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直线线段线段案例心得体会范本 线段和直线的共同点(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0 09:46:29 页码:9
直线线段线段案例心得体会范本 线段和直线的共同点(三篇)
2022-12-30 09:46:29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直线线段线段案例心得体会范本一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2.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初中光学内容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有广泛的应用。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平面镜成像的前提条件,因此,本节课内容在光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于光的反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规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光的反射规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教学重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学过程

对于直线线段线段案例心得体会范本二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光”教学单元的第二课。这课是在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基础上,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同时,本课又是为下一步教学: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的科学等做知识上的铺垫。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有层次地显示了“光的反射和折射” 知识结构:

1、在学生已经知道镜子能反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还有哪些物体能反光

2、深入浅出地讲解光反射的含义。

3、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

4、观察一种常见的光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讲解光折射的含义。

5、学生用光的折射道理解释水中的铅笔变弯折的现象,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图做些深入浅出的讲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上看,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通过六年的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在学习活动中他们能积极地思索,能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活动中能充分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综合运用自然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将科学与生活结合,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知识、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进一步树立学好自然的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以及问题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模式及设计思路:

在小学自然实验类型的课中,通过实验对概念进行解释,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情境,说明实验和做一些效果不明显的实验项目。是网络技术与自然实验教学的一次整合。

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具体分为三个部分。①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活动中,得出“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这一科学的结论;③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2、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动脑、动手,运用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由于光的反射和折射而造成的种种现象

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

六、教学方法、手段及其依据:

1、 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动画的演示引入新课,促使学生“愿问其详”,激发求知欲。

2、 加强直观,丰富感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认识化在分组实验和学具操作中,让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感知并形成表象,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现象,促使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

3、 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的产生和发展,而需教育者的专门评价和培养。”教学时,通过设置情景,表扬激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

4、 学会尝试,巩固运用

宋代教育家朱熹指出:“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为学是自家为学,不于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而自家不得”。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并加以运用,巩固提高。另外,本课时教学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操作,观察,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准备:

计算机辅助课件;镜子、手电等实验物品

八、教学过程 :。

(一)、感受光的世界,导入研究内容

1、 动画:在光的照射下一幅图画逐渐出现在大家的眼前,让学生感受“光”,体会“光”。

2、 讲述: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光”的问题。(出示课题)

【设计目的:通过动画,设置情景,激发情趣,置疑,激发求知欲,用以上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点燃学生探究自然秘密的智慧火花。】

(二)、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

1、认识光的反射

* 通过“小球运动”,引发思考:光能否像小球这样“反弹”?

* 选择材料,实验验证。(利用镭射光、镜子做光的反射实验)

* 讨论:光传播到这些物体之后又是怎么到达我们的眼中?

* 小结:光的反射。

*进入“光的反射” 站点,查阅关于光反射现象及其光反射应用的相关资料。 * 在查阅中,你对光的反射又有了哪些了解和问题。(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的情况不同。)【设计目的:这一层次经过演示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认识光的折射

* 讨论:你认为什么反射光能力最强,什么反射光能力最弱。

* 提问:光到哪去了?光进入透明物体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 指导演示,学生实验。

* 小结:光的折射

* 进入站点自主学习“光的折射”。(提问,师生交流)

* 分析小结学生的问题,反馈学习情况。

【设计目的:这一层次经过实验演示、观察、讨论、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使抽象的理性知识由直观的教具演示了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三)、强化练习,反馈矫正

光反射和折射知识融合于我们身边事例,设计多组不同程度的练习,针对学生的个别化差异,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利用所学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与教师提供材料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九、教学效果预测:

学生能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种种现象,能够用科学实践的方法来解释自然现象。

对于直线线段线段案例心得体会范本三

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参考答案:c

光的反射练习题(判断题)

(1)树在河里形成的倒影,树在地面形成的影子本质上没有区别.( )

(2)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也在同一平面内.( )

(3)雨后晴朗的夜晚,人迎着或背着月光走时,看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

答案:

(1)× (2)√ (3)×

光的反射练习题(填空题)

(1) 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

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

(2)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现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向下的水井

中,则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

(3)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4)以相等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某点的光线可以有______条,以某一角度入射到镜面

上某点的一条光线,有______条反射光线.

(5)一束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角是______.

答案:

(1)60°,20°(2)67.5° (3)镜面反射,漫反射,漫,镜面反射

(4)无数,一 (5)0°(6)75°,130°

以上对光的反射练习题内容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做的很好的哦。

光的反射同步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60° b.30° c.120° d.150°

(3)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将平面镜转动θ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反

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 )

a.θ/2 b.θ c.2θ d.0

(4)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

(5)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不发生反射 d.两种反射同时产生

(6)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倒影”,则“倒影”是( )

a.正立的实像 b.倒立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的虚像

(7)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

(8)一条光线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 )

a.入射角为45° b.入射角为90° c.反射角为45°

d.入射光线垂直物体表面

(9)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则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

(1)d (2)a (3)c (4)d (5)b (6)d (7)a (8)ac

(9)b

光的反射同步填空题

1、欲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为直角,则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应为 。

2、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反射角的大小为 。

3、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增大5°,则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增大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增大 。

4、池中水深3.5m,月球到水面距离是3.8×108m,池边的人看到池中月亮的像距水面 m。

5、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当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亮恰好位于太阳和地球的连线上,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_________,这时地球上的部分地区则位于月亮的___________。

6、一束光线照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光线向下与水平方向成30°角,在入射线不变时,转动镜面使反射光线竖直向上,入射线与镜面间成______角。

答案:

填空题

1、45度

2、0°

3、5°,10°

4、3.8*10^8

5、日食,影中

6、600

光的反射同步习题

1、 当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

2、 一束与镜面成4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则入射角是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

3、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时,则入射角是_________。

4、 如果你从一块小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个平面镜多么小,你的同学也一定能从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这说明了光路的_________性。

5、 人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_________的缘故。

6、 雨后初晴的月夜,地面坑洼,处有积水,在月光下行走时,如果发现前面某处特别亮,夜行者通常认为那是积水,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坐在教室各个位置的同学,眼睛能清楚地看到黑板上面的字,这是由于:( )

a.粉笔字发出的光射入眼内

b.眼睛发出的光觉察到黑板上粉笔字

c.粉笔字对光产生了镜面反射

d.粉笔字对光产生了漫反射

8、 在黑暗的房子里,桌子上立着一平面镜,镜子后面是白色的墙,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墙照射,则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墙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墙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9、 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逐渐减小时,则:( )

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

b.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减小

c.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

d.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

10、 利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应该是:( )

a.100° b。80° c。40° d。50°

答案:

1、40°

2、50° 50° 100°

3、45°

4、可逆

5、漫反射

6、由于积水处发生镜面反射,因此显得特别亮

7、d

8、b

9、a

10、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