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流域水污染治理心得体会和感想 治理河水污染的成功经验(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0 23:37:33 页码:14
流域水污染治理心得体会和感想 治理河水污染的成功经验(二篇)
2022-12-30 23:37:33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流域水污染治理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格环境现场执法。

1、狠抓污染减排工作,强化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为了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巩固达标成果,防止偷排和漏排,年初制定了《县环境监理站20xx年全县重点排污单位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实行了领导包片、监察人员包厂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将一月一次的检查改为每星期昼夜各一次的监督检查,并加大了节假日和夜间的检查频次,并在下川口工业园区建立了监理室,派出2名工作人员,加强污染企业的监管。半年来,共检查重点污染企业110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9起,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21起,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28起,收缴罚款2.6万元,写有现场检查笔录106份。国控、省控、地控、县控重点企业的污染物达标率达到90%以上,铁合金、水泥企业已达标污染源排放巩固率达到100%。同时,对重点污染企业登记造册,建立了重点污染源除尘设施台账,其中水泥行业23台,铁合金行业7台,确保了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行。今年预计能够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2、建设项目和“三同时”工作得到加强,做好建设项目环评和狠抓“三同时”执行工作,是抓好污染减排和环保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今年的监督管理工作中,我局把这项工作列为检查的重点,上半年先后16次深入下川口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对在建的民和永峰福利铁合金厂、民和天利铝业有限公司、青海互助金圆水泥有限公司民和水泥分公司、青海汇能冶炼有限公司、青海鸿盛特种硅业有限公司、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10万吨/年新型交通运输用铝合金基压材等6家企业,依据每个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要求从环保治污设施设计方案、造型建设、试运行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并及时下达了《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和《督办通知》,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

3、水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障。根据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的区域,我局每月定期定时进行监督检查,防止污染水源的项目建在水源保护区,确保了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县城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环保要求正常监管,使县城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得到了集中有效处置。

4、加强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及工业一般固体废物的安全管理。根据海东环保局召开的检查危险废弃物会议精神,对辖区内的巴州机砖厂、祁连山水泥厂等8家建材企业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制作了《现场检查笔录》和现场照相取证。对县医院、中医院等10家医疗单位放射性射线装置进行了安全检查。对存在一般固体废弃物的民和乐华冶炼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并填写了《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污染防治情况检查表》,截止目前未发生固体废物及生态破坏和辐射安全事故。

(二)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认真落实环评制度,严把“环评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上半年,共办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20项,其中地级审批1项,县级审批19项。在建设项目审批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责任制,努力提高项目审批把关质量,控制新污染源产生。

此外,我局严格执行环保前置审查制度,对新上项目进行充分的环境论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不予审批。

(三)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今年上半年把组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列入今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上报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经多方努力,马场垣乡团结、金星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和官亭镇官东、官中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已审批,争取专项资金400万元,并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招标,目前已开工建设。同时,今年组织人员编制完成了川口镇红卫村等6个村和巴州镇上马家村等5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该方案已上报待批。

(四)扎实开展排污申报和排污费征收工作。

我局严格按照“依法、全面、及时、足额”的八字排污费征收原则,对全县9家重点排污企业和12家一般排污企业按时间、按程序进行排污申报,并按标准进行计算和核定,及时征收了排污费,并开征了噪声和扬尘的排污费征收工作。截止6月30日,共征收排污费42万元,完成任务的60%,排污费征收面和征收率分别达95%和60%以上。

(五)认真组织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1、开展了辖区内一般污染源的监测工作,完成了县恒发机砖厂等8家机砖厂以及县周成孝废旧塑料加工店和湟水桥废旧塑料收购、加工厂的监测任务。组织开展了采暖锅炉的年度监测工作,监测采暖锅炉3家,锅炉3台,其中达标2台,不达标1台。及时上报了监测报告,并建档,为环境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配合海东环境监测站完成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监测任务,截止六月底完成国控企业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2次监测任务,省控企业凌海冶炼公司和汇能冶炼公司各完成了1次监测任务。同时完成了对湟水河的枯水期水质的采样、送样工作。并由海东环境监测站负责,及时上报了监测结果。

3、开展了建筑施工噪声监测,完成了东源御景房地产、海鸿房地产、平兴礼园、明珠商业步行街商住楼、中医院住院楼的监测任务。同时完成民和亿通太阳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恒利达碳化硅厂厂界噪声监测工作,并上报了监测报告。为环境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可靠的依据环境监测。

4、配合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的采样工作。配合县污水处理厂,完成了一至五月份污水水质监测任务,并帮助完成了建档和台账工作。

(六)重视污染纠纷和信访案件的查处工作

对海东环保局转来反映下川口工业园区粉尘污染、金钟玉鼓煤厂煤灰污染信访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并上报了查处结果,对群众反映的东财农机加工厂、银龙采砂厂和财政局楼下馍馍铺噪声污染行为下达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截止6月30日查处污染纠纷5起,查处率和结案率分别达100%。

(七)认真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在“6.5”世界环境日期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在县文化广场举办了“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全县17家企业职工、川口小学学生,离退休干部和群众近千人观看了演出,受到了教育。宣传期间悬挂横幅40条、展板96副、张贴标语260条,发放《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手册》和《环境与健康知识50题》等宣传材料800余份。

(八)完成环境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及评审工作。

上半年我局编制完成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并组织召开了规划评审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半年来,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当前环保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相当繁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监管面宽量大,执法力量薄弱。县内正常生产的重点污染企业11家,矿热炉9台,碳化硅生产线电阻炉8台,在建企业6家,矿热炉10台,多属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治理设施运行不稳定,监管难度较大。粉尘、油烟、噪声、污水扰民事件时有发生,各类纠纷、投诉不断,牵制了大部分执法力量。而我局执法人员和监测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数量严重不足,素质参差不齐,技术装备严重落后,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不适应当前的环保工作形势。

二是污染物减排压力大。我县工业经济总量中资源、能源消耗型企业占较大比重,单位产值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较大,污染物控制要求高、难度大。生活污染物量占比较大,削减任务大。城市生活污水与垃圾污染不断加重,增大了治理难度,需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保投入。

三是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个别企业在新、改、扩建项目上,存在办理环评手续不及时,偷排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农村环境整治任务繁重。小城镇、农村住宅集中区生活污水、垃圾日益增多,今后整治农村环境污染工作的力度需要加大。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1、全力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确保年度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一是对照下达的减排目标,全面分析减排形势,准确测算污染物动态增量;二是搜集梳理减排项目,支撑减排实施;三是强化三大减排措施,严格部门、乡镇、企业减排责任,有效推进减排工程进度,千方百计确保我县年度减排目标实现。

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有关规划、不符合重要生态功能区要求、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

3、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大污染防治工作,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在坚持做好经常性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继续开展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为主要内容的环保“督查”活动。坚持日查和月查制度,对那些除尘设施不正常运转屡纠屡犯,违法排污企业坚决依法查处。继续抓好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督工作;

4、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一是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县城饮用水源地,保障全县人民的饮水安全;二是开展湟水河流域排污口的整治工作。

5、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一是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进度,确保马场垣乡团结、金星村,官亭镇官东、官中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按期交工;二是组织实施川口镇红卫村6个村和巴州镇上马家村等5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抓紧做好项目的报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年内交工使用;三是超前谋划,积极做好明年实施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申报工作。

有关流域水污染治理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提出实现“西强、北美、东兴、南融、中保”的城市空间布局,其中,“北美”指开封北部沿黄区域,将突出生态优先,擦亮文化符号,抓好生态廊道、湿地和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整合提升沿线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人文地景,打造空间形态优化、功能结构复合的沿黄生态屏障,建设北部沿黄生态涵养区。开封市龙亭区紧邻黄河,位于开封城区东北部,正是“北美”空间布局的核心片区。为落实国家省市战略部署,因地制宜开展龙亭区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通过实地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形式,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黄河干流在开封市境内总长88公里,流域面积263.76平方公里。龙亭区段全长11.7千米,流域面积95.51平方公里,黄河柳园口段呈悬河状,上接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下连开封市顺河区,流域面积91.51平方公里。柳园口乡柳池饮用水源地占地面积3055亩。龙亭区黄河水资源指标为0.6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农田灌溉、生态补水、工业和生活,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占总供水量的37.9%。

(一)乡村区域人口、产业现状。龙亭区沿黄乡镇主要涉及柳园口乡,下辖22个行政村,全乡农业人口约3.8万人。耕地面积4.72万亩,林地面积2.6万亩。

(二)沿黄文化现状。柳园口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渊源深厚。人文始祖仓颉陵,镇河铁犀、近代名人林则徐、冯玉祥治黄纪念地,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纪念地等。盘鼓技艺享誉海内外,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艺术乡”。

(三)柳园口湿地保护区现状。龙亭区内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5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0.94万亩、缓冲区面积0.14万亩、实验区面积1.27万亩,拟建开封柳园口省级黄河湿地公园,已通过省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项目区占地面积1286亩。

(一)沿黄生态保护方面:一是划定“两区一线”。1994年6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在开封市设立了开封柳园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17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对开封柳园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进行调整。2018年以来,沿黄河一线划定龙亭区生态保护红线。二是开展专项治理。近年来,在“清四乱”“绿盾行动”、大棚房等专项行动中,完成辖区内砂石料场、违章建筑取缔清理工作,取缔拆除各类违法企业51个,拆除违章建筑9.22万㎡,恢复湿地、耕地面积共计613亩。三是建设生态龙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近三年来,我区新增绿化面积1.3万余亩,植树约136.5万株。

(二)黄河治理方面:一是防洪抗旱体系更加完善。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组建了“由政府主导、行政企事业单位牵头、群众参与”的群防队伍。二是推进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全力推进龙亭区黄河防洪工程项目建设,严格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控制。完成了柳园口引黄闸改建、黄河堤防道路改建以及柳园口险工防洪基建工程。

(三)水资源利用方面:一是强化供水安全。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2019年完成了柳园口移动泵站建设应急抗旱项目主体工程。二是不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2016年实施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实现了管灌、喷滴灌技术等多种类型相结合。

(四)在沿黄乡村发展方面: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区的地域优势和文化背景,在保护黄河河道现状的前提下,注重生态修复与涵养,因地制宜,提高生物多样性。二是增加资金投入。围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发展项目、生态治理和环境改善项目、公共服务项目等方面积极谋划。落实资金1.04亿元,完成了环柳池沿线11个自然村庄的旱厕改造、道路硬化、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实施开封市乡村振兴融资一、二、三期项目,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

(一)人地矛盾较为突出。由于历史原因,我区黄河滩区能够开发的地方基本上已经全部开发完毕,尤其是开封柳园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多为耕地,黄河滩区人口0.92万人,耕地面积1.8万亩,与保护区重叠面积就达1.24万亩,其中核心区耕地面积0.87万亩,缓冲区内耕地面积0.06万亩,实验区内耕地面积0.31万亩,如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除去湿地保护区内的耕地面积,人均0.61亩,人地矛盾突出。

(二)水生态治理难度较大。由于历史原因,开封市柳池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大量村庄和居民点,按照目前开封市柳池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共涉及行政村7个,涉及人口1.8万人,水源地管控要求与过多的人为活动不可避免地对周边水环境造成影响。

(三)产业发展亮点较少。虽然黄河滩区耕地地力不强,人均耕地少,但传统农业仍是滩区广大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基础方式,经济结构单一,增长动力不足,现代农业产业园缺少发展空间,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薄弱。旅游产业尚未形成经济效益,旅游产业知名度、吸引力不足,特色乡土文化、村庄肌理保护挖掘不够充分,文化优势尚未转换为产业优势,“文化+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不够,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四)法治层面互有交叉。沿黄法律法规严谨但不统一,《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河南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主要涉及黄河防汛、工程管理、湿地保护、土地性质等方面,但由于上述主要职权部门均属于垂直管理,而在沿黄各项专项行动中,更多强调“属地管理”,存在多头管理,区级政府又无相关行政执法机关,“专业部门干专业事”与“属地管理”责权推诿扯皮现象突出。

(五)生态补偿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龙亭区为保障全市安全饮水付出巨大经济代价,水源地周边整治工程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划分管控红线后,周边畜禽养殖等产业全部取缔,属地群众做出了巨大付出,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目前区财政经济状况较为困难,且肩负着常态化管理的责任,生态补偿资金还需进一步落实。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的具体要求,根据开封黄河生态保护现状,在建好管好防洪工程,维护好黄河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创新和落实工作思路、举措、制度,主动服务,统筹协调,努力构建生态安全、环境良好、区域发展高质量的社会环境。

(一)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一是提升黄河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生态优先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量水而行,统筹兼顾,系统治理,全面提升新时代开封黄河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强防洪建设确保防洪安全。着眼长远,摸清家底,配合上级顶层设计规划,开展下游河道综合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推进黄河治理信息化建设和滩区安全建设等前期工作,筹划好开封河段工程建设项目,补齐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短板,构架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补齐防洪体系存在问题短板。三是强化水资源利用。着力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综合运用经济、工程和法律等手段,推进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社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努力提高非农用水比重,走高质量供水发展路子。

(二)全力强化沿黄生态体系建设

一是合理开发利用黄河资源。一方面可以调整种植结构,建立以适生林建设为主,经济林建设适中,苗木花卉和其他高效农业产品相辅的发展框架。另一方面,可以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适度发展黄河生态旅游业,系统整合黄河旅游资源,建设沿黄生态景观带和绿色长廊,打造黄河特色旅游风景区。二是强力推进黄河大堤龙亭段生态廊道建设。继续推进沿黄河大堤生态防护林的建设,打造开封最美公路的升级版,从源头降低扬尘污染。加快推进建设沿黄大道生态廊道,让沿黄大道的生态廊道成为全市新的生态屏障。三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区监管力度。建立专项巡查小组,加大对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沿岸的巡查频次,加大巡查密度,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迅速整改到位。

(三)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发展与古城以及中心城区相配套的旅游服务业、养生养老、休闲观光、特色农业等,在区域内形成协同互补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一是擦亮康养休闲旅游。依托开封古城历史文化优势和旅游客流资源,形成旅游服务配套、文化艺术展览、休闲观光、特色民俗的产业,形成区域休闲疗养业的产业核心,打造休闲疗养业示范区。二是叫响生态文化旅游。用足用活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大力推进柳园口黄河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在不触及生态红线的前提下,稳妥开发沿黄乡村旅游,深入挖掘村庄文化肌理和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实施黄河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构建以粮食为主体、多种重要农产品全面保障协同的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区新培育3个省级知名农业品牌、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