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传承航天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 航天精神的感悟(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04:17:43 页码:8
传承航天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 航天精神的感悟(7篇)
2022-12-31 04:17:43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传承航天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敬老爱亲,传承文明》。

上周六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五经之首的《周易》将九定为阳数,两阳相重称“重阳”。1989年,我国正式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寓意老年人健康长久,所以重阳节又可称为敬老节。

我们热衷于过洋节,比如有的同学在父亲节、母亲节还兴致勃勃地给父母送上祝福,敬爱父母形式多样固然不错,可是我们对自己身边的传统节日往往不在意、不重视、甚至忘怀。

一方面,说明我们追求时尚和新潮,对所有“洋气”的节日都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欣赏能力在下降。大家想想看,敬老节里我们不仅对养育自己的父母给以祝福,更多的是对长期以来关注自己成长的老年人给以关爱、关心,这其实比洋节涵盖的内容更广泛、意义更深远。显而易见的理由之一就是,没有爷爷奶奶,自然不会有爸爸妈妈!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就是说要像尊敬自家的老人一样尊敬所有的老人,把敬老的美德推己及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把传统的重阳节赋予敬老爱亲的新含义,正是从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

我认为,对身边的老人都不能够尊敬、关怀的人,是不值得做朋友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该不仅把关怀老人当做自己日常自然之举,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敬老爱亲的文明之举,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文明风尚薪火相传。

同学们,大家谁能说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一切关心我们的师长为我们付出了多少辛苦?也许大家可以找个机会静下来悄悄端详一下,他们脸上的皱纹和鬓边的白发,那正是为了我们的成长而付出的代价。他们的付出从来没有要求过回报,因为孩子永远是他们在夜阑人静时无尽的牵挂。而我们对老人们的需要却因常常沉浸在理所当然之中变得视而不见。因此我要大声号召同学们永远记住: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

“又是一年重阳时,人生易老天难老”让我们更懂得敬老爱亲的含义。用温馨的呼唤,质朴的微笑,真诚地问候,简约的礼物……给老人们以幸福和快乐。

还要用耐心学会聆听,听老人们唠家常,谈琐事;用爱心学会关心,细心照料老人的生活,不怕繁难;用真心学会奉献,对老人的付出给予尊重并尝试为老人们做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学们,在这天高云淡的季节,让我们戮力同心,以取得的丰硕成果来回报关心我们的老人们。让他们放心、开心。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以及我们挚爱的亲人幸福、安康!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2022传承航天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难堪与困惑。

某些人总是感叹“世风日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贬值呢?我觉得不能这样简单的认为。毕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有着千百年来民族美德的沉积,都有着对道德的认知与认同。因为美德在我心中,在每一个中华子民的心中。

我们是21世纪的新少年,走在建设祖国的长征路上,任重而道远。我深深体味到,我们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我们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2022传承航天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难堪与困惑。

某些人总是感叹“世风日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贬值呢?我觉得不能这样简单的认为。毕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有着千百年来民族美德的沉积,都有着对道德的认知与认同。因为美德在我心中,在每一个中华子民的心中。

我们是21世纪的新少年,走在建设祖国的长征路上,任重而道远。我深深体味到,我们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我们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2022传承航天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德伴我行》。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也拥有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我国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精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

中华的传统美德,也时时在我心中回荡。“诚实守信的曾子”、“孔融让梨的故事”、“程门立雪的尊敬”、“卧薪尝胆的坚持”、“将心比心的品德”等等,这些传统的中华美德故事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20xx年汶川大地震,它让无数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伸出了援助之手,使这场百年不遇的灾难变得温暖。同时,在这场大地震中失去双腿仍坚持舞蹈梦想的舞者廖智,她并没有因为灾难悲观消沉,坚强,坚持,让她找回了自己,重新走向属于自己的舞台,展示出令人感动的力与美。展现了自强不息的中华美德。

我们没有像地震中的廖智的那样坚强,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学们,老师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彬彬有礼问好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时候……这不就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精神吗?

人因为美德而美丽,世界因为美德而缤纷。我们美丽的近城小学因为美德而和谐。

走入近小,看,我们的同学勤学善思,团结互助,广泛地阅读书籍,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力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在家庭中,他们孝顺长辈,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不让爸爸妈妈操心!正是这些良好的美德,才让我们的美德少年深受老师的信任,同学的拥护,长辈的喜爱!

美德少年遍近小,再看看我们的老师。

我们的老师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积极进取,钻研教材,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主动给学生分送早点、中餐,打扫校园卫生,团结协作,亲如一家。我处处以他们作为榜样。

我们年级的杨会萍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杨老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她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嘘寒问暖,对后进生耐心辅导。她经常为了上好一节课,课前反复钻研教材,制作修改课件,课后经过反思又把好的方法观点推荐给年级组的教师们用。课余时,她结合教材特点,搜集资料汇编练习,做到资源分享。班级学生多,管理是个难题,到近小一年多的时光里,杨老师总是孜孜不倦地传授给我班级管理的经验。不论是教学教学方面还是班级管理方面,杨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就是近小人,这就是众多近小人的一例。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近小老师所做的这一切,不就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的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我为拥有近小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骄傲,这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绚丽的光彩。

我为拥有近小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骄傲,这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绚丽的光彩。

2022传承航天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难堪与困惑。

某些人总是感叹“世风日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贬值呢?我觉得不能这样简单的认为。毕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有着千百年来民族美德的沉积,都有着对道德的认知与认同。因为美德在我心中,在每一个中华子民的心中。

我们是21世纪的新少年,走在建设祖国的长征路上,任重而道远。我深深体味到,我们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我们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2.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成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 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优秀秀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大事。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的研究,结合青少年的学习、社会参与、休闲娱乐、课外活动等多层次需求,提供具体有形的服务,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心、宽容心、诚信之心以及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仁爱、尚义、敬业等公共精神和公共美德。同时,还要注意从小培美学生勇于担当责任的意识,友爱互助的团结意识和坚毅自信的强势人格。要教育青少年学生善于面对困难和危难,在困难和危难面前,要不仅不怕,还要能从内心激发一种力量去战胜困难和危难。这就不仅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浩然之气,还要培养其处变不惊,知难而上的坚强品格。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历史上的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我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培养起来的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来教育青少年学生。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培养出来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将其归纳整理,写入教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长期不懈的教育,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祖国大厦的擎天柱农行吉林省珲春市支行张世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就像看到“神州五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女排二十年后重新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时一样,心朝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祝这仅仅是平凡的泪花吗?不!她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个崇高而伟大、流芳百世传颂万年的名——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感情时刻蕴含在心底,如同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样,永远割不断。这种真挚的感情使多少海外游子常常心怀一腔乡愁,盼望落叶归根;这种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国的人们,深感热土难离。一代伟人邓-小-平对祖国怀有一腔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着坚韧,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此乃炎黄子孙之铁骨柔肠!

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是无数夏明翰式的共产党员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拖出了地狱;无数优秀中华学子,身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为国争气,学成之后不为国外荣华富贵所动,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与同代人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时!”这是何等远大的志向、何等坚定的信念啊!……是的,无论何时何地在中华儿女心中价值的天平上,祖国永远是最重的砝码。如今,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下,爱国的激-情、爱国的信念发芽、长大,并结出累累硕果。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远行。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奉献作为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奉献精神是全社会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奉献精神是永恒的,没有奉献,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民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既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也渗透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定要倡导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弘扬美德,使人充实,使人高尚。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我认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无私奉献做起。

2022传承航天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家和万事兴,只有家里和和气气的,我们的大家,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楼街道联合金色朝阳培训学校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家风抵万金”的讲座,辖区百余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什么是家风?家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好的品德,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就成为了我们家族的风气。家风好,这个地区的民风就好,国家就好。就像诗经中的《国风》和《雅颂》在唱歌的过程中就把这个地区的纯朴善良的民风表现出来了。讲座中,金色朝阳培训学校的王虹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家风的含义。

随后,她讲道:家风家训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每个家庭教育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重要教诲。家庭成就孩子的教养,品格来自家庭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宝,我们要一起学习。”

“我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见一个父亲领着10岁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这个父亲接了个电话,他马上说,这事我帮不了你,我现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听了王虹老师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师总结说:“教育孩子从小就要让他学会诚实,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王虹老师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对家风、家训的感悟,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为大家讲解了《庭训格言》部分内容,列举了诚以及美国第一任华裔内阁赵小兰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们如何培养子女、孙子、孙女,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家风、家训。有的居民拿出笔记本做着记录,有的居民用手机记录下讲课场景,现场热情火爆,响起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居民李华感慨颇深,分享了听课后的感受,她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或作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规、家教、家风,成为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声的动力、无言的激励,它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街道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教育活动,我们非常喜欢,提醒我们这些老人不要溺爱孩子,引导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树立家风家规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和谐建设。”

2022传承航天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们向全国各族各界致以节日的祝贺。

92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批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争取进步和推动历史前进的斗争,一代又一代青年站在时代的前列,不屈不饶奋斗,历尽艰辛求索,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业绩。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青年运动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乐中一部雄浑的青春乐章。这是中国青年可以引以为自豪的光荣历史,也是激励中国青年在新世纪再创佳绩的巨大动力。

92年的历史证明,青年始终是我们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朝气的一部分力量。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青年运动的发展始终同我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人民的事业取得的全部成就也始终与一代又一代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一道前进。

现在我们应该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就是要树立理想,立志报国,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是要深入群众,投身实践,了解国情,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开拓视野;就是要勤奋学习,善于创造,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提高创新能力,勇于创新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完美人格品质,努力做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者,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做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就是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深刻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现在的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就应该做到刻苦学习,做一个学生应该做的。毛主席曾对青年人这样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青年人是朝气蓬勃的正如初升的太阳,我们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不论自己在什么岗位工作,都应做好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才能不辱时代所赋予是使命。

五四青年运动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和爱国精神永不磨灭。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我们就要做出实际行动,用知识财富来武装自己是我们义不容辞是责任。党和国家十分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和事业发展。

所有的朋友们,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努力进取,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更强大的国家。

作为当代青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勇立潮头开风气之先,奋发进取创时代伟业,为建设一个更好的现代社会,做出青年应有的贡献,在自己的人生篇章中,写下绚丽的青春。青年朋友些贡献我们的青春、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