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观察月偏食的心得体会实用 读看月食的体会(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0 09:44:02 页码:11
观察月偏食的心得体会实用 读看月食的体会(8篇)
2022-12-30 09:44:02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观察月偏食的心得体会实用一

老师布置给我们一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日记。爸爸说:“你种大蒜吧,大蒜长得快,而且长出的蒜苗是可以吃的”。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大蒜是可以长出蒜苗的,我好好奇它是如何长出来的?

今天上午,我满怀欣喜在父母的指导下,从一头洁白饱满的大蒜上掰下8瓣,将它们放到装满干净自来水的透明碗中,一天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蒜瓣无明显变化,到了晚上,它的“脑袋顶”悄然长出了少许的“胡须”。

10月14日 星期二 天气:晴

早晨上学前,我看大蒜的“胡须”长长了一些,但这些“胡须”越来越白了,白的都像雪了,今天时间很快过去了,但它只是长了“白胡须”。

10月15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它终于发芽了,我大呼:“太好了”!它的芽长得绿绿的,好像一条短粗胖的小青龙,芽越长越大,把裹在外面的白色衣服都撑破了,它变得马上就要和铅笔一样粗细了,我用手指拨弄它,但它并没有“受伤”。这让我懂得了,不能屈服于别人,自己必须要奋发图强,我会快乐的和蒜芽一起成长!

10月16日 星期四 天气:晴

今天,蒜芽越来越高了,已经有2厘米左右,而且它还变得更绿了,就像一个个挺拔的士兵,保护着自己身下的一匹匹白马。它特别的能喝水,我又给它填的水,我坚信在我的细心照顾下,它能长大成材。


<

对于观察月偏食的心得体会实用二

10月23日星期六晴

深秋到了,该种小麦了,我把夏天收集的一些小麦种子,拿了出来,把一个大花盆松了土,将100多粒小麦种子分三行,种入了花盆中,我又浇了足够的水,看着花盆,我希望明年夏天看到的是金灿灿的一盆小麦。

10月30日星期六晴

今天中午,我无意中去看我的小麦,忽然看见光秃秃的土地上有几个绿点,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个小嫩芽,我数了数,出来了六棵呢,玩的是有一棵还带着帽子呢。祝愿这些麦苗们健健康康的长大!

11月7日星期日晴

今天上午,太阳公公露出灿烂的笑脸,我去看我的麦苗们,哇塞!几天不见麦苗们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眼前的是几十颗挺拔的麦苗,它们多像一把把锋芒利刃的宝剑啊!风吹过它们一动不动,真好像石头上的一块苔藓啊!

11月19日星期五阴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看我的小麦了。今天早上趁着一小会儿空余的时间,我急忙跑向阳台,看看我的小麦如何。啊!几日不见,小麦像换了新的似的,长得旺盛极了,向精神充足的野草。远看,又像一盆绿色植物。弟弟还问我这是什么草,这么漂亮。看来小麦生长过程中也挺漂亮的嘛!寒冬要来临了,我衷心祝愿这些小麦能健康的度过冬天!

12月6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惊奇的发现,小麦丛中有几根黄了,我还以为它们营养不良了,急忙叫来妈妈。没想到妈妈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纯属正常,冬天天气冷了,小麦当然就会黄一点。等到再冷点的时候你可以拿两块石头压在小麦上,到春天就有可能接子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又不禁对小麦敬佩起来,这严寒的冬天中,唯有它这种农作物是绿色的,真可谓是万雪丛中一点绿啊!

12月20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从楼底下找来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压在小麦上,看着自己亲手种的小麦被压倒了,心里那心疼劲儿啊!可是老妈却说:没事儿,冬天不让它生长,让它积蓄能量,到春天一鼓作气,长出麦穗儿。唉!种啥东西都要科学啊!

1月17日星期五雪

今天下雪了,雪越积越厚,把小麦的花盆完全盖住了,好像是一张无形的白色棉被,小麦在里面睡得正香呢!我忍不住把手伸了进去,好不舒服!又冰又爽,小麦呀,春天要来了,你要经得起考验啊!

2月16日星期三晴

好长时间没有看麦苗了,今天早上一起床,突然想起我的小麦苗们,哎呀!这么长时间没有见,不知道他们现在什么样了。推开窗户,哇塞!我用尺子仪测量,麦苗平均都有1.5分米多高了,好像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对于蚂蚁来说是的),天哪,它们何时才能长出麦穗儿啊!

3月13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不经意间,看了一眼小麦,妈呀!里面怎么全是烟头,老爸想让我的小麦吸烟啊!我打电话问老爸,本想批评他一顿,没想到被老爸杀的无路可逃:烟灰是小麦生长必不可少肥料,对植物生长特别好,我给你的小麦施肥呢!好心当做驴肝肺!

3月27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用手掐了掐麦苗,好硬啊,外面是一层绿色的皮,中间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好像铁丝一样,小麦苗啊,你太坚固了!我把一只手放在中间,竟然看不出来一点儿,蚂蚁与蚂蚁打仗时用这个当战壕绝对不错,蚂蚁军,快来买啊,300蚂蚁币就能买到啊!

4月7日星期四晴

今天一看麦苗,哇塞,激动地事情终于发生了,我的麦苗接出麦穗儿了!1,2,3,一共有11个呢!看着那青色的麦穗,我仿佛感觉到,香喷喷的麦子正在嘴里嚼呢!

4月11日星期一晴

几天没看麦苗了,今天中午去观察小麦时,我竟然惊奇的发现小麦已经全部长麦穗了,有的大,有的小。老大已经成型了,而小的正下茁壮成长。我仔细一看,嗯?最靠边的一根小麦怎么还没有接穗,就它这一个了,我想到了只有除去弱小的,才能使别的长的更健康,伸手就要拔,可就在拔的那一刹那,我住手了,这毕竟是在我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的啊,我怎么忍心把它除掉呢?小麦苗啊,快点接穗吧!

4月16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别出心裁,拿出尺子给小麦苗们测量身高。我把0刻度线和土地对齐,开始测量。经过一番测量之后,我终于有的结果,加上麦穗的长度,最长为35厘米,最短为15厘米,平均高23厘米左右。哇,麦苗们真的长高了!

4月21日星期四晴

今天早上,我正要上学,突然看见有一只麻雀在我的窗台上跳动,我静下心来看着。啊!这个麻雀是来偷吃麦穗儿的!只见它看了看,一下子捉下一只最小的麦穗,衔这麦穗飞走了。我生气极了,中午回家连作业都没写就用废纸扎了两个威风凛凛的纸人,插在小麦的盆子里,左右一边一个,哼!麻雀啊,看你还敢不敢来偷吃了!

对于观察月偏食的心得体会实用三

黄老师今天让我们回去观察一样东西,要写观察日记,我房室回去泡豆子。

放学后,我回到破烂儿,飞快地把作业写完了,便开始了行动——泡豆子。首先,我在妈妈的帮助下,查到了关于泡豆子的资料,信心十足地“开工”了。我往一个瓶子里倒了半杯水,又抓了一把绿豆放进去,只见一颗颗绿豆犹如一个个在游泳的孩子,纷纷“潜”到了水底,我把瓶子放到了阳台上,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第二天,我把瓶子拿来一瞧,只见绿豆们都做好了“上岸”准备——有些裂了一道口子,有几颗已经“脱”掉了外衣,就像一个个鼓着白肚皮的孩子。

第三天一大早,我又跑去看宝贝绿豆,只见绿豆基本上都长出了几毫米高的小茎,茎上还有几个黄黄的点,我想这应该是豆芽的叶子吧。

又过了几天,茎慢慢长长了,有长有短,好像在比赛谁长得快呢!除此之外,那些小黄点已经变成了两片小黄叶子,多像小鸡的嘴巴呀!它们长得可真快。

又是几天后,我的豆芽仍然飞速地长着,一根根茎就像少女苗条的腰,“小嘴巴”已变成“大嘴巴”了,而且这些芽都朝着太阳变曲着,更令我不解的是:长根的地方出现了浅浅的红色,和市场上卖的大不相同。我又查了电脑,得知豆芽要在暗的地方生长,我又开始了第二次泡豆子。

这次,我又像上次那样,把瓶子装水后,放入绿豆,可没放到阳台上,而是把它放到了木箱里,期待地盼着。

几天后,我拿出了第二次泡的豆芽,还是和往常一样,长得很快,可长根处只长出了白里带黄的小“肉”,我成功了。

通过这次观察,我不但明白了怎样泡豆子,还明白了要留心观察,坚持不懈,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对于观察月偏食的心得体会实用四

【精品】发现观察作文三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发现观察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发现观察作文 篇1

前几天,我在学校4号楼后面草地上的一棵树上,发现了一个蜂巢。蜂巢的直径30厘米左右,大概有一个榴莲那么大。

蜂巢的表面凹凸不平。但是蜜蜂的“家门”在哪里呢?我就绕着这个蜂巢左看看,又看看,终于经过仔细地观察,我发现蜜蜂是在底部的小洞进进出出的`。那个小洞就是它们的“家门”。

经过这次观察,我明白了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及时记录下来。

发现观察作文 篇2

新学期开始了,高新一小迎来了很多学生,一进校门,我看见了“欢迎新同学”第三小学,他们有的踢足球,有的跑步、有的写字、有的正在上学的路上、有的见老师问好。

一进到教室里,我看见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有大钟表,时间是07:50分,有的互相介绍自己、有的三个人一起去看“语文园地”。

发现观察作文 篇3

听老师说瓶子会“吞”鸡蛋,我感觉很好奇,于是我决心做个实验。

我找来了一个瓶口跟鸡蛋粗细差不多的厚玻璃瓶子,又找来一张纸和一个打火机。我首先把剥了皮的熟鸡蛋竖着放到瓶口上,鸡蛋有点大,进不去。然后,我把纸点着,快速放到瓶子里,又马上把鸡蛋放上去,这时我睁大眼睛仔细看着,熟鸡蛋慢慢地掉了下去,“耶!我的实验成功了!瓶子真的会吞鸡蛋!”我高兴的欢呼起来。

可鸡蛋为什么会被瓶子“吞”下去呢?原来,瓶子里面有空气,而里面的纸一着火,里面的空气受热膨一胀就跑了出来,里面的压力就小了,瓶外的空气压力大,就把鸡蛋压了进去。

我从这件事中学到了瓶子“吞”鸡蛋的秘密,还真正理解了“处处留下皆学问”的真正含义。

对于观察月偏食的心得体会实用五

凤仙花又叫芨芨草、指甲花、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所以我家也养了一盆。

一周过去了:哎呀,虽然是同一天种下去的种子,而且凤仙花先种哩!小麦已经发芽了,而且小麦长得有8厘米呢!但凤仙花呢?现在还没发芽呢!大概还在睡觉哩!为什么它长得这么慢?这应该是水浇得太多了,还有可能是因为学具带里的种子有问题吧?第二天:哎!凤仙花还是没有冒出小芽,而小麦呢?已有10厘米长了!!不仅长得长,而且长得非常旺盛。我打算去花鸟市场买凤仙花种子。

过了几天,你知道我的凤仙花咋了吗?我的凤仙花发芽了!今天回家,我仔细的观察了凤仙花,发现凤仙花更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原来,凤仙花长出了根,之前我以为凤仙花长不出来了,结果它今天长出了绿绿的根。这颗凤仙花长得非常明显,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它的旁边有一个细微的小东西——另一颗凤仙花的小芽。

我开心的不得了,奶奶还告诉我:“你仔细地瞧瞧这盆里还有更让你意外的小东西!”我又仔细的审视了一会儿,奇怪的问奶奶:“这盆里没有奇怪的东西了,你可别骗我啊。”奶奶指着盆子,轻轻地挖开土,说:“你看这盆里是什么,这也不就是凤仙花的芽嘛。”我大吃一惊,听着奶奶的话我给凤仙花慢慢的浇上适宜的水。

开始我还以为,这种子有问题呢!经过细心的观察,终于有了成就。原来,它在生根,现在根已经拱起来了!我都能看见绿色的茎哩!

又过了三天:没想到,凤仙花发芽了!之前我还以为学具带里的种子有问题呢!现在竟长出了两颗凤仙花的芽!一大一小,可爱极了!

你知道吗?这惊喜让我狂欢了好久,我都快乐的不知道这么形容哩!没想到,今天放学,我一回家来看望我的凤仙花,不料,凤仙花竟长出了第三颗小芽!我量了量凤仙花,大的有四厘米!中等的有三。五厘米!小的也有大约一厘米!而且,还有小芽也冒出来了!像一座小桥,而且,大的芽和中等的芽中,也冒出了真叶的芽呢!

可我不知道为什么?凤仙花死了!你知道吗?黄嘉艺的凤仙花的已经长出了第二对真叶,真厉害!可我的呢?被爷爷分成两盆后,它就一直不长,想在两盆都死了,呜呜!

几周前,我的凤仙花被太阳晒死了!我伤心了一晚。幸好,我的老家也有凤仙花,爷爷为了我只好向别人买了一盆,这盆刚买来的凤仙花正好是发芽的模样。我给凤仙花细心的照顾,结果凤仙花又长出了真叶,这盆已经长了许多真叶。然后我量了量凤仙花,大的有8厘米,中等的有6厘米,小的有4厘米。它才长这么矮,就已经长出了这么多对真叶,别人的都已经有12厘米了,有的才长出了几片真叶,有的甚至连真叶都没长出来。而且只掉了一片子叶!它已经长出了这么多对真叶,以后我会好好养它的。

因为凤仙花盆子里有3株凤仙花,爷爷怕一盆太多凤仙花会比较挤,所以,爷爷又把3株凤仙花分成了两份,大盆里有两株,小盆里有一株。

爷爷把中等的那株凤仙花放进小盆,等我回家时,看到大盆里面少了一株凤仙花,我拼命的找凤仙花,终于找到了凤仙花,我看到凤仙花倒在泥土上,心想:凤仙花不会死了吧。于是我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是爷爷把凤仙花分成了两盆。”妈妈说。我听了生气急了。

可是第二天,我再去观察凤仙花,才发现,凤仙花没有死!!它又直立起来,真是厉害! 原来的盆子里,那两株凤仙花长得非常旺盛,一大一小,相依为命,大的上面密,下面的稀疏,小得一片真叶还没掉!

开始,我以为这盆凤仙花死了,结果呢?凤仙花并没死,反而长得更好了!现在我的凤仙花长了许多真叶呢!我的那盆有两株的凤仙花,现在也长得很好。虽然掉了子叶,但依然像上长,现在长出了许多真叶,可真是厉害而且小的那株才掉下一片子叶!被分开的那株凤仙花,现在和黄瓜种在一起,这株凤仙花精神抖擞,长得非常好,值得我们赞赏!

我的凤仙花好给力,竟然开花了 ! 我要更加努力了! 而且,我还要一盆凤仙花也开花了,多的有8朵花,少得有2朵花!还有一盆凤仙花也要开花了!

我牛吧!56天都没到就开花了!

对于观察月偏食的心得体会实用六

第1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在教育过程中,经常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表扬即对幼儿的长处和优点进行赞美。表扬决非吹捧、夸张和投其所好,而是实事求是、诚心诚意,以达到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积极性的目的。批评则是对幼儿的第1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在教育过程中,经常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表扬即对幼儿的长处和优点进行赞美。表扬决非吹捧、夸张和投其所好,而是实事求是、诚心诚意,以达到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积极性的目的。批评则是对幼儿的缺点和错误的分析和否定的过程,批评决不是讽刺挖苦,抓辫子扣帽子、打击报复,而是善意、公正地帮助幼儿认识和纠正错误,接受教训,增强生机和活动。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因人因时正确运用如上表扬和批评的形式,可以使幼儿提高认识水平,强化良好的活动动机,激发积极的精神情感,促进能力的形式和发展,增强上进心和责任感。表扬和批评巧妙的结合起来,以表扬为主,适当的批评为辅,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适时地运用表扬和批评所谓适时,就是要抓住理想的教育时机,及时地给予表扬和批评,力求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要善于发现时机。比如对于平时就多动调皮的幼儿,就要在日常行为表现中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二是要善于选择时机。比如在幼儿情绪激动哭闹的时候,跟他说道理自然远不如待其情绪稳定后进行教育引导的效果好。三是要善于创造教育契机。比如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教育,启发幼儿扬长避短,有意为某些不足的幼儿创造行动体验的机会,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达到教育幼儿的真正目的。

二、适度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凡事有个度”。

可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度”的意识。有些家长和老师,孩子表现好就给予了带有极大夸张意味的表扬:“你真行!太了不起了!”“你太棒了,谁也比不上你!”……诸如此类表扬容易使孩子“飘飘然、昏昏然”,盲目自大,惟我独尊,时间一长,就听不得半句批评的话,这样的表扬就适得其反了。因此,我们应该强化表扬和批评这个“度”的意识。

(1)分寸适度。一切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表扬,不是言过其实的乱吹捧。对孩子言过其实的表扬,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一旦这种认识与现实生活中他人恰当的评价发生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批评,也是善意的,不是呵斥和恐吓,更不应把后果严重化,断定一个幼儿可怕的未来,比如说他是长大没有出息等。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得把握好分寸,别忘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无知而渴知的幼儿。

(2)频率适度。表扬和批评,都不是多多益善,关键是恰到好处,二者结合运用,针对具体对象适时的调适,绝不能凭个人的情绪因素把孩子定格了,更不能对自己喜欢的孩子,就毫无休止的表扬,对自己不喜欢的孩子就一味的批评,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3)语言适度。语言不仅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同时还要注意到幼儿的认知和兴趣特点,力求形象、生动,批评的语言要富于亲切感,具有激励性、启发性,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

三、适法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在对幼儿进行表扬和批评时候,要强调方法在具体情况中要力求做到用之有方,行之有效。

(1)表扬和批评并重互为调节。立足于深层次的爱,从事实出发,是非分明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批评,使二者互为调节,互促互动,这才是科学的方法。

(2)表扬和批评要因人因事而异。孩子有近似的共性特点,也有和不相同的个性特点,对他们运用表扬和批评是既要注意某些共性特点,也不可忽视个性特点,因人因事不同,就应进行不同的表扬和批评,在运用时,仔细斟酌,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表扬和批评要选择相宜的环境。如有的宜在集体面前进行,有的宜在个别谈话中体现,有的可在游戏、劳动、参观等活动中渗透,有意识地启发,使教育者的表扬或批评隐含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要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绝大多数家长对宝贝们都是滥用表扬,也有少数家长把孩子捧惯得“无法无天”了,就一反常态地跳到滥用批评的极端。这种家庭教育既有碍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会给幼儿老师带来矫正的极大困难。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平时的家园联系等渠道,努力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只有使家园教育共同配合,才会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表扬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信心倍增,批评可以让孩子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表扬和批评巧妙的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要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婉转含蓄,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体现了“热爱孩子、尊重孩子“,才会让孩子们在教育的海洋里激情无限!

第2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形式,通过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谈谈,自己在寒冷的冬天是怎么让身体暖和的。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这样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

接下来我进行了第二环节,我创设了故事情境,出示了一只大恐龙(挂图),请幼儿们为恐龙想想办法,让他身体暖和起来,孩子们纷纷争着抢着为大恐龙出主意,有的说拿衣服给他穿,有的说帮他穿上鞋子,围上围巾,有的说帮他带上手套,帽子等等。在这一环节中,我还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紧接着是活动的第三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借助故事,来帮助大恐龙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让大恐龙的身体暖和起来。在幼儿听完一遍后,我就提出了问题,这时候我觉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许多幼儿们还都沉浸于观看挂图上的内容,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我灵机一动,再次分段来听故事,并听完后提出问题,这一下小朋友就能够回答上来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活动的目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只是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孩子们课堂发言积极,但是有小部分孩子只听不发表意见,回答不够积极。有的孩子没有举手发言的习惯,活动中会抢着答。

今后的活动中,我想要多培养孩子的课堂回答习惯,这样才有助于整体幼儿的发展。

第3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在《歌声与微笑》活动中,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我的好朋友相互赠送着微笑。有小朋友说:“我把微笑送给你让你欢乐!”还有个异常善于交往的孩子找到了听课教师,微笑着说:“教师我喜欢你,祝你欢乐!”一个小女孩走到一位教师的身边,微笑着说:“教师,你教我唱歌比赛得了三等奖,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给你。”……

从此次活动中能够发现:情感交流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音乐又能给人欢乐和一种美的享受。让孩子们在优美、富有节奏的《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声中互送微笑,体现了“情感与音乐”的交融,使活动在简便、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微笑的完美和所蕴涵的力量。

这次突发事件,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同情心离孩子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孩子们被大人的爱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样去同情、关心别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谦让、友爱、团结的精神,常常为了玩具你争我夺,不会谦让。可孩子们总会长大,总会离开父母筑造的窝,他们要生存,不仅仅靠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同情、关爱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幼儿教师,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幼儿教育目标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机,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第4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主题是“有用的调味品”。幼儿兴致很高,纷纷选择食物加入调味品,然后品尝自己调制的食物。教师随之与幼儿进行交流。

师:你加了什么调味品?吃起来怎么样?

甲:我在西红柿里放糖了,好甜!

师:是呀,放了糖更好吃了!

乙:我放了沙拉酱,真好吃!

师:是呀,调味品真好!

(许多幼儿说自己放的调味品好吃,教师都积极回应,给予充分肯定。)

丙(小声地):不好吃的,好酸!

(几个幼儿也接连应声说自己的调味品不好吃,“好成”、“好辣”……教师看看他们,没有任何反应,顾左右而言他。)

师:我们再尝尝别的调味品吧

(幼儿再次操作。)

从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的言语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对一些幼儿的言语积极反馈,而对另一些幼儿的言语却充耳不闻。是没有听见吗?

带着疑问,我仔细看了教案,顿时明白了。原来活动目标的第一条是“让幼儿感受到调味品能让食物变得好吃”。看来是这个“指挥棒”在起作用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教师念念不忘活动目标,以目标的达成为最终目的,因而在活动实施中尽量避免节外生枝,极力促使幼儿直奔目标。

那么,这些“逆耳”的言语真的有悖于目标吗?未必!调味品能让食物好吃,不假,但有前提:调味品必须使用得当。那些“逆耳”的言语给出的信息是:调味品如果使用不恰当,食物就不好吃。这不正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目标的探索吗!为什么教师听着觉得不顺耳呢?因为教师片面追求目标的实现,没有准确地理解与把握目标的内涵,因而把这些有价值的言语看作背离活动目标的、没有价值的、不和谐的音符。

现实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教师往往会积极回应顺耳的言语,而对逆耳的言语听而不闻,甚至表示不满。无怪乎有人说,“在教育活动中,儿童很多时候在附和老师。老师希望他们说什么,他们就努力说什么,以求得到权威的认可。”

教师听不见的病根在哪里?就在于片面追求目标,只见目标、不见幼儿,急于寻求符合标准的答案,千方百计牵着幼儿顺应目标。这导致“预设”与“生成”势如水火,活动中闪现的生成“火花”也被无情地扑灭。

提倡目标意识有其积极意义,但把握不好也有一些负面作用,如一切围着目标转,过分追求目标达成等。那么,要不要关注目标呢?回答是肯定的,但决不能片面地理解。

一不能死扣目标。既定目标终究是预设的,还需在活动中检验。检验的依据就是幼儿的反应。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及时修订目标顺应幼儿,而不是强求幼儿符合目标。

二不能目标在前,幼儿在后。教师不能片面以目标的达成为“终点”,而应该“幼儿在前,目标在后”。也就是说,目标要来自幼儿,追随幼儿,顺应幼儿。

三不能片面评价活动的成败。评价是杠杆,起导向作用。目前,对活动的评价往往以目标是否达成为基点,以成败论英雄,这导致教师唯目标是从。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评价取向,关注教师对活动的组织和把握,对活动中“生成”价值的捕捉和利用,以及对幼儿行为的引导与反馈。

第5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这堂课我觉得幼儿做得很不错,关键成功的地方在于两点:开始部分以小朋友们自己将接触的事物引入,幼儿对此兴趣很高;对于细节处我作了很好的准备:首先是孩子活动的组织,要点和关键的地方我作了强调:比如蘸色的要求,合作的要求等等,我考虑到孩子可能会抢,对此也作了说明强调,同时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我事先自己试了试就发现了很多问题,蘸色的颜料水分很多,水就在纸上流来流去,搞得一塌糊涂,我就比较注意,调色时保持水分较少,颜色较浓,还教给幼儿蘸好后在碗口刮一下,这样印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成功.我们的纸吸水性差,因此不能小看这点小小的改变,如果水一多肯定是搞得很脏,孩子没了兴趣就有可能没心思,弄得一团糟,另外我在自己尝试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蔬菜的横切面是圆形的,但是都是类似的形状也不好看,我发现花菜蘸了颜料后印出来的是星星点点的,效果非常好,另外还有纸团,但是发现纸团容易烂掉,不太适合,我就去掉了纸团,由于材料的提供也比较有目的。

因此幼儿的活动非常顺利,虽然是第一次跟颜料打交道,但是每组上都干干净净的,孩子的衣物等等也保持得较干净,作品也完成得不错,看来同样是一样的设计,有的小细节不注意可能也会带来大问题,有句话说“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看来做人是如此,上课也是如此,记得曾在教研活动中将好课比作珍珠,我想假如珍珠当中镶了一到两粒劣珠,胡乱穿起,那这串项链的.质地绝对是大打了折,我们上课要对每粒珍珠基本都要有个数,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思考,不能拿着人家的教案,想都不想就用了.《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进入三年级阶段,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参与度也与日俱增.具体体现在朗读训练中,以前总是由学生读,教师加以点评.现在学生在正确把握与理解课文的前提下,对于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自己的体会.我将这篇文章看作是增加学生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励学生自我欣赏,并自我改进的一个好机会.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组内自行决定分工.基本上由三个角色(小稻秧,杂查,喷雾剂大夫)一个旁白组成.而且每人的“工作量”也基本均衡.不会在小组合作中出现“无所事事”或是“包打天下”的人出现.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每个人都尽力想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真正把时间都用到了读书中去,不像以往那样往往在分工或一些琐事上花费很多时间,而真正用来读书的却只有一小部分.在大组交流过程中,由于有了充分准备,而且每个小组成员在读时也已经互相提过意见,所以当在全班范围交流时,基本上起来表演的学生水平都比以往个人独立发言时高.在此基础上,我先要求同学说说他们的切身感受,可以是围绕说说自己觉得成功的地方,也可以说说自己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是评论他人的,要求说一条缺点之前必须先说一条优点.这样就有效地组织他们仔细倾听,实事求是地分析,并且取长补短的作风.总的来说,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活泼,真实”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发言水平,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一个重要保证.由此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副产品”.如陈怡雯在日记中说道“听卢云清嗓子变调是一种享受,是那么有趣而又夸张,却又把'喷雾剂大夫'给演活了.还组织意犹未尽的同学写了一篇童话”续集"——《小稻秧再次历险》来写写小稻秧后来在生长过程中再次遇到的危险和困难,让学生模仿与积累语言,其中不乏佳作.第6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案例

(出示4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师:添一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

学生思索片刻后,尝试操作。

教师走进学生中欣赏、倾听、个别指导。

师:好多同学都尝试着不同的摆放,这种探索精神非常棒。有谁愿意先来介绍一下你的智慧成果?其他同学注意边听边摆放,以验证其正确否。

生1:我是这样摆的,在前面这个正方体右边添一个。(边说边演示)

生2:我有不同摆法,我把这个正方体添在后面那排第一个的背后。

生3:我添在前面那个的'前面也可以的。

生4:在后面那排第二个后面也可以加这个正方体。

……

师:噢!原来有那么多种摆法啊!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

生1:我发现在它的前面或后面对齐着放就可以了。

……

师;要使它从前面看形状不变,只要在前面或后面对齐着放一个就可以了。那猜猜看,如果要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该怎样摆?

生1:可以在上面或下面对齐着放。

生2:下面不好放的。

(众笑)

师:那就只能在上面放,是吗?不妨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个猜想。

学生开始摆放验证。

反思

空间观念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理解和把握,以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为基础,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等活动,在空间与平面之间往复铺排。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把直接操作的体验作为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和重要途径,把操作、观察与想象、判断甚至推理有机结合。第一次操作的一开始也许是盲目的,也可能以失败告终,但是,当往复几次摸索了一些门道之后,操作起来容易多了。接着又让学生发现规律进行归纳,进而猜想探索“从上面看形状不变的摆法”。这里既培养了归纳能力保护了学生的猜想,又遵循猜想验证的逻辑,注意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另外课堂中,教师也注意了让学生把对同伴想法的倾听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作验证。因为只倾听是不够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不盲目,才能真正改正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增加属于自己的体验。

第7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为固体胶而争吵

“送货员”游戏中的“货物牌”是将吸管粘在塑封图片后面而制成的。游戏玩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发现很多“货物牌”上的吸管脱落了。大家议论开了: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吸管粘住呢?

幼儿a:“可以用固体胶把它粘住。”

幼儿b:“固体胶粘不牢的!我试过了,过一会儿又会掉下来的。”

幼儿c建议说:“可以用双面胶!”

幼儿a有点不高兴:“固体胶可以的,你们说的不对!”

三个人开始为“什么东西可以把吸管粘住”而争吵。

幼儿的争吵焦点是:什么东西可以把吸管粘在塑料片上,用固体胶行不行?幼儿a坚持可以使用固体胶,因为固体胶是幼儿在幼儿园一直甚至是“唯一”使用的粘贴工具,当幼儿需要粘贴东西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使用固体胶。对于反对使用固体胶的幼儿b,我了解到他有使用固体胶粘贴塑料的直接经验,经验告诉他,使用固体胶不会成功。当问及幼儿c“为什么使用双面胶”时,他的回答是“看到爸爸用过”,他只是依靠间接经验来猜测的。

幼儿的观点分别反映出:认为固体胶是“万能”的;对其他材料的粘贴经验较少;知道一些其他粘贴工具,但没有使用过。此时,我可以直接告诉幼儿用什么材料粘住塑料片比较合适,但是考虑到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我决定让他们亲自动手试一试,比较哪种“胶”能够粘住吸管和塑料片,以此获得直接经验,让幼儿的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起点。

把个别幼儿的问题变为大家讨论的问题

三个幼儿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把他们的问题带到了集体中,我给大家提了两个问题:你认为用什么材料可以把吸管粘在塑料片上(多选)?你认为哪一种材料粘得最牢?

讨论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固体胶、双面胶、热胶枪、透明胶可以粘贴塑料片,而且大家对热胶枪的黏性和牢固度比较认可。

讨论中孩子们提出了透明胶和热胶枪。虽然孩子们并没有使用过热胶枪,但是他们曾经看到老师在教室里使用过,而且是粘体积较大的物品,所以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热胶枪是最厉害的。

为此,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如何证明哪一种工具最具黏性。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亲自实验一次,我们决定分三步来做:第一步“粘贴操作”,请持不同观点的孩子分别使用不同工具,将吸管粘在塑封图片背后。第二步“验证”,请2~3名孩子做“公证员”,检验操作的结果。第三步“得出结论”,请孩子观察用不同工具粘贴的塑料牌,表述结论。

实验反映

固体胶:“一点也不牢。”“马上就掉了。”“干了就粘不住了。”“粘住了,但是只要拿起货物牌就马上掉下来了。”

双面胶:“能粘住一点点。”“把货物牌拿起来就坏了。”“轻轻一碰就会掉的。”

透明胶:“全包住了。”“很牢。”

热胶枪:“很牢。”

探究需要孩子们自己动手,体验过程、操作工具、观察材料变化、表述结论等。这些环节都是教师不可替代的,探究的过程就是幼儿亲历寻找答案的过程。过程中幼儿分成了四组,按自己的观点选择认为粘得最牢的工具进行尝试。这让幼儿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强化正确的观点,继而形成新的经验。

反思

◆鼓励幼儿交流和讨论

当发现几个幼儿为了固体胶争吵时,引导他们亲自“找答案”,得出问题的结论。为此,我把个别幼儿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讨论。

三个好处:

第一,幼儿有机会确认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讨论开始后,幼儿就会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思考这个问题,直至有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可能是个理由充分的观点,也可能是个假设或猜想。重要的是,讨论让每个幼儿有机会思考和梳理有关“粘贴”的问题。

第二,幼儿有机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在不同想法的碰撞中扩展自己的思考。当幼儿有了自己的观点后,别人的想法就是对自己观点的支持、补充或反驳。这样的碰撞能让幼儿审视自己的观点,并且扩展思考。比如,一个没有使用双面胶经验的幼儿,听到别人说起双面胶时可能会有兴趣了解双面胶是如何使用的。

第三,对于教师来说,幼儿的讨论能够让教师知道他们对哪些粘贴工具有了解,这些了解是直接的、正确的认识还是间接的经验,或者是有错误的。这样能让教师了解多数幼儿关于“粘贴”的经验水平,帮助教师设计“如何支持他们寻找答案”。

◆让幼儿亲自验证结论

集体讨论产生了四种不同的结论,如果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幼儿对“如何把吸管粘牢”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讨论层面。我想传递这种精神,所以在得出有争议的.结论后,我让幼儿尝试做小实验,并和他们共同商量和确定实验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幼儿寻找答案的主动性,让幼儿自己设想怎么来验证结论,我则在幼儿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以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他们直接获得的感受与原先坚持的想法进行了碰撞,当实验结果与想法一致时,幼儿对粘贴塑料的认识得到了强化和巩固,提升了经验;当实验结果与想法不一致时,便打破了幼儿原有的经验,他们会继续在实验中观察,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是产生新的认识和经验的过程。

◆探究重在“跟”着幼儿

探究活动可以不是教师刻意设计的,它可以是在幼儿游戏、讨论、做事中自然发生的。因为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究外部世界是他们的需要。幼儿的问题随时都会产生,探究是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好办法之一。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幼儿亲身体验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是属于幼儿自己的——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开始,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类似于头脑风暴似的讨论,幼儿亲自动手、亲眼观察,围绕问题展开行动。要形成这样的探究,教师必须“蹲下来”倾听幼儿的声音、观察幼儿的行动。教师了解了幼儿的想法,才能想办法根据他们的需求准备材料及进行知识储备。

教师要做的是和幼儿一起寻求答案,而不是告诉或教授幼儿答案。我们经常会说让幼儿成为探究的主人,但这不代表让幼儿任意地玩、随意地探究,教师要有步骤地引导幼儿探究,成为幼儿探究的支持力量。当幼儿产生了想要探究的问题时,教师所要做的是“跟”着幼儿,将他们的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第8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快要临近六?一儿童节了,为了帮孩子们编排好看的舞蹈,我借了很多有关儿童舞蹈的vcd回班挑选。在看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跑过来观看,充满了好奇。当我放到踢踏舞的vcd时,唐鼎盛说:“这是踢踏舞,我妈妈带我看过这个表演的,就是用脚在地下敲。”说着就跺起脚来。其他孩子都笑了起来,表现欲望强的孩子边笑就边跟着跳起来。教室的地板是木头的,被他们的小脚敲的咚咚响,他们非常快乐,有些能力强的孩子已经开始跟着电视上的小朋友学起来了。我看他们这么有兴趣就随口问道:“你们想不想跳踢踏舞?”得到的回答是一致的。于是我和班里的丁老师就决定给孩子们编一个踢踏舞用于六?一节表演。

在排舞之前,要先让孩子们有所感受,所以我选择了一首孩子们曾经学过的一个打击乐活动的音乐做为这个韵律活动的音乐。这首曲子节奏感非常强,四段乐曲节奏分明,在上打击乐课的时候,孩子们就对这首乐曲非常感兴趣,一听到音乐立刻就要拍手打节奏。有了这个前期的经验准备,让孩子们听着熟悉的音乐跳出这些节奏,我想这对孩子们来说应该不会太难。

这个活动的三个目标我在课里是这样完成的。第二个目标在活动过程中的第三个大环节中完成,欣赏踢踏舞片段和看小脚先生表演,可以让孩子们感受踢踏舞幽默、诙谐、极富表现力的艺术魅力。第一个目标在第四个大环节中完成,用分段学习的方法,让孩子初步学会用全脚、脚掌、脚跟等部位打击地面的要领,并跟随音乐进行舞蹈。第三个目标在第五个大环节的最后一部分完成,请孩子选择一位同伴共同进行舞蹈,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在第四个大环节中做了一些调整。原来的设计是请孩子从第一段开始创编动作,然后集体学习,学会了再创编第二段动作,继续学习,一直到第四段。但是在课上,我让孩子们自己创编动作的时候,林睿明第一个举手,他设计的是脚跟脚尖跑跑跑,这个动作和第三段的节奏很能配得上,我想如果坚持从第一段排起的话,还得多请几个孩子来创编,到有舞步符合第一段节奏了再考虑其他人设计的舞步是否符合第二、第三、第四段,这样做1、会打击创编动作孩子的积极性;2、课的过程太死板;3、等第一、二段编排好并学会舞步后,再把林睿明设计的舞步“捡”起来,孩子们有可能会遗忘,而要老师从新提出来,那这就不再是来源于孩子的东西,而是老师灌输给孩子的东西了。所以,林睿明创编完后我就问孩子们,他的舞步适合这四段节奏的`那个节奏型?孩子们都认为应该配第三段,于是我就顺着孩子们的回答,让他们尝试舞步与节奏的匹配,最后帮助他们作了些小改动,使舞步更好地配上节奏。后来我们创编的顺序是第二段、第四段、第一段,这个顺序是跟据孩子们自己创编动作的先后而定的。

在第五个大环节的第三个小环节中,原先设计的是师生共同讨论两人舞蹈的上肢动作并确定下来。在课上我并没有把这个环节提出来,因为考虑到这堂课孩子们学的东西已经挺多的了,要让他们记住舞步,还要配上节奏跳,再要他们创编上肢动作就太难记了。所以在两人舞蹈时,我和一名孩子一起跳时,我带着她加了一些上肢的动作,目的只在起一个暗示作用,并不强制规定,如果愿意学就跟着做,不愿学就按原先学的跳。另外,这样做可以让这个舞生动些,不至于跳几遍都一样,这样孩子们会觉得枯燥乏味的。

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于:

1、音乐选取的比较好,孩子们熟悉而喜欢,学起来不觉得是在接受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

2、能随着孩子来调整活动设计,并最终很好地完成这个活动,达到原定的目标;

3、能善于发现孩子的一些好的反馈行为。如在创编完第四段动作后大家一起坐在座位上练习舞步,跳完后我发现陈一粟和别人跳的不一样,她是先两脚一起着地,再用一只脚做脚跟脚尖,于是我就说出了她的创编动作并表扬了她。在创编过程中,她一直都没举手,但这也是她的创编。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后,她跳得更加起劲。有些孩子不是外向型的,但老师也不能乎视他们的存在,反而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4、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较好。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老师没能把所有孩子的兴奋点调动起来。只有一半的孩子在积极地创编动作,还有一半只是跟着学。另外老师的语言不够有激情,不太能煽动孩子的情绪,如果语言再抑扬顿挫些,说关健词的语调再强些,再慢些,效果会更好。

这个活动结束后我们将让孩子尝试加上上肢的动作,并鼓励孩子们自己创编六?一儿童节的舞蹈。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做,这对今后上其他领域的课都会有帮助的。在今后的任何活动中,我都会鼓励孩子们勇于想、勇于探索、勇于说、勇于做,让他们觉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知识本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对即将升入小学的他们是绝对有好处的。

第9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所思所悟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个体的差异也是不同的,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自己以及同伴,了解和发现自己以及同伴不一样的地方,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以及其中的奇妙之处。教师的经验再丰富,设计活动也应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应当自然的真实的,而不是教师眼里的,这样的情境是不真实的,应当多尊重幼儿个性化,不要成人化。幼儿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可,不能够去灌输,孩子也想在集体中得到认可,在同伴之间得到认可,每个人都需要有价值的体现。

教学评价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分段欣赏,让孩子们理解内容。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认真倾听,回答问题时各抒己见。理解故事实质内涵后,引导孩子了解和发现自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能很好地激发自信心。在最后的谈话环节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自我评价,并用欣赏的眼神和赞扬的语言给幼儿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最后我们一起大声喊出“我,喜欢我自己”。

对于个别性格较内向的幼儿也大胆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挖掘其优点,使其能自我欣赏,产生积极的情绪。

动听的故事、丰富的人物、富有意义的内容和漂亮的图片,让幼儿更加认真、用心地倾听、发言、吸收精华……

第10篇幼儿园观察与反思

活动设计时,我给活动预设了两个目标:

一、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二、尝试用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我将材料的准备缩减成为比较常见的生活洗涤用品。

分为三种状态的活动材料:一块块的肥皂,一颗颗的洗衣粉,一滴滴的洗洁精。

第一环节时用神奇的泡泡枪打出的泡泡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回忆各自不同的游戏经验,唤起幼儿大脑皮层原有“暂时联系”通道的觉醒,激发每个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积极性,回忆起在哪看到过泡泡。并且初次尝试用清水吹泡泡。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沾清水并不能吹出泡泡,从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引发幼儿的'思考:在清水里面加什么能吹去泡泡呢?由于之前给孩子们提供了经验回忆环节,孩子们马上能联想到:用洗手的肥皂,洗衣服的洗衣粉和洗碗用的洗洁精。考虑到幼儿的控制能力有限,可能会不小心吸进泡泡水,所以活动时,在每次幼儿动手操作前,我都会提醒幼儿拿到吸管以后请你拿着吸管在泡泡水里搅一搅,沾一沾,吹一吹。“aba”的重复语句,小班的幼儿特别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二次念时,孩子们都自觉地跟着边念边做了。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的溶解现象,我把每一种材料分别放在了每一个桌子上,在我的带领下在不同的桌子上观察和实验,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幼儿对每一种材料有针对性的认识,而且全部的幼儿和老师围在一起讨论做实验的氛围更加的轻松和谐。本次环节重点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但由于发放给幼儿的仍然是吸管,我强调着“只是搅一搅,现在还不能吹噢”,有些孩子还是控制不住,拌好以后就直接吹了。

课后,有老师和我说:“我自己拿着吸管,也是跃跃欲试,搅好以后就想吹呢,何况孩子呢!这里把吸管换成筷子搅一搅不就行了。”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看来,作为新教师的我,需要前进的路还很长呢!由于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准备不充足,幼儿在进行操作时偶尔出现争抢的现象,虽然课堂上我即兴想出交替操作的办法来解决,但对于幼儿操作环节来说,最好还是人手一份,让每个幼儿都有同时操作的机会。

第三环节吹泡泡,体验泡泡水的效果。在吹泡泡之前,先让孩子们猜一猜我们刚刚溶解的泡泡水哪种最容易吹出泡泡来,通过猜一猜让幼儿进行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安排尝试操作的环节,为幼儿提供猜想、操作、发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这过程中,满足自主操作、试验的需要,满足表现的愿望和相互认同的心理需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最后,教师总结幼儿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并让幼儿认识到洗涤用品中都含有一种产生泡泡的化学品。所以小朋友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吃到嘴巴里,并以拍泡泡的游戏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自然的结束本次活动。

以往我们总认为小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开展探究活动会比较困难。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的开展科学活动!

对于观察月偏食的心得体会实用七

观察对象:陈志嘉

性别:男

年龄:6岁

观察时间:20xx年11月10日

观察地点:本班教室

观察目的:观察陈志嘉在交往方面是否有提高。

观察记录:

今日,我一走进教室,陈志嘉就向我冲了过来。“曹教师,你怎样…此刻才来呀?我…都…想你了,你…想我了吗?”我忍不住笑了。“教师今日上晚班,我也想你了。”我说。陈志嘉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用手捂住脸。

观察分析:

陈志嘉是个活泼的男孩子,十分愿意表达自我的想法,可是由于缺少必须的锻炼,有时显得有些害羞,毕竟他还是一个6岁的孩子。得到教师的肯定他十分高兴,在交往方面,他又有了提高。

教育措施:

首先,我对陈志嘉表示了感激,虽然他有时表达得还不是很清楚。可是我为他在交往上的提高而感到高兴,我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在他表述的过程中,我没有打断他的话语,而是在他表述之后欣赏地鼓励他,相信在以后的日子中,他会更加的活泼可爱,语言表达本事会更强。

对于观察月偏食的心得体会实用八

观察笔记观察时间:五月份观察对象:全班幼儿观察目的:班级的纪律较为松散,孩子的`行为较为散慢。

观察事件:

吃午饭时,小朋友表现得有些不安、急燥,说话声音由小声到大声,我提醒小朋友:进餐要安静。小朋友稍微收敛了一点,可过不了几分钟,又开始了,并且越来越大声。我只好拿扣分来压他们(孩子十分注重他们的评比分数):“小朋友注意了,再这样大声说话,教师可要扣分了!”这招还真灵,小朋友一下子安静下来。饭后,我告诉小朋友要在语言区看书,可仅有几个乖巧的女孩子遵守规则,其他小朋友都跑到建构区里玩了。有几个调皮的小朋友还趁我不注意,竟追闹起来了。

观察分析:

原先十分有序的班级,为什么会变得这样不安和急燥呢我想起在办公室时,听到其他班级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什么我想起当我带领小朋友去排练时,孩子们都表现的很累:“哎呀!又要排练呀!”还不止一次地问我:“教师,我们什么时候到大型玩具里玩呀”显然,是因为排练“六一”节目,把孩子的学习生活常规打乱了,所以才变得那么不安和焦急。另外,因为排练“六一”的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教师也会相对着急,所以可能也会变得比较急燥,孩子也就跟着急燥了。

措施:

1、在排练同时,也要强调常规,不能因为排练紧张而忽略了常规训练。

2、重安排好排练的时间。在排练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正常教学,不要因为排练而打乱了孩子的生活学习常规。

3、跟班上的两位教师沟通协商,注意调节自我的情绪,不能跟随孩子急燥。

效果:

班级常规有所好转,孩子的情绪也慢慢变得平和起来,但还有些急燥,需要长时间调节和培养。

“六一”组织、规范、清洁、整顿、自律如:平时到音乐厅排练,有好几个小朋友经常不排队,独自跑到音乐厅,也带动了其他小朋友。所以,必须要让所有的小朋友排好队伍后,才能出发到音乐厅或者其他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