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双减作业心得体会数学简短(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1:40:56 页码:13
双减作业心得体会数学简短(汇总8篇)
2023-11-09 21:40:5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住重要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提供指导。写心得体会可以加入个人感受和情感色彩,做到更有感染力。以下是小编选取的一些精华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借鉴。

双减作业心得体会数学简短篇一

“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数学作业?多年来,笔者潜心研究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着力探索颇受学生喜爱的集童趣性、适宜性、灵动性于一体的“三元素”作业设计路径,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能,提升学力。

“趣”,即童趣,是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一大元素。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心理,将枯燥乏味的作业设计成充满童趣的作业,主动融入多感官体验,让学生享受作业带来的愉悦感。

1.沉浸式作业:突显作业的“诗情画意”

沉浸式作业,是基于新课程理念及教学内容,融合各种先进教学媒体,包含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的作业。沉浸式作业有利于突显作业内容的实用性、普及性和科学性,使学生自觉自愿沉浸在有价值的学习中,享受作业的“诗情画意”,心情愉悦地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作业效率与实践运用能力。

2.操作式作业: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操作式作业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由直观走向抽象,从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搭建知识结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可以使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探秘式作业:权衡作业的“与时俱进”

探秘式作业是针对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内容,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和发现的时空。这种作业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权衡作业的“与时俱进”并加以有价值的筛选。这个过程不仅丰富了课堂学习内容,还扩展了学科视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未知、搜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宜”,即适宜,是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一大元素。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基于学生立场,顾及各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作业的难度、数量、形式等方面,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享受作业带来的满足感。

1.爬坡式作业:让作业难度收放自若

爬坡式作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基础,遵循“面向全体,兼顾特长,照顾学困”的原则,将作业难度分为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等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这改变了以往优等生做完了没事干、后进生做不了干着急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发展空间。

2.弹簧式作业:让作业数量伸缩自如

展。

3.套餐式作业:让作业形式张弛有度

套餐式作业考虑到各层面学生的思维习惯、个人喜好、生活环境等因素,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以套餐的形式建立作业库,为学生量身定制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像选套餐一样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既让学生感到自信,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灵”,即灵动,也是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一大元素。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及延伸点,强化知识的结构与体系,启迪学生的高阶思维,自主建构数学概念,着力精准化提质,让学生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就感。

1.开放式作业:打破作业的“非此即彼”

开放式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等,设计一些问题或条件开放的作业,打破作业固有的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使他们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

2.关联式作业:寻觅作业的“藕断丝连”

数学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其知识内部的整体性、关联性十分密切。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出发,采用关联式作业,帮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系统中明确知识之间的勾连,实现结构化学习。

3.融合式作业: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

融合式作业可以彰显数学作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别样之美。几个知识点的有机融合,往往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从而让技能在作业中形成、能力在作业中提升、思维在作业中培养。

综上所述,从“趣、宜、灵”入手,开辟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路径,可以使作业寓练于乐,融入多感官体验,适应个性化发展,着力精准化提质,彰显作业设计的童趣性、适宜性、灵动性,进而让“三元素”作业助力真正的数学学习。

双减作业心得体会数学简短篇二

减负势在必行增效永无止境,作业是折射学校教育价值观和专业水平的“名片”,是“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支撑点,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连接点,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负担和成绩的关键点。因此,“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成为老师和家长格外关注的重要话题。那么“双减”后,是不是作业都不用布置了?布置的话,又该如何通过作业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观看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举办的主题教研活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管理》,收获颇丰,使我认识到:

双减作业心得体会数学简短篇三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设计出启发式、趣味性强的数学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双减作业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考虑学生实际需求。

在设计双减作业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很多学生会对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感到无从下手和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作为教师需要设计出一些基于学生实际需求的作业,如可以将复杂的题目拆解成几个小步骤,逐步提高难度,使学生感到有所成就感。此外,在数据选择方面,我们应当尽量避免过于抽象或难以理解的实例,给学生带来实用性、直观性较强的例子。

第三段:趣味性强的作业设计。

设计趣味性强的作业,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在双减作业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例如游戏、趣味小视频等,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点,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于有困难或者思维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提示,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更愿意去思考。

第四段:提高实用性。

在双减作业设计中,我们应当注重知识点的实用性,针对学生的实际应用层面设计出相对应的习题,通过实例分析、案例解析来提升其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同一或相关知识点的作业集成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点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支撑的。

第五段:重视互动性。

双减作业设计也应该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提高课程知识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老师可以在作业制作中,加入一些教学反馈,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等,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学习。同时,学生之间也应该通过互动来相互补充、共同进步。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结语:

总的来说,双减作业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趣味性强、实用性较强的作业,而且要重视学生与老师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当然,以上仅是本人在双减作业设计中的一些个人体悟和经验总结,希望对广大教师们有所帮助。

双减作业心得体会数学简短篇四

9月11日,聆听了特级教师陈加仓老师线上讲座《“双减”政策下有效作业的设计》,针对现在的“双减”政策,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教学建议及作业设计方法。一堂精彩的讲座总能让人有所思有所想,听了陈特的讲座,也让我更深刻地明白落实好“双减”政策,我们年轻教师必须要做好这三件事。

“双减”本质就是为了减轻孩子与家长的教育负担。踏踏实实地去备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做到课中学就能课中会,那才是将“双减”落在实处。减轻孩子学习负担不是删减学习内容,而是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双减”实际上也是对“高效课堂”做了全新的诠释。

讲座中强调了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从讲座的例子中可以发现,陈特一改以往的书面作业呈现出来更多的是操作型作业、自主探究型作业、调查型作业等等。丰富的作业形式丰富了我对于作业设计的认知,特别像小池边猫抓老鼠的设计,既有趣又有深度。又譬如像国旗等的绘制课,将数学与美学相结合,给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数学课,也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思考。

“双减”政策下,我们需要去注重对于孩子的评价,也需要去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模式。以前总是以“分数”量化每个孩子,中下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显然会对学习失去信心。那该怎么去改变呢?从陈特的讲座中,不禁思考能否以报告单的形式代替测评成绩?在单元测评结束后,发给孩子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分数,而是对于本单元知识掌握的“体检”报告单。内容可以包含:该学生某些知识点掌握不足,某些知识点掌握较好,还需要针对某些知识点再强化练习等等。给每个孩子量身定制单元体检单比起冷冰冰的分数测评,能更好地保护每个孩子的学习初心及更好地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双减”政策的落实,对于我们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所思落实到所行,相信我们会站在历史的潮流之上。

双减作业心得体会数学简短篇五

“减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xxxx年参加工作,学校已经开始倡导“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理念。但二十多年过去了,“减负”效果如何?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感受到“减负”已经衍化为比较大的社会问题。尤其能感受到很多家长的焦虑,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不惜重金让孩子抢跑;会让自己的孩子的课外时间淹没在各种兴趣班、学习班中,学生们被迫疲于奔命,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了社会热议。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数学教学中,更不能把目光聚焦于数学分数上,要把数学的教育教学纳入学生的生命成长中,让数学学习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养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我始终在找寻着“减负”与“增效”的交点,坚信转变施教者的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减负”与“增效”是有交点的。

减负、增效看起来是矛盾对立的,有人认为“减负”和“增效”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交点。仔细推敲,减什么负?增什么效?所述的对象是有区别的。在我看来,减负减的应该是不必要的压力焦虑,减的是过多的重复操练,而增效增的应该是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它们并不是完全矛盾对立的。“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我校“轻负担、高质量”的根本,也是我的追求。从数学学习的角度看,数学学习需要适量的练习巩固,但一味通过“题海”来获得感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为数学教师,从教学内容的精选开始,就要确立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承载的思维价值,从而达到“举一明三,闻一以知十”的教学信念。课堂上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能满足于点状习题的解答,而要设法挖掘教学内容承载的更多教育的功能,多几个追问,从而拓展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减负增效”要落实,改善教学行为是关键。拿数学教学来说,如果不讲究方法,很容易走入题海战的误区。如何让学生摆脱在题海中挣扎?我认为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递进性教学,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比如增加几个追问:学习或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已经有了哪些经验和基础?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路径方法是什么?还有哪些不同的解决路径和方法?如果数据或内容上做一些类似的替换,又能变出哪些似是而非的问题等等。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擅长的形象化思考逐渐向抽象化转换。比如通过解决书上或简单的问题,把重心落在规律或方法的发现上,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会总结提炼,逐渐形成回顾、总结、提炼的意识和习惯,我认为这样的习惯远比解答几道题更为重要。通过变式的训练,给学生强大的思维冲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观察、比较、分析、策略使用等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甚至“逼”着学生“另辟蹊径”,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发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我认为这个学习过程的价值远远大于找到答案本身。另外,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习得迁移类推的能力,既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真切体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功和喜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在探究中舍得花时间而没有焦虑和压力。

总之,我认为一线数学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材料中挖掘丰富的教学内涵和教育的价值。只要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不同的思考,就能得到非常丰富的思维成果,从而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把握知识育人的真谛,这就是我认为的“减负”与“增效”的交点!

双减作业心得体会数学简短篇六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或公式的进一步理解、巩固及应用。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态度与方法,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作业批改本身也是一门教学艺术。然而,传统的作业批改存在着一定弊端。

1、工作强度大,事倍功半。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批。而真正用于课堂结构设计、知识结构剖析的时间相应地减少,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就难以付诸实施。

2、批改简单,缺少指正。大部分教师在学生作业批改中为了减少时间,减轻任务,只是单纯的判断对错或常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不予指正,造成有些学生只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怎么改正,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作业产生消极心理,打击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3、言语过激,带有惩罚。部分教师在批改作业中,经常用“作业太马虎”,“重做”等词语,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学生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进而对作业消极应付。更有的教师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一些简单问题,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往往会采取以做代罚的方法,一道错题能让学生做十遍、甚至上百遍。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4、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师生双方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信息反馈的渠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表现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这是因为这些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老师眼中是个“好学生”,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

由此可见,作业的批改使教师很辛苦;作业应起的作用并没有达到。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受到应有的重视。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单的基础性的作业当堂完成,每天准备一张基础知识面小卷,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明确统一答案。

2、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桌,每四到六人组成一个小组。有些家庭作业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主要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教师批改。每个学生都江堰市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尊心,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老师要适时的在作业成绩中给学生一些表扬、鼓励的语言。对于粗心的学生,批改作业时及时提醒,对待数学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慎密的思维。

4、做好交流。由科代表和几名在本学科中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同学组成小组,每周汇集一次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

综上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也使自己从繁重的作业批改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提高学生对学习和写作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

双减作业心得体会数学简短篇七

游戏是初中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学生在游戏中边学边玩,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游戏活动型作业将所学数学知识蕴涵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例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我设计了“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老师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再如教学《统计》这一课后,我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并统计出每人赢的次数;还让学生在“抛硬币”活动中统计出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并让学生发现抛的次数越多,正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接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理解体验了统计的作用,而且学生在游戏中轻松作业,增强了合作意识,体验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初中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生动的情境型作业,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识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例如学习完《10的认识》后,我设计一道“10的一半是什么?”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想象观察、思考,反馈结果:(1)从数的知识认识10的一半是5。(2)从字形结构认为10的一半是1、0、或拼音shi。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情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激活了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帮小兔找门牌号的情境作业,类似的作业还有“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这些带有童趣的作业,把计算融入故事情境中,学生快乐的进行作业,掌握了运算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计算能力,同时学生体会到计算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快乐的,充满乐趣的。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学习了时间,画一画一天的安排;学习完《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绘制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家,并涂上颜色;认识方向后,画一画旅游分布图。这样就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艺术品。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有激活学生原思维,使他们迸发创新的火花,将枯燥原作业变成了件件艺术品。

设计作业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我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学完《解决问题》后,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一)、小华今年10岁,比爸爸小27岁,爸爸今年几岁?(二)、小华今年10岁,比爸爸小27岁,今年爸爸和小华共几岁?(三)、小华今年10岁,爸爸38岁。当小华33时,爸爸几岁?此种作业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从做中学”。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把他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的学习,促使思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源于生活。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时,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将一张长6.28分米、宽3.14分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圆筒,再配上一个底做成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哪种卷法所容纳的物体比较多?再去超市看一些圆柱形容器,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争论,让学生用具体的数学知识去研究生活,服务生活,体现其生活化的一面,让数学与生活更加紧密。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我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术”,防止“熟而生厌”;为学生着想,从学生需要出发,加强作业设计的灵活性、趣味性及实践性,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创造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培养。

双减作业心得体会数学简短篇八

作业原本是教师学校日常教学的“小事”,但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关注的大事、要事。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如何立足“作业”,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科学合理的初中数学作业,不仅要促进教学提质增效,同时需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

要从学科本位学生立场系统设计作业。对数学学科,要确保学科难度不超标、内容不超量。“双减”文件明确分类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总量。

比如:布置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作业。刚刚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的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张天孝主编对此特别有经验。他罗列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共369道算式。一般来看,16+7和17+6的价值难分高低。但是在他看来却不一样。像748×7这样的算式会用到进位加法算式28+5和49+3,但是不会出现28+7和49+8这样的进位加法。所以同样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有的只在加法当中用到,但是有的会在后续的乘法中用到,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业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在这369道当中会出现在多位数的乘法当中有60道。所以对于作业设计来说,要把力气花在刀刃上。

当然,不是做得越多、花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学好。在合适的时间内学习“少且重要”的数学才是数学课的理想状态。有时过多机械重复同水平的练习,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迷失好奇心,反而“熟能生厌”。

华罗庚曾说:“学数学不做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在信息化的今天,要帮助学生找到“题海”已不是难事,难的是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成长的“题组”。“双减”文件明确要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顾泠沅教授有一项研究,将认知目标及其对应能力表现水平描述为“操作、了解、领会和探究”的四层次框架。在组织的大样本区域初中数学质量监测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操作、了解类的目标达成度较好,而领会和探究的目标相对不足。

也就是说,我们常在低水平的层次高频训练,却在高阶思维水平层次低频发展。适当降低这种低阶思维水平的“高频训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去经历“高阶思维水平”的挑战,应该成为日常作业教学改进的方向。

探究性作业并不是每一课学习之后都需要设计,而是要对整个单元的数学教学目标充分解读,再根据单元的基础性练习内容剖析学生还需要经历怎样的思考过程,进而进行相应的探究性作业设计。

初中生的探究性作业,不一定要探究出一个新的重要发现,而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去表达,去展现他们个性化的思考结论。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的面积单元,我们经过分析发现这一单元的习题已经把本单元需要落实的知识点和生长点都涉及到了。但是,课题组觉得还可以加强习题的开放度,以提升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设计了一个探究型作业:“画一画,说道理:一个平面图形,周长越长,面积就越大,有道理吗?很有道理,还是毫无道理,还是有一丢丢道理?请画一画写一写,说明白你的道理”。

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举例、画图,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不同学力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作品呈现,创新火花层出不穷,作品处处现惊喜。这是课堂教学和基础性作业做不到的。

数学家陈省身所说“数学好玩”,数学的作业也可以很有意思很有意义的,不仅仅只是做题,可以阅读、实验、游戏、绘本、魔术、可以stem、可以进行项目化学习。让数学因为作业的形式改变而变得生动活泼、有滋有味。

作为日常教学来说,做好作业的评价,完成了批改,才算完成“作业程序”。“双减”文件对此也有细致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文件还特别提到:不能要求家长批改和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毫无疑问,批改作业属于教师的工作,“精选、先做、全批”是教师作业布置的基本准则,教师也不会要求家长和学生批改作业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但学生因此就放弃作业的“自我检查”,家长就对孩子的学业“放任不管”,这就是对文件的误读。任何关于学生成长的工作,都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自主和家校合作形成的合力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作业的批改看结果也要看过程。老师批改的一个简单的分或者“×”,反映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经历和收获,还会掩盖学生作业过程火热的思考、丰富的情感和真切的体验。在批改时,尽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尊重。有时一句话,足以鼓励学生的斗志;一个符号,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一个图示,能激活学生的思路。

记录下来,都可以作为学生作业的'作品。

如果我们保持欣赏的眼光,学生的每一份作业都是一件作品,哪怕是一道简单的习题。如在认识圆柱之后,设计“圆柱与长、正方体有异同之处?”这一问题。学生展现出了以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与思考路径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要大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他们从来都不会让我们失望。初中数学项目化学习中,学生用毛线绕出一朵花、用小木棒搭出一座桥、用纸箱板造出一幢小房子……是数学项目组的作业,也是跨学科综合实践的作品,如下图。

数学课程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作业设计的角度来说,人人可以做不同的作业,要提高作业的差异化水平和个性化水平。未来,如果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基于大数据的作业设计将会更智能,更能促进学生充分的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