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5:14:24 页码:10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通用15篇)
2023-11-19 15:14:24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经验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个人成长。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首先需要明确总结的对象和目标。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经典例子,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写作形式。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重点。肥东县作为全国重要的蔬菜和茶叶生产基地,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作为肥东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居民,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变化和进展。

在过去几年的乡村振兴实践中,肥东县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首先是农民收入的提升,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其次,乡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村庄整治和垃圾分类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得乡村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清新。再次,教育和医疗等公共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幸福感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肥东乡村振兴之路上,成功之处在于始终坚持“产业兴村”和“旅游强村”的双轮驱动,积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在农业产业方面,肥东县依托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征,发展了茶叶、蔬菜和水果等特色产业,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改善。在旅游方面,肥东县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商家前来寻求合作。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

肥东乡村振兴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如水电路网等公共设施的缺乏和不完善,制约了乡村振兴步伐的进一步推进。其次,人才引进和培育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前来投资和创业,如何提升乡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也需要加强相关工作的研究和实践。

未来,肥东乡村振兴需要继续发扬先进经验,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创业,发掘新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同时,我们普通的农民居民也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生产技能和才能,为我们美丽乡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工作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要借助“五条腿”齐发力才能顺利抵达全面小康的幸福“人民公社”。

乡村振兴,核心要抓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固本强基”在结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前提下,既要搞好平原地区的大机器生产作业,也要发挥“丘上林业,丘间塘,花田瓜谷果鱼粮”的丘陵地区农业发展,要深度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让农业产业走上产业发展之路,走“规模化、机械化、融合化、集体化、常规化、网络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让群众在大发展中凭土地和劳动力享受农产品的红利,提高群众的积极性;适时建设一批高标准、成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打造汇聚生产、加工、服务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综合体,逐步建立农产品的“直销”路径,让群众既掌握生产环节也掌控销售环节,同时还明白市场需求环节,从而开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农业生产活动。

着重以理论培训、现场教学、问题简答等方式丰富教学课程全力_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尤其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讲解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农民掌握种植技巧、领会发展思路、开阔行业眼见大力培育新型化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重点要抓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站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展现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要善于挖掘农村最本质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家风家训等民俗民风,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着力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让乡村意识形态引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基层文化发展;乡村文化发展起来了,就能实现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让第二产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让农村更有看头、更有想头、更有奔头。

乡村振兴,基础要抓生态振兴。随着现代农村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与城市的差别也在缩小,农村废弃物随处投放、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长期以来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这是农村的先天优势。实现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不断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要在农村采取建立畜粪尿、生活垃圾、危害性垃圾分类处理的垃圾桶,对垃圾进行科学无害化处理,要把农村最美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保存好、利用好、规划好、发展好,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河中,把宜人、宜居、宜旅游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好。

能力行不行,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党组织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破除积弊、夯实基层基础,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工作方式,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到农村产业发展进程中去,让农村发展有带头人、有目标、有方向、有成效。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黄河以其伟岸的胸怀哺育着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而黄河流域的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个关键的链条。陕西省是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省份,作为西农人文学院的学生我们来到了黄河流域上的两个小小村落,淳朴的民风和自然清新的空气是我对这座农业小村的初印象,但这里逐渐发展的新颖农业园区更让我耳目一新。

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新颖现代农业园区,并用智能大屏上的实时监测观测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我们品尝了新鲜的冬枣,感受了正在晾晒黄花菜;随后我们又前往了两村进行调研,首先和当地村两委取得联系,获得其鼎力支持,而后了解了村子路线和布局,农业产业情况和村民生活质量等等。从一份份调研问卷中,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珍贵的数据,更饱含着一户户村民淳朴温暖的真心。农村的土地中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已然收获的金黄色麦子是沉淀后的累累硕果,无论大学毕业后作何选择,我们都将谨记“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为我们脚下的土地而竭尽全力。

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从这次的调研来看,乡村振兴,还任重而道远,新一代青年必须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们作为农林院校的学生,作为致力于为家乡作贡献的青年,“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先辈们用热血和汗水浇灌的这一片丰饶的土地,需要我们来建设和守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我们在路上;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_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_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_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对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在这重要的一年,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稳住农业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要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着力促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巩固脱贫稳势头提后劲、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立足自身抓好农业,依靠自身端牢饭碗,才能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第一层次是抓好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进而稳定粮食年度产量;第二层次是下力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提高大豆和油料自给率;第三层次是稳定生猪长效性支持政策,保障“菜篮子”产品价格稳定。这三大层次的落实均离不开压实地方责任,要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是过渡期“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然而,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脱贫产业需要接续培育,脱贫人口需要持续帮扶。今后要在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重点是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和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脱贫群众从中获得更多收入,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是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夯实现代农业的基础,筑牢种子、耕地、农机支撑。种子方面,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耕地方面,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和种植结构管控,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农机方面,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同时,聚焦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念好特色经,写好融合诀,建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平台。

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今年还要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改进乡村治理,系统谋划农村改革。乡村建设方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善通村组路、农村供水、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乡村治理方面,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努力解决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农村改革方面,稳慎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唯有汇聚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合力,乡村才能聚要素、添人气、增活力,广大农民生活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才能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我们克服新冠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深刻认识到,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守好“三农”基础,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扩种大豆和油料,实打实调整农业结构,确保成效可考核。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围绕耕地和种子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书记指出:“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现在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_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层面上被广泛提倡,其中肥东县也在积极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力图改善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我有幸在肥东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乡村振兴实践,深刻体会到了肥东乡村振兴之路的努力和成就。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以期能够对乡村振兴工作有所帮助。

肥东县坚持“产业兴县”、“人才强县”、“生态美县”的发展理念,把乡村振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着力推进特色农业、休闲旅游、民俗文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建设。在产业兴县方面,肥东将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和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并通过引进外部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培育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等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的收益和生活品质。

肥东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推进情况也十分值得称道。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扶持自然村村级经济组织、发展耕地流转市场、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此外,肥东还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康养休闲产业建设和促进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让乡村在产业上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更加美丽和宜居。

肥东乡村振兴计划的成效十分显著。据统计,肥东农业总产值保持在近年来的平均水平,其中,主导产业增长率明显提高。同时,肥东打造的以休闲旅游、康养度假为主的“南蜀文化之旅”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新亮点,为推动全县各项工作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段:结语。

在肥东县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实施多管齐下的措施,才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重视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我相信,在肥东县的努力下,乡村振兴计划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花茂村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彭龙芬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优做强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努力将花茂村打造成致富田园、乡愁故园、兴业乐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已经迈进了20x年,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予以重视。不能懈怠,集中力量,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改善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的经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经济。但是发展经济同时,更要重视环保工作。发展可持续性产业链条。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在农村,要做好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进行二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剩饭等容易分解的垃圾进行掩埋,让其分解发酵之后,可以当做肥料,如作为花肥等。

“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村精神风貌建设,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乡村文明建设。例如举办文艺演出活动、跳广场舞等。这样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业余生活。一举两得,值得推行,值得借鉴,值得发扬。

“乡村振兴”要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我们都知道第三产业,既服务业,利润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因此要想改变产业结构,就应该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靠拢,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向外界宣传本土特色景观、手工艺品。是传统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保持乡村原风原貌,增强人们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使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富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找准定位、持续发力,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抓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属性,突出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之魂。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加强党的工作。注重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将党总支设在产业联盟上、党支部设在产业协会上、党小组设在产业联合体上,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推进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党组织要领导并支持其他各类组织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逐步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组织党员有效聚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做法,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

基层党建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倾听时代声音、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抓基层党建,就要奔着问题抓、按照要求抓、结合实际抓。抓实抓活党支部。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分类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让党组织能落实、好操作,让党员想参与、有收获。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每年倒排一批软弱后进村党组织进行循环化整顿。切实提升凝聚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来自于联系服务群众的质效,来自于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健全服务体系和链条,把农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要把抓发展有机融入基层党建每个环节、每个要素,落实基本制度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要结合重点任务,发挥党员作用要着眼群众需求,确定党建项目要立足解答发展难题。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要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好,把农民群众团结服务好,需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要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分内职责,层层建立抓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基层党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推进。把抓农村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党建主责,直接部署推进。要强化务实创新。加强调查研究,把形势的变化分析透,把基层的诉求弄明白,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顺时应势、固本开新。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_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深刻认识到,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守好“三农”基础,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扩种大豆和油料,实打实调整农业结构,确保成效可考核。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围绕耕地和种子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书记指出:“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现在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书记强调:“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好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职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乡村振兴之路》观后感心得体会。欢迎大家来阅读。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乡村振兴服务助理要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正值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平台要以____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增产增收,让农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而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从而通过产业振兴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才能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设备的配备,以及更多地投入生态环境治理。从而建设一个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五个目标,都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及政策落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实,这个战略才能够落地生根,给农民带来利益、福祉,能让农村的面貌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贯彻中央和我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项战略举措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

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好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职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秉承初心,努力肩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__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确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好落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贯彻中央和我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项战略举措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在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基层党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先进品格,是党长期执政的动力源泉。初心不改,使命常新。在追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党的初心与时代同频共振,圆满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厚植了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回顾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党在农村的工作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而展开。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列出了“三农”工作硬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省委提出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抓紧20__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回答好这一时代命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秉承初心,努力肩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

农村基层党建的职能和组织。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好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职能,更要适应新使命的要求,履行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赋予的多项新职能。比如,讨论和决定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乡村振兴中重大问题,如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治理等诸多新职能。履行好这些职能,是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升组织力是一项“顶天立地”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要结合各地的工作实际,围绕基层组织要实现的新职能,推进改革创新。“顶天”,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政治组织,要把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通过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实现对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的有效领导。“立地”,就是要推动党的组织扎根农村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在有效覆盖传统农村组织的基础上,创新设置方式,有机嵌入乡村已有的“两新组织”,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党组织扎根乡村、扎根群众,就要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当前利益,通过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让农民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实现自身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体。

农村基层党建的党员和干部。农村基层领导班子要坚定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决策部署作为政治任务,夯实基本队伍建设、基本活动建设、基本阵地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基本保障建设,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保障。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主动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阶层出现的新变化,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质量。注重从青年农民、农民工中发展党员;注重从致富能手、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中储备选拔村级班子力量;注重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储备选拔乡镇班子力量。加强对党员干部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能力素质教育,在常规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基础上,提高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推动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弘扬优秀乡土文化、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提升农民合作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等本领。

通过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使命任务,优化组织设置和职能,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确保亿万农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____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乡村振兴以来,部分农村依然与过去一样,农民的农业生产中的一系列问题乡村干部无人问津!根源是包产到户以来形成的工作作风。取消农村税费前,村干部的工作是收收乡统筹,村提留、农林特产税、计划生育超生罚款。取消农村税费后,近些年,收收农村合疗、养老保险、果树保险。农民的农业生产全靠自己。

据报道,由于许多乡镇没有把产业兴旺纳入村干部考核范围,村干部不问农事成为常态。农业生产没有进步,产业兴旺成为空谈。

众所周知,包产到户是农民一家一户的单干,而乡村振兴是每个行政村全体村民的共同行动。乡村振兴的最大难点就是在继续包产到户的条件下,实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序,乡风文明,生活富裕。

历史的、现实的无数经验证明,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造就千千万万吴仁宝式的村书记队伍,一个好的带头人,带出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班子,带出一个好村子。农村的现实是不少村干部致富有方,聚财有道。有的人当干部,就是为了为自己敛财,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众多落马的村干部就是明证!

农村的乡村振兴,必须把一切为自己敛财的村干部清除出村干部队伍,让那些真真正正能够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人当干部、当好带头人!使村干部的收入远大于村民的收入,使村干部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洪流中去,真真正正造福广大村民!

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上级书记必须为下级书记的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人才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下级书记必须把上级书记的决定扎扎实实的落实好!五级书记必须密切配合,共同行动。最终由村级书记来带领村民实现全体村民的乡村振兴。如果村级书记乡村振兴不力,其他书记也名落孙山!

因此,制定科学的村级书记乡村振兴考核机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乡村振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乡村振兴也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包括人口流失、资源荒化、产业空心化等。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我们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文化传承,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将在下文中分享。

首先,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推动力。我们要在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商等领域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力度。例如,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农业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和精准化决策;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加强农产品的溯源管理,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只有通过科技的力量,才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优化资源配置。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增强乡村振兴动力的重要保障。我们要通过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让优质资源优先流向乡村地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要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打破土地封锁和禁入禁出的限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非农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和壮大传统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强化文化传承。乡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土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基地。要振兴乡村,就要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我们要加强乡村文化资源的调查和整理,发掘和传承乡村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同时,要加强农民的文化教育和文化素养培养,提高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只有通过文化传承,才能让乡村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流和资源流向乡村地区。

第四,要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过上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关注农民的权益和利益,为农民提供公平、公正的机会、平台和资源。要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医疗、养老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获得感。同时,要注重农民的参与和自治,鼓励组织农民建立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农民的自治和自治,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要加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保障。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带动作用。我们要加强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和工作队伍。要加强政策制定和政策落实,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保障和政策引导。同时,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宣传和推广,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形成全社会对乡村振兴的共识和支持。

总之,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文化传承、农民获得感和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保障是五个重要方面。只有把这五个方面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和任务,为实现中国梦和乡村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

《复兴之路》分为“千年局变”(1840年-1911年)、“峥嵘岁月”(1912年-1949年)、“中国新生”(1949年-1976年)、“伟大转折”(1976年-1992年)、“世纪跨越”(1989年-2002年)和“继往开来”(2002年-2007年)6部。正如总编导、总撰稿任学安所言,拍摄此片的目的,“是想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的复兴之路上一路走来的种种变迁,从变迁中感受和触摸幸福。”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复兴之路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一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对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在这重要的一年,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稳住农业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要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着力促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巩固脱贫稳势头提后劲、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立足自身抓好农业,依靠自身端牢饭碗,才能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第一层次是抓好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进而稳定粮食年度产量;第二层次是下力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提高大豆和油料自给率;第三层次是稳定生猪长效性支持政策,保障“菜篮子”产品价格稳定。这三大层次的落实均离不开压实地方责任,要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是过渡期“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然而,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脱贫产业需要接续培育,脱贫人口需要持续帮扶。今后要在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重点是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和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脱贫群众从中获得更多收入,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是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夯实现代农业的基础,筑牢种子、耕地、农机支撑。种子方面,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耕地方面,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和种植结构管控,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农机方面,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同时,聚焦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念好特色经,写好融合诀,建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平台。

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今年还要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改进乡村治理,系统谋划农村改革。乡村建设方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善通村组路、农村供水、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乡村治理方面,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努力解决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农村改革方面,稳慎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二

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许多国家政府的重要发展战略。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农村投资、创业,希望借助乡村的资源和优势实现自身的发展。在与一些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朋友和专家的交流中,我深切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成功的经验。下面我将通过五个方面的介绍和分析,分享我对于如何振兴乡村的心得体会。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乡村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电等各方面,这些设施的缺乏直接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设施的水平。此外,还应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更多的投资和服务。只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其次,推进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发展农村产业是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自然条件,可以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和农业品牌。此外,农村还可以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应加强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

再次,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只有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应加强对乡村学生的资助政策,鼓励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此外,还应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乡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乡村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因此,政府应加强对乡村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严控环境污染和破坏。同时,还应开展乡村文化保护工作,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只有保护好乡村的环境和文化,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治理是在乡村进行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水平和效果。因此,应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乡村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应加强对乡村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乡村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获得感。只有加强乡村治理,才能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乡村振兴局面。

总之,乡村振兴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以及加强乡村治理,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三

肥东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乡村经济遭遇了一定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肥东乡村振兴之路所给予我的启示和体会。

第二段:政策扶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肥东县的乡村振兴方案主要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持。政府将建设“三百”农业用地建设、农田水利、农业设施、农机具共享和农民培训等方面,分别明确为“千万亩连片示范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千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区”“千乡万村示范长廊”和“千名农民示范”5项重点任务,通过政策扶持,从产业、环境、人才等多个方面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同时,招商引资也成为了发展的新动力。政府鼓励企业入驻乡村,通过给予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着大量资金和产业资源注入乡村经济。

第三段:优化产业结构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步骤。

肥东县的重点发展产业是农业加工、乡村旅游、林果养殖等。农业加工是传统优势,让农产品更好地加工、包装和销售;乡村旅游则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板块,可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旅游业;林果养殖则带来新的增长点,可以推进乡村生态建设。通过这些产业的优化,得以进一步加强乡村经济实力,激发农民生产热情和创新意识。

第四段:创新引领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创新引领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里,肥东县也不例外。政府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计划和乡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鼓励农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掘乡村经济的新亮点。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支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推进乡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新型行业的发展。

第五段:结语。

在肥东的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扶持、优化产业结构和创新引领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深深体会到,乡村振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乡村自身的创新、发展和合作。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肥东的乡村振兴一定会再创新辉煌!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四

振兴乡村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乡村振兴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农村地区的居民过上优质的生活。我曾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将从加强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文化传承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如何振兴乡村的见解和体会。

首先,加强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乡村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农业,因此,发展农业产业是关键。政府可以鼓励农民发展高效的农业种植业,引导他们转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同时,还可以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此外,乡村地区还可以发展休闲旅游和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旅游,为当地的农民提供多种收入来源。

第二,改善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环节。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修路、铺设供水管道等。此外,还需要完善乡村电网和通信网络,提供可靠的电力和通讯设施,促进信息的流动和交流,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提高教育水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机会,也限制了乡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和创新力的提升。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培训和教育支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四,保护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对居民健康和乡村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和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同时,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提高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

最后,促进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是乡村地区独特的优势。政府应鼓励乡村地区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如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节日庆典等。同时,还可以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欣赏乡村地区的文化风情,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从加强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入手。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让乡村地区的居民过上更加美好和幸福的生活,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作为一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人员,我将继续努力,为乡村的发展和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字乡村振兴之路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五

“红色瀑布小镇”与众不同的魅力。

为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打造极具文化特色的“红色瀑布小镇”,加强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点:

一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在各村建文化体育广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组建舞蹈队等,让“乡村舞台”真正为村民的“精神乐园”。

二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村广播、宣传画、公众微信号等,营造深厚的文明宣传氛围,让大家真正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文明、树新风,顺利完成由“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让文化发展多元化。我乡通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风家训”等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并通过“道德讲堂”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引领文化建设方向,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为乡村振兴和永续发展提供丰厚滋养、文化沃土和创造源泉。

在具体推动中还需要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组织为支撑,着力在“强帮带、配班子”上下功夫,通过机关干部会、三会一课等方式,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并在乡村发展、助力增收、社会治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同时,统筹推进三农队伍建设,形成更具人性化的用人策略。

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引进一批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优化和提升机关干部整体素质。

二是加强已有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系统完备的培训计划,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以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精神紧跟成都、高新发展的脚步。

三是培养一批“土专家”,有本底、有办法、接地气;特聘一批“大专家”,有视野、有技术、接天线;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和村两委一起找准思路谋发展,为把村建设成为业强、民富、村美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有幸参加了由井冈山市委党校和成都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赴成都党校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题培训班。在此期间,我们仔细学习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成都实践与经验》、《乡村振兴计划中的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研究》等专题课程;实地参观了郫都区战旗村、郫县农科村、彭州白鹿小镇等新农村建设;深入参与了现代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等主题讨论。为期5天的专题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有理有据、内容丰富紧凑,让我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如沐浴春风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结合成都市当下乡村振兴的工作实际,浅谈以下几点心得:

一是产业支撑才能振兴乡村。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才行,乡村如何能够给农民带来增收渠道?如何能够吸引年轻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的安心?最关键的是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发展农村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要实现农村产业的兴旺,我们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我们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广大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拓展持续稳定的渠道。如郫都区的战旗村在大力发展蔬菜业的同时,沿柏条河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带,现已有战旗文化大院、第五妈妈农庄、农业创意观光园等旅游特色产业。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

需要久久为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种工作态度和精神,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乡村振兴战略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村庄整治建设,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等等,这是一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

三是要在产业生态的基础上厚植文化力量。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思想文化力量。坚持对这些优良传统进行继承与发扬光大,“不忘初心”,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此次成都之行,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人大开眼界,深感震撼。此次深入学习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目标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农村将是未来推进全域旅游的主战场,我们要借鉴此次培训中学习到的优秀经验,树立柏露乡村旅游全新名片,同时积极探索开发乡村旅游民宿这一模式,把农村土地盘活起来,吸引更多游客留步,体验乡村美好生活,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书记在文章中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建工作特色品牌,用党的建设工作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发展,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党建+”夯实乡村振兴组织保证,跑出人才赋能“加速度”。

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火车快不快,全凭车头带。通过抓村一级书记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以月度“支书论坛”+季度观摩调研的形式,开拓“领头雁”发展思维、理顺工作思路。丰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通过手机“微党课”、“田间党课”、“小院党课”等多种创新生动形式开展组织生活,延伸党组织的辐射触角,保障了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重视人才工作,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注重将发展资源向村一级倾斜,给予返乡创业人才政策支持,创造事业发展优良环境土壤,吸引更多人才流入“筑巢”。

“党建+”深耕乡村振兴产业潜能,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推动农村工作局与经济发展局等部门组建产业发展领导专班,邀请上级相关部门实地指导,找准与当地资源禀赋相符合的生产方式,形成“一村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推动从“一业”上发力,在“一品”上深耕。专班重点对村级业态进行分析,对相似业态村进行支部联建,构建“支部+产业圈”模式,依托产业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打造“红色+产业”示范点,强化引领带动作用。整合当地红色资源,通过打造纪念馆+产业基地+直播基地+创客论坛四位一体小切口创新建设立体式乡村振兴示范点,将红色资源、产业资源等特色优势打造为闭环示范内容,以点带面有力推广“一村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巩固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助推器”作用。

“党建+”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跑出乡村善治“加速度”。

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着眼基层社会治理,将创新群众社会自治作为党建书记项目全面推广。建设“微信+”村民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党支部广泛组织引导当地乡贤、退伍军人、老党员、文明户等群体作为“乡贤小法庭”与“文明积分”工作小组成员,通过“乡贤小法庭”加强基层群众自我解决矛盾纠纷能力,提升群众法制意识水平,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局面。通过开展村民“文明积分”自治活动,切实提升党员群众参与村居治理的积极性,引导群众扮靓家园、绿色生活的同时促进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服务在基层拓展,全面改善提升村情民风,推动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用拼搏的决心、刚强的意志、过硬的本领、无私的奉献让这条路上充分“精、气、神、蕴”,一起奔赴与创造乡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接续奋斗,绽放乡村振兴路上的“无限精彩”。

有句农家谚语是这样说的,“人勤春早功不负”,这句话启示我们在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道路上要谋划在先、担当在先、作为在先,下好“先手棋”,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目标任务笃定前行,在新的征程上用努力奋斗凝聚力量、绽放精彩。“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党员干部要以热爱之心、奉献之志、担当之能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广大群众团结奋进新征程,奠定良好的农业基础。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要锚定目标不放松,保落实、聚力量、促带动、谋未来,以全力以赴的拼搏拼搏姿态躬身实践,用对事业的热爱凝聚逐梦的力量,接力前行、接续奋斗。

无惧无畏,集聚乡村振兴路上的“深厚底气”。

在疾风里生出逆风飞翔的“翅膀”,在逆境中迈出逆行向前的“步伐”,在巨浪里划好勇往直前的“破浪桨,以无惧无畏的勇毅姿态开拓进取,让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子更广更实。“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会面对各色的考验,这些考验是“锻铁之火”“炼金之炉”,一切艰难险阻与挫折都是初心意志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主动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于“跨栏”,在实践的“大熔炉”中磨砺自我、锤炼本领,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信念创造出更大的业绩,在奋斗实干中为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初心如磐,激发乡村振兴路上的“坚韧精神”。

“一脸汗水”“一脚泥水”的“一”字当头彰显着党员干部的拳拳为民之心。乡村振兴的发展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解决好群众的难题、办好群众的实事,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攻坚克难,才能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质效。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及时对接问题,不遗余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面对面地帮群众算“长远账”,谋划发展之路,打消群众在思想上的顾虑;手把手教授群众种养殖方法和科学技术,以好方法好技术为产业发展注入力量;心贴心地讲解具体政策、专业知识和作物的生长习性、注意事项,让群众能听得懂、用得好,增强群众在产业发展上的能力水平,提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坚持到底,解锁乡村振兴路上的“深刻蕴含”。

一颗颗吃苦耐劳的恒心,一个个功在不舍的身影,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没有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奋斗、坚守尽责的奋斗,就没有乡村振兴道路上丰硕的成果。作为党员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要专注于事、奉献为民,扎扎实实地撸起袖子、俯下身子,以执着之心摸索方法、探寻道路,以专注之心精益求精、不断突破,不怕山峦巍峨、不怕村道曲折,以“扎根”之姿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稳步发展,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昂扬奋发的旋律奏响在乡村广袤的沃土上。

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我们必须抓好领导班子、第一书记、乡土人才等“关键人”,充分发挥“领头雁”“主心骨”“带头人”作用,为发展创造动力源泉,共促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

乡镇领导班子“担使命”,当好“领头雁”。

俗话说,“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班子队伍的建设对地区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抓好领导班子“关键人”。一方面,领导班子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自身职责,秉承“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价值追求,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攥指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条条落地、项项落实。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抓牢班子队伍建设,选拔任用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提高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建立“班子队伍”政治素质档案,对政治不合格、廉洁不过关的“一票否决”,探索“班子队伍”函询回复分析、抽核工作等机制,确保班子队伍过得硬、靠得住、不偏向、不走样。

驻村第一书记“亮身份”,当好“主心骨”。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第一书记给贫困落后的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群众“主心骨”。如今,中共中央继续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为的是让这根“主心骨”持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抓好第一书记“关键人”。一方面,第一书记要坚决杜绝“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的基层混乱现象,把基层当成学习成长的大熔炉和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抛弃“镀金”想法,沉下心来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增强看问题的“眼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成效。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情况,定期进行摸排调查,探索建立“到村打卡”“群众监督”等灵活机制,对“不到位”现象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督促相关单位将任职工作落实抓细。

农村乡土人才“强责任”,当好“带头人”。

基层干事创业环境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要走好“筑巢引凤”这条“路”难度颇大,乡土人才是农村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必须抓好乡土人才“关键人”。一方面,组织部门充分发挥选人用人职能,抛开“唯学历论”,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以深入一线调研、村镇举荐等形式,持续发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健全农村种养等行业的人才信息库,选拔群众认可、敢挑重担、技术经验丰富的乡土人才作为带头人。另一方面,政策上要给予乡土人才支持,做好资源“倾斜”,建立公平、公正、灵活的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长效机制,对成绩突出的乡土人才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探索开辟“专属通道”,并适当考虑纳入镇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人选,让乡土人才能够放开手脚“使劲干”,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