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看电影艺术赏析心得体会如何写 电影艺术的认识感受(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0 10:20:05 页码:10
看电影艺术赏析心得体会如何写 电影艺术的认识感受(2篇)
2022-12-30 10:20:05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看电影艺术赏析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我说:“会的。”

其实我对这种电影并不感冒,更别说感动了。难道现实已经满足不了现在人的爱情了,需要虚幻的东西来实现爱情了吗?大多数电影更是把煽情搞到了极致,要么异地,要么遇到什么困难,反正就是不能好好在一起。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里,又怎么能抛开现实不谈呢?

《隐入尘烟》是一部爱情题材的电影吧,电影时长两小时十三分钟,全程没有出现一个“爱”字。但所有的细节都在诉说着爱。电影看完对我的冲击感并不是很强烈,但就是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平凡中透露着神圣。

故事应该发生在陕甘宁一带,老四(有铁)和贵英初次见面是在媒婆的介绍下,两人都没说话,看都没看对方一眼。贵英因为小时候落下的病根,一直都有尿失禁的毛病。贵英的嫂子怕贵英在有铁家尿失禁,就叫贵英去茅圈放水。放完水的贵英看到在驴圈旁吃饭的有铁。这也是两人的第一次对视。

之后便是结婚,没有彩礼,没有婚宴,也没有亲朋好友的祝福。有的只是一张连笑脸都没有的红底双人合照。

婚后的生活也很平淡,有铁很照顾贵英,从各方面的细节都可以看出来。知道贵英会尿失禁,便在火炉里填满柴火。给贵英洗尿湿的衣服。在献完血之后,即使身上只有50块钱,也想给贵英买件长一点的大衣用来遮住下半身。下雨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去保护盖房子的土坯,而是用塑料裹住贵英。会在拉麦子的驴车上给贵英堆个小窝。用麦子在贵英的手上印朵花。贵英用麦秆编的小马,有铁到死都攥在手里。这部电影没有轰轰烈烈,就是很平淡的细节在打动人。

贵英也是很爱有铁的,从以下片段可以看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不但有对爱情上细节的描写。对底层人民正直和善良的秉性也描绘的特别细致。

有铁在打水时捞起打到水中的蝌蚪,将其温柔放生

在有铁给张永福捐了三次血之后,他没有向张有福的儿子索要任何实质性的东西,而只是让张有福把欠那些平时看不起贵英的工人的钱给结了。

房子被拆,也拆毁了在房檐上的燕窝,害怕燕子春天回来没地方住,在新房子上专门给燕子造窝

除了这些,里面还有好多细节。

贵英死后,有铁也不想活了,他换上了第一次和贵英见面时嫂子送给他的衣服,给贵英烧了台纸电视。把搬了两次家都贴在炕头的喜字换成了贵英的遗照。又卖了所有麦子,还了欠下的所有钱,连欠下的几个鸡蛋都还了。甚至他答应农场主的两袋土豆他都没忘。做完这一切之后,他放了跟了他半辈子的驴。这在我们生活中算是很正常的事了,但就是这种很正常的事,也有一大部分的人做都不到。作者不仅讽刺了当下快餐式的爱情,同样讽刺了丧失了善良和诚信,还在天天勾心斗角的人。

电影里面有铁的“宝驴”和张永福的宝马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第一次拉有铁去给他爸献血的路上,贵英尿失禁,没有关心,没有对献血的有铁的感恩,有的只是一通抱怨。第二次拉有铁的时候,宝马的后座便有了一层随风飘动的,如有铁所说,宝马比不上他的“宝驴”。至少驴不会嫌弃贵英。

有铁死后,被放生的驴跑回到有铁的家里,和门口的宝马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的确挺讽刺的。

让我真正有一些难受的是,贵英死后,孤零零的躺在炕上,除了有铁,身边没有一个人。可怜有铁帮助了那么多人。献血多次也只是为了帮村里人要回工钱。他一直都是活在黑暗里的,而贵英像一道光般照耀了他的生活,见过光的人,又怎么会安心的活在黑暗里。

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世界飞速发展,为了不被时代淘汰,我们踉跄着紧跟时代潮流。却忘了最开始追求的东西。那些真挚的,淳朴的,善良的本性应该在生活中屡屡出现。而不是被电影表达出来让人学习。我有时候会想,到底是时代在进步还是在倒退,前几天看到网上骂甘肃的,我非常不解。我们只是穷了点,就应该被骂被瞧不起吗?我们种自己的,吃自己的,爱自己想爱的人,一不偷,二不抢,怡然自乐。难道今天这个时代需要金钱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了吗?如果人们不择手段的去赚钱,爱情被被提到桌子上明码标价,那么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如今的这时代还能找出有铁,贵英这般的人吗?

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在哪,真实。我们常说好人有好报,可好人真的有好报吗?有铁算不算好人?他有好报吗?没有。好人就活该被欺负,活该被看不起。这部电影除了爱情,就很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但人家有铁至少还有个贵英,贵英也有个有铁。所以说,爱情也是一剂良药,即使生活再苦,只要身边有贵英,有铁这般的人,也会笑着过下去的。所以啊尽情的去爱吧,真诚的,大胆的去爱。

2022看电影艺术赏析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闲来无事,看电影。《立春》。

看完电影再看了两篇影评。一个是司马南的,一篇骂人的鬼话。我这人写起东西来就是随意性太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到这里想想就觉得堵得慌,司马南这篇影评实在倒人胃口。看到那些类似的专门骂人的评论就感觉想要骂作者一通。有个词叫文如其人。我对于那些批评别人的时候不积点口德的人向来是没有一点好感的。网上发评论,赞同不赞同都不是什么错,但骂人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总骂人的人,一般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另一篇是李多钰的评论,说立春不是一部让人舒服的电影。这位作者我今天第一次知道其名字,等下,让我先google一下看此人是什么来头……噢,原来是《新京报》副总编辑,怪不得那么多人对她的文章发表评论呢。这篇评论,最起码从文风上来看,批评和赞扬都对电影制作人员、演员等表现了最起码的尊重。而且,我感觉这篇评论写得还是很到位。

我属于比较晚熟的一类人,也是被洗脑洗得比较彻底的一类人。儿时的我,对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有着非常盲目的盲从。可能是因为我自小比较听话吧。我发现,很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一般都没有大的出息。我不是贬低自己。我是说,没有大的出息,而不是说没出息。社会中真正的精英,一般小时候会有可以自由发挥的思想和想象,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尝试的人。象我这样,妈妈说一不敢做二的,长大后顶多也就是循规蹈矩地找份工作混饭吃。努力一点的呢,可能会凭着努力和坚持,过上中上等的日子;不努力的就只能在中下层苦挨。而那些儿时缺乏太多的管教的,一部分变成了混混,一部分也在苦挨,另一部分却成了社会的精英,或者是那种千刀万剐都让人觉得不解气的精英。扯远了。

我直到大学时期甚至毕业之后多年的今天,仍然深受那个年代思想的毒害。李多钰说这部影片讲的是理想主义。其实理想是谁都有的,有些人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有毅力,有恒心,这都不是坏事。问题就是,这个理想本身是什么?是不是一种正常的理想?这就要涉及到社会的普遍价值观。那个年代,现在回想起来都感觉到恐怖。人是不能自私的,不能追求自己的享乐的。中学生是不允许穿“奇装异服”的。早恋是有可能被开除学籍的。听流行歌曲是腐化堕落的行为。说来可笑,由于多长了几颗音乐细胞,加上我听妈妈的话,听dang的话,我当时也是抵制流行歌曲很坚决的一名“先进分子”。虽然我没有什么行动,但我知道,当时的我是抵制这些的。以致于上大学的时候,学校举办文艺晚会,我上去唱歌,唱的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系里比赛时清唱都取得名次,好象是第四名吧,要选到校级别去再次参赛的时候,找不到伴奏带。能找到伴奏带的歌我却很少有会唱的,因为都是我所抵制的流利歌曲。在那种年代里,人们能有什么理想?现在的人谈理想,一说就是票子,房子,车子。从精神层面来讲,仍然比较低级。按照马斯洛的人口理论,远远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程度,这也是由现在的社会状况决定的。我们绝大多数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不可能象米国人一样,想搞个什么动物研究,可以在动物世界里一呆十几二十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最起码这种理想,能够促使人做出对整个社会发展有利的事情来。每个自私的人朝着自己自私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就做了对社会有益的事。但是那个年代,理想是什么?李多钰说了,那个年代,鼓励人们的崇高感。我们的楷模是雷锋等不追求个人回报只讲究奉献的人。

说到这里再说几句闲话。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点倒是言之有理。我打小就被培养出不问收获只讲耕耘的性格,倒对我的职业生涯也有帮助。不论走到哪里,我做事一向是认真负责的。可能有些笨,不够灵活,但仅就做事来讲,比很多人还是要强一些。

金庸的小说也影响了一代人。我非常喜欢读他的小说,《倚天屠龙记》四十回的回目我可以一回不落地背下来,到现在也不知道读过了几十遍。现在回头来看,他的小说其实很多方面也是毒害人的心灵的毒草。比如,神雕侠侣里头的郭靖,跟拖雷之子说,贾似道是个大大的奸臣;但他就是要保着这个昏庸的王朝,并且以蒙古兵残民以逞,杀生成性来作为借口。在他的眼里,国家的利益仍然是高于他的个人利益。他就不敢象杨过和小龙女一样,管它天翻地覆,我只爱你一个。作为大侠,他郭靖就得为民请命。他有一点考虑自己的念头那就不是大侠了。他的女儿郭芙虽然可恨,可是他做爹爹的,竟然为了杨过要斩断女儿的一只手臂。而为了素不相识的一些百姓,他一句“好人怎能错杀”,就把自己送入虎口。他的品性对人的毒害是隐性的,不容易觉察的,都披着正当的外衣的。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在完全的无意识之中,他把杨过和黄蓉从一个正常人毒害成一个跟他一样的人。杨过在法王夜闯襄阳时听到黄蓉和郭靖的“国事为重”四个子后,从岸上毫不犹豫地跳入火坑,从此也成为一颗害人害己的毒草。不过后来他终于还是在小龙女的爱情里被融化,重新脱胎换骨,可喜可贺。

相比较之下,赵敏是最正常的一个正常人。她跟张无忌说,你们满脑子的军国大事,我的心里就只有一个你。这是多么真诚又多么有力的一句话。在这句话面前,郭靖,丘处机之辈顿时黯然失色。

这些看似跟《立春》没有关系,其实,它们反映的都是被扭曲的价值观。高雅艺术,哈哈,什么叫高雅艺术?艺术还有高雅和粗俗之分吗?粗俗的东西叫艺术吗?大俗即大雅。能为人接受的,就是好的艺术;不能为人接受的,就不是好的艺术。象我上一篇博文写的那样,音乐在自己的心里。艺术,本身就是个人的一种感觉,外人没有任何权利来置喙。但是在那个扭曲的年代,艺术被安上了标签。流行歌曲不是艺术,是毒草;只有美声唱法,只有钢琴小提琴才是艺术。艺术好与坏的标准是公权力决定的,而不是人心底的那根弦决定的。当社会普遍以这种价值观来取向时,王彩玲们的。处境就只能是悲惨的。她们固执地认为他们是高雅的,但是他们只能向生活低头。

如果是现在这个思想已经多元化的社会呢?如果她真的喜欢这种“高雅艺术”,她就必须得心甘情愿地忍受这种无人欣赏的寂寞。她不必专门到北京去获得权力的认可,也不用编一堆的谎话来为自己辩护。如果她不能做到这些,那现实的压力就会逼着她走另一条出路。但在《立春》里,她说,没有了她的嗓子,她就是个废物。她必须依靠这个活着,她没有别的出路。她活着的同时,也象郭靖一样带出了一批杨过们。

幸运的是,由于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的出现,我们的眼界被打开了,我们的思想开始有了自由,而且必将更加自由。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尽管最近有什么新的劳动合同法,有什么限制大小非减持的措施出台,意味着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挫折,但是,已经开始的解放战争,必将以燎原之势燃遍神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