥,一个内涵丰富的词,是一个让读者眼流泪、心滴血的词。那么一篇这样的文章如何让我们小学生在阅读时候,能读懂,能心为所动呢?

1、巧抓互动点,教师“穿针引线”。

首先,朗读的牵引。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难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我不仅采用了个别朗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而且还多次采用了师生接读,合作朗读。这样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激情,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

其次,理解的牵引。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感悟。备课时,为每一个环节,巧设小问题。如:学生在自己朗读时,读不出“几分钟后,羚羊分成了两群”这话的另一层含义。它们不能用语言商量,却能在危机前,在那么短暂的时间内,做出决定。一群羚羊有着可能连人类都没有的果敢和机智,值得品读。但学生感觉不到。所以,我设问“几分钟后”、“分成两了群”说明了什么?从时间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又如理解羚羊起跳的合作过程时,我设计这些小问题“为什么要‘紧跟’?晚几秒不行吗?为什么‘高度还要低一些’”?这样的提问,一下子促动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大家的理解又会加深一层。总之,恰到好处的点拨,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2、巧抓想象点,学生“情感蔓延”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要给“创造未来”的孩子从小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想象的功能,是推进创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我在文中设计了两处想象训练:a、假如让那“几分钟”延长,再多些时间让这些羚羊话别,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呢?

b、试跳成功以后,当年轻羚羊到达彼岸,看着一望无底的深渊,它会想些什么呢?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他们仿佛就看见羚羊的生离死别,仿佛看见那依依话别的场面。情动才涌,学生读到深处,理解到深处,自然就有说不尽的想法。

3、用课外资料,塣歌“余音绕梁”

引导学生延伸阅读。虽然,现在提倡学生自己动手获取信息,但事实上,学生查找资料的

在此基础上,我提供了大量的人类的感人“生命桥”的故事。例如洪水中,美国的“911”事件中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不仅仅是动物,人类也是这样的。

课本只是学习的载体,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巨大教育功能,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我们要努力使每一堂语文课成为学生继续学习探究的起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认识生命的价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