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3:34:24 页码:13
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0篇)
2023-11-19 13:34:24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经验的总结,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写作技巧。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实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篇一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是很值得看的纪录片,有些东西我们不能遗忘。每一位爷爷奶奶都值得我们去尊敬,去铭记。从影片最开始,一位爷爷讲他的战友,一个女孩子,腿被炸没了,在抬回去的路上,没喊一声疼,她一直在唱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瞬间泪崩[流泪]还有那位喜欢拉手风琴的爷爷,他失去右手,同时失去了他的梦想。他和战友说,是老了,拉不动了[流泪]还有一位爷爷在和战友视频的时候说,刚刚给工作人员讲了抗美援朝的事情,在最后他说苦了,他不应该说苦的。眼泪又开始流出,怎么就不应该,本来就很苦[流泪]“我希望世界和平,打仗对谁都没好处,但我反对投降”

近期,在韩志愿军的遗骸被陆续接回祖国,山河已无恙,英魂归故里!希望爷爷奶奶们可以尽快回到祖国的怀抱。有的小伙伴说他们那里排片很少,甚至有的小伙伴那里还没有排片,这部影片没有钱宣发,只能网友自来水+政府扶持,真的很希望大家有条件能去支持一下。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是因为之前一直都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1950他们正年轻!

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篇二

在一个淅淅沥沥的雨夜里,我在朋友家里观看了电一影《烛光里的微笑》。影片中的王双玲老师那高大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她感动,感动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我更敬佩她,敬佩她对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她惋惜,她这样一位伟大而平凡的教师怎么可以英年早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种复杂、难受的感情在胸中久久难以释放。我想,那场雨似乎是上天在为这电一影中平凡的女教师在哭泣、在哀号。在《烛光里的微笑》这部电一影中,我深深地为王老师那种对学生无私奉献的一爱一所感动、折服。她使教师光辉的形象越加耀眼、熠熠夺目。王老师那种对教育的热忱、对学生的负责、对孩子们的关一爱一与生俱来的,她是最可一爱一的人。当我看到“孩子们为探望病一床一上的王老师一精一心制作的“签名”帆船,孩子齐声说,王老师,您带我们去远航。”这幅画面时,我深深的感动了,眼泪瞬间从心中喷一涌而出,一个平凡的教师,可以得到孩子这样的信任和期待,是多大的荣耀呀!在这帆船的背后她又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呀!王老师冒雨寻找不堪忍受母亲殴打的周丽平同学;像一妈一妈一一样关心一爱一护因为父母进监狱而无人管教的.小鹏;鼓励喜欢踢球却腿受重伤的陆明同学重新站起来……我们最可一爱一的王老师用一爱一与责任感化了他们。在感动的同时,我心中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王老师有心脏一病,医生说必须要在家里休息两个月,但王老师为了同学们还是坚持去学校上课和家访。她的丈夫曾经说她:“您真傻!”可王老师却说,我愿意!是呀!她忠心于这伟大又平凡的职业,即使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刚从病房里出来,就毅然走上了讲台。为了激励孩子们,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她陪孩子们爬山,可自己却倒在了山上。伟大的园丁,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平凡而又神圣的教育事业上,这不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贫乏的吗?这种对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一精一神怎能不让人敬佩呢?在白色的烛光中,孩子们在教室里召开了追悼会,面对老师的遗像孩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小鹏为老师献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花圈,哭着喊出了“一妈一妈一,你走了,我到哪里去?”因为王老师永远离他而去了,她抛下了这群可一爱一的孩子,走了。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清华园的一句话:“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一个人如果真正一爱一自己的国家,一爱一自己的事业,他就一定想好好地活着,因为只有活着,并且活得健康有一精一神,做事才会有充沛的一精一力,才会做出更多的事来。影片中的王双玲老师不能不说是对学生充满了一爱一,不能不说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她却早早的离开了孩子们,离开了她所热一爱一的教育事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失去了一位对自己像母亲一样充满一爱一的好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来说,我们失去了一位品德高尚、技艺一精一湛、对事业充满无限热忱的优秀的教师。这种巨大的损失再也无法弥补的。所以,我认为,王双玲老师的一精一神确实值得人尊敬,却不值得的我们提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而不是英年早逝。这电一影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好作品,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它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真实而又平凡的生活画面,然我们在艺术的创作中感受真实的社会,体会人生的意义所在。不论是作为一名学生,还是作为一名教师,亦是我们可亲可敬的父母,这部电一影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在当今这个繁杂而又绚烂的世界,家长应该如何来面对孩子,老师应该如何教育学生,以及孩子应该怎样处理好老师与家长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在这部电一影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篇三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在《数字敦煌画师》一集中,我看到俞天秀对敦煌的钟爱与执着,同时他又爱得理智,明白敦煌的衰老是不可阻止的,但是一定有办法可以减缓。终于,他找到了“数字化”这一条路,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将余生奉献,带着年轻人一般不灭的热情与信念,给观者留下一个无声却坚定的背影,像是在他所爱的领域中时间已然静止,他永远年轻,永远初心热烈,在心底埋藏着最初那一抹虔诚。

而《“巾生”有戏》一集,让我想起曾经看到的另一部纪录片。在那部介绍昆曲消逝的纪录片中,伴随着乐声响起,昏沉灯光下,上台的是几位老得已无法用粉饼掩盖皱纹的演员,而台下更是几位行将就木的观众,那样脆弱的演员与观众,仿佛时光轻轻吹一口气他们便不再存在,而这背后,是同样脆弱的昆曲的未来。但是在施夏明的身上我看到了昆曲的希望,即使细若游丝,但昆曲的未来有他和其他第四代的演员们紧紧握在手中,便坚韧如钢。的确,他也有过怀疑与退却,他的骨裂使他不能从事武戏,似乎给他的`昆曲人生画上了句号,但种种感动下,他最终还是决定在这条路上投入所有精力。这是年轻人的少年感,认定便不再改变,即使无人喝彩也一往无前。

以及《擎起“国家臂膀”》一集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人的身影。杨裕丰参与了许多重型工程机械的制造,为祖国甚至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的妻子却描述他“每天很晚才睡,但不对旁人吐露心迹,或许工作的压力都藏在心里吧”。我想许许多多的机械工程师,建筑师,都慢慢形成这样的性格,因为太多的人依赖于他们。当人们使用大型工程机械,他们的设计需要对每一个操作者负责,当人们使用住宅或公共建筑时,建筑师需要担心的事情远远超过任何一个人。我想起一个例子,战场上即将溃败,而指挥官满怀激情地告诉士兵们支援就要到了。然而只有指挥官自己知道支援会不会到都是个未知数,但是他能够顶住巨大的心理压力去让士兵们专心作战。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杨裕丰这样的人以自己的严谨与经验为我们顶住了压力,让人们能够放心,而他自己的心理压力谁也无法体会到。这样的责任与担当,又因为外国员工一句“你们拍回去也造不了”便赌气一赌就是二十年,硬是将高精尖的重型机械研究了出来,不由让人感慨于他少年般的“幼稚”,又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有担当有责任,不正是这个时代对我们这一代少年人的期待吗?年轻人不该一心要去做所谓的英雄,更不能“佛系”,而是要能找到一条路,简单而热诚地走下去,每一步都有最初的那一腔热血,那最初的少年感。

我想起苏联解体时候外媒曾经评论:当苏共只有二十万党员时,它是一株能顶开一切阻挠茁壮生长的幼苗;而当它成为一个两千万党员的大党时,它已经是一棵腐朽到中空的参天大树了。危机往往能促进团结与进步,而和平时代的渐渐腐朽才是真正应该提防的。

而在这些青年前辈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和平时期应该的模样:去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需要的地方,去找到值得自己奋斗终生的领域。时间总在流逝,青春似乎终将从我们的指尖划走。可在他们身上,我分明感受到青春的永驻,时间的静止。当他们从钻研、从工作中抬起头来,眸子依然如当初般清澈。

这是我所说的少年感,是不忘初心,是砥砺前行,是扛起这个时代的担子踽踽前行。苏心说,众生皆苦,没有人会被命运额外眷顾,如果你活得格外轻松顺遂,那么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了你应该承担的分量。恰逢少年的我们,在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节点上,更应放远眼光,多多尝试,体会这个时代带来的新的不同,去找到投入一生的领域,怀着一腔少年热血,扛起应该负起的责任。

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段:经验的误解与体验的重要性(导入+背景)。

人们常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对于经验的视角和理解却多种多样。有些人对经验的观念存在误解,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历经时间的积累。然而,经验并非只是简单的经历,更是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和智慧。这篇文章将探讨一些人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展示经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经验中获得真正价值。

第二段:身临其境的认识(观点1)。

第二段将重点介绍身临其境的体验对个人认识的影响。很多人往往通过自我经历来获取真正的洞见和理解。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事物的实质和内涵。例如,某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仅仅看书学习音乐理论是不够的,他也需要亲自弹奏乐器、与其他音乐家合作演出。只有亲身体验,他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美妙和艰辛,才能获得独特的音乐才华。因此,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真正的价值。

第三段:培养创新思维(观点2)。

第三段将探讨通过经验获得的创新思维。实践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亲身实践,人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和隐含的机遇。比如,某个企业家在创办新公司时遇到了许多挑战,他们通过多次尝试和失败,才找到了创新的突破口。这是因为通过切身体验,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通过经验既能促进人们的创新能力,也能为他们提供破解难题的工具。

第四段:对自身的理解和认知(观点3)。

第四段将着重强调经验对个人自身理解和认知的影响。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以此来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因此,通过经验来认识自己,可以使人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获得更好的人生和事业。

第五段:结论(总结+启示)。

本文主要探讨了经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经验获得真正价值的方法。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同时,经验也能培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经验,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为个人发展做好规划。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地去亲身经历和感受,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心得体会,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篇五

那些年,当我们正年轻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总是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我们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人生的道路上奋斗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发现,那些年的美好时光已经逝去,我们已经慢慢变老了。我们开始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思考那些年,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第二段:梦想。

那些年,我们总是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和幻想,我们渴望着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将努力和成功联系在一起,认为只要用尽全力去追求,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逐渐发现,生活的现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的困难和挫折。过去的那些年,我们或许曾经失望,甚至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不能停止追寻,因为梦想才是我们年轻时最为真切的渴望。

第三段:友情。

那些年,我们总是有着一群好朋友,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烦恼,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总是觉得自己的朋友很多,但是渐渐地我们发现,真正能够一起走过岁月的朋友并不是很多。岁月的流逝,我们或许不再每天都见面交流,但是我们心中依旧保留着那份互相的关心和深厚的友情。

第四段:爱情。

那些年,我们或许会经历过一些深情的爱情故事,也或许会有着一段单恋的经历。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对爱情充满着憧憬和幻想,认为爱情是一切的答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才发现,爱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它需要我们用心经营,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证明。那些年,我们或许会有幸遇到喜欢的人,或者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但是,爱情是需要我们坚持的,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有责任感。

第五段:感悟。

“那年他们正年轻”,看着这句话,我们深深地感叹起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那些年,我们曾经有着自己的梦想、友情和爱情,但是随着岁月的推动,我们渐渐发现,有些东西是真正值得我们去珍惜和追寻的。我们曾经年少时的热血和执着,也许不再那么明显,但是它依旧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内心。回顾那些年,我们不仅得到了梦想、友情和爱情,也学到了不少珍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我们感慨着岁月的流逝,但是我们依旧有着希望和信心,我们需要一起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篇六

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生活状态,那么牺牲和准备牺牲也应该是军人的生命状态。有幸参加了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首映,数次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浅谈一下关于生死的5组词: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你死我活”,很残酷的词。在战场上,于敌,你死我活是胜利、是骄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遗憾,是背负一生的痛苦与怀念。为什么那么多从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对外人讲起那段硝烟,在访谈时谈到最多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愧疚,他们感觉自己在偷生。活着是罪过,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心路沧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词。从人的一生看,每个人脱胎于母体,被授予生命,开始生活于世间,最终衰老、死去、入土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对军人来说,上战场出发时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决心,离开战场可能就“马革裹尸”了。军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种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职业荣耀。

“舍生忘死”,很壮烈的词。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弃了,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军人不可能被战胜,因为他要么胜利、要么牺牲。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记了,这种极端的精神力足以冲破一切,多么强悍的战斗精神。军人对待死亡或许有三重境界: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确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对;三是忘死,已经抛之脑后了。

“生不如死”,很纠结的词。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现世,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观点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活着太痛苦。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脱。军人在战场上,有时不得不面对极端饥饿、极度疲劳,或者战俘营、敌人监牢,难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时能一死了之吗?必须顽强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败敌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词。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过着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开,坦然面对一切。好的态度应是把握当下、过好当下,不因每一个逝去的当下而遗憾,也不因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畏惧。正如老兵所言:上了战场不要怕,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综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这或许是军人和每个人应有的生死态度。

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篇七

每一次我们战友聚会都会谈到年龄问题。30年前,我们正是血气方刚,青春年华的小伙子,1984年4月28日,在经历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老山战斗之后,有的年轻的战友100多斤的身躯就埋葬在了祖国的滇南大山里。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园,从低处到高处,层层叠叠的烈士墓已经成了亲人,烈士家属,战友,游客等祭奠英烈的地方。957位年轻的生命就与我们幸存下来的战友阴阳相隔了。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岁月一天天衰老。每天我行走在忙碌的人群中,从清晨六点起床,到晚上暮色来临,关好公司的门,从办公室出来,已经是晚上十一点钟,十二点钟,甚至凌晨一点钟。有的人问我,你真的有这么忙吗?时间这么长,人年轻还挺得住,你已经人到中年了,人到中年是什么概念?各种身体机能都没有年轻的时候好,抗病毒,抗感冒的机能在一天天下降。再就是整天在办公室里呆着,血脉不流通,腰酸背痛,头昏脑胀的,视力逐渐减弱。这样下去,你的身体一定支撑不住的。我说没有其他办法,人活在世上就是莫言写的《生死疲劳》。“生活”就是从娘肚子生下来,慢慢活下去。人要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追求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有的人说,只要自己努力过,目标没有实现,也不觉得遗憾。

每天在办公室里,我都能听到年轻的姑娘小伙议论,老了老了,真的老了。我说,你们才多少岁?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小伙就说老了,真正的老人你们还没看到。你们的父母,你们的爷爷奶奶,你们的外公外婆等等那才是年老了。20岁也说老了,30岁也说老了,40岁也说老了,50岁,60岁,70岁,80岁,90岁还是说老了。真正的衰老是自然死亡,并不是未老先衰。

从新的年龄段划分来看,45岁以下属于青年,45岁到59岁属于中年,60岁到74岁属于年轻老人或者老年前期,75岁到89岁属于老年,90岁以上属于长寿老人。这五个年龄段的划分,已经将人类的衰老期向后推迟了10年,这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和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正年轻。

战友刘洪恒说,人在50岁的时候是一个坎,翻过这个坎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今年2月份我的战友蒋道银未老先衰,49岁已经离开了我们。枪林弹雨,风雨雷电,他都没有倒下,哪里知道,他就在打工的路上,长年累月,当保安,为工厂,为学校,为企事业单位站岗放哨。自己活着走进抢救室,再也没有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命。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不过后来我问问我一个要好的大夫,问这种突然猝死的原因,他说一是心肌梗塞,二是高血压出现脑溢血,突然猝死的可能性最大。他说生命是自己的,必须高度重视,必须劳逸结合,很多人都是为了自己多活几年,买这样的补品,那样的营养品,有的适得其反,补品营养品还没有来得及吃就离开了人世。所以养生专家宋一夫说的,我们都是自己的养生顾问,生命在于运动,每一天多坚持一分钟,生命就可以多运动一分钟,寿命就可以多延长一分钟。贵在坚持,生命不息,锻炼不止。

每一天在我们撕下一页日历的时候,我们必须想想,我们今天做了些什么?我们参加锻炼没有?比如早晨起来跑步没有?没有跑步。散步没有?没有散步。大步行走没有?那自己就要注意了,必须坚持锻炼,生命才有活力。一天一天撕下日历,生命一天一天缩短,气质,面貌,身躯逐渐衰老,这就是无法抗拒的生命体征,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的人喜欢整容,特别是那些爱美的女人,想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年轻,想把自己变得越来越美丽。她们就开始整容,花巨资去买手术刀,去买麻醉剂,不过面貌年轻了,生理机还是没有年轻,骨骼还是没有年轻,骨骼渐渐在衰老,人体渐渐在老去。

那么,怎么才算年轻,那就是我们的思想,思想年轻了,生命就年轻了。比如昨天比今天年轻,今天比明天年轻,明天比后天年轻,我们在当天就是最年轻的。

我们处于青年时期最年轻,我们处于中年时期正年轻。

我们想,我们正年轻,生命永远不会衰老。信不信由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篇八

回顾自己的年轻时光,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些美好的经历总在脑海中如影随形。那时,我们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勇气,追逐自己的梦想和向往。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探讨“那年他们正年轻”这个主题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追寻梦想。

年轻时,人们总是充满梦想,希望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因为这是我们奋斗的动力,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当你追随着自己的梦想时,你会发现自己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会发现生活中的点滴都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第三段:勇敢尝试。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管是面对职业还是生活,都应该具备勇气和冒险精神。失败并不可怕,因为它让我们更加成熟和坚强。不要惧怕失败,也不要畏惧挑战自己的可能性和可能性,因为只有当我们尝试之后才能够收获成果,也才能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前行之路。

第四段:珍爱友情。

年轻时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最重要的伴侣之一。一起疯狂、一起吃喝玩乐、一起分享人生。珍爱友情,就是珍爱自己。没有了友情,我们将变得空虚与孤单,甚至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珍惜身边的人,让彼此的友情能够愈发坚定。

第五段:不忘初心。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总会有种冲动和热情,希望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完成自己的理想。这个时候,不断地提醒自己,坚定自己的信仰和掌握好自己的方向,保持对未来的热情,这是我们成就自己的根本所在。所以,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你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不断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结尾:

总之,年轻是美好的,经历那一切的沧桑和历练,才让我们得以成为当今坚强勇敢的自己。年轻时的纯净、梦想和热情,都应该永驻我们的心中。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应该保持初心,追随心中的梦想,不断学习和成长。这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追求。

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篇九

9月2日,第8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自以来,我国已迎回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9月3日,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公映,这是一部以全新视角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通过对志愿军老兵的访谈,倾听他们对于战争最真实、最动情的讲述,让观众对战争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青春易老,浩气长存;军魂不死,初心不变!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站在本片里的岁月窗口回眸着,那些老兵的面孔一一浮现,从老人的沧桑里,见证了岁月的峥嵘,几十年后,无情岁月带走了一代人的壮丽韶华。活下来的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者,他(她)们的青春芳华,留给我们一本厚厚的人生教科书。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声呐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时光流逝,精神永存,每一位为国奋战的人都会被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篇十

9月3日,一部纪录片电影横空出世,开播就获得了8.7的高分!但这部纪录片排片少的可怜,上映6天,却只有230万的票房,甚至因为票房不理想快被影院下映。

终于,在网友的广大呼吁下,这部纪录片被越来越多人看到,它就是《1950他们正年轻》。

《1950他们正年轻》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的回忆,讲述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普通年轻人的故事。抗美援朝的电影很多,但很少有吸引人的佳作,因为影片的还原度并不足以展示战争的真实情况。

而它,《1950他们正年轻》拍摄团队历时四年拍摄制作,走访50位志愿军战士,最终选取了26位收录在影片中,将战场画面真实还原。

71年前,一群风华正面的青年,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他国,为祖国而战,用血肉为祖国筑起了一面城墙。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却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地方,而那时,他们正年轻!

《1950他们正年轻》邀请了各种兵种的老战士回忆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亲身口述自己的经历。没有经历战场的我们,却从老兵口中感受到战争中最真实的人性。

当时只有17岁的老兵汤重稀在行军途中,遭遇美军飞机,而他的右手只在一瞬间就消失了。“敌人的一颗炮弹,就改变了我的命运,”梦想当一名手风琴演奏家的他,梦想也随之葬送。

71年前,老兵薛英杰曾和战友贺殿举相互许诺,谁牺牲了就把对方的遗体带回国。这位老兵在2021年4月24日与世长辞,临终前依旧念念不忘牺牲的战友,希望把自己战友的遗体找回来。但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老兵讲述一个文艺兵女战士被炸断双腿,战友把她负在身上往山上爬,她仍在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还有一位战士,只找到一条胳膊,手里还牢牢捏着小提琴弓。战争残酷,没有人性可言,可那时,他们正值青春!

老人们回忆起当年的战斗,依旧心潮澎湃。想起牺牲的战友,则像孩童一样掩面痛哭。

而就是这样一个纪录片却无人问津,难道电影的市场趋向只有明星商业片?

正如导演所言“时间对于我们和这些老人的纬度是不一样的,对这些爷爷奶奶而言,每一分钟都是与这个世界的倒计时。”而我们,只是时间的传递者。

终于,有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互相传递,更多影院也愿意排片。虽然幸福来之不易这句话已经听腻了,但我们所处的时间,正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幸福。那时,他们正年轻!

《1950年他们正年轻》发文称将把票房的片方分成全部捐赠出去!以电影之外的另一种形式,报答240万名志愿军战士,告慰197653名忠烈英魂。

他们当年为我们拼了,我们今天为他们捐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