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学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2:30:45 页码:11
教学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汇总10篇)
2023-11-19 02:30:45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概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总结心得是一个反思和成长的过程,通过总结自身的经验和体会,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进而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将自己的体会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些心得体会不仅在思想上有所拓展,还在文字表达上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教学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劳动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跳板,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实践劳动,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谈论我在劳动实践中的收获、困惑、改进措施、心得体会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人生中第一次的劳动实践给了我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社区清洁活动中,我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并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每一次举手扔垃圾,扫一片地,我都不禁思考:这些瑕疵,是我们平时对待环境的不负责任的态度造成的。通过劳动实践,我更加珍惜身边的资源,也变得更加勤奋和踏实。

然而,在劳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最大的困惑在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一开始,我总是尽力做到完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些细节上。但通过和他人的交流,我发现快速处理事务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一个小细节上。通过反思,我明白了专注并且把握重点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困惑,我尝试了一些改进措施。首先,我把目标定得更加明确。在劳动实践之前,我会详细思考任务的分解和完成时间,确保每个阶段的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次,我学会了正确的时间管理。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和分配任务,我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每项工作。最后,我也学会了团队协作。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我积极沟通,协调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个人魅力,使整个团队的工作更加出色。

劳动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在劳动中,我不仅仅是完成了任务,更是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付出和奉献。劳动实践让我懂得了感恩和珍惜,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珍惜团队合作的机会,珍惜每一个机会去付出和成长。同时,劳动实践也帮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在实践中,我发现自己有着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并且对挑战充满了勇气和决心。这样的实践让我更加自信和坚定。

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地参与劳动实践。首先,我将更加注重与团队的沟通和协作,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其次,我将注重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最后,我会不断反思和总结,在每一次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通过劳动实践,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劳动实践,我有了许多收获,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反思和总结,我明白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并尝试了一些改进措施。劳动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让我珍惜和感恩。在未来,我将继续参与劳动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20xx年6月8日,我听了李伟老师的《有效教学实践与反思》讲座,对于我有了好大的帮助并指明了我们以后工作的方向,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预案。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现行教材采用的是模块教学法,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预设,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调控,适当删减或调整,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二、促成生成,精彩新课堂。

大家知道,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等。

三、课后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智慧。

由于课堂教学的许多临时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同实施之间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及时反思,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总结“成功亮点”,考虑“失误不足”,思考“创意闪光点”,不仅要善待“生成的问题”,还要会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只要培养自己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能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难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总之,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第一段:引子(大约200字)。

劳动实践是指学生在各种场合下积极参与劳动活动的实际体验和技能培养。在普通教育中,劳动实践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健全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劳动实践,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理论知识之外的东西,锻炼身心,增长见识,培养意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劳动实践中的体会与感悟,并对个人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反思。

第二段:实践体会(大约300字)。

在过去的劳动实践中,我曾经参与过社区清洁、义工团体和学校文化节等多样的活动。这些实践让我深受启发。首先,我意识到劳动实践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们所付出的劳动。在劳动实践中,我能够与他人合作,互相协作,从中培养出耐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艰辛。在整理社区垃圾时,我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深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一个整洁和美丽的环境。这些实践让我对劳动和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段:工作态度与价值观(大约300字)。

通过劳动实践,我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以前,我总是只顾完成任务,对于工作的细节和过程没有过多的考虑。但在劳动实践中,我发现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心,同时对他人和自然负有尊重和照顾。在社区清洁活动中,我细心地整理着每一片垃圾,似乎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对环境的影响。这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小事都有它的重要性,只有全身心地对待工作,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第四段:心得感悟(大约300字)。

劳动实践让我明白了“劳动光荣”的真正意义。以前,我总觉得劳动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存在,是一种必然的不愉快。但通过劳动实践,我发现劳动其实是一种快乐和成就感的源泉。通过付出努力,我们能够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同时也改善了自我。劳动实践不仅仅是一个任务,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它让我明白了付出和收获之间的关系,让我珍惜每一个劳动的机会。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大约200字)。

通过劳动实践,我意识到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实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实际技能,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思维、协作和责任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保持一颗勤劳的心,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继续努力,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努力成为一个对工作有热情负责任的人。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劳动实践与反思,我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教学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能真正做到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彻底改变以往邢种单纯“灌、输”的教学疗法,在素质要求、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都也应与时俱进,都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课改精神同步。

事实上,中学数学教改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为能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的精神,尝试使用符合课改精神的新式教学方法显然尤为重要,应运而生的诸如:启发式、自学——探究式、发现法、“问题式”教学法等等,这些新式教学方法经多方论证和教学实践检验证明: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各显其独特的功能。本文他就“问题式”教学法的本质涵义、教学设计中的师生地位、问题情境的没置所应遵循的儿个原则及其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作用睹方面谈几点看法。

“问题式”教学法,其本质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潜能。实际上,“问题式”教学法遵循了建构主义理论,符合新课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它以充满“问题”为情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过程,在这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问,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各种冲突与和谐,破坏与创造很大程度上就实现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义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正由于此,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其充满创新、创造的欲望。

“问题式”教学中三个主要环节:(1)提出问题。没置问题情境。这时教师是指导者;(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过程。学生足主体。此时,学牛心理处于“愤、悱”临界区,破坏与创造将随之而生,教师若能做为一个参与者,促进者,适时点拔。无异于画龙点睛。这也是“问题式”教学法实施成败的关键;(3)归纳总结:教师是指导者,应对已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方案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定性,同时给予岢定或补充并不失时机提出新问题,为新知识埋下伏笔。

“问题式”教学法实施中切忌两种失误:其一教师自问自答。其二学生有问不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在问题设计上过度强调教材与教师的主体意识,因而。在没问上缺乏合理性、脱离生活。也忽略了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设汁问题的原则。势必造成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仍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

在问题情境的没置上:当学习的卡于料与学生现有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即会引起学习者的极大兴趣,兴趣必然产生学习动机。

另一方面,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也常是由直观表象上获得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结、总结,再深入研究、探对,上升到理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学生热于关注有趣、新奇且有实用价值的数学问题的特点,设置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能感受到用“数学”解决周边生活问题的乐趣。

问题情境的没置与现实生活及学,直接体验相结合,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这仅仅一个开端。而如何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井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外产生矛盾、导入知识、新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创没问题的难度,能否循序渐进且能力趋于学乍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毕竟足学习的主体。若所设计的问题学生无法解决。其思维的发展必然停滞:而设计的问题太肤浅,当然无助于其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没计问题时必须掌握适度原则,精心讲究能力趋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而可获。

数学建馍的过程。就是学生从问题实阽情境中体验和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闲此,数学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卒间形式,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实际上。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台的学习。两者之问的相互融合与转化。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重要途径。

题足怎样提m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沦足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形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对于题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问题情境设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具有的知识结构,将要解决的问题设汁成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系列,要避免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他们在进行一项“无”。

“问题情境”教学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新知识。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应具有学习自信心。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学困生被尊重的欲望要比其它学生强烈得多。若教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他们会迸发极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哪怕他们只有小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努力方向。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士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半的不同层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圭明确表达想法,强化合理判断与理性沟通的能力,在师生、学生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教学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第一段:介绍实践反思的重要性(引入)。

实践反思是一种主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通过对实践经验的回顾和思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并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实践反思有助于我们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然而,要进行有效的实践反思,我们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更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自己的行动。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借鉴实践反思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要进行有效的实践反思,我们需要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步骤。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反思的目的和主题,这有助于我们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其次,我们应该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实践过程。然后,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反思工具和技巧,如思维导图、SWOT分析等,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总结。最后,我们要将实践反思的结果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并不断进行实践和反思之间的循环。

借鉴实践反思能够对个人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通过实践反思,我们可以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其次,实践反思有助于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冷静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实践反思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和理论,将其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反思不仅在个人成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团队合作也同样重要。在团队合作中,借鉴实践反思能够促进团队的学习和进步。通过回顾和总结团队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团队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此外,实践反思还有助于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在团队合作中,借鉴实践反思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团队学习和进步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反思,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实践反思不仅对个人成长和团队合作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借鉴实践反思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和成长方式,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学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在高中学习生涯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的实践和反思。这些实践和反思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也让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次实践是初中到高中的转变。初中我们可以依靠老师的督促和家长的支持完成各种任务,但跨入高中后我们要开始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学会了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己的效率。这些经历让我们懂得了如何自律,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

第二次实践是课堂内外的学习。随着知识的深入学习,我们逐渐发现高中的学习是需要自己不断探索的。在学习上,我们不再只是“被动”的吸收知识,而是要主动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在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是学习上,更是我们今后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素质。

第三次实践是关于人际交往。在高中这个大家庭中,我们需要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这对我们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的能力都是一种锻炼。通过与其他人相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同时,开展课外活动也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如何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如何分工协作,如何更好地利用各自特长。

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思就是我们从中得到启示,找到自身不足之处,并着手解决。对自己“敢于直面自己的过错、反思自己的不足”是我们平时需要重视的态度。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认清自己的优缺点,还能够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让自己不断进步。

总之,实践与反思是高中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实践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能锻炼我们的实际能力;反思能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的做出调整和满足自己的成长需要。相信在将来的道路上,这些经历将会成为我们人生中重要的财富和支撑。

教学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近年来,劳动实践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参与各类劳动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培养劳动意识,更能够从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体会与感悟。在我个人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深入的反思与反省,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劳动态度,并通过不断努力改进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劳动实践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重要性与价值。在过去,我对于劳动常常持有消极的态度,觉得劳动辛苦,是一种负担。然而,当我亲身参与劳动,亲手完成一项任务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与意义。通过劳动,我了解到了每一个劳动者都是社会进步的建设者,他们的汗水、辛勤与智慧都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劳动不仅是满足自身需求的手段,更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这种转变让我对劳动重新树立了敬意,也让我更加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

其次,劳动实践让我明白了劳动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我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农田里劳作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自己缺乏耐心和细心的问题;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我也发现了自己沟通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同时也明白到了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开始主动寻求改进的方法,通过自我反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改进自己,才能够在劳动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另外,劳动实践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团队劳动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与责任,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完成任务。在劳动实践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在同伴们的帮助下,我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通过团队合作,我不仅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团队合作的经验不仅对于劳动实践有着积极的影响,更对于我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劳动实践让我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劳动,我体会到了积极的态度和努力是成功的关键。面对辛苦劳作,我能够保持乐观与勤奋,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享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在劳动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跨越困难和挑战的勇气,也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劳动中获得真正的收获。

总结起来,通过劳动实践,我体会到了劳动的重要性与价值,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心态。我将牢记这些体会与感悟,并努力去改进自己、提高自我,在今后的劳动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成果。劳动是一种永恒的主题,只有通过不断地劳动实践和自我反思,我们才能在劳动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为自己、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我学习了《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这本书,可以说这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迫切需要和及时的。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呢?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教学前有效设计。

解读教材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正确解读教材,首先需要教师对教材本身的理解。其次需要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中有效实施。

有效设计是有效实施的前提,但教学不是死搬硬套,而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调整的过程。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支持,该练则练、该讲则讲、该问就问。这就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所教学科的内容特点等问题。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有效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不能跟着感觉走。训练设计是有效教学设计的重点,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就会低下,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训练设计较为简单。内容上:包括基础训练与相应的变式训练。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方式上:包含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的方法。组织上:有合作训练与小组训练的模式。同时,还必须注意训练的密度与空间。教学设计应注重情境的设计,为学生的训练留下一定的空间,否则教学的效益就会低下。当然,在有效教学的环节中,教师不能忘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采取及时合理有效的评价。

三、教学后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简单的说,反思,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对教学结果的总结和探究过程,是对出现的问题的进一步解决的活动。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以反思教学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

实现有效地体育教学,教师要做到:

一、教学管理要严格。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想使体育教学有一定的效率,课堂中的管理由为重要。所以,任课教师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而且要使想制度执行下去,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奖罚措施。并且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定这样的规章,目的是什么,从而让学生能够信服。切记制度定好后,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执行,如遇学生违反则应采取措施,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如果教师只定制度没有很好的执行,常久下去,教师的威信就会消失,课堂管理就会失控。

二、教学目标设计要合理。

教学目标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完成质量。因为教学目标是整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支配、调节着整个教学的过程。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对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想达到有效的体育教学,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即: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课堂中的特殊学生等来设计教学目标。当然要想使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及学生的学情,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适当的手段、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选择要结合实际。

在开学初期,教师就应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各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情确定学年、学期、单元计划,并能够根据各计划确定相应的课时计划。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调查安排几节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用来做“调味”。也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校的课余比赛相结合,从而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

四、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通过教学活动中不同的组织形式而实现的。采取哪种形式进行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因此,无论上课人数是多少,分组教学是一种常用的必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分组教学比较能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也比较能发挥学生的骨干作用。所以在常态教学中教师也要考虑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如: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同伴辅导式分组、友伴分组、合作分组等形式。切记在教学组织时,特别是人数相对比较多、公开课借班上课的情况下,进量减少队形的变换与调动,这样可以便于组织了管理,而且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

五、教学方法运用要灵活。

体育课虽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课程,但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技巧单一,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渐渐消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比赛法、游戏法、合作法、探究法、分层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这样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去探索,从探索中寻找适合某项运动技能、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

六、教师讲解示范要正确。

一堂有效的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优美的示范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每位学生都希望观摩、欣赏到教师规范、优美的动作。教师规范的跨栏动作、优美的健美操动作、漂亮的空翻等等,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单纯的示范是不够,必须要教师配合上精练的语言来讲解动作的必要程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直观的动作示范、精练的语言讲解,更好的掌握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要想使体育教学有一定的效果,教师就要在每一次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既:看教师教学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教法及组织是否合理、教学示范是否正确、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是否能全员参与、是否能掌握学习的动作技能等等。如果达成的效果不好,那出现的问题在哪里,下一次课将如何去改进等。只有不断的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优点与不足,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教学有一定的效果。

八、教师专业素质要提升。

教师的专业素质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好胜心强的男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用自身精深的专业来吸引他们,比如说在篮球教学中,学生要求要和教师“单挑”,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来满足他的好胜心理,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水平和教师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再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某项技术的时候,找学生共同示范,会出现不配合的学生,这时教师可以使用“真功夫”,树立威信,让学生能够信服。当然人无完人,在教学中教师并非对每一项专业都精通,所以这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平时加强练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并多看各类书刊,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教学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教学实践反思是教师以自己实际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地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出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

即使是颇有造诣、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所谓成功、完美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失误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是说话不当,或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或是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或是习题难易不均,或是突发事件未机智应对等等。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有序梳理,全面回顾,对其作深刻的反思、剖析和探究,使之成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以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感觉,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闪光点。例如: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重、难点创新的突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渡语;对学生做出合理赞赏的评价语;课堂教学临时应变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育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受;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从“独奏”到“伴奏”的师生有序互动;某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等等,反思时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和推陈出新。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思维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思路、好方法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反思后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教育学家古德森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担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责任,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以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以良好的修养熏陶学生,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反思如下内容:即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是正确引导和耐心帮助,还是批评和讽刺挖苦?对差生是因材施教,热情鼓励还是冷眼相对,漠不关心?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是否拥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平息事件而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是否融入了“无言之教”之中?课后,教师要冷静思考和客观分析,因为,反思+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范式。

六、反思因材施教的举措。

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有些教师口头上喊因材施教,而在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同样多的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教师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最终达到优等生学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跟得上的目标。教学反思可以使我们及时发现,及时调整。

通过教师的认真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记录在册,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就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教学实践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篇十

低效、无效教学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教育顽疾。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围绕有效教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在取得经验和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有效教学的实践反思,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效率就是速度,凡事追求快!课堂有效教学要求立竿见影,在乎眼前的教学效果,马上教,马上会,“即教即学即会”“当堂达标”。现实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的现象和做法:把教学时间“精细管理”到分分秒秒,正所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无节制地增加单位时间的教学内容,扩充教学容量,加快进度,强化训练,挑战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的极限。

正如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所观察到的,“在这些教师的教室里,那些慢慢思考问题的或用不明确的语言描述自己并进行思考的学生,就会被贴上‘理解缓慢’‘发言不积极’的标签而被撇到一边,被教师以达不到所要求的‘明晰的’语言和表达力而‘善意’地撇到一边”。这种快教学、快学习、快思维导致了所谓的“效率过剩”,它有两大害处,一是违背了儿童生命生长的内在程序和认知发展的固有规律。

据说,大约20多年前,美国曾面向小学生征集最聪明的一句话,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放太多东西。”二是导致了知识教学的“走过场”现象。这样,表面上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速度快,效率高,实际上学生对所学知识是食而不化,只是被太多的知识所填满、所撑胀而已,而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消化,更没有成为学生带得走的能力,知识成为学生的精神负担和累赘。不仅如此,学生对这种学习会产生倒胃口的反应,即回避、厌恶、排斥、拒绝,并因此导致“学习兴趣和热情淡化、消退了,学习思维固化、僵化了,学习灵性以及可持续学习力亦严重受挫,乃至丧失殆尽。”

我们看到不少所谓的高效率的课堂“只是着眼于如何快速有效地让学生把握具体知识,于是学生们知道了知识,却不知晓知识间的意义和联系;掌握了解题方法,却不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和思路;他们手里握住了大量的‘枝叶’,却放弃了最为重要的‘根茎’”。

“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教学的很多效果(包括能力的提高)是要慢慢显示出来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先生说得好:“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慢热、恒温,不适合爆炒、猛煎,就像广东人煲汤一样,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实际上,所有学科的学习都是如此的。不少专家都强调说,教育是农业,要做慢教育,最好的教育者都是缓慢而优雅的。韩国有本畅销书叫《好妈妈慢慢来》。好教师也要慢慢来,对待学生、对待生命、对待心灵,需要的是耐心、诚心、恒心。

由“快学习”转向“慢学习”是对学习本质的复归,它让学习者在从已知到未知的探寻之旅中,能惬意地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身对话,而非做一个匆匆过客,走马观花。“慢学习”充分考虑学生具有的独特知觉、意义和洞察力,关注学生创造性学习潜能的挖掘,还教师以自主性专业发展的空间,使得学习在自主对话的'轻松意境中,阐明争论和思想,传递尊重和信任,构建关怀和友谊的情谊。

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客观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布卢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的确,教学目标作为学生的预期行为变化,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师生的教与学具有突出的指向和标准功能,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

按照格朗伦德的说法,作为学习结果之表述的教学目标,应当具有“行为目标”“达成目标”“可计测目标”的性质。就是说,课堂教学目标要十分具体,必须是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可以检测的,因此它的表述只能借助于动词,即使是情意领域的教学目标,也要用行为描述的方式呈现出来。表述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目标教学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但是,目标和目标教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教学变得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集中精力完成任务、达成目标,从而提高效果。另一方面,它使教学变得功利、窄化、被动,因为,课堂教学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效果”并不都是可检测的、可观察的,“教学效果”的概念要远远大于“教学目标”。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我们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和开展目标教学的时候,只是关注到了人的发展和教学活动可控的一面。

一位小学教师曾反思说:“实事求是地说,一节课的知识目标是否达成,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检测来加以判断———因为它们都是显性目标,易于辨别。但也正因为它是显性目标,我们有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部。”实际上,人的发展还具有不可控的一面,生命具有开放性、生成性,“教学是一种生命历程”,教学的很多效果(特别是能力和品格)具有体验性、模糊性、潜在性。“眼下我们所提倡的有效教学,恨不得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直指教学目标的达成,恨不得老师说的每句话都能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殊不知,教育教学里存在大量混沌的、灰色的地带,在这些地带,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教学手段都能产生相应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教育教学所作用的人,其生命成长本身就具有致密、混沌、复杂、非匀速的特征。”

按照佐藤学的观点,课堂中的混沌的、灰色的地带对学生的发展可能意义更大,他指出:“在教学中价值最高的也许恰恰是这种模糊的多义的意见。尊重这些模糊的多义的意见,能建立起教室里对个性多样性的意识,从而在相互的交流中,能使每个人的认识达到更加丰富、深刻的程度。”

“学生在认识和表现事物的同时,也在表现自己并构建和他人的联系。在这类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或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明晰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

有效教学强调教学程序、形式、模式、规定和制度,追求统一的、标准的、固定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预测性、控制性太强,太过刚性。一些地区和学校在推进有效教学改革时,出现了极端模式化的做法,对课堂教学的环节设置和时间安排以及师生教学行为都进行了详细的刚性规定,课堂教学成了工厂的加工流水线。

客观地说,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有益处的,没有模式和程序,缺乏可操作性,要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但是,试图将教学活动模式化,不考虑学科性质特点以及师生的个性差异,追求统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那对教学的损害则更大。当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一校一模”甚至“一个地区一模”(多课一模、千课一模)的做法,严重违反了教学规律(是对教学规律的误读和误用),抹杀了师生的个性和生命力(是对师生自由和潜能的控制)。这种同模同质的课堂情景可悲、可怕,让人窒息!

从教育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典型的设计心态。金生鈜教授指出:“这种心态相信,教育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儿童的适应性,教育只有按照一套统一设计好的模式、途径和方法,才能塑造出儿童的完美人格。

教育对儿童人格和未来生活的设计其实是对儿童发展的一种预定和控制,因为,儿童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可能性,是不确定、不可限量的,也是不可算度的。由于人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教育和教师不可能决定也不能决定每个儿童的生活道路,无法了解和预测每个儿童人格发展的未来和前景,结果是只能用一种统一的程序、唯一的目标要挟每一个儿童,把他们塑造成一种人。

教育为了实现统一的目标,必定对儿童进行监督和控制,把不适合统一要求的东西修理掉。因此,教育对儿童的任何设计只能导向对儿童成长的控制、包办和干预,最终造成对儿童人格的完整性的破坏。一旦教育的设计心态相信自身是完美无缺的话,教育就可能用专横的手段改造人,造成教育灌输和压制。教育的设计心态必定导致对儿童的强制和发展的干预。

美国著名教育史家和教育政策分析家戴安娜拉维奇说:“在教育中没有捷径,没有乌托邦,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终极武器,没有神化也没有童话。学校的成功很难像生产线一样移植。”佐藤学在做了20多年的课堂观察后指出:“我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然而在观摩教学时,无论访问哪间教室,大同小异的教学却让人产生误会,以为发生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如同在日本找不到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一样,彼此完全相同的教室是不存在的。由于地区的风土和文化、学校的历史和传统、教师的经验和个性、学生的生活和性格等等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每个教室都形成了彼此各异的富有特色的面貌,并按各自的状态构筑着各自独特的世界。”“生命不能被保证”,真正的教学一定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过程。教育是个“不确定系统”,它的改革没有单一答案;教育模式带有个体经验的色彩,其复制往往难于实现。

总之,追求教学的效果、效用、效率是对的,但凡事都有个度,物极必反。过分强调效果会导致“知识过剩”,来不及消化、吸收,变成怀特海所说的“死知识”“无活力”的概念;过分强调效用会走向实用主义的泥潭,这样的教学必然以近害远,以表损里,阻碍未来发展;过分强调效率必然丧失品质,没有品质的效率只是“表效”、假效、短效,它们或昙花一现,或徒有其表,不禁风霜,不堪一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