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形势与政策缅北心得体会实用 形势与政策教育心得体会(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05:47:53 页码:9
形势与政策缅北心得体会实用 形势与政策教育心得体会(4篇)
2022-12-31 05:47:53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形势与政策缅北心得体会实用一

一是保初心强使命的政治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xxx工作也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执法为民。通过去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局党员思想受到洗礼,政治觉悟有所提升,为民服务的意识得到强化,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到位的地方,有的为民服务的能力素质不高,有的接待群众的工作态度不好,这些在“好差评”里都有体现。如何继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必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从严治党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是促改革强监管的力量支撑。在刚刚结束的半年度工作会议上,我们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梳理。下半年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形成更多的制度和经验。一方面要应对疫情冲击影响,围绕中央“六稳六保”要求,坚持服务发展这条主线,推出针对性服务措施。同时要围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加大监管力度,坚守安全底线;还要完成xxx保障、xxxx创评、迎接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督导督察等工作。可以说下半年任务比较艰巨,责任非常重大。在这种形势下,同样需要我们抓好党的建设,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各项工作落实提供力量支撑。

三是稳军心强士气的机制保障。我局自组建以来,基层执法力量与监管任务量之间不匹配的矛盾就一直较为突出,特别是在今年大项任务连续集中,以及疫情防控态势下,这种矛盾表现尤为明显。一线干部得不到休息,加班加点连轴转的情况较为普遍,有的干部负荷较重,产生了厌战情绪,工作能动性、积极性有所下降。此外,局里正在推进机构职能调整,机关处室既有新增、也有合并,又新增了部分机关编制,后续还将启动处级、科级干部选任等工作,这些都会涉及人员调动调整,部分干部心思难免浮动。我们在关心好干部的同时,也要做好人员管理,关心和管理并不矛盾,这同样需要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规党纪强化干部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一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少数基层党组织和个别负责人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够,存在麻痹思想、好人主义,在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纪律建设上作用发挥不好,对干部的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与软,有的认为对干部管严了就是不信任,会影响干部的工作能动性,发现问题也不愿意提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也避重就轻;有的认为干部工作表现都好,又不在管钱管物的关键岗位,没有腐败的机会和土壤,没什么好监督管理的,从而为从严治党埋下隐患;有的基层党组织存在等靠思想,认为开展从严治党那是局机关的事,是xxxx详详细细的事,如果干部真发生什么问题,也轮不到自己处理,基层只要把业务工作完成好就行了,导致基层督虚化、弱化现象有所显现,没有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整体合力。

二是制度规定坚持不好。近年来,我局先后多次修订完善内务管理、车辆使用、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制度规定,以制度推进全局干部教育管理和从严治党取得较好效果,但制度落实不够严格的问题仍然存在。少数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好,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有的单位公务用车使用登记不规范,有不愿意记录或忘记记录的问题;财务报销流程等不够普及,部分经办人员不清楚如何操作,耗时耗力;干部日常请销假管理不严格,上下班迟到早退、着装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以上问题,虽有基层单位点多面广线长、干部人多量大难管控,基层支部书记多由行政负责人兼任,工作精力难分配等客观因素,但也暴露出我局全面从严治党存在薄弱环节,内部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有待加强等问题。

三是作风建设仍需强化。突出表现在应该完成的工作无法按时完成,应该完善的记录登记欠缺严重,有的单位连支部活动记录都流于形式;对于职能交叉的工作,部门与部门间,干部与干部间“踢皮球”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对干部xxx、xxxx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的投诉,对窗口人员服务态度欠佳、承诺事项无法按期完成等的“差评”仍有发生。客观上,我局综合行使xxxx职能,并xxxx管理职责,监管对象量大面广、业务复杂、风险程度高,加之新《公务员法》实施后,部分干部职级调整受限,导致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工作标准有所下降,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局全面从严治党尚有欠缺,作风建设不够过硬等问题。

一是加强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党纪教育是增强党员纪律观念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为应对日趋复杂的执法环境,加强党规党纪教育尤为重要和迫切。以会前学法、微党课、参观见学等形式,深入推进《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党纪党规学习,不断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编印案例教材,以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提高纪律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二是加强纪律规矩监督落实。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规范和强化对拟提拔干部的廉政考察,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严把政治关、廉洁关。坚持集体决策,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必由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做到决策权力、决策内容、决策程序全面规范。继续用好局督导组和政风行风监督员两支队伍,优化完善督导机制,加强明察暗访,不断强化队伍纪律规矩意识。进一步支持和配合好新区纪委监委第三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工作,做到知责明责更清晰、履责尽责更到位、督责问责更有力。

三是加强作风观念提升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直接影响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要继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继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强化责任观念,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眼光向内,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大力纠治群众反映多、关切多的作风问题。同时以党建课题调研为抓手,分析我局干部队伍层次结构,了解人员思想倾向,破解作风建设存在的症结,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进我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落实。

对于形势与政策缅北心得体会实用二

保密战线历来是必争、必守、必保之重地。

保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全局性工作,须臾不可放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系统规划和全面推动保密工作科学发展,为做好新时代的保密工作指明了方向。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全国保密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看齐跟上、积极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打造新时代党和国家秘密安全坚固防线,不断推进保密事业创新发展。

沧海横流,首在掌舵。党对保密工作的领导是我国保密管理工作的本质特征,也是做好保密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多次就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2016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保密工作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和发展需要,作出了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治理方略,为做好新时代的保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把“不准泄露党和国家秘密”明确为“政治纪律”的重要内容。

中央保密委员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栗战书同志的直接指挥下,带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和中央决策部署,把新时代的保密工作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的大事来抓,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党管保密、依法治密、创新驱动、综合防范等方面科学谋划,系统设计国家保密体系建设。

5年来,一个个直击问题关键、着眼国家保密体系建设的具体部署相继出台,其中既有阶段性的工作部署,如“十三五”全国保密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每年的工作要点;又有针对突出问题的制度规定,如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规定、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网络保密管理规定等;还有一些重要领域的统筹安排,如“十三五”保密科技工作实施意见等。这些部署充分发挥了党管保密的政治优势,有力推动了国家保密体系建设,为加快保密工作转型升级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5年来,全国保密系统一方面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仔细领会关于保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转化为一系列具体举措;另一方面,按照“三个看齐”的要求,在中央保密委员会的带领下,积极协调,强力督导,着力推动全党全国各有关方面,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转变为实际行动,落地生根。

——学深悟透抓落实。抓好贯彻落实,学深悟透、准确把握中央精神是前提。2016年1月,中央作出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2月,中央保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栗战书同志带领大家深入系统地传达学习,并对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国家保密局组织召开全国保密工作会议进行认真传达学习。6月,全国保密工作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办,对学习贯彻工作进行再培训、再动员、再部署、再督促。下半年,国家保密局负责同志分别带队,赴部分地区和部门开展中央决策部署宣讲和解读。各地区、各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开展学习贯彻,为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协调攻坚抓落实。抓好贯彻落实,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至关重要。为确保中央决策部署的全面落地,中央保密办与有关部门反复沟通协调,多次征求意见,制定印发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明确了牵头单位、参加单位和工作要求,强化责任主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关于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要求的精准落实,中央保密办加大统筹工作力度,在起草过程中,多次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沟通协调,达成一致认识;在落实过程中,联合中央编办召开专题座谈会,就有关机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政策解读,收到很好效果。为确保中央决策部署有关重大项目的精准落实,中央保密办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采取总体设计、任务分解、“各入各框”的办法,整合成果,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

——督导检查抓落实。督导检查是检验落实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中央保密办从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入手,逐条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中央决策部署要求,逐项检查责任落地、措施到位情况。针对贯彻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保密办及时成立督导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分片督导工作机制,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具体方案措施。2016年,由中央保密办领导带队,分赴部分地区和部门开展现场督导,并以书面形式反馈督导意见。2017年,根据中央保密委员会工作安排,中央保密办协同中办、国办督查室,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部分地区和部门进行实地督查,着眼发现问题,注重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维护核心和党中央权威。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国保密战线的同志们把千钧重担化作砥砺前行的动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夯实政策法规基础,保密依法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依法治密是实现现代保密工作科学发展、提高保密管理规范化水平的基本途径。5年来,保密战线着力加强依法治密,保密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保密立法和制度建设更加健全,先后制定出台保密法实施条例、定密管理暂行规定以及保密事项范围制定、修订和使用办法等一批重要法规规章;清理修订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等几十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修订保密标准,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保密技术标准体系;地方和部门保密建章立制力度加大,保密工作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保密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印发全面推进保密工作依法行政的意见,明确推进保密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保密行政管理权责清单制度,推进管理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开展省级保密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工作。保密行政执法更加严格,开展保密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调研,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广泛开展保密行政执法培训,加强对保密执法人员的规范管理;一些地区将涉密资质审查审批和保密检查纳入保密依法行政范围,梳理保密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职权等行政执法事项。

加大指导管理力度,保密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保密工作科学发展,需要正视问题的勇气,更需要闯关夺隘的魄力。从2014年起,中央保密委员会持续将制约保密工作科学发展的定密管理、涉密人员管理、网络保密管理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迎难而上,持续攻坚,保密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定密管理方面,完成部分保密事项范围的制定修订,为规范行业、领域定密工作提供规范依据,规范定密责任人、定密授权、密级标志等定密事项管理。在涉密人员管理方面,会同中央组织部等7部门共同印发加强涉密人员管理意见,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开展涉密人员权益保障办法调研,构建涉密人员管理基本制度,在全国组织开展涉密人员分类确定和保密审查工作。在网络保密管理方面,不断加强涉密网络测评,确保全国在用的涉密网络全部达到分级保护标准要求。针对涉密资质审批制度不健全、不规范问题,经国务院审改办批准,明确涉密信息系统集成、国家秘密载体印制、军工保密资格等3项行政许可事项,完成军工保密资格认定体制调整。同时,不断完善保密督导协作机制,对机关单位开展分类指导,对军工企业保密工作加强指导。

丰富教育培训方式,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显著增强。保密工作最大的隐患是没有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5年来,全国保密系统把保密教育作为保密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各种方式常抓不懈,保密思想防线日益牢固。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全员保密轮训,建设中央和国家机关保密教育实训平台,加大在京领导干部、涉密人员、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等保密轮训力度;指导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建设保密教育实训平台,对当地的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进行保密轮训。积极推进干部保密教育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会同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将保密教育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育规划内容,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保密委主任讲党课活动,2014年全国510万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接受保密专题教育。丰富保密宣传教育素材,编写保密理想信念教育读本《红色往事:镌刻在党旗上的保密故事》,制作大型保密文献纪录片《胜利之盾》和系列保密警示教育片,充分发挥案例警示教育作用。

强化创新驱动,保密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5年来,保密战线坚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大力推进保密科技创新,加强保密科技研发和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推进保密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技术防护能力,交出了一份不平凡的成绩单:调整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保密技术服务中心、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的职能与队伍结构,在涉密网络保密管理和重大会议活动服务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设立保密科研项目,项目成果转化率达79%;积极推动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创新产业联盟,设立保密科技奖,成功举办全国保密技术交流暨产品博览会;积极推进党政机关、涉密单位计算机保密技术防护专用系统配备,完成机关单位网站保密检查平台、违规外联集中监控平台等平台建设,保密技术监管数据获取能力和失泄密线索发现能力显著增强。

强化检查查处能力,打击窃密泄密和追责警示作用突出。检查查处是推动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的有力抓手,也是打击窃密泄密行为的重要手段。5年来,保密战线不断创新监督检查方式,重拳频出,严格追责,成效显著。为推动保密检查长效机制建设,保密部门探索建立机关单位自查自评工作机制,制定印发自查自评工作规则,编写自查自评指导手册,在全国部署开展自查自评工作;2016年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全覆盖督查,推动自查自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并指导各地区开展督查。在此基础上,探索“进驻式”保密检查、网络保密监督检查等多种方式,提高窃密泄密线索发现能力。同时,加大窃密泄密案件查处力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不但查清了案情,严肃处理了涉案人和责任人,而且从多方面消除相关风险隐患,用作典型案例教育了更多的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

人才蔚,事业兴。做好保密工作,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都过硬、又红又专的人才队伍,保密工作才能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5年来,保密战线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管保密作为保密工作的根本,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始终不渝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

——坚持党管保密,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及其保密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党组)不断加强党对保密工作的领导,自觉将保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保密工作汇报,支持保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各级保密委员会不断提升科学谋划和统筹协调能力,靠前指挥,集聚力量,形成合力。同时,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健全保密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在保密工作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保密事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稳步前进。

——加强作风养成,深化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各级保密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使各级保密干部自觉履行党章和保密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开展保密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坚持”和“三严三实”要求,持续深入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坚守正道、弘扬正气,争做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无名英雄”和“忠诚卫士”。

——实施人才战略,多措并举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国家保密局不断加强保密专业人才引进,各地区各部门也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国家保密学院持续加大保密专业毕业生培养力度,加强定向就业指导,为全国保密系统输送新鲜血液和专业人才。

——强化职业培训,全力提升保密干部专业素质。集中开展全国保密系统保密干部专门培训,全国共举办保密干部培训班千余期,培训专兼职保密干部几十万人次。持续开展全国保密干部轮训工作,采取“以练代训”方式,对省一级保密部门案件查办、技术监管、科技测评等专业人才进行轮训。

——推进学科建设,加强保密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成立保密系统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全国保密系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为保密干部打造职业发展平台。全国建设国家保密学院十余所,印发加强保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工作意见,召开保密学科建设工作座谈会,组织编写十余本保密专业理论教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专业人才。

五年辛勤耕耘,五年开拓创新。全国保密战线的同志们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用行动书写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密战线将继续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擘画的新蓝图,看齐跟上,服务大局,努力实现保密工作转型升级,坚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之战,为我们党领导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于形势与政策缅北心得体会实用三

保密战线历来是必争、必守、必保之重地。

保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全局性工作,须臾不可放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系统规划和全面推动保密工作科学发展,为做好新时代的保密工作指明了方向。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全国保密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看齐跟上、积极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打造新时代党和国家秘密安全坚固防线,不断推进保密事业创新发展。

沧海横流,首在掌舵。党对保密工作的领导是我国保密管理工作的本质特征,也是做好保密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多次就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2016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保密工作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和发展需要,作出了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治理方略,为做好新时代的保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把“不准泄露党和国家秘密”明确为“政治纪律”的重要内容。

中央保密委员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栗战书同志的直接指挥下,带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和中央决策部署,把新时代的保密工作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的大事来抓,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党管保密、依法治密、创新驱动、综合防范等方面科学谋划,系统设计国家保密体系建设。

5年来,一个个直击问题关键、着眼国家保密体系建设的具体部署相继出台,其中既有阶段性的工作部署,如“十三五”全国保密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每年的工作要点;又有针对突出问题的制度规定,如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规定、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网络保密管理规定等;还有一些重要领域的统筹安排,如“十三五”保密科技工作实施意见等。这些部署充分发挥了党管保密的政治优势,有力推动了国家保密体系建设,为加快保密工作转型升级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5年来,全国保密系统一方面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仔细领会关于保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转化为一系列具体举措;另一方面,按照“三个看齐”的要求,在中央保密委员会的带领下,积极协调,强力督导,着力推动全党全国各有关方面,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转变为实际行动,落地生根。

——学深悟透抓落实。抓好贯彻落实,学深悟透、准确把握中央精神是前提。2016年1月,中央作出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决策部署。2月,中央保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栗战书同志带领大家深入系统地传达学习,并对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国家保密局组织召开全国保密工作会议进行认真传达学习。6月,全国保密工作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办,对学习贯彻工作进行再培训、再动员、再部署、再督促。下半年,国家保密局负责同志分别带队,赴部分地区和部门开展中央决策部署宣讲和解读。各地区、各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开展学习贯彻,为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协调攻坚抓落实。抓好贯彻落实,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至关重要。为确保中央决策部署的全面落地,中央保密办与有关部门反复沟通协调,多次征求意见,制定印发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明确了牵头单位、参加单位和工作要求,强化责任主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关于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要求的精准落实,中央保密办加大统筹工作力度,在起草过程中,多次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沟通协调,达成一致认识;在落实过程中,联合中央编办召开专题座谈会,就有关机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政策解读,收到很好效果。为确保中央决策部署有关重大项目的精准落实,中央保密办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采取总体设计、任务分解、“各入各框”的办法,整合成果,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

——督导检查抓落实。督导检查是检验落实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中央保密办从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入手,逐条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中央决策部署要求,逐项检查责任落地、措施到位情况。针对贯彻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保密办及时成立督导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分片督导工作机制,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具体方案措施。2016年,由中央保密办领导带队,分赴部分地区和部门开展现场督导,并以书面形式反馈督导意见。2017年,根据中央保密委员会工作安排,中央保密办协同中办、国办督查室,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部分地区和部门进行实地督查,着眼发现问题,注重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维护核心和党中央权威。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国保密战线的同志们把千钧重担化作砥砺前行的动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夯实政策法规基础,保密依法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依法治密是实现现代保密工作科学发展、提高保密管理规范化水平的基本途径。5年来,保密战线着力加强依法治密,保密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保密立法和制度建设更加健全,先后制定出台保密法实施条例、定密管理暂行规定以及保密事项范围制定、修订和使用办法等一批重要法规规章;清理修订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等几十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修订保密标准,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保密技术标准体系;地方和部门保密建章立制力度加大,保密工作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保密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印发全面推进保密工作依法行政的意见,明确推进保密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保密行政管理权责清单制度,推进管理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开展省级保密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工作。保密行政执法更加严格,开展保密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调研,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广泛开展保密行政执法培训,加强对保密执法人员的规范管理;一些地区将涉密资质审查审批和保密检查纳入保密依法行政范围,梳理保密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职权等行政执法事项。

加大指导管理力度,保密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保密工作科学发展,需要正视问题的勇气,更需要闯关夺隘的魄力。从2014年起,中央保密委员会持续将制约保密工作科学发展的定密管理、涉密人员管理、网络保密管理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迎难而上,持续攻坚,保密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定密管理方面,完成部分保密事项范围的制定修订,为规范行业、领域定密工作提供规范依据,规范定密责任人、定密授权、密级标志等定密事项管理。在涉密人员管理方面,会同中央组织部等7部门共同印发加强涉密人员管理意见,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开展涉密人员权益保障办法调研,构建涉密人员管理基本制度,在全国组织开展涉密人员分类确定和保密审查工作。在网络保密管理方面,不断加强涉密网络测评,确保全国在用的涉密网络全部达到分级保护标准要求。针对涉密资质审批制度不健全、不规范问题,经国务院审改办批准,明确涉密信息系统集成、国家秘密载体印制、军工保密资格等3项行政许可事项,完成军工保密资格认定体制调整。同时,不断完善保密督导协作机制,对机关单位开展分类指导,对军工企业保密工作加强指导。

丰富教育培训方式,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显著增强。保密工作最大的隐患是没有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5年来,全国保密系统把保密教育作为保密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各种方式常抓不懈,保密思想防线日益牢固。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全员保密轮训,建设中央和国家机关保密教育实训平台,加大在京领导干部、涉密人员、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等保密轮训力度;指导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建设保密教育实训平台,对当地的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进行保密轮训。积极推进干部保密教育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会同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将保密教育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育规划内容,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保密委主任讲党课活动,2014年全国510万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接受保密专题教育。丰富保密宣传教育素材,编写保密理想信念教育读本《红色往事:镌刻在党旗上的保密故事》,制作大型保密文献纪录片《胜利之盾》和系列保密警示教育片,充分发挥案例警示教育作用。

强化创新驱动,保密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5年来,保密战线坚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大力推进保密科技创新,加强保密科技研发和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推进保密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技术防护能力,交出了一份不平凡的成绩单:调整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保密技术服务中心、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的职能与队伍结构,在涉密网络保密管理和重大会议活动服务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设立保密科研项目,项目成果转化率达79%;积极推动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创新产业联盟,设立保密科技奖,成功举办全国保密技术交流暨产品博览会;积极推进党政机关、涉密单位计算机保密技术防护专用系统配备,完成机关单位网站保密检查平台、违规外联集中监控平台等平台建设,保密技术监管数据获取能力和失泄密线索发现能力显著增强。

强化检查查处能力,打击窃密泄密和追责警示作用突出。检查查处是推动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的有力抓手,也是打击窃密泄密行为的重要手段。5年来,保密战线不断创新监督检查方式,重拳频出,严格追责,成效显著。为推动保密检查长效机制建设,保密部门探索建立机关单位自查自评工作机制,制定印发自查自评工作规则,编写自查自评指导手册,在全国部署开展自查自评工作;2016年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全覆盖督查,推动自查自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并指导各地区开展督查。在此基础上,探索“进驻式”保密检查、网络保密监督检查等多种方式,提高窃密泄密线索发现能力。同时,加大窃密泄密案件查处力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不但查清了案情,严肃处理了涉案人和责任人,而且从多方面消除相关风险隐患,用作典型案例教育了更多的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

人才蔚,事业兴。做好保密工作,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都过硬、又红又专的人才队伍,保密工作才能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5年来,保密战线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管保密作为保密工作的根本,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始终不渝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

——坚持党管保密,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及其保密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党组)不断加强党对保密工作的领导,自觉将保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保密工作汇报,支持保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各级保密委员会不断提升科学谋划和统筹协调能力,靠前指挥,集聚力量,形成合力。同时,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健全保密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在保密工作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保密事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稳步前进。

——加强作风养成,深化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各级保密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使各级保密干部自觉履行党章和保密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开展保密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坚持”和“三严三实”要求,持续深入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坚守正道、弘扬正气,争做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无名英雄”和“忠诚卫士”。

——实施人才战略,多措并举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国家保密局不断加强保密专业人才引进,各地区各部门也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国家保密学院持续加大保密专业毕业生培养力度,加强定向就业指导,为全国保密系统输送新鲜血液和专业人才。

——强化职业培训,全力提升保密干部专业素质。集中开展全国保密系统保密干部专门培训,全国共举办保密干部培训班千余期,培训专兼职保密干部几十万人次。持续开展全国保密干部轮训工作,采取“以练代训”方式,对省一级保密部门案件查办、技术监管、科技测评等专业人才进行轮训。

——推进学科建设,加强保密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成立保密系统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全国保密系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为保密干部打造职业发展平台。全国建设国家保密学院十余所,印发加强保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工作意见,召开保密学科建设工作座谈会,组织编写十余本保密专业理论教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专业人才。

五年辛勤耕耘,五年开拓创新。全国保密战线的同志们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用行动书写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密战线将继续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擘画的新蓝图,看齐跟上,服务大局,努力实现保密工作转型升级,坚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之战,为我们党领导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于形势与政策缅北心得体会实用四

摘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实践表明,近年来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尚处于薄弱环节,迫切需要在加强反腐倡廉基本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制度,反腐败领导体制、工作机制。

关键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d3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15505

纵观国外有着成功反腐实践经验的国家,都是依赖于健全的法律制度,健全的廉政法制体系是廉政建设的重要依据。依法治腐,是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识。党中央在十四大以来,逐步建立健全了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十六大以后,又作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决策,特别是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制定和修订了廉政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行政监察法等一批法规制度,这些都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核心与重要载体。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强制性措施,是教育的辅助形式;教育重在倡导和自律,而制度则侧重于约束及强调他律;有效的监督必须依托于制度的强制力,没有制度的保障是苍白无力的监督。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没有教育的制度是没有灵魂和基础的制度,制度离开了监督就会形同虚设,监督离开了教育和制度就会无所适从。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教中有督,督中寓教,制度与惩治相贯通,使这一科学的治理腐败体系达到高度统一。

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胡锦涛在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2]回顾这些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所走过的历程,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越来越紧迫,将其提上重要日程是当务之急。制度方面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是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由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思想认识不到位也影响了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落实。梳理、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探索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规律,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扎实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制度建设落后于新形势、新任务的表现

制度建设既包含着制度设计,也包含着制度的执行、落实。在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抑制、事后严惩的反腐倡廉机制的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上不能紧跟新形势的发展,行动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不能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缺乏针对不同时期易于滋生腐败的领域、环节、人群来加强和改进预防治理机制,导致制度“虚设”“虚位”,甚至“缺位”。

(一)体系不完善

一是制定制度不严肃。当制度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执行落实遇到现实困难时,没有及时对其进行修改完善;甚至在一些制度已完全不合适宜的情况下,没有进行有效的清理和废止。部分制度在制定时调查研究不够,甚至出现漏洞和盲区,给制度执行造成障碍[3]。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刘蓉昆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对策思考

二是体系不完善。传统领域的制度建设比较健全,新的重点领域制度建设滞后。对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制度设计关注不够、研究不充分,立、改、废程序不健全。从整体源头治腐的制度建设来看,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方”问题,未能真正建立起一套全面、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这样就使制度自身处于低水平循环运行状态。

三是一些制度在整体设计和组织实施上,裁量幅度过大,规定得过于宽泛、笼统、不明确,弹性过大,难以定性量化;实体性规定多,程序性规定滞后,缺少执行标准、检查或考核措施,导致具体执纪执法中较难掌握尺度,其结果必然是制度规定的变形走样,甚至形同虚设。

(二)设计不科学

一是抽象性。一些定性的条文,可操作性不强,规定得过于笼统,虽有些带有“严禁”、“不准”等强制性字眼,但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规定,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的相关规定,导致在具体实践中不便操作,其效果停留在宣传号召上。

二是片面性。一些制度设计者常常根据反腐倡廉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只注重责任性规定而未考虑其他制度规定,忽视利益调节和保障性、激励性措施,制度仍存在不够协调、不够完善、配套未及时跟上等现象。导致在具体执行中容易出现部门之间相互依赖推诿、被动应付等问题,有选择性地执行某些对自己有利的制度,有意不执行或变相不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制度。搞弹性操作,搞下不为例,导致制度被架空。

三是滞后性。一些制度已落后于实践,有的制度规定没有及时修订、补充或完善,制度制定的整体性、超前性、预见性少,在反腐倡廉形势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又不善于作出实时的调整,在所暴露的问题已成共性后,才组织力量制定制度进行治理。反腐倡廉制度的制定赶不上腐败本身的变化速度,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三)运行不通畅

一是执行责任不清,落实不到位,缺乏协调统一。评、查、究主体不明确。任何部门都可以管制度,但又都不专业和系统地管制度。由于制度规则的执行主体以及承担的责任等不明确,导致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推卸责任,制度被架空。

二是运行控制不力,权力运作缺乏规范。一些决策忽略规则和程序,缺乏监督引导,透明度低,往往处于封闭运行状态,外部无法监督。制度的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尚无有根本性、有力度的、规范的检查考核程序,使一些制度流于形式,制度建设得不到有效实施。

三是惩治不力,违规成本低。对违规违纪惩处不到位,避重就轻,对决策失误纠偏、追究不力,削弱了党纪国法的威严,极大地破坏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四)制度执行不到位

一是制度多为虚设。有的制度过于笼统,流于形式,疏于分析研究,照抄照搬的情况比较普遍,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监督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敷衍应付,束之高阁、功能虚化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规则严而疲软。重实体不重效果,有些好的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章不循、有规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执法不严问题依然存在。硬性规定虽明确,但遇到利益矛盾冲突时,常常出现“踩红线”或变通现象。

三是制约机制乏力。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权力,特权思想严重,搞“家长制”“一言堂”。法律意识不强,把制度变成教育别人的工具,对自己的制约却远远不够,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权位因素作用下,一些潜规则代替了制度。

二、原因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认真探索,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从源头上寻其原因,以找出我们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当中的不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思想认识僵化

社会廉政传统缺乏,责任感退化,思想认识僵化使制度设计先天不足。受传统思想观念的计划经济时代思维定势的影响,设计制度时偏重引导和疏导,把制度的执行更多地寄希望于自律,忽视了新时期各种因素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和冲击,忽略了制度应有的强制性和对违纪者处罚的必要性,忽略了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现实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制度制定有人抓,制度汇编精美、洋洋大观,而制度贯彻落实则放任自流、无人负责;制定制度时缺乏系统性、前瞻性思维,制度单件性、现实性的多,整体性、超前性、预见性少;一些制度设计和运行的结果,往往与预期效果出现较大反差,在反腐倡廉形势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又不善于实时调整,导致制定制度建设存在明显滞后。

(二)体制制度漏洞

制度建设重视不够、流于形式,体制制度漏洞使制度运行困难。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既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保障。反腐倡廉的教育机制、监督机制、改革措施和惩处机制,归根结底都要通过制度来固定、保障和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中国在制度方面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是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中国仍然处于推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过程之中,制度建设作为与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相配套的重要内容,必然受制于当前体制制度方面存在的各种漏洞和缺陷。权力运作缺乏规范,透明度低,制约与监督意识淡漠,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环节要么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要么相互脱节、各自为政;要么主体不明、责任不清;要么执行制度不严,有章不循,执法不严。这些都导致了制度运行处于低效率状态。

(三)法纪观念不强

法纪观念不强,影响制度执行。反腐倡廉建设需要有社会思想基础,更需要有强制的法规作保障,法制建设又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保障。在中国,制度立法滞后,重要原因是制度的执行仍然受特权思想干扰和制度意识缺乏的限制。失去必要的法规体系,就会使反腐倡廉建设犹如一盘散沙,同时让反腐倡廉建设失去重要的依靠。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一些地方在约束权力、预防腐败方面存在的某种倾向:执行制度时,有的有规不依,有的变通规避,有的标准多重,有的奖惩不明,结果导致“雷声大雨点小”,“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念在嘴上”,“牛栏关猫”等现象一而再、再而三地“巡演”。对“一把手”监督流于形式,当制度的矛头指向执掌权力的领导干部时,制度的推行常常会受到特权的抵制;普通干部群众制度意识的缺乏也是制度执行难的重要原因。我们党内有些制度之所以难以得到有效贯彻,致使执纪执法总体上失之以宽、失之以软,原因之一就在于党员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与制度意识不强,导致制度缺乏权威,难以贯彻执行。

三、对策思路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反腐倡廉起步阶段,确实对某些问题和领域很少或没有触及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制度设计、制度的贯彻执行、制度的改革创新、违反制度的责任追究等环节不可能非常完善。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和原因,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抓住时机,趁势而上,加强制度建设,拓展领域,深化源头反腐倡廉工作。

(一)强化机制建设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制度建设要动态地满足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在需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强化思维审视,构筑制度网络[4]。在此基础上,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腐败现象的特点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大力拓宽预防腐败的领域,制定有效的防治腐败的制度,并适时予以调整,使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制度之网恢恢,疏而不漏。构建科学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的法制化和程序性建设,以更加严明和更有刚性的制度来防止制度被歪曲、篡改、滥用,来抑制、弱化制度执行中的主观随意性及其利己主义、本位主义倾向。通过建立健全基本涵盖反腐倡廉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和内容的制度,形成系统协调、结构合理、主次分明、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反腐倡廉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上,真正发挥制度规范权力行使的根本性作用,实现依靠制度和法制而不是依靠人治来解决腐败问题。

(二)强化科技手段

把科技手段融入制度执行的全过程,建立制度运行的动态监控和评价机制。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加大了对科技手段的运用。故在实践中应该树立廉政新理念,注重运用科技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强化监督,提高反腐倡廉的科技含量,筑牢反腐倡廉大堤。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反馈和处置机制,完善线索运用和反馈制度。注意分析网络舆情,加强信息反馈、加强电子监控、加强监督检查,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人情执法,防止制度在执行中变形、变软[3]。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都在于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践行反腐倡廉的实践过程中,要把社会反映强烈、群众敏感的热点作为第一信号,及时研究解决制度建设如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着力以科技手段层面规范执法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强化科学评估

由于过去在制度建设上长期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一些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实施效果不明显,除了有的在实质内容上确实存在科学性、可行性不强的问题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规定,其结果必然是制度规定的变形走样,甚至形同虚设。这是因为其间有一个制度的异化规律,所以我们要研究解决制度的变异问题。前苏联的“疗养制度”变为“特供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当今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现象。一些初衷很好的制度,最终却演变成了“豢养腐败”的制度;还有些制度则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工具。对此,必须切实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规律,及时对现有与反腐倡廉相关的制度进行梳理,该废止的废止,该完善的完善,加强对制度的检查、反馈与创新。加强制度的程序化建设,认真实施综合评价,推动制度本身不断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推动权力行使者依制度用权。

(四)强化责任追究

有效的制度执行力,是树立制度权威的重要保证。“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5]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一些消极腐败问题频频在某些领域发生、蔓延,并不是这些领域缺制度,而是缺使制度活起来的机制;并不是缺条文,而是缺使条文具有约束力的办法。于是有法不依,有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盛行。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自身执法违法,社会就更“无法无天”。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过程中,对一些过于集中又容易滋生腐败的权力,要严格规范,合理配置和科学分解,使权力运行规范化、程序化,达到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因此,一方面要推进廉政理念教育,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奖惩的办法,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谁违反制度就追究谁,上下同等,人人平等。再多的制度不如一个追究,必须让制度制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惩戒效应:一是对执行制度得力者表扬奖励,对失职、渎职、执行不力者批评教育乃至责任追究,对违纪、违规者给予严肃处理;二是切实加强对变通制度、打“擦边球”行为的惩处力度和责任追究;三是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把严肃执纪、加强责任追究作为重要职责,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

四、结语

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至关重要,就在于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必须依靠制度贯穿其中。教育要靠制度来保证,监督要靠制度来落实,改革要靠制度来巩固,纠风要靠制度来深化,惩治要靠制度来规范。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又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具体体现。只有通过反腐倡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主动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证。依靠制度反腐是理性而符合法治精神的反腐思维,制度本身具有庄严的权威地位、普遍的适用范围、刚性的约束效力、深邃的人性因素。在一个真正的制度化国家,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反腐倡廉制度重在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重在落实。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全过程,逐步形成科学、系统、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在重视实体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程序制度建设。在制度伦理方面,要以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建设一个科学有力的制度环境;在制度内容方面,要注意制度的前瞻性、超前性,要根据权力内容、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程序以及超越权限和违规用权应受的处罚等,从制度上加以明确规定;在制度结构方面,要努力规避制度冲突,使各项制度彼此衔接,措施到位,减少“制度真空”和“管理真空”,真正发挥制度的整体合力。中国特色党风廉政之路就是要建立一套充分发挥民主的科学监督体系,完善对权利分配和制约的法规制度,形成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0-01-22]

[3]李莹.让制度织牢反腐之网[j].瞭望,2011(6):74-75.

[4]任建明.我国腐败与反腐败现状与趋势的宏观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7(3):

[4]胡星斗.建立现代反腐败制度[j].检察风云,2005(11):32-33.

[5]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c]//张居正集.武汉:荆楚书社,1987:96.

[6]许连纯.廉政评价体系及考核机制的创新[j].学习论坛,2009(3):25-28.

[7]刘剑英.制度反腐的重点问题研究[j].当代社科视野,2010(12):45-4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