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概论新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新教材培训感悟(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02:28:17 页码:10
概论新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新教材培训感悟(二篇)
2022-12-31 02:28:17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概论新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一

关键词:思想课程教学改革

按教育部关于“两课”教改的精神,我校于1999年秋季开设思想概论课程。为使其很好地与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衔接,我们在教学内容及教师角色转换上做了大量工作。

课程由中国革命史改为思想概论,既有教材、教学体系的不适应,又有教师角色转换上的不适应。为克服这些不适应,只有对教育部这一改革的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实现角色的转换,由不适应到适应。

(一)开设思想概论课程是对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的根本性变革

当代大学生通过中学阶段比较系统的历史课程学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有了大体的了解。原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与中学教学侧重点不同、层次不同,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重复,且理论系统性不强,给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在1994年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形成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实施专题化教学方案”的专题化教学新体系,增加了中国革命史教学的针对性、启发性、说服力和战斗力。此项教改曾获得原冶金部教改三等奖,受到历届学生的好评。但是,由于中国革命史教学内容框架的限制,一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与中学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二则不能充分发挥该课程的理论功能。学生对中国革命史尤其是思想理论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对马列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不甚了解,更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些立场、观点、方法独立地解决问题,限制了“两课”教育的政治功效。思想概论课从目标、内容及结构上与中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区分开来,系统地讲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以及思想的精髓,能培养学生应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真正做到“小学讲故事,中学讲史实,大学讲理论”的思想教育模式。

(二)开设思想概论课是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是现实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自邓小平理论课程开设以来,高校理论课的教学理论体系已经发生变化,如不开设思想概论课,从理论体系上看,缺乏理论的延续性、系统性,也无法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的协调统一及渊源衔接关系,使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处于断线状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坚持邓小平理论,便是坚持了马列主义、思想。”什么是思想,如何理解十五大的报告,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当代大学生对思想知之甚少,甚至由于阅读书籍的偏颇性,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对以及思想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才能很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坚持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三)开设忍想概论课是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

总书记提出,素质教育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教育,一个是科学文化教育。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民族凝聚力)的角度去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增加经济实力,国际实力需要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需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以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缺乏这些内容的教育,但由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滞后等原因,学生在通过小学、中学的教育之后,普遍存在着对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的状况,说明当代一些大学生并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概论课代替中国革命史课正是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思想的产生是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这本身就体现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学生在沿着思想理论形成的学习过程中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同时思想的精髓便是贯穿思想主要内容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无疑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武器,加上有关方法论等方面通俗易懂的阐述,必将对学生掌握理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提高辨别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握素质教育的灵魂。

思想概论和中国革命史相比,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没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很难在教学中“深人浅出”。在我校从事中国革命史教学的教师中,有来自历史系毕业的教师,由于学科的限制,很难脱离历史思维的模式;在加上中国革命史教学为了避免与中学教学的重复,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偏重历史知识的阐述,忽略理论分析。此外,由于青年教师本身缺乏理论功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缺乏学习理论的动力,不乐于理论钻研,存在理论修养不足的状况。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通读体现思想主要内容的代表作

要求教师认真阅读《选集》、《邓小平文集》,以及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原著。讲述中国革命史课程虽然涉及思想的主要内容,但毕竟不系统,理解也比较肤浅,通过对思想代表作的阅读、钻研,熟练地掌握思想主要内容,从而把握思想理论发展的逻辑性,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

(二)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论述

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要上好思想概论课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这不仅需要透彻地理解思想的主要内容,更需要从一脉相承的角度去把握思想的理论来源及思想的新发展。只有在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的承前启后性,才能在教学中讲透三者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认真研究党的有关历史文件

包括自党建立以来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决议案,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在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等。

(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

思想概论课教研室青年教师较多,由于青年教师理论水平的薄弱以及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的不足,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历经“”、改革开放时期,由时代到邓小平时代,经历丰富,理论功底较深,科研教学能力较强。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短期内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认识,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优化教学思路,从而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大学生一方面对政治理论课兴趣不浓,另一方面从内心深处渴望理论的指导。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使喜欢思考的大学生充满疑惑,渴望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却苦于不得方法。因而抓住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他们思想中的难点、热点,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困扰他们的思想问题,必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理论的动力,有动力才能引导学生对理论的深人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很多,最直接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谈到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法是不行的。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现在我看要有一个制度,叫做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在这里提出要用大量的精力去了解学生,其中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政治理论课不是行政命令,而是说服教育,更需要有的放矢,合情合理。为此,我们在教学前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难点,并把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归纳出来,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由于课堂内容的讲授能涉及学生关心的热点,自然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理论逻辑结构为经,史实为纬,精心组织教学

理论来自于实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思想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思想得以中国化的土壤。这决定了思想概论课与中国革命史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思想概论偏重理论,中国革命史偏重史实,如何处理两者关系,为了真实反映思想的实践性,我们认为应以理论内容本身的要求为主,史实为辅。如讲授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的基本原理、活的灵魂,都要以理论发展的逻辑结构为经,以若干史实为纬,既突出理论结构的逻辑性,又突出思想理论的实践性,但要注意史实材料的引用是为了服从理论的讲述而不能冲淡理论的主题。

(三)突出理论的一脉相承性,注重与邓小平理论课的街接

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思想的继承、发展,思想、邓小平理论同源于马列主义。这是“两课”体系设置的一条主线,也是思想概论课应该突出的内容口.如何突出,必须在有关章节中阐明它的一脉相承,如讲统一战线,既要讲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又要讲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如何发展这一理论。为此,我们在备课中特别注意马列主义的有关论述以及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不同点,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对思想的新发展。这样做一则体现两个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二则为邓小平理论课的开设打好基础。

(四)认真组织学生学原著,精心组织课堂讨论

曾经说过,大学的教学要师生一起研究,一起商量,主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极好方式。要让学生对讨论的主题感兴趣,一定要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命题,或者由学生自主选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选编一部分思想的代表著作让学生自学,并要求学生结合讨论的主题写小论文,作为平时的成绩进行考核。讨论课要求学生脱稿上台发言,凡上台发言的学生都以一次成绩优秀进人平时考核。这种作法既不增加大学生的工作量又不占用学生过多的学习时间。学生在阅读思想原著的同时,对思想有了更感性的认识,通过与伟人的直接对话,能更好地把握思想的内涵,加深对思想的认识。要求学生脱稿发言,对大一的学生确实是一次考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又体现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讨论课的成功与教师的精心组织分不开,教师要积极引导,及时解答,对不能解答的如实承认,这种实事求是的教学作风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经过一轮的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由于我们主观上重视中国革命史向思想概论课程的转换,精心准备,群策群力,从总体上看,教学效果是好的,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认识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正如学生所说:“没有实事求是,没有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没有思想的指导,就不会有新中国,也不会有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完了思想概论,我的思想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不仅为更好地学习邓小平理论打好了基础,还将势必影响到我的一全。”

关于概论新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二

《毛概与中特体系概论》课堂情景化教学

摘要:对于《毛概与中特体系概论》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整个课堂比较枯燥,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巧妙地运用课堂情景化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以灵活的安排课堂内容,能增强《毛概与中特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情景 毛概 互动 素质

1 前言

《毛概与中特体系概论》这门课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高度的理论性,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大学课程的必修课。该课程的主要理念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学生的思想,将党的基本路线、理论、纲领以及经验教育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国情,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将对科学理论的认识深切的应用到实际行动中。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不断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降低。现在,怎么样提高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成为了目前各大高校的重要问题,要让学生逐渐的接受这门课,从而对其产生兴趣,才能够让学生获得宝贵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深入开展情景化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对《毛概与中特体系概论》这门课的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

2 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的原因

2.1 教材较枯燥,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门教材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把握这门课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不仅要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还要全面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近年来党所取得的创新理论,这样丰富的课程内容,从古到今,从理论到现实,从政治文化到经济发展,社会上的一切问题都在这一课程有所涉及。一般而言,具有自己专业特长的教师都很难全面且深入的掌握这门课的全部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而且,这门课程的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具有难度,对书本的内容很容易产生枯燥感,很难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挫败感,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了解到的社会问题都很难与课本理论知识相吻合,例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腐败现象及就业问题等等,这些与教材上所讲述的问题存在很大的偏差。在开始学习这方面的课程的时候,学生就对这门课程的理论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电视、报纸或网络上也有了一定的接触与了解,这样不断重复的学习,使得学生对学习这门课产生了厌烦感,这样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学生缺乏对政治的认识与兴趣

一方面,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很多学生在对待学习上过于急功近利,对于那些专业课或是对自身未来事业前途有用处的课程,他们就会非常认真的去学习,而认为对自己没有用的课程就不去学。在很多学生的意识里,专业课和思想政治课是有很大差距的,专业课对于他们来说是未来事业的基础,对他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需要重点学习的科目;相对而言,《毛概与中特体系概论》这门政治课只是一门政治的说教课,学生对其学习缺乏动力,因为很多知识都是显而易见或是重复的,对其提不起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都对这门课程内容存在认识偏差及情感障碍,他们认为所谓的意识形态、政治方针等都是当官者的义务与责任,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基本的认识。

2.3 教师对学生的不负责

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对课堂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经过调查研究,很多学生都一致认为对于他们学习兴趣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确实是有些老师的上课方式比较能够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有的老师上课就比较枯燥。每个教师的上课方式是不相同的,从而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不相同的。有的老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整体结构缺乏专业的认识,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很难抓住教材的内在逻辑以及精神实质,讲课内容不连贯,使得学生对知识更加模糊,很难对其有一个全面深刻的领会,这也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些政治老师思想比较保守落后,因此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只一味的按照自己的习惯与心情去教学,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不能很好的联系实际,只管自己在讲台上讲解,却不管学生是否理解,甚至有的老师还会传达一些错误的观念给学生,造成学生的理解出现错误,这都是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的结果。

3 实施课堂情景化教学的重要性

《毛概与中特体系概论》是教育部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中最核心的课程,综合着历史、哲学、思想教育、法律教育等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对这门课有着很大的偏见,觉得其实用性弱,跟就业没有关系,因此缺乏学习兴趣,大多数都只是持着考试合格的心态在学习而已。为此,教育部与中宣部对各大高校提出了要求,全面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将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教师应该怎么讲好这门课,为学生构建一个美丽的精神家园,是大多数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合理的实施课堂情境化教学,不仅将这门枯燥的课程理论知识变得容易让学生接受,同时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保证。

4 实施情景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4.1 将图、文、音三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多样性与形象性,很难打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的心理研究报告指出,学生在45分钟的上课时间里,大约只有30分钟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保持这么长时间的注意力。这门课程属于公共课,以往的教学方式所能传达的知识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图、文、音相结合,使得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教学课堂上接受知识,能够很好的弥补教学缺陷。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再现教学内容,用视频、文字、音频与图片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很好的使教学内容实现情景化,丰富了课堂的表现力,极大的扩展了教材的表现形式。其将文字合理、形象的具体化,刺激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也将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毛概知识的时候,可以在适当的时间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经典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感受毛泽东同志优秀的指挥以及红军的英勇精神,使得学生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4.2 改变教学模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创新水平,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对其发展有着很大的空间,不仅可以将纵贯古今与横跨中外的知识相联系,还可以将动态的大量知识运用超文本技术进行联系,不断刺激学生的视野。例如讲授某一历史事件,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将相关的资料做成课件,从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从而亲身体验与领悟这些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符合大学生独立学习的个性,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表现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培养他们的政治识别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还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在知识线性输出,还发展了开放性空间输出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设计情景与悬念,让学生有所意外收获,同时在获得知识的时候,陶冶自身的情操,提高其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4.3 鼓励学生利用情景参与学习活动

这门课的另一教学理念就是鼓励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感知与记忆意识,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有关研究显示,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里,从听觉能够记忆20%,从视觉能够记忆30%,而从视听二者结合能够记忆 75%。现代化教学技术注重对感官的激发,在课堂上多多开展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记忆,训练学生的思维,情景化教学对于增加学生的记忆是很有帮助的。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利用情景化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魅力,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活动的最大好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记忆能力,文字、图片与声音相结合的方式来发散学生的意识,激发他们的逻辑能力。

5 结语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毛概与中特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将会得到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会得到不断提高,但是这门课始终坚持的理念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努力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与进步而奉献自己的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追求的目标就是在探索和总结中,提升这门课的实效性。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为学生的学习而负责任,热爱教育事业,根据教学规律来开展课程活动,努力增强教学气氛,提高课堂的氛围,使《毛概与中特体系概论》这门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这门课具有最大的特性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这种理论有着其自身的魅力,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性,对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影响。在以后的发展中,努力发展这门课的情景化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燕琼.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若干关系――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6).

[2]曲澎.高校“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

[3]楚凤梅.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4).

[4]赵建建,黄冰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探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