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北京冬奥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8:14:32 页码:8
北京冬奥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大全8篇)
2023-11-09 18:14:32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进行评价,为制定下一步的计划提供依据。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选择适当的角度和重点,突出自己的收获和成长。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写作范文,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

北京冬奥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留声机”上浮现出的画面,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开幕式的那个夜晚:冬残奥会主火炬在世界聚焦下照亮黑夜,传递爱与温暖。

爱与温暖,浓缩于冬残奥村、场馆设施建设的“无障碍”细节里,体现在运动员之间惺惺相惜、结下的深厚友情里,彰显在残疾人运动员和健全人的平等交往、热情互动中,绘就出一幅幅暖心画卷。

场地内晶莹闪烁,由残疾人和健全人组成的志愿者代表走上舞台,现场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着对9000余名冬残奥会志愿者的由衷谢意。

14年前,北京奥运会开创了“向志愿者致敬”环节,从此成为奥运闭幕式上的传统。这一传统,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的“向志愿者致谢”环节赋予了更浓郁的情怀。这份感动,穿越时光而历久弥新,跨越五洲而愈显珍贵。

“黑夜有你星光闪闪,世界有你就有温暖。最美的青春是奉献,送人玫瑰香飘人间。”歌声中,致敬冬残奥会志愿者的短片令人动容。一身“天霁蓝”,一颗“火热心”。志愿者们奔忙在三大赛区,用细致周到的服务诠释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温暖着赛场内外每个角落。

在手语老师引导下,近200位听力残疾表演者翩翩起舞,以手语形式配合优雅的手臂舞蹈,诉说着自己心中对美好世界的希冀。

伴随着表演者的手语讲述,阵阵声波在“留声机”上流淌开来,构成日常生活中的温暖场景和感人画面。当手语表演者高举手掌,手心中北京冬残奥会会徽图案发出光芒,映照在“留声机”上,定格下“love”(爱)的字样。

萤火之光在夜晚虽不耀眼,但在爱的感召下,人们心手相连,星火成炬,汇聚成点亮世界的力量。

北京冬奥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20__北京冬奥会已圆满闭幕,北京冬奥会也成为了迄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除了激烈的比赛之外,北京冬奥会也尤其注重文化宣传,冬奥会会徽、吉祥物、大型场馆建设中的中国风元素等,都是中国文化的充分展现。文化的力量是非凡的,文化的力量是强劲的。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做好文化道路上的“传承者”“工匠者”“创新者”,才能初心如磐聚合力,奋楫笃行谱新篇。

当好文化道路上的忠实传承者,全心全意去发展。

冬奥会开幕后,除了以熊猫为原型的“冰墩墩”成为“顶流”之外,冬奥的诸多设计也深深植根于五千年的文明沃土之中,冬奥会奖牌设计参考了南越王墓出土的同心圆纹玉璧,象征“天地和,人心同”,奖牌挂带采用中国传统的桑蚕丝织造工艺,奖牌挂带的色调是以红色为主的,体现了春节文化的传统。书记强调:“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的重大课题,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古往今来,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中,经过一代代的共同努力,形成了独树一帜、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所体现的是割舍不断的精神命脉,是永葆青春的力量源泉,更是开创未来的重要基石。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对待传统文化时,要保持历史和现实相统一,尊重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为促使文化“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打下坚实基础。

当好文化道路上的坚定工匠者,精益求精去打磨。

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最终以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共15枚奖牌的总成绩,排名奖牌榜第三,创造了参赛史上最好成绩。当我们惊叹于运动健儿的好成绩时,还应该关注到冬奥设计者们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正是他们精准地把握了每一个细节之处,才呈现出这一届冬奥会的精彩、非凡、卓越,这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国精神的彰显。“顶流”冰墩墩在10个月时间里,设计方案历经21次大修改,无数次小修改;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八个月的时间里被修改近万次;冬奥火炬的设计经历了超1000张的手绘草图、120版的3d建模方案、30余版的手板打样,最终才使得“飞扬”得以惊艳世人。作为党员干部,应当学习工匠精神背后具有的优秀品质,绝不能够产生“得过且过”“差不多、过得去”的错误思想,要端正工作的态度,以“精”字当头,“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不负人民的嘱托,不辜负党的期望,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工匠”、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当好文化道路上的勇敢创新者,坚持不懈去奋斗。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更是通往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优秀的文化作品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北京冬奥会的“科技范儿”贯穿于场馆建设、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转播技术的全过程,人工智能、5g信号覆盖、风洞实验室、“超级大脑”等、这些无不是文化硬实力的重要体现。书记指出:“要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面向未来,广大党员干部不仅需要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发展。不少党员干部对待创新,浮于表面,内心焦虑,敷衍了事,存在故步自封、陈陈相因、凭空虚造的虚假创新现象,真正的创新应该是源自党员干部的内心深处,应当具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主动学习精神,也要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在本职工作中实现突破创新,并能在创新的过程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北京冬奥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始于岁末,圆于初春,这个冬季带给我不一样的世界风采,在这里我们同世界各地残疾运动员一起见证了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感受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人格魅力。人生从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你可以选择如何扬帆。残奥带给我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人格上的升华。当我们看到那些在赛场上拼搏的残疾运动员,他们仿佛在向我的灵魂发起冲击,让我真正理解自强不息的涵义。梦想不因身体的状态而失色,拼搏不因身体的残障而落没,努力不因身体的不足而退却是对他们最好的总结。

9天的时光不经意间从身边划走,但在这段时间中,我们看到了阴霾中不断绽放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那样的耀眼和夺目。赛场中的残疾运动员并没有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降低了他们的目标,恰恰相反他们有着比一般人更加坚定的方向。冰球作为一个集速度,力量,技巧等为一体的暴力美学运动在残奥会中同样精彩。中国残疾运动员更是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不管处于何种境地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都不会消失。同样中国残疾员也诠释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奥精神的集中体现。

春天预示着万物复苏,而北京2022冬季残奥会也在这个时刻圆满画上句号。从开幕到闭幕,我们见识到了祖国的繁荣,领略了中国风采。而作为当代的青年,用实际行动实现残奥精神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北京冬奥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伴随主火炬熄灭,“鸟巢”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和“oneworldonefamily”中英文字样,象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表达和“拼搏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曲终人散,折柳寄情,是中国给世界的独有的浪漫别离。回顾冬奥给我们留下的许多深刻印象,从实至名归的金牌得主,到那些为梦想奋斗过的失利者,有拼搏有欢笑有热泪,本届冬奥虽已落幕,但人生的拼搏永无止境,奥运精神永远相随。

“凌”波微步展现少年之勇。冬奥赛场谷爱凌夺金的消息可谓火爆朋友圈,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中,谷爱凌突破自身极限,做出了从未尝试过的转体1620°抓板,成功获得了94.5的高分,排名反超一举夺冠。比赛结束,谷爱凌表示自己在赛前一直坚持完成这个动作,这一动作从来没有女运动员挑战成功过,也正是这孤注一掷的勇敢一跳,书写了女子跳台滑雪的又一奇迹,为我国冰雪事业发展再创佳绩。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谷爱凌之勇是数十年刻苦训练和在关键时刻通过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敢于抉择的结果,她用少年之勇展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无畏。

“翊”飞冲天滑出少年之毅。苏翊鸣,他是演员也是运动员,我们从荧幕上见证了他从小将到明星再到冬奥夺冠的,他用运动员的顽强毅力向我们展示了“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必胜决心。虽然在单板滑雪训练中几次停滞不前,失败时会称“如果作为一项运动我会喜欢单板滑雪,如果作为一项比赛我不喜欢”,即便这项所谓的“不喜欢”运动曾让他被误伤至大腿骨折,他毅然决然坚守妈妈的教导“树立目标,不要放弃”,最终突破恐惧后带来的成就感纷至沓来。

“羽”化成蝶舞动少年之志。他是网友口中戏言的“世仇家公子”,是央视评论员盛赞“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的翩翩少年,是穷其一生也要挑战4a动作的执着斗士,他就是万千网友跨越地域限制、文化隔阂都要称赞的羽生结弦。虽然本届冬奥会他以多次尝试4a失败憾失金牌,却永远是观众眼中的冠军。他用顽强的意志、朴素真挚的爱,诠释了花样滑冰的别样魅力,将奥林匹克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北京冬奥会已然闭幕,奥运之火却没有熄灭,更多火种带着奥林匹克精神已悄然化作雪花,伴风入夜,飘散到每个人的心里,鼓励怀揣梦想的少年们不断拼搏向上,共赴韶华。

北京冬奥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从到2022,十四年后北京与奥运再次相逢,中国已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开闭幕式坚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首先,开幕式急剧减少时间与人数的投放,追求简约倒逼创意,创意饱满使开幕式变得高级与自信,从头到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体现出中国“大道至简”的哲学思想。同时,开幕式团队将工作细分为一万多个节点,配合防疫,守护安全。呈现给世界一场极具浪漫、自由、现代审美基调的精彩开幕盛典,展现出中国自信、中国人的自信、中国外交的自信、中国文化的自信,也折射出当今中国人面对世界时更从容,风吹浪打中更勇毅,文化传承里更坚定的平和心态。

当代表着每个参赛国的“小雪花”凝聚成象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朵大雪花”,再化作五洲四海“天下一家”的火炬台的浪漫故事时,中国以雪花为媒,与世界一起向未来!正如冬奥会主题歌所唱:“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中国理应承担大国之责,更应有大国之典范。

北京冬奥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自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以来,中国就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致力于“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再次上演“一朵雪花”的故事将,向世界传递来自“双奥之城”的感动与温暖。

今天,无论会当“凌”绝顶,还是“翊”览众山小,无论“鑫玥”组合“只此青绿”,还是“葱桶”组合跨越“金桥”……回眸过去的17天,2022北京冬奥会将长久地驻留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人们一次次看到“冰雪白”“中国红”交相辉映,一次次感受到速度与激情,一次次为奥运健儿呐喊和喝彩,凝聚着中国文化、彰显了奥运精神,向来自世界的朋友们呈现着来自中国的速度和担当,已成为北京冬奥会最重要的遗产。党员干部把这份“冬奥遗产”继承好发扬好,从中不断汲取奋进磅礴之力。

这份遗产是燃起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让每一个梦想都了不起、都不落下。冬奥赛场逐梦行,最是拼搏动人心。赛场上,看到的不仅仅是运动员们拼搏的样子,更是泱泱大国风范。那一刻,“升国旗奏国歌”成为永远的最美奋斗之姿,是前进的召唤,是奋斗的指引,激发着14亿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有高宏博勇于逐梦,永不言弃,“重要的在于参与”的精气神在五环赛场上光芒闪耀;有21岁的李文龙在男子1000米决赛中全力拼搏,摘得银牌;有男子钢架雪车项目闫文港以129.8公里/小时的速度,在中国赛道上滑出了世界速度……中国奥运健儿的一骑绝尘,铸就奥运赛场的“生命之光。不是只有奖牌、输赢,更有的是为梦想而拼出别样精彩的拼搏精神。这是北京冬奥会留给世人的美妙“遗产”,它源自奥林匹克赛场上的成功,更在于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拼搏奋斗,在于追求梦想、超越自我的精神淬炼,期以未来美好,书写出属于自己夺金时刻的耀眼光环,不断呈现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这份遗产是中国未来蓬勃发展的冰雪体育产业,与世界发展的脉动同频共振。从“不出山海关”到“南展西扩东进”;从1980年第一次来到冬奥会赛场、亲身感受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到2022年迎来自己的主场,中国冰雪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打破了时空局限。2022年春节假期,冰雪运动带动全国体育用品、体育相关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4%和1.4倍;中国现已有超过650块标准冰场和800多个滑雪场;冬奥会开幕后,吉祥物“冰墩墩”成了顶流团宠……借着这一届冬奥的“东风”,中国冰雪人口显著增长、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借风提速、大潮中抓紧“白雪换白银”,让“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冰雪运动奏响了一曲“四季歌”,写出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答卷。这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的迅猛提升,是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所在,为全球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其他冰雪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提供了借鉴的中国实践、中国方案。

这份遗产是实现奥运会愿景的结果,答好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共向未来的答卷。冰雪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推广者。我们许下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心愿;2022我们与奥运再次相聚,让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超越国界和种族,在冰雪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从苏翊鸣到谷爱凌,朝气蓬勃的冬季体育明星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也成为中国迈向冰雪大国、体育强国道路上鲜明的注脚。而此次参与冰雪运动总人数已达3.46亿人,也让中国提前兑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中国之诺,确立了冬奥会带来的积极影响。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舞台。冬奥梦交汇中国梦,中国与世界因“奥运五环”环环相扣,彼此相携、团结与奋进,让今日之中国,真正无与伦比,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世界之中国,“三亿中的我”在“双奥之城”的“冰雪奇缘”里托举一起向未来之梦。

如今,这场“新春之会”已经走到终点,完美落幕。但其带来的激情和精彩依将会依旧,激励着中华儿女,尤其是党员干部将愈加的自信自强、阔步走在新时代的中国,接续“冬奥之光”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向世界呈现阳光、富强、开放的中国。这份“冬奥遗产”世界共享。

北京冬奥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你可知道残奥会上的每一枚金牌背后有着怎样的一个艰辛的故事,今日站在残奥会运动场上的每一个运动员,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们有的眼睛失去了光明,有的耳朵失去了听觉,甚至有的缺了手臂或腿,但他们依然绽放笑容,因为他们知道,残疾并不代表死亡,只要还没有死,就依然要向世界挑战,他们要绽放光彩,他们要让世界看到他们,他们知道只要努力,这世界上总有一片掌声是属于他们的。

在残奥会上有人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比如,候斌,他九岁因车祸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没有让自己的世界变成了灰色,而是努力着,他用他那顽强的精神从厦门闯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场,他一条腿枞横天下,在残奥会上他在男子跳高上三连冠。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单腿的人能在跳高项目上蝉联三届冠军,他那种顽强拼搏,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感动了你我他。候斌是一个英雄,然而在残奥会的竞技场上还有许多像候斌这样的英雄,在此时此刻我们要向他们致敬。身残志不残,这是多么难得一件事呀。有些人四肢健全,头脑优秀,但是因种种原因而功败垂成;有些人虽然有些方面不太优秀,但是他们历尽艰苦,卧薪尝胆,最终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要知道,成功于吃苦是成正比的,而与先天的关系不是太大。

在世界上有许多残疾人,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与常人在肢体上有什么不同就歧视他们,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用爱去关怀他们,让他们感觉爱无处不在。

北京冬奥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这届简约、安全、精彩的残奥盛会,闪耀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生命之光,传递着团结与友谊的希望火种,在世界残奥运动和全球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有史以来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在以“勇气、决心、激励、平等”为核心的残奥运动价值观感召下,来自46个国家(地区)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与6个大项、78个小项的角逐。赛场上,他们用一次次艰难的跳跃、一次次激情的冲刺,挥写着坚强不屈、永不放弃的生命奇迹。当两臂空荡的孙鸿胜冲下高山,当无法行走的闫卓稳稳将冰壶推入圆心,当第六次参赛的加拿大老将布赖恩·麦基弗夺得个人生涯第16块冬残奥会金牌,他们的精彩表现,早已超越比赛本身,赢得了世人的喝彩与尊重。

成功的盛会,来自精彩的赛事,也得益于东道主的周到服务和有力保障。从夏残奥会到冬残奥会,14年间,北京的无障碍水平显著提升,助残理念深入人心,“双奥之城”以更便捷、更人性化、更有温度的风貌迎接八方来客。赛场内外,专业舒适的无障碍环境、温暖高效的服务以及安全可靠的防疫举措让运动员赞不绝口。在新冠疫情延宕反复、体育赛事饱受冲击的背景下,北京冬残奥会在疫情防控方面作出了积极示范。中国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国际残奥委会等各方通力合作,交出了一份组织办赛的精彩答卷。正如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所言,北京冬残奥会将把冬残奥会提升到新高度。

北京冬残奥会是运动员竞技的赛场,也是展现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窗口。这是中国第六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也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从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首次亮相冬残奥会,到2018年在平昌实现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再到北京冬残奥会位列金牌和奖牌榜榜首,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是残疾人冬季体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奥运赛场成绩突飞猛进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回首过往,我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潮流的残疾人体育发展之路;展望未来,中国将以北京冬残奥会为新起点,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残疾人事业共同发展。

从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到北京冬残奥会圆满落幕,北京和张家口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庄严承诺。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人类面临多重挑战。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再次彰显世界对“更团结”的渴望和“一起向未来”的信念,奏响了和平、友爱、进步的时代乐章。让奥林匹克之光温暖世界、照亮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