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林黛玉人物心得体会实用 对林黛玉的感受(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0 23:37:49 页码:13
林黛玉人物心得体会实用 对林黛玉的感受(2篇)
2022-12-30 23:37:49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林黛玉人物心得体会实用一

红楼梦第三回中曾描述林黛玉的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除此之外,宝玉则有“神仙似的”又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颦儿才貌应世稀”等等之夸赞。

林黛玉的人物描绘在书中有着精妙的设定。宝玉曾以‘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之句形容宝钗及黛玉两人,可见林黛玉之美以灵气为甚。事实上,书中多次提及黛玉外貌之处皆证明黛玉脱俗的美貌并不比宝钗逊色。宝玉中邪时,呆霸王薛蟠一见黛玉的婉转风流的落泪模样,便“酥倒在那里”。

黛玉忧愁多思,弱柳扶风,同时喜爱诗书,颇有咏絮之才,具有诗人的特质。

在大观园中,大多数人对黛玉的印象是多愁善感,伶牙俐齿且爱钻牛角尖。黛玉曾因周瑞家的分送宫花一事使性子,更曾因与宝玉怄气而苦吟葬花词,宝黛二人间的争执与别扭也曾使贾母笑称二人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丫头小红曾言:“林姑娘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可见黛玉并不如宝钗容易亲近,实则黛玉是一名心中充满不安全感的闺阁女子,也因而造就了她多虑心窄的性格。

黛玉多病纤弱,有着病西施的形象。而她也好恶分明,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送给她北静王所赠的一串名贵念珠时,反应极大,并说了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

虽然黛玉乍看之下不与人亲近,但黛玉其实是全书中少数拥有丰沛真挚感情的角色。林黛玉情榜考语为‘情情’,意旨黛玉对于自身重视的人事能够全心的付出感情。黛玉虽看起来忧愁多虑,不易与人亲近,但对于她所重视的人便会全然的真心对待。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思敏捷,注重灵性生活,也造成她由著性子生活的人生哲学,和宝钗的藏愚守拙,压抑情感成为强烈对比,和宝钗的情感压抑不同,黛玉想哭时且哭,想恼时且恼,喜怒哀乐皆无造作,且丝毫不掩饰锋芒。

相对于宝钗奉传统价值礼教为圭臬,黛玉展露对诗书的热情及才华,不顺从时代的价值观框限。黛玉父母双亡,造就了她敏感多愁,且不安忧虑的心理,更因此纵使和宝玉两情相悦,却终无结果。

兴儿(贾琏的心腹小厮)向尤二姐讲述大观园中诸位姊妹时(第六十五回),曾提到林黛玉:“……我们家的姑娘们不算外,还有两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名儿叫什么黛玉。

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兴儿解释道:“不是那么不敢出气儿,是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面,因为林黛玉属木,而薛宝钗属金。宝黛有木石前盟,而薛与贾乃金玉良姻。薛宝钗出身自富裕的皇商家族,林黛玉则是父母双亡的孤女。两人之间产生鲜明的落差,在角色设定上相互陪衬。

对于林黛玉人物心得体会实用二

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细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当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

薜宝钗以往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并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

林黛玉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

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感情的共同基础。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感情注定是一场杯具。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感情存在的。

于是嫌弃林黛玉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感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到达了感情的毁灭阶段。

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终含屈而死。

那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完美的梦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感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一章,极其哀艳感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